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為營撥云見日教育論文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語文教學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在教學過程中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我們教育工作者要以人為本,從實際出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上我們一定要做好知識引領人這個角色,培養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是所有學科的基礎,語文教師的責任是重大而艱巨的。如何上好語文課,是所有語文教師的共同課題。在此,我就語文教學提出自己的看法,與廣大的語文教師共同探討。
一、在進行教學之前,我們應讓學生明白自己的學習目標,這樣就能明確地培養學生建立學習計劃
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規劃好學習藍圖,就奠定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做好了從各個方面承受學習壓力的準備,并能很容易地把壓力轉化成動力,贏得了學習的主動權,學習起來自然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課前學生的自主預習和教師的引導預習
文字學科的最終目的在于學生的理解和運用,所以,在進行語文教學之前,我們要讓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自主預習。有的老師認為,預習就是讓學生自己看書,做到熟悉課文,解決生字問題就可以了。這樣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要讓學生自己去看書,然后了解學生從這篇課文中得到了什么,也許每個學生的理解都會有所不同,這個時候教師的引導預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只要學生的觀點是積極健康的,我們就沒有必要一定要求學生的觀點和教學大綱上的一樣,反之,則要很好地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坝幸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教師引導學生朝著健康、積極的方向發展就是做到了一個好老師的要求。
三、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環
課堂教學要始終圍繞學生展開,教師的定位一定要準——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發掘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注意讓學生發掘文章內涵,說出作者的意圖和自己的見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讓學生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空間。教師應在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比如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十課<<木蘭詩>>,在按照大綱要求進行組織教學后,我讓學生繼續就課文內容發掘問題,結果學生認識問題的深度讓我始料未及:有的學生認為戰爭是人類一手導演的悲劇,花木蘭所參加的戰爭究竟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有個學生提出我們現在宣揚的是和平,這篇課文從一定程度上宣揚的卻是戰爭,花木蘭這個英雄形象究竟有幾分可取之處?可以說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有失偏頗,但也充分反映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時候教師就應該注意掌握學生的心理,引導他們從健康、積極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在組織討論的時候,切記不可對學生的見解妄下評論,應引導學生在辨析中尋找正確的答案。
四、課后的溫習更是不容忽視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也。這也說明了溫習的重要性。根據生物學上提出的遺忘定律,有效地組織學生的溫習對于鞏固已有的學習成果和獲得新知識有很大的作用。在對課本知識進行溫習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外的資料來補充課堂知識,這樣做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得到更多的知識儲能。
五、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要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語文,領悟知識
課堂上的知識歸根到底也只是“紙上談兵”,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去發現,去實踐,從而達到提升個人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的目的。比如在進到語文七年級下冊《馬》時,我根據學校附近有馱馬這一實際情況,組織學生對馱馬進行觀察,并讓學生討論人類馴養的馬和野馬之間的區別。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還引出了對人的行為的評價,進而有學生提出關于人性善惡的疑問,也許從課文教學本身來看,學生提出討論的問題似乎已離題萬里了,但我從一名一線教師的角度來看,卻感到很是欣慰。因為我們不僅要教學生知識和學習方法,更要教學生如何做人。
以上就是我在語文教學中的幾點思考,希望能對新入門的年輕教師有一定的幫助。而我個人從教時間也并不長,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專家、前輩批評指正。
【步步為營撥云見日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論文05-22
關于教育論文11-09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1-07
小學教育論文05-20
小學教育的論文05-27
美育教育論文06-10
教育教學論文06-13
賞識教育的論文06-25
教育論文【優選】07-07
教育論文(熱門)07-14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