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與學困生的成因和對策論文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多年教育工作的實踐,對兒童生活的研究——所有這些都使我深信: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其原因是絕大多數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
【關鍵詞】家庭教育;學困生;成因;對策
教育學認為,上學的孩子每天約有2/3的時間在家庭中,家庭的教育優勢和家長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難以具備的,而且,家庭教育表現出來的基礎性、持久性給學生的影響是相當獨特和重要的。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多年教育工作的實踐,對兒童生活的研究——所有這些都使我深信:兒童學習困難,功課不及格,落后于別人,其原因是絕大多數兒童在童年早期所受教育和他周圍的條件不夠好!币约啊皩W校里的一切問題,都會在家庭里折射出來,而學校教育過程中產生的一切困難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學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學習成績、綜合能力長期穩定地低于同年齡學生,不能達到教育教學要求的學生。國內外調查表明,學習困難不僅影響學習成績,還會引起其他不良行為和心理問題。在日常教學中也不難發現,如果學生的學業成績有所下降,該生的行為舉止、思想品行也隨之不降。雖然學困生這個群體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家庭教育的負面影響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下面例舉幾個典型案例,說明學困生的產生與家庭教育的缺失、不當有著必然的聯系。
1.家庭教育的缺失
學生張某:小學時聰明伶俐,陽光向上,品學兼優,初一成績居全年級前一、二名,是大家公認的有前途的學生。初二時父母離異,孩子心靈受到了創傷,從此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上課睡覺,不做作業,要么逃學,成績一落千丈,高考成績三百多分。熟悉該生的學生都惋惜不已。據調查,在有些班級,離異家庭的孩子占三分之一,這些孩子多為學困生。
父母的離異本身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有些孩子會一蹶不振;其次,父母離異后的孩子,缺少或沒有正常的家庭教育。所以,父母要珍惜家庭,學會尊重、寬容對方,學會如何維持家庭;如果離異,要向孩子說明,要取得孩子的理解和諒解,還要定期、經常的看望,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撫慰孩子的心靈。
學生王某:小學時父母進城打工,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尚可。初中時隨父母進城上學,因為不習慣城里的生活學習環境,具有明顯的自卑感,失落感。雖然老師關心他,同學們幫助他,由于基礎差,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而且新課程又有較高的要求,學習上的困難越來越大,最后放棄學習,每天混日子打發時間。
隨著國家對農民工子女進城上學政策的傾斜,這些孩子也和城里孩子一樣能夠享受平等的教育及優質的教育資源。但是,由于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早出晚歸,謀求生計,沒有時間與孩子交流溝通,關心孩子的家庭教育,這些孩子對學習失去信心和動力,成為學困生。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知識能夠改變命運。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心愿,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學生李某:從小爺爺奶奶視為掌上明珠,家里的“小皇帝”,而其母親也因工作忙碌,帶孩子太麻煩,從幾個月大時,就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由于老人“樹大自然直”的錯誤教育觀念,一味的溺愛嬌慣,并且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該生缺少學習習慣,行為習慣,從小蠻橫不講理,不尊重他人,不講衛生。課堂上故意搗亂,不做作業,打罵同學,成績自然很差。尤其跟父母感情淡漠,聽不得父母半句教育,關系很僵。
心理學認為,親子關系缺失對孩子成長會造成消極影響,任何人都無法取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撫慰。爺爺奶奶是“隔代親”;另一方面,老人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落伍。據報道:由爺爺奶奶一手溺愛帶大的孩子,三分之二出現人格健全問題!梆B不教,父之過”,是我們傳統的古訓,父母給了孩子的生命,就應該負起撫養和教育孩子的責任,并且在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也在分享著孩子成長的快樂。
2.家庭教育的不當
2.1父母表率作用不當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有些家長面對知識經濟的二十一世紀,很少翻閱書籍、報紙,了解天下事,很少購買書籍去學習,去充電,不知道終身學習,更不懂現代的家庭教育,在孩子面前知識貧乏,不懂裝懂;有的家長成天上網玩游戲,聊天、偷菜到癡迷的地步,卻對孩子大罵網絡的危害,家中沒有良好的學習讀書氛圍。
2.2父母的家庭教育方法不當
有些家長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秉性和獨特的個性,不會因材施教,而且對孩子的學校生活不聞不問,不與孩子溝通交流,探討學習成敗的原因,教育方法簡單粗暴,給孩子制定不切實際的要求和過高的期望,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如孩子成績較差則諷刺挖苦,甚至信奉“棍棒底下出才子”,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壓制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對學習產生恐懼心理,從而變成學困生。
2.3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欠妥
有的家長不了解現代的家教理念,不懂得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一看到孩子的成績差就認為其“朽木不可雕”,給孩子貼上“反應慢”“學不會”的標簽,為自己對孩子的學習漠不關心或教育方法不當尋找借口,推脫責任,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產生自卑心理。從而不求上進,成為學困生。
案例1:
家長張先生;幾乎每天下班后或節假日,喝酒打牌到深夜一兩點,很少跟家人孩子在一起聊天、談心,平時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一旦孩子的學習成績低了,就打罵孩子,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雖然給孩子上千元的學習機或讓孩子上課外輔導班,但不過問孩子是否用在學習上或認真上輔導班。這種家長貪圖享受,對家庭對孩子缺乏責任、愛心。在學校的學困生中這樣的家長不乏其人。
教育學認為,生養教育子女是家庭的基本社會職能,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身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更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時時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事事給予孩子必要的指導。素質高的家長不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關注孩子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懂得做好父母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
案例2:
家長宋某;由于孩子的學習成績隨年級升高而下滑,身為家長的宋某,不但不體諒孩子,反而譏諷孩子反應慢,學不會,,忽視努力在成功中的作用,,給孩子造成消極的心理暗示,“我不行,我學不會、我笨。”從而產生自卑心理,自暴自棄,放棄努力,成為學困生的大有人在。每一位學困生,在學習生活上,都有太多的困惑和無助。所以作為孩子最可信賴的家長,更要給孩子理解、尊重、信任、寬容。關注孩子成長,期許孩子進步。關注就是最好的教育,期許就是最好的良藥。孩子就像花蕾,有不同的花期,只要在孩子心中播散熱愛學習和知識崇高的種子,孩子遲早會成才,有許多人就大器晚成。
案例3:
家長楊某夫婦;楊父望子成龍心切,往往給孩子不切實際的要求和過高的期望,使孩子承受著期望的重壓,心理負荷極其沉重。一旦孩子成績不穩定或下降,不與孩子探討失敗的原因,簡單的認為孩子不努力,有時粗暴地打罵。楊母則非常溺愛、嬌慣、袒護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偏聽偏信,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分歧很大,每次楊父對孩子的教育,變成父母之間的激烈爭吵,對孩子的負面消極影響很大。
俞敏洪認為,現在的家長不會當家長;做家長也是需要學習的,需要不斷修正自己的家庭教育觀念。每個孩子性格獨特,秉性迥異,要因材施教,創造適合孩子的教育,父母之間的教育要同向、合力,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質,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綜上所述,協助學校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家長必須做到如下幾點;
1.要學習和掌握正確的教育觀點和方法。
2.要為孩子樹立熱愛學習、知識崇尚的表率作用。
3.要為孩子提供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氣氛。
4.要理解、同情、寬容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
5.要賞識、期待、期許孩子的進步,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家庭教育與學困生的成因和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解讀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對策論文03-26
淺談農村初中英語學困生的成因及對策論文12-02
開題報告之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對策的研究05-07
淺析學困生的成因及其教育轉化對策12-05
初中英語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的論文03-22
新生入學初期心理問題的成因及對策論文03-03
英語教學中學困生的形成及對策論文03-12
員工跳槽成因及對策分析12-02
農村中學男生英語學習困難的成因及對策論文03-08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