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
隨著社會的日益發展,思潮的日漸多元化,小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個性化特點愈加明顯,如何針對小學生的個性特點施行個性化道德教育,使學生在道德方面的主體素質得到全面和諧、充分自由的發展,成為了當前教育界普遍關注的話題。
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1
摘要:
小學教育是啟蒙教育,這就決定小學教育中“育人”要比“教書”更為重要。其中,感恩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小學生形成真、善、美性格的必備品質,更是小學德育課程的基本內容,對小學生的性格、道德、品質、個性等都將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重視感恩教育,并將感恩這種品質逐步轉化為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進而從整體上來提升小學生的品德素養。本文將從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家校合作中踐行感恩、生活實踐中落實感恩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班主任應如何實施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關鍵詞:小學德育;感恩教育;實施策略
現代小學生身上的獨生子女特性十分突出,他們習慣與心安理得地接受教師、家長、長輩的愛與關懷,卻很少想過回報,不懂感恩。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小學生的生活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許多家長錯誤地認為應該要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認為自己的奮斗價值就是要讓孩子過上好日子,所以開始溺愛、放縱孩子。這種做法會逐漸讓小學生失去感恩之心,且一味滿足小學生的欲望會讓他們不知滿足,進而導致感恩文化的缺失。為了改變這個問題,重新喚起小學生內心的感恩之情,小學班主任也必須要采取有效的德育策略,讓“感恩”這面旗幟重新在小學家庭教育中飄揚[1]。
一、課堂教學中滲透感恩。
課堂學習活動是最主要的學;顒,小學生在學校中的生活大多數都是在課堂中進行的。因此,重視在課堂上滲透感恩教育,讓小學生明確了解為什么要進行感恩、該感恩誰、感恩什么、怎樣感恩,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實施感恩教育的基本條件。比如,我們結合各學科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與“感恩”父母有關的德育資源,以便讓小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恩教育;結合《游子吟》《燭光里的媽媽》《母親的呼喚》等學科資源,引導小學生主動搜集他們的學科學習中與感恩父母有關的學習資料,并以此作為班會主題,引導小學生講述他們與父母之間的動人故事。
在班會活動中,小學生可進行感恩演講,表達自己對如何回報父母、孝敬父母與感恩父母的學習心得。當然,除了專門開展的“回饋父母”、“反哺父母”等感恩主題活動之外,也可聯合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感恩教育,比如:語文教師要利用教材中與歌頌與弘揚父母之情的課文來進行情感教育,突出感恩主旨;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歌頌父母之愛、親情之偉大的歌曲來讓小學生用心體會歌曲的內涵等,使小學生時時刻刻受到感恩教育的影響,使其在良好的感恩環境下樹立感恩意識[2]。
二、家校合作中踐行感恩。
家庭教育是針對家庭問題展開的德育教育活動,而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也需要在家長的支持下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重視以有效的家校合作形式,來踐行感恩教育,根據家長的反饋,來確定感恩教育的方向與重點,切實提高感恩教育的實效。在感恩教育中,適時組織召開家長會,向學生家長詢問孩子在家庭中的行為表現,了解感恩計劃的實施效果。
另外,除了家長會之外,也可利用微信、QQ等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學生家長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曾有一位家長向筆者表述,由于其過于“溺愛”,從不懂得拒絕孩子的要求,所以孩子變得十分自私,且小小年紀便表現出了強烈的物質欲與攀比欲望,只要是別人有的,自己也一定要有,從不懂得考慮與體恤家長。實際上,這位學生家長所面臨的問題并不是個案,幾乎每個小學生都有自私、虛榮等心理問題。對此,組織有同樣困惑的家長進行溝通,向他們講述“溺愛”的危害,為他們制訂“學會拒絕孩子要求”的家庭教育計劃,并監督家長實施。同時,老師可抓住這個契機,專門針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通過大量“回報父母”資料來讓他們學會體恤與感恩[3]。
三、生活實踐中落實感恩。
從本質上說,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是小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成長問題,所以要想落實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小學班主任就應該在生活中予以落實與踐行,使其在實踐中真正懂得識恩、感恩與施恩,進而從整體上優化感恩教育質量。另外,德育教育是對小學生的心靈與精神進行教育與熏陶的課程,所以,重視以生活實踐來組織感恩活動,更易于對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產生影響。為了讓小學生學會感恩父母,班主任可組織過“職業體驗”活動,讓小學生通過模擬自己父母的職業任務,使其感受到父母工作之不易;并以此作為控制學生攀比欲與物質欲的切入點,以便讓小學生學會珍惜與尊重。另外,還可邀請家長到校體驗學生生活,讓小學生以“父母”角色來幫助家長,比如給父母做飯、盛飯、飯后收拾餐具等。在實踐活動結束之際,還鼓勵學生親親父母、抱抱父母,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愛。相信在這項實踐活動中,家長們在享受“被照顧”與孩子真情交流的同時,感恩之火種也會播進孩子幼小的心靈;并以燎原之勢,溫暖他們的人生。
總而言之,感恩父母、感恩長輩、感恩生活,甚至感恩挫折與磨煉,是感恩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班主任應重視家庭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利用校園這個平臺,將知恩、感恩意識滲透到學生心靈深處;并以有效的感恩實踐活動激起學生感恩的欲念,逐步改變小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讓他們懂得回報與付出,進而為構建和諧家庭、奠基孩子幸福的人生做好教育支持。
參考文獻:
[1]鄒吉娟。讓感恩教育閃亮小學校園[J]。吉林教育,20xx,(Z2):56。
[2]趙軼竹。淺談小學生感恩教育實踐與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xx,(03):61—62。
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2
家庭教育的核心目標是保證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它決定了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身心發展。就目前家庭教育現狀來說,過多地強調了教育理論和方法的學習,而忽略了對教育規律即教育之“道”、教育之“本”的追尋。
家庭教育中,當家長不知道孩子需要怎么教時,家長知道教孩子的方法越多、越努力地教,教出問題的幾率就越高。
一般的家長都很關注“怎么教”的問題,其實我們更應該追問:為何教?教什么?何時教?何為教?這幾個問題哪一個都比“怎么教”重要,哪一個沒弄明白,再好的方法都可能是教育傷害。
針對以上問題,我在江蘇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學校的一年級和三年級兩個年級段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以此了解現在學生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所持的基本觀念。本次調研對象為我校一、三兩個年級段的860名學生家長,涉及四個家庭教育中的常見問題,收到家長有效答卷830份,有效答卷覆蓋面達96.5%。
存在問題一:擔心孩子在新環境下能否適應
經調查數據顯示,有53.7%的家長是擔心的,而有46.3%則并不擔心。這是一組真實的數據,而這個數據表明,家長對孩子的環境適應能力還需要更理性和更科學的認識。環境適應能力其實關系到每一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及成長。
當孩子離開家庭,進入學校,孩子是否能很快融入學校環境,并能在此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遵守各項規則,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每年開學時的一段時間內,總有部分孩子哭著鬧著不愿意上學,這就是對新環境的不適應。而中年級、高年級中,也會出現孩子上課不認真,作業無法獨立完成,甚至和同學吵架、打罵,嚴重的還會厭學,逃學等現象,這些也都是不能適應環境的后遺癥。
應對策略:建議家長對孩子在步入學校后的情況及孩子自身的適應能力有必要的關注,關心孩子在校的生活及學習,與老師保持必要的聯系,特別是對孩子在遵守學校規章制度、完成作業、人際交往、獨立生活及心理情感等方面進行了解。這樣才能在孩子新入學時,對孩子的成長有一個全面的掌控。
存在問題二:擔心目前教育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壓力
經調查顯示,有77.78%的家長表示出了擔憂,只有一小部分的家長表示無壓力?梢姡诤⒆觽兠媾R學習壓力的同時,家長也感覺到了同樣的壓力。如今的學生們,學習壓力確實挺大,那么這些壓力來自哪里呢?總結了一下,無非是三個來源:一是來自學校教師的壓力。作業多、成績差,讓很多孩子疲于應付。
二是來自社會的各種壓力。高考是一道從入學開始就橫在學生面前的鴻溝。家長甚至在孩子還沒有懂什么是考試的情況下,就不斷地強化了這一壓力:讓孩子們知道,讀書就是為了高考時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孩子早早地背負上了高考的枷鎖。三是來自家長們的壓力。家長們一直堅信,誰起跑早誰就能贏,決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對分數的盲目追求、家長間的攀比、課外輔導班的訓練,讓孩子們感受到了這個年紀不該有的沉重。其實,大家都懂得拔苗助長的道理,孩子壓力大了,就容易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如影響睡眠、體質變差、厭學等,家長的各種手段正好起了反作用。
應對策略:建議家長們不要過度擔憂,減少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相信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積極地通過運動、親子活動等方式,幫助孩子放松,尋找到更理想的學習方式和生活狀態,這才是最好的。
存在問題三: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教育觀念不一致
調查顯示,83.33%的家長都認同教育觀念必須一致,也有家長表示有時很難保持一致。看得出,大多數家長在這方面的理解是正確的。家長教育觀念統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保證。因為,當家長的意見不統一時,會有很多不利的因素出現,就好比帆船遇到了不同方向的風后,不知道該往哪走了。家長的觀念不統一,有時會造成孩子在一些事情上無法分辨是非,更可能在遇到事情時,產生投機心理,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或做錯的為自己尋找借口。當然,家長意見不統一,也會降低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
應對策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意見一定要統一,即使有分歧,也應該在統一后再告知孩子,而不是當著孩子的面進行說教或者爭吵。
存在問題四:孩子不聽話時會受到家長嚴厲斥責或打罵
調查顯示,37.04%的家長會打罵孩子,而62.96%的家長則表示不會。中國教育常常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說法,而這一準則在生活中也一直被很多家長信奉著。其實,在孩子“不聽話”時,嚴厲斥責或者打罵孩子是一種極不理智的行為。且不說孩子不聽話是不是代表著孩子一定做錯了什么事,而家長固執地要求孩子無理由服從,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其次,如果是孩子做錯了,那么打罵也不能解決什么問題。當然,我們說,孩子犯了錯誤,必要的懲罰還是要的,前提是讓孩子知道他哪兒錯了,為什么錯,讓他們知道以后不再犯這種錯,這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應對策略:建議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或者犯錯的情況時,首先要分析孩子的這種行為原因是什么,這樣做是不是合理,其次再對不合理的行為加以溝通教育,或者施以合理的懲罰,以起到教育效果才是最佳的。
縱觀問卷調查的結果,不難發現,現在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基本還是正確的,只有少數家庭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與做法。當然,我們不能武斷地去判斷哪種做法是對的或是錯的,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家庭教育是一項長期而反復的教育活動,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方法去進行教育。當然,家長有時也會覺得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么,必要時把學校、家庭的力量聯合起來,是很不錯的建議。進行合理的家校聯系,在老師們科學的教育方法指導下,樹立家庭教育的意識,更新教育觀念,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具體情況來教育孩子,通過言傳身教,使家庭教育達到實效,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小學生家庭教育論文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不僅給了孩子生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給予孩子以各種影響和教育,在孩子世界觀的形成、道德品質的養成和生活習慣的養成等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家庭中,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往往缺少必要的方法,常常出現這樣兩種極端的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幫助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
一、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適度的親子關系。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交往活動,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幫助父母在“養育”和“教育”的關系中準確地定位。
1、家長不應只是管理者,還應是示范者。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的。這個理論對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的優良品質和不良習慣都會在孩子身上得到復制。所以,家長首先要做一個好的示范者,他的生活態度、言談舉止都是孩子源源不斷的學習資源。
2、家長不應只是“法官”,更應該做孩子的支持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問題,總是以“法官”自居,這對孩子的教育是無益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這樣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便能夠以孩子的“支持者”不斷施加教育影響力,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二、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教師,一定要幫助家長樹立“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塑造品格、品格決定命運”的觀念。
1、家庭教育從習慣培養開始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習慣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解決好這個問題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開端。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教師要使家長認識到教育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塑造人是一個無比復雜的勞動,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人格是與習慣相輔相成的,習慣是影響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勤勞、誠實、愛心、合作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通過一些細節習慣的培養來鑄造孩子的品格。
三、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那么怎樣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呢?
1、樹立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過程中,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少兒期的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通過賞識教育來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杜絕那種把嘮叨數落,肆意打罵等不明智的做法當作教育的做法,因為那樣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2、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夠嚴格,而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阻塞了孩子的興趣。教師要幫助家長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境、利用暗示、目標、計劃等策略去激發孩子學習的欲望。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中,家長不可能事必躬親地教給孩子所有的知識,但是家長可以通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家長要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和專注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習慣?梢哉f,在這個方面花再多的工夫,都是值得的,因為這將成為孩子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礎。
四、引導家長重視營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圍
家長是家庭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優化家庭文化環境,建設健康,文明,積極的家庭文化環境,是家長的重要責任,家長應努力創造一種與現代社會融合,合拍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特別要重視孩子的合理意見。不要強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發展,而是去發展孩子的個性傾向,興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長。家長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是正確的,但不要去為子女設計未來,而應該鼓勵他們自由的成長,這種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十分有利于孩子自主意識和責任心的養成。生活中,家長要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努力創造豐富家庭生活,如看電視,閱讀,家庭書法,繪畫,攝影,旅游,體育鍛煉等等,不僅能增長知識,鍛煉能力,還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發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維學習。
總之,教師要引導家長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真正發揮家長作為“示范者、引領者、教育者、管理者”的作用,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孩子健康的成長。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網絡時代互聯網對中小學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探究網絡時代學校如何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中小學時期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階段,學校應該從專業課程、老師素質、提高學生自身素養等幾個方方面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心理素質優良的全面人才。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互聯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人們已經全面進入網絡時代。隨著網絡在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不斷深入,不僅給成年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也接觸到網絡,并且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很大影響。由于中小學生正處于青少年階段,心理和思想都處于一個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大多數渴望接觸新鮮的事物,探究周圍的世界。同樣,他們大多數也一樣沒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誘惑,對成長產生不良影響。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中小學生接觸網絡、利用網絡進行學習和社交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我們不應該把網絡視作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洪水猛獸。要想讓孩子在網絡時代能夠全面健康地成長,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懂得合理地利用網絡。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學習、工作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
1.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
認識到目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就需要對癥下藥,積極分析現狀、總結原因,然后切實的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品質,為打造高素質的健康心理人才而奠定基礎。提高學生心理健康,不單單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家庭教育的需要,更是社會進步的需要。開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能夠更早的了解小學生心理,引導其樹立健康的心理標準,為推動學生心理健康而努力。
1.1自身發展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小學生第一次正確認識自我的過程,是為其自身發展提供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小學生的心理教育是基石,是其以后踏入社會的基礎。如果能夠在學生時代及時、盡早的了解其心理健康程度,并能夠進行有效、恰當的引導,必然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適時的開展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也能夠幫助學生盡早的擺脫一些錯誤心理知識的誘導,提高其認知能力,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實現其自身的發展。
1.2家庭教育的需要
開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第一步,是學生進入學校和社會的前提。學生的心理健康課,從某種意義上實現了家庭教育的延展,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評估,切實的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狀況,如年齡、性格、認知能力和心理接收程度等,制定出符合其自身的教學目標,因材施教。最終,實現學生心理素質的整體性提升。通過開設心理健康課,切實的與父母一道,幫助學生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活動的順利施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提升。
小學生教育論文(通用1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1
【摘要】安全教育警鐘長鳴,從小學生開始進行安全教育更具現實意義。
【關鍵詞】教育;校園;安全;知識
災難的發生對每個人來說,不分貧富貴賤,不論性別年齡。如果缺少應有的警惕,不懂起碼的安全常識,那么,危險一旦降臨,本可能逃離的厄運,卻都會在意料之外、客觀之中發生了。小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所以我們更應該抓好小學安全教育。
一、校園安全常見的安全事故
。1)不當活動事故。學生在課余時間相互追逐、戲耍、打鬧時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傷害。
。2)擠壓、踐踏事故。放學和下課時在樓道、門口等黑暗和狹窄的地方互相爭先而造成的擠壓、踐踏等事故。學校樓房走廊欄桿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園設深水池;體育設備不定期檢查、維修、更換,有些危房在帶病使用;校園設施老化。
(3)體育活動事故。體育活動或體育課上不遵守紀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隨意,體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領而造成的傷害。
。4)校園暴力事故。學校安全保衛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學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們義氣拉幫結伙;為小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費導致偷盜;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數教師有體罰行為。
淺談音樂教育對于中小學生的重要性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淺談音樂教育對于中小學生的重要性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 要:音樂無處不在,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接受適量的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具有重要的意義。優美的音樂不近能給人帶來快樂,也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還能陶冶性情和開發智力,并讓枯燥的學習生活豐富多彩。由此可見,音樂教育是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環節,合理開展音樂教育對學生們的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音樂教育;學生;素質;重要性
前言: 著名音樂家冼星海曾經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從古至今,音樂以其美妙動人的旋律匯成了一條金光閃閃、流淌不息的音樂之河,讓中華兒女在它的滋潤下沉醉、愉悅。然而,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有些家長和老師把孩子的未來全部篤定在文化課上,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沉浸在題海里。沉重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們無暇與音樂為伴,甚至上學放學的路上耳機里都是英語。對此,學校應該給學生們提供適當的音樂教育,因為音樂能緩解學生緊張的情緒,能鍛煉他們的審美能力,能開發他們的智力和創造力,能陶冶他們的情操,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下面就音樂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的重要性進行論述。
小學生德育教育論文(通用10篇)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論文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帋痛蠹艺淼男W生德育教育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生德育教育論文 篇1
小學是孩子們人生中必要的一個學習階段,對人的一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教師在承擔教學任務的同時,更應該做好育人工作。記得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人們在同一年齡對同一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曲線,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并不是件難事,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是難上加難。所以在我們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德育工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讓我們的孩子邁好人生第一步,讓未來的社會多一份安定和諧。
1、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1自主讀書的習慣
閱讀是文化積累和文化建構的重要途徑,對人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要在小學階段就養成邊讀邊想、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注重知識的積累。要樂于讀書,愿意和書交朋友,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杜絕閱讀不健康書籍、看不健康光盤、瀏覽不健康網站。
1.2認真書寫的習慣
認真書寫不僅能提高作業的準確率,而且對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養成認真負責的習慣有積極的意義。小學生讀寫姿勢要端正,會正確執筆,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頭,執筆處離筆尖一寸。書寫時要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潔凈,不亂用涂改液和修正紙。
淺談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論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寫起論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淺談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談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論文 篇1
【摘 要】
五育并舉,德育為首。加強中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決定的。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并且犯罪的未成年人有一部分是小學生。因此,加強小學生德育教育刻不容緩。我們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等途徑,切實提高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初步使小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
如何寫德育教育畢業論文播放:33806次 評論:5309人
【關 鍵 詞】
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一、加強農村小學生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決定的
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優秀的接班人。這里把有理想和有道德放在了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首位,這就從根本上要求我們德育教育類有關論文范文文獻的教師在教書的同時先育人。
2、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和校園中的道德缺失
近年以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頻發,犯罪的未成年人年齡呈降低趨勢。這些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有許多就是在校的小學生。他們之所以走上歧途,是因為他們沒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完善的人格。如果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他們的人生也會變得更精彩。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摘要: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學生易出現孤獨、自閉、依賴等心理健康問題,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不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既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又能夠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積極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本文通過分析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討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關鍵詞: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實施途徑 存在問題
近年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一方面家庭中的獨生子女數量增多,孩子受到父母過分的溺愛,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另一方面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小學生處于瞬息萬變的大環境下,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而出現心理問題。小學生心理健康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還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小學必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依據“以人為本”的理念進行教學,不斷推進素質教育,逐步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全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小學教師必須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在日常教學中更好地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筆者根據實際教學經驗,通過分析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現的問題,進而探討新課程背景下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
小學生教育論文開題報告
一、研究的目的:
1)探索具有東風小學特點的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方法、模式、途徑。
2)在理論與實踐結合點上,總結合作學習、合作活動、合作生活的案例,促進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提高。
3)更新干部教師的觀念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憂秀教師,促進學校工作。
二、指導思想:
以主體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依據,以學生為本,在“九五”課題研究的基礎上,深化主體教育研究,探索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方法、途徑、模式,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健康地發展,為未來人才打好素質基礎。
三、研究的主要內容:
1、在學科教學中,深化“三學一訓練”教學模式的研究,探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方法、模式。
2、在集體生活和教育活動中,深化“三自椫傅肌??墓ぷ魎悸罰?芯啃緯裳??哦泳?瘛⒑獻髂芰Φ耐揪、方法?
3、在實踐活動中,精選、開發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能力的活動,形成東風小學必要的活動系例。
四、研究對象:東風小學全體學生
五、研究方法、原則、策略
方法: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觀察法和調查法。
原則: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實踐性原則、整體性原則、合作性原則。
策略;全員參與,主題研究,案例教育,滾動深入。
六、研究措施:
1、成立領導小組:
組長:佟岳
組員:全體干部,劉長榮、段景明
2、加強校科研室建設
使教科室成為教育教學的參謀部,教育理論的宣傳站,科研骨干的培訓站,課題的'研究中心,指導中心和管理中心。
論小學生審美教育的論文
一、讓小學生了解自然與生活中的美,認識美術與自然的相互聯系
大自然給了人類無窮無盡的奧秘,同時也讓人類認識了它的美,美術教師要從大自然的美著手,把小學生引入對大自然美的認識當中,并結合大自然的美讓小學生聯系并學習美術知識,通過學習美術知識產生認識美與創造美的意識,從而提高審美能力。美術課堂如果能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同時,為學生選取一些與學習目的相符的自然環境作為學生的活動地點,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走進大自然”一課的情感價值目標:引導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熱愛大自然。如果我們讓學生把對大自然的美的認識只停留在課堂上,而忽視對學生的實踐教育,那這樣的教育只能是空談,根本起不到真正的教育與學習意義。因此,美術教師要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教育意識,把學生的美術學習空間放大,帶領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讓活潑好動的小學生置身于大自然當中,從中發現美、了解美和認識美,并在美術教師的引導下認識并學習美術與大自然的關系,從而把大自然的美運用于繪畫中,把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融入自己的繪畫創作當中,這才是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也是美術教育的前行目標。
總之,美術教學不只是局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不是老師按教學模式給學生灌輸的傳統教學,而應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讓學生觀察與留心生活中的美和生活、自然中的美術知識,讓大自然成為學生學習美術的第二課堂,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互結合與相互促進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探析農村小學生科學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
小學科學教育在價值取向上與其他專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著眼于培養科學家或某一領域的專門人才,而是把提升以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為內核的科學素養作為其價值定位;谶@一定位,緊密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筆者剖析了發展農村小學生科學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探尋提升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方法與策略。
一、農村小學科學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重知識傳授,輕自主探究。新課程理念強調,科學課程教學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的認知和生活經驗,使之在探究的情境中通過實踐獲得感悟和發現,進而建構知識體系。但在實踐中,仍有不少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總是擺脫不了直接傳授客觀規律、原理和結論的教學套路,無法讓學生親歷科學發現的思維過程;重視知識結論的直接傳授(或變相傳授),輕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及其過程中的感悟、發現和生成性知識的獲得。
2、重陳舊的學科體系,輕科學技術的新發展。雖然我國科學教育的培養目標也隨著國際大背景的變化而不斷調整,但總不能突破過于注重科學知識教學的怪圈。也正是因為過于重視科學教育的學科體系,我國的中小學科學教育不能及時地反映科技發展的新成果。
3、重科學研究實用價值,輕科學研究經歷?茖W研究是經歷多次甚至無數次的困難和失敗后才成功的。成功地開展科學研究,不僅需要專業的科學知識,更需要科學的精神、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但是,我們的教材僅斷章取義地介紹了與科學成就緊密相關的科學研究過程和內容,很少介紹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走的彎路及所犯的錯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完整地介紹科學研究的真實背景。小學科學素養教育只重視科學研究的實用價值,輕視科學研究的真實歷程,也就無法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發現的真實過程,更不能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研究中存在的矛盾及研究的局限性、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發展趨勢等。這又怎么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和探究科學未知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