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小學生教育論文(通用1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教育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1
【摘要】安全教育警鐘長鳴,從小學生開始進行安全教育更具現實意義。
【關鍵詞】教育;校園;安全;知識
災難的發生對每個人來說,不分貧富貴賤,不論性別年齡。如果缺少應有的警惕,不懂起碼的安全常識,那么,危險一旦降臨,本可能逃離的厄運,卻都會在意料之外、客觀之中發生了。小學生自我保護意識不強,所以我們更應該抓好小學安全教育。
一、校園安全常見的安全事故
。1)不當活動事故。學生在課余時間相互追逐、戲耍、打鬧時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傷害。
。2)擠壓、踐踏事故。放學和下課時在樓道、門口等黑暗和狹窄的地方互相爭先而造成的擠壓、踐踏等事故。學校樓房走廊欄桿的高度不符合要求;校園設深水池;體育設備不定期檢查、維修、更換,有些危房在帶病使用;校園設施老化。
(3)體育活動事故。體育活動或體育課上不遵守紀律或注意力不集中,活動隨意,體育器械使用不得要領而造成的傷害。
。4)校園暴力事故。學校安全保衛制度不健全,防范措施不得力,學生受到校外不法之徒的侵害。哥們義氣拉幫結伙;為小摩擦使用武力;盲目消費導致偷盜;不良交往拉人下水;少數教師有體罰行為。
。5)學生身體特殊事故。因學生特殊疾病、特殊身體素質、異常心理狀態受到意外沖擊而造成的傷害。
。6)自然災害事故。學生自救自護能力差,遇到暴風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無法有效防衛造成的傷害。
。7)衛生事故。學校衛生管理重視不夠,工作機制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實,特別是農村學校食堂基礎設施條件落后,衛生設施差等問題仍很突出,已成為學校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的隱患。
二、安全教育舉措
1、加強安全意識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安全教育人人有責,學校、教師從身邊小事做起,預防為主,教育為主,發現危險苗頭及時教育。我認為學校要抓好安全工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經常性地開展安全教育。
。1)小學生由于年齡小,他們的安全意識普遍比較薄弱,自身安全意識不強。主要表現為:在自身物品管理上,思想麻痹,物品隨意亂放。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對社會了解不夠。小學生在校園內學習、生活、接觸社會少,辨別是非能力差,容易被犯罪分子利用指示其犯罪。還有的小學生不注意用電、用火安全,不注意出行交通安全,存在僥幸心理,往往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所以我們應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細節入手,在生活細節中挖掘安全教育的材料。如:我們在日常生活、教育過程中總會聽到這樣那樣的事兒,其中不少是開展安全教育的好材料,如果我們善于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我們生活中看到的不少細小的事,同學間相互推搡、相互追逐,上下樓梯跑和跳,玩尖銳的硬器,隨意亂拋硬物等,同樣是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安全隱患不可根除,我們要做的就是防范于未然,讓學生認識到位,提高防范意識。
(2)學校要通過舉辦專題講座、開展知識競賽、組織觀看錄像、發放安全手冊、文化櫥窗、廣播、黑板報、等宣傳工具等多種形式,利用主題班會、少先隊活動、活動課、學科滲透等途徑,通過講解和訓練,對學生開展安全預防教育,使學生接受比較系統的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預防火災、擁擠踩踏、交通、溺水等事故的教育;要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特別是要以多種形式加強學生應對洪水、火災、地震等突發事件的自救演練訓練,提高學生自救自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注重調動兒童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親自參與到安全教育中,讓兒童親自找一找身邊哪些地方容易出現危險,怎樣想辦法消除這些隱患。
(3)每逢開學、放假前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集中開展安全教育,強化學生安全意識。
2、引導學生遠離事故
學校是人群比較集中的公共場所,學習是集體性活動,小學生是未成年人群,缺乏責任感和自護能力,所以安全隱患不可避免,我們一定要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這里首要的是規范學生的做法習慣,引導學生以安全的做法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如: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范學生不參與不科學、不安全的活動;不到有安全隱患的區域活動等。
學校安全教育周以校園安全為主題,在安全教育周期間,學校組織學習安全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對校內易發事故類型、重點部位保護、工作薄弱環節、各類人員安全意識與安全技能等方面,開展深入全面的大檢查,消除隱患,有針對地扎實地開展教育和防范工作。
在學校周邊道路設置完善的警告、限速、慢行、讓行等交通標志及交通安全設施,在學校門前的道路上施劃人行橫道線,有條件的設置人行橫道信號燈。
3、注重體驗,增強兒童處理緊急情況的能力
體驗是學生成長能力、形成技能的最好方法。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反復叮囑或不斷訓斥,而沒有真正讓學生去體驗、去感受,那么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也無法真正的形成。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也要從細節抓起,在細節中讓學生體驗自我保護的重要性,了解自我保護的過程,從而形成技能。
兒童總會遇到某些緊急情況。缺乏社會生活實踐的機會是兒童不會正確應對危險的原因之一。如:學生有時不小心劃破了手等就會驚慌失措,沒有自己處理的意識,其他學生也只會找老師,我們要利用這些機遇讓學生學會自行簡單的處理,并在處理時同學們互相幫助、相互協作,一同經歷了自救、互救的過程,感受了自救、互救體驗。
我們還可以設計一些角色扮演、情景模擬來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躲避、處理危險的簡單方法,學會獨立處理問題。
我們還要創設各種情境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如:讓學生參觀一些事故現場,觀看安全教育影片,參觀一些安全教育圖片展等,通過情境體驗讓學生學習自我保護的辦法。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辦法,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使之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沉著對付突發事件,這是安全教育的目的,也可說是現代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
4、加強聯系,齊抓共管,構建安全管理網絡
學校安全無小事。班級安全是關鍵。只有學生、教師都樹立起安全責任重于泰山的意識,特別是班主任教師要明確自己的安全管理責任,正確實施班級安全管理方法,創新安全管理模式,構建起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安全管理網絡,才能真正確保小學生的安全。
班級安全管理靠班主任一人是不行的,只有加強同任課教師、學生及其家長、學校組織和部門的聯系,才能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比如請任課教師在教學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言行及情緒,發現學生有反常的情緒或異常行為要及時同班主任“會診”并“對癥下藥”;要求學生之間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監督,對言行、情緒異常的要找學生了解情況并告之家長,共同“醫治”心理創傷;要求學校組織開展思想道德、安全法規、安全知識教育及安全隱患排查、整改活動;要把班級發現的諸如門窗、床鋪、水、電路、室內地板、天花板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隱患及時同?倓仗幓蛭飿I管理處聯系,并及時進行排除。
家長、老師和社會各界都來重視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家長和老師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生理、心理特點,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遵守交通法規的模范行為影響學生。同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與交通活動,促進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文明交通行為習慣,使交通安全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扎根。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與未來,他們的健康成長,與家庭幸福、社會穩定息息相關。安全問題很重要,安全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我們應時時刻刻把學生的安全放在心中,時刻不忘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我們一定要堅持用制度規范各自的履責行為,恪盡職守,親力親為,堅持用機制管理校園的交通安全,內外結合,標本兼治。只有群防群治、加強管理,確實給廣大的中、小學生創造一個安全、安寧、安心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們健康地成長。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校工作地正常進行,才能保證讓學生安心,家長放心。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2
摘要:小學生好動好說、似懂非懂的特點要求老師不但要正確解讀他們的言行舉止,還要根據他們的言行舉止有針對性地科學合理地實施教育引導。通過兩個實際案例,以作者親身經歷,有感而發的方式方法,希望對小學生行為規范教育有一定借鑒作用。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教育;案例
案例一:“他是全班最不聽話的”
這是在一年級的一個班上上音樂課發生的事情。那天唱完問好歌后,孩子們剛坐下,我還沒來得及離開琴凳,就聽到有講話的聲音。一轉身,剛好逮到一個講話特起勁的小男孩,我很嚴肅地讓那個小男孩站起來,批評的話語還沒有出口,班上一個女生的聲音就響起“他是我們班最喜歡講話、最不聽話的一個……”隨著,全班大部分的同學都開始附和,甚至帶著控訴,那個小男孩卻不以為意。不管是控訴方還是被控訴方的表現都讓我很詫異,一年級的孩子怎么會說這樣的話?怎么會有這樣的表現?通過了解,原來他確實喜歡講話,基本上每節課都會講話,每節課都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有些老師也會說些“你最喜歡講話、最不乖、老師最不喜歡你……”之類的話,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是老師、同學眼中“最不乖”的學生了,而他自己更是變本加厲,有種不負你們“所望”的感覺。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好孩子”的潛質,我告訴他,老師并不覺得你是你們班最喜歡講話、最不乖的孩子,其實你能管好你的嘴巴……在后面的.課上我特別留意了這個小男孩,一節課下來都表現非常好,還積極舉手回答了問題。孩子在跟著老師的引導專注地學習,哪兒還有時間去講小話。下課時我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他,告訴同學們他在這節課中種種好的表現,他不是最不乖的孩子,而是一個好孩子……教室里不約而同地響起了掌聲。
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批評學生時千萬不要使用諸如“你太笨了”“你就是個死腦子”“你哪節課不搗亂呀”“你就是我們班最煩的”“你要是按時寫作業太陽都從西邊出來了”等帶有打擊式的批評語言,特別是當著其他孩子的面。這樣的話語不僅從語言上傷害了孩子,還以老師的身份無意識地當眾給該孩子下了定義,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簽。其他孩子自然就會下意識地產生一種認同感,并不自覺地按照老師所批評的話語去塑造自己的言行舉止,不愿意和“壞孩子”做朋友,甚至刻意孤立“壞孩子”。
畢竟學生正處于成長期,其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形成,沒有獨立的判斷力,老師作為他們最尊敬和最信任的人,自然就成了他們判斷的標準。所以,我們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特別是在批評學生時,應當“就事論事”,不能“上綱上線”,只批評學生的具體不良行為,切記不要借機貶低學生的品質和能力。
案例二:“老師,我們也想發書”
這是四年級一對雙胞胎的聲音。這對雙胞胎讓我“頭痛”了很久,我使出了很多“招數”對付他們,Y果都宣布失敗了。他們依然會在進教室的時候在地上爬,上課的時候下位、講話,甚至打架……簡直就像兩個問題學生。“我們也想發書”這是一個多么簡單的要求呀,我該答應他們嗎?他們會做好嗎?經過一番交談和約定,他們倆取代了科代表,做了我的小助手。其實,也就是收書、發書、組織學生進音樂教室等瑣碎的事情。我以為收書、發書,這么簡單的事情,想必對兩個四年級的孩子來說,肯定是沒問題的。但是,我錯了,剛開始的時候,他們根本收不好,也發不好。
他們不能將書整齊地收回書柜,每次發書的時候不是這組多了幾本,就是那組少了幾本?粗麄兎旁跁窭锪鑱y的一疊書,我有些生氣,有些無奈,但不能就此止步。我給他們示范怎么一組一組地收書,指導他們一遍一遍地練習。幾周過后,我發現他們不僅會收好書了,而且還能有序地組織同學進入音樂教室、下課后不忘整理板凳等。慢慢的,我發現他們在課上坐得住了,講話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最后他們還會提醒周圍講話的同學認真聽講。我甚是欣慰,其實他們做的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是多了老師的關注和鼓勵,在班上有了存在感而已。
其實每個孩子在班上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只是由于老師太過關注學習好、表現好的孩子,從而造成了不受關注、不復存在的錯覺。為了引起老師、同學的注意,尋找所謂的存在感,他們不惜劍走偏鋒:上課講話、隨意走動,甚至拌嘴打架等。所以我們老師不但要關注學習好、表現好的孩子,還要關注學習一般、表現平平的孩子,更要關注學習差、調皮搗蛋的孩子。要讓孩子們知道,在老師眼中都是一視同仁的,都有他們存在的價值,整個班級缺一不可。只有孩子們的精神世界里有了這種意識,他們才會更積極主動地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才會更快地成長。
所謂教書育人,我們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單單要教會孩子讀書寫字,還要鼓舞學生的心靈、體察學生的需要,讓學生更有信心、更順暢地走向目的地。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和要求,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也許跑步前進,也許緩慢而行,也許邊走邊停……但都需要我們的關注和幫助,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給出這樣的建議:“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彼,我們老師都應該牢記:教育是滿足孩子的需要,我們要關注、觀察每個孩子。只有如此,我們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指導者的作用,給予孩子最大的幫助,而不是使之流于空話。
參考文獻:
[1]陳寧,兒童問題行為與師生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05.
[2]雷愛華,論課堂問題行為[D],廣西師范大學,2001.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3
1、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原因
學生表現不禮貌,首先是教育不到位?墒窃谀壳皩W校教育中教師過多關注的是對學生的知識教育和能力培養。對學生的教育主要圍繞在《考綱》或《課程標準》方面,而忽視了教師對于學生健全人格培養的指導作用。學校中雖然也有禮儀教育,但這些教育并不系統,還有待于提高。其次,在家庭中,每一個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長此以往就養成了孩子為所欲為的個性。他們不懂得如何與同學相處,養成了唯我獨尊的習慣。最后,是社會影響。在社會上坐公交車不給老人讓座、買東西不排隊、隨地吐痰、公共場合吸煙等不良社會現象層出不窮。這些不良社會風氣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小學生,導致他們并沒有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有多不合理,需要改進和用禮儀來約束自己。
2、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作用
2.1促進小學生學會做人,提高自身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進行道德教育要認真。”因為道德教育會促進學生的自身素質的提高。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可以讓學生提高道德認識,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摒棄自身的隨意行為,促進學生自我的完善,塑造自我,從而有針對性地提高和改善自己的行為,促進學生道德素質的提高和全面發展。禮儀教育讓學生學會了做人,知道了該如何待人接物,使學生成為了一位品格健全的人。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會讓學生成為一個樂觀、健康向上的人,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中進行熏陶和感染,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和改善。
2.2促進學生之間的交際
有禮貌的`人舉止優雅,會讓其他學生感覺到親切和自然,感受到內涵和修養,從而有利于學生和其他人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全體學生的道德水平都提高了,學生就會生活在一個團結向上的班集體中,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學生感覺到大家庭的溫馨、和諧,從而形成健康團結的班風、學風和校風。在一個良好的交際環境中,每一個學生都會用這種正能量來感染他人,表現出謙虛隨和、遵守公德、注重禮儀,促進班級這個大家庭的發展和進步。
2.3傳承中華優秀文化
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也是對中華優秀文化繼承和發揚的一種表現。在禮儀教育中傳承了文明,讓我國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能夠得以發展和傳承,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實現了對優秀歷史文化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禮儀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皣卸Y則國昌……身尚禮則身修,心尚禮則心泰!毙W生從小學習禮儀會促進學生塑造國家完美形象,就是一種具體的愛國主義教育、社會的需要,會促進國家的強大和發展。
3、對小學生進行禮儀教育的策略
3.1開展主題班會,加強對小學生的教育
教師是小學生進行禮儀學習和運用的領路人。教師要有效地通過主題班會對小學生的修養進行陶冶及提高,讓他們知道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什么樣的做法是文明禮貌的,從而讓學生的舉止和習慣能夠表現出有教養。孔子說:“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孟子說:“敬人者,人恒敬之;愛人者,人恒愛之。”如果教師能夠不斷地通過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導,那么,學生的認識就會不斷提高,從而實現道德水平的提高。
3.2開展豐富課外活動,潛移默化熏陶學生
小學生的知書達理并不是天生的,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來對小學生進行文明禮儀知識的普及。例如一個文明禮儀知識競賽或者是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有關文明禮儀的手抄報等等活動,都會增加小學生對于文明禮儀知識的學習,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熏陶和感染,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陶行知說過:“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教師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目的是把他們培養成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所以在學校開展禮儀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3.3課堂教學滲透,增加學生的德育知識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不斷地向小學生滲透禮儀知識,讓學生知禮、懂理、明理并用禮。教師課堂上滲透的禮儀知識,看似無心卻可以起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效果,促進學生德育知識的增加。
3.4校園物質文明建設,讓小學生耳濡目染
學生生活在校園中,教師要充分地利用校園環境來讓學生接受禮儀教育。例如孔融讓梨是尊敬長輩的典范;岳飛問路,注重禮節才能夠校場比武,騎馬跨天下;“程門立雪”更是尊敬師長的典范。這些都可以出現在校園中,讓學生能夠耳濡目染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
總結
總之,小學生的道德標準的形成需要教師對他們進行指導和點撥,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小學生的素質高了才能夠促進教育走向快車道,促進祖國的騰飛和發展。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4
摘 要:長期以來,在中小學教育中重視學生的知識教育,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往往容易忽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社會發展到今天,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但縱觀心理健康教育的熱烈場面,我們發現城市與農村之間發展不平衡,城市熱、農村冷;從相當部分的農村來說,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是一個盲區。本文就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含義,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產生的原因,及對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探索進行闡述。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 心理健康教育 問題 對策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但長期以來,我國中小學教育片面追求“知識傳遞”的價值趨向,導致了學校僅僅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忽視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特別是忽視意志、興趣、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產生了負面效應。
由于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與此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得不到應有的關心和重視,下面就具體來分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
一、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含義
健康是人類最基本的需要之一,也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概念。我們從小就要在各種表格中填寫健康說明,我們也認同“擁有財富遠不如擁有健康”這一道理,這說明健康是參與社會生活的一種重要,以至于人們在見面時一般要相互問候彼此的健康,表達自己對朋友健康的祝愿。人們認為,為了其他的幸福如利益、提升、財富而犧牲健康是不明智的行為。
心理健康教育含義: 指在學校中,教育工作者根據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應用心理學揭示的原理和方法,來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維護學生心理健康以及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全人格為目的的教育活動。
二、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ㄒ唬⿲π睦斫】到逃闹匾暢潭炔粔
目前,許多農村中小學對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引起高度重視。在教師的觀念中。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學校領導、班主任、德育工作者或心理輔導員的事。與自己的'教育教學無關,可做可不做;即使搞心理健康教育精力也有限。僅僅解決少部分學生身上發生的心理問題。認為對心理健康的學生沒有必要搞心理輔導。學校沒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提到議事日程。落到實處。
。ǘ┬睦斫】到逃龓熧Y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
許多農村中小學校長、教師包括心理輔導教師。缺乏應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在實際的心理輔導過程中常常采用品德教育的方式,以批評教育、懲罰教育為主要教育方法,在客觀上傷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學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還有教師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不能及時發現和正確判斷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地把學生的心理問題歸因于品行問題,采取不恰當的教育措施。
。ㄈ⿲W生的心理問題突出
農村中小學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關鍵時期。面臨著理想與現實、獨立與依賴、渴望交往與心理閉鎖的矛盾。他們面對競爭十分激烈的社會環境,其心理壓力不僅來自學習、認知方面,也來自社交、情感等方面,不僅來自學校,也來自家庭和社會,對這些壓力,許多學生深感力不從心,無法適應,再加上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學校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導致了一部分學生產生了嚴重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
。1)認知上的問題。主要是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方面的問題。
。2)情感上的問題。很多中小學生在情感調節上表現為情緒極不穩定,喜怒無常,一會兒興高采烈,一會兒悲觀失望。情感調節有問題的學生。
三、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原因
。ㄒ唬┲行W階段是個體一生中心理發展最為重要的關鍵時期,是學生的心理從不成熟走向基本成熟,人格逐步形成、完善和穩定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每個學生都會遇到心理發展過程中所常見的危機問題,心理矛盾和沖突時有發生。有的因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而影響個體心理順利成長,導致心理障礙的形成。
。ǘ⿻r代發展迅猛劇烈,各種文化紛至沓來,社會文化心理日趨復雜,成人在競爭社會中帶來的變異約束與煩惱,及青少年自身的耳濡目染,也給正處于身心發育正待成熟的少年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帶來一些障礙和失常。
(三)隨著農村勞務輸出的增加,帶來了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或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領養,或寄居親戚朋友,而老人和親朋主要關心的是孩子吃飽了沒有,睡好了沒有,穿暖了沒有,很少關心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在學習中有什么困難,心理上有什么壓力……這些問題如得不到重視和及時解決,久而久之,這些孩子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障礙和心理問題。
。ㄋ模┺r村家長知識水平,文化品味,道德水準參差不齊,較之城市居民而言有較多不盡人意之處。諸如有的小富即安,富不思進;有的封建迷信思想嚴重;有的整日浸泡在麻將撲克中,對子女管教方法簡單,或粗暴加壓,或放任自流,或嬌寵慣養,或恨鐵不成鋼,給孩子的心理健康帶來了較大的影響。
。ㄎ澹┑胤浇洕牟町悾N種條件制約下的不均衡,使農村健康娛樂設施匱乏,文化氛圍不濃,活動不多,青少年學生課余生活枯燥、單調,游戲機房和網吧成了孩子經常光顧的地方,有的上網成癮,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
。┑赜颦h境、文化底蘊的不同,學校教育條件、師資力量與城市的差異,農村各種心理健康教育資料的缺乏,都導致了農村中小學生在心理健康狀況上的不同和差異。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應引起高度重視,家庭和社會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學校更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
參考文獻:
[1]曹海靜,王玲《中小學心理教育課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1999,8.
[3]楊燕.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武漢).
[5]《人教論壇》《教研天地》《素質教育在美國》黃全愈.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5
摘 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每當人們高喊“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時候,其實也是人們的環保意識的蘇醒。環保教育的力度在不斷加大,如何培養小學生環保意識以及養成良好行為習慣也成為教師在當前的教學工作中不容忽視的任務和內容,這既是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責任,也是民族未來的發展之路。
關鍵詞:小學生;環保意識;培養
北京的霧霾久久沒有消散,并因此登上了BBC的新聞;城市的角落隨處可以見到白色垃圾和建筑垃圾,以及成堆的廢棄物,目前城市的水土流失,魚類的大量死亡;各類發展資源的枯竭,全球變暖,甚至是部分濕地生態的生態失衡。這些問題都不得不去迫使我們去面對環境保護問題,這種危機教育要從小學生抓起,要讓人們從小就明白要如何去保護自然。
小學生的教育來源渠道基本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1)學校以及教師;(2)原生家庭;(3)學生自己接觸到的一些媒介渠道。
一、從學校和教師方面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師要成為教育中的有心人,在日常的教學中,隨時進行小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這個培養主要是體現在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舉止的習慣培養方面,教師要注意學生平日里面的一些習慣,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對于小學生的一些不環保的行為,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較小,不要直接進行斥責,這樣會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幫助小學生克服自身不環保的行為,讓小學生從小就懂得保護環境。
(一)通過日常的教學活動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
小學生一天有很多時間是在課堂的教學生活中度過的。如果各個學科的教師可以利用自己日常的教學活動,組織小學生進行一些有趣的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活動來幫助小學生掌握基本的環境保護知識,例如,在“世界環境日”,美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畫制“我想要的環境”為主題的畫作;在“愛鳥日”自然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資料給學生講解大量惡性捕捉鳥類帶來的后果。這些鮮活的事件更加有助于小學生真正了解環境保護的意義。
(二)通過主題活動的開展進行環保意識的培養
教師可以將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這個枯燥的概念變得趣味化,配合小學生的年齡以及心理特征,將環境保護變成一個故事或者游戲展示的方法。例如,如果發現小學生喜歡拉扯小動物的耳朵,教師就可以組織一次課程,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一下體積較小的'動物,增加小學生和動物之間的感情,再告訴學生應該怎么去愛護動物,保護環境,不僅僅增強了小學生的體驗,也培養了小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要讓學生保護環境,就一定要讓學生明白環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同樣在家園里面生存的動物也是我們的朋友。
(三)通過組織游戲進行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
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游戲,同理來說這種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方式是最容易被小學生接受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防御心理較弱,最容易主動形成環境保護意識的習慣。組織學生進行“青蛙抓蟲”的游戲,學生分別扮演青蛙和蟲,學生在相互追逐的過程中,就會明白青蛙會吃蟲子保護莊稼,我們要保護青蛙,不要隨意捕殺青蛙,同樣的游戲還有“貓抓老鼠”等等,小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會明白要保護動物,珍惜環境等道理。
二、從原生家庭方面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
原生家庭其實就像一棵大樹,孩子就是果實,大樹給予什么樣的養分給果實,果實就會成長成為什么樣子。學校和教師的教育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孩子原生家庭的影響也是不可以忽略的,孩子腦海中最潛移默化的影響還是原生家庭給予的。在培養小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的過程中,校方和教師再積極地培養,學生回到家庭后其實就是一個鞏固的過程,這中間就需要家長的配合,教師通過家長會和家長進行溝通,布置一些相應的作業和家長進行活動,家長在課外生活中給自己的孩子講述故事的時候,例如,《豬八戒吃西瓜》,家長就要告訴孩子,如果一個人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和眼前的方便,不去考慮公眾的道德,最終只會是一個損人不利己的行為。家長要告誡自己的孩子不要隨手亂扔垃圾,丟棄果皮;在學校里面看到垃圾,要自覺地撿起來分類丟進垃圾桶里面。這樣潛移默化的效果之下,小學生會覺得自己的父母在以身作則,并且當做榜樣效仿。
三、通過一些媒介渠道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
這就要求我們要善于利用本地的資源,進行小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小學生通過日常的學習,會對環境保護有個較為深刻的理解。但是這些理解和現實還在上存在著一定的差距,甚至有些理論性的常識是脫離實際的,有限的理論知識體系不能完全地應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保護問題。比如,在做好措施保護的前提下帶領小學生安全地參觀一些污染類的企業,告訴學生這些污染的企業帶來的后果,就是天不再那么藍,水不再那么清澈,還會出現一些粉塵的現象。并且告訴學生針對這些問題,政府作出了哪些舉措?讓學生增強一種危機意識,這是看得見,接觸得到的素材,不僅僅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還增強了學生保護家鄉的責任感和自豪感。
教師要引導學生觀看一些媒體報道,讓學生觀察媒體的發聲,讓他們從自身明白環境保護行為到底什么是對是錯,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只有從自身增強了環境保護的意識,明白了不好的行為舉止會讓周圍的環境受到污染,他們才能真正地深惡痛絕污染破壞環境的行為。久而久之,保護的行為和舉措也就潛移默化、水到渠成了。
四、結論
教師在教學中要做一個環境保護教育的有心人,因為這是我們的責任以及責無旁貸的義務,教育好孩子學會環境保護,這是我們對于子孫后代的責任。我們要善于利用自己作為一個教師的有利條件,做好我們應該完成的責任和義務,盡心盡力,要學會把教學內容和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把培養小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這個教學任務,不斷探索,反思,形成自成一體的教學特色。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6
一、當前對小學生進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從小學教師的角度來說,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自制力不強,上課真正認真聽講的時間有限;有的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就容易失落、煩躁,甚至哭鼻子;有的學生吃不了一點苦,甚至連正常的班級值日都不愿參與……這些都與學生的意志力不強有關。因此,我們小學教師有責任對小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小學生堅忍不拔、不屈不撓、勇于直面苦難的能力。
二、深入挖掘語文教材全面加強小學生的挫折教育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化,我們應該認識到現代的教育教學不僅是要教會學生某些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挫折教育的素材,培養小學生的耐挫力。下面主要從語文教師的視角,就語文教學中的挫折教育問題進行深入探析:
。ㄒ唬┩ㄟ^寓言故事,滲透挫折教育
在日常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挫折教育,讓小學生對挫折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引導小學生以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比如,在學習《小馬過河》這篇課文的時候,有意引導學生直面挫折:“小馬的媽媽說‘光聽別人說,自己不動腦筋,不去試試,是不行的。’這句話就告訴我們,當我們遇到問題時,不能只聽別人的意見而沒有自己的主見。其實,我們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難,但是,只要我們遇到難題時不要慌亂,積極開動腦筋,就一定能夠想出解決辦法的!痹俦热纾瑢W習《小蝌蚪找媽媽》這則故事的時候,我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小蝌蚪的樂觀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做事態度:“小蝌蚪找到了鴨媽媽、大金魚、大螃蟹、大烏龜,最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媽媽,如果小蝌蚪找了幾個,沒找著就不找了,最后還能找到自己的媽媽嗎?”學生回答:“不會!薄澳切◎蝌绞遣皇呛芘Α⒑芘Φ脑谡易约旱膵寢屟?也就是說,只有很努力地做事的時候,才更容易達到我們的目標,并且每次發現不是自己的媽媽時,小蝌蚪都很樂觀也很禮貌地告別,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ǘ┩ㄟ^名人事跡,強化挫折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名人事跡,多數名人事跡都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我們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名人事跡,在豐滿名人血肉的同時,強化學生的挫折教育。如,小學語文經典課文《司馬光》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這篇課文講述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實例,而司馬光當時與小學生們的年齡相仿,更具有說服力和感召力。在學這篇課文之前,我先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如果有小朋友不小心掉到了一個有水的大缸里,而你身邊又沒有大人在場,那你會怎么辦?”這就引發了學生對這一問題的深入思考,有的學生想出了用樹枝拉朋友的辦法,有的學生則認為可推倒大缸的辦法等等。學生們似乎身臨其境的積極想辦法救出自己的朋友,這在無形之中其實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逼真的情境,讓學生思考如果真實發生這樣一件事的時候,自己該怎么辦。學生們積極思考的過程實際就是強化挫折教育的過程。
。ㄈ┩ㄟ^寫作反思,內化挫折教育
寫作是放飛心靈的旅程。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更是說真心話的過程,我們可通過作文,讓學生反思自我,以此內化挫折教育。在學完《我是最弱小的嗎》后,我安排了一節作文課:寫出令自己在學習和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最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要詳細地寫出自己當時是怎么想的,是怎么解決的,這件事對我以后的啟發是什么。這節作文課的意圖是要引導學生進一步反思自我,尤其是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處理。學生思考的過程實際就是回想經過、反思自我的過程。
三、結語
總之,在當前社會情勢下,對小學生進行挫折教育對于小學生以后的健康成長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為此,每一位小學教師都應該深刻地認識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覺將挫折教育滲透進日常教學活動中,引導小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挫折觀,培養小學生健全堅毅的人格,增強小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將挫折教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積極探尋語文教材與挫折教育的結合點,加強小學生的挫折教育。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7
一、讓小學生了解自然與生活中的美,認識美術與自然的相互聯系
大自然給了人類無窮無盡的奧秘,同時也讓人類認識了它的美,美術教師要從大自然的美著手,把小學生引入對大自然美的認識當中,并結合大自然的美讓小學生聯系并學習美術知識,通過學習美術知識產生認識美與創造美的意識,從而提高審美能力。美術課堂如果能在結合教學內容的同時,為學生選取一些與學習目的相符的自然環境作為學生的活動地點,將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走進大自然”一課的情感價值目標:引導學生感受自然之美,熱愛大自然。如果我們讓學生把對大自然的美的認識只停留在課堂上,而忽視對學生的實踐教育,那這樣的教育只能是空談,根本起不到真正的教育與學習意義。因此,美術教師要具有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教育意識,把學生的美術學習空間放大,帶領學生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讓活潑好動的小學生置身于大自然當中,從中發現美、了解美和認識美,并在美術教師的引導下認識并學習美術與大自然的關系,從而把大自然的美運用于繪畫中,把對大自然的熱愛情感融入自己的繪畫創作當中,這才是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也是美術教育的前行目標。
總之,美術教學不只是局限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也不是老師按教學模式給學生灌輸的傳統教學,而應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創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讓學生觀察與留心生活中的美和生活、自然中的美術知識,讓大自然成為學生學習美術的第二課堂,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相互結合與相互促進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讓學生深入并探究生活,培養審美習慣和能力
小學生閱歷尚淺,對生活的觀察度也不夠,致使對學習美術這門學科的.認識不足。因此,教師要和學生多進行思想交流,讓學生懂得并明白學好美術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美術繪畫技法和技能,還要把自己的認識、理解與感受及思想情感真實地融入繪畫中,將自己的喜怒憂樂表現出來,在表現情感的同時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從而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來搜集資料,探究人類勞動工具發展的美術活動或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有趣的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美的理解和認識,深刻感受美與生活的關系,才能讓學生關注生活美的點點滴滴,從而培養審美習慣和提高審美能力。
三、讓學生接觸并感受藝術,提高審美的品位與素養
美術課帶給學生的是一場豐富的視覺盛宴,讓學生接觸并賞析優秀的美術作品是美術教師的職責。除了欣賞課,每一種教學活動領域都可以帶領和啟發學生進行作品的審美,F在的美術教材中附有很多印刷精美、富有情趣的大師作品,如果教師能充分挖掘其中的閃光點帶領學生賞析,教學效果會比單純的傳授技法要好。隨堂欣賞隱藏在整個學習活動中,教師充分合理地利用這一資源,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同時還能起到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創造的積極作用。
總之,作為美術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直接接觸各種藝術作品的機會,讓孩子從小就開始接受美的熏陶,培養學生較強的藝術審美感受能力,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觀察生活,去發現美并創造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不能單憑美術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要讓學生在充分利用美術課堂教學資源的同時,學會發現身邊的美和生活中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素養。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8
摘要:《弟子規》是我國優良文化傳統的積淀,對當今小學德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能夠很好地解決,對改善和提高小學教育的德育水平進行教育改革和課程設計,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關鍵詞:《弟子規》;德育;小學;中國文化
一、《弟子規》在小學德育當中的作用
。ㄒ唬┧茉鞂W生重視親情的價值觀念
《弟子規》中的重點在于“孝悌”:“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由此可以看出,孝悌為其德育思想的核心內容,孝就是孝敬父母,悌指的是關愛兄弟姐妹。《弟子規》對于親情是尤為重視的。親情維系的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元素,家庭結構是影響德育的根本原因,也是首要因素,目前我國出現的很多問題都和家庭息息相關,如子女不孝順,離婚率上升,單親家庭增多,家庭意識淡薄等,針對這一問題,《弟子規》給人們敲響警鐘,讓人們意識到親情的重要性,也能夠幫助學生從小樹立起親情重要的價值觀念。
(二)重視對人格的完善和培養《弟子規》要求人們要“謹而信”“親仁”,將德育工作和人格塑造緊密結合,我國向來重視對人格的追求,《大學》里有:“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句話強調了學習的目的,即為完善自身的心靈修養。(三)重視德育《弟子規》講“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币馑际侵福谶_到了孝悌、謹慎言行、親仁愛眾的境界后,方能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F如今我國小學生教學工作理念也是德智體美,德育優先發展。否則發展的學生無才無德,不僅不利于社會,甚至還會成為社會的危害。因此,校園建設中必須要加強對德育建設的重視!兜茏右帯分v:“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倍际侨,卻有著極大不同,有的道德品行高尚,有的卻是烏合之眾。其實人們之間智力差距有限,而正是因為道德品行之間的差距,才能夠拉開人和人之間的距離,最終影響人的一生發展。
二、《弟子規》在小學教學中的意義
(一)在小學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健康的審美意識、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幫助小學生從小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二)幫助小學生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和精深,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從而提高自身素質。
。ㄈ⿵男淞⑵鹦W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四)在培養小學生自我意識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學習先進的科學方法,養成實事求是、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
三、落實《弟子規》道德教育的具體實施辦法
。ㄒ唬﹦撛O出適合學習《弟子規》的校園文化氛圍
良好的校園氛圍建設,需要全體師生的參與,因此需要營造適合學習《弟子規》的校園文化氛圍,校園環境應當干凈清新,環境優美,親近自然,以《弟子規》為核心,加強學生的學習和教育,同時校園內可以適當開辟菜地,給學生創造田間勞動的機會,同時能夠引導學生勤儉節約,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搞好校園和周邊社區的關系,培養學生尊老愛幼、關愛他人的品質。教師教育學生應當不計個人得失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和群體,這種風氣能夠將學生帶到正確的道理當中,幫助學生端正自身人格。
。ǘ┘訌娊處煂W習《弟子規》的培訓力度
在《弟子規》的.學習當中,教師需要以身作則,給學生形成良好的示范,引導學生按照《弟子規》嚴格要求自己。因此教師必須要真正地學懂、做到《弟子規》的要求,才能夠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在自身的言行和舉止方面應當謙虛謹慎,同時堅持不間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修養。
。ㄈ┘訌娫诩彝ソ逃斨新鋵
《弟子規》家長需要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能夠影響孩子們的成長,因此學校應當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認清自己的重要地位,提高對《弟子規》的認識,進而加強學習,學校和家庭雙管齊下,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道德行為的養成是長時間作用的結果,父母應當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重視對孩子的德育,學校應當對家長進行引導,讓其認識到《弟子規》的重要性,按照內部的行為準則對孩子們的日常行為進行規范。
。ㄋ模┑掠ЧM行評價和激勵
由于對小學生的教育評價標準一直模糊不清,《弟子規》可以作為小學生行為評價標準施行,比如說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可以讓他們學習《弟子規》中的“孝”部分,安排固定的時間讓學生自省,同時教導學生力所能及地幫助父母,體諒父母,激勵他們的學習進步,正確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引導。《弟子規》作為小學教育的評價標準,能夠作為小學生在校期間表現測量的依據,《弟子規》教導人們要孝順父母、關愛兄弟姐妹,進而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踐行《弟子規》能夠為學生的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顧建德,喻志杰.對當前中小學國學教育的幾點看法[J].基礎教育研究,2009(14).
。2]微云.強推“國學”教育,兒子患上抑郁癥[J].婦女生活(現代家長),2009(7).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9
一、學校德育教育的改進
1.設置情境,學會反省
我們的德育教育會教給學生們基本的做人道理以及良好品質形成的基本條件,但是,德育教育不僅僅是傳授德育的基本知識,其本身還是需要社會行為實踐的。學生們獲得的德育教育大多是來自學校的理論教育,其基本產生因素還會受到其他學校課程以外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結合家庭、學校、社會因素來幫助我們少年兒童的德育教育的開展,并且由低到高逐步的成長。我們可以向學生們講述一些很難判斷正誤、是非不明確、不好判斷的故事,可以從學生們的分析中了解他們內心的想法,并且幫助他們來提高道德的判斷能力。有些故事會發生在我們身邊,其情景真實,源于生活。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們進行換位思考,去體驗這種道德兩難的感受,在不同的道德層面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可以通過各種道德觀點的比較和交流,提升學生道德的深度,使得學生們學會反省。
2.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情感教育
助人為樂,為他人服務,是小學生德育教育實踐的直接經驗積累。我們可以安排學生們互幫互助,在學業上相互輔導、監督;分組進行勞動體驗;維護學校安全衛生;為低年級的學生做好榜樣等等。學生們通過親身的體驗幫助別人,從中收獲快樂、經驗,我們的德育教育得以完善的實施。
二、小學生德育教育的教學方法
從小學生心理發展特征來看,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都是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逐漸生成到發展成長的。事實上,思想道德是源于我們的現實生活的,精神世界是在體驗實際的生活中得到豐富、擴展和升華的。
1.在社會實踐中進行德育教育
我們高年級的學生即將進入到初中去學習、生活,學生們的思想逐漸走向成熟,然而,他們的生活實踐、生活經驗還是很欠缺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帶領高年級的學生走出學校,安排適當的社會實踐。在我們教師的帶領下,進入到社區,去發展實踐能力、獲取直接的社會經驗、增強學生們的社會責任感。學生們在自身的實踐中,思想品質會得到完善,德育意識會有所提升。我們安排學生們進入社區“清理小廣告貼”,在清理的過程中,不僅美化了社區的環境,我們還可以給學生們講解小廣告的危害,使學生們有社會公德的意識。我們還可以組織學生們到社區去慰問老人,打掃社區衛生等等,使得學生們在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中體會到助人為樂的樂趣,逐步培養成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質。
2.在活動中融入德育教育
高年級的學生也是喜歡玩的,喜歡參加活動的.。我們把德育教育與活動結合起來,就會受到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我們可以在高年級的學生中開設講座,講述有關博愛、責任心等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可以組織辯論賽、征文活動,可以組織社會公德調查活動?傊,我們作為高年級的班主任,應當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性格特點,對學生們的狀況進行全面的掌握、分析,找到合適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們的思想品德加以關注。我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適應時代的發展,積極改進教學方法,爭取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德育教育。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10
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是目前小學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加強對德育及安全教育的重視,積極提高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工作成效,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進而更好地保障小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具體來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德育教育即是對思想品德的教育,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其思想觀念尚未成型,小學班主任在這一階段開展德育教育,能夠讓小學生在思想認識上形成正確的方向,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提高他們的個人品德和素養水平,塑造他們的優秀人格。
2.能夠幫助班主任更好地與學生溝通交流
小學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即是一個教育的過程,也是談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將學生放在平等位置上,以朋友的身份通過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互動,使他們學習、認識和理解做人的道理以及為人處世的李杰方法,讓學生在平等、輕松、愉快的環境氛圍中培養良好、正確的做人做事行為。
3.能夠提高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小學生的年齡小、判斷力低,對社會及周邊環境的了解認識不足,使其對自身安全的防范意識匱乏。小學班主任通過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小學生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和認識周圍環境以及日常生活中潛在的一些客觀或人為造成的安全隱患問題,提高他們的安全防范意識。同時,還能夠有效培養和提高小學生在應對危險問題時的反映能力和自救能力,進而更好地確保小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二、小學班主任德育及安全教育工作現狀
1.德育教育缺乏科學合理的目標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時,有時為了調動小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其設定的目標往往存在“高、大、上”的特點,諸如“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十年后的我”等一些華而不實、徒有其表的理想設定屢見不鮮,使得小學生在自主學習成長過程中琢磨不透、無從下手,德育目標過高、過空、過重,不僅不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激發學生奮斗精神,往往容易打擊到學生自信心,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
2.安全教育內容滯后
目前,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安全教育時,其內容往往同幾年前的內容一樣或變化不大,在教給小學生的安全防范技巧以及危險事故應對方法上相對落后,無法跟上當前快速變化的社會發展需求,導致所教授的技巧方法同實際情形不符,其實際效用不大。
3.教育渠道相對單一
目前,在小學生的德育和安全教育中,雖然學校、家庭和社會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三方缺乏及時、有效的'交流溝通和協調配合,導致德育及安全教育的效果不大,學校在德育教育中的合力作用被大大削弱,而社會和家庭中的一些消極因素,也嚴重影響到學校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效果。
三、加強小學班主任德育及安全教育工作的措施
1.班主任要強化與學生之間的密切溝通
小學生的自我意識弱、心里承受能力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開展德育及安全教育時,要把握好言語及行為方面的藝術技巧,以平等、輕松、愉悅的態度對小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在糾正學生錯誤時,要在保障其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前提下,耐心、和藹地提出并糾正其錯誤,在溝通過程中注意交流的方式方法,從而真正走進學生心里,提高德育及安全教育的效果。
2.班主任要積極提高自身素養
小學班主任要通過學習、實踐,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能力和修養水平,著重加強自身在言語行為方面的修養,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小學生做好榜樣帶頭作用,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育的目的。
3.加強教育的社會實踐性
小學班主任在開展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時,除了要進行單純的理論知識教育外,更要結合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獻愛心”“助人日”“義務勞動”“安全小衛士”等社會活動對小學生進行更加直接、靈活、豐富的實踐教育。
四、結語
總之,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對小學班主任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應該予以重點關注和加強,不斷提高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成效水平,充分發揮它們在小學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從而更好地提高小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和自我安全意識,盡可能地杜絕和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小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1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不僅給了孩子生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給予孩子以各種影響和教育,在孩子世界觀的形成、道德品質的養成和生活習慣的養成等方面起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的家庭中,不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往往缺少必要的方法,常常出現這樣兩種極端的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幫助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
一、幫助家長和孩子建立良好適度的親子關系。
教育的本質是一種交往活動,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時候與孩子關系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其關鍵在于“定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幫助父母在“養育”和“教育”的關系中準確地定位。
1、家長不應只是管理者,還應是示范者。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是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進行學習的。這個理論對于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家長的優良品質和不良習慣都會在孩子身上得到復制。所以,家長首先要做一個好的.示范者,他的生活態度、言談舉止都是孩子源源不斷的學習資源。
2、家長不應只是“法官”,更應該做孩子的支持者。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身上存在一些問題,總是以“法官”自居,這對孩子的教育是無益的。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這樣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你便能夠以孩子的“支持者”不斷施加教育影響力,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二、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么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作為教師,一定要幫助家長樹立“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塑造品格、品格決定命運”的觀念。
1、家庭教育從習慣培養開始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習慣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解決好這個問題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開端。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教師要使家長認識到教育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塑造人是一個無比復雜的勞動,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人格是與習慣相輔相成的,習慣是影響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勤勞、誠實、愛心、合作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通過一些細節習慣的培養來鑄造孩子的品格。
三、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那么怎樣幫助家長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呢?
1、樹立孩子學習的自信心。
在家庭教育中過程中,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是很重要的。自信心是進取心的支柱,是有無獨立能力的心理基礎。自信心對孩子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少兒期的自信心對一個人一生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幫助家長認識到通過賞識教育來建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杜絕那種把嘮叨數落,肆意打罵等不明智的做法當作教育的做法,因為那樣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2、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
孩子缺乏求知欲,通常不是父母的要求不夠嚴格,而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阻塞了孩子的興趣。教師要幫助家長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境、利用暗示、目標、計劃等策略去激發孩子學習的欲望。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于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家庭中,家長不可能事必躬親地教給孩子所有的知識,但是家長可以通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家長要培養孩子愛讀書的習慣和專注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的習慣。可以說,在這個方面花再多的工夫,都是值得的,因為這將成為孩子走向成功的堅實基礎。
四、引導家長重視營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圍
家長是家庭文化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優化家庭文化環境,建設健康,文明,積極的家庭文化環境,是家長的重要責任,家長應努力創造一種與現代社會融合,合拍的家庭氛圍。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特別要重視孩子的合理意見。不要強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發展,而是去發展孩子的個性傾向,興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長。家長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是正確的,但不要去為子女設計未來,而應該鼓勵他們自由的成長,這種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十分有利于孩子自主意識和責任心的養成。生活中,家長要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努力創造豐富家庭生活,如看電視,閱讀,家庭書法,繪畫,攝影,旅游,體育鍛煉等等,不僅能增長知識,鍛煉能力,還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發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維學習。
總之,教師要引導家長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真正發揮家長作為“示范者、引領者、教育者、管理者”的作用,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促進孩子健康的成長。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12
摘 要:生命安全是確保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前提,當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在國家教育政策的指導下,如何科學合理地開展學生自護自救教育工作。本文主要對自救自護教育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和加強小學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教育的有效途徑 2 方面進行研究,以期為學校、教師及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有效性
縱觀我國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仍然是繼承傳統體育課程的內容,過度強調競技體育,而不注重傳授教學的生命安全知識和自護自救的方法,導致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缺失,也無法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如何提高小學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教育的有效性,充實小學體育教育的內容,教會小學生自我保護、安全學習是當前體育教師實踐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
1、自救自護教育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1、體育教學活動中安全保護意識差
體育教學課堂是小學生群體聚集的重要場所,他們在體育課堂中進行體育學習、戶外活動、鍛煉身體。然而,當我們對體育課上的小學生進行訪問:“你在體育教學課堂里覺得安全嗎?”超過 90% 的小學生都一致認為非常安全,而僅有 10%的小學生對自己的安全問題表示擔心。然而在體育教學課堂中,還有大部分的小學生對自己一些體育活動行為的危險性認識程度低,自我保護意識薄弱。在日常體育課的觀察中,我們也經常發現一些學生由于快速奔跑而發生碰撞,造成頭部磕破、手腳劃傷的事故,但是大多數的小學生卻不能很好地獨立處理發生的問題,無法進行自我安全保護。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一些學生認為體育活動應是比較安全的,而且對個人行為后果沒有很好的預見性,從而暴露出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安全保護意識較差。
1.2、體育教學中缺乏實踐性的安全演練
在小學體育課堂中,設置的體育活動主要有 50m 接力賽、跳繩、踢毽子、羽毛球等,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體育教師還不能緊密圍繞“自救自護”這個主題進行安全教育,不能讓學生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結合體育運動項目開展一系列自救自護活動,無法充分豐富學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經歷,也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并且大多數的小學校園沒有將自救自護安全演習納入校園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沒有在體育課程中開設運動安全、自救自護等生存技能和跑步等體育教學內容,不能夠從安全演練中檢驗學生自救自護素質和能力。
1.3、體育課堂中對自救自護知識的教學程度不夠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話顯得更加有分量,也讓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學生認識到知識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具體而言,小學體育教育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運動技能,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必備的自救自護知識。而這些自救自護知識的傳授,是通過長期的社會經驗和工作經歷積累下來的。但是,目前大多數學校實行競技體育為核心的體育教育,學生接受自救自護知識的渠道單一且狹窄,由于不具有較豐富的自救自護知識,對各種體育課堂中發生的事故難以理解,無法妥善的處理。因此,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發展并非隨著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而不斷提高的,學生安全保護意識和獨立處事能力仍然處于一個初步學習的階段,明辨善惡是非的能力較差,所以在體育課堂中,學生需要學習更多自救自護技能,學校教師要加深對自救自護知識的教學力度。
2、加強小學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教育的有效途徑
2.1、把握正確教學切入點,樹立科學教育目標
2.1.1、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素質教育的方針 對于每一位生理方面及心理方面都處于初步發展時期的小學生而言,生命成長的每一個環節都隨時需要面臨挑戰。小學生的生命安全關系到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安康,同時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因而其成為當前教育部門和全社會都格外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著名的李嵐清同志說過一句話:“生命不存,談何教育?”可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體育課堂中增設自救自護這一教育內容,對于教育而言就是一個可靠的質量保證。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護意識、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是每一位小學生應掌握的基本技能,其能夠全面體現出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是學校貫徹落實素質教育方針的重要表現。
2.1.2、全面提升學生自救自護的素質和能力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重要指導思想是:
“堅持‘以人為本’,把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使每一位中小學生牢固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遵紀守法,和諧共處’的意識,具備良好的自救自護的能力!迸囵B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安全自護能力,一方面要有嚴謹的告誡與禁令要求,要時刻讓學生保持對生命狀態的關注及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另一方面還要防止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處于被動保護狀態,要及時對小學生勇于挑戰困難和敢于戶外冒險的主動引導教育。小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不僅是小學生對自己生命負責,而且是生命安全教育的核心內容。建立在安全、自救自護教育基礎上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素質教育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方面進行聯動,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生安全自護能力。
2.2、優化體育教學內容,改革體育課程教學方法
2.2.1、營造“自救自護”情境教學環境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之下,著重強調應讓教學目標引領教學內容,因此學校要按照體育課程的目標進行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體育運動中的田徑是一項基礎運動項目,它也是開展自救自護教育活動的根本保障,開設自救自護教學內容是學生素質教育的必備內容。眾所周知,傳統的小學田徑教學是學生最擔心的一個體育項目,同時也是教學成果最差的一個內容,因此針對這種不良情況,要求學校將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如在開展賽跑項目時,可以根據小學體育項目中的定向運動進行改編,營造一種以“自救自護”為主題的情境教學環境,采用分組比賽的體育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競技體育的過程中使心肺功能得到鍛煉,從而更進一步訓練小學生的自救自護能力。通過對傳統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升級,以“自救自護”為情境教學模式,能夠很好地鍛煉學生不畏強敵、勇于拼搏的意志力、靈活地采取各種機智的手段來戰勝對手的能力,通過這樣不但能強化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而且讓學生掌握躲避危險的自救自護技能。
2.2.2、在體育課程中有效融入自護自救教學內容 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流程通常劃分為準備階段、基礎階段和結束階段 3 個主要階段,體育教學過程往往只重視體育運動技能的傳授。將自救自護安全教育融入體育課堂教學中,在每次體育課堂教學中引入必要的自救自護安全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自救自護教育,就要求小學體育教師應按照新課改中的體育教學目標不斷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造更新,創新體育課堂的教學模式。一旦體育教學內容中涉及突發事故的自救自護訓練,教學過程中就應根據不同事故類型設置教學情境。與此同時,還要讓學生認識到意識決定行動的重要性,想要全面開展自救自護安全教育就必須強化學生對生命安全的意識,由于現代的大部分學生都缺乏高度的生命安全意識,因此要通過改革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生命自救自護安全意識,讓學生真正學會熱愛生命和尊重生命,在自護自救的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中激發生命安全的潛能,牢固樹立生命安全意識。
2.3、借助體育課堂的優勢,提升學生自救自護的意識
2.3.1、充分發揮體育課堂自護自救教育的功能 自救自護安全教育的開展,需要一定的體育場地、體育器材和體育教師資源作為強有力的支撐和重要的保證。但是,小學體育課堂是一門以身體運動技能為核心的教學課程,通常是在室外進行教學活動,由于是室外活動課程,因此就為自救自護技能的教學和實踐提供了必備的活動場地、體育器材等,便于形成體育自救自護教育模擬課堂。同時,大部分自救自護的技能和體育教學的內容具有緊密聯系性,如田徑項目和體操項目這些教學內容有利于自救自護技能教育項目的開展,有利于發揮自護自救的教育功能。除此之外,還要充分利用體育理論課程向學生講解各種自救自護知識,利用體育實踐課程進行訓練和學習。自救自護安全教育與學生的體質和心理有緊密的聯系,因此還要加強對學生體質和心理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自護自救的能力和素質。
2.3.2、提升學校學生自我安全保護的意識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體育素質教育已成為教學課程的重點核心,學生的自我保護安全意識已成為學校教育發展的.關鍵之處,加強對學生安全意識的培養是學校發展的重要動力,發展自救自護教育是學校安全管理最終目標。小學生的體育教育涉及的點多面廣,涉及的安全自護教學內容片面,沒有穩定的自救自護教育體系,難以提升學生自救自護的意識。培養小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自救自護能力,不僅是保證師生安全、維護體育課堂教學良好秩序、實現學生體育素質教育目標的需要,而且是確保校園安全穩定和強加安全管理的需要。學校素質教育涉及的面非常廣泛,教育內容較為豐富,包括德育管理、安全管理、自我保護管理等多個方面,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學生自救自護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基礎之上的,它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體育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是培養合格小學生的基本前提和加強學生體育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
3、結 語
小學生自護自救安全教育是體育課堂教學中生命教育的重點內容之一,一味地依靠于學校體育教師對小學生進行安全保護是完全不夠的,而需要有針對性的引導并訓練小學生獨立解決體育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紛繁復雜的突發事故,樹立自護自救、安全保護的思想觀念,提高自護自救的重要意識。在極力推進體育課堂進行改革的新形勢下,小學體育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將新課程改革的創新理念全面落實到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當中。同時,還要對小學生進行自救自護、安全保護教育的傳授,使小學生全面掌握自救自護的相關專業知識,提高自救自護的素質和能力,通過積極參與體育教學課堂的訓練,能夠果斷正當地進行自救自護,從而不斷提高體育課堂自救自護教育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姚卓 . 體育課教學中融入學生自護自救技能培訓的思考——以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J]. 廣西教育:職業與高等教育版,2014(23):147-149.
[2] 薛憨虎 . 學校安全長效機制的建立與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 [D]. 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3] 何巖 . 談自護避險、應急自救安全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 [J]. 體育師友,2006(6):6-8.
[4] 高志紅,王美鳳 . 給學生一把安全的鑰匙——學生自救自護能力的培養 [J]. 教師,2009(15):33-34.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13
摘 要:小學作為整個教育階段最基礎的階段,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開展,安全教育已經成為了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小學作為整個教育階段最基礎的階段,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深入開展,安全教育已經成為了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比較差,學生缺少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生活經驗,這樣就會使學生在面臨危險的情境的時候難以做到有效的自我保護。所以,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應該突出安全教育的重要地位,加強各個方面的安全教育,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從而有效強化學生的生命意識,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小學生安全教育的目標
1.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只有在小學階段就讓學生有強烈的生命意識,能夠敬畏生命,認識到生命的可貴,才能夠使其真正尊重生命的價值,不會冷漠對待其他人的生命。
所以,這就需要在小學安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珍愛生命,安全第一”的生命意識,通過開展有效的安全意識教育,讓學生能夠在遇到危險的時候不會慌亂,最大限度地保證學生自身的生命安全。同時,應該開展有效的危機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增強其對于危機的客觀認識,使其在危急的情況下能夠保持鎮定。
2.增強學生面臨危險的自信心和判斷能力在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時候,應該培養學生對于價值和態度的認識。這既是安全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安全教育的最終目標。在小學生安全教育過程中,不能夠僅僅把重點放在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逃生、和自救方法上,同時還能夠讓學生對于生命的尊嚴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在危機下開展有效的互助,從而大大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3.培養學生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我保護能力和自救能力在小學低年級安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可以在大人的指導下進行有效的逃生。對于中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使其對于災害的'危險性有更加深層次的認識,學生可以在遇到危險的時候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自我保護。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讓學生對于各種可能發生災害的應對方法有很好的了解,可以快速進行有效的自救,確保自身的安全。同時,還能夠關注他人的安全情況,采取有效的策略幫助他們逃離危險。
4.增加學生對于社會安全的貢獻力小學生安全教育的目標主要在使學生這個群體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能夠得到提升,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對于社會安全的貢獻力量。在安全教育工作當中,應該從小學生抓起,使安全意識能夠深入民眾的內心中,從而提升我國民眾的整體災害意識和應對能力,形成小學生對于社會安全的長久貢獻力量。
二、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
1.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首先應該開展有效的生命安全教育,也就是增強學生對于生命的認識,使其更加尊重和愛惜生命,養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同時,還應該培養學生勇敢面對挫折,敢于挑戰困難的健康心理。最后,教師要培養學生使用恰當的手段來保護自己,以免受到各種傷害,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我國每年在交通事故中遇難的小學生都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所以開展小學生安全教育,應該注重開展交通安全教育。首先,就應該注重讓學生對于一些交通信號和交通常識有一定的了解,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在學生上學和放學的路上應該讓學生對于交通法則有一定的認識。在學生乘車的時候,對于學生開展乘車相關的安全教育,對于騎行的學生,開展騎行的安全教育。保證學生熟悉交通規則,保證交通安全。
3.開展消防安全教育火災猛于虎,所以,在小學生安全教育實踐中開展有效的消防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就需要教師應該注重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增強學生的消防安全意識,使其面對突如其來的火災的時候有一定的自救能力。教師應該給學生講解基本的火災危害,使其掌握逃生的基本嘗試和方法,避免受到火災的傷害。
4.進行生活安全常識教育除了以上幾種安全教育之外,還應該開展有效的生活嘗試安全教育,例如,給學生講解踩踏的危害性,教會學生逃險的方法。同時,在家庭用電過程中、外出旅游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各種各樣的風險,教師應該培養學生應對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危險來臨的時候了解逃生的手段和方法,增強學生的自救意識,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
三、開展小學生安全教育的方法
1.設立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在小學安全教育過程中,想要提高安全教育的效果,首先就應該注重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在安全教育課程中,教師應該教會學生基本的安全技能,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學生開展有效的應急訓練,在學校各項工作中落實安全教育工作,保證學生的生命安全。
2.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初中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之外,學校還應該在各個學科中開展安全教育滲透教學。例如,可以通過在思想品德課程中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來增強學生自救互救的意識?梢栽诳茖W學科中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災害類型,從而在真正發生的時候應該更好地應對,保證生命的安全。
3.開展安全專題講座,營造濃厚的安全教育文化氛圍開展有效的安全專題講座也是保證學生生命安全,增強學生安全意識的重要手段。學?梢哉埾馈⒐惨约暗卣鹧芯繂T等專業的人士,來給學生開設專題講座,給學生講解各自熟悉領域內的災害的危險性,以及怎樣在災害中逃生。
4.充分發揮一切教育資源的作用小學生安全教育不應該僅僅是學校的責任和任務,更應該是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的共同責任和義務。所以,這就需要社會應該努力創設良好的安全教育環境,加強安全教育宣傳,使學生對于安全問題有比較深刻的理解。父母應該積極配合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引導學生參加一些一些體驗性的安全教育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有效的情感體驗中,對于安全問題有更加深刻的認識,有效增強安全意識,提高學生保護自我安全的能力。
四、結語綜上所述,安全問題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家庭的穩定,在眾多安全問題凸顯的今天,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過安全教育,能夠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更多地落實素質教育,促進社會、家庭和學生個人的良好發展。所以,這就需要我們認識到安全教育在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意義,通過有效的安全教育手段來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加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羅京濱.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99-100.
。2]韓國杰.如何加強農村小學生安全教育[J].學周刊,2014,(08):18.
。3]夏文,牟少華,王斌,萬京一,張馨文,張雪松.小學生水域安全教育知信行模型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4,(04):136-141.
[4]龐勇.關于我國中小學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國公共安全,2005,(Z1):141-145.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14
摘要:藝術的存在不僅浸潤了我們的內心,更豐富了我們的人生體驗。如果缺少藝術,必然無法讓我們的生活絢爛多彩,藝術總是為我們提供一個多姿多彩、令人心馳神往的世界。那么在學校的美學教育開展中,藝術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和重要途徑,只有不斷的開發學校的美學教育,融合各個學科之間對藝術的滲透,培養學生在各個學科中對美的感悟,培養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健全學生的藝術審美素養,從而讓學生可以更好的感悟美、珍惜美、創造美。
關鍵詞:藝術教育;審美能力;審美培養;審美能力;美術欣;審美鑒別;審美情趣
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多種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視聽形象逐步延伸至生活工作的不同角落,融于人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通過不斷的對藝術美加以解讀,并且創造此種藝術形象,已經成為現階段社會發展中,所重視一個人綜合素養水平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與此同時由于我國社會對于具備藝術素養的綜合型人才極度渴求,因此只有不斷促進藝術教育的綜合發展,在不同學科之間整合藝術教學,從而實現藝術美的教學目標,順應社會發展大趨勢。
一、藝術教育的性質
。ㄒ唬┤宋男运囆g教育不僅僅作為單純的技術型課程,而是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基礎之上,讓同學們能夠提升自身的藝術水平和人文素質。藝術課程開展不具備任何的功利性,杜絕將藝術課程開展作為技術性課程,而是將藝術教學看中其教化作用,培養學生美的人格。(二)創造性藝術教育涉及種種創造活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發展學的創新能力。不僅激發每個學生的創造性,而且強調學生間的合作,充分發揮群體的創造智慧。這將改變過去學生孤軍奮戰的狀況,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在藝術學習中的創造力有所提升。
二、藝術教育與審美能力的聯系
通過在藝術作品的教學訓練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與理解,以及學生對藝術美的整體感悟欣賞力,從而讓學生在藝術教育中,能夠形成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能夠在藝術世界中的情操感悟。(1)藝術教學可以借助藝術審美信息,向學生傳遞內化的藝術教育,培養學生形成藝術審美認知結構。(2)藝術教育可以培養學生認知結構的同時,綜合培養學生的情感同步發展,升華學生對美學的藝術教育效應。(3)將藝術作品中所反映折射出的多種美感,更好的融入藝術教育內容中,通過感悟、欣賞和創造,從而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一)開發學校藝術教育的審美功能(1)藝術教育在學校的美學教育開展中尤為重要,通過針對學校如何更好的開發藝術教育所具備的審美功能,將多個學科之間的審美教育都能夠高效融合,以此有效的培養學生整體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身心情操,更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2)美感的集中體現就是藝術美,在開展藝術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借助藝術美的形象,作為主要的傳播媒介,實施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藝術教育更是審美能力教學開展中的重要載體,培養了學生能夠具備獨特的審美功能。但是現階段的藝術教學及知識教學較為普遍,忽略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研究。
。ǘ┧囆g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內容和主要途徑在我國對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型學生教育培養教學開展中,美學教育已經貫穿各項教學因素,逐步形成了統一的“德智體均為美學教育”的教學主張觀念。此種教育理念反映了現階段我國教學融合科學的共同發展取向,更是現階段文明藝術發展對教育所提出的關鍵愛你要求。通過將兩者共同結合,作為教育工作開展中的關鍵目的,美學教育必然無法脫離教學形式及教學內容。在小學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通過藝術教育更能促進美學教育開展。在學校社會實踐、德育、紀念以及慶祝類各項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都融合了藝術教育。那么如何才能夠更好的發現藝術因素、整合高效的利用它就成為所要重視的問題[1]。
三、當前小學生審美教育的現狀
當前小學的美育現狀和對美育應賦與的開發創造力的認識,其反差是令人咋舌的。很多學校并沒有通過美育和藝術教育來開發培養小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而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也深深地感受到小學生審美教育的不足;谶@些不足可以審視出當前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并不完善甚至不重視,而導致小學生可能沒有正確的審美標準[2]。
四、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聽到大人說的一句話,就是只有從小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長大才能夠有好的作為。那么對小學生審美能力的`自小培養也尤為重要。柏拉圖學者曾經尤為重視培養青少年群體的愛美習慣,他對此表明自己觀點:“應當努力搜尋一部分具備高強本領的藝術家,描繪生活自然中的優美之處,讓我們所處時代的青少年群體,可以如同居住在風和日暖的環境下,天天耳濡目染良好的優美藝術作品。就像吸入清風,感受到生活間的美感,對其成長形成良好的影響,讓他們能夠自幼在不知不覺之間培養美的愛好,并且融入自身的心靈習慣!睂Π,只有小學生產生了愛美的想法,才能夠在審美能力的培養場合,經過藝術教育創設不同的藝術審美環境,引導學生感受到不同的審美教學體驗,直接感知藝術的美感[3]。
五、培養小學生審美個性在今后的作用
藝術是相通的,通常所說的詩情畫意就把文學與繪畫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它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生活中審美隨時都會起作用,美隨時點綴著人們的生活。既然吃,穿,住,行都要用到審美,那么在人們的事業當中自然也少不了審美的作用。這一切都要用到我們所學的知識和審美的眼光,一旦失去審美的眼光,世界將不是那么多彩繽紛,審美影響著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潛移默化著我們的生活。所以說,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藝術課程標準解讀.
[2]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0,(05):22.
[3]魏傳義主編.藝術教育學.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15
【摘要】在素質教育推進中,我們的教育教學要以生為本,激發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動性、主體性和能動性。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關愛學生,呵護學生,更需要運用激勵賞識,讓他們獲得自信自強的力量,不斷提高和完善自我的素質品質。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素質教育;賞識教育;綜合素養
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我們需要關注學生的細節,從正面積極引導學生,培養他們的自尊、自信和自強的性格品質。在幼小的心靈植下積極健康的種子,激發他們的內心向上的情感,在不斷追求提升中獲得素養的提升。
一、呵護幼小心靈需要賞識教育
小學生天真活潑,他們對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有些孩子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做事畏首畏尾,患得患失,沒有進取精神,學習生活都以不犯錯誤為原則;而有些孩子行為習慣較差,小毛病不斷。但也有不少早期教育比較成功的學生,他們在各方面表現都很好。班主任主要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指導他們形成正確的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態度以及基本的是非觀和價值觀。每個孩子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是不一樣的,但是相同的是心智不健全、不成熟,需要我們老師的關注和引導。我們有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嚴字當頭,無論什么都要求學生規規矩矩。這與孩子的天性和生理成長相違背。比如,孩子們正常注意力集中時間在十五分鐘左右,而我們有些班主任要求學生整節課都坐得端端正正的,上課全程投入不走神。如果學生上課插嘴,在座位上做了小動作,下課大聲說話,不注意個人衛生或者勞動不到位的話就要被嚴厲批評;如果某個學生犯過幾次錯誤,可能就會被罰站、罰抄甚至要求帶家長,或者回家反省等等。這樣的班主任管理雖然可能會讓一些學生強行入軌,但是有可能給學生幼小心靈造成終身的傷害。“教是為了不教”也適用于我們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以生為本,需要班主任在工作中讓學生有自身的發現,內心的反省,并愉悅地接受和改變。因此,我們要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肯定孩子的積極面;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多肯定、夸獎、鼓勵學生,讓他們內心有所觸動之后,自覺地去認識和改變自己身上的不足,獲得行為習慣和思想品質的形成和提升。
二、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賞識教育
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和思維處在生成期,他們對待外界的看法來源于我們成人的指引。作為擔負著孩子們心理和心智成長重任的班主任,要運用教育管理技巧,讓孩子們健康成長。賞識教育可以改變學生的認知,讓他們心里產生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生出追求美好事物的信心和同困難斗爭的勇氣。
1.了解學生成長情況,找到賞識教育著力點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在班主任工作中如果我們付出真摯的愛與熱切的期望,可以讓學生獲得新的前進的動力。我們運行賞識教育要精準地找到學生的值得賞識的點。而我們賞識要以事實說話,以學生的日常行為和表現為切入點。這就需要我們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父母的工作情況等?梢钥磳W生資料,可以學生寫寫家庭和自己的喜好等等。我們在大致了解每個孩子的基本情況之后還要了解他們在低年級時候的狀況。如我發現班上有個學生課堂上喜歡沉默,不怎么參與互動,作業態度和準確率也不是很好。我就想辦法了解這名學生之前的狀況,并與他談心,問問他為什么在學習上態度不夠積極。經過了解,原來他父母之間的關系很不好。我就開導他,父母及家庭的事情確實對我們的學習和成長有影響,但是我們首先不應該忘記自己的任務,如果我們表現得很積極,或許是會改變家人和家庭關系的。然后,我肯定面對家庭矛盾的堅強,鼓勵他拿出自己的學習成績,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改變父母的關系。這樣,我沒有批評他,而是誠懇地與他交流,并鼓勵他通過自己的行動改變現狀。之后,這個學生課堂狀態和學習表現有了改觀,整個人也陽光起來。
2.多種途徑掌握動態,發揮賞識的團隊作用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我們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座位,同學間的幫扶小組,班級管理班會等都要注意引導學生的'閃光點。在促成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讓他們學會模仿喜歡、愛戴的人,在互相學習、互相感染中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別人和事件。如在某次學校組織的捐款活動中,我們班級同學每人都積極捐款。但幾天之后,班級里幾個只捐了一元錢的同學找到我說班級里有同學說他們沒有愛心,是吝嗇鬼。小學生之間這樣的事情本質上并沒有什么惡劣的性質,但是很影響情感。對此,我在班會課上,就圍繞這件事情開了個主題班會。首先,我講了個富人和窮人捐款的故事,說明捐的少的并不一定比那些捐的多的人缺少愛心。如果那些自己捐的多的人到處炫耀,或者挖苦諷刺捐的少的人,品質就顯得不高尚。這樣學生們明白了愛心不是用捐款多少來衡量的,人與人之間只要發現對方的優點才是可取的。我在班級管理中積極營造賞識氛圍,對班級中出現的好人好事,由班長在課前進行全班通報,然后,我們一起鼓掌肯定這些同學的好習慣、好行為和好品質。在班會課上,班長通報最近班級中存在的問題,要求只客觀陳述現象,不點名批評學生,給那些存在問題的學生有反省和改過的機會?傊谛W階段,班主任要正面引導孩子的發展,要通過賞識教育激起學生自尊自強和自信的情感,用關愛和呵護的眼光和行動讓學生正視與完善自我,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品質和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鄧明華.班主任賞識教育淺談[J].小學教學參考,2014(24)
。2]關雅君.賞識教育在小學教育中的運用淺析[J].學周刊,2015(32)
小學生教育論文 篇16
摘要:小學生是祖國的花朵,而禮儀又是思想水平的外在表現。開展文明禮儀教育,對小學生的成長道路有重要影響。提高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素養是社會的需要、時代的呼喚,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對當代小學生禮儀教育的困境進行分析,探討小學生禮儀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禮儀教育;困境;對策
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儀是一種行為規范,也是人與人交往的行為藝術。講禮儀是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當代小學生的教育要求。身在禮儀之國,就應該做講禮儀的好公民,講禮儀是當代小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只有小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習慣,才能構建文明校園。要求小學生在學校做一個三好學生,在家做一個懂文明的好孩子是社會的需要。但是實際上由于很多因素影響,導致小學生行為不文明,因此要加強小學生禮儀教育。
一、當代小學生不文明禮儀的困境
小學生是社會的棟梁,是社會發展的希望,但是由于不良習慣的影響,小學校園出現了許多不文明現象。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可以看到很多小學生隨地扔垃圾、大聲喧嘩、有的學生不喊報告直接闖進教師的辦公室、在公共場合打鬧。這些不良行為已經不是個別現象,而是呈增長的態勢,所以對當代大小學生生進行禮儀知識的普及與禮儀行為的規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對小學生進行尊重老師的禮儀教育,如上課時起立,敬禮,上課不要講話,回答問題先舉手,下課要跟老師說再見,等等。
二、小學生禮儀教育應采取的對策
1.要求學生從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入手。
一些學生的行為習慣受家庭教育的影響,小學生最基本的禮儀道德要從尊敬父母、孝敬長輩開始,這些都是文明的.最初表現。對父母長輩的孝敬和尊敬師長是小學生能做到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例如,對父母主動問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養成有禮貌的習慣。
2.要求學生從愛同學、愛老師、愛學校開始。
校園里,首先,要求學生發自內心地關心同學,在實現尊重教師的同時,做到學生間友愛互助;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讓學生意識到個人是一個單薄的群體,只有當班級力量聚集到一起時,才會發揮集體作用,在這個集體中,需要培養學生互助進步,團結友愛。其次,想要讓學生熱愛學生生活,熱愛校園,必須得讓學生先了解學生的歷史背景和人文背景,從而激發學生對學校的熱愛,而愛學校從熱愛同學和老師開始,在激發學生熱愛學校的同時,要熱愛家鄉多一點,以后為家鄉的建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3.要依據年齡和心理特點進行。
一般學生中,男同學自制力較差,比較好動,女同學相對要安靜很多,體現出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同學心智存在差異,所以在教育方式方面要針對男女同學的不同特性,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4.優化環境,營造氛圍。
在良好教育環境熏陶下成長的孩子,對于禮儀規范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生來具備的品質。學校在培養學生禮儀方面知識的時候,可以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文明禮儀氛圍。
5.多種渠道,普及知識。
(1)制定規范針對學生的心智和年齡段特點,擬定不同的“文明禮儀”評選標準,讓學生結合自身特點和年齡段規范自己的文明行為。對于年齡較小的學生,從使用文明敬語開始,促使學生用嚴格的標準規范自己。
。2)輿論宣傳學校的宣傳要利用好黑板報、?⑿V播站等媒介宣傳禮儀知識。校廣播站在宣傳弘揚禮儀教育的同時,要大力表揚那些比較優秀的學生,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風貌,與此同時,要宣傳文明禮儀樹新風的觀念,在老師的帶領和廣播的宣傳下,對一些表現好的學生和班級進行表揚,使之成為學習的典范。
6.樹立典范,引導方向。
引用名人的先進事跡、思想、優秀品質和典型的事跡行為,熏陶學生,給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慣用的思維就是以老師為模板進行效仿,老師的日常行為直接影響學生。因此,老師在教學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則,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樹立好自身形象,在德智體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在學習中自覺養成良好習慣。比如,在校園或者校外,一些學生遇到老師不敢打招呼,而是避開,這個時候老師可以采用先發制人的方式,和學生打招呼,師生之間做到互助友愛,敢于表達自己,做到文明禮貌;對于遇到的問題和犯的錯,要敢于認錯,勇敢面對自己的不足,老師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對學生要求禮儀為基礎,逐步養成文明的做事風格。在文明禮儀等最基本的品質被學生接受后,我們要加強文明禮儀的教學推廣。加強當代小學生禮儀教育必須從實際出發,以學生為主體,讓小學生意識到禮儀教育的重要性,讓禮儀成為一種習慣、一種修養,從而讓學生自覺養成講禮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蔣春梅.當代小學生禮儀教育的困境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3.
。2]趙雪.小學禮儀教育實施情況調查與對策研究-儒家禮育思想及其實施方法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5.
【小學生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09-29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7-23
教育故事論文07-30
與教育有關的論文11-07
關于教育論文11-09
中醫教育論文11-29
小學教育論文12-13
關于教育論文的論文8篇11-06
教育實踐創業教育論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