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教育教學的論文范文
教育教學論文,顧名思義,“論文”是指專深有系統的學問,是指研究、討論問題的文章。論文發表就是專門對社會科學或自然科學領域中某一問題,進行探討、分析論證的文章發表在國家正式出版物上。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積極參與教育研討活動,交流經驗,不僅有助于先進的教學思想的傳播,新的教學方法的推廣和普及。教育教學論文的研究成果,可供教育界同仁分享、借鑒,共同探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自身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教育教學論文是學術論文的一種。教育教學論文是以教育教學為研究對象的理論文章。
摘要:學數學課堂中的潛在要素對課堂教學影響深遠,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隱性文化對教學的影響。本文探討參與課堂的各種潛在因素中,教師的素質,教學方式,課堂規則等一系列文化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數學課堂潛在文化教師文化規則文化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主要載體,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的課堂文化是一種提倡建立師生平等,和諧的課堂氣氛。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認識,去探究,從而達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來促使其生命發展的文化形式。而數學課堂又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相對獨特的任務,如數學課堂教學對培養學生理性思維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使得數學課堂擁有其自己的文化特色。
當然,它一定是由眾多要素組成,并且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像數學教材帶給學生的是一種顯性存在的知識,而還有一種像教師自身的素質對學生的影響,師生關系,課堂制度等對教學的影響,這些潛在的因素,在潛移默化中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好壞。正如鐘啟泉先生所說的:“課堂教學總是存在著某種文化,不管我們是否意識到,學生都在進行著某種“文化適應”,其本質就是隱性觀念思維方式對學生的影響!彼裕瑯嫿ㄐ滦偷恼n堂文化,以下幾點潛在要素是不容忽視的。
一、善于反思、向專業化發展的教師文化
教師是以一種潛在課程的形式存在于課堂教學當中,對學生和教學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也是我認為的最重要的潛在因素。就是說教師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曾經有學者說過:“安靜的老師教出安靜的學生!边@也正是在說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由于教師在教學中主導地位的不可替代性,在現如今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對老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外部的客觀要求是促使教師專業化的一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從教師自身出發,主觀上積極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完善自己以適應現代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
首先,作為教師要經常反思自己是否仍有“教育熱情”。當我們剛走上教師這個崗位的時候,我們會心懷著夢想與堅定,以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作為一種虔誠的信仰。但當我們慢慢的走著走著,伴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很容易產生職業倦怠,這也迫使我們偏離的最初的方向,少了一份“教育熱情”。但是像葉瀾先生在《讓課堂煥發出生命力》里說的那樣:“……如果一個教師一輩子從事學校教學工作,就意味著他生命中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是在課堂中和為了課堂教學而付出的,每一堂課都是教師生命活動的一部分。
因此,十分重要的是使每一位教師都要意識到這一點:課堂教學對他們而言,不只是為學生成長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別人交付的任務完成,它同時也是自己生命價值和自身發展的體現……”[1]做一個反思型的教師,把投放給教育的熱情作為生命價值的體現,這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應該想到的。
這份熱情被帶到你的課堂中,一定感染給你的每一位學生,這樣的用教師的熱情點燃的課堂一定是有魅力的課堂。有研究表明,人腦先有情緒中樞,再慢慢發展出思維中樞,情緒具有干擾思維的強大功能,所以思維往往難以抗衡情緒。也就是說,由于數學一直被很多學生理解成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學生首先需要對教育教學活動產生熱情,才會有對教育教學活動投入。只有對教師產生尊敬、好感等正面的情緒,才能接受教師所傳遞的教育影響。[2]
其次,豐富、完善并能靈活應用的專業知識是教師在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把利劍。由于數學學科本身的抽象性,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而數學知識的靈活應用,正是解開這一癥結的金鑰匙。教師只有擁有完備的專業知識,才可能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愜意,才可能居高臨下的把知識玩兒活。比如一題多解,公式靈活變形,換角度思考問題等,都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當他們有了“智力投入”,則很容易產生“智力情感”,學生的情感被喚起來,則又會產生相應的思維活動。一位學者曾經說過,學習的最高境界就是覺得知識好玩兒,讓思維的變換帶領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里“玩兒轉數學”,這也正是學生們向往的。
再次,良好的教學風格是課堂文化的重要因素。所謂的教學風格,是指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適合自己個性特征的教學觀點、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的獨特結合和表現。[3]良好的教風對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掌握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都有促進作用。[4]教學風格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摸索探究的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對自我的了解、學生的情況、教材的設計等的途徑,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終身發展的教學方式,比如有研究指出,女教師傾向于結構化的教學風格,而男教師傾向于鼓勵學生提出創新的想法、話題和有挑戰性的想法。如此說來,我們可以根據性別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女教師可以發揮女性的特質,為學生展現一種邏輯緊密,思維細致的解題形式;男教師則可以用靈活的解題技巧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教師的教學風格,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課堂教學質量,所以不斷的完善自己的教學風格,形成獨特的教學特色,是課堂的需求,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最終目標。
二、合作、互動的教學文化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堂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應是幫助學生學習,積極主動的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在舊的課堂文化里,課堂是教師表演的舞臺,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的觀眾,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被剝奪的已趨近于零,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伴隨著年級的增長呈遞減趨勢。學生在大多情況下是愿意參與課堂的,但是如果一直處于被動的聽,被動的記的狀態,一定會產生無力感,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失去信心是在所難免的。課堂只有以師生共同體的形式存在,產生師生間、生生間的主體間性,才可能是最優化的課堂。這樣的課堂文化,會更有利的促進學生構建自己、完善自己。
從學科本身出發,數學學習更容易形成合作、互動的教學文化。因為數學學科的客觀性,能方便師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比如教師在提出問題后,可以不用立即給予評價,而是把話題解釋權拋給學生,讓學生們質疑、提問,最后鼓勵學生自己來解答。這樣的課堂,不僅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滿足感和成就感,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強化了語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
三、民主、和諧的課堂規則文化
在“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呼吁下,師生共同制定課堂規則,而不再是學生按照教師制定的去執行。這樣民主、和諧的課堂規則,可以使課堂保持良好的秩序,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學生們自己制定了課堂規則,則明確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約束和規范學生的課堂行為,課堂規則一旦被學生所接受,就會逐漸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引發學生內在自主的要求,激發學生自我管理的動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突出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翁”。
參考文獻:
[1] 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岳麓出版社。
[2] 應湘 向祖強。教師專業發展與學生成長。 濟南大學出版。
[3] 張天寶。 教學風格的形成過程與條件。湖南教育, 20xx,(2)。
[4] 李文紅。潛在課程與課堂教學。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xx,(3)。
[5] 鄭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華東師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