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價值鏈成本控制與其他成本控制比較與分析
價值鏈成本控制的范圍則既涉及到企業內部也涉及到企業外部,既涉及到物質資源也涉及到非物質資源的耗費,既涉及到直接成本也涉及到間接成本。因此,其成本控制的思路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摘要: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和環境變化快速莫測的今天,企業若想立于不敗之地,就得不斷加強自身的競爭優勢,因此成本管理就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關鍵。從價值鏈角度來看,由于受到傳統成本觀念的影響和缺乏先進的成本管理手段,大多數企業的成本管理仍停留在傳統的以成本核算為核心和事后控制的模式上,在日趨激烈的新經濟環境下表現出諸多不足。
關鍵詞:價值鏈理論;成本控制;競爭優勢
所謂價值鏈成本控制是基于現代價值鏈理論的成本控制,是以滿足顧客需求為中心,由產品價值鏈企業全員參與,各個作業中心全面負責,通過作業流程的重組和優化,在確保實現產品價值最大化的同時,增加產品的成本競爭優勢的過程,是一個多元化、復合型成本控制過程。
一、與傳統成本控制的比較
(一)成本控制觀的比較
1.不同的成本動因觀
傳統成本控制的成本動因主要是數量動因,如對制造費用的分配,主要就是根據數量動因,即“傳統成本管理對制造費用是先歸集,再按一定標準(通常是生產工時),將之分配到各種產品中”。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成本動因則包括結構性成本動因和執行性成本動因的多動因觀。因此,其成本控制范圍和效果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2.不同的成本控制范圍
傳統成本控制著重于企業內部的產品生產制造過程的成本控制,相應忽視產品設計、采購、銷售等過程的成本控制,沒有涉及企業成本發生的全過程,僅以產品生產成本本身控制為主,較少從整個企業系統的角度探討引發成本形成的動因及降低成本的途徑。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范圍則既涉及到企業內部也涉及到企業外部,既涉及到物質資源也涉及到非物質資源的耗費,既涉及到直接成本也涉及到間接成本。因此,其成本控制的思路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3.不同的成本控制思路
傳統成本觀念下的成本控制思路主要表現為成本降低和成本節省。如標準成本制度,目的在于通過制定成本標準并在生產過程中執行標準成本,通過事后的比較進一步降低成本,通過成本的節省來實現產品生產成本的降低,“即力求在工作現場不浪費資源和改進工作方式以節約將發生的成本支出。”降低成本是其唯一的目標。價值鏈成本控制的思路則大不柏同,它既重視成本的節省但更注重成本避免,既重視成本避免更重視成本的投入,即追求的是基于價值創造的成本投入足夠化和價值提供的成本耗費的最低化。因此,其成本控制的程序和具體方法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二)成本控制程序的比較
1.出發點不同
傳統成本控制以成本為控制的重點,控制點集中于組織中的單位和個人,主要是“降低或克服一些小必要的浪費”,而沒有著手消除產生無效成本的原兇,從而難以人幅度地降低成奉。而且只強調控制產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費用,對產前成本控制重視不夠,對設計方案存在的過剩設計或無效設計所造成的先天成本缺陷無能為力。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根本出發點是價值創造和價值提供,所以其控制標準的制定也就不只涉及到制定產品成本控制的標準或允許達到的成本目標,更關心的是成本投入和成本耗費是否足夠和合理,從而為其后的價值鏈成本控制奠定目標基礎。
2.控制的標準不同
傳統成本控制以產品為核心制定耗費標準,體現在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制造費用、固定制造費用成本項目為產品制定標準成本。它采用“正常的標準成本”,是現時可達到的標準,這種標準是機械的、單一的、僵化的,并允許有一定程度的低效率,這與“零缺陷“的現代管理潮流相抵觸。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根本出發點是價值翻造和價值提供,所以其控制的標準就應該是基于價值創造的足夠的資源投入成本和基于價值提供的盡可能少的資源耗費成本,因而其控制的標準既表現為成本動因控制標準也表現為成本控制標準,以利其后的價值鏈成本控制既能獲取競爭優勢又能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3.控制的基本思路不同
傳統成奪控制的基奪思路是:運用各種方法,事先預定各種成本項目的成本限額。按照限額開支,事后再把實際開支與限額開支進行比較,衡量經營活動的成績與效果,對差異進行追蹤分析以便提高限額或減少耗材。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是:價值鏈定位——價值鏈分析——價值鏈控制——價值鏈優化。
(三)成本控制方法的比較
傳統成本控制的主要方法有成本項目的成本控制、責任成本控制、標準成本控制、定額成本控制、預算成本控制、變動成本控制和成本的優化控制等。傳統成本控制基本遵守制定標準——核算成本——計算差異——控制差異這一成本控制程序。”價值鏈成本控制的控制方法則非常靈活,既包括會計的方法也包括非會計的方法,既包括經濟的方法也包括工程技術的方法,既包括管理的方法也包括非管理的方法,既有戰略控制的方法也有戰術改進的方法。所以,價值鏈成本控制實際上是一種全新的成本控制業務模式。
1.控制的策略不同
傳統成本控制主要是依據組織機構的職能、權限、目標和任務來劃分責任中心,形成縱橫交錯的責任控制系統。橫的方面建立的是按職能部門劃分的責任費用中心,縱的方面建立的是廠部、車間、班組三級責任中心。它的局限性主要是各職能領域是自治的,缺乏充分的交流,當某一部門為了工作的需要。提出一項計劃和要求時,不得不跨過本身的職能領域請示其他相關部門,這樣導致一些不相關的預算,使成本不可控。而價值鏈成本控制方法的基本策略是一切按價值創造和提供來衡量,因而沒有一個人為的“控制標準”,企業-二切價值創造活動均按是否創造和提供價值來進行控制。
2.控制的具體方式不同
傳統成本控制把成本費用的發生看作是數量的驅動,其成本控制的方式主要是標準成本差異分析方法和圍繞責任中心進行責任成本的控制,具體來說,如節能降耗、防止事故、比價采購原材料或設備等。但這兩種方法僅僅立足于生產成本的控制,只單純著眼于降低成本,基本上是一種生產導向型的成本控制模式。而基于價值鏈成本控制的基本策略,其控制的具體方式則要靈活得多。
3.控制的主要手段不同
基于傳統成本控制的出發點和策略,其控制的手段主要有:比價采購法、材料切割限額法、制造費用限額控制法等,所有這些方法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控制”,即利用一切手段將成本壓至最低,或一切手段的采用均要有利于管住成本,不使成本超過事先制訂的標準。”其次,傳統成本控制建立在落后的信息處理方式下,控制效率低,企業內部信息系統不健全,數據處理技術落后,沒有充分利用Internet,EDT等信息技術手段,致使信息不全、不準確、信息管理不集中,且信息傳遞不及時。在這種情況下,所進行的成本控制只能是事后的分析和控制,面不能利用實時信息對企業產品研發、采購、倉儲、生產、銷售、服務等經營活動全過程的全部活動進行實時控制與分析。因此這種成本控制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趦r值鏈成本控制的出發點和策略,其控制的手段則要靈活得多。如,建立ERE系統、CIMS等有效的綜合控制系統;建立內部市場化的綜合控制體系;建立價值網絡、虛擬價值鏈等控制網絡等等。
二、與作業成本控制的比較
(一)成本控制觀的比較
作業成本法,即基于作業的成本計算方法,建立在“作業消耗資源,產品消耗作業”的兩個前提之上,具有“二維”觀念:一是“成本分配觀”(CostAssignmentView),它可以概括為:資源——作業——成本對象;二是“過程觀”(ProcessAnalysisView),它可以概括為:經營過程分析——作業——持續改善。由此可見,作業成本計算著眼于分析成本產生的原因。
1.視角不同
作業成本控制的視角是:作業成本控制是立足于作業,分析作業的成本動因,形成基于作業的成本控制觀。作業成本控制的目標不是直接成本和產品成本的控制,而是涉及到了對財務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多成本觀的控制,涉及到通過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控制等。它雖然也強調成本動因分析,但其初衷是為了準確地分配成本。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視角是:基于價值活動的成本驅動因素分析,以及各單元價值鏈和各價值活動之間關系的分析,哪些單元價值鏈該加強,哪些價值活動該加強,哪些驅動因素該加強,哪些驅動因素該減弱,從而尋找打造和增強競爭優勢的途徑。
2.范圍不同
作業成本控制由傳統的以“產品成本”為中心的控制和以“管理成本”為中心的控制轉向以“作業成本”為中心的控制,溯本求源,從引起成本發生的本原人手解決成本為何發生的問題。它是一種多動因的成本控制,其控制的范圍一直追溯到產品的設計活動,甚至市場調研,下推到顧客服務活動。然而,這條成本控制鏈并不涉及或直接涉及其它企業,而是從企業創造顧客價值的基本活動來進行成本控制的。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基本思想則是,首先從價值創造出發,包括整個創造顧客價值的產業價值鏈都納入其成本控制的視角;其次是從價值提供出發,進行主要包括企業價值鏈的價值提供活動的成本控制。
3.層次不同
作業成本控箭以作業為控制重點,控制點集中于過程和團隊。作業成本控制重視對產品設計工作的改進,強調在設計過程中盡量消除不增值作業,并把著眼點與著重點放在成本發生的前因和后果上,注重過程控制,以作業為核心,以資源流動為線索,以成本動因為媒介,通過對所有作業活動進行實時跟蹤和動態反映,對產品形成過程中所發生的作業成本進行在線控制?梢,作業成本控制的層次主要是作業層次的成本控制。而價值鏈成本控制則不同,其成本控制的層次涉及到企業內外等不同的層次。
(二)成本控制程序的比較
1.切入點不同
作業成本控制的切人點是從確定目標作業開始的,即確定欲控制成本的作業或者成本控制的目標作業。當然,確定目標作業是從基本作業和輔助作業以及重點作業開始的,而并非同時對所有作業進行分析控制。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切人點是企業價值鏈分析,包括外部價值鏈分析和內部價值鏈分析。
2.分析重點不同
作業成本控制的分析重點是:作業成本法將形成產品的各項作業作為責任和控制中心,從成本發生的根源上展開分析;區分增值作業和非增值作業,建立最優的動態的增值標準,從財務和經營兩個方面對作業業績進行評價,不斷改變作業方式,從而達到持續降低成本的目標。價值鏈成本控制的分析重點是:價值活動成本驅動因素分析,從而確定控制的重點和目標。
3.控制思路不同
作業成本控制的控制思路是:識別作業鏈——確定作業中心——分配資源成本到成本庫——計算作業成本——分配作業成本至產品,從而計算出最終的產品成本。在此過程中,同時也可以取得關于產品的財務信息和關于作業的非財務信息,并在確定哪些作業為增值作業、哪些作監為非增值作業的基礎上優化作業鏈,從而使成本降低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控制思路是:首先,通過成本驅動因素分析,確定重點動因控制其資源投入。其此,根據成本動因分析控制價值鏈成本形成過程。
(三)成本控制方法的比較
1.控制主客體不同
根據成本的可控性,作業成本控制的主體就是作業活動主體,即基于企業作業鏈的各作業中心的主體單位,它可能是一個具體工作單位,也可能包括幾個工作單位。其控制的客體就是作業成本控制的具體對象,即各作業中心的作業及其成本。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主體是指價值鏈主體及其價值活動主體,即企業或者虛擬價值鏈和價值網絡的核心企業。其控制的客體則是指價值鏈成本控制的具體對象,即成本驅動因素,以及價值鏈及其價值活動。
2.控制的角度不同
作業成本控制的視角首先是基于作業中心的各項作業的成本,作業的劃分從產品設計開始,到物料供應;從工藝流程的各個環節、總裝、質檢到發運銷售全過程,通過對作業及作業成本的確認計量,最終計算出相對準確的產品成本。其次,經過對所有與產品相關聯作業的跟蹤,為消除不增值作業,優化作業鏈和價值鏈,增加需求者價值,提供有用信息,促進最大限度的節約。”而價值鏈成本控制的視角首先是價值活動的成本驅動因素,以決定該價值活動是否必要及其投入是否足夠。其次是價值鏈及其價值活動。從而確定各單元價值鏈之間的優化以及各價值活動之問的優化。
3.控制的特點不同
就作業成本控制的實質來看,作業成本控制的基本內容可以概括為:①基于財務信息的成本控制。主要指運用ABC法通過“作業評價與控制子系統”提供作業水平上的各類作業成本信息,從而據以對成本進行控制。②基于非財務信息的作業控制。主要指通過“作業改進子系統”,基于作業成本控制系統提供的諸如作業量、成本動因等非財務信息,以改進作業方式及過程的方法取得成本的實質性節約和作業質量的提高。而價值鏈成本控制則基于不同于以往的成本控制的價值鏈成本控制觀。根據控制的視角、范圍、主體、層次等的不同而靈活地采用多種多樣的控制方法和多元化的控制方法。
參考文獻
[1]樂艷芬等.成本會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2]王燕.價值鏈下的作業成本控制[J].財會通訊,2007,(8).
[3]羅紹德.基于價值鏈的成本控制研究[J],財會月刊,2007,(1)
[4]萬壽義.現代企業成本管理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1,235-250
[5]韓址清,王洪漠.基于現代價值鏈理論的成本控制[J].中國農業會計,2005,(2):20-22
【價值鏈成本控制與其他成本控制比較與分析】相關文章:
低碳經濟下環境成本核算與控制分析05-02
工程成本控制論文(通用10篇)11-09
大學改擴建成本控制論文05-11
企業如何成本控制論文(通用18篇)05-19
淺談項目管理者在項目成本控制中的作用06-13
中小企業成本控制論文參考文獻05-19
關于企業成本核算程序內容比較的論文04-23
成本分析在企業中發揮的作用論文04-22
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分析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