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教育學的論文

        時間:2022-03-24 13:58:25 教育學 我要投稿

        教育學的論文范文(通用6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學的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學的論文范文(通用6篇)

          教育學的論文 篇1

          摘要:高校的教育一直是教育領域的重要部分,對于中國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要。高校中關于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也隨著中國的發展一直進行著,不斷的通過實踐和理論的結合,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而高校之中“教育學”也是一門重要的教師教育類課程,關于“教育學”教學模式的改革也從未中斷,它關系著中國教育領域的發展和教育行業人才的培養,因此我們要重視高!敖逃龑W”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斷的進行教育領域新理論的探索,基于此,本文中筆者針對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的革新進行分析和論述,希望可為相關領域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理論指導。

          關鍵詞:教學模式;改革;教育學;學生

          一、高!敖逃龑W”課程教學模式現狀

          當前高!敖逃龑W”已經被十分的重視,隨著國家對教育行業的強力支持以及著力強調對于教學的培養,高校的“教育學”課程正同飛速發展的科技水平一樣,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式也在飛速的變革中。高!敖逃龑W”的重要性從很多方面的可以看出來,只有良好的教師培養模式才能夠培養出適應時代適應學生的高素質、高能力教師,而高!敖逃龑W”課程教學本身也是高校教育、社會教育的重要部分。隨著當今高!敖逃龑W”的重要性不斷的增加,國家教育局對于它的投入力度也是不斷增大。出臺了很多關于高!敖逃龑W”課程教學的方案:《教師教育課程標準》、《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等。當然教學模式的改革不是僅僅依靠頒布相關的政策就能夠實現的,也不是僅僅通過這些就能夠改善、完善高!敖逃龑W”課程教學模式的更新。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各種各樣的網絡平臺、大數據、云計算、網絡視頻和網絡教學等等的方式不斷的更迭,教育學必須要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不斷的改變,不斷地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高!敖逃龑W”課程教學模式的變革不容停歇,應當迅速打破當前“教育學”教育的瓶頸,提升教育學之中與現代科技和現代觀念的結合。加強對于新時代教師的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培養,使師范類學生具有更好的教育新時代學生的能力。教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

          二、當前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所存在的迫切性問題

          教育學領域的變革無時無刻都不在更新改進當中,隨著二十一世紀以來信息科技的飛速發展,教育學的變革便于時代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脫節,我們要重視這些問題,迅速找到問題所在從而去改變現狀。

          1、當前世界的發展只能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信息模式豐富多彩,傳統的單調教學模式給當代的學生帶來極大的枯燥感,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難以找到學習的樂趣所在,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這個問題帶來的后果,學生對學習難以產生興趣。傳統的“教育學”教學是以“一綱一書一案”為教材,每一科的教學都是在教案的基礎之上按照知識結構來進行的,在授課過程中學生難以感受到課程中生動靈活的一面,主要是教師按照模板來講解案例,分享自己的教學經驗,難以得到真正的知識和理解,對于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產生了極大的摧殘。這種教學模式教育出來的學生看似什么都懂什么都會,其實一旦進行真正的教學模擬,結果一塌糊涂,完全沒有表現出的那種從容和生動。當教育失去了鮮活和生動的特性,學生的熱情和對于未來教學的憧憬就會喪失很大一部分,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2、當前的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之中,極大的缺乏了講課授課的真實性!敖逃龑W”的授課本來就是一個很復雜很全面的一種授課過程。而當前的授課卻十分的單一,只采用了教師按照教案講課的形式,幾乎沒有基礎教育教學的時間課程,無法把教學當中的最重要的實踐經驗體現出來,沒有生動形象的教學實例進行演示,學生很難想象出真是的情景和形象。當然目前大多數高校對于“教育學”的課時安排很少,限于課時安排的時間短、場景單一,教師也只能進行單一的教學模式,盡力去給學生們示范真實的情況,去給學生傳授真實的教學經驗。但是著不僅僅是不能達到教學的真正目的,而且也極大的浪費了學生對于教育事業的積極性,形成了教育上的各種浪費的同時也偏離了真正的教學目的。

          三、對于高!敖逃龑W”課程教學模式不足的改進方案

          教育學的改革是中國教育領域的重中之重,不能出差錯也不能隨意采取方案。要不斷的實踐和改良,依托真實的案例和真實的依據去解決改進方案的更新。首先要結合時代發展,將具體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作為基礎,將學生的教學能力和教學素養作為核心,從整體出發,完成教學模式的變革。

          1、采用靈活生動的授課模式,把教育事業的偉大性體現出來的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對于教學方式靈活獨特性的理解。高!敖逃龑W”專業的學生在是一名學生的同時,也是未來教師的儲備,因此要求學生不僅僅是去作為一名學生去學習,還要把自己帶入一名教師的身份去理解自己教師的課程特色和教學技巧,當自己成為一名教師時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學特點。不能單一的去作為一名學生去學習老師的教學內容,這之間的平衡需要老師很好的去把握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有學生和老師身份的未來教育領域的人的提升。

          2、引導學生有自己的思考,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學習的不僅僅是老師教授的內容,更要思考老師教學過程所使用的技巧,用什么方式去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總結出屬于自己的教學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老師可以適當的給學生留下一些能夠引導學生思考的選題,學生不僅僅從在做題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能很好的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每個人的教學理念的行程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于同學的交流與老師的討論之中,完善自己的教學概念。

          3、督促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豐富的實踐經驗可以很好的幫助“教育學”專業學生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學生可以在教學實踐之中同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進行對比領悟,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感悟,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執行能力,處理課堂各種情況的能力。因此學校應當在這一塊增加課時,給學生更多的實習時間,去完成對于自己學到的知識的驗證。對于學生的排課,盡量集中實踐課程的時間。學校也應當去主動創建相關的教學情景,增加真實場景的學習和實踐,為學生精心選擇含有豐富知識和學術信息的案例,讓學生去更好的在好的實踐環境之中得以更好的提升[5]。

          4、給學生更加自由和有趣的學術作業。這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對于作業的認可程度,更主動積極的完成作業,同時也能夠潛移默化的應到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全面自主的發展提升。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平臺,形成多樣式的交流模式,增加學生在學業完成過程中同其他學友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提升學生使用現代媒體技術的能力,幫助學生提升對于現代教育模式的理解。

          四、結語

          教育對于社會發展的作用亙古以來一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對于教育從事者的培養更加是重中之重,對于高校“教育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勢不可擋。但是改革的內容要慎而又慎,要不斷的實踐,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將實踐同理論結合不斷的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進。

          參考文獻

          [1]孫成林,楊甲睿.普通高校體育專業理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7,(05):88-96.

          [2]曾必好,鮑秀梅.高校轉型背景下的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以“英語學科教育學”課程為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7,(05):123-127.

          [3]鮑淼芳.高職院!敖逃龑W”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4,(02):11-13+24.

          [4]李娟,王東輝.工學結合模式下的高職學前教育學課程改革探索[J].職業,2014,(02):80-81.

          教育學的論文 篇2

          摘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了目前教學工作當中的重點。體育教學作為目前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手段,在促進青少年綜合素質提升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目前的教育工作當中,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不斷地應用,教學理念以及方法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如何將這些教育學理論與方法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已經成了目前體育教學工作必須要研究的重點。因此,必須要強化教育學理論與方法在體育教學當中的應用研究,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與理念的作用,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為現代化建設工作提供綜合素質強的優秀人才,促進我國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

          教育學;體育教育;應用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傳統的教育學理論與方法已經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不斷地應用,在促進整個教學水平提升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體育教育作為目前教學工作當中的重要環節,在促進學生身體素質以及綜合素質提升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體育教學工作當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許多教學工作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現代化的教育學理論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所以說,通過強化教育學在體育教育當中的應用研究,能夠更有效地促進目前體育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從而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進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一、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體育教學模式變革

          教學模式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學理念以及理論的基礎之上,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最大限度提升教學工作的水平。對體育教學來說,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學生、教師、教育技術以及教學內容,這四個因素相互影響、相互結合,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更好地開展相應的體育教學工作。在以往的體育教學模式當中,應試教育的影響十分明顯,教師采用的也多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沒有給予充足的重視。而在現代教育學的應用之下,能夠更好地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的實施,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主體地位,從而更好地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對現代教學體育技術來說,它不僅僅是教師教學工作當中的一種工具,還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刺激點,學生能夠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當中,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主動去學習知識、發現知識。特別是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夠更好地進行差異化教學工作,實現學生個性的發展,為其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教育學應用在促進學生思想素質提升中的作用

          對體育教學工作來說,不僅需要讓學生進行基本體育常識以及體育技巧的掌握,同時還應該發揮出體育教學在提升學生思想素質水平當中的作用,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實現更為全面的發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教師采用的往往是說教式的方式,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思想教育,但是所取得的效果十分有限。而在現代教育學理念的應用下,能夠更好地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比如,在教學工作當中,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學生播放一些奧運健兒的優異表現視頻,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我國運動員的實力,更好地提升其愛國精神。通過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一種全新的教學環境下,更好地學習體育知識,促進自身思想素質的提升,為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對體育教育工作來說,教育者必須要認識到其在整個教學工作當中的重要作用,通過現代教育學理論與方法的應用,更好地促進學生技能培養的同時,促進其思想水平的提升。

          三、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科素養

          在開展體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提升自身對學生學科素養培養的重視程度,應該讓學生了解到體育學科的發展以及未來的用途,在掌握相關體育技能的同時,更好地強身健體。同時現代教育理念的應用,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通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以及進行體育技巧的培養,更好地提升其體育學科的素養。對動作要領的教學工作來說,體育教師不能夠僅僅進行簡單的描述,而需要通過各種現代教學理念與手段的應用,提前進行課件的準備,從而更為有效地將體育技能的過程展示在學生面前。為了減少教師單調的講述,可以利用智能語音教具系統,制作相關內容的有聲課件,通過點讀筆的點觸,直接播放音樂和顯示節拍,方便學生的學習,也能寓教于樂,讓枯燥的課堂變成充滿活力的課堂。在目前的教育學工作當中,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在不斷地應用,教學理念以及方法都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如何將這些教育學理論與方法應用到體育教學當中,已經成了目前體育教學工作必須要研究的重點。但是目前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許多教學工作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現代化的教育學理論沒有得到有效的落實。所以說,通過強化教育學在體育教育當中的應用研究,能夠更為有效地促進目前體育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從而利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提供可靠的保障,進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

          教育學的論文 篇3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反思性教學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嘗試著探索一種較為科學的、動態的反思性教學模式,為教師在反思性教學的實踐領域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論參考,以利于對他們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反思,從而不斷提高專業水平,盡快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反思型教師,從而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要求。運用文獻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等,圍繞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建構,探索了這一模式的理論基礎、目標、內容、過程、方法以及評價等,并初步探討了反思型教師的成長。介紹了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進一步分析了該模式的結構及其內部運行的過程和方法,同時分析了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和條件。

          【關鍵詞】教師專業成長反思性教學模式反思型教師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都在改革傳統的教師學習與成長模式,并尋求新的教師專業成長途徑,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反思性教學開始興起和發展,并以其獨特優勢而受到教育界的推崇。反思性教學從本質上區別于經驗性教學,它最大限度地追求教學實踐的優化和合理化,從根本上要求改進教學實踐,不僅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進步和對實際教學問題的解決,進而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而且有利于推動教育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嘗試著探索一種較為科學的、動態的反思性教學模式,以利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反思,盡快實現從經驗型教師到反思型教師的轉變,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適應現代社會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要求。

          一、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意義

          (一)對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認識

          1.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有關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目前學者們的理解多種多樣。筆者認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不斷提升、演進和豐富的過程。

          教師首先是潛力無窮、持續發展的個體。美國的伯克認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這一概念的基本假設是:教師需要持續不斷的發展。教師也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發展著的個體,任何教師在心智上還有著無限發展的可能和空間。其次,教師也應被視為“專業人員”,但是這種認識還不是目前教師的實然狀態。然而只有如此定位,才能達到激發教師的潛能,提升教育水準的目的。第三,教師要成為學習者、研究者和合作者。布蘭克曼(Blackman)認為教師始終都是持續的學習者,這種學習就是“專業成長”;教師也應該是積極的研究者,同時,在師生共同生活的世界中教學相長,學生在教師的發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的成長中發展。

          2.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分析

          現行的教師專業性質的定位是:教師工作是一門正在形成中的專業,但還不是一門成熟的專業。這一定位是我們構建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的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基點。當前,我國教師專業成長活動實際是指是新教師的入職訓練和在任教師的培訓和進修,這種培訓模式往往強調知識的技術性,也就是在教學實踐中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原理和技術的熟練程度。

          應該指出的是,在我國當前現有的教育資源較為匱乏和地區性分布不均衡的條件下,這不失為一條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但是問題在于,從本質上說,這種培訓模式忽視了中小學教師自身內在的因素,因而很難保障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從實際來看,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學策略的優化,但沒有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獲得質的飛躍。具體表現為理論灌輸居多,內容、形式與教學實踐脫節。

          當前的一些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主要是對教師進行一些有關教育理論的短期培訓,使中小學教師獲得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知識,促使他們的教學觀念發生改變,優化教育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技能。但這些培訓對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甚微。

          在國外,有關教師專業成長模式比較著名的是美國學者瓦利對反思性教學模式構建的觀點,瓦利總結了五種反思模式。在實踐中,教師應當在這五種反思模式之間建立有機聯系,實現有機的互補。問題在于,瓦利的五種反思模式在教師專業成長中,要做到彼此的有機聯系,只是一種美好的設想,在具體的實踐中缺少有效的指導或者說缺乏操作性。通過對國內外的分析,筆者認為,反思性教學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之一,而要展開反思性教學就不能不構建一種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學模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何謂反思性教學

          美國的舍恩認為,主宰著美國專業教育的是“技術性教學”的思想,教育實踐中過于強調單純的理論灌輸,輕視實踐問題解決,忽視對學生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師范院校開設的廣泛的學科課程和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的課程最多只能為學生將來做一名教師作好知識及思想上的準備。由此,傳統的教師教育是按照一條“先理論,后實踐”的思路來設計的。這種“先理論,后實踐”的思路正是目前教師培訓模式的思想基礎,于是培養“技術熟練者”成為了教師教育的實質性目標。舍恩的這一批判性的觀點,無疑為反思性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筆者認為,反思性教學的內涵實際上代表了其優于傳統的教師專業成長途徑的進步之處。因此,應當這樣來認識反思性教學:它是以優化教育理念,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為目的,以向更合理的教學實踐改進為動力的教師全面發展成長的過程。

          (三)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的專業成長客觀上要求教師個人和群體具有強烈的專業成長意識,只有教師對自己的專業成長保持一種自覺的狀態,使之成為自覺的行動,并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活動方式,才能最終實現理想的專業成長。具體地說,反思性教學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反思性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

          專業信念在教師專業素養中處于最高層次,直接影響和制約著教師專業素質結構的其它方面。通過以下案例可說明反思性教學是如何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

          向學生道歉

          (某初中一年級某老師講述)

          上課鈴響后,我發現坐在靠墻位置的同學還在交頭接耳,我立刻點名批評了他們。在接下來的課堂學習中,我發現剛才那個被我批評的女同學一直含著眼淚。為了不影響課堂教學,我沒有去過問,一直等到下課,我把她叫到我辦公室想問情原因。起初,她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才說出原因。其實,上課鈴響時,她的同桌還在講閑話,她是在提醒他,可正巧被我瞧見了,我不分青紅皂白給了她一頓批評,所以她感覺挺委屈。我才知道是我錯怪了她,連忙向她道歉。可是,之后幾天她心里一直有這個陰影,沒有露出過笑臉。

          都說“眼見為實”,可我親眼所見,還是錯怪了學生,這是深刻的教訓。孩子的心是稚嫩而脆弱的,傷害了就很不容易愈合。我們作為教師,每當批評學生之前,一定要先問問自己,事情搞清楚了沒有?事實是這樣嗎?我批評得有理有據嗎?千萬不能憑主觀想象就草率行事。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而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有著豐富復雜的特性。案例最后的一系列反問,改變了該教師對課堂教學性質的看法,引發了他的課堂教學觀的變化。在教育教學中,類似這樣的教學案例不勝枚舉,只要教師善于觀察、思考和反思,并把觀察、思考和反思的結果轉化為切實的教育行為,他們的教育信念就會不斷得到修正和完善,就越有利于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要通過反思性教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表現、教學行為依據和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不斷優化和改善不良的行為、方法和策略,使教學實踐更具合理性,從而提高教學實踐能力。在實施新課程的當前,教師必須注重反思性教學,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努力實現由經驗型教師向反思型教師的轉變。

          其二,反思性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理論素養的提高。

          教學理論素養是構成教師專業素質的核心內容。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每位教師都會形成一些對教學問題的理解和認識,而支持這些理解和認識的教學理論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外顯的理論,教師容易意識到,容易報告出來,更容易受到外界新信息而產生變化,但這類知識并不能對教學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另一類是內隱的理論,這類知識在直接對教學行為產生重要影響,但卻不容易被教師意識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響而產生變化,而是更多地受文化和習慣的影響。當然,這兩種理論知識也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外顯的理論可以轉化為內隱的理論,對教學活動產生積極的影響。由于教師意識不到自己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究竟采用了什么理論,因而不容易發現自己的教學行為與外顯的理論之間的差別,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行為自然不會產生改變。教師對教學中自己的活動以及學生的表現進行認真觀察和分析,并通過教師之間的相互觀摩與討論,使外顯的理論應用到教學中去,在不斷的應用過程中,使內隱的的理論得到豐富和發展。

          其三,反思性教學有利于促進教師教育研究能力的提高。

          新課程賦予了教師工作新的內涵和要求,需要教師成為一名研究者,在實踐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逐漸成為研究型教師。反思性教學強調通過教師成為研究者,使教師工作獲得尊嚴和生命力,表現出與其他專業如律師、醫師相當的學術地位,使教師群體從以往無專業特征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學術層級上來,進而改善自己的社會形象與地位。

          二、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反思性教學模式探索

          (一)反思性教學模式的結構

          在反思性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自己教學經驗的反思,來增進其對教學現實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關于反思性教學實踐的操作模式,比較著名的有埃拜(J.W.Edlby)模式和拉博斯凱(V.K.Laboskey)模式,埃拜指出,反思性教學應由反思性計劃、反思性教學、反思性評價三個環節構成,其中,反思性計劃是起點。拉博斯凱認為,反思性教學由動力環節(包括內部的和外部的)、行動環節(包括情景、過程、態度和內容)和結果環節(包括新的理解力和解決實踐問題)。

          反思性教學模式的結構應當是由這樣的四個步驟或者階段組成:

          動機階段:包括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兩個方面。教師職業內部動機來自教師個人和群體在教學實踐中的感悟,其中包含著教師對教學現狀的不滿和改進教學實踐的要求,這是反思性教學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一方面,適應教學實踐發展的要求則構成了反思性教學的外部動機。

          計劃階段:教師個人和群體的反思動機及這一動機在適當條件下的強化,推動教師形成反思性教學的計劃醞釀。在計劃醞釀過程中,教師個人和群體基于研究的需要,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并對教學實踐加以不斷的反思,作出合乎規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斷,這一判斷導致了計劃的制定,并創設必要的條件,思考計劃如何執行。

          行動階段:即反思性教學計劃的執行階段。在行動中,行動涉及到具體的反思內容、反思的情景、條件和反思的過程,也就是反思的具體步驟、環節,教學反思行為發生的內外環境因素,教學的動態變化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涉及到教師個人和集體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變化,也就是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優化和對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態度和情感變化,以及教師本身職業理想、價值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

          評價階段:對教學反思行為的評價,標準只有兩個:一是對現實教育問題的解決,二是教師自身教育理念的優化。

          為了對反思性教學模式有更為清晰、明確的理解和運用,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扮演一個雙重的角色:一個角色是舞臺上的演員,另一個角色是臺下觀眾或者評論者。這種雙重角色使教師能夠發現他們潛意識中存在的東西,對自己的個體教學行為能夠獲得一種置身局外的、全新的認識,發現新的更好的促進行為變化的方法,了解怎樣進行教學反思。

          (二)反思性教學模式的運行過程

          關于反思性教學的運行過程,筆者認為,源于教師個人和群體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深刻體悟,以及對教學實踐的強烈不滿,即教師職業內部動機的強化,這是反思性教學的心理因素,也是根本因素。另外,適應教學實踐發展的要求構成了反思性教學的外部動機。這兩種動機促使教師努力改進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推動教師形成反思性教學的計劃和行動。在計劃醞釀階段,教師個人和集體因為有改變教學實踐的強烈動機,產生了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并進一步促成反思性教學實踐計劃的制定,在此一過程中,需要收集資料,整理分析資料,并作出合乎規律性和目的性的判斷,這一判斷導致了計劃的誕生,并創設必要的條件,思考計劃如何執行;在行動階段,行動涉及到內容、情景和過程,也就是行動的具體步驟、環節和細節,教學行為發生的內外環境條件,教學的動態變化過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同時涉及到教師個人和集體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變化,也就是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優化和對學生作為一個活生生的“人”的態度和情感變化,以及教師本身職業理想、價值目標的確立和達成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這也許是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不得不發生的事情,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目的和根本要求;對行動的評價,應當考慮的,一是對現實教育問題的解決,二是教師本身的教育理念的優化。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會遇到新的具體經驗,發現新問題,從而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開始新的循環。

          (三)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方法

          反思性教學有許多可行的形式和手段,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采取不同的方法。筆者認為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寫作教學日志,聽課和觀摩,個案研究。

          其一、寫作教學日志

          教學日志是教師個人的記錄文件。因此,它既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思考型的。它主要記錄教師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個人的困惑、個人的認識、對問題的解釋和看法等。

          教師在一節課或階段性工作之后,用教學日志的形式記下自己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感受和體會,作為反思的基礎。教師或者獨自展開反思,或者與自己的同事展開討論,圍繞大家所關心的問題,一起分析原因,提出解決辦法,以及在下次教學中應注意的方面和采取的措施,這種討論很容易使教師從其同事那里得到許多啟迪和經驗。日志使教師經常地反思教學經歷,教師也可以把日志作為自己教學案例的一個發展史的記錄,以反饋教學的成功與不足。蹩腳的日志通常有兩類:一類是記流水帳,一類是一般性經驗總結。

          通過記日志,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并使反思成為一種習慣,為行動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每位教師都應養成寫教學日志的習慣,作為反思的手段,時常歸納、總結,往往可獲得對自己教學實踐比較全面的認識。久而久之,一定能成為一名對教學充滿熱情、有自己教學特色和風格的優秀教師。

          其二、聽課與觀摩

          互動和交流是教師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途徑。聽課主要是以相互聽課為主的形式,觀察和分析同事的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教研室為單位,相互聽課,相互學習,觀察教師是否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如:課堂管理、教學方法、學生反映、師生關系等,如何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聽課能使教師彼此切磋,集思廣益,互相借鑒,共同進步。這與傳統的聽課形式有根本的不同,它不是教學的檢查、評估,而是通過聽課這一形式,教師相互觀摩教學,同時記下所觀察到的情景,發現的問題等,然后彼此客觀地交換意見,提出改進措施,以達到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目的。

          課堂觀摩是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根據課堂觀摩情況,教師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設計改進方案,并再次回到課堂,直到取得相應的結論。課堂觀摩能夠促進教師自我反思,調整教學思路,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應保持開放心態,解放思想,積極參與校內外的交流活動,以求發展。

          其三、個案研究

          教學個案是對教學實踐的描述,它以講故事的方式展示教師與學生的行動、思維、感受。個案不僅僅是講故事,在特定的個案里還包含抽象的理論和原則。個案研究有助于發展和培養教師們對不同觀點和理論進行權衡的能力,有助于他們從多重角度看待某一問題。個案研究首先要使教師們熟悉有關概念,然后從所提供的個案中進行概念和結論的研究,同時使教師們尋求與概念和結論相關的問題,并使之與他們的直接教學經驗相聯系,就先前階段的問題和所提出的解決辦法進行深思和討論,最后運用有關的概念和理論進行論證,鼓勵教師們為個案尋求可能選擇的結論。

          (四)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和條件

          在教學實踐當中,反思性教學的策略有兩種:一是內省,一是交流。內省和交流都是教師對改進教學實踐的內部動機作用的結果,內省源于教師的道德感和責任心,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要求有所改變,有所提升;交流則訴諸于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的交融和碰撞,共同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但是,無論是內省還是交流,反思性教學得以實施的前提性條件都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水平,而教師的職業道德源于對學生發展的責任感。對于職業道德修養水平不高的教師而言,即使教學效果不好,受到各方面的壓力,也往往把責任歸之于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差,歸之于家長素質不高和不配合,歸之于社會、社區的環境不理想,而不愿意自覺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為的缺失。因此,對于他們來說,喚醒他們的職業道德的良知比什么都重要。另一方面的問題是,有的教師所任班級學生的成績不錯,而實際上,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對學生的嚴厲苛刻以及居高臨下的權威地位,以犧牲學生休息時間和文體娛樂為代價,通過大量的練習強化記憶以應對考試,“好”的成績完全是用時間磨出來的。當這些教師陶醉于學生成績并把它看做是專業水平標志的時候,是否應該反思他們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做的事情,離“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宗旨又有多遠。

          當教師由于責任感的缺失而導致教學行為不當時,學生受到的影響往往是內隱的、深層的,對其今后的發展勢必產生長期消極作用,甚至影響其一生的發展走向和進程。沒有教師自我反思意識的增強,就缺少了教師走向專業成熟的內在動力和條件,反思性教學也就無從談起了。同時,教師還要有較強的教育理論、心理學理論和專業理論修養,并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執著的精神。

          三、反思性教學模式促進反思型教師的成長

          (一)反思型教師的實質

          反思型教師代表了教師專業成長前進的方向,他們在教學過程、教學行為、教學實踐、角色定位等方面表現出了不同于經驗型教師的特點,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進步。反思型教師強調教材與師生間的對話,由學生主動去建構知識;而經驗型教師只關心與教材的對話,認為教學過程是知識和信息的單向傳輸過程。在教學方法上,反思型教師在監控自己的教學行為時,進行理性推理;對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持懷疑態度。經驗型教師依賴于機械模仿和經驗習慣,順從權威而又依賴已有經驗。在教學實踐上,前者把教學看成一門藝術,強調因材施教,因情(境)施教,后者把復雜的教學過程簡化成一種技術性的控制過程。

          (二)反思型教師的教育途徑

          反思型教師的教育途徑要在宏觀的層面上實現,而不僅僅是局限在微觀領域的操作。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以下途徑實現專業成長。

          其一、教學研究

          反思使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雙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教師在認真從事教學活動的同時還應把自己看成是研究者,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做出分析和評價,對于出現的問題給予注意,對經驗加以總結,使之形成理性的認識。自覺的教學研究是教師自我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為教師,有了教學科研的自覺性之后,還應掌握一些研究方法。比如,對問題的分析研究、課題論證、課題申報、資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方法的選用以及研究成果的提取與展示等等,都需要采用合適的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其二、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是近年來國外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研究方法。所謂行動研究,即教師自身采取措施改進教學行為的行動過程,其中貫穿著自我質疑、自我解惑。行動研究不同于一般意義的教學改革實驗研究,規模比實驗研究小,它主要瞄準具體的某個教學環節、步驟、方法,通過搜集教學素材,發現其中的問題,然后開展研究。教師可獨立思考,或與其他教師進行討論,也可參考有關理論、模式以及與學生座談,提出設想,制定出計劃;然后在教學實踐中試驗計劃以確定其有效性。教師對這一系列研究過程、方法及有效性進行歸納總結并寫出行動研究報告。行動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學經驗總結,而是與教師自身的長遠發展緊密相連的自我教學研究。

          其三、終身學習

          反思與不斷學習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保證,反思性教學建立在教師的職業發展能力基礎上。職業發展能力的形成,一部分來自于反思,一部分來自于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踐。因此,加強教育科學理論的學習是反思的必要基礎。反思性教學模式的實施要求教師具有反思性教學能力,形成職業發展能力,而這一能力必須也只有通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來培養。教師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專長,需要精選幾部重要理論著作,反復研讀。專家學者的文章、相關教學研究的期刊也能幫助教師開拓視野,接觸最新的理論觀點和思想,促進教師批判性思維習慣的形成。教師也需要結合實踐深入思考,培養問題意識,將教學現場所存在的實際問題納入科研課題之列,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堅持自學是教師終身學習以獲得不斷發展的重要途徑。

          四、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反思性教學已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反思性教學既是一個促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又是促進自我變化的一種有效工具,它不僅會對教師個體和群體的學習經驗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會改變教師職業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念。反思性教學的過程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教師首先探討世界變化的觀點并以一種新的不同的方式來解釋新的世界,進一步探討態度信仰上的變化和新意義上的變化,然后探討自身教學行為的變化。上述變化會深刻地影響他們的職業觀點,影響其團隊觀念以及具體的教學行為。

          從經驗型教師轉變為反思型教師是新時期對教師的要求,要滿足這一發展要求,結合教學實踐,建構一種可操作的反思性教學模式,將教師的反思納入這一動態的模式中,不僅是有效的而且是必要的。

          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曾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這一公式清楚地指明了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和方法。而教師的反思型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在反思性教學的過程中也具有重要意義。杜威在1932年就提出了人格性因素在教師“反省性教學”中的作用。有的教師不能進行好的反思性教學,不是他們沒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想,而是他們自身的人格出了問題。因此,反思不是制度化的或者技術性的,也不是具體的條條框框,我們必須按照人格發展的原理和特點來進行反思型教師教育。關注教師反思性人格的發展拓展了我們的反思型教師教育途徑:反思型教師教育不單單是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視角來進行的,也主要從教師人格發展的視角來進行的。

          總之,反思性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無疑會有力地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饒從滿.楊秀玉,鄧濤.教師專業發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39-55.

          [3]李金巧.楊向誼主編,思考·追問·探究--培養反思型教師的探索[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51.

          [4]呂洪波.教師反思的方法[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5]易森林.教師專業發展基本途徑的探索[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4).

          [6]鐘秀英,周先進.教師專業發展:反思性教學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06(11).

          [7]盧真金.反思性實踐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舉措[J].比較教育研究.2001(5).

          [8]楊國燕.反思性教學:教師發展的有效途徑[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4).

          [9]張貴新,饒從滿,反思型教師教育的模式述評[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10]梁燕玲.教育反思:一種促進教師成長的科研范式[J]中國教育學刊.2006(8).

          教育學的論文 篇4

          摘要:農村小學義務教育關系到民族素質的提高,關系到億萬人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科學發展觀的落實,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重要環節,在建設小康社會中起著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關系著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以及構建和諧社會。農村小學義務教育在全國已普遍開展很多年,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較大成效,但是,在農村的一些學校里,仍然存在著一些政策落實難的多重問題以及落實后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源于農村的素質教育受師資、教學設施、教學經費、教育觀念、農村經濟的收入等因素的影響而難以全面實施,嚴重影響農村義務教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義務教育,差距,剖析,對策

          目錄

          一、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經費不足,直接影響著教學條件的改進。

          (二)辦學意識滯后,教育目標錯位,新課程理念貫徹不力。

          (三)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欠佳,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

          (四)學校管理水平不高。

          (五)農村社會家庭教育功能贏弱,加大了學生教育難度,也造成一定學生流失。

          (六)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促進農村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思考

          (一)端正農村教育辦學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強化法律責任,建構保障機制,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

          (三)加強教學研究工作,實施校本研訓工程。

          (四)堅持公平原則,不斷縮小農村教育的差距。

          (五)優化學校人事管理。

          三、農村小學教育現狀及對策思考

          科技興國,教育為本。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基礎教育面廣量大,在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上始終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小學教育作為整個教育的龍頭,其作用更是至關重要。改革開放20多年來,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農村教育的整體性薄弱狀況一直未從根本上得到扭轉,當前農村小學教育的主要問題在哪里?其根源何在?有何對策?迫切要求全社會人的關注,F就此問題略陳管見。

          農村小學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經費不足,直接影響著教學條件的改進

          教育歷來是國家財政投資大戶,硬件環境的改善軟件環境的營造都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但是由于這樣那樣的原因,多年來的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卻是各地不爭的事實,致使有的學校基本建設問題突出。比如,有的學校校舍過于陳舊,存在安全隱患;很多鄉鎮小學沒有微機室,而有微機室的,也設備已經陳舊卻無力更新。另外,近兩年由于撤點并校,新學校建設更需要大額資金。學校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就顯得日益突出,甚至影響到正常的教育教學。

          (二)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法單一

          繼續教育的特定對象和目的決定了繼續教育內容應具有的特殊性,為此,繼續教育的內容應補償教師職前教育的不足,使之能適應社會和教育的不斷變化充分發揮其創造潛能。教育部于1999年發布的《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指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要提高教師實施教育的能力和素質為重點,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和師德修養;專業知識及更新與擴展;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教育科學研究;教育教學技能現代教育技術等,F階段,盡管繼續教育的教材建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教材內容不適合農村繼續教育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一是教材城市化取向較為明顯,脫離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二是教材的質量粗糙,急功近利。三是大多數為之前所學的再版,新瓶裝舊酒之作較多。四是自我封閉地方保護主義較為嚴重,不少地方只用本地教材,難以引進教育教材的活水。五是重理論而忽視實踐。六是具體學習內容由各地市教育部門指定,教師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力。在教學方式上,農村教師繼續教學任然是以課程為中心,采取課堂教育的組織形式。在教學方式上任然以教授為主,在教學方式任然是黑板加粉筆的傳統“口耳相加”呆板的教育很難做到因材施教,農村教師最需要的技能技巧和反思教學實踐的思維習慣未能的到培訓和訓練。

          (三)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欠佳,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

          一是年齡結構不合理。農村小學教師隊伍老化,后繼乏人情形日益嚴峻。據調查,超過40歲的老教師多達一半以上。我市從2000年起就沒有正式分配一名師范畢業生充實農村小學教師隊伍。

          二是學歷水平較低。好多老教師是初中或高中畢業生,有的甚至只是完小畢業生,多年來只依據日常積累的教學經驗在任教。從05年的達標統計情況看,我市小學教師學歷?坡蕿55%,居我市倒數第一位?梢妼W歷提高任務仍需加強。

          三是專業教師不足。在城市,專業化教學是理所當然之事,或許不值一提,而在許多農村小學,專業教師卻嚴重不足,像微機、音樂、美術、勞動、科學教學大多是兼職的,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師幾乎都是從別的學科轉過來,難得有英語專業的師范生從事小學英語教學。因此,小學英語教師知識面窄,發音不標準,教法不得當等問題顯得十分突出。專業老師不足既影響素質教育教學的質量,又有可能使部分有專長的學生得不到良好的引導。

          四是教師素質普遍不高。教師素質包括多個方面,如學歷、職業道德、思想觀念、教學質量、科研能力等。我市農村小學中老教師在教師隊伍中占了一半多,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很不完善,又因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有的還從事著農業種植,對教學缺乏熱情和競爭意識,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信息閉塞,幾乎無科研能力可言。教師素質偏低是農村小學教育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

          五是教師身體不適應。由于生活條件差、學校環境差、內外壓力大、待遇不高、不良習慣等因素影響,農村小學教師身心素質明顯下降。

          六是教師分布不平衡。我市有小學教師3000余人,滿足教育教學綽綽有余。但由于分布不均衡,造成離市區較遠的東部南部邊緣鄉鎮小學缺編,而離城較近的小學卻呈現出人浮于事的狀況。據調查,有的學校只有80名學生,卻有11位教師。缺編的學校,教師疲于應付;而超編的學校教學質量也不高,反而是玩的玩、干的干,更讓那些在高年級任課的骨干教師心理不平衡。

          七是教師身份不公平,F在,我市教育行業有兩類人,一是正規師范院校畢業的,一是教師子女、社會招工的后來師范院校全部進修合格的。工作中,個別師范生不服從管理,倚老賣老;其實真正在一線干工作的、出成績的還是后面這類教師多。但在人事聘任和評優評先上老是提身份(干部和工人),嚴重影響這類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四)學校管理水平不高

          當今農村學校管理普遍還存在見分不見人,見章不見人的現象。好象在實施這些制度時,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完成賦分,缺乏制度的實施者與教師的溝通、交流、指導。制度的實施都是學校的管理者,實施的對象就是被管理者,使兩者處于一種對立狀態,都是自上而下的行為,或者是一種權力行為,與當代社會民主化進程相背離,也與我們對教師實行民主化教學的要求不相符。

          (五)農村社會、家庭教育功能贏弱,加大了學生教育難度,也造成一定學生流失農村父母們一是受傳統跳農門思想的影響,二是鑒于目前大中專生畢業后需自謀職業的現實,對孩子受教育的目的往往定位特別近視,對升學有望的孩子,就盼望成龍成鳳,躍出農門;否則就認為教育投出是浪費,不如讓孩子認點字,就直接去學手藝掙錢。因而在家庭教育管理上或嬌寵過分放任自流,或嚴厲有余,使這類學生的品德個性和文化求知的價值取向發生偏離。家庭教育的失策,給孩子的身心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也給學校教育增添了障礙。嚴重的,更早使一些孩子喪失了學習努力的目標和學習鉆研的興趣,以至于有的小小年紀就離開了學校。(六)、考核評價機制不完善,抑制了教師的專業發展。

          學?己私處煿ぷ鳎蛟u優選先、評職晉級都是通過“量化”來實現的。一般的學校對教師進行評價時都不同程度的涵蓋了:表彰獎勵、教研課、論文獲獎(或發表)、課題研究、指導學生作品獲獎(或發表)等。應該說,在目前還沒有更為先進的評價制度出臺前,用這種辦法也是完全可以的。但事實上,“量化評價”卻實實在在地成了不少教師投機的幌子。比如,不會寫文章,沒關系,只要肯出錢,一篇發表的論文便有了。一些獎項拿不到,跑跑關系便到手了在量化時,便可堂而皇之地進入前列。諸多事實表明,如果不創新考核評價機制,它必將抑制教師的專業發展。

          四、促進農村教育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思考

          (一)端正農村教育辦學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意識就有什么樣的行動。農村小學教育健康快步發展,更新意識是關鍵。從上到下,從地方行政領導,到具體學校校長教師,到家長學生,都要先從思想上過關,要充分認識到小學教育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認識到實施素質教育對孩子發展的必要性,認識到為高等教育輸送新生不應成為農村基礎教育的惟一目標,培養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他們學會生存打基礎,這應該成為小學教育的重心。具體措施:一是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教育工作者的心田,比如,現在我們教育上每年都要進行的在職教師繼續教育,就很好地起到了這個作用。另外,多給校長教師提供一些外出學習機會以開闊視野更新理念。二是學校通過辦家長協會或教育聽證會等方式,加強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溝通,以形成教育共識,合力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二)強化法律責任,建構保障機制,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

          “一費制”的實施,規范了學校收費,減輕了學生負擔,但同時也限制了學校收入渠道,使政府投入成了農村教育稅費投入的主渠道。為此應通過強化教育投入法律責任,建構經費投入保障機制。一是強化政府責任。重點強化中央和省級政府的投入責任,改變當前中央和省級政府在基礎教育特別是義務教育公共投資中比例過低、作用過微的狀況。國家應制定義務教育最低財政標準,對低于財政標準的市鄉,由中央和省級財政自上而下地通過建立規范化的轉移支付或專項補助制度給予財政支持。此外,中央政府的財政支出政策要向農村傾斜,可適當調整非義務教育階段、城鎮及富裕地區的投入比例,用于增加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經費投入。二是調整農村偏僻地區義務教育投資體制,健全政府對貧困學生的直接資助制度。普遍建立由政府公共經費負擔的政府助學金制度,以使貧困學生受到政府的特別關注,并獲得較為充足的經費資助,F在國家已經在這方面加大了行動力度,有5%的學生已經受益。

          (三)校本研訓工作納入常規教學管理,繼續教育結碩果

          制訂校本研訓方案,提出校本研訓工作的管理措施。在實施過程中,要適時地根據實際需要探索創新性的管理方法。例如:在實施每一次教研活動時,學校教導處要制定具體的活動計劃,然后召開會議,布置教研活動內容,再由各科組根據學科特點、制定科組教研活動計劃。學校領導參加每個科組舉行的活動,教研組長是科組活動的第一責任人,是科組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指導者。教研活動做到“四有”,即每次活動要有專題,有中心發言人,有全組教師共同探討,集思廣益,有考勤和活動記錄。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難題,新的教學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學習、實踐和推廣,必須以開展教研活動為主渠道,通過舉辦專題研究課,課堂會診、案例評析、成果展示、問題探討、共同切磋、經驗交流、集思廣益等形式予以落實。積極倡導科學精神,營造寬松、求真、務實、嚴謹、交流合作的研究氛圍,促進教師積極進行思考,讓教師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中得到鍛煉;讓教師在參加科組集體研究和學習過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整合自己的知識結構,接受新的教學信息,不斷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和綜合素質。在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時,每位教師每學期要選定一個研究課題,上好一節專題研究課,提供一份有關研究課的說課材料,寫好一篇最佳教案或教學案例,制作一個課件,撰寫一篇教學論文。通過實施“六個一”活動,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四)堅持公平原則,不斷縮小農村教育的差距

          必須堅持教育平等、教育公平原則,依靠國家的政策大力扶持農村小學。一是在充分考慮自然村距離和生源多少的基礎上,分析學生上學的安全和經濟等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要合理規劃設置學校網點,力爭方便家長和學生。二是應盡快取消辦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初中,實現縣城以下城鄉教師、生源、物力財力投放的公平性、平衡性,以利調動鄉鎮農村中小學教育的積極性。

          (五)完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變單位人為系統人

          把考試、考核作為教師競聘上崗的依據,確實讓教師緊張起來了,但緊張過后是風平浪靜,能勝任教學者埋頭苦干,上不了講臺的依然優哉游哉,工資分文不少,誰也不了崗,這極大的挫傷了一線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改革要徹底,要將教師由單位人轉變為系統人,要讓教師合理流動,雙向選擇,充分調動一線教師工作的激情。建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農村學校內部有效且可操作的人事管理制度。從外部看,學校師資可相互流通,對教師優化起到外部供給的壓力作用。建立教師行業資格機制,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吸收合格的人員擔任農村教師。從內部看,要加速實施“全員聘任、平等競爭、定編定崗、擇優聘才、淘汰轉崗、優化組織、強化培訓、科學考核、合同管理”的人事改革。在學校管理上應與時俱進,優化科學管理與規范管理、剛性管理與彈性管理、激勵管理與懲罰管理的綜合化、系統化的學校管理運行機制。

          總之,教育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全社會人共同的努力建構。作為政府,應保障科學規范法規的出臺及貫徹落實督導;作為教育管理部門,應作好推行管理督察及及時反饋;作為教師,應愛崗敬業教書育人;作為家長,應熱心公益關心教育,等等。如果這樣,我國的教育何愁不發展?我國的經濟何愁沒有強勁后力?中國的騰飛也必世界矚目。

          【參考文獻】

          [1]關銳捷《“重中之重”的農村義務教育必須警鐘長鳴》中國農村研究網.2002年

          [2]周滿生《中國邁向終身學習時代》中國農村研究網.2002年

          教育學的論文 篇5

          關于教育學的論文:新課標下數學教育學教學策略

          摘要:近些年來,新課標教學改革工作在我國各個省市地區如火如荼的進行,小學是打好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一直以來,數學教育都是義務教育階段的重點教學課程,在新課標改革工作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對傳統的數學教學方法進行改良和創新已經成為了相關教學人員工作的重點內容,本文分析了新課標環境下數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新時期提高數學教育人才培養效率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教學改革;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空間變化等一系列綜合知識的學科,小學階段的數學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興趣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下,數學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結果,更要教會學生方法。因此教育人員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參與,幫助學生將課堂中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中所遇見的難題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從小培養一種全面的數學思維。

          1小學數學教育培養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1數學教育人才培養理念落后。一直以來,我國教育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通常只是注重學生的成績和課堂表現,很少從本質上挖掘學生潛在的數學才能,這也是在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高校所培養的教學人才是進行小學數學教育的中堅力量,新課標小學數學教育理念的不斷變化應該在高校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理念中體現出來,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在對數學教育學專業的學生進行教學培養的過程中,使用的教材版本比較落后,在教學理念上也沒有做到與時俱進。并且很多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過于重視數學知識的傳授,在學生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內容不夠深入,因此目前很多小學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經常抓不住重點,不能夠及時的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化心理特點。導致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度不高,課堂效率偏低。

          1.2數學教育的課程安排不夠合理。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所學習的觀點和理念與日后的教學水平存在著明顯的關聯性。可見對數學教育體系的課程安排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十分必要。但是從目前高校的數學教育體系來看,其課程的安排與規劃存在著突出的課程比例失調、課時安排不足等問題。目前,高等院校針對小學數學教育所開設的課程包括數學分析、幾何解析、高等代數、普通物理、微分方程、數學模型、近世代數、高等幾何等。這些課程通常在大學的一至三年紀完成,可見數學理論課程占據了總教學時常四分之三甚至是以上的時間,在這個階段內,學生只能學習數學知識,但是并沒有真正的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起來,也沒有學習如何做好一名真正的老師。通常會在大四進行數學教育理論以及實習的相關課程,而教育心理學、數學思想方法等課程的開設更是少之又少,在有限的教學課時之內,學生對教學心理和方法的掌握知之甚少,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也會走很多彎路,降低教學效率。同時,分類過少、含糊不清的選修課程也是影響學生從教水平的主要原因。

          2提高小學數學教育人才培養效率的有效策略

          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數學教育人員的工作素質,實現新課標對學生數學素質培養的目標,高校在進行數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想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精髓,就一定要以同樣的教學理念對學生進行教育。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教師應當注重尊重學生的心理,聽從學生的意見,在課堂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討論的機會,使學生在課堂中暢所欲言,積極的表達自身的相反,這有這樣學生才能對所學習的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刻的感悟和理解,知識的掌握也會更加牢固。此外,這種平等、自由的教學氛圍與與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育的基本教學理念相互一致,當學生邁入工作崗位,進行數學教育的過程中,他們才能以同樣的思維和方法去教育學生,尊重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從而幫助學生從小培養起一種既善于思考又能夠實際應用的數學思維與能力。其次,數學教育人才的合理培養和需要對現有的教學體系和課程安排進行適當的調整與改革。高校數學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應該適當的加入數學探究、數學文化、數學史等方面的內容,使學生能充分明確數學教育的發展脈絡,使其真正了解數學知識所蘊含的情感和思想,感受到作為一名數學教育工作人員所應該承受的責任。此外,為了提高學生進行教學工作的能力與水平,高校數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體系中應該適當的增加數學教育心理等課程的比重,幫助學生提高在進行數學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對一些突發問題的能力,以提高教學水平,成為一名合格的數學教育工作人員。正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內容無論多么豐富完善,如果沒有實踐行動的檢驗都是沒有意義的。因此,高校應該爭取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實踐的課程中,歸納并總結當代小學生的學習心理,梳理當前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與思考,找到新課標教學體系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3結語

          綜上所述,新課標教學理念與應試教育下的數學教學理念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為了提高教學水平,完成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高校在進行數學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的創新教學理念與方法,使學生成為合格的數學教育人才,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呂世虎,曹春艷,葉蓓蓓.數學教育學學科建設三十年:回顧與反思[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4,17(05):55-59.

          [2]李興東,張睿.關于數學教育學核心概念的認識與思考[J].蘭州交通大學學報,2015,12(02):118-122.

          [3]蔣桂銀.對小學數學教育學課程構建的建議與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5,22(12):33.

          [4]劉小輝.實踐-意義取向的數學教育學改革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1,26(06):209-212.

          [5]朱華偉,徐章韜.教育數學:緣起、旨趣、現狀和意蘊[J].數學教育學報,2015,13(04):30-32.

          教育學的論文 篇6

          《樂理》是音樂基本理論課程,它主要學習有關聲樂的性質、記譜法、調式調性、和弦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兑暢毝分饕怯柧殞W生的識譜能力和建立音高、調式、和聲概念的學前教育基本技能課程;緲防怼⒁暢慕虒W是研究音樂語言的過程,這個過程有點單調乏味,所以很多學生對樂理、視唱、的喜愛度不高,導致學生知識掌握不扎實;教師應該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輔助手段,增加教學的信息量。加之多元化的授課方法,既能激發學生對樂理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自主學習的探究能力。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動腦思考,并有計劃地組織一些討論記憶的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覺編碼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

          根據新課標、課改的要求已將原本獨立的《樂理》、《視唱練耳》整合為一門課程,從而更好的將理論知識與視聽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從而真正做到理論指導實踐。因此,教學效果、教學質量都有了明顯的提高,所以合并這兩門課程是高專學校音樂教學發展的趨勢。通過學習加強學生基本音樂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音樂聽覺的記憶能力和音樂的感受力。

          就我校的實際情況而言,學生大多是零基礎的并且都已十六、七歲了,想要練成固定音高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這又是必須面臨解決的現實問題。怎樣來有效解決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深思和探索,在這種情況下《樂理》、《視唱練耳》兩門課程的整合是十分必要的。充分利用音程、和弦等樂理方面的知識來解決《視唱練耳》方面的困難,利用計算的方法加以實施突破。進而更科學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基本視譜、聽音技能,幫助學生建立調式和聲印象和調式和聲意識等,這些具體的教學方法都是需要我們教師來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

          一、為了更好的進行樂理課程的教學,大致把課程目標細化為三個層面

          1、知識目標:認識和了解與音樂先關的基礎理論知識,使學生掌握基礎的音樂理論,豐富、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及知識面,豐富自身的音樂素養。

          2、能力目標:在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的基礎上,能夠將理論轉化為應用實踐的能力,從理論層面完善并指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專業化成長。強調理論必須能應用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掌握基礎音樂理論的基礎上,積極的培養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在理論層面完善并指導實踐技能,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實現專業化成長。強調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重要性,即:“能力”的培養,這也是高職教育的一大特色。

          3、情感價值目標: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本課程教學的價值與意義,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熱愛音樂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與非專業素質!扒楦袃r值”的表現形式之一就是對興趣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被動去教,不如主動去學。所以,應從教學理念上首先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擺在首突出課程要位置,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基本樂理》課是必須的、必要的、具有興趣的。興趣是學習的前提,能力提高的保證。突出《基本樂理》課程的“能力目標”和“情感價值目標”,學生則樂意去聽,去記,去思考,學習氣氛活躍了,課堂的效率也提高了,《基本樂理》課程的價值和意義也得到相應的體現?梢姡哂袡C的融合,本身的“能力”和“價值”,這一點必須從理念上加以明確和注重。

          二、為了提高視唱、練耳教學效果

          教師可以用形象思維描述音級的聲音特點,引導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用形象思維把掌握調式音級的音準和音高及其傾向和解決,最終達到通過音樂審美來學習調式音級的目的。從審美角度學習和聲音程。教師可以通過提示學生注意音程色彩的存在,充分發揮自己的音樂想象力,以避免不注意整體音響而盲目找音,也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運用音程性質的音響色彩去聽、去唱、去記。同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去聽一些經典、熟悉的音樂片段,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然后說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師再談一下自己的看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旋律音程色彩感的興趣,在愉悅、放松中學習音樂,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對于節奏訓練需要系統的有目的性的正確的掌握節奏感,強化身體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培養學員的記憶里。需要以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節奏訓練。從而真正提高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建設和發展,關鍵在于教學理念的改革與創新。應從根本上糾正本課程傳統教學理念中的弊端,既不能墨守成規,又不能趨之若鶩;應進一步完善樂理、視唱練耳課程的性質、目標、方法和規律,拋棄“教條化、本本化”的僵化思想和單純的“為學理論而教理論”的教學理念,做很好學科定位,創新思維,嘗試探索不斷創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本課程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從而真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

        【教育學的論文范文(通用6篇)】相關文章:

        本科的畢業論文范文(通用8篇)12-09

        科學小論文范文(通用31篇)01-26

        教師的論文范文09-21

        科技的論文范文09-21

        大學畢業論文范文(通用5篇)11-23

        審計風險的論文范文11-29

        關于教師的論文范文06-16

        數學的畢業論文范文09-24

        初中數學的教學論文范文06-16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