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一篇什么樣的論文才能稱為優秀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學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教學論文1
一、通過豐富多彩一的校園文化,培養學生對精神生轟髦追求
首先,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營造濃郁的德育氛圍、蕩滌學生的心靈、陶冶他們的情操,可以成為培養精神生命的大課堂。我國古代的書院大多依山傍水,就是為了“借山光以悅人性,借湖水以靜心情,使學生獲超然世外之感,在萬籟俱寂中悟通飯真!币虼,學校注重美化校園環境、創設和諧人際關系、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使學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例如,通過標語、書畫、櫥窗等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里表達人文關懷;通過廣播、電視、校園網站與報刊等宣傳生命教育;通過在墻上懸掛偉人、英雄、科學家、革命先烈的畫像及名言,激發學生對那些優秀生命的敬畏,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力量。
其次,校園的軟環境建設也至關重要。一所好的學校應該是人文氣質與科學精神的珠聯璧合,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一個和諧與充滿生命關懷的教育環境中形成樂于助人、與人為善、豁達開朗、誠實守信、求真求美等高尚的品行和情感。這些品行和情感是學生的道德底線,只有在這些“底線”之上,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形成,乃至升華,為進人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也為接受高一級的學校教育打下基礎。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珍愛生命,才會感受到生命意義之所在。僅憑多年來的教學實踐還不能足以證明我們的嘗試是千真萬確的。但是,我們可以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足不出戶地來踐行:我們是如何進行人文精神的培養與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機結合,對學生珍愛生命良好心態的培養,現已結出累累碩果,輻射到我校各個學科課堂教學中。
二、通過學科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自強不息的性格、善良的.合靈與和諧的合態是生命安全教育追求的目標。因此,人文精神的培養與形成是生命安全教育的關鍵所在。首先,我們應在實際教學中注重人文教育和學科教育的有機結合。在學科教育中挖掘和捕捉人文教育的切合點,在提高文化知識的同時,傳播和培養人文理念,使學生德與才并行、做人與求知同步。其次,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教學策略。把新課程的理念與培養學生與人交往、與人合作、和諧共處等交往能力結合起來,以開發其潛能,增強其生命意義的尋求,促進其全面發展。第三,作為教師,在改變自己教學方式的同時,積極幫助學生改變固有的學習方式,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在學習中尋找樂趣,在樂趣中體味到人文精神之可貴性,讓學生享受求知的過程。第四,學科的教學評價更應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教師應以鼓勵為主,積極主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內在的潛能,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讓個性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同時,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以至逐步完善自我人格。只有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學生才能真正認識到生命的重要意義。因此,生命安全教育自然水到渠成。
三、結語
時代發展呼喚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的養成主陣地在學校。只有將生命安全教育放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大背景下,整個教育過程才會起到喚醒—向往—內化的作用。讓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積極行動起來,真正做到在德育中喚醒學生生命安全意識;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培養學生對精神生命的追求;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對美好人生的真愛吧!
作者:孔祥飛 王衛星 單位:吉林省扶余市弓栩子鎮第一中學
教育教學論文2
1模擬模型在醫學領域的發展
幾個世紀以來,醫學領域一直在使用模擬模型培養醫學專業人員。早在17世紀,亞洲地區便已使用針灸模型;18世紀伊始,歐洲地區也開始使用助產模型培訓助產士,F代醫學教育中首次使用模擬模型是在20世紀60年代,其標志是“復蘇安妮”(ResusciAnne,一個復蘇訓練模型)和“哈維”(Harvey,一個用來培訓心臟學專家的真人大小的人體模型)的使用。20世紀80年代,麻醉學教育者借鑒航空和軍事訓練領域使用模擬技術訓練個人和團體處理危機事件的經驗,布置模擬訓練環境以實施麻醉實踐。隨著互聯網及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20世紀的最后10年成為模擬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模擬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如太空探索、核技術、汽車工業的安全保護系統研發等。每個行業在進行耗費巨大或過于危險的系統測試之前,均會首先實施模擬以節約成本和降低風險。近年來,更為經濟、輕便的多功能模擬設備的應用,尤其是高仿真模擬技術的迅速發展,推動了醫學教育的變革并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例如,醫學教育機構運用簡易心肺復蘇模型在公眾中普及急救技術;汶川大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頻發,促使政府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用電腦裝置進行災難應對的模擬演練。此外,醫學教育機構建設了越來越多的模擬實驗中心,希望給學生提供一個逼真但無風險的模擬臨床實踐環境,為學生將來真正的臨床實踐做好充分準備。與此同時,多個與模擬相關的區域性組織和國際組織相繼成立,如1993年成立的歐洲醫學模擬應用協會(TheSocietyinEuropeforSimulationAppliedtoMedi-cine,SESAM)和2004年成立的國際醫療保健模擬協會(TheSocietyforSimulationinHealthcare,SSH)。這些學術機構通過設立專業期刊和組織學術會議全面推動了模擬在世界范圍內的應用和發展。
2模擬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應用
。玻蹦M的概念
模擬是一種真實情境的展示。新牛津美語字典解釋道:“當在進行直接實踐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或風險時,可以應用模擬;或者可以將模擬作為一種學習或人員培訓的手段”。在醫學領域,模擬被描述為試圖“復制部分或全部必要的臨床狀況,以便這種狀況在臨床再現時可以被更快地認識和處理”。Nickerson等給出了護理領域中模擬的定義。其中理論定義為模擬是一種結合了多種學習策略的以現實為基礎的學習過程,包括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引導性反饋和以經驗為基礎的學習活動,以搭建理論知識或個人經歷與臨床實踐之間的橋梁。操作性定義為模擬是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過程,模擬出真實場景并允許學習過程在一個無偏見的,合乎倫理及安全的氛圍中進行。
。玻沧o理教育中模擬的特征及理論框架
。危椋悖耄澹颍螅铮畹葰w納出了模擬的三大特征,分別為知識習得、仿真性和成效。其中知識習得這一特征體現在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引導性反饋中的討論、分析和反思,所獲得的知識保留率更高。仿真性是指模擬教學對現實的.模擬程度,分為高度仿真、中度仿真、低度仿真3個層次,可以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對應的仿真設置。成效包含技能發展、知識整合、評判性思維、獨立、自信心和學習者滿意度等6大要素。Jefferies等綜合了護理、醫學及其他學科的模擬教學相關的理論和實踐性文獻中的觀點發展出了護理教育中模擬的理論框架。含有教師因素、學生因素、需融入到指導中的教學實踐、模擬教學設計特征和預期的學習成效5個概念成分,每一個概念成分都可以通過細化的變量進行操作。筆者綜合模擬的各項特征及要素,整理出了“護理教育中的模擬設計要素”。主要包括4方面。①教師職責:細化課程目標,密切聯系臨床,提供真實案例,設計清晰流程,再現仿真情境,多重角色互換。②學生職責:提前充分預習,明晰模擬目標,回顧背景知識,熟悉模擬流程,團隊密切合作,角色分配明確。③設計要點:目標適切,匹配學習者知識及能力;復雜程度適度,模擬情境由簡單至復雜,不確定性由低到高;充分告知,包括情境內容、流程、所需時間、角色要求、預期目標;直觀仿真,包括環境、設備、模擬人等設置接近臨床環境;決策觸發點明確,提示恰當;模擬后討論注重引導式反思、鼓勵分享。④實施模擬:自主探索,積極參與,即時反饋,團隊共商,師生互動,形式多樣,角色輪換(病人及其家屬、護士、觀察者),教師高期待,學生高自我實現。
2.3護理教育中的模擬類型
模擬可以分為現場模擬和虛擬模擬,F場模擬是指將模擬與真實的臨床環境結合,提升真實感和安全,在限定時間內反復練習。虛擬模擬是指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模擬如虛擬醫院等。按仿真程度,模擬經歷了從低到高的發展過程。在低度仿真階段,多是用案例分析讓學生了解病人的臨床狀況或用角色扮演使學生融入特定的臨床情境中。隨后是使用簡單或復雜的局部訓練模型,如靜脈手臂、導尿模型、簡易心肺復蘇模型等,用于幫助學生訓練特定技能。使用計算機的模擬科技含量更高,參與者在臨床情境中可以通過人-機對話的形式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實施技能和做出臨床決策。與真人相似,可以眨眼、流淚,有呼吸、心搏等生命體征,能與學生對話,并對學生的操作產生相應反應的逼真精致的高仿真模擬人,則可以為學習者提供高度仿真的臨床情景以及高水平的人機互動。此外,由經過訓練的人,依照劇本來扮演病人角色,能準確、逼真、恒定地表現病人病情的模擬形式,即標準化病人模擬人也被廣泛應用于學生互動性較高的技能練習。
2.4護理教育中的模擬教學流程
可以將模擬教學的開展視為一個項目計劃,需要在正確的時間、地點,用正確的成本和方法,給正確的人教導正確的信息。模擬教學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首先需要制定并改進模擬方案;其次需要對教師尤其是剛接觸模擬的教師提供培訓;最后便是實施模擬方案并進行評價。以高仿真模擬為例的具體實施階段的具體流程:設計模擬案例—模擬案例編程—運行模擬案例—進行引導性反饋—效果評價。如此不斷循環。
。玻的M運用于護理實踐初學者的教育中
日益復雜的臨床環境、病人住院時間縮短及維權意識的增強和嚴峻的護理人員短缺,使護生在臨床實習或新手在實施操作時承受巨大壓力。模擬可以為初學者提供反復練習的機會,還可以為初入臨床的新人提供一些應對罕見或高風險情境的臨床實踐機會。在模擬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從中吸取教訓并糾正錯誤;而這種錯誤并不會危及病人,也不需要理論課堂教師和臨床帶教老師的介入、糾正和控制。學生可以重復訓練同一個臨床情景,用模擬學習來調整目標,這些都為學生進入臨床實踐做了充分準備。因而模擬教學已被整合入各個層次的護理課程體系以及臨床的新職工培訓計劃;在過去幾十年間,教育或醫療衛生機構開設模擬項目以增強病人安全,提升護理管理能力。同時,這些模擬項目涵蓋護理的各個領域,除基礎護理、健康評估和內外科護理外,還涵蓋急、危重癥護理,婦產科、兒科護理,災難管理,姑息護理,社區護理和精神科護理等。諸多研究表明,運用模擬教學可以緩解緒學生的焦慮,增強同理心,提升自信和自我效能,提高學習滿意度,增強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臨床決策能力和多學科合作能力。
2.6模擬作為評估或評價工具
模擬在麻醉學領域被用于麻醉者的工作評估,紐約州麻醉協會用智能的人類模擬裝置去評價和糾正麻醉師技術失誤。而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也已被運用于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然而,在護理中模擬通常作為一種教學策略而非評估或評價方法。盡管用模擬的方法來評估或評價能力的有效性、可靠性沒有得到嚴格的論證,但在護理領域中,模擬將越來越多地用于測評形成性評價和執照考試以及資格認證
。玻纺M教學的優勢
護理教育者如果僅僅因為模擬教學是一種熱門的教學方法而將其引入課程教學的話是遠遠不夠的。相反地,需要將模擬教學的優勢同課程設計充分結合。由于模擬教學在安全的模擬中心進行,消除了對病人的威脅,學生可以不斷練習,放心大膽地操作而不用擔心風險,從而使學習成為最主要的任務。模擬也為學生提供大量機會去練習一些在臨床中可能根本不會遇到的罕見、高風險的操作,以彌補實踐經驗的不足,為處理危機狀況做準備。良好的模擬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整合評估資料,應對臨床的實際狀況,做出合理的臨床決策,反思實踐過程,評判性地分析自己的行為,反思自己的技能,評價他人的臨床判斷。護生和新職工可以根據對自己錯誤的分析、指導者提供的反饋信息或高精密電腦輔助模擬設備提供的即時反饋,通過重復訓練來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護理教育者可以通過模擬設計重塑教與學的過程,而不是陳述事實;成為促進者而非講授者;指導學習者回顧并評判性評價其護理過程。同時,學生成為積極的學習者,不再通過單純的記憶方式獲取知識,在具體情境中思考并應用所學的東西,而不只是提供基于事實的測驗答案。當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時,獲得的知識會更牢固,而模擬教學正是這樣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正是基于這些優勢,模擬教學得到了學習者和教育者的積極評價。
2.8運用模擬教學面臨的挑戰
任何針對教學策略和實踐的研究都不易進行。習慣了傳統的講授式教學的學習者需要改變學習習慣以適應模擬教學。與此同時,模擬教學要求學習者積極參與整個過程,強調溝通和團隊合作,要求學習者投入到模擬情境,參與討論并以不評判的姿態指出他人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反思,這些都會給學習者帶來壓力。相較于學生面臨的挑戰,模擬教學在護理教育中的運用給護理管理者和教育者帶來的挑戰似乎更大。模擬教學所需的費用、場地、計算機知識以及技術性支持、人員、時間均會帶來挑戰。模擬教學的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包括設備的固定成本(模擬病人或局部模型)和相關的操作、維護、故障檢查和修理等費用等。同時,模擬中心所需的場地問題也不可忽視,模型及支持設備安置區域、倉庫、情景模擬區域、觀察者區域、遠離模擬場所的討論區域(引導性反饋)等都需考慮進來。此外,由于模擬教學被運用到越來越多的課程,具備相應資質的模擬中心的實驗人員和技術性支持人員也須納入考慮。教師的興趣、能力和時間是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尤其是高仿真模擬教學,護理教育者是否能夠理解高度復雜和精密設備的操作原理和程序設計尤為重要。此外,模擬設計及實施所耗費的時間遠比課堂講授要多。然而,由于模擬涉及由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模式轉變,故創作臨床情景僅僅是個開頭。教師還需要預設在模擬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有的不同反應,并做好準備,由于在同一時間只有少數學生(參與者和觀察者)可以參與到模擬實踐中,教師必須反復提供模擬的機會。然而,模擬在護理和醫學教育中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之一在于,護理教育者要驗證它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在幫助學生提供護理服務方面是否具有優勢。在評價模擬教學的成效方面,目前還沒有很好的工具。同時,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以證明模擬教學在經濟和教育方面的可行性。當今的學生是在高度信息化和科技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們理應享有以學生為中心的、吸收了最新科學技術的教學方法,以此進行更高效、更實際、更安全地學習,從而為病人提供優質護理。因此,我們必須推進護理教育科學的發展,以便更好地面對這些挑戰并促進教學實踐。
3小結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隨著護理技術的進步和模擬技術的飛速發展,護理教育者應當認識到模擬教學在護理教學中的優勢和挑戰,并充分利用模擬這一教學策略促進教學。模擬教學在護理教育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其作為教學和評價方式的價值。
教育教學論文3
隨著互聯網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人們的交流越來越頻繁,物質主義、功利主義、享樂主義和自由主義等思想相互滲透,給人們的行為帶來了諸多負面影響,拷問著人們的道德底線。幼兒園的各種*童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學前教育專業的大學生,將來絕大部分會走上幼兒園教師的工作崗位,他們的道德狀況備受關注。目前,高校德育主要通過思政課來進行,形式單一,方法陳舊,脫離學生的生活,導致理論脫離實際,效果不佳。英語課作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公共基礎必修課程,面向學生廣,在其中滲透師德教育,有助于拓寬師德教育渠道,擴充師德教育內容,提升師德教育實效性。
一、在學前英語教學中滲透師德教育的必要性
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意志、道德情操和道德行為。師德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的品質,在教師素養中處于首位,不可或缺。針對當前存在的師德弱化和缺失問題,建立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的德育體系至關重要。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內容,在語言的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訓練學生的思想素質,對學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學前英語教學中滲透師德教育是教育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育才的必然要求。
二、在學前英語教學中滲透師德教育的具體做法
本文以陳艷麗、鄭毅主編的學前英語教材《幼師英語》為例,具體分析如何在學前英語教學中滲透師德教育。
。ㄒ唬淞⒄_“四觀”。要做人民滿意的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觀。在學前英語教學中,要充分挖掘課堂資源,讓學生充分認識人生的真諦、勞動的價值和職業的意義,充分認識教師的平凡、偉大和光榮。幼兒教師的職業是苦中求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有遠大的理想,才能積極地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的義務,才能自覺地、不斷地完善自我。樹立正確的苦樂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心血去澆灌幼兒的心田,在奉獻自己、燃燒自己的同時,感受到工作中的有苦有樂,樂在其中,以做一名幼兒教師為榮。《幼師英語》中有許多關于這方面的內容。如第二單元MyFamily中提到家的布置和家庭成員,通過學習單詞,強化學生對家庭成員的愛。同時,通過討論“離開父母家人到外地求學,該如何做到讓父母放心”,引導學生養成獨立的意識。ThanksgivingDay則是讓學生了解感恩節的由來、西方人如何過感恩節,教師則可以引出:“Whowillyouthankandwhywillyoubethankful?”通過討論讓學生對于“感恩”有更深刻的體會。感恩是一種健康、積極、向上的心態,它能使人心胸開闊,從容熱情地面對人生旅途中的挫折和不幸,是人健康成長與成才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課間可以給學生播放一些感人視頻,如《媽媽做的菜最香》《媽媽的臨終告白》等,強化學生的感恩意識并最終升華為一種敬業精神。第七單元EnjoyFestivals中涉及中西方的傳統節日及傳統食物,對此可通過圖片展示,讓學生油然而生一種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同時明白文化傳承的重要性。第九單元FantasticNumbers通過學習簡單的加減法來認識數字之間的關系,課文LuckyNumbers則指出了過度相信數字的含義是一種迷信的行為,我們應該“workhard,insteadofdependingonnumberstofulfillourwishes.Ourlifeisinourhand.”同時通過課堂討論,教育學生要相信科學,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保持勇于挑戰,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傊,要充分利用英語課堂資源,積極開展“四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和道德觀,為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筑起牢固的師德底線。
。ǘ┡囵B師德素養。新形勢對教師隊伍的師德和業務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成為當前教育發展的關鍵。培養師德素養,成為學前英語課堂的重要內容之一。要充分利用英語課堂,培養師范生愛崗敬業、熱愛幼兒、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師德素養,打造仁愛之師!队讕熡⒄Z》第一單元WelcometoSproutKindergarten中提到:“Kindergartenteachershouldhavefiveimportantqualities:love,patience,caution,considerationandresponsibility.”(幼兒教師應具有五項重要的品質:愛心、耐心、小心、關心和責任心。)“Kindergartenteachershouldteachchildrentobehealthy,honest,braveandconfident.”(幼兒園老師應該教育孩子學會健康、誠實、勇敢和自信。)第三單元BodyLanguage中介紹如何關注孩子的肢體語言所傳達的信息,給予孩子特別是低齡幼兒更多的關注與愛。教育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要關注每一個幼兒,了解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發展特點,對特殊孩子給予特別的關愛。第五單元EatMoreFruitsandVegetables通過學習一些蔬菜水果單詞,進而學習課文TheFoodPyramid,從課文學習中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以及保教能力。第八單元KeepChildrenSafe介紹了交通標志及出行方式,課文WhatShouldWeDo提到幼兒教師遇到緊急情況時應該懂得如何進行急救,從而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學生懂得急救的相關知識及其重要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培養學生養成主動探索、學以致用和優化知識的良好習慣?傊,要深入挖掘課程內容,培育學生的師德素養。
(三)培養師德人格。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幼兒教師無聲的人格力量。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說明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幼兒可塑性大、模仿性極強,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幼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因此,幼兒教師一定要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時時處處給幼兒以楷模之影響。日常工作中要文明禮貌、誠實友善、團結互助、樂于奉獻,做到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在《幼師英語》教學中,通過第六單元GoodHabits關于“Goodbehaviors&Badbehaviors”對比,讓學生了解良好的習慣應該包括良好的衛生習慣、飲食習慣及行為習慣等,明白養成按時作息和勤于鍛煉好習慣的重要性。同時,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就如何保持教室、宿舍和公共區域的衛生給出自己的建議,讓好習慣真正融入他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傳遞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正能量。課文HelpingYourChildrenDevelopGoodHabits給出五點建議,即“providemotivation,beconsistent,encouragechildren,joinchildren,celebrateoften.”(給予激勵,持之以恒,鼓勵孩子,加入孩子游戲或學習過程,時常慶祝),因為“Childrenaren’tperfect.Theywillmakemistakes.Theywillfail.Childrenneedpositivefeedback.”孩子不是完美的,他們會犯錯、會失敗,因此教師的積極反饋就顯得尤其重要。從心理學角度講,教師若能對幼兒進行正確的評價、及時的表揚、熱情的鼓勵,則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欲,調動其積極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課后,通過布置作業,讓學生閱讀《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并寫出自己的體會,讓學生領會到這樣的道理: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要堅持不拋棄、不放棄、不歧視的教育原則,用教師的愛心、細心和耐心沐浴孩子的成長,讓孩子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成才。
。ㄋ模┡囵B愛國情懷。愛國主義是一種精神支柱,是一種動力源泉。一個教師熱愛祖國,才能與祖國共呼吸、同命運,將“青春夢”“教師夢”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最終實現“園丁遍栽桃李樹,學子盡作棟梁材”的教育愿望。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利用教材和電視新聞等諸多素材,有針對性地抓住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內化到課堂教學之中。在講讀課文時,更應不失時機地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師范生的愛國情懷,激發其愛國熱情,為爭做人民滿意的幼兒教師樹立奮斗的旗幟。在《幼師英語》第四單元TheWorldinMyEyes教學中,通過對國名、國旗的學習與對比,教育學生要心懷天下,放眼世界,加強時事政治的學習,強化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學習動物名稱及課文ALetterfromaChild,了解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壓力,增強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在課文延伸中,還要讓學生明白,有些不起眼或大家不屑于去做的小事,如不亂丟垃圾、不隨地吐痰、不破壞公物、節約用水用電等都是愛國行為。同時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如何看待亂丟垃圾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個人自身的素質與國家形象息息相關,提高個人素質也是一種愛國的具體體現,切實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總之,在教學中,要滲透愛國主義主題,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引導廣大幼兒教師自覺承擔起為國家的發展、為民族的振興培賢育才的使命。
總之,學前英語是師范院校的必修課,不僅要傳遞知識,更要傳遞思想,充分發揮其教書育人的作用。師德是教師的核心,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任重而道遠。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積極探索學前英語教學中滲透師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是培養高素質幼兒教育工作者的有效選擇。
【參考文獻】
[1]李云.新時期高校師德教育的難點與途徑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xx(35)
。2]李靜,黃艷蘭.五年制學前教育師范生教師行為規范教育——廣西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學前教育師范生師德教育實踐案例[J].湖北函授師范大學學報,20xx(23)
。3]潘寶紅.育學教學中師德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xx(3)
。4]宋芳,張敏.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踐師德修養[J].科技資訊,20xx(11)
。5]馬云,連愛玲,李凌子.新時期師德建設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體現[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4)
教育教學論文4
一說起教育教學,說起教師,人們可能都會想到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的確,孔子所創立的教育教學理論數千年來一直都深深地印在了世界教育界人士的頭腦中,他所倡導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等等教育理念曾經數次地引領著中國的教育教學工作。人們的許多觀念都是依據這位圣人的教育觀念演變而來的,當然,不管是中國所借鑒的蘇聯教育模式也好,還是中國所借鑒的西方的先進教育模式也好.或是說中國土生土長的偉大的教育家的理論也好,他們的思想無不與那個時代緊密相連,他們的言行始終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發展節拍和規律,誰也不能脫離這個時代的發展方向,這就使得教育既有指導時代發展方向的任務,又有為一個時代而服務的功能。在改革開放的今天,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在素質教育全面推廣、實施的今天,教育正是順應時代潮流,全面為中國的騰飛而服務的時代,今天的眾多教育理論,眾多著名老師,學者的教育教研課題,無一例外地在為中國的騰飛而服務,在為中華民族如何在危機四伏的世界大局中立足而服務,在為如何打造一支順應時代發展、順應中國騰飛、順應人的創新而服務,這也就是教育鮮明而獨特的社會服務功能。教師,這一偉大使命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如何承載今天教育的偉大使命,如何得心應手地開展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如何使教育的主體對象------學生更易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習如何做人,學習如何生存、學習如何與人和諧相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必須承擔的責任。因此,打造一支強大而充滿生機與創造精神的教師隊伍,創設一種熱烈而與生存息息相關的教育教學環境,培養一種人人都是教育者,人人都爭當教育家,人人都要為教育而服務的社會氣氛尤其重要。
隨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教育對學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知識全面,品質優秀,有創造精神和活力,對生活充滿激情,注重以人為本,注重人的創造精神先后被推到了舞臺上,教育主體的要求如此之高,老師要想做一個對社會負責,對學生負責的人,相應也就只有努力提高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了。不說人人都是教育專家,但至少說每位老師都要有一種歷史的使命感,有一種為這種美好的愿望而努力的動機,有一種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的源動力,有一種與之相應的教育教學理論相支撐。這樣,在全社會的推動下,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在教育專家的引導下,我們的工作才會有所起色,我們的工作也才會更有意義,特別是在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今天,做一個學習型的老師,一個科研型的老師,一個富于創造精神的老師,這是我們的本位要求,那么,老師到底如何才能適應社會對我們的要求呢?我想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理論方案,雖方法不盡相同,但愿望都是相通的啊。
一、教師要有愛心,時時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
學生是受教育的,是我們實施教育理論的主體對象,當然,我們不能或是天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你們一定要怎么怎么樣,那是不行的啊,也是不可能的啊,這樣的話,就會顯得空而不實,沒有說服力。我們只有通過以身作則,創設情景,巧安時間,妙設情趣,對他們加以引導,感化,幫助,特別是語文老師這種機會更是多得多,教師就是一面鏡子,學生就是鏡子中那位最美麗的天使,教師要求學生在生活中要做到的,我們首先要做得更好,抓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給他們做出一個表率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的教育資源更是豐富,每篇課文都是相當優美的,里面的內容更是孩子們的精神食糧,不管是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人們對小女孩的同情可以燃起孩子們的關愛同情之心,還是在《路旁的橡樹》一文中筑路工人為了讓橡樹能夠茁壯地成長而改變了筑路的計劃,以顯示人們對于生活的敬重和愛心,這些都是老師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愛心感化的優美案例,當然老師也還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如,春天來了,祖國山河成了花的海洋,成了處處都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舞臺。老師就可以抓住花草樹木被人損壞進行熱愛春天,熱愛生命的教育;利用法制課,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法律法規,及我國大量的珍稀動植物被人任意破壞而進行愛的教育;利用便利發達的通訊網絡讓孩子們感知我們的生活是好了,但是我們身邊還有好多的同齡人還不能過上他們想要的生活,他們往往是上不了學,吃不起飯,看不起病,而進行我想對你說,你是我一生的朋友等等主題班隊會,而進行愛的.教育,教育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大舞臺,只要人們都盡力表現自己,這個舞臺的演出就一定會精彩。
二,老師要敢于大膽嘗試,時進進行觀念革新
談到老師教育觀念革新的話題,可能有人會說這是一個簡單的話題,因為我們隨時都能從不同的地方看到相應的文章和理論,看到專家們對于這個話題的分析和談論。但是要有創造性地開展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的老師又做到了多少呢?我們是不是真的就為孩子創造了一個輕松,和諧的生活空間呢,這些時尚的教育教學觀念又是不是真正地落到了實處,真真切切地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了呢?年輕老師思維活躍,但是由于經驗不足,受不起失敗的挫折,往往都是轟轟烈烈地開場,、垂頭喪氣地收場;年老的都經驗豐富,能經受失敗的打擊,觀念也能夠作出一些的改變,但是他們遇事保守,不敢完全放開手腳而進行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他們往往都是想得太多了,不能夠放開心靈去工作,再加上年輕時往往都是事業有成的人,他們可是不想在自己的晚年畫上一個并不完美的句號,內心深處也是懼怕這種大膽地進行教育教學的改革工作。綜合這些情況就造成了我們的教育往往是停而不進,也使得我們的改革受到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在這種艱辛的過程中,只有全體教育工作者打破常規,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事和人,在教學工作中大膽嘗試、勇于革新,用不怕失敗,敢于失敗的精神去開創一個新的境界,用一種釘子精神去鉆研教材,鉆研學生,特別是廣大的年輕老師更是應該在教學改革和大潮中把握住方向,做好表率的作用。語文教學這一包含眾多知識的基礎學科,更是我們進行教育改革的前沿陣地,隨著現在考試制度的不斷改革,隨著對孩子的評價機制的不斷改革,如何發揮好語文的基礎性,更好地為其它學科服好務,就是我們這些語文教師都要做好的一件事情,也是我們所必須要做好的事情。語文包含了學生的生活和工作,學習的各個方面,合理利用上課的時間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就是我們要想的問題,讓孩子們在課堂中能學到的知識,掌握技能,在課堂外能找到與實踐相結合的接入點,那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我們所付出和勞動也就有了最甜蜜的回報。教學中不論是把學生分成一個個小集體進行的座談式教學,還是把教學過程安排在具體的活動中,具體情景中的教學,或是老師與學生一起探討,共同進步,做一個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和教學活動的引導者,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的主體式教學,這些都是一些較為合理的教學理念。筆者也是從事了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這中間出也的過少的成功與失敗,通過與孩子們的不斷接觸,我漸漸地發覺每個孩子都是很可愛的,也是很聰明的,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他們有的人能夠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做好自己的事情,也有的同學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發展開來,用另外一種方式來完成老師的任務,有的孩子能輕松的與人交往,也有的孩子能夠和平與人相處,可以說是種種學生都有,但是不管是哪樣的孩子,他們都是好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的主張和觀點,可以說都是祖國的好孩子,正是出于這種狀況,我認為把課堂還給學生并不是一句多么簡單的話啊,那也是要努力才能完成的啊,
1.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盡量克服自己的不足,大膽創新語文教學課堂改革和嘗試,最大限度地給孩子們提供一種可以自己發展的舞臺,提供一種輕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境。通過改革語文教學目標為單元教學目標,教學之前,就先從一個單元讓孩子們明白我們在這一個單元要做的事情,要形成的技能,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教學目標,讓他們能盡快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但是教學目標看上去又要有一定的難度,并不是說隨便怎么都可以達到的,也要我們通過努力才能實現的,在成功與失敗之間,老師也要正確地引導他們的心里,引導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讓他們明白,只有自己主動地起進行學習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由于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對一個單元的內容有了一個大體的印象,對一個單元的要形成的技能有了一個大概地印象,那么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加倍地注意這些問題,那樣也就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2、努力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教師在一開初就對學生提出了要達到的目標,那也就能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努力把握自己的心態。
3、指導學生們借助于工具書,自主領會課文內含,老師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巧妙地創造情景,讓學生內心的感知水平進一步深化,進而指導他們對知識的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的過程。
4、巧設作業,留給學生課后自主創新的余地和展開知識,靈活運用技能,對于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我們可以根據課文中涉及到的知識技能,靈活處理,留給學生一些可以通過社會實踐或動手操作就可能達到的作業,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長見識,在玩耍中體驗生活和成功,在不經易間掌握技能,從而使孩子們成為熱愛生活,適應社會,具有開拓創新精神的人。
總之,生活即是語文,語文即是生活;語文是生活的縮影,而生活則是一個龐大的語言環境,是人們反映社會生活,推動科技發展,增強社會責任感的窗口和舞臺
教育教學論文5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2)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反思,或稱為“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么,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1)自我提問。自我提問是指教師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自我觀察、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評價后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以促進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這種方法適用于教學的全過程。如設計教學方案時,可自我提問:“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依據有關理論和學生實際設計易于為學生理解的教學方案”,“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會出現哪些情況”,“出現這些情況后如何處理”等。備課時,盡管教師會預備好各種不同的學習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時間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同學之間出現爭議等。這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教學后,教師可以這樣自我提問:“我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教學中是否出現了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還可以進一步改進”,“我從中學會了什么”等。
。2)教學診斷!罢n堂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而科學、有效的教學診斷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遺憾。教師不妨從教學問題的研究入手,挖掘隱藏在其背后的教學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小組“頭腦風暴”的方法,收集各種教學“病歷”,然后歸類分析,找出典型“病歷”,并對“病理”進行分析,重點討論影響教學有效性的各種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
。3)案例研究。在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中,教師首先要了解當前教學的大背景,在此基礎上,通過閱讀、課堂觀察、調查和訪談等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然后對案例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讀。教師既可以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也可以圍繞案例中體現的教學策略、教學理念進行研討,還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學理論問題進行闡釋。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分數應用題的綜合訓練時出了這樣一道題:一套課桌椅的價格是48元,其中椅子的價格是課桌價格的5/7,椅子的價格是多少?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用多種方法算出了椅子的價格為20元。正當教師準備小結時,有學生提出椅子的價格可能是10元、5元……這時,教師不耐煩地用“別瞎猜”打斷了學生的思路。課后學生說,假如一張桌子配兩張椅子或三四張椅子,那么,椅子的價格就不一定是20元了。通過對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以及對照案例檢查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師們認識到,雖然我們天天都在喊“關注學生的發展”,但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卻常常我行我素,很少考慮學生的需要,很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
。4)觀摩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多觀摩其他教師的課,并與他們進行對話交流。在觀摩中,教師應分析其他教師是怎樣組織課堂教學的,他們為什么這樣組織課堂教學;我上這一課時,是如何組織課堂教學的;我的課堂教學環節和教學效果與他們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從他們的教學中我受到了哪些啟發;如果我遇到偶發事件,會如何處理……通過這樣的反思分析,從他人的教學中得到啟發,得到教益。
一節課結束或一天的教學任務完成后,我們應該靜下心來細細想想:這節課總體設計是否恰當,教學環節是否合理,思路是否清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重點、難點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做得還不夠好,哪些地方需要調整、改進;學生的積極性是否調動起來了,學生學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還有什么困惑等。把這些想清楚,作一總結,然后記錄下來,這樣就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經過長期積累,我們必將獲得一筆寶貴的教學財富。
教育教學論文6
淺談教育與就業的關系
【摘要】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是當前社會、家庭、學生關注的熱點。文章運用問卷調查、專家問詢、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與教育教學改革進行了研究,目前普通高校大學生就業情況堪憂,需要教育教學做出改革,而教育教學改革又可以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情況 教育教學改革
Abstract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the family, the student concerned. Articles using questionnaires, expert inquiry, access to information, etc. on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studie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situ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worrying, the need to make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al reform and promote common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Key wordseducational reform employment Students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漸步入大眾化階段,經過歷年擴招,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大學生的就業壓力陡增,畢業生就業困難成為我國普通高校面臨的突出問題。大學生就業困難甚至導致了新的“讀書無用論”,大學生就業率關系到普通高校的聲譽和發展,更關系到學生本人的切身利益。高校教育教學如何針對當前的就業問題,從教育教學改革的角度出發,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成因與分析
大學生就業與社會經濟發展形勢密切相關。目前,我國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與調整時期,隨著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普通高校專業結構也隨之調整。伴隨著我國加入WTO,為早日實現國民經濟趕超發達國家,國家推行經濟一體化戰略,要求高校能夠培養出更多具備全面素質的新型人才,以此來推動我國經濟騰飛,這無形中加大了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加入WTO意味著機遇和挑戰并存,20xx年底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也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不利的影響。同時我國一些重點企業的內部改革重組,行政事業單位的機構改革,導致社會接收大學畢業生的能力減小。短時期的畢業生人數突然增多,加之經濟轉型的影響,使得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日益凸顯,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
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相對滯后,影響大學生就業。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教學模式的變化相對滯后,招生人數的快速增長、專業設置與市場脫節、人才培養缺乏全面性等方面存在問題。
一方面,高校連續擴招使得畢業生人數連年增長,在1998年以前高考的錄取率只有9.8%左右,自1999年起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方向從精英化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以來,全國高校的招生人數和高考錄取率都有了明顯增長。錄取率由1998年的9.8%逐漸提高到20xx年的21%,在校生人數也從1998年的504萬增長到20xx年的2300萬人,規模居世界第一。招生人數的擴張勢必會增加大學生就業的競爭壓力,截止20xx年應屆畢業生規模已經達到640萬人,加上各高校盲目的擴招和發展,自身的教學資源和管理水平達不到相應要求等因素,影響了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利于緩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壓力。
另一方面,高校部分專業設置并不符合實際需求。由于擴招的因素導致高校在課程和專業設置上一味追求多而全,卻忽略了實際就業的需求。形成了專業多沒特色、課程多不新穎、教師教學經驗不足,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更凸顯出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比如現在我國畢業生就業市場對計算機、通訊、電氣、土木、自動化、機械等專業的需求相對旺盛,而對管理、社會學等專業的需求較少。具有熱門專業的高校就會加大招生規模,而沒有以上專業的高校會創造條件增設所謂的熱門專業來爭取生源。而高校往往忽略了市場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當熱門專業成為冷門時,就會造成熱門專業畢業生相對集中的問題,從而影響到大學生的整體就業情況。
教育模式的發展相對滯后。相對于經濟的飛速發展,高校的人才培養往往相對滯后。比如市場需要一些新興的專業人才,高校不能及時給予提供,往往要根據市場的變化和需求來調整學生的培養計劃,況且學科專業的建立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國高校的教育模式顯得較為傳統,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學生學習知識能力的培養而輕視學生個人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對于理論的學習而輕視學生在實踐環節的鍛煉,與就業市場的快速發展和變化脫節。所以高校對于符合實際需求人才的培養應該是靈活的,避免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像工廠制造的產品一樣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特點,降低就業市場對于大學生的認可度,使大學生的就業受到影響。
大學生的就業觀較為傳統。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往往會受到社會、家庭以及自身成長多方面的影響。首先,選擇與本專業對口的工作是大學生就業最先考慮的條件。其次,畢業生在選擇就業時也會考慮其工作單位所處的城市是否利于自己今后的長期發展,是否具有提升空間。再次,用人單位所處的行業的穩定性和提升空間也是畢業生會考慮的.因素之一,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大學畢業生對于參加公務員考試趨之若鶩了。最后,那些找不到符合自身要求工作的畢業生多數會選擇待業,而不是先在社會中鍛煉自己的能力尋找更好的機會?傊髮W生的就業觀念還是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在選擇就業時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從而影響大學生的就業。
改變大學生就業困難現狀的對策建議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很多,要改變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筆者認為,當前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是一個較為直接和有效的途徑。
努力創建品牌高校。為了檢驗高校的辦學成果,高校每年將對學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進行統計,就業率已經成為衡量高校教育水平的標尺。各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進行選擇時,通常首先考慮的是畢業生所就讀高校的名氣,比如985院校、211院校等。而高校自我品牌的樹立不是一日之功,是需要長時間的歷史積淀和數代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換來的。因此,高校應該從基礎做起,注重學科建設和教學質量,發揮自身特色和專業優勢,打造特色品牌,切實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引導大學生理性看待就業困難。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日益增強,需要大量高素質的人才為國家服務,而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搖籃。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逐漸成為大眾化教育,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看待事物、分析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上應該更加理性。所以,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應該避免盲從,要用理性思維去看待。
首先,大學生要對當前的就業形勢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由于高校擴招致使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多,加上往屆畢業生未就業的人數堆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就越來越嚴峻。面對現實情況,當今的大學生們正接受就業的挑戰。挑戰與機遇往往是并存的,對于一時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學生可以先擇業,在擇業的過程中尋找機會再進行選擇,很多時候人的一生并不一定只從事一種職業,可能會從事幾種不同的職業,豐富自身的社會經歷對于鍛煉自我能力和實現人生價值是有很大幫助的。
其次,大學生需要全面、正確、客觀的自我評價,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在就業過程中,由于家庭背景、社會關系的不同,就業往往因盲目攀比而造成自我的失落感。其實一個人的長期發展,自我能力永遠是第一位的,只要在就業時能樹立一個長期目標,堅定信念,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去實現人生價值。
再次,大學生要避免從眾心理,在就業的過程中,大家往往愿意選擇穩定、輕松的工作,其實通過認真考慮,想想自己真正想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真正感興趣的是什么,在就業過程中,應該從長遠的角度去看待問題,找一些未來發展空間大或者機會多的工作也許比安穩的工作更適合自己,同時也有助于自我進一步發展。
最后,大學生要樹立自我創業和終身學習的觀念,現在國家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不僅有利于大學生就業分流,更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當然,先擇業后創業也是一條可選擇的途徑,在工作崗位上認真敬業、踏實勤奮,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將來自主創業打好基礎,這樣在就業時就不會受到過多因素的限制,更有利于自身價值的體現。
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個人全面能力和素質以符合社會需求。用人單位在面試和選擇過程中最為看重畢業生的個人能力和自身素質。對于受教育程度相同、專業水平相當的畢業生,用人單位大多會考察畢業生的全面能力。因此,高校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應只重視知識、技能的傳授,還應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在教學過程中。此外,高校還應培養大學生學習多方面知識的興趣,除了專業課以外,比如外語技能、計算機知識以及社會經驗都是很重要的,有的知識可以通過必修課來完成,更多的知識是通過其他課程來完成的,高校應該更多的開設各方面的選修課供大學生選擇,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培養良好的素質。
結語
大學生就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怎樣逐步改善大學生就業難的狀況需要做出多方面的努力。其中,教育教學改革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它不僅關系到大學生就業,也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和高校的發展。當前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現實要求高校實行教育教學改革,而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則能促進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二者密切相關。只有通過實施教育教學改革,高校才能不斷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社會需要和時代發展的合格人才;只有通過實施教育教學改革,才能為大學生就業及自身發展打好基礎,為社會和諧與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教育教學論文7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不僅需要重視創建有質量的課堂,而且需要重視創建有效率的課堂,為此,對提高高校教師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策略作出探索,是高校思政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本文從高校思政教師行為角度出發,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一、改革思政教育教學理念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樹立現代化的教學理念,特別是要重視“以人為本”理念在教育教學中的滲透。“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高校思政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教學當中,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雖然一些教師認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升教學過程中的知識導入量,但是事實上,欠缺互動的教學過程很難確保學生對教學內容有深刻的認知與理解,為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師有必要體現出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這要求高校思政教師熟悉自己的學生、理解自己的學生,并在教學過程中重視與學生開展溝通與交流,推動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向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教學模式轉變。其次,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上,高校思政教師在思政教學中要尊重差異、崇尚創新,并構建起開放的思政教學氛圍。不同學生具有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存在明顯不同,與此同時,不同學生看待問題的視角也存在一定差異,而高校思政教師則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允許學生針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提出不同的觀點,從而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通過思政教學活動獲得成長。
二、提升思政教師教學能力
一方面,高校思政教師在教學中所展現出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所面臨的環境日益復雜,這對高校思政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高校思政教師需要重視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為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堅實基礎。具體而言,在高校思政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過程中,需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自身的思政素養進行提升。高校思政教師不僅需要對黨的理論進行深入學習與鉆研,而且需要了解思政領域中的新理論與新思想,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為思政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對自身的表述能力進行提升。表述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能力之一,重視高校思政教師表述能力的提升,能夠有效提升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感染力與吸引力,確保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所傳遞的積極情緒與正能量。最后,對自身的教學指導能力進行提升。如教師需要在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設計與社會熱點緊密結合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并對學生在探索問題過程中遇到的重點與難點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與此同時,教師還有必要使用積極客觀的評價,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升學生對思政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
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現代化的教學工具能夠為思政教育教學效率的提升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因此,高校思政教師不僅需要重視發揮板書等傳統教學工具所具有的教學優勢,也要重視現代化教學工具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整合。以多媒體與高校思政教育教學的整合為例,當前大部分高校在開展思政教育過程中都已經將多媒體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工具,這種教學工具的使用雖然要求教師能夠在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就完成課件的設計與制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卻可以憑借直觀性的信息呈現優勢以及多樣化的信息呈現形式實現教學效率的提升。在推動高校思政教育與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進行整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不能替代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因此,教師同樣需要重視設計各類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思政知識進行探索。再如,教師也可以將微博、微信等自媒體應用到思政教育教學過程當中,在此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微博、微信群等形式,與學生在課堂之外開展廣泛的溝通與交流,從而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知識掌握效果,繼而有針對性地對教學策略、教學內容作出調整,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當然,在運用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還需要遵循適度使用原則,并根據不同教學工具的特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作出合理的選擇,從而確保教學工具的優勢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宋媛.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xx(09):125-128.
[2]彭川.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反思與重構研究[J].亞太教育,20xx(05):22-23.
[3]黃斌華.試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難點與創新[J].才智,20xx(19):100.
教育教學論文8
小學數學教育教學課題研究的實施,要經歷啟動課題研究、整理研究成果、結題鑒定三個階段。
一、啟動課題研究。
課題獲準立項后,下一步就是要正式啟動課題研究。一般課題在啟動研究階段(這里的一般課題不是課題申報類別中的“一般課題”,而是指不包括實驗研究課題在內的所有課題),要做好理論上和物質上的準備、搜集研究對象的有關資料、對課題研究過程進行調控;實驗研究課題在啟動研究階段,則要對參與實驗研究人員進行培訓、嚴格控制無關變量、進行各種實驗、試驗,積累各種實驗材料等。
。ㄒ唬﹩右话阏n題研究。
1 理論與物質準備。
在課題研究具體實施之前,研究者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首先是理論上的準備,主要是檢查所設計的方案是否嚴密,概念的界定是否科學,假設是否臺理,變量的操作性指標是否已具體化、可操作化。同時要檢查課題組成員是否了解了課題研究的意義、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否皇握了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和本課題研究所需的相應技術。做好課題實施所需要的各種具體的必需的設備、工具的準備工作。
2 搜集、分析與研究課題有關的資料。
啟動研究階段的重點工作應該是搜集、整理和分析針對研究的問題,圍繞已確定的研究變量、研究對象在研究活動中所產生的資料,與課題相關的經驗以及有關的數據資料。資料搜集的策略是根據課題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范圍,在數學教育文獻、刊物上搜集相關的資料,尤其是數學教學活動中對研究對象進行觀察、開展調查、進行測試,對相應的結果作記錄,對自己的'研究情況進行反思等。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則要做好資料的審核,分析資料的適用性和統一性;對資料進行分類,使有效的資料條理化;對資料進行匯總,使資料具有系統性和憲整性。
3 調控研究過程。
課題研究的時間跨度一般在半年至兩年。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將要做許多工作,如教學測量、調查、實驗、各種數據的統計分析、總結已取得的成果或經驗等。諸多方面的工作都要協調好。應注意:一方面要正確執行研究方案,圍繞研究方案所確定的研究目的落實研究措施和方法,并定期檢查各階段研究任務的完成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另一方面要注意根據具體情況不斷修訂和完善研究方案。課題的研究,有時并非按制定好的方案一一執行就可以。越是大的課題研究,越是想獲得豐碩的成果,越有可能對方案或計劃進行調整。有時需要對研究的目標和內容進行調整,或聚集過于寬泛的研究目標和內容,或對研究的目標和內容進行適當地擴充。有時也要根據需要增加一些研究所必須的措施,改變研究所需要的方法,以促進課題研究取得更好效果。
。ǘ﹩訉嶒炚n研研究。
1 培訓參與課題研究的成員在課題立項之前的工作,如課題的確定、實驗方案設計等是由課題負責人完成的,課題組成員及其他參與課題研究的人員,對實驗的方案缺乏理解。較少或從未參加過實驗研究的教師,對實驗的目的意義、實驗對象的迭擇、實驗的步驟與方法、實驗過程中變量的操縱與控制、變量的測試等比較陌生。因此,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是啟動實驗研究階段的一項極為重要、必不可少的工作。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培訓,也是順利開展研究乃至是實驗成功的保證。如前所述的對課題組成員的培訓是實驗起始階段的培訓。如果在實驗中出現偏差,要開展研討與交流,在交流中糾正問題或彌補偏差。
對課題組成員的培訓,也可在結題之前,如在實驗結束時,參與者集中在一起對實驗材料進行定性、定里的分析與評價,總結實驗的結果與結論,討論實驗存在的問題,這不僅僅是對實驗研究的一次總結,更是為了推廣實驗而進行的一次培訓。
2 設立實驗組與對照組《控制組)。
實驗研究要設立實驗組和對照組。為了確保實驗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在設立實驗組和對照組時,按照科學的油樣方法選取實驗的對象,如用簡單隨機油樣的方法等,以保證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對象作為研究對象。采取臺理的設計方法安排實驗對象,使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基本條件相一致,排除實驗對象間差異的別響。
3 實驗資料的搜集、整理與分析。
實驗課題研究啟動階段搜集資料的方法有很多,如對實驗對象進行相應的測試,如實驗前的測試即前測,實驗開展一個階段后的測試即中測及實驗結束時的測試即后測,平時對學生進行的學科學習測驗等。對實驗對象進行觀察記錄,做教學、實驗、反思筆記,“探究”課的教學,總結教學、實驗的經驗等。對搜集來的資料按類型或按性質進行分類,如按類型分為文字資料和數字資料,按性質分為男生測試數據和女生測試數據。在實驗課題實施的過程中,應該對搜集到的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里分析,關注實驗的整體性和可靠性。
4 控制實驗過程。
實驗研究要求遵循實驗的規范,在選擇實驗對象、操縱自變量、測里因變量、控制無關變量方面,盡可能達到科學的要求。如選取與實驗班條件大致相同的學生組成對照班;選取水平相近的老師任教實驗班和對照班;嚴格控制因為實驗而加重學生的負擔;用科學的里表和方法對實驗對象進行測試;科學分析實驗過程中的理論和經驗的關系,避免“以偏概全”或輕率地做出結論。
5 進行實驗測評。
實驗測評是對實驗過程中的某一部分、某一階段進行檢。對實驗的目的、過程和效果隨時作出客觀、公正、科學的價值判斷。實驗測評是實驗實施中的重要環節,它是在明確實實驗測評的基礎上,遵循一定的實驗測評原則,選擇恰當的實驗測評方式,設計明確的實驗測評指標后進行的自評與他評。
二、整理研究成果。
課題研究結束或臨近結束,課題組要召開總結會議,匯總各子課題、各階段所取得的成果,并找出研究中還存在的主要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整理研究成果?偨Y研究成果時一要對研究方案所確定的研究目的的實現情況和研究任務的完成情況作全面檢查與總結。二要認真分析取得成果與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為后面撰寫研究報告做好準備。在總結中還要對研究過程中所積w的資料進行分析,特別是一些重要數據要分類整理并進行必要的統計分析,用于準確反映研究成果。三要撰寫研究報告。一項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按計劃完成后,需要對整個過程及其成果進行分析、總結,用文字記載下來。
在全面總結的基礎上,由課題組指定專人撰寫能全面反映研究過程及結果的研究報告一一是該階段最重要的工作,因為研究報告是研究成果的主件,一項課題是否有研究報告或研究報告質里的高低決定著該課題是否能按時結題。
三、結題鑒定。
立項課題完成研究任務之后,對所獲得的研究成果是否有價值,有什么 價值,價值有多大,有沒有創新性、應用性,研究的方法是否規范進行鑒定 .結題鑒定的基本過程主要包括課題組提出申請、鑒定小組初評、學術委員 會評。
。ㄒ唬┱n題組提出申請課題組要根據要求填寫申請表,研究目標、方法 、過程、結果等方面填寫清楚,并向專家呈送課題結題報告,提供其他所有 能反映研究成果的相關材料,如課題研究論文、研究成果集、專著、課件以 及與課題研究相關的獲獎證明材料等,以供專家評審鑒定時參考。
。ǘ╄b定小組初評鑒定小組對提出申請的科研成果進行認真審閱并提 出個人意見,然后匯總成,J姐評語,決定是否提交學術委員會評審。
(三)學術委員會評定學術委員會集體研究后,寫出評語,采取無記名 投票、舉手表決或民主協商等方式確定課題是否通過鑒定。
課題鑒定可采用“通訊鑒定”或“會議鑒定”的方法進行。通訊鑒定是 把研究成果的主件及若干附件寄給鑒定專家,請他們在約定的時間內,把書 面鑒定結果寄回。會議鑒定是請迭定的專家出席成果鑒定會。會上由課題組 負責人作報告《主要內容是“結題報告”),請專家們提問,課題組成員作 答,在鑒定會上進行現場答辯,專家們逐個發表對成果的鑒定意見,并在會 后寫出鑒定結果,表明是否同意結題。如果通過了評委的鑒定,則標志著課 題研究已完成研究任務,獲準結題。
課題組要對專家們的鑒定認真研討,在此基礎上寫出“自我鑒定”,并 把它與專家們的鑒定、本項課題的研究成果,一并上交科研主管部門。
教育教學論文9
論文關鍵詞:鋼琴音樂教育高師
論文摘要:高師鋼琴教學這一課題是一個發展性課題,還有很大空間去挖掘。隨著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對此關注的視點將更加廣泛,深入。筆者期望通過中國高師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鋼琴課的教學能夠“會當凌絕頂”,“更上一層樓”!
在高等師范院校音樂教育專業的科目中,鋼琴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高師音樂教育的迅猛發展,社會對音樂教師的需求加大,鋼琴課也應緊跟時代步伐,在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等方面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職業需要。對于音樂教育專業的師生,如何從事鋼琴課的教學,,如何采取科學理性的方式,將這門復雜的功課做好,這是本文探討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程度因材施教,學會分級教學
隨著國腳高校擴招政策的實施,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入學率大幅提高,學生們的鋼琴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入學前已經學過多年鋼琴,基本功扎實,音樂表現力豐富,他們大多數會選擇鋼琴主修專業。對于這樣的學生,老師們教學難度不是太大,除了采用《高師鋼琴基礎教程.》第三,四冊之外,常常輔以肖邦部分練習曲,夜曲,圓舞曲,貝多芬早期奏鳴曲,以及巴赫平均律等技術與音樂艱深的曲目,其目的是豐富學生的技術面,提高其音樂表現力,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與耐力。
還有的學生入學之前只學過一年左右的鋼琴,他們只是學習一到兩首曲目來應付高考,其本身鋼琴演奏的技能很薄弱,基本功不扎實,彈奏動作僵硬,識譜很慢,用數字來標示五線譜的學生不在少數。對于這類學生,鋼琴教師應在教學中給予更多的關注,他們需要老師更多的細心,耐心與愛心。對于他們,老師在教學上進行嚴密的安排與部署,需要最大限度的去開發其潛能,加強他們的基本功訓練,在有限的兩年中,使他們除了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以外,還能夠掌握鋼琴即興伴奏的知識,以適應其畢業以后得工作實際需要。
二、教學中應貫徹融合性原則
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目的是突出“一專多能”甚至“多專多能”的培養目標,走的是一條培養綜合素質高的音樂人才的道路。它要求學生不僅具有一定的演奏能力,同時對其他相關的學科的理論知識也應熟悉和了解,并且有獨立的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高師音樂教育的學生,除了會演奏鋼琴以外,還有會教鋼琴,用鋼琴為個唱,合唱伴奏,在音樂欣賞課堂會用鋼琴教學等等。
因此,要求鋼琴教師在教學中應提倡綜合式,融合式的教學,講究課程的整合,按照音樂教育規律實現教學的協同效果,最終使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作為音樂科目的基礎課,鋼琴課與其他終點科目,比如視唱練耳,和聲及作品分析,西方音樂史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音樂科目中與鋼琴沒有任何聯系的少之又少。這種情況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重鋼琴課與其他姊妹學科的聯系,能夠滲透其他學科的部分內容,拓寬教學視野。當然,我們的老師在教學中也應保持鋼琴本學科的側重點以及自身個性,絕對不能將鋼琴課上成音樂欣賞課,這就要求老師們有一種駕馭全局的教學功底,在此基礎上以點帶面。
三、教學目標要明確,要細致分析教材
鋼琴教學的內容制定與教學目標,對象密切相關。老師在教授演奏技術的同時,應重視理論的教學,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對于具有獨立思考習慣的“90后”學生,演奏與教學理論的研究可以使他們對鋼琴技術的了解更加深入。學生通過老師的理論指導,會拓寬演奏與聯系的思路,學會邏輯的分析自己的技術訓練,最終突破技術的瓶頸。教師應明確的向學生闡述自己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學習的方向更加清晰,從而能夠活學活用,學有所思,學有所用,為自己將來從事教學工作奠定堅實基礎。一名負責任的鋼琴教師應隨時根據教學大綱制定并修整自己的教學綱要,這樣才能使教學更加系統化。
作為工具,高師鋼琴教材在實際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導性的方向作用。教師應該明確教材的的作用是:通過它系統的傳授給學生演奏技能;通過它研究中外音樂大師的經典曲目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通過學習它使得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心智得到發展等等。教師在明確其作用后,更應該研究教材的訓練目的,明了教材所選曲目的藝術價值,能夠準確分析所選曲目的曲式,和聲特點。為了能夠使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勝任畢業后從事的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工作,部分高師音樂教材還增添了中外樂曲的鋼琴伴奏曲,同時為了促進學生的協作能力,又編選了一部分四手連彈曲目,教師應對這兩類曲目同樣重視,這樣才能使教材的應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四、拓寬教學視野,提倡創新意識
教師在鋼琴教學中,應大膽實踐,不斷拓寬自己的新的教學思路,不能拘泥保守,一成不變。鋼琴課作為高師音樂教育的重要技能課,核心課,基礎課,本身應該具備開放,多元,發展的特色。教師不應將視野只局限在狹窄的琴房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他們應該更加關注我國高師音樂教育發展的大方向,關注國內外新的教育理念,通過學習再學習,使自己的教學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高師培養出來的大部分學生,面臨著社會整體鋼琴教育的重任,他們身后是幾千萬的琴童,這就要求音樂教育專業的鋼琴主科教師們迫切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通過自身的努力,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教師。一方面,他們要立足本土,通過觀摩,學習周先生等老一代教育家的教學法,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等多媒體了解國外鋼琴專家的演奏與教學,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視野更加廣闊,更加多元化。
以上是筆者在觀摩部分高師音樂教育鋼琴教學之后產生的一些思索。高師鋼琴教學這一課題是一個發展性課題,還有很大空間去挖掘。隨著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們對此關注的視點將更加廣泛,深入。筆者期望通過中國高師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鋼琴課的教學能夠“會當凌絕頂”,“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吳鐵英孫明珠《簡明鋼琴教學法》
[2]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答鋼琴學習者388問》
[3]司徒壁春陳郎秋《鋼琴演奏法》
[4]謝嘉幸郁文武《音樂學習與教學法》
[5]吳躍躍《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研究》
教育教學論文10
一、有效提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有效提問是高中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經常運用的方法,事實證明它的應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常常會面對很多數學問題,但是很少有人關注這些數學問題是怎樣設計出來的,它們有著什么樣的深層含義,通過借鑒和解決這些數學問題,他們能夠從中得到什么經驗和教訓等。而這些恰恰是有效提問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牽動學生一步步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去發現其與相關數學知識的聯系,并運用自己的知識積累和邏輯分析能力,來最終解決問題,得出正確答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收獲了更多的知識和解題方法,還能使得自己的讀題能力、邏輯分析能力以及解答題目的能力在一個有效提問的牽引下,得到有效提升。有效的提問能夠吊起學生的胃口,讓他們由出于對題目的好奇和對答案的渴望,自覺地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有效提問能夠激勵學生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開動發散性思維,對題目進行謹密的邏輯分析,通過步步推導,在不斷的假設和檢驗的過程中,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是對學生解題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教師設計題目的考驗。一個有效的提問不亞于教師的苦心督促,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自覺自愿地對題目進行解析。學生為了解決題目,會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學習更好的思維方法,從而提高自身的數學解題能力,培養數學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重視對有效提問的應用,從各種經典的數學題目的設置中,去尋找有效提問的方法,應用有效的提問來提高教學質量。
二、應用有效提問的建議和措施
一個有效的提問必須要具備以下因素:一是與課本知識緊密相關;二是題目難度設置要有梯度;三是打破思維慣性,凸顯創意;四是蘊含邏輯內涵,符合邏輯;五是與實際結合,彰顯生活性;六是富有語言特色,表述清晰。教師要結合這些有效提問的設計要求,借鑒經典題目的設置方式,不斷推陳出新,以有效的提問推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以下是幾點設計有效提問的建議和措施。
第一,設計題目時要注意銜接課本知識。教師通常在講解完課本知識和例題之后,就會給學生布置一些題目,要求學生借鑒例題的解答方法去解決題目。例題體現了教師對課本原理知識的初步應用,而有效提問則是在例題的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教師要讓學生突破例題的范圍的局限,體驗所學的原理知識在其他范圍的應用。教師要為有效提問設置更多的限制條件和新的應用環境,而學生要學會適應新題目設置的條件和所規定的情境,對課本的知識能有一個所深層次的理解,能透過題目看到原理的本質,了解到它和例題之間區別,從而在應用相關的知識原理時,能夠做到堅守本質,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從最本質的解題要素入手去分析和解決問題。
第二,設置梯度性的題目。教師在設置有效提問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問題的梯度性,做到從簡單到復雜、從現象到本質、從問題的提出到原因的解讀與檢驗的過渡。題目經過梯度的處理之后,會使得學生不至于在一開始就遇到極難的問題,從而失去了自信心,喪失了解題熱情。同時,題目經過有層次的過渡,能夠讓學生層層深入,能夠結合上一小題的分析和結論,更深入地了解到題目設置的深意,從而在層層探析中獲得探索的樂趣。
第三,打破思維定性,實現解題創新。學生陷入題海戰術之后,很容易對各類的數學題目產生應激反應,一看到類似的題目,就將常用的解題方法套進去。這種習慣很容易使學生陷入出卷人所布置的陷阱中,讓學生產生慣性思維。因此,教師在設置有效提問的時候,要注意推陳出新,巧妙設計陷阱,讓學生警惕“眼熟”的“習慣性陷阱”。教師也可以多設計一些一題多解的有效提問,要求學生至少用幾種方法去解答,以促進他們思維的.發展。之后教師可以讓他們分析各種解題方法的優劣,從中選擇最適合、最簡便的方法。第四,要解析題目的邏輯內涵。我們知道,每一道題目都有一定的邏輯,而教師在設計有效提問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其中邏輯思維的完整性和正確性,以便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能夠遵循一定的邏輯方式,給自己規劃出一條清晰的思路。有效提問的邏輯可能是比較隱蔽的,用以考察學生提煉題干的能力和解析題意的能力,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獲取邏輯線的高中數學有效提問的意義探索江錦元(江西省玉山縣第一中學334700)能力。學生在明確了“題眼”之后,就能夠順藤摸瓜,得到一條清晰完整的邏輯線路,體會到題目的邏輯內涵,明白了題目情境與課本知識之間的關聯性,最后總結出類似題目的邏輯結構。
第五,結合時事,設計生活類題目。高中數學教師在設計有效提問的時候,要注意與當前的時事新聞、熱點問題相結合,或者是與學生的社會經驗和生活經歷相結合,以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為背景,設計一些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以此體現數學問題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這樣的問題設置可以激發學生的共鳴,可利用學生對問題背景的關注,來引發學生的思考。通過對現實事件的設置和引入,學生會對提問更加感興趣,希望去探討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意義和經濟意義、社會意義等。教師設計生活類題目,一方面體現了數學的實用性,有助于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強大功能從而愛上數學;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生活類題目,消弭了學生對數學的陌生感,讓學生學會了從數學的角度觀察身邊的世界,分析事件背后的數學原理,增強了數學的應用能力。
三、總結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學質量都有著重要意義。教師要重視有效提問所具備的優勢,積極引進好的提問方法和提問方式,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指導學生開拓思維,鍛煉并提高學生對題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從而促進他們數學成績的提高和數學素質的提升。
教育教學論文11
一、聲樂小組課教學,在聲樂基礎知識方面及歌曲作品方面要做到教學計劃的統一
1.在聲樂基礎知識方面。
聲樂教師面向小組同學布置相同的練習發聲曲,針對不同的學生的演唱提出歌唱技能和音樂感覺上的不同要求。教師要講解聲樂與生理、物理的眾多關聯,教學生學會運用自己的身體條件來唱歌注意強調正確的發聲方法,教師做以示范,在課上,學生們可以通過教師的口傳身授,感受了解歌曲的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通過看、聽其他同學演唱也能夠體會不同的嗓音條件、不同的音域、及歌曲不同聲部的特點。演唱不同的歌曲時的歌唱狀態和歌唱感覺。選擇適合自己聲域范圍的練聲曲。從而提高學生們聽辯和分析正、誤發聲方法的能力。使學生真正的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2.歌曲作品方面。
在一個學期內,每名學生除了要完成規定歌曲作品外,還可以選擇適合自己嗓音特點的'聲樂作品,唱于老師和同學們聽,在聲樂小組課上,學生們可以聽到和演唱自己已經熟悉或掌握的歌曲作品。方便于學生們對演唱方法和技巧的鞏固,同時可以從演唱風格比較中看到其他學生對相同的歌曲作品的處理與表現。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歌曲作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一些聲部演唱練習,在練習中培養學生們集體歌唱音準和節奏的的基本能力,同時豐富學生們對歌唱的體驗。培養一種合作精神。學生們在聲樂小組課上能更多、更廣泛的了解聲樂作品,掌握更多的演唱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正確理解和表現這些不同的歌曲作品。
二、學前專業聲樂小組課的教學方式
1.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強調寓教于樂。聲樂小組課既豐富了聲樂課堂內容,同時還為聲樂教師和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適時更新教師教學手段,有利于教師教學綜合能力的提高。聲樂小組課可以制作系列微課上傳網絡,方便學生們時時查找。微課教學內容綜合了聲樂教學法、作品鑒賞以及歌唱技能等多項知識,教師在備課中,運用現代化多媒體軟件設計教學PPT,按演唱方法、演唱技巧演唱作品制作系列課程,教學方式多樣新穎,不僅提高教師多媒體課件制作的能力,也可使學生通過微課教學的模式進行角色轉變,學生由被動的聽課轉為主動地講授,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快速提高教育技術能力。
2.聲樂小組課可以展開討論式教學。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目標要培養所決定,切合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大綱的目的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多種途徑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結合十多年的聲樂教學經驗,認為討論式教學法在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任務中有著實際的需要和要求。而討論式教學法也能在聲樂小組課當中得以有效的實現。在聲樂小組課上,聲樂教師和每個學生可以隨時圍繞聲樂教學的有關問題進行提問和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問老師答疑,當堂課的問題當堂課研究,檢驗加以解決。而每個參與的同學都會在課堂上思考、組織、構思。教師將自己掌握的有關的理論知識和實際體驗同學生們分享交流,學生們積極交流,展開討論。經常地進行討論學習,會促使學生們養成一種善聽、善解、善思、善問的習慣。有利于表達歌曲、更具有一定的演講力和感染力。提高具有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而這些卻是一名教師成長的關鍵經歷,是教師所應具備的良好素質和能力。聲樂小組課運用討論式教學方法就為學生們提供了這樣難得而又可貴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環境。這一點將對學生們今后的音樂教學起到不可估量的幫助和作用。
三、聲樂小組課考察目標要統一
聲樂小組課的教學目的是解決學生在聲樂學習中的共性問題,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展開教學。學前教育的聲樂課是以班型劃分的小組,10——20人一組,制定統一的教學進度計劃,定期進行教學檢查。
1.教師對學生作業的評分注重平時考核,聲樂小組課的作業
檢查可以是多方面的形式,學生定期觀摩、比賽、個人獨唱會、小合唱表演等多種形式進行,這就加強了課堂藝術實踐氣氛,增加了學生藝術實踐的機會,鍛煉了學生的實際演唱能力。這給學生的聲樂學習注入活力與動力,增強了競爭意識,對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2.每學期期末考試10人一組進行當場賦分,現場點評。
再選出優秀學生進行觀摩及匯報表演。這種考試方法能夠增加學生演唱的經驗,增強演唱的水平。
四、結語
學前教育是全民低齡基礎教育,如何培養優秀的學前教育老師、專家,是我們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應盡的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聲樂小組課的開設集中了教育資源,統一了教學目標。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和空間。聲樂教師要適時革新教學方法,增加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多深入用人單位以及學前教育機構了解現實所需的人才類型,以聲樂學科結合其它相關學科,共同探討培養適用人才的需要,從社會需要出發,真正為學生著想,培養全能型幼教老師。
教育教學論文12
摘 要: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它的實施將為高職教育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歷史是一門具有審美價值的學科,蘊含著豐富的美育資源,歷史教育具有審美性。因此,教師必須明確高職歷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作用,并緊緊圍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持之以恒地實施審美教育。
關鍵詞:高職教育 歷史教學 審美教育 審美情趣
審美教育,簡稱美育,即以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為基本內容,培養學生認識美、欣賞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是最具滲透性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具有以美輔德、以美啟智、以美促勞、以美強體、以美健心之功能。這些特點決定了審美教育的實施將為高職教育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歷史是一門具有審美價值的學科,蘊含著豐富的美育資源,歷史教育具有審美性?梢娫跉v史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不僅是由歷史教育的審美性決定的,同時也是高職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師必須明確高職歷史教學中審美教育的作用,并緊緊圍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持之以恒地實施審美教育。
一、潛心鉆研,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
在審美教育過程中,教師自身的美學修養、對教材的處理、對審美素材的挖掘和準備、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和行為、審美教學活動展開的形式、教學環境的布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使用等,直接影響到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制約著審美教育的效果。而這些因素都是教師審美素養的具體表現,可見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是高職歷史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前提條件和根本保證!耙云湔颜选,才能“使人昭昭”,為此,教師必須首先樹立健康的、進步的審美觀。
二、充分挖掘歷史課審美教育的潛力
歷史課審美教育的潛力,在于它面對的是人類生活的源泉,它回答的是人類社會是怎樣產生的、人們的日;顒拥哪康暮卧、人類社會的發展前景是什么、回答這些對學生的思想發展有著直接的關系。須知認識過去并非我們歷史教學的目的,而是讓學生更敏感地感知今日,從而確定自己的社會地位,養成自己評定事件和生活現象的能力。
歷史教材的個性意義正在于這種與祖國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意識,正在于對社會主義命運的責任感。學習具體的歷史材料可使學生深入理解人的美、英雄主義、崇高等美學范疇的含義。
古今中外歷史上有無數建功立業的愛國英雄,有無數刻苦求學、奮發向上的文人志士,有無數為國家民族興旺發達甘灑熱血的人們,他們的光輝業績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三、與邊緣學科同行是歷史美學的`進一步擴展
歷史與許多邊緣學科有著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主要體現在歷史再現了這些學科的發展軌跡。比如建筑方面:埃及金字塔雄偉奇特,古巴比倫空中花園奇異瑰麗,北京故宮富麗莊嚴,還有雄偉壯闊、氣勢磅礴的萬里長城,輕盈勻稱、美麗大方的趙州橋等。工藝方面:中國青銅珍品,凝重雄渾的司母戊方鼎,奇巧富麗的四羊方尊,極具民族特色的陶瓷杰作——唐三彩、青白瓷,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秦始皇兵馬俑等。這種種建筑奇跡、工藝精品無不蘊含著呼之欲出的生命感,無時不在默默地述說著歲月與變遷,不僅給人們以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人們對先人勤勞睿智的敬仰。 另外,書法、繪畫、音樂等作品,都給人想象和審美的感動,都有豐富的歷史美學價值。歷史與文學的關系最為密切,自古以來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說法。歷史在介紹各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作家時,總是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挖掘時代對作家、作品的影響,提示作品所蘊含的深刻內容?梢哉f,如果作品是果實,作者是樹,那么歷史就是它的根!峨x騷》是怎么創造出來的?《桃花源記》體現了作者怎樣的內心世界?辛棄疾的詞為什么有強烈的戰斗精神和悲壯、慷慨的氣勢?這些都只能從歷史角度、時代的背景上找答案。歷史教育教學雖然不能以評價分析作家、作品為主要目標,但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作家、作品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也是歷史教學的一個目的。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更是高職歷史教學的重要內容!扒Ю镏,始于足下”,歷史教師在正確認識高職歷史教學所處的困境、改革教學內容和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持之以恒、長期滲透,努力結合歷史教學實際,實施歷史審美教育,同時還要開發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積極配合校園文化節建設,從而形成教育合力,增強審美教育的效果,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齊健趙亞夫歷史教育價值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馮貴波梁新春職業技術教育應重視審美教育[J].職業時空,20xx,(16)。
[3]李馴職業教育中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高科技與產業化,20xx,(7)。
[4]崔改梅淺談高職歷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J].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1)。
[5]孫利華探究高職語文教學審美教育的實施[J].遼寧高職學報,20xx,(6)。
[6]萬利生論歷史教學的審美教育[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1991,(1)。
教育教學論文13
1和諧教育之境需得到實踐印證
在《大學生和諧教育新論》一文中,我們對“和諧教育”進行了重新論定。在文中我們反復強調:我們的看法與學界對“和諧教育”所進行的理論探討不同,我們的重點在于其目標和效果上,簡單地說,即達到和諧境界上。我們認為這有四個方面的衡量標準:即身心和諧、人際關系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如果這四個方面都有所實現的話,那么,即可認為達到了和諧教育之境。接下來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通過具體的教學達到如此效果。我們認為,不管從理論上面探討出了多少內容,不管這些內容是多么光鮮,最終必須要能在教學實踐上得到印證;也就是說,必須要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它。如果不能在教學實踐上予以印證,那么,這些理論的探討終將成為“空中樓閣”,不具有實現性。盡管不能說這樣的理論探討沒有必要,但至少是有所缺失的。為此,我們選擇從中國古代文學這門課程進行探討。為何如此呢?主要原因是我們一直從事這門課程的教學,都有了十幾年的教學經歷,對教學內容相當熟悉。下面我們從四個衡量標準入手進行分析。
2從身心和諧來看古代文學教學
就身心和諧來說,我們認為,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講解中,適當加強審美鑒賞和藝術熏陶方面的教學比重,可使學生增強身心和諧。本來文學課就是審美鑒賞課。學生在審美鑒賞的熏陶下,可以放飛其心靈,純潔其情感,使他們感受到美,有快樂的態度和愉悅的情緒,從而具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健康的胸懷,進而成為一個健康的人。我們認為,這樣的人其實就是身心和諧的人的表現。例如: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抒寫游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情,純真而深沉,完全消除了宮體詩那種“獵艷”的低級趣味,而把愛情描寫恢復到《詩經》中的民歌和古樂府的傳統,表現出一種凈美、純潔的格調。同時,詩人又把這種男女相思之情,同對于人生真諦、宇宙奧秘的探求緊密聯系起來,從而使詩的思想蘊涵更為深邃,富于哲理意味。以江月之常有與人生之代換,提出宇宙無窮人生有限的永恒矛盾,把離愁放到短暫人生中觀照,越增其憂郁深邃。這樣欣賞文學作品,確實能培育學生的美感,從而有利于學生達到身心和諧之境。
3從人際關系和諧來看教學
就人際關系和諧來說,我們認為,這可以在兩個方面來實現:一是作者介紹;陬愃频娜松,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很多同時代作家之間都有著深厚的友誼,這種友誼尤其體現在——當一方遭到不幸時,他的朋友會伸出援助之手,或進行聲援,比如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友誼。二是作品分析。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送別詩、贈答詩,這些詩歌可以說是古人人際關系和諧的反映。例如: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此詩“終篇不著景物,而興象宛然,氣骨蒼然”。歧路分手的共勉,展示出詩人放眼四海的豁達胸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聯化用曹植《贈白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的句意,用來表現不能為地理距離阻隔的友情,但這比曹詩提煉得更精確,概括度也更高,遂成為千百年來人們贈別的格言。在這些教學中,可以適當講解友誼對于人生的重要性,朋友對于人生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的問題。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加強對“他人”的理解,當然就有助于促使學生人際關系的和諧。
4從人與社會的和諧來看教學
就人與社會的和諧來說,可以在那些忠君愛國的作者身世介紹中、反映忠君愛國思想內容的作品分析時,進行探索和啟示。以作者身世簡介來說,比如杜甫,他對君王、對朝廷一往情深的眷戀,以饑寒之身而懷濟世之心、處窘迫之境而無厭世之想,對于這些內容的詳細講解,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社會的熱愛,從而達到學生與社會的和諧。以反映忠君愛國思想內容的作品來說,比如杜甫的《望岳》,全詩圍繞“望”字馳神遠思,前六句寫泰山的高峻雄偉、氣象萬千,結尾處用典故寫想象中的登山遠眺,展示出詩人抱負非凡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這首詩不僅高度概括了泰山象征造化偉力和代謝變化的壯美景色,而且表現了作者把大自然的浩氣納入胸懷的豪情,在觀望名山的興會中,寄托了登上事業頂峰的雄心壯志,以及前程萬里的樂觀和信心。全詩意境開闊,氣勢磅礴,可以視為盛唐氣象的生動再現。
5從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來看教學
就人與自然關系的和諧來說,可以在講解山水詩、山水文中進行一定程度的實現。山水詩、山水文乃是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他們深刻理解自然的重要性的結晶,對于他們的創作及其作品,在今天很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當然可以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理解自然的能力,當然能促使他們與自然的和諧。例如:唐代詩人王維的《山居秋暝》,山中新雨,空氣格外清爽,月光潑灑在松林間,山泉叮叮咚咚在石上流淌。靜謐的秋夜里,忽然從竹林迸發出歸村的完紗姑娘們的喧笑;荷葉晃動,原來是漁舟唱晚,順流而下。顯然,這普通的山村,已被詩人當作心目中的純美天地——人間的桃花源來描繪的。
教育教學論文14
【摘要】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有:通過塑造良好的教師人格魅力;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應加強內在素質,以便拓寬知識面,提高效率;合理運用“課前提示”,利用中學歷史巧記速記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做法有:“親其師,而信其道”;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幽默藝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品質;以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為學生提供一個舞臺;利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精心設計啟發性思考題,積極激發學生思維;多鼓勵學生,給學生以成就感。
【關鍵詞】課堂效率學生學習興趣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各國為了進一步加強本國的綜合國力,提升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競爭力,紛紛推出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為了回應社會變革、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挑戰,我國也積極推進新一輪的基礎課程改革,以新的理念指導教育教學活動,重建學校課程。這次改革將實現中小學課程從學科本位、知識本位向關注每一位學生發展的歷史性轉變。因此,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保證新世紀教育質量,教育工作者就必須根據社會變革和新的課程理念去探索、研究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中教學優化的策略,即打造新課堂,賦予課堂教學與學習新的文化內涵,探索課堂教學新的時代功能,積極實施素質教育,重視對中學生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歷史學是反映過去的客觀事實,而這種客觀事實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過實踐去感知,因此,在教學中往往是教師教的枯燥單調,學生學的乏味無趣,達不到預期效果,提高不了課堂教學效率。主客觀因素,導致課堂教學難以進行,如何改進和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迫在眉睫。本人長期從事初中歷史科教學,就如何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效率,我先從教師如何去做這方面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塑造良好的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的學識水平、知識能力、個性情趣、品德修養等綜合素質融鑄成的教師人格魅力,是教師吸引學生的主要源泉。
(一)、教師人格的魅力來源于淵博的知識和過硬的教育能力
具備這一條件的老師不但能在教育教學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處理、協調學生以及同事之間的關系,創造融洽和諧的工作氛圍,從而獲得事業的成功。馬克思說:“性格是環境的產物!睆倪@樣的老師身上,學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響,受益終生。
。ǘ、教師人格的魅力來源于善良和慈愛
在老師心里,教好每一個學生是老師的天職,我們老師要胸懷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氣各不相同、興趣愛好有差異的所有學生。老師不僅是學生良師,而且是慈愛的長者,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老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也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更要把學生的喜怒哀樂、寒暑冷暖放在心間。
。ㄈ、教師人格魅力來源于對學生的信任與寬容
老師在課堂上不應一味地灌輸、包辦代替,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老師是指導者和引路人,從不把學生看做是知識的容器,學生有他自己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情感去感化教育他們。教師首先要了解學生,了解愈深,愛之愈烈。其次對學生的關懷要落到實處,以此形成一種學生尊重老師、老師關愛學生的新型師生關系。
。ㄋ模、教師人格魅力來源于對教育事業的無限忠誠
老師不是僅僅把教師這個職業看成謀生的手段,而要毫無私心雜念的投入其中,以教書育人為崇高理想,并能從中享受到人生的樂趣,教師應以自己的真誠去換取學生的真誠,以自己的正直去構鑄學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純潔去塑造學生的純潔,以自己的美好去描繪學生的美好,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培養學生的高尚品德。
。ㄎ澹、教師人格魅力來源于永不滿足的執著追求
老師始終用勝不驕敗不餒的形象去感召學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敗面前,老師要做當之無愧的強者,不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進取,更不會沉溺于暫時失敗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我們老師要學會反思,從反思中獲得寶貴的經驗教訓,確立新的奮斗方向和人生目標,用勤奮和智慧澆灌出更豐碩的成果,實踐告訴我們,要想成為一名成功的老師,必須首先做一名充滿美好人格魅力的人。
二、教師角色應由重知識結論的灌輸者轉換為重學習過程的謀劃者、組織者和參與者
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轉變教師的角色!爸亟Y論輕過程”是傳統教學中十分突出的問題。傳統的教學的主要活動就是講述、板書和布置練習。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把學生看成了接受器,課堂中的問答多半是復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師充當了知識和結論的灌輸者的角色。
在新課程要求下,教師的角色已不再是結論的灌輸者,而是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掌握正確的探究方法,在強調學生“主體”意識發揮的同時,對教師“主導“的要求更高了。就歷史課而言,如何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如何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精神;如何找準教學的切入點,激發學生提出有思維價值的問題,并能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學”,把教學過程變為“培養學習者”的`過程,使教師自身由知識傳遞者變為學習的促進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從凌駕于學生之上的講臺上走下來,和學生融為一體,共同活動,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使學生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與才能;如何使班級、小組合作和個體學習各環節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真正達到促進人的發展的目的,這都需要教師的精心策劃和組織。
靠教師灌輸的學習的被動局面。上課時在沉郁激越的《滿江紅》背景下,學生的情緒異常激昂,他們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岳飛的故事與同學們分享,有的學生還拿來了在將軍山拍攝的岳飛“還我河山”的圖片。教學中師生互動得到很好的體現,教師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有的提出:“老師,不是說落后就要挨打嗎?可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均落后于北宋的金為什么競能滅宋呢?”學生們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激烈的討論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思辯能力。這樣的課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表現了學生豐富的創造力,個性得到極大的張揚,也達到了教學目的,完成教學要求。中學歷史教學面臨許多根本性的挑戰,要提高課堂效率,首先就要求教師從傳統角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塑造自己的新角色,這是提高課堂效率成敗的關鍵。
三、教師應加強內在素質,以便拓寬知識面,提高效率
人們常說:“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比绻處煛罢毡拘啤睂W生肯定會覺得乏味,難以聽懂,甚至不想學,也就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知識面,才能在課堂上發揮。上課時多穿插一些內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關的一些內容,這樣就使枯燥無味的課堂,變成生動有趣。所以教師應多學習,多看一些參考資料和跟本學科相關的科目,以增長知識面,開闊視野。教師一定不能只滿足現有的知識,時代越發展,要求教師要有越高素質。我們千萬不能象毛澤東同志筆下的“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要經常的給自己充“電”。例如《中國歷史》第四冊中的“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一課,講到“紅軍飛渡瀘定橋”時書本中沒有提到指揮這一戰役的是誰,教師就應當通過閱讀一些資料,才懂得是福建閩西長汀籍的楊成武上將,課堂中應當指出,而且還可穿插其它介紹。這樣一來使學生更加注意,同時也覺得更趣味,使得干巴巴的幾個字,拓展開來。
四、教師應加強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效率
歷史教學的問題相當程度是語言的運用問題,教師在教學中主要是借助于語言來向學生傳播知識。所以教師要重視語言表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人們常說“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遠”,所以教師除了有內在素質外(即人們常說的“內才”)還需有過人的“口才”。以致上課時能充分發揮,講起來口齒伶俐,滔滔不絕,形象生動,講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學生聽起來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師上課“語無倫次”,學生學得眉頭苦皺,影響課堂效果。例如《中國歷史》第四冊第6課中《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中講到“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這一問題時,教師應充分發揮語言表達能力,講清“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要從當時復雜的形勢來透析,說明清楚內部親日派何應欽的企圖,如何想奪取統治地位,同時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利益出發提出和平解決,最后如何迫使蔣介石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教師要把抽象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生動的語言,以提高課堂效率。
五、合理運用“課前提示”,激發學生興趣,以提高課堂效率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指人對事物的特殊認識傾向,是人的認識需要情緒表現。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人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涿兰~斯也曾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苯虒W中由于人類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興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發內在動機,特別是個人的興趣常常是影響各門課程學習的一個重要的潛在因素。
現行的歷史教材中,每一課都有“課前提示”,它不僅具有導入新課的作用而且還具有多種功能,所以教師要特別重視和合理運用“課前提示”。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課,我都注意使用“課前提示”把課前提示設計成一個個問題,邊講邊問,從而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講《神圣抗戰的開始》時,我把課前有關提示設計成下列問題,“盧溝橋事變是怎么回事?它標志著什么?在民族危急的緊要關頭,蔣介石是否同共產黨合作建立統一戰線?中國軍隊是否能粉碎日軍的狂妄計劃?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最后再問:“想知道這些有趣的問題嗎?答案就在這一課里!边@樣一來,既能指出這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以制造懸念,埋下伏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認真學習課文,尋求正確答案,從而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基礎。
六、合理運用“課前提示”,激發學生興趣,以提高課堂效率
現行教材的一大特點是:圖表量的增加。書中配有相當數量的圖表,有歷史地圖、表格、歷史、漫畫等。圖表是教材為學生提供的直觀教具,具有培養學生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理解力、記憶力、創造力和表達力等方面的功能。歷史知識最顯著的特點是它的過去性。這一特點給學生學習歷史知識面帶來很大的困難,而借助文中的圖表去認識歷史,引導學生神游歷史的殿堂,去感受已往時代脈搏的跳動,是學習歷史的便捷途徑。在講到《紅色政權的建立》一文中,我充分利用了書中的“圖表”這課中的一幅《怎能忍受那許多人的吸吮》的漫畫、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農民受到地主貪官、污吏、劣紳、軍閥、土豪、帝國主義者等人的剝削和壓迫,被榨取了血汗、變成一個骨瘦如柴的農民。文中的《當時架在農民身上的三把刀》的歌謠:租子重、利錢高、苛捐雜稅像牛毛”,反映了農民所受的剝削重,生活困苦。以及文中提到當時農民很少土地,而且絕大多數沒有土地的情況,這些圖表和文字部分,進行形象而又具體的分析講述,既可加深學生印象,也由此揭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要進行土地革命的原因,”可見不少“圖表”既生動又深刻;若能充分運用,定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七、利用中學歷史巧記速記法激發學生興趣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特意歸納巧記速記歷史知識的方法。準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第一步,但對于沒有入門的同學來說,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
萬緒,簡直無從下手。其實這里邊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記得準、又記得狠。我總結了幾種方法,如果學會用活,做到舉一反三,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ㄒ唬⒆诸^法。抽出核心字(多為首字),串在一起,押韻更好,然后多念幾遍即可。例1.清朝最后的九個皇帝依次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記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簽定的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由南向北),記為“廣廈福寧上”。
(二)、諧音法;痉椒ㄍ白诸^法”,只不過要精選核心字及其諧音,使其既押韻,又有一定生動的意義。
例:洋務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沈葆楨、丁日昌,編為“新(訢)翻(藩)譯(李)坐(左)洞審(沈)日昌”。
。ㄈ、奇特聯想法。聯想越奇特,記憶越深刻,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例:軍閥割據時,馮國璋、曹錕、段祺瑞控制的地盤及其支持者可聯想為“曹錕靠在一棵日本梨樹(直隸、江蘇)上餓(湖北)得快干(贛)了,段祺瑞端著一大碗(皖)鹵(魯)面(閩),這(浙江)應(英)該很美呀!
。ㄋ模、歌謠法,即以“核心字”為基礎,通過反復挑選排列,使之成為形式對仗,合則押韻的順口溜,最適于記年代。
例:早期有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編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一大24、1”。
。ㄎ澹⑴疟确。即認真分析歷史事物,從中歸納提煉出或連續或對仗的“核心詞”,作為記憶的載體,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適用范圍很廣。
例1858年第二次戰爭中,列強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主要內容有5點,可總結為“三外一賠一開”。賠款和開放口岸是近代絕大部分不平等條約都有的內容。“三外”指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國船(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1927年三大起義的意義,可總結為“三個第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建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支軍隊。廣州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
八、廣泛開展第二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課堂教學活動具有實踐性、主體性、綜合性、多樣性等特點。各種有益的活動有利于學生接觸人生、接觸社會、吸收信息、增長知識,有利于學生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做事、學會創造。
除課堂外,在課余時間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第二課堂,激發學生對學習歷史的興趣以促進第一課堂,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能力,以提高課堂效率。例如舉行參觀歷史遺址等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歷史教學的吸引力。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學生特點不斷變換教學方法,靈活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即使是一堂課也可以應用多媒體信息傳遞,活躍課堂氣氛,保持和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給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課題,因此,如何上好一門課,除了教師方面,我認為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在一個輕松活躍的氣氛中愉快地學習知識,完成歷史學習,改變他們對歷史學科的偏見,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點滴感受。
一、“親其師,而信其道”。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情感教育目標,要求廣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注入情感,與學生能融洽相處,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進而能使學生主動探
索,大膽創新。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特殊、奇妙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對這位教師給予的教育產生接納感,才會帶著良好的情感來正面理解教師的語言,接受教師的教育,從而使整個教育過程得以順利進行。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
二、歷史課堂教學中應用幽默藝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品質,它能帶給人們輕松和笑聲;幽默是智慧的閃現,是教育家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它具有多方面的、獨特的教育功能。所謂教學幽默藝術,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長的表現手段進行教學,以對學生傳授知識,發展能力,滲透教育、培養幽默感和樂觀主義人生觀為目的的教學藝術形式。對于每位教師而言,加強教學幽默藝術修養,掌握教學幽默藝術的必要技法,無疑是有益于增進自己教學藝術的情趣和魅力、乃至形成個人教學風格和特色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通?梢赃\用的幽默藝術方式術。在教學中根據內容的需要,可引用或設計幽默詼諧的典故插曲,即可達到內容與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講到南朝士族的腐朽時,可用建康令王復的孱弱無知、“馬”“虎”不分的故事:“真是馬虎到家了,敢情‘馬虎’這詞就源于此”。
三、以自己的熱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一個無精打采,懨懨欲睡的老師,怎么可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精神振奮呢?我一直有個原則,不能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不愉快的情緒帶進課堂,不能影響我的學生。不管有什么煩心事,不管多么疲勞,甚至生病了,只要走進課堂,我就要讓我的學生看到一個快樂的、熱情的,充滿活力的老師。只要老師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自信樂觀的精神狀態,就一定能感染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為學生提供一個舞臺。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即使老師口才再好,如果每節課都是老師的“獨角戲”,學生也會厭煩的。怎樣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呢?我進行了歷史專題討論課的嘗試。比如在學習商鞅變法時,我安排了一節活動課,讓學生就商鞅變法是否成功舉行一個辯論會。那節活動課上,同學們的表現令我驚嘆。他們積極參與,熱情高昂,立場鮮明,論述充分,并不乏個性色彩,高潮迭起,情緒熱烈。原來,給學生一個舞臺,就給了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給了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給了他們伸展心靈的空間。除了這樣的辯論會,還可以組織歷史劇表演,歷史歌曲比賽,歷史典故故事會等等。這些靈活多樣的形式,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正可謂“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笨斩闯橄蟮闹v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實踐活動將使人終生難忘。
五、利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初中生在思維特點上以形象思維為主,對事物的認識處于感性認識階段,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直觀教學。而多媒體教學手段是現在的中學生最樂于接受的了。記得在講《南京大屠殺》時,我制作了一個電腦課件。搜集了很多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圖片,并配以文字說明。還配了若隱若現的背景音樂,以烘托氣氛。最令學生震撼的是我剪輯了電影《南京大屠殺》中的片斷,血淋淋的場面讓學生無比悲憤,很多學生甚至義憤填膺,握緊了他們的小拳頭。此時,不用我過多講述,學生自然明白了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而達到了本課的思想教育目標。在歷史教學中利用這些課件,能夠打破時空限制,化遠為近,化靜為動,圖文聲像并茂,生動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現已消逝的歷史現象,創造歷史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學習主動積極性。
六、精心設計啟發性思考題,積極激發學生思維。人們的思維活動通常是由疑問而產生的,更何況初中學生正處在思維活躍的心理發展階段,作為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恰當的給學生設置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外在的信息刺激,培養學生的勤于思考的品質。
教育教學論文15
摘要: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專家訪談法、邏輯推理法,分析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內容現狀與改革設計,得出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需體育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要體現的職業性與發展性;重基礎、突重點、強自主,有針對性地設計體育理論知識、運動技能與技能實踐教學內容是其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主要方向,是實現學生身心健康與職業技能同步提升,確保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的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前教育;體育教學
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簡稱“高職院!)學前教育專業是以培養幼兒園教師為目標的具有特定職業導向的職業教育。幼兒園教師是一類較為特殊的教師,他們不僅擔負著傳授幼兒文化知識與生活技能的責任,而且還是幼兒參與體育學習與鍛煉的指導老師,心系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幼兒園教師掌握相應的體育知識與技能,是保證其科學指導幼兒身體鍛煉的必然要求。該文以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其需要掌握的體育知識與技能為主要切入點,結合其體育教學內容的現狀,提出其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整體思路。
1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需體育知識與能力構成
1.1體育與健康基礎理論知識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無論從自身身心發展需要,還是職業發展的要求,掌握一定的體育與健康基礎理論知識,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了解、熟悉體育與健康基礎理論知識包括:一是體育與運動文化有關的知識,如田徑、籃球、排球、運動會等項目的文化知識,競賽規則、體育欣賞等;二是體育與健康有關的知識,包括健身安全知識、科學鍛煉方法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體育與健康基礎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基礎性與實用性,多結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理解相應的知識,重視知識的實踐應用。
1.2體育運動技術實踐能力
體育運動技術實踐能力包括各運動項目的專項運動技術、動作原理等,如,田徑、籃球、健美操、武術等運動技術與動作原理。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主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而幼兒體育活動的內容主要以游戲、簡單的操類動作、跑步等活動為主。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應掌握的運動技術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發展身體素質的體育技能,如,跑步、跳躍、游戲、基本體操等;二是拓展性的運動技術技能,主要包括健美操、啦啦操、球類運動等。由于幼兒只能從事十分簡單的體育運動技術技能,所以,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掌握的運動技術水平要求可以不高,但是盡可能寬泛,這樣有助于教師組織與指導幼兒參加不同類型的體育活動。此外,由于幼兒主要以模仿為主,也要求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指導體育活動的過程中能夠進行簡單的示范。
1.3體育教學組織能力
體育教學能力是指按照體育教學的程序與技術要求進行體育教學活動的能力,其核心能力要素主要包括:體育教學設計、體育教學組織、體育教學計劃制定、運動技術的講解與示范、體育教學評價、動作保護與幫助的基本方法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組織與指導幼兒體育活動過程中,同樣存在體育教學現象,如,各種操類動作的教學,跑步、跳躍動作的組織與示范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雖然不要求同專業的體育教師一樣具備高水準的體育教學能力,但在活動組織過程中,同樣需要具備一些相應的體育教學能力,這些能力包括教學設計能力、教學組織能力、觀察、指導與幫助能力、口令能力、示范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這些基本的教學能力的掌握是其指導幼兒體育活動與鍛煉必備的基礎。
2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內容的現狀
2.1體育理論知識缺乏系統性與整體性
調查表明,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每學年開設體育理論課在4學時以下的占調查總數的40%,4~8學時的占調查總數的45%,8課時以上的占調查總數的15%[1]?梢,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理論知識學習較為欠缺。同時,在調查中發現,盡管很多教師說有理論課,但實際卻很少有獨立設置的理論課,大部分理論知識的學習主要穿插在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中。此外,理論知識教學的內容主要是運動項目知識的介紹,很少有針性地對體育健身知識、鍛煉方法的教學,足見其理論知識缺乏系統性與整體性,難以保障其全面的體育與健康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
2.2運動技能教學內容缺乏職業導向性與發展性
教學內容是否合理是實現其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就目前而言,很多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運動技能教學的內容仍舊是傳統的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傳統體育項目。宏觀引領與理念指導的缺乏,是導致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仍采用傳統的體育課程標準組織體育教學內容的重要原因。因而針對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體操類、游戲類、基本身體活動等體育教學內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難以得到實質性的體現。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內容缺乏職業導向性與發展性,難以提高其學生所需的運動技能,影響其人才培養的質量。
2.3體育教學與活動組織能力提升環節的缺失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掌握相應的體育知識與技能,而且通過學習要掌握體育教與學的過程,形成相應的會教、會學的能力。目前的`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內容中根本沒有安排體育教法或學法實踐的內容,教學的組織形式仍舊是很單純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根本不重視學生體育教學與活動組織能力的提升與發展。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與活動組織能力提升與發展的缺失,會不斷地影響其實踐能力的提高,阻礙幼兒體育活動的開展。
3職業導向下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整體設計
教學內容是指各門學科中特定的事實、觀點、原理、問題以及其處理方式,它是學習的對象,它源于社會文化,并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變化[2]。教學內容的選擇要注意內容的基礎性,貼近社會生活,與學生和學校教育的特點相適應[3]。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大學生,他們學習體育不僅是滿足自身身心發展的需要,而且是其職業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他們不僅要學會相應的體育知識與技能,還要學會應用所學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其體育教學內容要形成體育理論模塊、運動技能模塊、技能實踐模塊為主體的內容結構。
3.1體育理論模塊要“重基礎,顯應用”,聯系實際設計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掌握一定的體育理論知識,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體育與健康的關系,更好地運用體育知識參與健身和運動,也是其科學指導幼兒體育活動與鍛煉不可或缺的基礎知識。因此,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理論知識的掌握要著重體現“學與用”的結合,主要包括幼兒身心發展知識、體育運動與健身知識、體育文化與體育欣賞、運動項目知識等。理論知識的學習采用多種途徑和方式,如,幼兒身心發展知識、體育文化與體育欣賞、體育運動與健康知識等,可開設相應的理論課,使學生全面地了解與熟悉;運動項目知識的介紹,可以穿插在運動技能教學過程中,更易于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掌握。
3.2運動技能模塊要“揚共性,顧個性”,有重點地設計運動技能教學內容
基于職業要求與自身發展,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運動技能的發展要體現出自身的特點,其運動技能教學內容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發展身體素質類,主要包括跑、跳、投、基本體操、體育游戲等發展學生體能、協調、平衡等身體素質。這類技能是所有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運動技能,它是組織與指導幼兒體育活動必備的基礎性技能。二是拓展運動技能類,包括健美操、啦啦操、形體、球類等運動技能。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加強和提升自身的運動技能,每個學生都應該熟悉2項及以上的拓展運動技能,有助于指導發展較好的幼兒的運動技能學習。
3.3技能實踐模塊要“強自主,促發展”,在實踐中設計教學內容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實踐模塊的內容主要包括體育教學教法、體育活動策劃與組織、體育游戲創編、體育健身指導等。這些內容的學習要立足在實踐中學與用,充分體現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崗位的操作性。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技能實踐模塊內容不僅要在發展身體素質類課程內容中體現,也要在拓展運動技能類課程中體現,要穿插在運動技能學習與練習的過程中進行。如在進行基本體操教學時,可以組織學生自學、自教,以及進行隊形創編,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與發展性。此外,由于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面對的對象是幼兒,在技能實踐模塊中需要加強情景與情境的設計,以及現場教學實習與實踐等教學內容,確保掌握的教學、組織技能等,適應幼兒教學的特點。
4結語
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所需體育知識、能力與素質結構與普通學生“質”的區別,使其所掌握的體育基礎理論知識、運動技術技能,以及體育教學與活動組織能力要凸顯其職業導向性與發展性。重基礎,顯應用,聯系實際設計體育理論教學內容;揚共性,顧個性,有重點地設計運動技能教學內容;強自主,促發展,在實踐中設計技能實踐內容,是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內容改革的主要方向。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內容改革要以發展學生的身體健康與職業技能同步提高為核心基礎,確保學生健康成長與成才。
參考文獻
[1]李曉波.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的調查分析[J].新西部:理論版,20xx(1):45.
[2]涂濤,瞿堃,劉革平.教育技術應用教程[M].重慶出版社,20xx.
[3]許紅梅,馬玉霞.教育學[M].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xx.
[4]陶成武,李萍.融知識、體能、技能于一體的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改革探驪[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xx,35(6):107-110.
【教育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校教育教學論文11-03
中職音樂教學教育的論文02-20
職業教育教學論文07-28
中職音樂教學教育論文11-08
初中數學教學教育論文06-12
學校教育教學評價論文03-13
游戲教育幼兒教學論文03-18
面授輔導教學開放教育論文12-05
小議聲樂教育教學的辦法論文03-01
體育教學德育教育論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