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學生能力培養論文
導語:學校要增加校外實習基地,實現學生對口頂崗實踐工商管理系近幾年一直在努力尋求有代表性、并能讓學生得到頂崗鍛煉的實習基地。
一、民辦院校工商管理畢業生就業去向及職位分布情況分析
為了進一步驗證本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筆者所在的工商管理系組織全體教師,從2011年開始,利用近三年的時間對05屆(31名)、06屆(28名)、07屆(5名)、08屆(16名)、09屆(17名)等五屆總計97名有代表性的畢業生進行了跟蹤調研。
二、漸進式的獨立學院工商管理學生能力培養方式
結合企業實際調研結果、結合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擬定從理論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培養、綜合素質培養三方面為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內容框架。
(一)理論知識培養
1.重視基礎理論課與后續專業技術課的銜接即在設計課程體系時,要有層次性和針對性。層次性就是指在學生四年的教學任務中,專業課的難度應是遞進關系的,且每年之間的專業課應有承接關系,避免專業課之間出現脫節現象。針對性,就是在設置專業課時要符合學生未來就業、考研等不同需求,以強化其適用性。
2.強化理論知識與工作實際需要的緊密結合主要從三個環節來保證:一是師資這個環節,要求專業教師對專業課的理論研究加大深度,在此基礎上,還要深入企業親身體驗,逐步增加“雙師型”的教師比例;二是在教材選用上,盡可能選取突出應用性較強的課本;三是外語教學上,在推進英語四、六級的課程基礎上,強化專業英語的學習,即結合就業后企業的實際需求,開設與本專業相關的外語課程,如行政辦公英語、職場英語等。
3.增加理論課程中的實訓環節為了突出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目標,我們將對課堂授課進行改革,將專業理論課中同學難于理解的部分或與在未來實際工作中聯系比較緊密的內容,采用實訓授課的方式,如增大理論課中能在實驗室教學的內容比例,工商管理專業有15門課程采用理論與實踐的授課方式;另外根據課程內容設立研究專題,由老師帶領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實際調查;結合授課內容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針對性的參觀見習、頂崗實習等。
(二)實踐能力培養
1.加強校內實踐課程建設,強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的特點,力求加大實訓課程的范圍,并納到實驗室來上。盡量選用具有“雙師”資格的教師來完成教學任務。目前,我系共有7個實驗室,分別承擔著工商管理專業10多門主干課程的授課任務,其中包括生產運營、企業資源計劃、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實訓、ERP沙盤模擬實驗等課程。走進實驗室上課比在教室上單純的理論課效果要好很多,這是強化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
2.增加校外實習基地,實現學生對口頂崗實踐工商管理系近幾年一直在努力尋求有代表性、并能讓學生得到頂崗鍛煉的實習基地。目前歐亞商都作為商業實習的主要基地已接納了我們系四屆畢業生的實習任務。我們還在積極尋找工業實習基地,以更好地完善實習基地建設。通過頂崗實習可以真正為學生在實習期間提供真實的獨立操作的專業工作崗位,可以加深學生對校內所學專業理論的理解和應用,可以鍛煉學生的專業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同時,還能更好地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工作責任心,體驗實際企業的管理模式從而盡快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綜合素質培養綜合素質高是用人單位對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提出的新要求。
1.強化學生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的培養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道德品質教育各有其自己的內容要求,不能混為一談。政治素質教育旨在引導、幫助和教育大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增強大學生的政治鑒別能力,增強實現民族宏偉目標的精神動力;通過思想素質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論、思想方法,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消極思想,使得大學生都能健康的成長。
通過道德品質的教育,引導大學生了解社會道德準則與規范,樹立共產主義的道德觀,掌握做人標準,學會如何做人,培養優良品德、高尚人格。但三者相互滲透、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互為條件,三者的合力是共同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是充分發揮公共課堂教學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主導作用。二是設立導師和輔導員并行的管理制度,使每個班級都有固定專業課教師負責學生的學習指導。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給予疏導并鼓勵其去心理咨詢室,使其及時調整不正常的心態,盡早步入正軌。三是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規范其行為,促使大學生心理素質得到健康發展。
2.增加人文社科課程,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人文素質是一個人外在精神風貌和內在精神氣質的綜合體現,是一個現代人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原來我系課程體系在塑造學生人文高素質方面是有所忽視的,所以學生的文學藝術修養、語言文字修養、文明禮儀修養等方面都離企業要求有一定的距離。所以我們今后在引導學生學好本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積極開展人文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修養。一是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作用,尋找人文素質教育發展的新的生長點。在選修課中,允許學生跨系全面選課。二是豐富第二課堂教育。定期開設人文知識系列講座,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提升人文素養的大賽,全面提升自身人文素質。
3.培養學生為基層服務的意識現代大學生吃苦耐勞精神不夠、為基層服務的意識較差。獨立學院由于大多數學生的家庭條件都很優越,在家都習慣了養尊處優的生活,這方面問題就更為嚴重。而現在的用人單位恰恰又非常注重這點。因此我校逐步強化學生從底層做起、甘為基層服務、能吃苦耐勞的理念。
一是課堂上要求教師不能僅局限于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要適時地向學生灌輸社會用人的要求,讓學生認識當前就業的嚴峻形式,逐步樹立為基層服務的意識,形成踏踏實實、不浮夸的處事原則。二是通過頂崗實習這種手段,可以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現實企業的用人條件。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擁有吃苦耐勞精神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意義。三是定期舉辦一些有意義的講座。聘請企業的一些知名的成功人士來學院給學生做報告,讓學生從另外一個角度來不斷加深企業用人觀。
4.實施“一本多證”的培養模式,提高就業率我系對學生實施“一本多證”的培養模式,鼓勵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及個人特長,積極參與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內審員、人力資源師、心理咨詢師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帶動就業率的上升。
【工商管理學生能力培養論文】相關文章:
工商管理類人才應用能力的培養論文03-15
談學生能力的培養教育論文02-25
聲樂教學對學生演唱能力的培養論文02-18
淺議啟迪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論文02-28
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研究02-22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英文寫作能力論文03-04
創新教育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論文03-06
高校動畫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論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