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管理學的論文10篇
在社會的各個領域,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管理學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管理學的論文 篇1
【摘要】
范式是科學理論研究的內在規律及其演進方式,而管理學的研究范式是最高層次的方法論。關于管理學的研究范式存在諸多爭論,大體上可以分為科學主義范式和人本主義范式,前者體現管理學研究范式的社會性,后者體現科學性。其實二者本質上是統一的,統一的基礎在于認識世界的西方大范式。
【論文關鍵詞】
管理學研究、范式、二重性
一、管理學研究范式的含義
范式是托馬斯·S·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提出來的一個術語,指科學理論研究的內在規律及其演進方式。庫恩在《科學革命的結構》中賦予這個概念以關鍵性的作用,他提出科學認識不是簡單而純粹的知識積累;對科學理論進行構思、表述和組織的那種方式受到一些前提或預設的指揮和控制。他要探測一種隱蔽在預設或前提之下的、絕對而自明的集體資源。他把這些自明性稱作范式。范式的這一定義同時是語義的、邏輯的和觀念——邏輯的。就語義而言,范式決定著可理解性,給事物以意義;就邏輯而言,范式決定著最主要的邏輯操作;就觀念——邏輯而言,范式是聯合、淘汰、選擇的第一原則,決定著觀念的組織條件。根據這三個生成的和組織的含義,范式指導、統治、控制著個人推理的組織和那些遵循范式的.觀念系統的組織。范式的含義既強烈又模糊,強烈是因為范式具有一種徹底的意義,它是方法論的指導、思維的基本圖式、預設或起關鍵作用的信仰,因此它本身帶有一種理論統治權。模糊是因為范式搖擺于多種含義之間,最終以含混的方式涵蓋了科學家們對一種世界觀的集體贊同。范式概念的不充分和不精確不僅揭示了庫恩思想的缺陷,也揭示了思考范式概念的困難。
一種范式,對于在這種范式控制下進行的所有話語而言,包含著可理解性的基本概念或主要范疇,同時也包含這些概念或范疇之間的吸引/排斥的邏輯關系的類型。一種范式的性質可以通過下述方式來界定,第一是對主要的可理解性的范疇的推廣或選擇;第二是對主要的邏輯操作的規定。
管理學范式是一種世界觀,是管理學最高層次的方法論。它主要從科學哲學角度探討與管理學學科體系和基本假設有關的一般原理問題,即指導管理研究的原則、邏輯基礎以及學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問題。在既定的范式中,管理學的理論研究和實務問題的解決往往是沿著既定的路徑。按照管理學家的解釋,知識的發展一般是遵循一定的路徑從而形成一定的理論范式。在管理實踐中,一般現存企業是在已有管理知識范式和管理技術的基礎上尋求管理變革或改進管理的。而新企業和新技術往往會帶來知識跳躍式發展的新范式。如果一種新技術的背后有全新的知識范式作為支撐,那么將對已有的管理理論、技術和能力構成威脅。按照庫恩的標準,管理學范式是劃分管理科學共同體的標準,不同的范式決定管理學發展的某一歷史時期,而某個特定研究方向或領域內所特有的共同世界觀、共識及基本觀點則形成管理學家群體。管理學范式就是管理學家對他們的研究主題所表現出來的基本意向和潛在知識假設。由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范式不同,所以管理學的研究范式呈現出多元化特征。從科學哲學的角度看,管理學范式理論包括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是本體論視角,二是認識論視角,三是方法論視角。所以管理學的范式理論是以管理學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與管理學之間呈現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區別、既相互作用又相互促進的關系。
二、管理學研究的科學主義范式
西方的管理思想和學說從產生的時期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古典管理理論,主要包括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和韋泊的組織理論等;第二類是行為管理理論,發端于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產生的人際關系學說,而后發展成為行為科學;第三類是當代的各種管理理論,產生和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后至今。這三類理論只是產生的時期有先后,并不是截然分開的三個階段。
它們相互影響,繼承演變,形成各種流派。根據不同的邏輯起點,管理學的理論研究有兩個范式,一個是以組織的效率為起點,另一個是以人的需要為起點。前者被稱為科學主義范式,后者被稱為人本主義范式?茖W主義范式是以組織的存在為根本,把人納入組織,人的存在就是為了提高組織效率;人本主義范式把人的存在和需要作為根本,通過滿足人的需要來實現組織目標。
管理學的論文 篇2
一、現階段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論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創新的必要性
通過上文的相關內容,我們已經大致了解了新公共管理理念的細致內容。就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對新公共管理理念進行有效應用和借鑒來說,不僅能有效提高具體教學過程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通過對學生階段狀態、學習生活的有效干預,還能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進行有效的影響。就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展開來說,雖然在課程教育改革的輔助和推動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目前管理工作進行的現狀來看,效果還是不太理想。
。ㄒ唬⿲W生階段性發展特點把握不精準
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現狀來說,面臨的最為嚴重的一個問題就是對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無法進行有效的把握。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除了學生本身情緒的波動以及發展過程中一些心態的變化等,還與校方管理工作部門的工作效率有關。就高校學生工作的開展來說,如果不能對學生的心理狀態或者是心理發展趨向進行有效的把握,那么接下的管理工作是難以繼續和開展的。
。ǘ┕芾矸绞竭^于陳舊和死板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學生管理工作這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人們普遍認為高等教育就是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的培養,從而忽略了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一系列心理發展的變化,從而錯過了學生接受教育和干預的最好時機;除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之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還存在管理方式以及方法過于陳舊和死板的問題。就高校德育工作的進行來說,實際上就是對學生管理的重要模式之一,但是在這一種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始終處于高高在上的'位置,學生則處于被動的管理狀態。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已經越來越獨立,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整個世界和社會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看法,一系列想法具體到生活中,實際上就是學生的相關行為和動作。高校在對學生開展管理的過程中如果很生硬的采取相關措施,企圖從正面直接的去改變學生的一些看法和觀點,或者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一些行為進行干預的話,那么必然會引起學生的反抗。而就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現狀來說,正是存在管理方式和手段過于生硬和死板的問題。
(三)管理目標不夠明確
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進行,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雖然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但是就調整的效果來看,似乎不太明顯,依然無法滿足課程教育改革條件下對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要求。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在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對相應的管理目標進行明確的設立,只有在設立了目標,制定了相應工作計劃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為管理工作的具體實施提供方向,否則在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則極有可能出現無頭蒼蠅的狀況,不僅無法有效發揮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還有可能為現階段的課程教育改革帶去負面的影響。通過上文關于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現狀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到高校在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改進,而新公共管理理論在這方面不僅可以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同時還能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態進行正面積極的干預,通過合理的計劃和設計展開學生的管理工作,不僅極大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可行性和科學性,同時對于利用學生工作管理效果推動課程教育改革來說,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所以就新公共管理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創新和應用來說,不僅是對學生管理工作本身進行改革的必然措施,同時也是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提高現階段高校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必經途徑。
二、利用新公共管理理論對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行
有效創新的重要措施從上文的相關論述中,我們已經了解到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對新公共管理理論進行借鑒和創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那么在具體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呢?筆者結合自身的一些管理經驗以及看法,在下文中進行了具體的探討。
。ㄒ唬淞⒑侠砻鞔_的管理目標——計劃的落實
就新公共管理理念的具體內容而言,計劃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它不僅關系著后面所有工作開展的有效性,同時直接決定和影響著管理工作開展的最終效果和成果。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來說,管理目標的明確實際也是同樣的道理。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中,教師們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變成規矩的好學生,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通常都是對一些事件的表面現象進行要求和管理,并沒有落到實處。如果對新公共管理理論進行有效應用的話,那么則應盡量避免出現這一問題。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最終目的而言,實際上是要對高校的課程教育改革工作進行有效的支援,著力將學生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課程教育改革的內容對管理工作的目標進行明確的制定,從而充分發揮新公共管理理論基礎上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ǘ┙M織工作的完善
除了管理目標的明確和計劃的落實之外,高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還應對相應的組織進行有效的完善。在高校學生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對學生的信息進行有效的收集,收集之后還應對其進行分類和整理,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人員來進行和完成,因此在確定了管理目標和管理任務之后,還應對相應的組織和人員進行合理的設置,從而保證學生管理工作開展的組織基礎。
。ㄈ淞⑷私逃睦砟
“完人”培養理念的提出,昭示著一個新的教育時代的到來。所謂完人,即把學生看做“完整的人”,是指在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對學生的生理發展、社會價值、情感世界、精神智能等方面的發展情況給予全面的重視。英國在對高等教育的育人任務進行詮釋的過程總也明確提出了相關要求,“高校應通過技能獲得、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和貢獻社會等教育,教育他們的學生更加完整地度過人生”。香港職業教育學院在其九所分校大力推行全人發展計劃,旨在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及情緒智商,教導他們一些可于不同工作崗位上應用的關鍵技能,并培養其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工作態度,引導他們拓展潛能,邁向成功。“全人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為處世成論文聯盟整理熟,關心社會,對社會有貢獻的知識分子和專業人才。在“全人教育”的工作理念驅使下,高校教育者應該接受和欣賞學生的不同個性,尊重學生的多樣化和多元化需求,支持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促進學生自由民主化發展。在“全人教育”工作理念的指導下,高校學生工作者應該更加強調圍繞學生的學習、技能、生活等發展提供更廣泛的支持。高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學校的中心工作應該是“育人”!坝恕笔且豁椣到y性的工作,應該貫穿于教學、學生工作等各個方面,高校應努力形成全員參與、全程育人的機制和文化氛圍,將學生事務與學術事務逐漸融合,將專業教學與素質培養逐漸融合,將學生學習與自我發展逐漸融合,避免教學環節與學生工作脫節。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在高校學生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對新公共管理理念進行有效的借鑒和創新,不僅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是現階段促進學生綜合發展的必要措施。高校在開展學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站在學生的發展角度去看待一些問題,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基本工作宗旨,爭取全面促進現階段高校的課程教育改革進度,為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和努力。
管理學的論文 篇3
摘要:
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較,《管理學》課程雙語教學模式強調采用個體化學習方式,更加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柔性教學能夠激勵教師和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改善意識和不斷創新的能力。因此,需要構建《管理學》雙語教學模式主體,并對《管理學》雙語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學方法與考核體系進行適當的豐富和調整。更多管理學論文相關范文盡在top期刊。
關鍵詞:
管理學論文
一、國際上幾種主要的雙語教學模式
《朗曼應用語言學詞典》對雙語教育的定義是:“在學校里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學科的教學”。我們可以認為從廣義上來講“雙語教學”是高等院校的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同時采用兩種語言( 母語和英語) 進行授課的一種教學方式。國際上普遍實施的雙語教學模式主要有:
(1)“浸入型”雙語教學,或稱為完全浸入型,即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所授課程全部采用外語進行教學,這以加拿大、美國為主要代表。
(2)“過渡式”雙語教學模式,該模式的特點是學生進入學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語,然后逐步轉變為只使用第二語言進行教學,這以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學為主要代表。
(3)“維持式”雙語教學模式,即學生剛進入學校時使用本族語,然后逐漸地使用第二語言進行部分學科的教學,其他學科仍使用母語教學,該模式強調在學習應用外語的同時,要以母語來維持課堂師生間的理解與交流。目前,我們國家普遍實施的是“維持式”的雙語教學模式,在知識的介紹方面側重英語的應用,但在和學生的交流時主要靠母語作為媒介。
二、管理學雙語教學的特點
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管理學雙語課程的開設已經將近十年。從2006年起,筆者承擔了商學院管理學雙語教學的任務。此外,筆者長期以來還承擔《國際貿易實務》的雙語教學,和《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比較,管理學的雙語教學有其不同之處。
首先,管理學強調案例教學,對學生和教師的外語水平要求比較高。案例教學是管理學的重要教學方法。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引導學生對具體的特殊性的實際案例進行討論分析,提出見解,做出判斷和決策,借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在管理學課程中的大量應用,就給從事案例教學的教師的英語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樣,學生要求對所提供的英文案例進行分析,對學生的英語口語的要求也比較高。英語水平的高低成為能否成功開設管理學雙語課程的關鍵性因素。
其次,管理學教學互動性強,雙語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量大。管理學的教學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既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不可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管理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和學生的充分互動。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教師應該能及時地做出反饋。一堂精彩的管理學雙語課,就需要教師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相對于中文教學,雙語教學所做的準備工作應該更加充分:既要保證在課堂里將所傳授的知識點準確無誤地向學生傳授,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又必須保證在課堂里創建雙語教學良好的外語環境,促進學生良好的外語思維習慣的養成,外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這樣,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就成為了必需。
再次,國內優秀管理學教學資源的缺乏使得管理學雙語課教學難度增大!秶H貿易實務》課程是介紹國際貿易國際上通用的貿易規則,是很多高校都開設的雙語課程,國內也出版了很多相關的雙語教材。而管理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既要介紹西方國家經典的管理理論,同樣需要對中國的實際加以分析。國外的管理學教材主要是針對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撰寫的,其中的案例、相關的法規介紹都是基于西方國家,教學資源(包括案例庫)的缺乏,使得管理學的雙語教學難度大。
三、上海師范大學管理學教學模式的實踐
基于管理學雙語教學的特點,上海師范大學管理學雙語教學團隊對管理學的雙語教學模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討,形成了較有特色的雙語教學模式。
首先,突破傳統“維持式”的雙語教學模式,逐步向全英語教學靠攏。如前文中所介紹的,“維持式”的雙語教學模式是我國雙語課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強調在學習應用外語的同時,要以母語來維持課堂師生間的理解與交流。而管理學教學本身強調和學生的互動,如果在和學生的互動交流中過量地使用中文,從教學實踐來看,往往會變成教師對課本內容的翻譯,學生缺乏使用英語交流的欲望和動力。筆者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對此有比較深的感觸。因此,上海師范大學管理學雙語課程的教學中,逐漸向全英文授課轉變。管理學每周課時是3節,也就是120分鐘,教師將上課時間合理分配:100分鐘全英語課,讓學生浸潤在全英語的環境里,用英語去閱讀、傾聽和思考,用英語來表達,最后20分鐘再使用中文對重要的概念和理論進行整理,以確保學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偏差。英語的大量使用,對教師隊伍和學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從事該課程的教學基本具備國外留學和進修的經歷,有的教師本科讀的是英語專業,因此問題不大。對學生而言,我們將學生分為若干的學習小組,將英語水平不同的學生分在同一個小組,通過相互幫助的形式,英文聽說能力強的同學可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同學;同樣在課堂上,教師對英語水平較差的同學予以重點照顧,課后幫助他們“拾遺補缺”。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英文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合理分工,“模塊化”教學,注重教學資源的收集和建設。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從事管理學雙語教學的教師相對固定。其中既有多年從事該課程教學的中年教師,也有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優秀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做到優勢互補,各自發揮自己的優勢。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提供一些業務上的指導,年輕教師在外語方面具備優勢。因此,在課程的整合和教學資源的收集和建設上,專業教師做到了資源共享、合理分工,避免了“單打獨斗”、資源的浪費。在教材的選用上,我們選用羅賓斯的最新版《管理學》原版教材。在課程的教學準備過程中,每位教師負責一個板塊教材資源和案例資源的整合。在羅賓斯的教科書中,有相當部分的案例并不適合課堂教學,我們僅僅是把這些案例作為學生的閱讀材料,以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因此,需要增加大量的課外案例,合理的分工,可以減少教師備課的壓力,同樣,可以促成教學團隊的形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管理學課程獲得上海師范大學全英語示范課程的項目立項。
再次,強調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根據課程教學的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在人力資源管理的這一章的教學中,我們采用情景模擬及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在人員招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事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各組事先準備企業簡介、招聘廣告、招聘計劃、擬聘崗位的工作說明書、招聘表格等;要求各人事先準備中英文簡歷等應聘資料。一部分扮演招聘人員,另一部分同學出去應聘,然后進行角色互換。這樣,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及應聘實戰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全面靈活地掌握招聘實務以及相關知識和技術,培養策劃與組織協調能力、角色認知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受到學生的歡迎。
管理學是一門科學,同樣是一門藝術。管理學課程教學,特別是雙語教學,需要教師的極大地投入。通過幾年的實踐,上海師范大學商學院管理學課程的雙語教學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存在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本土化教材的建設和高素質的復合型教師的培養是該課程雙語教學的努力方向。
管理學的論文 篇4
概要: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在不斷變化,管理理論走過了不斷發展的歷程,從無到有,從模糊到清晰,從凌亂到有序,不斷向科學化、系統化邁進。本文簡要介紹現代管理理論的概念,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歷程,現代管理理論的特點以及現代管理理論對人類社會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未來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管理理論;發展歷程;發展趨勢
人類的管理活動,可以追溯到人類進化的過程中。隨著生產方式的變革社會分工日益復雜,人類的管理思想也相應地從低級向高級演進。奴隸社會的管理,已被一種獨立的對象和過程紀錄下來。古埃及人建造宏偉的金字塔;古希伯來人則研究了“組織的概念等級原則,例外原則”;古巴比倫成為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國家的典范;《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論述管理的著作,尤其是儒學中所蘊涵的管理模式,為當代企業管理提供了非常有益的理論和方法論啟示。亞當斯密關于勞動分工的理論,揭示了社會和組織可以從勞動分工中獲取巨大經濟效益的事實。開始于18世紀的工業革命,使機械力迅速取代了人力,在工廠中制造商品成為更經濟的生產活動。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鐵路發展所帶來的運輸成本下降,在歐洲和北美出現了一批大型企業。如洛克菲勒建立了壟斷性的標準石油公司,卡內基控制了美國鋼鐵工業的三分之二。這些企業的運作不僅需要正規化的管理,更需要規范化的管理理論。
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資本主義發展日益多樣化,生產過程日益自動化,新的世界革科技命高潮迅速發展,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客觀上對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把握瞬息萬變的動態管理過程,我們需要了解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歷程及其發展趨勢,掌握其特點。同時,在理論上運用過程方法,系統方法,權變理論綜合多樣化的管理思想,構建現代管理理論的統一框架,使之在變化著的管理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成為人類管理思想演進的必然趨勢。
一、現代管理理論的概念
現代管理理論是繼科學管理理論,行為科學理論之后,西方管理理論和思想發展的第三階段,特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出現的一系列學派。與前階段相比,這一階段最大的特點就是學派林立,新的管理理論、思想、方法不斷涌現。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哈羅德·孔茨認為當時林林總總共有十一個學派:經驗主義管理學派,人際關系學派、組織行為學派、社會系統學派、管理科學學派、權變理論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理論學派、經驗主義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經營管理學派。
二、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歷程
1990年后,受時間不一致性理論和貨幣時間不一致性理論的影響,歐美國家普遍實行通貨膨脹目標制,以穩定通貨膨脹和通貨膨脹預期。通貨膨脹目標制可視為新古典經濟學派關于預期管理的基本模式。伴隨通貨膨脹目標制的實行,西方國家央行的政策制定發生了重大變化,放棄了制定政策的神秘性和不透明性,逐漸增加了政策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克魯格曼(Krugman)在1998年和1999年研究日本的流動性陷阱時提出了預期管理的思想,只是沒有用預期管理這個詞。1998年他的論文在凱恩斯流動性陷阱的基礎上,引進理性預期概念,建立預期管理的一種理論模式,作為針對流動性陷阱的非常規貨幣政策的理論基礎。艾格爾遜和伍德福德(EggertssonandWoodford)在2003年研究日本的量化寬松政策時指出,治理通貨緊縮的關鍵是預期管理?梢哉f,現代預期管理思想起源于對日本流動性陷阱研究。
進入本世紀后,特別是金融危機爆發后,歐美國家預期管理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進入到現代預期管理理論階段。現代預期管理理論繼承了政策透明和公開的思想,放棄了固守通貨膨脹目標制的思想,新凱恩斯經濟學派在指導預期管理理論發展上開始占上風。這導致了最近10余年來貨幣政策觀念的明顯改變,預期管理成為了貨幣政策的核心問題。莫里斯(Morris)和Shin在2008年對這一改變作了介紹:“最近15年時間在世界范圍內,我們看到了對貨幣政策理解和引導這兩個方面認識的明顯革命!薄斑@場革命的中心問題是關于貨幣政策的觀念改變。傳統的觀點視貨幣政策為工程問題。面臨控制范圍以外的不確定性,央行有一組可控制的操作工具,試圖操作這組工具達到它的目標,F代觀點視貨幣政策為一策略問題!薄耙罁@一現代觀點,貨幣政策的核心問題是管理和協調預期。相對于央行的直接工具變量控制,如控制隔夜利率,央行傳遞信息更為重要!
三、現代管理學理論的特點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現代市場經濟動力機制、運行機制的特點使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產生了許多新的特點,對之進行理論概括是建立統一的現代管理理論科學體系的前提。我們認為應該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經營管理的根本動力由追求近期利潤最大化轉向追求企業長期資本增殖率的提高與穩定,即轉向追求企業存在與長遠發展。
第二,企業戰略成為科學決策與貫徹實施企業目標化的首要保障。而經營戰略的發展趨向則是全球化與長遠化。經營方式的總戰略是保持與發展技術優勢的主陣地,同時進行多角經營,使以盈補虧的機制在時間與空間上伸展。經營組織的總戰略是大型化與分權化相結合,因為大型他才能保證戰略的全球化;分權化(即使企業集團成員企業獨立核算形成多極分散的利潤中心)才能避免大型組織的僵化和過度集中。在科研與投資戰略上則趨向于聯臺化、協作化、同際化。
第三,全面創新是保持企業活力的中樞。所謂全面創新包括技術創新、組織創新與文化創新。其中每個方面的創新又必需是全面的。技術創新包括產品與服務的品種創新、工藝與設計創新、質量創新。組織創新包括經營組織、管理組織與制度、生產管理與組織等的全面創新。
第四,對人的重視、培養與利益的平衡成為管理的中心。重視技術與管理人才與全體職工素質的提高,實行全方位的'激勵制度。
第五,信息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索。現代管理手段和技術方法被廣泛應用。
四、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趨勢
。1)現代管理理論發展趨勢之一,是把理性管理同藝術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它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是要高度重視管理經驗的重要性。
。2)現代管理理論發展趨勢之二,是把企業中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的作用結合起來。
現代管理理論認為,所謂正式組織,指的是企業為了有效實現其目標,所規定的組織成員的正式的相互關系和組織體系,包括組織結構、方針政策、規劃方案、規章制度、運行方式、管理模式等;所謂非正式組織,是指組織中沒有經過上級或一些相關的程序而建立起來的以感情聯系為主要溝通方式的組織,而行為科學則強調了非正式組織的作用。要想達到理想的管理績效,這兩者的結合是必然的趨勢。
結論
文章通過查閱各種資料對現代管理理論進行了簡要介紹,主要介紹了現代管理理論的概念,現代管理理論的發展歷程,現代管理理論的特點以及現代管理理論對人類社會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下一步可以研究一下現代管理理論的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國的發展,由于時間有限,本人在這里不做深入討論,有興趣者可以了解相關知識。本文只是個人的見解,如有錯誤還請指正。
管理學的論文 篇5
摘要
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酒店教育工作也需要不斷地進行發展和創新,而就目前時代背景來看的話,酒店國際化人才培訓模式對于酒店專業人才今后發展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為此,文章也對酒店國際化人才培訓模式的構建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關鍵詞
酒店;國際化人才;培訓模式
在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影響下,酒店這一行業在我國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并且也有著較多的國際連鎖酒店在中國開設了分支機構,就比如說重慶的艾美酒店、希爾頓酒店等。也正是因為酒店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我國酒店教育這一專業也得到了較大的發展,而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酒店專業國際化發展這一需求,酒店教育過程中也需要設計出國際化的人才培訓模式。
1、酒店國際化人才培養現狀
1.1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確
就酒店教育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教師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其對于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以及范圍都是概略性地進行說明,很少會對教學培養目標進行詳細的定義,還有些則是在培養過程中將培養目標定得過高,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今后畢業之后就很難適應從酒店基層做起。而上述所提到的問題都表現出人才培養過程中培養目標不夠明確,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起到國際化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最終學生就業效率也就較低。
1.2沒有形成國際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就酒店國際化人才培養現狀來看,沒有形成國際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也是其中較為關鍵的內容,而其主要表現在課程內容和國際型酒店崗位標準不相符,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只是片面地對學生進行雙語授課,或者是使用外文原版教材對學生進行培訓以及教學,認為這種教學課程體系就是國際化,沒有真正將國際化實質內容滲透到人才培養以及課程體系構建中,也就很難起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1.3課程設置缺乏對學生職業素質培養
就目前酒店教育國際化人才培育情況來看,課程設置過程中,對于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也沒有起到足夠的重視,所以在實際教育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學生職業素質偏低等現象,而之所以會這樣,主要還是因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對于學生職業道德以及職業理想等方面還是沒有起到足夠的重視,最終也就和國際化人才培訓模式存在一定的差距。
1.4教學方式以及評價方式存在問題
就目前酒店教育國際化人才培育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采用中文教學為主,就算是開設了雙語教學的課程,教師英文教學以及學生英語回答的比例較低,不足課堂教學時間的50%,這樣,不利于所引進的先進教學內容和理念的傳達以及課后學生專業知識的拓展。此外,很多老師還是采用之前較為被動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采用傳統課堂講解為主,重理論、輕技能這也是較為常見的問題,在這種教學環境中,學生只能單純地學會一些理論性的知識。但是,和國際型酒店實際工作過程之間還是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也就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也很難得到全面的發展以及進步。
2、酒店國際化人才培訓模式構建
2.1明確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
在酒店國際化人才培訓模式構建過程中,首先需要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確定,在目標確定過程中,可以借鑒他國實踐經驗來確定培養目標,比如,美國的`“康奈爾模式”、瑞士的“洛桑模式”,就是真正地將產教結合在了一起,并且還要求學生對國際化要求進行全面的掌握,以此來培養學生酒店崗位服務技能,同時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此,在對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確定的過程中,可以將國際化理念和跨文化體驗、掌握現代酒店管理知識、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服務意識、具備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等內容作為培養目標,以此來確保人才培養的有效性、國際性。
2.2構建國際化課程培養體系
在酒店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過程中,還需要積極構建出國際化課程培養體系,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積極推行“課證融合”的雙證制度,讓學生在學習完酒店服務管理相關內容的過程中,還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將國家標準、國際標準融入教學實踐當中,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也能掌握職業證書考試的相關內容。其次,在課程培養體系構建過程中,還可以增加跨文化交際以及人類文化課程,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酒店行業國際化發展趨勢,增設人文與社會科學、跨文化交際等課程體系,比如說跨文化交流、世界品牌酒店管理、中外民俗等內容,這樣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2.3加強校企聯動,積極開展國際化實踐教學
在酒店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過程中,為了能夠確保該模式應用的有效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改變之前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加強校企聯動,通過這一方式來為學生開展國際化實踐教學。針對這一點,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在國際化模塊教學基礎上開展工學交替,將之前傳統的初中后五年一貫制“4+1”教學模式,變成“3.5+0.5+0.5+0.5”教學模式,在這一模式當中,3.5年主要是在學校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而其中的一個0.5年則是到國際品牌酒店來進行認知性實踐,還有一個0.5年則是回到學校學習,最后一個0.5年則可以深入到國際品牌酒店來進行實習,通過這一工學交替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全面化的培養,這樣就能更好地保障學生具備較為良好的酒店國際化能力。除此之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積極開展主題化、情境化教學,為學生構建一個虛擬的“國際化酒店”,這樣學生就能在實踐過程中進行體驗式學習,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同時改變傳統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更好地掌握相應的營銷能力以及國際型酒店管理的知識。
2.4構建良好的師資隊伍
酒店國際化人才培養過程中,教師在其中占據著較為關鍵的作用,所以在酒店國際化人才培訓模式構建過程中,學校還需要加強對酒店專業師資力量隊伍的建設,通過這一方式來打造出一支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國際事業以及國際溝通能力的酒店師資隊伍,這樣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保障教學的效果以及質量,真正培養出酒店國際型人才。針對這一點,學校如果具備較為良好的資金條件,可以讓教師直接到一些較為優秀的國外酒店進行學習以及培訓,也可以從國外聘請一些專家來對學生進行酒店教育,以此來實現對學生的國際化酒店教學效果,同時還能促進學校酒店專業師資隊伍質量的提升。
3、結論
酒店專業在時代發展過程中也有著越來越高的作用,而目前時代發展環境下,酒店國際化人才才是這一領域所需要的人才,因此,院校在對學生進行酒店專業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積極構建出酒店國際化人才培訓模式,以此來加快國際化人才培養,從而才能讓學生成為市場所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錫軍.酒店國際化人才培訓模式探索[J].科學咨詢,2013,14(26):93-94.
[2]王紅麗.區域經濟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4,23(15):89-90.
。3]孔韜,彭慶環,陳漢平.高職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7(6):52-53.
管理學的論文 篇6
摘要
企業基層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根基所在,尤其是國有企業的管理,與諸多管理要素在基層發揮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如何繼承傳統,不斷創新,用新思維、新技術去解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新問題,是做好企業管理的關鍵。只有把人才、制度、考核、企業文化等管理工作在基層做實了,才能使管理工作真正地促進企業發展。
關鍵詞
基層;企業管理;問題;原因;路徑選擇
一株好的植物要想長得枝繁葉茂,除了陽光、土壤、雨露外還需要精心的打理才能達到;那么一個企業要想不斷發展,除了產品、戰略、人才、技術及外部環境外,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科學的管理才能實現。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曾說過,“一個企業成在經營敗在管理!笨梢姽芾韺τ谝粋企業生存的重要性。
1、企業管理的理論內涵
1.1企業管理的定義
企業管理是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產物,是由人們在從事交換過程中的共同勞動所引起的。在社會生產發展的一定階段,一切規模較大的共同勞動,都或多或少地需要進行指揮,以協調個人的活動。通過對整個勞動過程的監督和調節,使單個勞動服從生產總體的要求,以保證整個勞動過程按人們預定的目的正常進行。尤其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產品日新月異、市場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企業管理就顯得愈加重要。
1.2企業管理的重要意義
中國的計劃經濟根植于自然經濟,向來遠離真正的競爭,也就不存在競爭性質的管理。只要超額完成任務便是先進單位。這就造成了中國企業最薄弱的環節是管理,最差的能力是創新,導致了許多國有企業虧損。當前許多國有企業的經營滑坡只是表面現象,而導致經營滑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這些企業不善于管理,造成產品或者服務的成本過高,最終丟失了市場競爭優勢。沒有市場的企業,即沒有了生存的基礎和前提,員工看不到市場前景,喪失信心,企業喪失了凝聚力,效益必然滑坡。體制、機制問題也都屬于管理問題,并非是虧損的主要原因。即使在市場經濟十分成熟的美國,每年仍有數以萬計的企業破產倒閉,這也都并非是體制、機制的問題,唯有科學的管理才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
2、目前基層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隨著歷史的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競爭時代的到來,光靠人才和經驗式的管理已經不可能解決我們企業前進中的'問題。在我們的日常生產經營中還有很多重生產輕管理現象。
2.1目前基層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管理重機關輕基層,頭重腳輕;管理層級不科學,責任分不清;管理手段老一套,前緊后松;管理思維片面,重生產輕意識形態。
2.2目前基層企業管理問題的主要原因
(1)傳統的官本位思想作怪。唯我獨尊,官老爺習氣十足,喜歡弄面子活,干出彩的事,對企業的發展和基層群眾呼聲不聞不問。對反映問題的單位和個人認為是事多或刺頭,聽不進直言,俯不下身子。
(2)專權思想作怪。一些單位的“一把手”為了怕別人搶風頭,事事自己說了算。工作只要不經過自己的就不支持,甚至否定。比如抓勞動紀律,對職工進行處罰,不是自己主張抓的就不加處罰。弄得職工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留下了制度之下不平等、單位領導有矛盾的印象,造成了除了一把手其他人的管理都不好使的潛規則。表面上像是自己有威嚴,其實把一個健康的團隊帶上了小集團的邪路。弄得自己事必躬親,其他管理人員怕惹領導不高興,管理上畏手畏腳,結果單位生產效率低下,工作一潭死水。
(3)懶惰思想作怪。一些高層管理者工作不愛下基層。即使下基層也是到基層的管理層口頭了解情況,不能深入實際的調查研究問題。而一些基層的管理者則迎合這種管理方式,總是停留在做作匯報,寫寫材料,不對自身工作進行剖析自問,深入研究?偸亲谵k公室里指揮工作。弄得很多問題耗費巨額成本才能解決,最終是職工群眾不滿意,喪失責任感。由大家干變成了大家造,基層一盤散沙。
(4)實用主義思想作怪。一些管理者以實用為主,以短期收益為第一目的。對于那些利于長遠打基礎的問題則怕影響正常工作,不聞不問甚至是進行阻撓、潑冷水。比如企業文化建設,乃至黨群工作。很多單位不支持,或者冷漠對待,認為沒有用,其實是錯誤的。職工休息生活和文化生活的環境好了,心情順了,才能對生產工作產生更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3、目前基層企業管理的路徑選擇
3.1科學選人、用人、提升管理
要切實強化基層管理人員隊伍建設。選派那些能力強、懂管理、重實際的人才到基層工作,給他們創造條件,提供舞臺。同時不但要選拔人才,還要善于培養人才。制定有效管用的基層管理人員培訓計劃。要讓他們不但懂業務還要會管理。廣泛涉獵與管理相關的各種知識,以適應現實發展的需要。讓人才來自基層、服務基層。
3.2要用活的機制激活管理
高層管理要將科學有效的方法、機制,下移到基層管理中。建立公開透明的考核評價機制和管理職責,明確崗位分工。各級管理人員,各崗位管理人員,都該管什么,都該管到什么程度,管理人員之間如何的溝通配合,都要明確。并把管理層的民主評議作為考核基層領導管理業績的一個方面,不但要放權給基層的一把手,還要建立有效制衡機制,讓管理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真正的為企業服務,為職工群眾謀利。
3.3量化細化目標推行管理
深入調查研究基層管理工作中的目標管理。建立健全目標管理和考核評價機制。讓目標管理和崗位評價不僅僅停留在紙上,還要落實到實際的管理工作中。并適時的進行調整。把符合實際發展,符合管理需要,切實可行的方式、手段運用到管理當中。用真正的制度和方法去管理。變人治為法制、機制,避免“能人效應”,人走工作亂的情況。
要建立一套科學管用的人才晉升獎勵機制。讓人才流動起來。讓干事、務實的人才得到任用提拔,引導管理風氣的轉變。讓每個基層管理人員和員工都有晉升的希望,都有晉升的機會。形成干事、創業、務實、清廉的良好管理氛圍。
3.4用企業文化促進管理
將企業文化融入到企業管理之中。讓管理文化深入人心,讓一切管理內容體現文化內涵。了解職工需要什么樣的文化活動,引導職工參與到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動中來。并研究如何根據自身實際和現有條件開展文化活動。政工及群團組織在企業管理文化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比如我廠黨委多年來就一直致力于職工素質文化的提升,不斷豐富企業文化內涵,用文化的力量管理職工。每年定期舉辦由工會牽頭的職工技術比武、崗位練兵等活動,并采取現場全紀實、專家點評、專業觀摩等豐富多彩的形式,極大的激發職工學技術、愛崗位、做奉獻的熱情,多年來培養了大批技術人才。同時還在班組開設圖書角;為山上野外作業的職工制作流動休息室、開展廠長聯絡員座談會、舉辦陽光關愛捐贈晚會等民心工程。多年來各級組織通過愛心文化、家園文化、行為文化、服務文化、安全文化、節約文化等管理理念使職工奉獻企業的意識明顯增強。
3.5用典型經驗推廣管理
做好典型經驗的推廣和宣傳工作。讓科學管理成為可學、可用的實際方法,形成科學管理的傳導效應。而不是停留在書本上和書報上的理論文章。
總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不論多么科學的管理方法,不論多么科技的現代手段,如果不深入實際,深入基層,不實踐于基層,那么都會停留于表面,成為鏡中花水中月,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不會對工作起到任何作用。各級組織、各個部門只有在管理工作中重視基層,了解基層,抓好基層,才能讓企業管理工作真正服務企業的發展,促進企業的發展。
管理學的論文 篇7
【摘要】
企業化方式管理的事業單位中地方糧食儲備庫就屬于其中之一。儲備地方糧食,保障地方糧食安全是儲備庫的主要職責,為國家經濟做出了很大貢獻。本文就針對地方儲備糧的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的組成特點以及主要功能進行探討。
【關鍵詞】
地方儲備糧;信息管理;網絡技術
儲備糧庫自身管理比較寬松,很難對信息資源集中進行管理。在國家糧食科技“十一五”中,可以看到對糧食體系的總體預測以及如何規劃發展,在這個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糧食倉儲企業將因為這個急速變化的市場轉型為專業糧食物流企業,以加強動態物流為核心的業務模式為主要方向,改變原來靜態模式,不再以倉儲保管為主要模式。需要結合現代發達的信息網絡技術,吸取先進的管理理念,結合領先的管理方式,科學合理設置地方儲備糧食信息管理系統。
1、系統組成特點
1.1局端管理局域網
局端管理局域網需要在數據中心設立相關應用以及對服務器進行存儲,并以合適的方法以web的形式將信息發布。中心服務器、路由器、防火墻、交換機等是局域網的基本結構。各層基層糧庫與市糧食局行政主管部門進行實時數據交流,這樣高層管理人員便能對基層的糧庫業務各方面進程狀況有個詳細及時的了解,對各個庫點的儲備糧的信息能有效管理以及查詢,節約了紙張使用的同時省去了打印的時間,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交流速度,更方便打印匯總各種數據的報表,此外,對于各業務部門中的任務職責,市糧食局也便于管理分配,共享業務信息數據的同時能將有關數據報表及時上交給政府有關部門。
1.2庫端監控局域網
庫端監控局域網需要具備對庫區提供基本管理,對庫房進行專業檢測,數據的傳儲、通信服務器等是庫端監控局域網的構成。一套獨立的糧庫儲存信息管理系統是每一個基層庫點必須具備的,這樣不但能將相關的數據報表及時傳送給市主管部門,而且與糧庫相關的各類主要信息都能從市主管部門下載。由于每一個基層庫點都是獨立的,在針對出現什么技術故障,它們各自的信息也得以保障不會被全部銷毀,對信息的保存性十分到位。在此基礎上,能夠實現數據的相互流通在局與庫之間,很好的達到了信息的交互性。
1.3軟件系統
B/S結構是地方儲備糧信息管理系統所采用的結構,客戶端0維修、系統容易擴展都是它所具備很容易展現出來的優勢,打破共享模式在傳統文件上不必要的權限。所以其他的工作網站在服務器端配置好IIS后,WWW瀏覽器便可以用來瀏覽對應網點。信息管理系統在第一次被使用時,系統只需要專業管理員進行登錄,然后將對應權限、用戶名密碼分別分配給相應的員工。對于被管理設置完成的用戶進入管理系統只需要打開登錄界面,對身份進行驗證,完成通過驗證后變可以對糧庫中的各項數據進行查看等操作,這些操作都是基于之前管理人員分配權限的基礎之上才能進行的,同時也方便高層管理員的監督管理,避免了員工亂操作等行為的出現。
2、系統主要功能
2.1統計管理
統計人員負責完成統計管理的任務,做成的報表需要采用統一的要求格式。錄入界面主要包括對糧食入庫、出庫進行統計,對于糧食計劃完成的進度也需要把握。還有對于糧食的損壞損耗,儲存情況都需要一一詳細錄入。糧食的出入庫人整體進度便是通過這些數據錄入制作出的表格反映出來的,統計管理的精確性以及時效性都得到了有效的確保。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相文件根據里面的要求錄入各種詳細準確的數據,保證了主管部門能夠馬上有效對于糧食儲庫計劃和實際完成的整體進度有個全面深入的了解,以便能夠對已接下來的計劃進行實時調整,確保糧食存庫系統的順利運行。
2.2倉儲管理
倉儲管理主要是對各個倉庫糧食的實際存量,對應糧食的質量以及損壞情況進行準確的反饋?梢源笾路譃閭}房、庫存實際情況,糧食保管作業記錄,器材的管理情況以及倉儲設備保管情況。對于倉房以及庫存內的糧食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及時仔細查看,將數據錄入,有利于對糧食的整體有很好的把握。對糧食的熏蒸烘干等工作需要及時記錄,這對今后如何更好儲存糧食有很大借鑒作用,以及對于糧食的損壞情況有依據,能科學有效的進行分析,避免相似的狀況再次發生。像對熏蒸烘干的設備好壞使用情況定期記錄是十分必要的,如果長期不對設備進行仔細檢查,不但對糧食相應的處理效果造成影響外還可能產生其他的安全隱患,及時登記實際使用情況可以對糧庫的維護有很大的`作用。
2.3質量管理
質檢部門人員負責對糧食的質量管理。糧食品質測定、質量檢測等都是包含在質量管理中的,它作為一套獨立的管理系統,通過實時傳輸糧食檢測結果,信息管理系統能更好的整合管理數據。糧食的質量是重中之重,質量管理這個系統能對儲糧的溫度濕度變化情況作出精準反映,可以根據數據制作出曲線圖表,讓管理人員更好的對于儲糧質量有深刻分析,對后面處理糧食有更好的預判。市局主管部門也可以通過接收相關數據文件,清楚了解儲糧質量情況。
2.4確保運行
地方儲備糧信息管理系統能促進糧食行業的有效運行。為了能更好的促進系統的運作,建立完善單位的規章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信息管理系統與之前的辦公方式有很大不同,工作人員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工作方式,讓整體的辦公效率得到提高,對原來的管理模式進行合理調整,推動信息管理系統的運行,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此外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對管理人員加強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培訓對崗位技術的使用。增強管理人員的職業道德,讓他們更負責任的對待自己IDE工作崗位,對系統進行及時維修以及精確記錄數據信息,傳送相關文件,促進系統更好應用。
3、結語
實時、便捷是地方儲備糧信息管理系統的主要優點,此外管理人員對系統的應用操作也是比較方便靈活的,運用該系統對庫存管理調控糧食的能力有很大幅度的提高。管理人員通過對儲糧情況及時記錄到系統中,確保了儲糧數據的真實性,管理人員各自的職責得到很好的分配,糧食的質量也得到有效的檢測與維護。市糧食主管部門應該積極開發儲備糧信息管理系統,以便更好應對殘酷的市場競爭。
參考文獻
[1]鐘朱彬.廣東省儲備糧管理信息化實踐[J].糧食儲藏,2013(01).
[2]孫宏嶺.基于物聯網的集成化糧食供應鏈管理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02).
管理學的論文 篇8
摘要
新常態這一概念包含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建設等多個方面。伴隨著公共權力運行的制度化、民主化的發展,社會文化和社會治理對公共管理提出了諸多新要求,公共管理的體系和能力與社會現實需要的差距、公共管理手段的落后、社會主流價值觀受到嚴重挑戰,以及社會分配不公等問題,共同構成了我國公共管理目前面臨的困境。解決這些困境能夠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在新常態下的平穩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撐力量。
關鍵詞
新常態;公共管理;發展模式;社會建設;主流價值
當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在這一關鍵歷史時期,我國的公共管理活動面臨著非比尋常的壓力。經濟增速的換檔、社會思想的多元化,社會對法制化的管理過程的要求,都迫使公共管理的模式實現根本性的改變。在此背景下,公共管理面臨的困境以及對策就越發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一、新常態是一個囊括多維度因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階段
新常態是黨中央對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一個總體性概括。在新常態的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經濟增長、政治建設、社會文化等等方面都具有鮮明的特征。
(一)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速度、理念和動力
新常態在經濟方面的表現包括經濟增長的速度、理念和動力等多個方面。經濟增長速度的調整是經濟新常態的外在表現,經濟增長在新常態之下的理念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經濟發展動力的調整則構成了新常態下經濟結構整體性變化的基礎性條件。首先,經濟增長速度的調整是經濟新常態的外在表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總量實現了飛速的增長。由于經濟發展的外部條件和內部機制的變化,經濟增長速度由年均10%以上逐步下降到中低速水平的趨勢已經不可避免。一方面,這必將給諸多傳統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的挑戰,另一方面也必將給新興產業的成長鋪平道路,提供良好的機遇。其次,經濟增長理念面臨著巨大的調整。不斷實現國民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的高化和優化是目前經濟增長過程中,必須努力梳理的理念。長期以來,衡量經濟增長的核心方法是簡單測算總產值的增長狀況。而經濟增長過程中產生的效益、經濟增長相對于投入的效率等因素受到的關注程度相對較低,在新常態的歷史階段,這種狀況必然發生改變。最后,經濟發展動力將逐步轉化為創新。長期以來,單純依靠要素的不斷投入和追加以實現經濟的增長的模式,在給我國國民經濟帶來了高速發展的成就的同時,也形成了環境污染、資源過度開采和生態惡化等諸多問題。在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的消耗與投入達到極限時,經濟增長的速度必然出現放緩的趨勢。在新常態的歷史階段,以技術和管理的創新,在降低各種資源的消耗和要素的追加情況下,促進經濟以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實現增長,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模式和動力。
(二)新常態對政治建設提出了新要求
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著政治管理體制的不斷變化。馬克思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當中,關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論述揭示出了政治制度應當不斷調整,以適應生產力、生產關系變化的必然規律。在新常態之下,公共權力的制度安排必然更加民主化,公共權力的行使必然更加制度化和法制化。
(三)新常態形勢下的社會文化建設
伴隨著國民經濟近30年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較大的豐富和提高,同時,社會思想意識也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在此背景之下,我國的社會文化建設面臨著異常嚴峻的形式,也面臨著眾多挑戰。一些不健康的社會思潮的泛濫,將會對我國的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形成巨大的挑戰,最終這也將對社會經濟建設帶來嚴重的影響。積極地加強對社會思想的引領,用現代大眾傳媒的形式傳播正確的價值觀是新常態之下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二、新常態下公共管理面臨的困境
在新常態之下,社會經濟發展的現實對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社會公共管理流程和機制依舊面臨著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現了諸多困境。
(一)管理體系和能力同現實需要存在差距
目前,我國的公共管理體系和能力同社會需要之間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公共管理體系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程度和水平依舊不足,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水平有待提高。首先,公共管理體系的法制化程度依舊有待提高。公共管理領域的立法依舊有待加強,部分新出現的公共管理問題面臨著無法可依的局面。這突出表現在受到法律認可的公關管理主體目前依舊相對有限。在社會公眾的利益日益受到關注的今天,公民社會正在逐步興起,民間自治組織和公民個人應當獲得法律所賦予的參與公共管理的權力。單純依靠國家行政機構作為公共管理的主體的模式在未來將難以更好的為整個社會提供管理和服務。公共管理體系目前在法制化方面的問題,也表現在公眾對合法的參與公共管理活動的渠道并不知曉的現象上,社會公眾對合法參與公共管理渠道的不了解將直接導致這些渠道的失效。其次,目前的公共管理能力的缺失突出表現在管理技術手段有待提高。當今社會電子政務、網上辦公和政務信息的公開化雖然已經在我國取得了良好的發展,但是公共管理體系的數據化和網絡化依舊具有提高的空間,尤其是在基層公共管理過程當中,依靠傳統習慣力量進行管控的模式依舊存在于我國廣大鄉村地區。這事實上體現出了我國傳統的公共管理模式依舊是限制我國公共管理能力提高的力量。在歷史上,我國具有道德治國的傳統導致基層管理主體不重視通過數據化的模式,科學的對當地的情況進行全面的把握和了解的習慣性力量依舊存在。而長期以來,單純重視經濟增長速度的政績觀也影響著廣大行政管理者。以更為信息化和現代化的手段提升公共管理能力的措施,依舊應該以更高的水準加以采納。
(二)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效果依舊有待提升
新常態的歷史背景之下,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文化氛圍,是助推我國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目前,由于網絡等大眾傳媒的不斷發展,價值觀日益多元的情況加速發展,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構建和傳播依舊有待提升。首先,我國的諸多優良傳統文化面臨著流失的風險。伴隨著網絡快速傳播的是西方強勢價值觀。在此背景之下,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潛在挑戰。在網絡當中,我國歷史上的卓越思想家、民族英雄等歷史人物的形象受到了扭曲,諸多當代的先進人物受到了誹謗。如果這些現象得不到糾正,我國的社會主流思潮將會出現混亂的局面,這會最終破壞社會的穩定。與此同時,這也會極大地影響我國青年人對國家和民族未來的信心,產生對西方文化和社會制度盲目崇拜的觀念。在未來,國家的年輕人將成為民族的棟梁,確保青年人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具有深遠的意義。其次,社會主流價值觀需要以更為潛移默化的形式,利用現代電子信息平臺,進一步深入社會公眾內心。單純依靠說教式的信息傳播,難以引起受眾的共鳴。要讓正能量信息貼近社會公眾的生活實際,形成具體可感的形式,在公眾不自覺的情況下接受,并內化為自身的思想意識。
(三)公共經濟生活領域依舊面臨諸多矛盾
當前,我國社會公眾在經濟領域反映突出的問題主要集中于社會分配方面。社會分配更加公平是調動社會公眾參與經濟活動的積極性,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的重要途徑。但是在目前,由于我國經濟結構和分配機制等方面依舊存在改進的空間,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的問題正在逐步涌現。調節社會分配,必然引起社會資源在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行業之間的重新分配,這必將帶來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需要妥善的加以解決和疏導。公共經濟生活領域存在的另一突出問題,是中小民營企業獲得發展的空間和資源規模相對較小的現象。在我國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轉型和升級成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主題。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的創新,需要依靠眾多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高科技企業的支撐。但是在目前,由于體制和機制限制,這樣的中小企業獲得金融資源和其他資源的能力是相對有限的。融資渠道狹窄和貸款難,將直接導致這些進行創新和升級的關鍵力量沒有充分發展必備的資源。
三、促進我國公共管理在新常態下發展的對策
新常態包含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多個方面的特征,我國的公共管理活動在體系、能力、價值觀引領和經濟調節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困境。根據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找到相應的對策,是幫助我國公共管理走出困境的重要前提。
(一)加強公共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提升我國公共管理體系的建設對策需要從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多個角度開展工作。對于政府自身而言,加強對政府工作人員隊伍自身的治理是重中之重。引入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調動政府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更為嚴謹的績效考核體系確保政府工作人員隊伍中的優秀者得到激勵,對工作效率低下和不稱職的人員進行淘汰是提升政府管理效率的核心環節之一。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組織的發展水平相對于西方發達國家有較大的差距。真正意義上保證社會組織在法律的框架下,獨立的開展工作,參與公共管理過程,參與對公共權力的監督,才能夠使我國公共管理體系更為完善。對待廣大公民個人而言,不斷提高參與公共管理,合法維護自身權益,表達訴求,是促進我國公共管理體系提升的重要基礎。提升公共管理體系的能力,需要從人員素質和辦公流程、設備的配備等方面著手,引導相關人員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升科學化的`參與公共管理的能力。與此同時,廣泛借鑒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的電子商務管理模式,借鑒分析和處理數據信息的能力,確保公共決策的科學化也是實現公共管理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因素。
(二)全面加強社會價值觀的引領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傳統管理思想當中的優秀精華應該得到關注和借鑒!洞髮W》當中在關于齊家這一問題的論述上,突出強調了榜樣的示范力量。引領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工作中,公共權力機構及其工作人員,表率性的遵守社會的法律法規,表率性的遵守社會道德規范,是宣傳主流社會價值觀的最有效的武器之一。部分公職人員,由于個人素質和社會不良思潮的誘導,在行使職權的過程當中,違反亂紀,直接給社會公眾形成了極為不良的影響。與此同時,不能把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引領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等同。避免社會公眾對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宣傳產生僵化的認識,甚至排斥和漠視的情緒非常重要。
(三)加強對社會經濟的調節力度
在我國目前存在的貧富差距增大,社會分配公正有待提高的問題上,政府可以加強通過稅收等手段,進行再分配的力度。目前,房地產稅和遺產稅的醞釀和逐步實施已經體現出相關的理念。但是就根本意義而言,需要理順價格機制,逐步削弱部分壟斷行業的進入壁壘,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實現社會分配的公平和公正。對于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政府應當首先加強金融領域的改革力度,引導更多的社會資本逐步成為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同時規范民間信貸,發展貨幣市場,讓中小企業得到更多的融資渠道。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走入新常態的歷史時期,我國的公共管理活動面臨著非比尋常的壓力。經濟增速的換檔、社會思想的多元化以及整個社會對法制化的管理過程的要求,都迫使公共管理的模式實現根本性的改變。目前的社會公共管理流程和機制依舊面臨著種種亟待解決的問題,出現了諸多困境。公共管理體系的法制化和民主化程度和水平依舊不足,公共權力的監督和制約水平有待提高,我國的諸多優良傳統文化面臨著流失的風險,中小民營企業獲得發展的空間和資源規模相對較小,我國社會貧富差距加大的問題正在逐步涌現。提升我國公共管理體系的建設對策需要從政府、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等多個角度開展工作。傳統管理思想當中的優秀精華應該得到關注和借鑒,在分配領域,需要理順價格機制,逐步削弱部分壟斷行業的進入壁壘,通過市場競爭機制,逐步實現社會分配的公平和公正。
管理學的論文 篇9
摘要:
社會經濟發展時期,新的公共管理模式是我國內外行政改革方面的主要理論基礎,對我國經濟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當傳統的新公共管理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和發展方向進行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改革和變更,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政府機關能更加切合實際的為百姓謀福利、辦實事。
關鍵詞:
多維視角;新公共管理分析
1、新公共管理的定義
新公共管理的概念非常松散,它是指一種試圖取代傳統的管理模式的新的理論,也是一種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是現今社會國內外運用得比較廣泛的管理模式。
2、新公共管理理論實施的文化背景
作為一種新的改革思想和模式,新公共管理是對時代要求的積極呼應,是順應新時代潮流的有效途徑。信息時代的快速更替,早在20世紀80年代,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管理相繼出現了嚴重的危機,傳統的公共管理體制已不能順應社會的潮流,面臨這巨大的管理漏洞,經濟上出現的嚴重危機,一些西方國家開始提出了新的公共管理理論并得以實踐。它主張競爭機制,重視公共服務效率,強調在公民的需求上盡量做到滿足公民需求最大化。新的體制應用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響應與號召,新公共管理理論的實施與落實奠定了很深的基礎。
3、新公共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
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提出并實施是一個時代向另一個時代跨越的.標志,新公共管理理論實施的過程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許多學者對于新管理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進一步地針對本國的國情做出了更加完善的體系。
3.1胡德的生平極其主要學術貢獻
克里斯托夫.胡德,英國著名的行政學者,畢業于約克大學,獲得社會科學政治學學士學位。胡德主張政府行政、規章制度和公共部門的改革研究。
3.2巴澤雷的生平及其主要學術貢獻
麥克爾-巴澤雷,美國行政學者,1980年獲得斯坦福大學的文學學士學位。麥克爾-巴澤雷主張公共管理改革、戰略開發管理以及政府組織創新等方面。
4、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成就
新公共管理體制不同于傳統的的管理體制,它在新的信息時代提出了運用創新的思維和方式改革,為人民群眾謀福利。在解決人民內部矛盾時的群眾利益最大化。政府的管理職能是掌舵而不是劃槳,政府的主要職責就是給予人民群眾大的利益,引導人民群眾走正確的路線。政府應該把管理和實施分開來做,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既節省了政府的開支,又可以很親民化的完成任務,提高了工作效率。政府本著人民群眾最大利益化的職責,要盡可能的多提倡健康向上的生活觀念,為老百姓做實事。
4.1城市郊區土地開發和交通的延伸
在社會經濟的管理體制中應當積極開發偏遠地區或城市周邊地區。通過新的公共管理體制促進國家的共同發展,城市的統一建設。一個國家的偏遠地區可以實行補助的政策。一個城市在建設的時候同等對待。新開發的地區實行盡快落實公共設施,以確保出行以及生活上的方便。我國現在許多發達的城市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設施看似已經很完善,但是由于人口的日益增長,土地的利用率在不斷擴大,目前已經開始向郊區擴展。雖在價格上相比城區要低一些,但是交通還是很閉塞。使得剛剛開發起來的新城慢慢地恢復成死城,無人問津。商品房建完無人購買,在經濟上遭受到了巨大的損失。對這一問題,政府部門應當積極主動地策劃一個方案交由上級部門處理,待上級領導審批決定后應盡快落實實施,以確保百姓的利益得以不受損失,城市的交通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前提。
4.2公務員上崗政策及優勢
我國對于公務員上崗實行筆試、面試的考試,優勝劣汰的政策,大大地提高了政府公務員的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目前我國實行公務員考試人員的資格有學歷、專業、年齡等的限制,剛剛晉升的人員多數都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剛剛畢業初到社會,對一些事物很新鮮,對工作很熱情,積極性很高,對生活也有很獨特的見解。不妨將一些創新的工作交由他們去處理,老員工從旁協助,或許也會有一些不同與以往的結果。
4.3西部偏遠地區的開發與建設
“西部大開發”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的一項重要的政策,其目的是把東部沿海發達城市剩余的經濟能力用以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努力實現西部地區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使西部偏遠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持續穩定的提高,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上有新的突破。其重點是要在發展交通、醫療設施和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取得新的成就,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邁出扎實的步伐。
4.4城市綠化改革的重要性
城市的衛生環境和綠化可以很直觀地體現一個城市的精神面貌。社會經濟日漸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一部分人下海經商已有了很大的回報。人們多數都過上了小康的生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都買了私家車。私家車的增多導致了城市交通的擁堵,汽車尾氣的過量排放,使得環境受到了很大的污染。針對這一問題,政府和有關部門可以做出一些相應的計劃。采取擴大城市綠化面積和汽車尾號限行的政策,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量和植物對汽車尾氣中的有害物質的吸收。目前我國大部門城市的綠化面積都能達到占城市總面積四分之一的標準。
4.5“九年義務教育”政策的實施
我國現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政策,其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免費性——這里專指免收學費。我國現在有很多農村開始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即免收學費、雜費,對寄宿生有一定的生活補助,各地區標準不同。而現在社會上還有一種普遍的現象就是學區房的興起,即買學校規劃了學區的房子,學生可以去當地的學校上學。對于不是學區內的學生學校不予接受。很多孩子面臨著上學難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國教育部門秉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保證人民群眾的知情權,以人民群眾為基礎進行全面的監督,落實相應的政策并實施。
5、結論
綜上所述,新公共管理理論是以服務人民群眾為主要目標,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領域的需要,進而維護社會的和諧和促進經濟的穩步發展。新公共管理理論在落實和實施的同時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響應和認可。這也為了更好地實施這一體制奠定了基礎。新公共管理理論不僅在我國實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在一些西方國家也獲得了一定的效益,更加促進了各國之間經濟的發展與長期戰略合作。
管理學的論文 篇10
摘要
隨著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對醫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在醫院服務中,首先服務的對象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人文社會學在醫院管理中應用是非常重要的,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務”已經成為現階段醫院發展的關鍵。因此,本文作者針對人文社會學在醫院管理中應用的意義,提出其應用措施,有效的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
人文社會學;醫院管理;醫學倫理觀
所謂的人文社會學就是人文學與社會學的合稱,與自然科學存在的主要差異就是所研究的對象不同,人文社會學研究對象為人文目的及參加活動的價值,其中,包括人的思想、情感、世界觀、價值觀及人生觀等,不適單純的分析與描述,只能通過相互溝通、了解及分析才能有效的掌握事物的發展。醫學專業與其他專業存在很大的差別,在醫院管理中,嚴重忽略從社會學的角度為患者服務,有效的避免對患者造成傷害,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1、人文社會學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意義
1.1確保醫療安全
目前,醫院醫療安全管理與一般的行政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區別,其主要將人文社會學、管理學、醫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合使用,如果只單純的從醫學角度對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處理,處理結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醫院在為患者服務過程中,不僅僅需要使用科學技術為患者治療疾病,還應該通過人文社會學對患者進行研究,需要對患者的職業、社會認知、心理狀態及健康狀態進行分析與掌握,并且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加強與患者溝通,避免醫患糾紛的產生,保證醫療安全。
1.2提升醫療質量
隨著我國現階段醫療理念的不斷變化,醫療質量體系也發生了不斷的變化,傳統扁平化模式已經逐漸轉化為立體化及全面化,其中要求包括醫患溝通及醫療服務等內容,要求醫務工作人員在做好醫療文書的基礎上,應該加強人文社會學知識的運用,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并全面掌握患者職業、社會認知、心理狀態及健康狀態,嚴格按照治療方案執行,有效的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
1.3提高技術水平
現階段,醫學涉及的學科比較多,主要有運動學、物理學、材料學及倫理學等多個學科。隨著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醫患之間的信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醫務工作人員要想獲得患者的信任,一方面,醫務工作人員應該與患者進行溝通,并且仔細觀察,將在臨床知識中融入社會學,尊重患者的意見,制定患者可以接受、實惠準確的治療方案,有效的提高醫患之間的信任。另一方面,醫務工作人員可以通過醫療活動合理運用人文社會學的相關知識,全面掌握醫療事業的發展方向,促進醫療事業的快速發展。
2、人文社會學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療事業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現階段,為了有效的加強醫院服務工作,就應該充分的在醫院管理中運用人文社會學。因此,本文作者針對以下幾個方面就人文社會學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2.1充分認識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醫學與其他學科存在的主要差異就是其接受服務者及服務者都是人。醫學不僅僅只是將科學合理的原理有效的'運用到生物學上,因此,不能做一個只懂得醫療技術、離開先進儀器及設備就難以行醫醫者。醫院服務主要包括醫護人員與患者進行溝通及交流的過程,工作人員的作用及責任就是了解患者的心理負擔,提高患者戰勝病魔的勇氣及信心。因此,醫務工作人員應該充分的意識到人文社會學的重要性,有效的加強人文關懷,使用情感交流的方式加強醫患和諧相處,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2.2加強醫務人員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養
在醫學教育及實踐過程中應該加強人文學及社會學的相關教育及宣傳,使廣大醫務工作人員充分的意識到一個優秀的醫生,不僅要有高超的醫術,還應該具有廣闊的人文視野,加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及道德良知,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獲得患者的信任,提高患者戰勝疾病的勇氣及信心。正如拉納克湖畔銘言所說:“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這是人性的智慧,也是醫務人員的精神所在。疾病治療的關鍵,如,醫生在急診室見到心臟病發作的患者,告訴他,一切都在控制之中,他可能就會好起來。因此,加強醫務人員人文精神培養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醫生不能只是醫療機器,而應該是具有廣泛興趣及活潑開朗的人,只有這樣,他才能會不把患者當成疾病對待,而是當成一個病人對待,有效的運用人文社會學,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重點。
2.3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納入醫院管理
在我國現階段,不僅需要加強醫務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及道德素質,還應該采取必要的措施規范醫務工作人員的行為。如醫院規定患者具有“五權”,即享用權、參與權、保密權、選擇權和知情權,在治療過程中,醫務工作人員應該向患者介紹治療方案、操作方法及相關的并發癥等,醫院還應該將醫患相互交流及溝通作為一項重要的考核內容,對得到廣大患者稱贊的醫務工作人員應該予以獎勵,反之,對于患者經常投訴的醫務工作人員應該予以懲罰或者批評。此外,醫院在環境設置及人員編制方式,應該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為患者及工作人員營造良好的治療及工作環境。
2.4優秀的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
判斷醫療服務水平的關鍵就是醫療工作人員能否有效的解決患者的病痛。醫務工作人員如果不能以高超的技術及可靠的醫療質量準確的診斷出患者的實際病情,應該采用一定的措施解決或者緩解患者的痛苦。在此情況下,哪怕是最親切的服務及最頂級的病房,從病人期待的結果來審視,醫務工作人員的努力可能就是零。
2.5加強對社會學知識的更新實踐
2.5.1關注人文社會學新進展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們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行為方式及思想意識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對疾病的認識也在不斷的增多,對健康及醫療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醫院僅僅只停留在服務模式,不會緊跟時代的發生,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可能被淘汰。因此,醫院領導人員應該明確醫療事業的變化形式,緊跟時代的發生,加強人文社會學的創新與改革,改變管理理念,在醫院管理中合理的運用人文社會學,保證醫院順應時代的發展。
2.5.2重視醫院人文建設
在我國現階段,醫院領導人員應該重視人文建設,人文建設的核心內容就是“為誰服務”問題。在醫院人文建設中,應該提高醫務人員的專業素質,堅持以人為本,營造良好工作及治療環境,有效的提高治療水平及安全。有效的醫院領導人員可以實現醫院可持續發展,在關注醫院技術服務、儀器設備及人才培養的基礎上,應該加強醫院人文建設,有效的運用文化凝聚人心,運用文化營造舒適、安全、和諧的醫療環境。
2.5.3實踐應用社會學知識
通過相關實踐表明,人文社會學知識在醫學中是非常重要的,其重要性不亞于醫學專業知識,要將人文社會學作為現階段醫務人員學習的關鍵內容之一,制定專業的培訓部門,加強醫務人員公共關系、經濟管理學、倫理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學的知識,并且將其靈活的運用到臨床中,有效的提高醫務工作人員的倫理道德水平及專業素質;并且完善知情同意書、談話簽字等相關文件的設置,建立嚴格的考核制度及監督檢查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嚴格執行,避免出現醫療事故,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促進醫院可持續發展。
2.6將醫學倫理觀體現在服務中
目前,醫學倫理觀對醫療事業快速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尊重患者的基本權利是人文管理的基本內容,是完善人的心智、保證醫學生命溫度、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驅動力,是人文精神的重要體現。在維護患者權益的同時,應該時刻關注患者的病情,保護患者的情緒。因此,醫院應該建立倫理委員會,開展以“維護患者權益、保護患者情感”為主題的服務活動,定期對醫院醫技科室、門診及病區進行調查,保證醫院服務流程科學合理,促進醫院的不斷發展。
3、結束語
人文社會學在醫院管理中發展是一項長期的工程。現階段,醫院服務工作是無止境的品質追求,應該樹立“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務理念,進行不斷的創新與改革。在醫院管理中,“以人為本”的理念是非常重要的,為加強人文社會學在醫院管理中的應用,應該充分認識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加強醫務人員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養、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納入醫院管理、優秀的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加強對社會學知識的更新實踐和將醫學倫理觀體現在服務中。這有這樣,才能促進醫院服務事業的快速發展,但是,人文關懷是一項長期的工程,管理人員應該從管理體系及制度等方面采取相關措施,促進事業事業的不斷發展。
【管理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管理學基礎論文07-30
護理管理學論文題目06-07
管理學原理的論文(精選17篇)05-18
工商管理學年論文11-03
對管理學的認識論文范文08-03
管理學論文范文(精選21篇)05-18
管理學院博士論文05-19
工商管理學年論文6篇11-04
大學管理學論文3000字(通用10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