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與教育的論文

        時間:2024-08-10 09:57:05 教育學 我要投稿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與教育有關的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

          我國的高職?平逃饕詫W習授受技能為主,針對的也是學生的就業問題。作為我國在本世紀以來解決社會就業問題的主要教育系統,高職教育培養的服務類行業人才占整個社會所有行業比例較大。我們探討的關乎禮儀教育的問題,其實更多的是關乎我們這個時代禮儀文明的問題。作為社會行業總體中流砥柱的服務行業,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上的第一名片,也將會是我國在國際舞臺上發揮更重要作用的后盾之一。所以,禮儀教育也就成了高職?茖W校中基于技能教育的一項專業課程。

          一.我國當前禮儀文化現狀

          (一)青年人禮儀意識不夠。當代青年處在一個科技、文化、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也是一個世紀文化無界限,超級大融合的時代。而接觸內容的繁雜無序卻又讓他們無法一一辯證,長期以來就逐漸使得潛意識里的糟粕和精髓模糊不清,也就有了媒體所呈現出來的年輕人出言不遜、情緒暴躁誤人傷己的案例[1]。這其實是我們這個時代急躁的共性。除了年輕人之外,很多的中年人也由于在社會角色中的壓力過大而言語惡劣的現象。而引發這些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對禮儀遵守的教育宣揚力度不夠大,也就并沒有達到讓所有人都有意識的注重禮儀的目的。(二)青年人對于禮儀文化的運用機會減少。在我們當前這個追求個性的時代,由于各種文化關于個性發展的推陳出新,大部分的青年人在追求個性的同時漸漸忽略了對禮儀文化的運用。比如,在我們稱呼人的方面,過去可能稱呼年紀大的人為大爺、大媽,但是現在,隨處可見的稱呼方式是“美女”、“帥哥”,這種情況下也就逐漸的只把性別當成了區別稱呼的唯一衡量。但是細想卻是,因為這種社會行為學方面的變化,使得年輕人關于禮儀禮貌在生活中的運用機會也逐漸減少。出現這種情況,有社會發展帶來的弊端因素,也有青年人對于禮儀文化不夠重視、缺乏禮儀教育的因素。(三)家庭教育中對禮儀培養的缺乏。生于獨生子女時代的大多數人,在整個家庭結構中處于被捧在掌心的位置,這就使得,自私為我又成了一大特征。因為在家庭關系中所有人都為其付出,當習慣了被服務的那個角色的時候,面對一些社會關系中的人或事,就會喪失一些基本的禮儀規則。

          二.如何進行高職禮儀教育

          (一)營造禮儀環境,潛移默化引導。在高職院校中,以技能、就業為教學目標的大環境下。學校應當通過校內人文建設營造一種禮貌教育的氛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塑造。比如,有些學校通過階段性評比禮儀之星,進行獎勵推行,這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對學生起一個榜樣引導作用。(二)教師身體力行,學生有所方向。禮儀待人本來就是屬于要身行合一的一種教育。所以,除去校園營造氛圍之外,任課教師的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也是必要的方式[2]。年輕人的社會觀念很簡單,主要由喜歡到模仿然后再到頓悟。所以,有一個修養良好的老師作為一個立體的課本存在于學生們的`生活中,就會由引起吸引力而喚起學生們的禮儀意識。(三)教導不如實踐,想象不比接觸。作為職業教育類專業,一般都會有很多的機會接觸一些對口行業的工作人員。所以,可以帶領學生到工作崗位的一線去切身體會工作當中禮儀的重要性,也是讓他們對比之后自我反省。同時,他們也可以現在對立面的服務受眾的角度,來想象作為一個禮儀需求者的需要。(四)心臨第一線,喚起責任心。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關于本行業工作的一線視頻案例,讓學生們從中得出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理解以及處理辦法。比如,以一段乘務人員缺乏禮儀教養,與乘客針鋒相對的案例,讓每一位觀看學生說出自己的觀感,并將自己假想在那個環境中,尋求自己認為合理的解決辦法。這樣不僅僅可以喚起學生對一份工作的責任心,更能夠幫助任課教師清楚的掌握學生在這方面的思想動態,有助于禮儀教育的更加完善。

          三.結束語

          文化是國家的軟實力,而禮儀是一個國家打開國門,宣揚自己文化的第一名片。禮儀教育之于國家發展,更是不可缺少。針對當前時代進步的現狀,對于個人而言,禮儀修養是積極共融與社會發展中的一貼良方。

          參考文獻

          [1]胡旺梅.禮儀教育提升高職生職業素質探析[J].池州學報,20xx,30(02):154-156.

          [2]陳昊華.高職院校開展禮儀教育的策略與途徑[J].廣西職業技術學報,20xx,9(02):39-41.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2

          一、 明確目標

          要切實提高語文課堂實效,首先要明確的是:語文課要教會學生的是什么。從工具性的要求來講便是聽、說、讀、寫四大基本能力。但能力的訓練需要內容與思想的承載,如果不能讓學生產生想要了解、想要表達的興趣的話又何談能力的訓練與提高呢?所以,工具性能力的訓練需要有思想前提,語文課首先要教會學生關心身邊的人和事,關心生存的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才會產生表達自我的欲望,從而產生工具性能力訓練的可能。語文教師首先要能激發學生了解這個世界的興趣,然后才是教會學生清楚、簡潔、有條理、富于感染力地表達自我。

          二、 尋找適合學生的教學設計

          學生正處花樣年華,充滿了對因未知而神秘的世界和未來的好奇與憧憬。年齡的特征決定了他們的興趣與喜好,他們看的是漫畫,聽的是饒舌,玩的是網游,他們在快餐文化中成長,所以,結合他們的興趣點尋求課堂教學的聯想點便尤為重要。例如運用學生喜歡的漫畫指導寫作;用他們喜歡看的動畫片引導寫讀后感。當然,這些是淺層次的,流行無法取代經典。課堂的流行元素也只是引入學生對經典解讀與掌握的觸發點。最后還是要讓學生真正沉浸到文學的海洋中,去看、去讀、去思考。再好的教案,也不一定適合所有的學生。

          由于學生家庭文化知識背景不一樣,教師平時教學方式不一樣,學生學習語言的智力水平不一樣。所以即使同樣的教學設計在兩個不同的班出現的教學效果也是不同的。

          要把學生當成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想的不僅是如何實施教學設計,還要考慮教學設計是否適合學生,要靈活地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明白“適合才是最好的”,因此,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才能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

          三、 突出本體,夯實基礎

          看下面一位老師執教《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教學片斷:

          師:請同學們讀第三段,看看有幾句話?生:(讀后答)兩句話。師:哪兩句,說說看。生:第一句是“從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結果了沒有”。第二句是“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沒看見一個花生果”。(讀原文)師:第一句是寫小松鼠每天都去看什么?生:看花生結果了沒有。師:第二句寫的是什么?生:是寫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沒有看見花生果。師:第一句話應該怎么讀?生:應該用高興的心情讀。生:應該用愉快的心情讀。生:應該用希望的心情讀。師:不對,應該用焦急的心情讀。焦急是什么意思?誰能表演一個。(生表演)師:我們來讀讀第一句。先練練“從那以后……”說說怎么讀。(生討論、試讀、評價。)師:再練練“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想想“每天”誰能用“每天”說一句話。

          僅50個字的一段話,教師提出了十多個問題,學生圍繞這些問題討論了6分鐘,而用于讀課文的時間僅一分鐘。課文被肢解了,學生讀得七零八落,一頭霧水。

          “語文課程還應該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表達能力!薄墩Z文課程標準》的這段論述揭示了漢語言的學習規律。漢語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意會”,有時可以不受嚴格的語法規律的限制。因此,母語學習的主要形式是感悟。而感悟是一種省去煩瑣的邏輯推理過程,在經驗范圍內做出綜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結論的體悟式思維模式,其特點是整體的把握。因此,只有整合教學環節,才有利于學生的'整體把握。那如何整合教學環節呢?其根本問題是提高提問的質量,擴大教學環節的容量,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空間。因此,閱讀教學必須以讀書訓練為重點,教給學生讀書法,注重讀書質量,扎扎實實地進行閱讀教學。

          1、“讀得進”。通過讀書,讓學生在課文中“走個來回”,完成對文本語言的玩味、賞析和內化,方法的歷練和提高,情感的體驗和熏陶。

          2、“記得住”。作為語言學習來說,閱讀的基本功能就是吸收和儲備。小學生正是記憶的最佳期。因此,積累語言應該是小學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目標要求之一。要通過閱讀讓學生積累精彩而又豐富的語言材料。

          3、“用得出”。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是集對語言的理解、吸收、內化和運用于一體的綜合性訓練。通過運用,及時地把學生儲備的語言由消極的轉化為積極的。

          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提出語文教學:“教”要教得簡單,“學”要學得扎實,語文教學內容要精練,過程要簡要(先學后教,適當點撥)。這種提法無疑給紛繁的語文教學去掉了畫蛇添足的部分,促使語文教學扎扎實實,追求實效。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3

          學前教育是教育階段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是智力開發的起步,也是人生學習的開端。以下是“學前的教育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的老師,要時刻認識到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對于還處在幼兒階段的學生,教育要掌握恰當的方式方法。既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放任自流”。本人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學前教育的方式方法與大家進行一下探討。

          一、教師要時刻保持耐心和愛心,與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礎

          保持耐心和愛心是對學前教育的老師最基本的要求。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時就需要老師伸出援助之手。比如,幼兒在大小便時不會脫褲子和提褲子,老師就要不厭其煩地去幫助他們。如果出現尿褲子的情況,更要毫不嫌棄的去幫助他們換褲子和洗褲子,在這個過程中,就極大的考驗了老師的耐心和愛心。但同時,老師也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機會與幼兒建立深厚的感情基礎。讓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溫暖與關懷,讓他們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得到滿足。但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要培養他們的自理意識。不能讓幼兒產生過度依賴的心理。在與幼兒建立了這種深厚的感情基礎后,就可以對幼兒提出一些基本要求來引導他們,培養他們的學習常規。通過批評、表揚和鼓勵等形式逐漸實現教學目的。

          二、要注重幼兒的智力開發和心理發展

          幼兒是人生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又是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恰當而科學的學前教育對幼兒智力以及今后的發展都具有重大的作用。在這一階段,教師切忌“超綱”教學,增加幼兒的學習壓力。這種古板的教學方式,只會過早的禁錮幼兒的思維和智力,甚至對日后的整個學習階段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課堂教學應多以活動為主,創設一個適宜的教學環境,讓幼兒處在一個開放、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充分的誘發其學習興趣,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與條件。比如:可以將3-5個幼兒分為一個小組,讓他們共同完成一個拼圖游戲,在拼圖過程中,老師盡量不要過多的干預,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想象能力。類似這種游戲既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動腦能力。游戲看似是玩,卻無意中使幼兒的智力得到了開發。又比如捏橡皮泥和自由繪畫,每個孩子都會制作出形態各異的“作品”,甚至有些幼兒在制作過程中也會向老師表達自己的創作構思,這時,教師可以給予一些恰當的鼓勵,讓他們敢于彰顯自己的個性。這種智力開發的游戲活動,寓教于樂,便于幼兒接受,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使他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

          同時,對于學前期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能小覷。幼兒正處于一個心智發展不成熟的階段,在很多個方面都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幼兒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與幼兒家庭遭受變故,家長教育方式不當等因素有關。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就要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的心理變化,積極采取措施進行開導。比如,可以定期進行家訪,與孩子家長進行交流溝通 ,了解幼兒在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行為表現。針對個體問題制定教育計劃,及時調節幼兒的心理波動。另一方面,由于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的家庭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在心理上難免有一種優越感。往往具有任性、自私、嬌氣、以自我為中心等性格或情緒問題。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一定要以巧妙的教學方式來逐漸調節和引導。比如,可以開展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戲,讓他們參與到社會的角色中去。以這種“角色體驗”的方式,讓他們發現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引導他們逐步改正。其中,家庭角色的扮演更容易讓幼兒投入到情境中去,達到的效果也更好。其次,讓幼兒對自己擁有一個客觀的認知也很重要。對于那些對自我評價過低或者過高的幼兒,老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或者無意的給予開導。平時可以舉辦一些評選活動,讓幼兒選出他們心目中認為優秀的小朋友,同時要說出選擇的理由和自己應該學習的地方。以這種“榜樣”教學的方式,讓幼兒們互相借鑒,既能發現別人的長處,也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在自我認知和他人認知中健康成長。

          三、適時的開展一些體育活動和文藝表演,促使幼兒全面發展

          學前期是幼兒身體迅速生長發育的時期,開展體育活動能夠增強幼兒體質,保護幼兒的身體健康。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幼兒的體育課程可每周安排1-2次,每次活動10-20min,主要以集體活動的形式為主。比如,組織幼兒在早晨進行早操活動,包括一些簡單的模仿操,徒手體操和輕器械體操等;做一些簡單的隊形隊列練習,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有條件的還可以組織一些戶外體育活動,利用大自然的一些因素進行各種活動,充分調動幼兒參加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舉辦文藝表演也是學前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表演活動,幼兒既提高了自己的膽量,建立了自信心,同時也增加了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在表演中,教師要鼓勵并充分挖掘幼兒的表演潛能,為幼兒表本文由論文聯盟演創設環境,不僅要注重兒童表演時語言方面的表達,也要注重形體方面的展現。通過表演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動腦能力,陶冶幼兒情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學前教育是人生教育中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在當下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幼兒教育越來越得到許多家長的重視。因此,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因材施教,適時調整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呵護祖國花朵的健康成長。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4

          一、聯系生活,體驗生活的美好

          生活是藝術的源泉,我們的美術課程也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組織教學,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來感受生活,并體驗來自生活的情感與樂趣。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美感聯系起來,將自己對生活與自然的感受、體驗與藝術家對它們的表達聯系起來,嘗試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表達出自己的體驗與感受,或將自己對生活與美的理解寫進美的成長記錄里。記得在學習“四季的色彩”時,開始我很怕上這節課,因為它涉及的方面很多,你很難把它講深、講透?僧斏拾邤痰募竟潖奈覀兩磉吇^的時候,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時雨點紅桃千樹,春風吹綠柳萬千”的滿園春色;似乎看到了“水天藍一色,山樹翠千層”的綠樹濃蔭;似乎看到了“曉來誰染霜林醉”的漫山紅葉;似乎看到了“梅花點春天,瑞雪覆大地”冰封雪舞的美好景象。我相信這份詩意的感受必將也會給學生以詩情畫意,因為這是我們共同經歷、共同感受的。所以上到這種課我總會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向自然,我與他們一起放飛心靈,一起美美地觀賞,美美地感受,美美地表達,跟孩子們一起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求知求趣,求美。

          二、關注情感,提高審美的情趣

          美術是人類情感與精神生活的創作表現,任何美術作品都包含著特定的情感與思想,學生通過美術與自己情感生活的連接與相互作用,學習用美術的方式表達與交流,從而獲得創造表現與交流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而在我們實驗小學,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為我們有“百草園”“時光隧道”“三味書屋”“雙橋”……這些都可成為我們的美術語言:一畝花田的想象、一個蟋蟀在唱歌、一片飄飛水面的花瓣……這個世界,到處都是我們的美術課堂。法國文學家馬塞爾普魯斯特說過:“真正的發現之旅,不在于尋找新天地,而在于擁有新的眼光!蔽覀兊拿佬g課就在于關注學生的情感,并適時引導學生去發現美、表現美。

          三、合作探究,激發思維的碰撞

          在教學中我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現,自主解決問題有時來的比講授更深入人心。很喜歡肖伯納的那句話:“我有一個蘋果你有一個蘋果,我們互相交換,我們只有一個蘋果,但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就擁有了兩種思想!彼麊l我們應給學生發言討論,交流思想的機會,我們可設計新奇、有趣、唯美等情境,點燃學生發現,研究,探索之火,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合作,培養合作精神。例如,在學習一年級美術“童話城堡”一課時,我結合我校開展的“住在童話城堡里”的主題活動,導入時我繪聲繪色地講《白雪公主》的故事,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假如女孩子是白雪公主,男孩子是王子,你居住的城堡會是什么樣子。一年級的孩子正處于想象力豐富時期,于是非常踴躍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正如恩格斯所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孩子們想象的閘門被打開了,回答真是異彩紛呈、奇異古怪。接著讓孩子們用各種形式去表現夢幻中的城堡就順理成章了,甚至有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了……接著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設計,然后以四人為一小組再來進行探究,看看你的城堡里還缺了什么,我的城堡里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再加以改造,然后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作你們認為最美的城堡,最后選出最棒的`一組做成立體的城堡。這樣學生的興趣大大地提高了,在合作與交流中,孩子們靈性的火花在閃爍、思維在碰撞、情感在升華。課堂因之而涌動著生命的活力,人文精神隨之而展現。通過這樣的美術實踐活動,使學生的美術經驗不斷得到豐富與升華,從而獲得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與健康的審美情趣。正如英國的懷海特所說:“藝術教育的目的,就是喚起智慧與美感!

          四、加強修養,提高審美的素質

          一個有較高藝術修養的人,能夠主動地、充分地使其感性與理性,情感與理智得到協調共處,使其心理結構的多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與完善。藝術修養高的人還能更好地洞察、感悟、理解人類的生活本質,能夠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從現實生活中獲得超功利的審美情感體驗。作為審美教育的美術教育,其目的就是讓人享受審美體驗所獲得的那份情感,這種情感也就是在更充分地理解人類的本質后所得到的快感。由于具備一定審美素質的人才有可能獲得審美體驗,因此,藝術教育的任務與使命便理所當然地是提高每個人在他一生發展的每個階段的審美素質。藝術審美素質是一個現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所以,作為美術教師要努力通過各方面的學習形成與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豐富自己的人文素養。讓我們共同關注美術課中的人文教育,讓美術之花絢麗綻放吧!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5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廣和發展,中學音樂教育作為培養學生自動和素質和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程,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從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提升中學音樂教育時效性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

          素質教育;中學音樂;時效性;策略探討

          中學音樂教學是實現素質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徑,其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激發中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提高中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中學音樂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中學音樂教學對于素質教育的發展的意義

          中學音樂教學對于提升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藝術文化修養有著積極的作用,首先中學音樂教育能夠幫助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中學生在音樂的陶冶中感受到音樂的藝術魅力,有利于其健康個性的塑造和養成。其次音樂教育還能夠培養中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中學音樂教學重要是針對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意識的培養,其實質就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通過對音樂作品創作背景、主題思想及情感的講解,引導學生積極闡述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探討,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進而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最后中學音樂教育最大的作用是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現代素質教育理念相符合,中學音樂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意識,能夠推動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培養出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人才。

          二、素質教育背景下中學音樂教學實效性提升的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師素質教學方法

          實現學生的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重點內容,教師是素質教育理念的實施者和執行者,需要充分發揮其職能,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此中學音樂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需要音樂教師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改變傳統應試教育方法,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尤其是音樂專業知識,即教師自身所具備的音樂理解能力、音樂賞析能力、音樂表達能力等,只用教師具備了扎實的音樂教學能力,才能更好的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最終目標。

         。ǘ﹦撔陆虒W模式,改革中學音樂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案

          部分教師受傳統應試教學理念的影響較深,在教學中形成了“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的內容主要圍繞教材,忽略了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因此中學音樂教師要主動的學習和了解教育部出臺的各種最新教育方針,并根據新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創新教學模式,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最佳教學方案。一方面中學音樂教師可以通過音樂作品創作背景、過程的講解,讓學生探討音樂作品蘊含的豐富主題和情感思想;另一方面,在進行音樂作品演唱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感情的進行演唱,豐富學生的情感教學。

          (三)改革課堂教學內容,創設豐富的教學模擬情景

          中學音樂教師要了解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的內容要圍繞學生開展,以調動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活躍性。中學音樂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要目標,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性交流,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有著充分的了解,選擇學生當下感興趣的題材進行音樂教學,并引導學生抒發和闡述個人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和學習心得,讓學生充分了解到音樂的魅力所在,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ㄋ模┮牒献鹘虒W方法,提高音樂教學質量和水平

          合作教學是指教師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通過布置學習任務,利用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探討,團結協作,共同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目前合作教學在我國各學校進行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并在實際法的教學活動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一方面在音樂教學中引入合作教學,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激發學生音樂的興趣,并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共同努力,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學生的集體意識,營造出良好的班級學習氣氛;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合作教學模式,同時也是提高教師素質教育水平的重要表現,合作教學的主題設置要緊緊圍繞教材內容,并能夠適當的拓展;班級分組時要充分考慮學生個人之見的差異性,實現各小組間整體水平的相近;做好課后總結評價工作,通過教學信息的反饋工作,了解到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并以此為基礎對教學方案進行深入的改進,因而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ㄎ澹┙⒔虒W考核機制,激發教師工作熱情

          由于音樂課程屬于“課外性”課程教學,因此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敷衍教學現象,為此中學需要建立對音樂教師的考核制度,將學生的音樂學習侵情況、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嚴格的考考核,同時完善獎懲制度,對于表現優異的教師給予相應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對于工作懈怠的教師進行頭口批評或者記過處罰,充分調動音樂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有效提升中學的音樂教學整體水平。

          三、結語

          隨著現代素質教學理念的深入發展,中學音樂教學作為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提升中學音樂教學的整個水平和效果,需要學校和教師的共同努力,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提升中學音樂教學的實效性,進而提高中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李文文.對流行音樂與中學音樂教學的結合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xx,11.

          [2]劉翠珍.芻議流行音樂對中學音樂教學的影響[J].音樂時空,20xx,17.

          [3]王娣.從聲音中獲取知識從娛樂中增強能力——計算機輔助中學音樂教學的有益嘗試[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07.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6

          摘要:教育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受一定環境的影響和制約,民辦高校的德育效果與德育環境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目前,民辦高校的德育環境面臨著眾多挑戰,要強化民辦高校的德育功能,必須對其德育環境進行優化、整合,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民辦高校;德育;環境;優化

          教育是在一定的環境中進行的,而德育也不例外。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興實體,其德育環境沒有完備的制度保障,缺乏厚重的文化積淀,更未形成優良的德育傳統,甚至沒有完善的德育環境景觀等。加上民辦高校在投資主體、辦學體制等方面與公辦高校的不同,民辦高校尋求私利性與公益性的博弈結果往往是以犧牲德育為代價。因此,多數民辦高校對于德育環境的主動優化就更不會涉及。但對于高等教育而言,教育的目標都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民辦高校的德育目標也絕不會降低,這是國家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而要強化民辦高校的德育環節,就必然要優化民辦高校的德育環境,才能達到預期的德育效果。

          一、民辦高校德育環境優化的迫切性

          德育環境是指影響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發展和人的德育活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如果按照其范圍來劃分,大致可分為社會德育環境、學校德育環境和家庭德育環境等。目前,民辦高校德育環境不容樂觀,除了和其他公辦高校一樣面臨著時代轉型、文化多元、網絡媒體的沖擊等新的環境挑戰外,民辦高校的德育環境還存在著自身的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是從民辦高校自身的特點來看,由于民辦高校的投資主體單一,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使得校園內外的娛樂場所、網吧等廣泛存在,謀求經濟利益的驅動使得民辦高校多數采取默認的態度,嚴重惡化了民辦高校的校園德育環境;另外,從民辦高校求生存、求發展的角度而言,為吸引生源、壯大規模,民辦高校以市場價值取向作為培養人才的原則,重視對學生技能的培訓,忽視其德育的培養,造成教師、學生都不重視德育,使得學校德育人文環境進一步惡化。

          二是從民辦高校學生特點來看,民辦高校普遍生源層次不高,綜合素質差,個人主義嚴重,缺乏基本的社會公德,生活大方、紀律渙散,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這也使得民辦高校的校風、學風、考風等都較差,難以形成良好的校園文化,缺乏人文精神,也使得民辦高校的文化德育環境較差。

          三是由于社會各界對民辦高校存在著眾多不客觀的評價,有些個人、媒體、用人單位等對民辦高校學生甚至帶有某種歧視和貶低,使得民辦高校學生的社會處境和心理感受也與公辦高校學生有很大的不同,民辦高校社會德育環境令人堪憂。

          四是民辦高校德育制度不系統、不連貫,也使得民辦高校沒有穩定的制度德育環境。國家雖然出臺了《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但對于民辦高校的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導和監督仍缺乏操作性的制度等。以上種種都增加了民辦高校德育工作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如若要提升民辦高校德育水平,勢必要優化民辦高校的德育環境。

          二、民辦高校德育環境優化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環境理論觀點認為,人既受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也能積極能動的影響環境。l21大學生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發展主要是環境的產物,或者確切的說是大學德育環境的產物。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的意識起初是對周圍的可感知的環境的一種意識,是對處于開始意識到自身的個人以外的其他人和其他物的狹隘聯系的一種意識!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德育環境是每個德育對象個體思想品德建構的重要因素和必要前提。德育個體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個體與德育環境相互作用中實現的,是主觀與客觀達成一致,外在與內在的整合統一。

          德育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育者施教的效果,被教育者對教育信息的接受程度,從這一意義而言,德育環境在高校德育中也是關鍵的環節,而民辦高校由于市場利益的驅動、辦學體制的特殊、生源情況的復雜等因素,使得德育環境更待優化,這實質是符合馬克思主義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的,即環境改變了人,人也改變了環境,人與環境的互動,推動著社會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客體主體化,主體也在客體化。民辦高校德育環境與德育對象的關系亦為如此。

          三、民辦高校德育環境優化的路徑選擇

          高校德育環境的優化是當前高等教育階段德育環節函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但對于民辦高等院校而言,其德育環境的優化卻有著不同的側重點和路徑選擇,對此,我主要從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來探討:

         。ㄒ唬┬@德育環境的優化

          校園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是高校德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環境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是最直接的,因此,創設和優化校園環境對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具有著重要的意義。校園環境包括校園的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包括校園的自然景觀、教學條件、建筑風格等;軟環境包括校園的文化環境、人際環境、校風、學風等等,要優化民辦高校的校園德育環境就要從這些方面人手:

          1.優化校園物質環境。民辦高校要加大經費投入,創建品味高雅的校園

          物質環境。優美的校園景觀、獨具特色的校園建筑、完善的校園基礎設施是德育的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完善學生的人格,激勵學生的成長等?傊,高雅的校園物質環境可以達到環境育人的境界。

          2.優化校園文化環境。文化是校園中的軟環境,其核心體現為校園精神,是一所學校的靈魂。校園文化無處不在、無所不包,它直接影響著一個學校的校風、教風、學風等等,對學生思想品德和行為的影響潛移默化但卻非常深刻、久遠。民辦高校起步較晚,沒有良好的文化積淀,多數民辦高校并未形成獨具特色的核心校園精神,加之民辦高校的市場驅利性和學生功利性特征明顯,使得民辦高校的校風、學風較差,其文化育人環境不容樂觀。優化民辦高校的校園文化,首先要結合各個民辦高校自身特點形成獨具特色的校訓,如北大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師大的“學為人師,行為示范”等是其校園文化的核心體現;其次,要對學生的各種文化活動進行正確的引導,鼓勵積極的文化活動活躍校園,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選擇能力;再次,加強民辦高校的校風、教風、學風等的建設。風氣的問題其實質是由價值理念所決定的。在教育產業化大背景下產生的民辦高校的市場驅動性使得其沒有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等。要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必須優化民辦高校的風氣,形成正氣的校風、嚴謹的教風、求實的學風,使得學生在這種氛圍下自覺規范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3.優化校園制度環境。德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常態化,因而,需要穩定的德育制度予以保障。目前,民辦高校在教育管理和學生管理運行上的機制比較靈活,但基本上游離于黨組織管理之外,國家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和監管也缺乏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雖然國家現已向民辦高校派了黨委書記或督導專員,但對于民辦高校的許多具體工作難以深入,黨組織在民辦高校的凝聚力不強是較為普遍的問題。因此,從國家層面要加大對民辦高校德育工作的制度監督,對民辦高校德育方式、內容、師資力量等方面要有硬性指標。而民辦高校自身也要對德育工作制定穩定的人性化的制度,保持德育工作的穩定和持續,使得民辦高校的德育工作不致被邊緣化。

          4.優化校園的人際環境?突浿赋觯阂粋人事業的成功,只有15%是基于他的專業技術,另外的85%要靠人際關系即與人相處和合作的品德和能力。而與人相處和合作的良好品德的形成也是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環境中互動的結果。影響德育功能發揮的環境主要是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民辦高校師生關系較為冷漠,很多教師是兼職教師,教學責任感不強,對學生的關懷不夠;民辦高校學生層次不同,多數家庭條件好,很多同學高傲、自我封閉,集體觀念淡薄等,同齡人之間的人際交往存在障礙,這也增加了民辦高校德育的復雜性。因此,要優化德育環境也要優化民辦高校的人際關系環境。一是要穩定教師隊伍,加強師德建設,增強教師的責任觀和使命感,促成師生良性關系形成;二是注意對同學正確價值觀念的引導,培養人際交往的技巧,進而優化同齡人的人際交往環境。

         。ǘ┥鐣掠h境的優化

          大學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德育過程不是在封閉的“凈化”的環境中進行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進行的,社會環境對大學德育的影響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當前開放性的社會大背景下,民辦高校在同樣面臨著社會轉型、文化多元、網絡媒體的沖擊等社會環境的挑戰下,還要面臨社會各界對民辦高校及其學生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當德育的內容與學生面臨的社會現實相悖,只能弱化民辦高校德育的功能而強化學生對德育活動的逆反情緒,這種消極的社會環境嚴重制約著民辦高校的德育作用的發揮,也必將影響著我國高等教育的長久發展。若要增強民辦高校的德育效果,勢必要從宏觀上優化民辦高校的社會德育環境,這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

          首先,國家在宏觀上要給予民辦高等教育更多的支持和鼓勵,消除對民辦高校及其學生的歧視性政策。國家今后要出臺一系列扭轉教育不公平現狀的法律、法規,使得民辦高校學生與公辦高校學生在就業、深造、評優、社會實踐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權益和機會。其次,積極發揮國家媒體的輿論功能,培育公正對待民辦高校及其學生的社會文化環境。國家可以通過主流媒體,如電視、網絡、報刊、雜志、大型活動等加強社會各界對民辦高校及其學生的認識和理解,澄清社會各界對民辦高校學生的種種誤解和偏見,消解民辦高校德育的困境。再次,社會各界對待民辦高校及其學生要給予客觀、公正的對待和評價。

          尤其是在招聘、就業、社會實踐、公務員錄取等方面能夠一視同仁、實事求是。最后,國家相關部門要加大社會德育環境監管的力度,對校園周圍的娛樂場所、網吧等要清除,對不良的文化信息、網絡信息進行屏蔽,對社會的道德失范現象進行正向引導,對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嚴懲等等。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7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尺,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展現。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幼兒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應該從小就接受良好禮儀教育。幼兒的文明禮儀是在其一日活動中養成的。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責任不只是單單照顧孩子,教育孩子,更多的是在照顧與教育的同時,知道自己想要教給孩子什么?要讓他們學會什么?通過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我大開眼界,也明確了自己所要教給孩子的是什么,所要做的又是什么。孩子們是在玩中學,學中玩,因此我們應該重視在日常學習生活與游戲中對幼兒的禮儀教育。如:入園、進餐、睡覺、游戲等的活動中,都要滲透禮儀教育。

          一。晨間接待是基礎

          早上入園時,有的孩子會主動熱情地跟老師和小伙伴問好,有的孩子卻過于冷淡。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晨間接待中設置“小小接待員”這一角色,請“小小接待員”試著用禮貌用語接待同伴和家長,園門口可以是以小組為單位,教室門口可以從一個孩子接待到兩兩自由結伴。在真實生活的情境中為孩子們提供了禮貌交往的機會,同時孩子們的主動打招呼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種影響,時刻提醒他們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樹立好榜樣,并重視孩子的禮儀教育。

          二。教學活動是關鍵

          1.巧用兒歌滲透禮儀

          兒歌《我的好媽媽》“我的好媽媽,下班回到家。勞動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媽媽、媽媽快坐下,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吧,讓我親親你吧,我的好媽媽”。這首兒歌激發了孩子們尊敬長輩、關愛老人的情感,并能與大家交流自己在家所做的關心、幫助老人的事情。

          2.誦讀經典感悟禮儀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幼兒進行教育的好材料。因此,利用餐前餐后等零散的時間和孩子們一起來誦讀《三字經》、《弟子規》等經典,在誦讀過程中感悟禮儀。如《弟子規》中“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是教育孩子做事不能貪圖小便宜。

          3.善用區角再現禮儀

          充實區角材料,注重材料的投放多元化。通過角色游戲等表演,再現真實的情境,引導幼兒禮貌待人待事。

          三。鞏固孩子的良好習慣

          1.表揚鼓勵法

          樂意受到表揚是孩子的天性,對于表現好的幼兒及時給予鼓勵,久而久之,良好的.禮儀就會形成與鞏固。

          2.隨機教育法

          在戶外活動時,我看到地上有一個飲料瓶,本想拿起來放進垃圾桶,轉念一想,何不隨機教育一下孩子們呢?于是,我傷心地說:“垃圾寶寶很調皮,跑出來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幫忙把他送回家!焙⒆觽兒芸炀桶扬嬃掀渴者M了垃圾桶,隨后,我對幼兒進行了環保方面的教育:“以后要是在路上見到調皮的垃圾寶寶找不到家的時候,我們也要想辦法幫助它,把它送回家去!焙⒆觽兗娂姳硎荆涸诼飞峡匆娎,一定會撿起來放進垃圾桶。

          3.環境感染法

          在幼兒園的走廊、長廊、主題墻等處懸掛幼兒禮儀的圖片和兒歌,并張貼禮儀明星的照片,時時提醒幼兒做一名有禮貌的好孩子。

          總之,禮儀教育,是人與人生活在社會里,注重儀表形象,養成文明習慣,禮儀教育的實施需要引導、啟發和感染,需要教育和環境形成合力,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社會氛圍,需要將禮儀教育貫穿于實際生活中。

         。ㄗ髡咄摚562300貴州省興仁縣實驗幼兒園)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8

          孩子的青春期和大人們的更年期都是值得家人重視的生命階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青春期也有提前的征兆。由于身體變化的不適、功課的壓力、生活的單調、初戀的迷惘、家長過分的關注等,卻會造成孩子青春期的浮躁不安。成長中的少男少女,亦不是成人們想象的衣食無憂。他們渴望著心理救助和情感支持。

          面對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不要粗暴地去干預,不許怎樣,那樣會形成與父母之間的矛盾。像如今離家出走的孩子,均是孩子家長是兩個對立的矛盾體,沒有產生思想的共鳴。那么,就需要家長不是一味地去堵,而是需要去了解、去理解、去疏導,從而讓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迷茫期,家長怎么辦?

          (1)注重心靈溝通。

          抓住合適時機,與孩子談心,進行思想交流。交流時間可選在孩子思想情緒好的時候,抑或是散步、旅游時,并且要以朋友的身份、探討的語氣,從生活的瑣碎事上引導,切記不要老是圍繞學習、分數、成績談,誘導孩子發表見解,適時疏通。

         。2)注重賞識教育。

          每個人都渴望別人的`肯定,更何況是親人。生活中放大孩子的優點,及時鼓勵、贊許,增加其幸福指數。不是在孩子面前總是提別人家孩子如何好。應懂得:“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的道理。久而久之,孩子就有了自信心。

         。3)還給孩子自由的空間。

          社會人過于現實,為此,孩子和家長都活得很累。家長為了孩子努力地打拼掙錢;孩子放學后還要上各種輔導班,弄得孩子身心疲憊。為何不留一些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我反省,自我解剖,增強自我意識呢?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不也是說:“吾日三省吾身”嗎?生活中不要家長事事親力親為要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辦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這樣孩子的判斷能力、思想的縝密性、責任心等,都會不斷的得到增強。有一句哲言說:有一種愛叫放手。不僅要讓孩子成為家里的主人翁,更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同齡人的群體。那里有不盡的芳草地,有碧空如洗的藍天,更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4)激發孩子“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打開一個人生潛能大門的鑰匙。因此,自信心是一個人一生重要的意志品質。那就需要家長培養孩子的陽光心態,F在每個家庭就一個孩子,幾代人的愛都賦予了一個孩子的身上,唯恐孩子在學校受冷遇。有的家長每天放學回家就問:今天來事批評你了嗎?同學欺負你了嗎?長期下去就會成為一種心理暗示,孩子自然而然就覺得自己是生活中的弱者,又怎能產生強大的自信心呢?因而請家長多一份感恩教育,少一分怨恨懷疑;多一份鼓勵與賞識,少一分批評與輕視。到那時,孩子就會多一份“山登絕頂我為峰,海到天涯我作岸”的自信心。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奮斗期,家長怎么辦?

         。1)改變家庭教育理念。

          近年來,雖然大提素質教育改革,但中考與高考的考察模式仍沒有改變,因而素質教育也就成為一紙空談。孩子的考試分數、名次,仍是多數家長所關注的重點。孩子背負著太多家庭壓力,社會負面影響與誘惑時,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減壓。但求成長不求成功,孩子才能成長著,快樂著,生命價值才能夠體現出來,讓成功成為成長的必然結果。即注重過程,淡化結果。

         。2)培養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氣。

          孩子在拼搏進取的奮斗過程中,同樣會遭遇不可預知的挫折。記得前幾年對日本和中國的孩子進行野外生存能力測試,日本孩子能自己生火做飯,中國孩子則脆弱地坐在地上哭泣。這一結果真的應該警醒我們中國的家長們。

          當孩子面對挫折時,家長要以平靜的心態對待,淡化孩子的受挫意識。當孩子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一切挫折后,家長要及時贊揚孩子,送去一個微笑,那是動聽的語言,那是真心的鼓勵,那是有力的支持,那更是幸福的分享。

          當生活的閑暇時,也要因勢利導的給孩子講老鷹折翅飛翔的道理。當孩子出現早戀時,幫助孩子從感情脆弱的心理性格中走出來,你會欣喜的發現: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是那么的陽光、樂觀、活潑、開朗。當孩子面對生活寵辱不驚時,面對輸贏淡然處之時,他就可以在世上傲然獨立了。我們做家長的,就會享受崢嶸歲月苦的值得,期待大鵬傲蒼穹的愉悅。

          你可以不是天才,但你可以是天才的父母!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活性格平臺。運用藝術的方法塑造孩子的心靈,讓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養,懂得做人,為他們成為具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人、一個有擔當的人奠基。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9

          藝術與藝術教育都是人類社會逐漸進步中發展起來的,是我們人類特有的文化形式。藝術的本質應該是發現美創造美,如果脫離了美就可以說與藝術相背離。美術是通過實踐而產生的視覺藝術創作,在構圖布局、色彩搭配、整體的和諧等多方面,都給人們以精神上的快樂、理智上的滿足和視覺上的舒適。在美術作品的熏染下,人們陶冶了情操,升華了靈魂,感受到了美究竟是什么。一直以來,認識、教育、審美三者在美術的教育活動中是相互影響與作用的。綜合版畫是繪畫的一種,也是多年來版畫新發展出的一個重要的門類。它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通過綜合版機器印刷出來的圖畫作品。隨著國外藝術思想與觀念、先進的繪制技能技巧、制作工藝的引入,綜合版畫藝術得到了大力發展推進。從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版種的建立健全到今日各個版種混合并用,從最原始版畫單色的木刻到目前綜合材料的運用,加之版畫本身所具有的試驗性、復數性與交流的便利性,這些都使其被廣大藝術愛好者們所接受。沿海一些城市學校已經把綜合版畫教學納入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繪畫和手工實踐的綜合運用,對培養與提升同學們的實踐創新能力相當重要。因為綜合版畫不僅包括繪畫技能技巧上的應用,還需要熟悉各種材料包括雕刻、化學、物理與印刷的材料特性。其制作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眼、腦、手協調能力。

          中國版畫歷史淵源雖已有上千年歷史,但真正意義上的版畫藝術創作卻始于20世紀30年代魯迅先生所倡導的新興木刻。當時受柯勒惠支、麥綏萊勒等世界著名版畫家創作思想與風格的影響。版畫創作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段上都有著某種相似之處,即重在對社會現狀的寫照。在作品中往往表現的是深刻的對社會與人性情感的反思和對廣大勞動者們的無限同情。綜合版畫的創作過程,首當其沖考慮的是作者構思的新異性,然后再進行草圖的創作,與版面的制作,直至最后進行印版完成。版畫的教育功能和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是不盡相同的,如國畫、壁畫與音樂等。制作版畫過程中的每一步驟對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都有著非常的意義。義務教育階段,美術教育中開設的綜合版畫課程,比如木材與紙的混合材料版畫,在表現上就有著可變化的'布局、創意性造型手段、質感細膩的印痕等藝術特色,和少年兒童們率真活潑的性格相符合?梢哉f,綜合版畫以純樸、童趣、可愛而又富于激情的視覺藝術語言,反映出孩子的內心。版畫教學非常容易喚起學生們繪畫的靈感,發揮他們的個性,讓其大膽構思,能夠培養他們的創造力與動手實踐能力;且版畫課程實踐更能滿足學生們好奇的心理,還能鍛煉他們擅長邊動手邊動腦的能力。十分有利于學生們綜合素質的提升。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美術的版畫教育發展有著不平衡的特點。在新課標的大力倡導下,版畫課已經成為了很多城市中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基礎課程。有些發達地區已經開始積極推進版畫教育的發展,還經常組織學生們進行版畫作品的展覽與交流等教學成果匯報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教學碩果。然而,有部分家長對版畫所帶來的諸多好處知之甚少,繁復的制作程序使得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不高、任課者的相關專業知識不夠為部分學校綜合版畫教育的推進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限制,最終難以達到課程所預期的效果。

          綜合版畫在中小學美術教育中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應當因地制宜,注意材料準備的多樣性、靈活性與方便性。準備材料困難是難以推進版畫教學的原因之一。教學中版畫機可以購置小型的,價格低廉又很實用。油墨、木蘑菇、滾筒與手工紙等材料往往比較稀缺,這時就可以采用性能相似的東西予以替代,有些材料實在難以配備齊全,教師可以自制或廠里定制等,總之務必要克服重重困難。例如印畫或修畫時使用的木蘑菇就可以用大金屬勺子予以代替,紙張方面可以用國畫多層夾宣紙或銅版紙代替,印出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教學中,還必須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版畫課堂教學的科學性。教師應重視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活動,力圖讓所教授的內容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要求。對低年級學生還要重視教學形式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力求使每一位學生通過課堂活動都得到原有學習層次上的提升;如果教學時“一鍋煮、一刀切”不加以區分對待,極有可能造成低年級學生產生理解障礙,喪失學習興趣。讓各年級學生都能夠認識與讀懂版畫,喜歡去制作版畫或制作自己喜歡的版畫,鼓勵其將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用綜合版畫語言加以創造性表現,同時,教師在綜合版畫課堂中重視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和啟發性,充分意識到形成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產生的積極影響,這些因素對于綜合版畫的開展與大力推進是十分有益的。有些學生很喜歡看宮崎駿的動畫片,就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心儀的動漫形象以綜合版畫的形式加以表現出來。經過裝裱后還可以舉辦課程作品展覽,讓同學們在欣賞展覽時能進一步認識版畫在審美意義上的獨特體現。筆者通過對綜合版畫的介紹,以及義務教育階段綜合版畫這門課程在開展過程中所面臨現狀的分析和美術基礎教育實踐中策略的應用方面進行了全面研究分析后認:綜合版畫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整體而言已有了不錯的成果,只要教學方法合理,義務教育階段版畫課程的教學終將在日后結出累累碩果。

          當代版畫藝術蓬勃發展,版畫藝術家與藝術教育家們都在為了將版畫藝術基礎化普及化,做著不懈的努力無論是在作品創作觀念上還是技法的完善上,甚至于是在國內外市場上,以及版畫、藝術、設計與創新型人才的培育上這些教育家們都在全方位地進行著努力,讓師生們邁開雙腿,振奮精神,放開視野,去迎接中國現代藝術事業新的藝術高峰!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0

          一、音樂傳承的重要性

         。ㄒ唬┮魳肥且粋民族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音樂一直以來都被稱作一個民族最深的記憶形式之一,承載著一個民族自古到今所有的悲歡離合、所有的起承轉合、所有的興衰榮辱,音樂,毫不夸張地講,是一個民族的情感的寄托,音樂就如同文字、語言一樣是一個民族的最寶貴的財富之一。

         。ǘ┮魳穫鞒惺菍v史的尊敬

          音樂中記載了太多歷史的影子,有高興、有憤怒、有悲歡、有離合,音樂就是一個民族整體精神狀態的情感體現,通過一個民族的音樂,我們可以切實地感受到這個民族由內而外的生命力和情感傾訴,可以透過一個民族的音樂去更全面地了解這個民族的所有,而對一個民族音樂的傳承也是對這個民族歷史的尊敬。

         。ㄈ⿲σ魳返膫鞒惺鞘澜鐚θ祟愇拿鞅Wo的要求

          在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在整體向前發展的同時,對音樂的傳承越來越成為了國際社會保護人類文明的要求,國際社會很重視對于人類文明的傳承與保護,不管是中國的歷史文明也好,美國的歷史文明也罷,都屬于整個人類的共同文明,保護好、傳承好人類的文明是現在國際社會的一致看法。

          二、音樂教育作為音樂傳承的實現方式的概念和重要性

         。ㄒ唬┮魳方逃母拍

          第一,音樂教育的廣義概念。音樂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音樂教育是指凡是通過音樂能夠對人的思想感情、人的思維方式、處事能力起到積極影響的'一切教育形式。第二,音樂教育的狹義概念。音樂教育的狹義概念是指學校里或者其他音樂教育部門對學生所進行的音樂專業方面的教學。

         。ǘ┮魳方逃闹匾

          第一,是音樂傳承最重要的實現方式。對一個民族的音樂進行傳承是一件很龐大的、很系統的工程,要想把年代那么久遠的歷史性音樂進行傳承下去,僅靠一己之人的單薄力量、一紙記載是不夠的,這需要發揮教育的作用,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把音樂與教育相結合,慢慢地音樂就會被相對完整地傳承下來[2]。第二,音樂教育有利于傳承精華音樂。教育,本身就是把優秀的東西傳遞給下代,教育具有一定的篩選功能,能夠篩選出優秀的東西,對于音樂也是一樣,教育可以在音樂歷史的發展中篩選出優秀的民族音樂,摒棄那些不好的音樂糟粕,所以說,音樂教育有利于傳承精華音樂。第三,音樂教育有利于在對傳統音樂進行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音樂教育一方面可以對傳統音樂進行傳承,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教育的形式進行音樂的良性創新,教育能夠使師生在教與學中體會知識的奧秘,也可在教學探索中發揮師生的積極性和潛能進行音樂的創新。

          三、音樂傳承與教育的關聯性以及通過教育更好地傳承音樂的措施

         。ㄒ唬┮魳穫鞒信c音樂教育具有相互關聯性

          音樂傳承與音樂教育是相互關聯的、相互影響的,對音樂的傳承中離不開音樂教育的影子,需要通過音樂教育才能更好地完成對音樂的傳承;同時,音樂的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使民族的音樂能夠得以傳承和發揚。

          (二)通過教育更好地傳承音樂的措施

          第一,完善對于音樂教材的建設。教育一個很重要的設施和工具就是教材,教材就如同是音樂傳承的文字范本,有了教材,才可能順利地完成對音樂的學習,教材的重要性要求其必須具有完整性、科學性和時代創新性;應該加強對音樂教材的體系化建設,建設一個更加科學、完整的時代化教材有利于促進音樂的傳承和發展。第二,優化音樂課程。對于音樂的教育和傳承應該是一種基于音樂歷史基礎之上的廣泛性創新和優化;現在的音樂教育更應該加強對音樂課程的優化整合,通過優化音樂課程以使得音樂教育更加游刃有余,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促進對音樂的傳承和發揚。第三,實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在音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實行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比如:觀看音樂視頻、播放經典音樂教學音頻、學生音樂知識競賽、學生音樂理論演講、音樂表演小舞臺等等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四、結語

          音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歷史印記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情感靈魂;對于音樂,應該用心去體會和感受、用行動去切實地保護,對于音樂的傳承,離不開音樂的教育,音樂傳承和音樂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應認真體會音樂傳承與音樂教育的關系,找出兩者之間的相互關聯和影響,促進音樂教育和音樂傳承的發展。

          作者:劉發瑩 單位:邵陽學院音樂系

          參考文獻:

          [1]馮光鈺.民族音樂文化傳承與學校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20xx(1):20~22.

          [2]范立芝.學校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35(6):140~143.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1

          情人節是歐美及大洋洲一些國家的節日,如今已流行全球,是全世界情人相互表示愛意的特殊日子,在每年的2月14日舉行,。

          對于情人節的來歷,目前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的基督教徒瓦倫丁,帶頭反抗羅馬帝國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而被處死。

          自此以后,基督教徒為了紀念殉教者瓦倫丁,便把瓦倫丁被處死的那天?穴2月14日?雪定為情人節。

          第二種是:相傳古羅馬時代,殘暴的'統治者為征兵侵略,禁止青年人結婚。

          主教華倫泰同情年輕人的不幸,暗中替他們舉行婚禮,結果被暴君在2月14日處死。

          自此以后,每年的2月14日青年人都組織活動紀念華倫泰,稱“華倫泰”節。

          后來“華倫泰”節就演變成為情人節。

          第三種是:歐洲的古代人認為2月14日是百鳥開始發情擇偶的日子,人們推鳥及人,便認為青年男女也應該在這一天擇定佳偶,或者至少應相互致以美好祝愿,表明心跡。

          由于這一天正好是瓦倫丁節,人們便沿用了瓦倫丁這個字。

          后來“瓦倫丁”便成為“情人”的代名詞。

          在歐美國家,這個節日的標志是紅心和鮮花。

          節日這天,青年男女互贈禮品或寄情人卡,送玫瑰花,以表達心中的愛慕之心。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2

          【論文關鍵詞】教師教育 教師學習 教師專業發展

          【論文摘要】在當今終身學習及學習化社會呼聲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國外已經出現了“教師教育”到“教師學習”的研究轉向,但是在國內還沒有明確的提出和研究;谶@一背景,本文提出了“教師學習”這一研究主題,其首要目的是期望能真正對教師的學習做一卓有成效的深入探討,密切關注并實際切入這一研究領域,以探索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真正“學習”!敖處煂W習”不僅要求關注和重視教師專業發展,更要體現和發揮教師的學習主體性和積極主動性,從而避免被動、消極、無用的學習。

          當前,“教師教育”研究方興未艾,雖然研究轉向已漸露端倪,但“教師教育”依然是教師專業發展研究的重要主題。應該注意的是,“教師教育”至今已經出現了大量積重難返的問題,有許多問題是“教師教育”自身難以克服的。而且,在教育理論的深刻革新和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下,教師的職業定位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教師作為學習者和學習的促進者、課程的發展者、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得到了更多關注。從表現形式與實踐途徑來說,“教師教育”是自外而內的教育,是“要我學”,即使僅僅從這個角度來說,“教師教育”也到了尋求改變和突破自身到“我要學”的時候了。

          在已往的教育研究中,人們普遍關注教師如何“育人”,而對教師如何“育己”及如何學習則常常被有意或無意的忽略。當然我們在歷史上也可以找到一些零星的、有限的關于教師學習的論述和言行,但是很難看到專門而系統的研究教師學習的文獻。在現代,我們開始關注教師,關注教師的成長和發展,并進而關注教師的學習。

          一、挑戰與應答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化的社會時代,也進入了變革的時代。正如加拿大學者富蘭所說:“變革是普遍存在的和持續不懈的,它經常出現在我們面前!痹谥R經濟的時代,變革將不再是一個特定時期的特定活動,而是生活中的一種普遍形態。持續變革的時代對教育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它要求教育者和教育所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持續變化的環境,能夠保證持續的學習動力,不斷吸收與創新。這就需要對教育內部的主導因素——教師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進而采取種種措施來推動教師職業的持續發展。處于現代社會中的任何教師都不能一勞永逸的享用職前教育的專業基礎,教師專業存在著隨時間而不斷建構的特點。在現代社會,教師教育正面臨著挑戰和轉變。挑戰首先來自于終身教育的提出,以及其向終身學習的演變。一直以來,我國都是在師范院校培養教師。師范教育為教師奠定了必要的專業成長的基礎,而新時代對教師職業提出的新要求,又引導了教師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在過去,教師從業后就幾乎不用再受什么教育了,因為他的知識已基本能滿足教學需要。過去認為只要教師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科學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他們就能夠向其他的人傳授這些知識并在傳授這些知識的過程中應付各種現實問題和情境,認為只要接受了師范教育,教師就可以在日后無限期地加以利用。但時至今日,不只是教師問題,整個社會情況都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正如郎格朗所說,數百年來,我們把人生分為兩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工作,但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書開始,職后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思想開始風靡全球,后來又演變為終身學習。之所以會有“教育”到“學習”的轉向,是因為往往我們一提“教育”,就好像在強調教的一方,而忽咯了對學習的激勵和學習者的學習權力。終身教育與終身學習,兩者本身并無原則的區別,終身教育側重于對學習者一方的支持和幫助,終身學習強調學習者一方的主動學習。我們知道,任何的教育當然都伴隨著學習,但并不是任何的學習都包括教育。"

          從教師職業的角度看,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以及頻繁的教育改革都將不斷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因為教師在新的教育理念付諸實踐以及教育改革的落實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所以教師如果還是因循以往的“終極學習”(即一次性不回歸的終極學習)觀念,那么將會在各個方面都達不到社會和學校對他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和行為,也許仍然有人要追問:教師為什么要學習呢?其實早在《禮記》中就對此有過最初的解釋:“夙夜強學以待問”。當然現代社會中“教師學習”的目的就不囿于此了。

          挑戰也來自于教育理論界的研究進展,F代教育理論更頻繁的推陳出新,各國的教育改革也此起彼伏,各種教育手段、教育技術也要求教師靈活運用,但是教師不可能隨時與之保持同步。因此,無論是新理論的實踐還是教育改革都錯誤的認為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阻礙和問題所在,認為要解決教育的問題,就要首先解決教師的問題。所以教師培訓盛行一時,出了新理論或者進行教育和課程改革,都會首先培訓教師。但是正如施良方所說:“我們必須把教師香作是問題解決的一部分,而不是問題的一部分。凡是對教師持輕蔑態度的改革,是不大可能成功的。”后來逐漸發現“教師培訓”這一提法和做法的收效甚微,于是“教師教育”開始從國外引入并流行,但是“教師培訓”和“教師教育”二者都很難突出和體現教師學習的主體性和自主性,也不利于發揮和利用教師的.積極性,效果事倍功半。所以今天“教師專業發展”開始大行其道。這個轉變的過程表明了時代背景的變化,社會對教師職業的認識,以及教師研究的深入,從而導致了教師教育觀念的變化:由外引(培訓)而內發(學習);教育主體的變化:由教而學;教師角色的變化:從傳道授業解惑者到多重角色(引導者、學習者、研究者等)。最重要的是觀念以及主體(學習主體)的變化。

          二、“人的發展”與“教師學習”

          在20世紀50、60年代后,生理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等研究成果都不同程度的證實了“人的發展”是一個具有終身性的過程。因此,人的一生都在和環境發生作用,即是主客體間的不斷相互作用,這種作用既可以對人起著積極的作用,也可以起消極的影響。所以,人的發展也包括兩個傾向:正向發展、負向發展,而人都是期望向上的,人總是盡力改變自己以向著更高更好的方向發展,這就和學習密切相關,學習貫穿于人的一生。學習是“由于經驗所引起的行為或思維的比較持久的變化”,當然我們知道并非凡是變化都意味著學習的存在,人的發展一部分是由于生理上的發展變化所引起的,但更多部分則是學習所引起的行為和思維上的變化。那么對于任一專業的人來說,要想取得良好的發展,完善自我,實現理想,都必然要經由學習所引起的行為和思維的發展。當然教師也不例外。

          同時,人的發展總是和需要緊密相連的。人的一生總是致力于需要的滿足和更高需要的滿足,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部分揭示了人從低層次的生理需要到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要之間的層次性。在馬斯洛看來,人類價值體系存在兩類不同的需要,一類是沿生物譜系上升方向逐漸變弱的本能或沖動,稱為低級需要和生理需要;一類是隨生物進化而逐漸顯現的潛能或需要,稱為高級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等級的需要,滿足這種需要就要求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禰的工作,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在能力,成為所期望的人物。這是一種創造的需要,有自我實現需要的人,似乎在竭盡所能,使自己趨于完美。自我實現意味著充分地、活躍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貫注地體驗生活。成就感與滿足感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廢寢忘食地工作,把工作當是一種創作活動,希望為人們解決重大課題,從而完全實現自己的抱負。"

          諾爾斯對成人學習的研究表明:當成人感到需要和興趣肘,才會激發學習的動機。對于教師,更應該經常會有學習的動機,因為教師所從事的是~種創造,性和發展性的工作,他面臨的經常都是新的學生和社會上不斷更新的知識信息,面臨著更多的選擇和不確定性。因此,教師不但本身要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同時還要教育別人,不僅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更是一種責任所在。第斯多惠一針見血的指出“一個人一貧如洗,對別人決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樣也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這才具備教育學生的資格。教師學習是對問題的自我發現、自我探究、自我解決和自我提高的過程。因此,教師職業正是自我的發展和職業要求的結合,是教學和學習的結合。

          三、“教師學習”前瞻

          教師學習雖然已初露端倪,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現有的理論研究主要是教師教育,主體實踐仍然是教師培訓l和教師教育。向以教師為主體和中心的培養模式轉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其間會遇到相當大的困難和阻力,困難首先來自于教師學習理論尚未確立和完善,其次來自于觀念的轉變和政策的制定。

          教師學習的研究空間是非常廣闊的。從類型上看,教師學習的研究至少包括了三方面:理論層面的教師學習研究,技巧與實踐層面的教師學習研究,人文層面的教師學習研究。其中人文層面的教師學習研究是建立在學習化社會基礎之上的一種統合意義上的教師學習文化研究。

          目前“教師專業發展(或教師專業成長)”的研究正如火如荼的展開,對教師成長途徑的研究成果在現階段主要有以下幾種:①通過教師培訓 (進修);②校本培訓;③教師行動研究或研究性學習;④案例、課題研究;⑤教師專業發展學校。這些途徑各有其側重點和效果,當然現在社會上仍然對培訓情有獨鐘,作者的相關調查中也反映了這一點。出于對“教師學習”本質理解的角度和深度不同,因此就出現了諸多教師發展的途徑。但是就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來說,這些途徑是促進教師的一方面還是多方面,亦或全面地發展呢?這些值得我們深思的。就本人設想而言,與其把種種途徑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實現方式,倒不如把“教師學習”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概括而全面的途徑。

          在作者看來,教師學習不僅可以包括以上教師專業發展的各種途徑,更能體現和發揮了教師的學習主體性和積極主動性。上面所舉的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同樣也可以說是教師學習的一些途徑。不管是教師培訓l也好,教師教育也好,或是教師行動研究也好,勢必都以教師的學習為前提,而沒有關注教師學習主體性的培訓l,效果當然不會很好。因此,我們提倡和研究“教師學習”的首要目的之一就是重視并充分利用教師學習的主體性,而避免被動、消極、無用的學習。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3

          摘要:目前,許多家長對早期教育相當重視,但是也有部分家長忙于工作,很少考慮孩子的教育。還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送進幼兒園教育是幼兒園的事,家長就不必操心了。這種認識是不妥的。家長絕不能認為孩子進幼兒園,就可以不管或放松家庭教育了。家庭與幼兒園是影響孩子發展最重要的兩大環境,這兩個環境各有其特點與作用,彼此不能取代,而是需要相互補充,協同教育。所以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關鍵詞:家庭教育;言傳身教;自我保護;良好習慣

          幼兒期是人的奠基時期,日本教育家岸井雄將教育比喻為大樹,并繪制了一幅圖――一棵枝葉茂密的大樹。他將樹的根部比喻為幼兒教育,樹干為中小學教育,茂密的枝葉則為高等教育。這一比喻很形象,人同樹木,首先要培育好根苗,根深才能葉茂。現在有些家長認為“樹大自然直”,十分忽視幼兒期的教育,事實上,要想使小樹長得又大又直,必須從小修剪枝杈,經常護理。

          目前,許多家長對早期教育相當重視,但也有少數家長忙于工作,很少考慮孩子的教育。還有的家長則認為:孩子到了3歲把他送進幼兒園,教育是幼兒園教師的事,家長就不必操心了。我認為這種認識是不妥的,因為,幼兒園是專門的教養機構,孩子進入幼兒園不僅能收到科學的早期教育,而且能在同齡群體中過一種集體生活,這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非常有益。但是,家長絕不能以為孩子進入幼兒園,就可以不管或放松家庭教育了。家庭與幼兒園是影響孩子發展最重要的兩大環境,這兩個環境各有其特點與作用。下面筆者就家庭中怎樣對孩子進行教育,談談我的體會。

          一、提高自身素質,做好孩子的榜樣

          教育滲透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庭教育中有親切的教誨,諄諄的誘導,但更多的是無形的感染,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道德素養、價值取向、言談舉止,以及家庭風尚,家庭氛圍等等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模仿是嬰幼兒重要的心理特征,也是他們學習的重要途徑,在家庭中父母就是他們模仿的主要目標。如:家長孝敬老人,孩子定會關心爺爺、奶奶;家長很粗暴,孩子往往表現出攻擊性行為。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要不斷加強修養,提高自身素質,處處為孩子做表率,并且注意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從家庭環境,家庭氛圍、家庭風尚等方面,給孩子以“潤物細無聲”的熏陶。做父母的還要特別注意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情感失控往往是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失敗的原因之一。如“嚴愛結合”是家庭的重要原則,但我們常見有的`家長在培養孩子不亂吃零食等良好習慣時,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尤其是當孩子哭鬧不休時,就心軟了,常常退讓、遷就,最后“敗下陣來”,以妥協告終,這就是愛的情感失控。家教特別需要教育的理智,要求家長有自控能力,要做到能控制自己的“愛”與“怒”就需要家長強化自己的教育角色意識,注意自身修養。

          二、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自我保護能力是一個人在社會中保存個體生命的最基本的能力,是孩子獨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盡早擺脫成人的庇護,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有生存能力的個體。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有意識地向孩子講解一些安全常識。許多家長只知道給孩子定下種種清規戒律,卻懶于對這些限制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孩子沒有理解家長不允許自己這樣做的理由,認識不到這樣做的危險性,一旦成人不在身邊時,在好奇心或逆反心理的驅使下,他們常常會做出一些危險的嘗試,從而引起一些傷亡事故。有人曾提出,“自然后果教育”,即讓孩子親身嘗試一下“苦頭”,他自然就會終身引以為戒。因此,我認為與其事后教育,不如防患于未然。家長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時,應耐心講清原因。幼兒明白了這樣做的危險后果,理解了家長的限制是對自己的愛護,也就不會貿然嘗試。

          三、家庭教育中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

          孩子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的培養,一方面是指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孩子學會照顧自己的基本生活。家長平時盡量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都包辦代替。另一方面是指要培養孩子獨立的處理問題。對于發生在孩子自己身上的事情,家長不要急于干預,應讓他自己去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帶孩子出去玩,讓他自己去找小伙伴,自己想辦法和小伙伴友好相處等。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就會得到提高,以后遇到困難即使家長不在身邊,他也會自己設法解決,因此,家長平時應注意有意識的讓幼兒獨立面對困難,以免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四、家庭教育中良好習慣的培養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一個學生的生活、衛生習慣好,就有益于身體健康成長;文明禮貌習慣好,品德就優良;學習習慣好,定能取得好的學業成績。總之,習慣對人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就都至關重要。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終生的幸福,家長需要高度重視孩子的習慣培養。那么,幼兒良好的習慣是怎樣培養的呢?

          首先,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適時為孩子立規矩,或者采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方法來引導培養良好習慣,其次要堅持不懈,嚴格要求。如:孩子玩玩具時,要求他玩完玩具必須收回原處,若不收,家長就沒收。再如:用游戲的口吻對孩子說:“玩具要回家了,你幫它找找家在哪兒,把它送回家吧!”當孩子把玩具收好后,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另外,家庭成員的教育和幼兒園的教育要一致,有不少的孩子在幼兒園自己吃飯,自己穿衣,一到家中則判若兩人,這就要求家庭與幼兒園密切配合。

          家長是教育幼兒的重要力量,家庭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環境與影響源。因此,有目的、有意識地建立與形成幼兒園與家庭之間的合作關系,才能使兩個環境之間的聯系,成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利條件。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4

          She said. My brother wants to go with me. She said her brother wanted to go with her.

          二隨賓是指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若從句中的主語及賓語是第二人稱。或被第二人你所修飾。從句中的人稱要跟引號外的主句的賓語一致。如果引號外的主句沒有賓語。也可以用第一人稱,如:

          He said to Kate. How is your sister nowHe asked Kate how her sister was then。

          第三人稱不更新是指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如果從句中的主語及賓語是第三人稱或被第三人稱所修飾從句中的人稱一般不需要變化如:

          Mr Smith said。 Jack is a good worker。Mr Smith said Jack was a good worker。

          二、如何變時態:

          直接引語在改為間接引語時、時態需要做相應的調整。

          現在時它需改為過去時態;過去時態改為完成時;過去完成時則保留原來的'時態。如:

          1)She said. I have lost a pen.She said she had lost a pen

          2)She said. We hope so.She said they hoped so.

          3) She said. He will go to see his friend。She said he would go to see his friend。

          但要注意在以下幾種情況下。在直接引語變為間接引語時,時態一般不變化。

         、僦苯右Z是客觀真理。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and the moon moves around the earth, the teacher told me. The teacher told me the earth moves around the sun and the moon moves around the earth。

         、谥苯右Z是過去進行時,時態不變。如:

          Jack said. John, where were you going when I met you in the streetJack asked John where he was going when he met him in the street。

         、壑苯右Z中有具體的過去某年、某月、某日作狀語,變為間接引語時,時態不變。如:

          Xiao Wang said. I was born on April 2l, 1980。 Xiao Wang said he was born on April 20, 1980。

         、苤苯右Z如果是一般現在時。表示一種反復出現或習慣性的動作,變間接引語,時態不變。如:

          He said, I get up at six every morning。 He said he gets up at six every morning。

         、萑绻苯右Z中的情態動詞沒有過去時的形式(例:ought to,had better, used to)和已經是過去時的形式時,(例:could, should, would, might)不再變。如:

          Peter said. You had better come have today。 Peter said I had better go there that day。

          三、如何變狀語:

          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狀語變化有其內在規津,時間狀語由現在改為原來(例:now變為then, yesterday。變為the day before)地點狀語,尤其表示方向性的,或用指示代詞修飾的狀語,由此改為彼(例:this改為that),如:

          He said, These books are mine. He said those books were his.

          四、如何變句型:

         、僦苯右Z如果是陳述句,間接引語應改為由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如:She said, Our bus will arrive in five minutes.She said that their bus would arrive in five minutes.

          ②直接引語如果是反意疑問句,選擇疑問句或一般疑問句,間接引語應改為由whether或if引導的賓語從句.如:He said, Can you swim, John He asked John if he could swim.

          You have finished the homework, havent you my mother asked. My mother asked me whether I had finished the homework.

          Do you go to school by bus or by bike He asked me if I went to school by bus or by bike.

         、壑苯右Z如果是特殊問句,間接引語應該改為由疑問代詞或疑問副詞引導的賓語從句(賓語從句必須用陳述句語序)。

          She asked me, When do they have their dinner She asked me when they had their dinner.

         、苤苯右Z如果是祈使句,間接引語應改為tell(ask, order, beg等) sb (not) to do sth.句型。如:

          Dont make any noise, she said to the children. She told (ordered) the children not to make any noise. Bring me a cup of tea, please, said she.She asked him to bring her a cup of tea.

          ⑤直接引語如果是以Lets開頭的祈使句,變為間接引語時,通常用suggest動句詞(或從句)。如:

          He said, Lets go to the film. He suggested going to the film.或He suggested that they should go to see the film.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5

          摘 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安全教育,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是構建和諧校園的內在要求。新時期高校存在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體制不健全,如高校內外的安全、高校學生心理、戀愛的安全以及網絡學習的安全等方面。因此,須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增強師資力量并提高教學水平、完善安全教育及管理制度,落實大學生安全教育。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教育;研究

          高校是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高級人才的圣地。新時期大學生是祖國的棟梁,是將來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核心力量。大學生獲得充分的發展和健康成長,其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由于其身體、心理還不夠成熟,對自身所處的社會環境不能較快適應,他們可能入歧途、受挫折。重視新時期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為大學生的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一、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含義

          我國高校培養的合格人才,應是思想道德品質和專業素質兼優,還需有適應社會的心理素質和能力。在開展、落實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中,應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安全教育。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管理者、教育者依據國家政策法規、方針等,以提高高校大學生安全素質為宗旨,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系統掌握安全知識,以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和將后的社會需要的教育過程。使大學生在高校提高思想道德品質和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通過必要的安全教育以增強其安全防范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大學生安全教育有入學教育、課程教育和日常教育等多種途徑,以安全意識、安全責任、安全知識及防范技能等為主要內容。一般地說,“大學生安全教育包括預防刑事犯罪教育、學習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網絡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救常識教育等!盵1]

          二、大學生的安全現狀及其安全教育現狀

          國家對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高度重視,保護大學生安全是高校和全社會共同的責任。早在上世紀末國家出臺政策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應把大學生安全教育作為一項經常性工作列入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針對在校大學生中出現的安全問題多次發出通知,就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提出指示和措施,要求重視高校大學生的安全問題。

          (一)大學生安全現狀分析

          由于校園更加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高等教育大量擴招、在校生人數大幅度增加,大量社會人員進入高校從事服務產業,高校周邊環境日益復雜。就高校校園來說,每年因各種矛盾、糾紛而報復、跳樓、自殺等案例并不鮮見。高校大學生獨立面對社會生活、獨立學習知識以增長技能,其前提是大學生須健康、平安。高校多采取的開放式管理,校園內部,可能充斥一些不良人員。高校四通八達的環境容易滋生一些偷盜等違法事件。而大學生多是從“象牙塔”里走出來,其思想單純,有時容易受他人蠱惑做一些不良的`事或損失自己的利益。如新生進校時,經常有些人以賺錢為誘餌,造成一些學生財產損失;學生安全意識不強,造成的一些意外傷害事故。同時,大學生心理沒有完全成熟,因學業、情感而引發惡性行為等。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現狀分析

          目前許多高校將安全教育列入學校教學計劃,開設了大學生安全教育課。但一些高校仍然采取以教師為主的單向傳統教學,這容易使學生對教學內容反感、厭惡,難以取得教學效果。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講授人員專職少,多為沒有教學經驗的高校保衛、后勤干部或職工,其教學能力水平差距大。而有的高校甚至將該課程與思政課合并共授。一些高校邀請社區民警或經驗豐富的保衛工作人員在新生入學時開展安全教育。但因課時少,以講座的形式面對大多學生。這只能是泛泛而談安全知識,無法保證數千學生都能聽進去,其安全教學效果和質量難以保障。另一方面是該課程極強的實踐性決定了講授該課須有特殊方法:即多實踐,少理論。要合理分配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兩個環節的比率,提高講授人員的授課技巧、教學水平,特別是要掌握現代教學的各項方法和技能,從而保證教學效果。因一些高校缺乏的教學設施和實踐基地,安全教育多是課堂教學而少實踐教學,其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三、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及方法

          在深入開展高校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安全教育是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2]。在高校推進大學生安全教育是新時期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大學生安全教育應重視其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

          (一)重視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

          一是校內校外的安全。高校內外的安全環境是大學生安全學習生活的基礎。在校內須教育大學生嚴格遵守校園及宿舍“安全用電”的相關制度,注意用電安全。教育大學生謹防火災,當發生火災后,須頭腦冷靜,理性逃生。平時謹防扒竊、入室盜竊、網絡盜竊等。在校外應提高安全意識,注重安全。如公交車上注意安全、夜間行路注意安全、如晚上按時回宿舍等,確保大學生自己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是心理的安全。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良好基礎。中國教育網的研究報告表明,近年來大學生出現心理障礙率達到1/3。33%的人認為引起的大學生心理障礙是由于學習、生活與就業的壓力。而35%的人認為應試教育致使家長、學校的過度呵護,學生缺乏應對學習生活困難與挫折的心理承受力等原因引起大學生心理障礙。新形勢下高校應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建立科學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管理體系。通過開設心理教育課程、專家講座、建立心理健康檔案以及創造和諧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以及融洽的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同時要求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合理飲食和加強身體鍛煉,陶冶自己的情操,開闊自己的心胸,避免長時間處于緊張情緒之中。

          三是大學生網絡學習的安全。網絡是當今大學生了解社會信息、學習知識的重要工具和途徑,當代大學生的教育離不開網絡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意識形態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網絡安全問題關系到國家意識形態的安全、也關系到高校大學生學習的安全考。為此,為防止不良的破壞性的網絡行為發生,高校須強化網絡安全責任感,引導高校大學生提高網絡信息辨別能力。同時要把安全知識、法規知識、有關法律等在網上公開宣傳,進行網上教育,普及安全知識,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的優越性以保障學生的網絡學習的安全。

          四是戀愛的安全。愛情是一個古老而常青的話題,愛情像一件高超的藝術作品,無論怎么研究也難窮盡其奧秘。處于青春期的高校大學生,其性生理、性心理日漸成熟。對于大學生而言,須樹立科學的無產階級的戀愛觀,端正戀愛動機,發展適當的戀愛關系。具體有以下內容:建立志同道合的愛情;擺正愛情與事業的關系;懂得愛情是一種責任和奉獻。由于校園里戀愛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大學生難免遇到如單戀、失戀、愛情挫折等,其中失戀是極嚴重的一種挫折。為此,應培養大學生一定的承受能力,使其受到挫折能夠合理疏導情緒,將對自己傷害降到最低。

          (二)大學生安全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一是建立、完善相應的大學生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大學生安全教育須結合大學生身心特點,從教學大綱、課程設置、課程實施、評價考核等方面構建完整課程體系,使大學生安全教育規范化、制度化。教學大綱要遵循現代高等教育的規律和要求,符合高等教育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安全教育計劃要考慮不同年級不同時段完成的教育內容及大學生整個在校期間應接受的安全知識。對于課堂教學,讓安全教育有系統有計劃地進行須針對不同時期學生的傾向性問題,安排課程實踐活動。在大學生安全教育內容上,根據有限的教學資源、教學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科學選擇。在考核上,安全教育課在期末應同其他非專業課的考核一樣,進行考試考評并將結果納入學生綜合成績測評系統。高校應在科學設備等方面加大財力投入,針對不同時期大學生特點及高校內發現的一些心理不安全的個體建立心理安全防控機制。進行早發現、合理調控,合理干預并進行相應的心理救助,如做好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為大學生的心理安全保駕護航。

          二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證教學效果。在加強高校安全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中,須打造專職隊伍團隊。通過提高專職隊伍的政治素質,增強他們的政治敏銳性,正確對待國際國內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通過定期對安全教育隊伍的業務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文化安全教育,網絡技術,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識、防火防盜防身等知識。在大學生安全教育過程中,應讓安全教育知識進網絡、進社團、進宿舍。適當加大校園安全教育管理的科技化、網絡化。立足影響大學生安全的不同因素,通過制定不同的安全教育途徑、方式、方法,科學引導大學生安全教育學習。

          三是建立并完善安全教育的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是實現依法辦學、依法治校的依據和保障,是校園安全防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相關的安全管理制度,充分發揮高校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服務的作用。完善校園秩序管理、危險品安全管理以及化學生物實驗室管理等,不斷完善安全教育制度。按照有關規章制度,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個人,落實責任人的相關責任,讓人人關心安全問題。讓學生直接參加學校安全管理,使學生切實感受安全的重要。在具體安全教育管理過程中,應依據社會治安形勢變化發展,通過張貼標語或海報,警示學生,使學生警醒,提高安全意識。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可應結合學生自身特點,可舉辦校園安全月等活動,積極營造校園安全文化,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創辦與安全知識和防范技能有關的刊物,定期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等媒介向大學生宣傳防范技能等安全知識,從而調動他們自覺參與安全教育的積極性,增強安全防范意識和技能。

          參考文獻:

          [1]曹帥召.大學生安全教育[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xx:286.

          [2]吳凱.論和諧校園建設中的大學生安全教育問題[J].中外教育研究,20xx,(12).

        【與教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教育論文05-22

        關于教育論文11-09

        小學教育論文05-20

        小學教育的論文05-27

        美育教育論文06-10

        教育教學論文06-13

        賞識教育的論文06-25

        教育論文【優選】07-07

        教育論文(熱門)07-1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