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類論文
論文提綱是作者構思謀篇的具體體現。便于作者有條理地安排材料、展開論證。有了一個好的提綱,就能綱舉目張,提綱挈領,掌握全篇論文的基本骨架,使論文的結構完整統一;就能分清層次,明確重點,周密地謀篇布局,使總論點和分論點有機地統一起來;也就能夠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組織、利用資料,決定取舍,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料的作用。
教育管理類論文1
一、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一)培養目標
創業教育模式是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基礎,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是創業教育模式實施的重點。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總體目標是:基于專業教育,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戰略眼光與創新意識,掌握扎實的管理類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同時具備較強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能夠勝任企業各層次經營管理工作,具備自主創業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的創業型管理專門人才。
(二)基本原則
本文將運用系統的設計思想,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遵循創業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有計劃、分階段,循序漸進地開展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如下:
1.融合性原則
即普及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專業教育過程中逐步強化與滲透創業教育,融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于一體,最終實現所有大學生接受普及性創業教育,部分大學生接受專業性創業教育,少數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的目標。
2.主體性原則
為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教學核心應從以教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相關教學組織要基于學生的現有水平與專業需要,即“學生需要什么”,而不是“教師現在有什么”,同時在教學中要注意觀察、收集學生反應,并積極做出改進回應。因此,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同時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為目的。
3.實踐性原則
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將創業實訓貫穿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貫穿于大學四年的始終,使學生能夠接受全過程創業實踐的訓練,注重理論與實訓、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實行全過程質量監控。
。ㄈ┛傮w框架
基于上述總體目標,遵循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從實際需求出發,本文構建了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的總體框架。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總體思路是按照“培養思想-培養目標-培養結構-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方法”的邏輯思路,以造就創業型管理者為培養理念,以培養創業型人才為教學目標,在能力結構上要求學生具有戰略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創新綜合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在知識結構上要求學生掌握人文素質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工具方法知識、拓展性知識、創業專業知識。在此基礎上構建理論與實訓兩大教學系統,具體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在創業教育教學體系設計中詳述。
二、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設計
。ㄒ唬﹦摌I教育教學課程體系設計
1.課內教學體系設計
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設計是實現創業教育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手段。在各專業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構建基于創業教育的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的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創業思維、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和創業實踐五大模塊,各模塊的具體內容、要求以及實現方式如下:
。1)在原有專業課的基礎上增設創業思維和創業意識模塊課程,即開設“創業學”和“企業家研究”、“名師論道”等課程,并通過網絡開展系統的創新思維訓練課程,使學生接受創業普及教育。這些課程要求學生必修,大一修完,這是學生進入創業實驗班的必要條件。
。2)對進入實驗班的學生增設創業知識類模塊課程,即組織設計、創業戰略、風險投資、公司治理、新創企業管理等課程,并通過網絡開展系統的創業模擬訓練課程。這些課程要求學生必修,大二修完。
。3)大三以后,進入實驗班的學生可根據興趣,有針對性地選修創業能力模塊(如團隊管理、領導力、企業倫理與文化、創業領域專題研究等)和創業實踐模塊(如創業設計、管理決策模擬等)課程,使學生掌握創業能力與技巧,最終實現少數學生自主創業的目標。這些課程一部分列入教學計劃,一部分要求學生自修,要求學生在大三、大四修完。
2.課外實訓教學體系設計
。1)建立創業實訓基地。實訓基地是創業理論與創業實踐相互聯系的主要環節,是高校與社會溝通的重要橋梁。因此,各高校應加大力度建立適合本專業的創業實訓基地,將理論教學過程根植于企業創業實踐的土壤之中,為學生創業活動的開展提供堅實的實踐基礎。
。2)強化校企合作。一是讓專業教師到企業實踐,提高教師的創業實踐能力;二是請企業家走進課堂,介紹創業的成功經驗;三是探討逐步建立教學與企業發展之間利益相關的機制,以及產學研協同創新、校企合作共同成長等有效方式,如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財務、稅務代理服務等,實現企業與學校共同成長。
。3)開展創業大賽。創業競賽包括創業計劃書大賽、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創新創意大賽、GMC國際企業挑戰賽等實踐活動。通過各種大賽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
。4)搭建創業融資平臺。把各種創業投資人集聚起來,建立起創業投資基金,并開展線上和線下的各種互動,使投資者和創業者能夠相互了解,以此來解決創業者的資金籌集問題,為資金困難的大學生創業者籌集創業資金。
(二)創業教育教學方式與方法設計
根據創業教育的目標要求,應對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一系列改革與創新。依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各種教學方法對不同能力培養的作用程度,優化教學方法,改變“在黑板上生產,在書本里經營,在課程中交流”這種紙上談兵的教學方法,實施網絡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及互動教學法等多種方法于一體的新的教學方法。系統整合各種教學方法,使之能有效相互滲透與補充。如應用動態案例教學法,通過創業案例討論、書面分析報告、角色模擬、課堂辯論等,讓學生通過創業案例教學的體驗,實現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感受和把握創業管理的真諦和精髓,提高學生對創業知識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創業欲望。
。ㄈ﹦摌I教育教學網絡支撐平臺設計
建立創業教育教學網絡支撐平臺,實現對整個教學體系的支撐。目前部分高校已經建立了創新創業模擬實訓平臺,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可供各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借鑒。平臺設有教學模塊、創業實踐模塊、模擬實訓軟件模塊及導師模塊、交流互動模塊等,通過這些模塊的有效組合,實現教學資源的網絡化。另外,通過搭建創新創業教育網絡支撐平臺,可以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置于云平臺,實現開放式的網絡教育。待條件成熟,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制作成慕課MOOC,實現國際上最流行的大型開放式的網絡課堂教學。
三、結論
本文運用系統的設計思想,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導向,形成了由培養目標、培養過程、培養途徑、培養評價等基本要素構成的人才培養架構。以專業教育為基礎,尋找該學科與創業教育的契合點,并依托于此專業建立了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的一體化創業教育教學體系,將課外創業實踐活動的訓練作為輔助教學計劃納入教學過程,作為管理類專業本科教學方案的延伸和補充,建立起“以課堂教學為主線,課外實訓教學相配套”的創業實踐活動教學方案。希望本文的研究結論能夠為我國高校創業教育改革提供借鑒和參考。
教育管理類論文2
工商管理的學生對我國的經濟栽培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它與市場經濟的的關系很緊密。因此在目前的高校培養人才中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模式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本文從目前國家情況出發,分析目前我國工商管理類學生培養的現狀,分析出現現狀的原因,最終提出相關的建議,希望本文的額研究對工商管理學生的教育起到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近年來,我國的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學畢業生遠遠超過畢業生實際的市場需求量,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也只有越來越苛刻才能適應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供應量繼續飆升導致大學生收入降低和就業難的狀況加劇。對于工商管理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情況而言,形勢異常嚴峻,并且還有大量大工商管理的畢業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根本不具有競爭力,甚至還不如有一技之長的中專生,該情況令人懊惱不已。
1 工商管理類學生的教育現狀
1.1 工商管理類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現狀
我國有很多學者已提出來,大學目前的教學模式需要適應市場的需求,重點把握對人才需求的特別培育。有文獻曾說高等教育中,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和擴大社會需求的因素,工商管理具有日益龐大的專業人才教育和培養規模,已開設該類專業的學校竟然高達82%。有學者在7年前就已提出,各大高校應該根據自己學校的層次和主要培養類型的熱點,形成適合自己學校和學生的教育特色模式,這樣的方式既避免了出現教育雷同,又可以彰顯學校的教育特色。目前工商管理類的學生培養的實踐能力都很差,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實滿足市場需求的工商管理類學生應該是復合型和應用型的綜合高素質人才,但是實際情況卻是培養出來的實踐水平參差不齊,普通院校更不用說要培養國際化的經管人才了。
1.2 工商管理類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現狀
對于就業能力這一概念,也是近幾年開始火熱的話題。因為就業率是評判高校教育質量的其中一個指標之一。大約十年前,當時的那幾批大學生畢業后,他們的就業問題慢慢的出現問題且情況愈演愈烈,相關的政府職能部門和社會上凡是關注此的各界紛紛高度關注此類問題。按照現有的研究,我國的學者對大學生,尤其是工商類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的研究主要順應三個思路。什么是就業能力理論,如何科學有效的界定就業能力的概念和原則、因素等。其次就是對目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現狀的綜述和分析,最后通過量表等實證方式對其進行研究。
2 工商管理類學生的教育問題分析
2.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應用型人才的具體概念和實際培養過程中的培養步驟,中國的工商行政管理學生滿足工業和商業管理需求并沒有一個科學可參考的文件或方案。社會主導,也會造成當代大學生素質缺失。因為市場經濟的發展必然對教育有利有弊,比如它導致學生去追求功利和個人利益、過于追大眾文化等。目前我國的社會處于轉型期的關鍵階段,改革必然帶來社會發展的一定程度的負效應。對于人才的培養要時刻警惕。因為曾經有學者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目前的大學生,其中包括工商類的大學生對金錢和權力熱于追求,因為工商管理類整天和利潤和財富等字眼打交道,過早的認識到財富的重要性。
2.2 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是不合理的
目前我國整體的工商管理專業,學校貌似十分重視引進最新的理論和西方經濟管理實踐經驗,再根據學校的情況設置課程或基于國外最新的成果和經典成果修改所學。在人有我無的階段,我們可使用這種比較原始且投機性的方法,先引進來,在革新。一系列的方式的確推動了我國的工政管理教育水平。但是,事物的發展總不是那么完美,借來的東西當然需要完善。目前的教材有的來源于國外,案例研究也是國外比較經典的案例,但是工商管理是處在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中。首先國外的案例情況在我國,可能因為政策法規和文化不同,不能完全借鑒;其次因為案例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它的時效性就有待考代。
3 提升工商管理類學生的就業和實踐能力的對策
3.1 教育理念的轉變
隨著我國高校在培養人才方面出現的與市場需求不吻合的態勢愈來愈嚴重,國家相關的職能機構必須嚴格限制招生,要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強制學校在培養中的成果和質量。學校也要高度重視這類問題,不是大規模招生后對于人才的培養就淡化,相反要培育優質的大學畢業生。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不僅要掌握知識也要注重就業的實際能力需求,找準培養學生的精確定位。大學生不僅要在學校學習,也要下到基層去現場管理,現場學習,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課堂高高在上的學習。
3.2 優化工商管理類教師團隊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名師出高徒”的深刻哲理。因此高質量的教師團隊才是高質培養工商管理類大學生的保證。高校教師的來源一般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目前我國211學校的大學教師學歷要求是博士學位,普通本科類的學校教師至少需要碩士學歷。在高校老師的學歷上,基本可以滿足教育的資格。但是因為我國的大學生的教師基本上從學校出來后再次進入學校,原本老師自身的社會實踐的經驗并不足矣支撐有很多的管理經驗可以教育學生。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完善師資隊伍。首先是聘請具有豐富社會實踐經驗的老師到學校,當然這些老師的受教育水平必須有所保證。其次是聘請業界精英擔任學院或課程的客座教授或兼職的教師,讓大家實際的感受到真正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養成過程。最后可以給老師們提供實際的企業歷練機會。
為了能夠更好的培養工商管理類的大學畢業生,除了要高度重視之外,也要國家出來完善高等教育體制,學校出來進行教師隊伍的整合優化,整合實習實踐資源,將學生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落到實處。
教育管理類論文3
[摘 要] 收集國內經濟管理類CSSCI集刊和教育部基地期刊共25種,依據文獻計量經濟學和期刊評價學等原理,總結出其辦刊的六個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高國內經濟管理類學術集刊和教育部基地期刊質量的四個方面途徑,即加強編輯出版規范建設;建立和完善同行評議機制;更多地刊發具有原創性或創新性的高質量文章;注重完善專題欄目,使刊物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關鍵詞] 學術集刊 基地期刊 辦刊特征 發展途徑
一、引言
“學術集刊”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書代刊”,即以書代刊的連續出版物。它一般具有三個形式要件:①擁有正式的書號,作為圖書出版發行;②出版發行具有連續性;③多人多篇。而“基地期刊”則是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管理辦法,由各基地獨立主辦的正式學術刊物。無論是“學術集刊”還是“基地期刊”都是學術理論成果面世的重要載體和傳播的重要渠道,是推進理論創新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社會科學學者的搖籃。而要實現社科學術期刊的上述價值,就必須不斷提高期刊的辦刊水平和質量。本文以對國內經濟管理類的集刊和教育部基地期刊的辦刊特征分析入手,從CSSCI的角度探索提高此兩類社科學術期刊質量的途徑。
本文分析的對象有經濟管理類CSSCI集刊6種、社會綜合類1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管理信息網公布的經濟管理類基地刊物18種,總共25種。其中,CSSCI集刊是根據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指導委員會第七次會議確定的集刊選刊的原則和方法遴選并報教育部批準確定。而經濟管理類基地刊物是根據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管理信息網中基地管理的官方信息而檢索得到。本研究主要依據期刊計量經濟學和期刊評價學等原理,從期刊的辦刊宗旨、辦刊力量和刊物內容設置等方面進行分析。
二、國內經濟管理類學術集刊和教育部基地期刊的辦刊特征
1.絕大多數學術集刊和基地期刊的辦刊宗旨明確
從調查的25種集刊和基地期刊看,90%以上的刊物都有明確的辦刊宗旨,特別這體現在7種CSSCI集刊上,從集刊的名稱到研究內容設計,一直到稿件要求都體現出其明確的辦刊宗旨和目的。如北京大學的《中國會計評論》集刊的辦刊宗旨就是“秉承學術中立、公正原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參照國際規范學術期刊”的管理和編輯工作方式運行。刊物內容涵蓋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稅務、公司財務、會計師職業道德等領域,以實證研究方法為主導。還如由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山東大學產業經濟學院研究所主辦的開放性的產業經濟專業學術刊物《產業經濟評論》,集刊以推進中國產業經濟科學領域的學術研究的宗旨,進一步推動中國產業經濟理論的發展,加強產業經濟領域中海內外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宗旨。
2.全部學術集刊和基地期刊都借助自己的科研基礎和力量進行辦刊
從調查的25種學術集刊和基地期刊看,所有集刊和基地期刊都根據自己已有的研究特色,借助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或者重點學科,或者優勢學科來辦刊。如山東大學舉辦的兩個集刊《產業經濟評論》和《制度經濟學研究》都是借助山東大學經濟學院和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在產業經濟和制度經濟學方面的優勢來辦刊的。武漢大學舉辦的基地刊物《發展經濟學論壇》、西北大學舉辦基地刊物《西部經濟學評論》都依托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3.絕大部分集刊和基地期刊的欄目設置簡潔,同時設置了重點欄目
從調查的25種學術集刊和基地期刊看,80%以上的學術集刊的欄目設置不超過4個;70%以上的基地期刊的欄目設置不超過8個。相對而言,基地期刊的欄目設置比集刊豐富,每個欄目的載文量比較少,這突出了基地期刊作為期刊舉辦的特色;而集刊相對而言,其刊載的文章篇幅比較長,載文量多,這符合集刊作為書籍的特色而延續。但無論是集刊還是基地期刊,除了設計一般的欄目外,集刊和基地期刊基本都設置了重點欄目,力求擴大期刊的影響力。如武漢大學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基地期刊《發展經濟學論壇》,將發展理論設為重點欄目,每期都出現。廈門大學會計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基地期刊《當代會計評論》,將資本市場會計研究設為常設欄目,加以重點研究。
4.從集刊和基地期刊的辦刊形式來看,刊物名稱相對穩定,以半年刊和季刊為主
由于CSSCI集刊的選刊的原則性強,同時新聞出版署對期刊的管理加強,使得集刊和基地刊物的辦刊形式日益固定,至少在刊物名稱上是相對穩定。根據調查95%的集刊和98%以上的基地期刊在近五年的刊物名稱沒有發生變化,欄目也相對穩定。同時作為學術一個很重要的影響方面,期刊的出版社也極大程度度上影響到集刊的聲譽和入選CSSCI的水準,從7種集刊來看,其出版社要么是國家級出版社,如經濟科學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要么是著名高校的出版社,如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要么是在學術界影響比較大的出版社,如格致出版社等。
從調查的7中集刊來,有5種是以半年刊為主形式,每刊大約在25萬~32萬字之間,載文數在30篇左右,這保證了集刊的質量;而基地刊物都數以季刊為主要形式,在調查的18種刊物中大約占到了79%,每期載文12篇~15篇左右。
5.從集刊和基地期刊的組稿來源看,起初立足校內、兼顧外部,但開放性程度日益加強
從調查的25種集刊和基地期刊的歷史尋源看,絕大多數集刊和基地期刊在舉辦初期依托了自己的研究隊伍,進行組稿,但期刊舉辦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都非常注意吸納外部的稿源,使之對外程度大大加強,隨之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也得到提升。如西北大學舉辦基地刊物《西部經濟學評論》在20xx年創辦之初到20xx年之間,其內部稿件達到了65%以上,而現在的內部稿件不足20%。如山東大學舉辦的集刊《產業經濟評論》和由于其影響力比較大,現有外部稿件的比例在92%以上。
6.從集刊和基地期刊的經費和編輯部人員構成來看,經費充足并相對獨立,編輯部人員也比較穩定、分工明確,建立了嚴格的制度
從調查的25種集刊和18種基地期刊來看,無論是集刊還是基地期刊,其辦刊經費相對充足并且也相對獨立,這保證了期刊舉辦的正常運轉;同時,作為期刊的編輯人員,無論是主編還是責任編輯都相對穩定,這保證了相對穩定的高源。依托編輯部,許多集刊和基地期刊都建立了評審專家庫,實行匿名審稿制。這既保證了期刊了學術質量和規范,又和外面建立了良好的人際聯系。
三、提高國內經濟管理類學術集刊和教育部基地期刊質量的途徑
1.加強編輯出版規范建設
由于長期以來學術集刊和基地期刊一直是一塊缺乏嚴格監管的刊物“飛地”,所以,以目前國際通行的期刊編輯出版規范觀之,它的總體規范建設情況比較差。它們也通常存在以下問題:(1)作者信息不完全,往往不標列作者的工作單位、基金項目、聯系方式等必要信息;(2)引文不規范;(3)沒有摘要、關鍵詞;(4)沒有題目、摘要、關鍵詞等的英文翻譯。這表明集刊和基地期刊在規范化建設方面還有很多路要走。
2.建立和完善同行評議機制
科學成果本身是一個具有多重價值的整體,在成果評價中,無論是定性評價還是定量評價,首先要解決的是被評價成果的“質的差別”,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作為體現著一定價值取向的科學評價標準及評價主體的意向與態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科學的分項指標量和詳細的定量標準,單憑感性直觀進行定性評價,很容易由于評價標準自由度過大而導致評價失去客觀性。但評價就是分析價值,價值認定只能由同行專家來完成。因此,最有效率的評價方法就是基于同行專家評議制:(1)建立和完善公正內行的評
價專家隊伍;(2)建立專家信譽評價制度;(3)建立評價專家監督機制;(4)建立學術管理者監督機制。
3.更多地刊發具有原創性或創新性的高質量文章
從CSSCI的角度看,鼓勵學術創新、刊載有學術影響力的高質量論文是社科學術期刊擴大自己學術影響力的關鍵。根據文獻計量學研究和SCI(科學引文索引)、CSCD(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等國內外重要引文檢索系統的實踐都表明, 20%左右的文獻可以滿足80%左右的文獻需要。因此,一個期刊所刊發論文的被引情況從根本上決定了該期刊的影響因子。盡管被引有正引和負引之分,但總的說來,一篇論文的被引次數越多,說明它的學術影響力越大,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表明它的學術質量較高、創新性較強。對于社科學術期刊來說,這意味著要想辦好刊物,就必須把學術標準放在第一位,積極組織、刊發有創新性的高質量論文。
4.注重完善專題欄目,使刊物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1999年2月1日發布試行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20xx年6月1日修訂)指出,欄目可分為綜合性欄目(如“大家談”、“綜述”等)與專題性欄目(如“數學科學”、“工程材料”、“紅樓夢研究”、“人類學研究”等)。專題欄目具有跨學科性、時代性、探索性和前沿性等特點,它可以整合現代相關學科資料,實現學科交叉,從而產生原創性或創新性的理論成果;可以使刊物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從而使理論更好地為現實服務;同時,也可以使基礎理論和應用問題的研究內在統一起來,從而既促進理論的發展,又為現實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指導。因此,專題欄目能夠充分發揮編輯的主體作用,集中體現辦刊方針和編輯思想,從而使期刊形成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探究情商教育導向下的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方法論文
緒論
目前許多本科高校都十分重視工商管理專業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管理水平教育,但忽略了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后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員工或管理者,除具有強大的工作能力外還要學會如何為人處世,以高情商妥善安排工作。因此,高校必須對學生進行以情商教育為導向的管理實踐教學,不斷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制定一套合理有效的管理學實踐教學方法。
一、實施情商教育導向下的工商管理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對學生個人而言,擁有高情商的人可以在進入公司后快速適應新環境,對公司的動向和變化有敏銳的感知,并迅速做出改變去適應;一個人要想成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必須合理的掌控自己的情緒,學會運用自己的情商去號召大家,在關鍵時刻做好決策;工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很多困難,會碰壁,但高情商的人懂得積極協調大家,做好管理調動工作;要想組織好集體工作,促進工作高效執行,不僅要有強大的管理能力還要進行良好的情商管理?梢姡咔樯膛囵B對學生個人素質提升和工作發展而言都十分重要,高校必須重視以情商教育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活動。
其次,對學校而言,加強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尤其是情商教育,對于高校建立完整的管理專業實踐教育體系,探究出一套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學校整體管理教育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學校理應提高重視。另外,通過良好的管理學實踐教育和學生情商培養,學?梢耘囵B出一批優秀的人才,這樣一來就可以為學校贏得與大企業合作的機會,提高學校整體水平和教育實力。
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論文
一、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思路
(一)培養目標
創業教育模式是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基礎,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是創業教育模式實施的重點。管理類本科專業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總體目標是:基于專業教育,培養適應21世紀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戰略眼光與創新意識,掌握扎實的管理類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同時具備較強的創業意識、創業知識和創業能力,能夠勝任企業各層次經營管理工作,具備自主創業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的創業型管理專門人才。
。ǘ┗驹瓌t
本文將運用系統的設計思想,在專業教育的基礎上,遵循創業教育的本質和規律,在專業教育過程中有計劃、分階段,循序漸進地開展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教學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如下:
1.融合性原則
即普及性和專業性相結合的原則。在專業教育過程中逐步強化與滲透創業教育,融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于一體,最終實現所有大學生接受普及性創業教育,部分大學生接受專業性創業教育,少數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的目標。
2.主體性原則
為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教學核心應從以教師為主體轉向以學生為主體。相關教學組織要基于學生的現有水平與專業需要,即“學生需要什么”,而不是“教師現在有什么”,同時在教學中要注意觀察、收集學生反應,并積極做出改進回應。因此,創業教育教學體系的設計,應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同時以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潛能,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