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商管理類就業競爭力探析論文
0引言
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大眾化進程加快,人力資源配置方式的逐步市場化必將浮致人才的全球性競爭在國內展開,甚至進一步加劇。作為時代先鋒的當代大學生,是整個社會金字塔中的極具上升潛力的一層,他們面臨著由理論到實踐的巨大人生跨越,競爭社會中無處不在的機遇與挑戰在等待著他們,他們具有極強的可塑性與適應性和開拓性思維以及極強的進取心,并有著較強的團隊精神和較輕的社會壓力和良好的學習氛圍,所以當代大學生如何主動學習,培育與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凸現個人在人才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和工作實踐終的持續競爭能力,以在人才人戰中立于不敗之地,是擺在眾國高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面前的一項緊迫任務,同時也是每個大學生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1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內涵
核心競爭力這一概念最旱是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的《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中提出的。最開始核心競爭力只是經濟學的觀點,但由于它具有深厚的哲學根基,所以被引入經濟、管理以外的幾乎所有領域,其概念也逐漸被引申到了個人核心競爭力上來。事實上,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離不開每個個體的核心競爭力。對于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套用普哈拉哈德和哈默的定義,可以理解為: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學習期間所內化了的經過整合的知識和技能,是高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所擁有的有價值的、獨特的、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和替代的競爭能力,是能夠史加有效地讓用人單位快速接納自己從而取得工作機會的能力,是相對于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大學生可以通過知識結構的優化、技能水平的提高、綜合素質的培養等途徑,全而整合發展自己的就業核心競爭力,創造性地滿足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找到適合才能發揮的工作崗位,理想就業而實現自身價值。就業核心競爭力是畢業生可持續就業的一種發展能力,是畢業生的知識積累、技能水平、素質養成達到一定水平,具備可自主開發、可持續發展的潛能。
關于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基木要素,至今仍眾說紛紜,沒有公認的明確的定論。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集中體現,筆者認為主要包括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質、堅實的復合型知識結構、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等幾大基本要素。
1。1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質
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質包括良好的品德素養、健康的心理品質、良好的職業道德、合理的價值取向、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積極向上的敬業精神、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強烈的社會貢任感。良好的道德心理品質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基石,是高校畢業生順利成功就業的敲門磚。
1。2堅實的復合型知識結構
復合型知識結構是專業知識與基礎知識、理科知識與文科知識、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綜合體現,是系統的理論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和靈活的實踐能力的有機統一。完善而全而的知識結構是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的前提,也是用人單位挑選大學生的關鍵標準;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是適應未來工作的新型人才。
1。3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
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主要包括終身學習觀念、自主學習能力、知識融通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積極想象能力、能動應變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同化順應能力等,是各種智力性因素和非智力性因素綜合參與的結果。學習創新能力是把知識、技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是大學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
1。4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社會適應良好是指人的行為能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變化,能為他人所理解,為社會所接受,行為符合社會身份,能與他人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涉及適應社會和人際適應兩個維度,具體包括生活知識技能的掌握、正確活目標的確立、社會生活規范的遵守、社會群體的融入、社會角色的承擔、社會生活的適應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是衡量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是決定大學生能否實現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結合,達到人職匹配的重要因素。
2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能力的調查分析
本文以某些高校部分工商管理類學生為調研對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涉及5所高校共計1000名學生。實際收回問卷982份,去掉填涂失誤等無效問卷后共計收回有效問卷956份,回收率達到98。2%。限于篇幅,調查過程在此不予贅述,下面詳細分析本次調查的結果。本次調查設置了4個方面的內容,目的是為了客觀的獲取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具體調查結果見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①在“良好的心里素質方面”方面,有336人顯示“非常好”,348份人為“良好”,142人為“一般”,剩余的130人為“不好”,分別占到有效問卷總數的35。1%,36。4%,14。9%和13。6%。顯然,認為非常好或良好的共計71。5%,絕大多數大學生都心理素論文質都不錯。②在“堅實的復合型知識結構”方面,有382人被調查認為“一般”,262人顯示為“良好”,170人為“不好”類型,剩余的142人為“差”,分別占到有效問卷總數的40。0%,27。4%,17。7%和14。9%。從這個結果看,大多數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并不具備堅實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只有少數學習努力,目的明確的學生知識面較好。③在“較強的學習創新能力”方面,有481人為“一般”,205人為“較強”,159人為“差”,剩余的111人為“很強”,分別占到有效問卷總數的50。3%,21。4%,16。7%和11。6%。調查結果說明,大多數的工商管理類大學生創新能力還是一般的,只有部分學生創新能力強,這與各自的自我鍛煉和學校的培養方式有關。④在“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方面,有277人被判定為“較強”,336人為“一般”,225人為“較差”,剩余的118人為“很差”,分別占到有效問卷總數的29。0%,35。1%,23。5%和12。4%。相當一部分工商管理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還有所欠缺,事實上,這與大目前高校的培養方式有很大關系。
3討論
從調查結果來看,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能力并不強,一方面這與目前高校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的培養方式有關,另一方面這也與當代大學生自身的成長背景有關。事實上,當前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育與提升是一個需要個人、學校、社會、企業及上級部門共同規劃和參與的系統工程,只有把各個方面的因素都積極地調動起來,才能真正地把工商管理大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提升上去,使工商管理大學生能真正地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通過學校、企業和各種制度機制的保障真正體現出來,這也是對當前我國高校培養人才機制的一個挑戰,也是對我國當前教育制度的一次完善,對我國高等教育和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具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意義。
【關于工商管理類就業競爭力探析論文】相關文章:
1.工商管理類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