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就業形勢的論文
論文常用來指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的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論文在形式上是屬于議論文的,但它與一般議論文不同,它必須是有自己的理論系統的,應對大量的事實、材料進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關于就業形勢的論文1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時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可如今這種優越感幾盡消失,面對就業卻眉頭緊皺。以20xx—20xx年大學生就業情況為例,20xx年中國大學畢業生30%沒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萬大學生在離校時還沒有就業,20xx年有100萬左右畢業生未實現就業,加以中國數以萬計的民工和下崗再就業人員,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萬的就業機會,還是不能較好地解決就業問題?偟膩碚f,大學生的就業前途不容樂觀。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造成當代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原因、社會原因和自身原因,下面將從這幾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并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沖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沖擊不可避免,盡管由于資本市場“防火墻”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減緩。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沖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長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著“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梁和骨干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這將是應屆大學生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企業是不會無緣無故不要應屆生的。
大家都知道,大學畢業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為什么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讓大家困擾呢?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就是供過于求。每年畢業的大學生的數量比社會上所需要的就也崗位數量多的多;而且,這個差距還在逐年的增大。
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持續的擴招可能進一步稀釋了大學既有的教育資源。對于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專業能力,但是缺乏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的能力。
3.自身原因
很多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的畢業生,剛剛畢業,剛剛踏入社會,就認為
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會現實水準。從而對一些企業的相對較低的薪水不屑一顧。其實,這就象軍人打仗一樣。能帶兵打勝仗的將領,不一定受過什么好的教育,但通過實踐,他們可以帶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從學校里學出來的將領卻未必有那樣的本領。因為他們只是通過理論來看戰爭,很少付諸實踐,只是紙上談兵,真要上戰場的時候,有些事情跟紙上的并不一樣。所以,即使是名校畢業的學生,也不能自以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樣。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
中國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是有多種因素造成的,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必須調動多種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
1.大學生自身作出調整和努力。其一,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新時期的就業觀。大學生應從實際出發拋棄“社會精英”的情結,樹立大眾化的就業觀。目前社會上還有許多空閑崗位,小城市、鄉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業、私企業等還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學生還應樹立基層意識,事業意識和奮斗意識,到基層鍛煉自己,挖掘潛能,還可以將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區鍛煉成才;逐步樹立起“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職業選擇策略,從現實出發選擇自己的求職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就業主動權。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畢業生個人的素質、能力、專長和團隊精神將是主導畢業生擇業的重要因素。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體制下的規律,大學生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掌握過硬的本領,才能在就業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謀取自己理想的職位。其三,自主創業,依靠自身實力解決就業問題。大學生在一定的條件下,找準商機,發揮一技之長,走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的道路,在解決自己就業的同時,也為社會提供了新的就業渠道,緩解了就業壓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應根據市場需求,合理調整學科結構和專業設置,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辦學。調整專業結構,使之與招生,畢業生的就業趨向相結合,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并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學校和專業,減少招生數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高校畢業生就業部門以及相應的管理人員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將就業指導工作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而不僅僅局限于臨近畢業的同學。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高校就業指導隊伍的整體素質對于推動整個大學生就業工作起著關鍵作用。這就要求對從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專職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同時,積極吸收具有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信息學等專長的老師充實到就業指導隊伍中來。其四,以就業為導向,加快高校的教育與教學改革。學校內部調整自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變過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模式,開設具有專業特點,實踐性強的課程,使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3.政府部門在畢業生就業工作中的職責。首先,制定政策法規,完善就業市場體系。各級政府要從規范就業市場著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逐步把畢業生的工作納入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還應繼續完善畢業生就業政策,消除就業歧視,深化人事、戶籍等相關就業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戶籍制度造成的市場分割問題,規范就業市場。其次,加強宏觀調控,促進人才的合理流動。國家應采取必要的宏觀調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經濟手段來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勵大學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區安家落戶。還應看到中國基層人才匱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國家也應制定相關的政策,鼓勵大學生投身基層實現就業,鍛煉成才。另外,政府還應建立高校畢業生失業保障和培訓機制。畢業生是中國寶貴的人力資源,畢業生失業是一種巨大的人才浪費。從政府的角度來看,應制定相關的法律規范,將未就業的大學生和失業的大
學生納入到社會失業人員的范疇,并給予相應的救濟。這樣既可以維護社會的穩定,又體現了國家“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時,針對畢業生未能及時就業的實際,有針對性的組織各種培訓班,加強就業指導,提高失業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相信通過大學生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定能夠妥善解決,高校畢業生一定實現充分就業。高校畢業生作為中國巨大人口和龐大勞動力隊伍中一支活躍的生產力,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一定會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如何在大學期間提高自身就業能力
近幾年來,隨著高校大規模的擴招,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多,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越來越成為熱點話題,在大學期間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有效途徑。
我國是人口眾多。由于人口膨脹,就業負荷加重。隨著高校大規模的連年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畢業生人數也越來越多。據統計至20xx年,我國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的人口累積達到800多萬。在畢業生數量日益增多、就業難日益明顯的情況下,大學生在校期間就應提早做好就業的準備,努力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更好地就業。
1.提高規劃學習的能力,提高就業能力。規劃學習的能力即大學生應根據其職業發展的趨勢,并結合個人發展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或方式的能力。而且,這是一項長期的活動,大學生必須懂得學什么、何時學、何處學等。要時常反思現在的知識結構是否能勝任現在或將來不久的職位。只有這樣,才能懂得學習要求、控制學習過程,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靈活的適應自己所處的復雜環境,最終使學習活動達到預期目的。
2. 認真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提高就業能力。首先,要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大學生一旦確定自己理想的職業,就會依據職業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并為獲得理想的職業做好積極準備。其次,正確進行自我分析和職業分析。自我分析即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興趣、氣質、性格和能力等進行全面分析,認識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職業分析是指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充分考慮職業的區域性、行業性和崗位性等特性,比如職業所在行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職業崗位對求職者的自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要根據職業和社會發展的具體要求,將已有知識科學地重組,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最大限度地發揮知識的整體效能。第四,培養職業需要的實踐能力。除了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外,還需具備從事本行業崗位的基本能力和專業能力。大學生只有將合理的知識結構和適用社會需要的各種能力統一起來,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3.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就業能力,提高就業能力。雖說大學是個“小社會”,學校和社會的運行規則卻有很大不同。許多大學生對社會的看法趨于簡單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業在挑選和錄用大學畢業生時,同等條件下,往往優先考慮那些曾經參加過社會實踐,具有一定組織管理能力的畢業生而不挑選剛畢業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歷與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注重培養自身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
借助社會實踐平臺,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應變能力等。此外,還可以使他們了解到就業環境、政策和形勢等,有利于他們找到與自己的知識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質等相匹配的職業。
適者生存,生存是為了發展。對社會和環境的適應應該是積極主動的,而不是消極的等待和卻步。大學生只有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走入社會后才能縮短自己的適應期,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因此,在不影響專業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大膽走向社會、參與包括兼職在內的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提升自身就業能力和盡快適應社會的有效途徑。
4.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就業能力。近幾年來,大學生自殺、殺人事件時有發生。這不得不敲響我們的警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關注!大學生承擔著建設祖國的重任,更是社會的頂梁柱。而大學生在求學期間,只注重專業知識、忽視心理素質的情況,使一些人在面對困惑或逆境時,總是不知所措,影響到自己的擇業選擇。尤其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抗挫能力差,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高心理素質,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鍛煉自己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信息,沉著、冷靜應對所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樂觀心態克服一切困難。
5.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提高就業能力。大學生要想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就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職業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忠于職守,獻身事業的樂業和敬業精神,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勞動態度,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以及在職業活動中團結協作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職業活動中,無私、
正直、勤奮、誠實、守信、堅定、勇敢等優秀職業品質是人們在工作上做出成績的必要條件。同時,良好的職業精神同時也是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所不可少的。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及激烈的競爭,希望在校大學生能結合自身實際在各方面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做到“未雨綢繆”,根據自身的興趣和專業規劃好大學生涯,在能力和心理上做好擇業、就業和創業的準備。
參考文獻:
[1] 孫長纓.當代大學生就業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2] 萬茗,劉淑英,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對策淺析[J].職業教育研究,20xx(5).
關于就業形勢的論文2
在新就業形勢的背景下,立足市場需求,著力實踐訓練成為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改革的重要思路,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的核心課程。文章從教學觀念、教學形式、考試考查三個方面結合就業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提出了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的貫徹實施,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正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高師和高職院校都在開辦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有的院校將鋼琴即興伴奏的內容融入鋼琴課程中,沒有獨立開課)作為學前教育的專業核心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擬就當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
一、市場需求分析
中國經濟的發展、消費水平日益提高同時帶來的是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新生代的父母更加重視嬰幼兒的培養和教育,學前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與機遇,對于幼兒教師新的時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xx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征求意見稿,其基本理念是“幼兒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在“能力為重”的理念中要求把學前教育理論與保教實踐相結合,突出保教實踐能力;研究幼兒,遵循幼兒成長規律,提升保教工作專業化水平;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吨袊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也指出:“高校要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更加注重教學的創新性、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和選擇性,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注重因材施教,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深化課程教材改革,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市場的需求和國家的方針政策都指明了實踐環節的教學和訓練是當前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學生特點分析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一般從藝術生中吸取,但由于錄取時更加側重文化課,所以相對音樂教育和表演的學生音樂基礎要薄弱得多,入學后培養方向的不同、課程設置的差異導致其他相關的音樂基礎理論課程的不足,導致學習的難度增加。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并不是都有一定的鋼琴基礎,有很多學生是以其他器樂或者舞蹈為主專業方向考進大學,所以學生的鋼琴水平參差不齊。多數學生對自己所選擇研讀的專業并不了解,對于課程的認識不足和自己能力的不自信都成為其消極怠學的理由,實踐機會少也是造成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一個重要原因。
三、教學方法改革與思考
。ㄒ唬┙處煹慕虒W觀念要正確
教師首先要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要結合學生將來的就業來制定相關的教學訓練內容,然而在教學中很多教師比較側重理論教學,對于學生自己的編配能力、移調能力、分析作品的能力要求不夠,實踐性的訓練很少,很多學生課后即興伴奏的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另外,作為未來的幼教工作者,能夠勝任幼兒園的教學工作才是課程教學的最終目標。很多的教師在教學中教授的知識面過寬,運用的和聲編配過于復雜,過早過多地要求使用重屬、附屬和弦,講解和訓練的曲目過大過難,這些都是不適合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教師在教學和訓練中應更加有的放矢,將教學的重心放在兒歌的編配與彈奏,正副三和弦、屬七和弦的應用及一升一降內的大小調移調練習等上面。
。ǘ┙虒W形式靈活化
目前比較常見的是集體課或小組課教學,這種形式的優點是組織起來比較容易,可以很好地按照教學計劃來安排每節課的內容,教學進度容易把握。局限性則表現在:第一,學生的相關音樂基礎理論知識比較薄弱,直接在課堂中籠統地講解和聲連接、編配的原則等,不利于課堂時間的安排,教學效果也不佳;第二,學生課下練習布置的作業,容易受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影響,只有課下勤加練習的學生才能對課堂講解的新知識融會貫通;第三,教師的教學和對學生的要求多停留在彈奏上,對彈唱能力的鍛煉較為忽視或者從未涉及和要求。
根據以上較為普遍的問題,解決的思路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考慮改革:
第一,教學的形式可以以集體大課和小組課相結合,將相關的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如樂理、和聲、視唱練耳等知識放在集體大課上,大課著重解決共性問題,教師作示范講解,在教學進度的后半段,還可將幼兒園的實例教學案例放到集體大課中進行情景教學。小組課根據鋼琴程度的差異對一個教學班進行分組,課堂上主要抽查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根據布置作業練習時出現的問題進行講解,小組課的教學安排在數碼鋼琴教室進行。具體做法:首先可以安排一定的課時組織學生們到幼兒園進行觀摩學習,并根據幼兒園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們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并在集體大課中進行展示,然后師生一起討論、點評。大小課相結合的好處首先體現在課時的分配上更傾向實踐,所有的理論知識學習和課下訓練最終都要體現在幼兒園課堂設計的這一實踐環節,通過這樣的做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讓學生通過到幼兒園觀摩和進行課堂設計了解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從而重視課程的學習和課下的訓練;另外在大課講解音樂基礎理論知識和即興伴奏的原則和理論,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在小組課中更詳細地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對課程的理解、知識的運用能夠得到教師直接的指導,教師在小課上也可以更好地對鋼琴程度不統一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因為有更為充足的時間,所以得到個別指導的學生人次會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學生可以渾水摸魚的念頭,也從另一方面督促了學生課下的練習。
第二,彈唱能力的訓練要始終貫穿在鋼琴即興伴奏課程中!皬棥敝傅氖羌磁d伴奏的編配和彈奏,“唱”指的是自彈自唱或者邊彈邊唱,當前學前教育的即興伴奏教學中,教師比較重視教授和訓練學生對和弦編配的環節,對于彈唱能力的訓練不夠重視,有的教師甚至不做要求,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根據實習和應聘面試的情況來看,具備彈唱能力的學生大多受到用人單位青睞,所以提高學生的彈唱能力應是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
。ㄈ┛疾、考試方式側重實踐性
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是一門較為靈活的考查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課程,其考核的方式更應該側重于實踐,根據學前教育的特點可以將考核形式和方法制定如下:
。1)平時成績占40%,此項成績根據學生課堂上回課的次數和質量評出,回課內容為每個章節知識相關的課下作業。
。2)期中考試占30%,此項考試以集體觀摩的形式進行,學生自選曲目進行自彈自唱的節目表演。
(3)期末考試占30%,此項考試以幼兒課堂設計的形式進行,要求學生用彈唱的方式模擬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時間為5~10分鐘。這樣制定的想法是在重視學生日常的練習和基本技能的積累的同時,追求趣味性更強、方式更為靈活的考試形式,最終讓學生從“被動的學會”到真的做到“學以致用”,為勝任將來相關的幼兒園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于就業形勢的論文3
【摘要】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逐步推進,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增速變緩,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大學生就業。在新的就業環境下,通過對就業政策進行分析,以期對未來的就業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金融危機;就業背景;就業政策
一、大學生的就業背景發生變化的主要表現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大幅增加,數量呈跳躍式增長,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則比較緩慢或與往年持平。教育部的統計數據表明:20xx~20xx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已經從106萬增加到652萬,畢業生的急劇增加導致大學生就業由原來的“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
1.國際、國內的形勢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從國際形勢看,國際貿易摩擦影響就業。我國已進入國際貿易摩擦高發期,對我國產品的反傾銷已從發達國家擴大到發展中國家,產品從紡織品擴大到電子、五金和機電產品,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導致許多出口行業的經濟不能高速發展,使得這些行業對于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大幅下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xx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從國內形勢看,自20xx年起全國16歲以上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達到高峰,新增勞動力供給遠遠超過新增就業崗位,高校逐年擴招的不利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大學生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
2.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從地區分布看,東部省市吸納了全國5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西部省區接收高校畢業生的比例不足20%,東部需求旺盛、西部需求不足和“孔雀東南飛”的現象依然存在。從學歷層次看,高職高專畢業生仍然是就業的難點。從學科專業看,工科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專業就業形勢較好,一些文科專業就業困難。專業趨同現象和學校的知名度,對高校畢業生就業也產生了重要影響。盡管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就業形勢的變化,結構性矛盾已經出現了緩和的趨勢,但短期內這一矛盾將仍然存在。
3.新的就業環境下四種畢業生成為就業的難點。(1)偏遠地區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增大。由于就業的學生不斷增多,用人單位的需求也水漲船高,越來越向重點大學集中、向研究生集中,偏遠地區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也越來越大。(2)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過多的強調工作經驗的重要性,不愿意招聘應屆畢業生。我國的教育體制多是按照一種模式培養人才,專業設置脫離社會需求,不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再加上下崗失業人員、中學畢業生、農民工等的搶占和擠壓,一些低端崗位被多方占領,加劇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度。(3)專業相同的人多,熱門專業人才過剩。近年來,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專業特色的學校追求綜合發展,紛紛上馬熱門專業,致使這些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20xx年這一現象將更加明顯。(4)受今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大量中小企業受挫,金融部門最不樂觀,銀行、證券等行業處于低谷,可以預見,經濟、管理類畢業生的就業難度加大。
二、國家教育部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大學生積極就業
1.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艱苦地區工作。這里的基層主要指的是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的基層單位。一方面國家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基層干部的管理素質;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導向來分流一部分大學生,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種的就業可能與就業道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推動畢業生到農村就業。近年來,國家加大了農村經濟建設的步伐,“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戰略”的提出,推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為大學生就業創造了新的環境與機遇。高校連續擴招的背景下,城市吸納人才的能力已經遠遠不能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大學生供需失衡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吸引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推動了人才由城市向農村的回流,既是增加新農村建設人力資源有效供給的重要途徑,也是建立大學生資源流向農村的一個有效的長效機制。具有同樣性質的政策還有幾項,比如黨政機關錄用公務員和國有企事業單位新增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應主要面向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考招聘,擇優錄取;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特別是中小企業和民營企事業單位聘用高校畢業生的,政府有關部門要為其提供便利等。從這些政策可以看出,國家在引導大學生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應把擇業面放得更寬一些,把目光放遠一些。對于畢業生來講,留在大城市,有一份理想的穩定的工作,仍然是絕大多數人的心理期待,但是目前的就業狀況是我們勢必要選擇一個曲折的擇業過程,國家也正是通過一些后續的優惠政策來吸引大學生,鼓勵引導畢業生走上擇業的多樣化道路。
2.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如果說以上政策是國家給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則是主張大學生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具體政策有: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國家在一年內免征其登記類和管理類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同時在現有渠道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創業小額貸款和擔保。與其它工作的工作環境相比,自主創業是充滿風險且比較辛苦的,大學畢業后又自謀職業,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傳統觀念的國家中,還沒有大范圍地被認可,穩定和有保障的工作依然是多數畢業生及其家人的心理期待。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的整體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深化,西方的以及社會上成功的個人奮斗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不少大學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經驗的不足也是必然的,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優惠配套政策給予幫助和扶持。國家提供的這項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信心和勇氣,打消目前還存留在多數人心中的猶疑和偏見,創造百花齊放的就業前景。
3.高校及政府部門為暫時未找到工作的畢業生提供便利。畢業生戶口和人事檔案保留在學校兩年并免收服務費用;畢業半年以上未能就業的畢業生,可持學校證明到入學前戶籍所在城市或是勞動保障部門辦理失業登記,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和街道勞動保障機構應免費為其提供就業服務;對特別困難的畢業生實施低保救助等等。這些政策雖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就業難的狀況,但也能從思想上情感上來減壓,為一時還未就業的大學生提供一個緩沖的寬松環境,讓他們在就業前減少因經濟壓力、生活問題等帶來的不安和困擾,全身心地投入到求職擇業的努力中去。
上述這些政策可用兩個詞來概括,就是分流和減壓。一方面為大學生盡可能地提供多種就業的便利與可能,另一方面從實質上和心理上都給予減壓。如果要解決就業難的根本問題,就必須從宏觀和長遠考慮:一要加大對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模、專業設置和就業狀況的統籌力度;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樹立正確擇業觀和創業觀教育;進一步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領導等等。這幾項可以說是從長遠和宏觀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就業難的問題,不管是促進高校建設及面對市場的專業設置還是培養大學生的就業意識,這些都是“遠慮”的體現,使國家、學校、個人都能真正培養一種面向市場、面對未來的競爭意識。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國家的就業政策也會在各個方面逐漸跟上實際的需要,切實落實已經出臺的關于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同時繼續完善政策框架,在擴大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可能的同時,建立健全畢業生的就業服務體系。在目前國家普及高等教育的大形勢下,國家這些政策說到底只是一種引導性政策,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問題將會是今后一段時間所必須面臨的一個問題,作為高校來講,要切實加強畢業生的思想教育和就業意識,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的步伐,我們的大學生則需要在學業、能力、實踐、意識等方方面面全方位地迎接新的挑戰。
大學生當前就業形勢分析論文(通用8篇)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學生當前就業形勢分析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大學生當前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1
摘要:大學生擇業成功的關鍵還要從自身實際出發,靈活選擇。另外,就業時絕不能一昧高挑、慢等。因為無論是對自己、對家庭還是對社會,大學畢業生早El就業都是硬道理。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形勢
隨著世界經濟與國內經濟的起伏變化,大學生就業形勢也年年發生著變化,但不管怎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卻始終存在。大學生就業觀與其就業密切相關,關注大學生就業觀已成為社會的焦點,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是我國教育肩負的重任。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觀存在的問題
1.價值取向和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不對稱現象。有不少大學生在找工作時,往往把“外資公司”、“全球500強企業”當作首選,根本不愿意去中小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就業,這導致他們就業的道路越來越窄。事實上,隨著國內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中小企業為高校畢業生提供的就業機會已經遠遠超過了大中型企業。而許多大學生出于“求穩”的心態,看不上小型的私營企業,他們只愿意選擇大中型企業,因此失去了許多原本非常好的工作機會?梢哉f,當前大學生群體就業難度的加劇,很大程度上是由這種脫離社會實際需求的求職心態所造成的。
2.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存在誠信缺失現象。由于高校就業體制改革,大學生成了畢業分配、就業市場的利益主體,就業、簽約、違約、毀約都與學生自身的利益緊密聯系,致使很多大學生在擇業時更多地以自己利益為出發點,不考慮用人單位的利益和學校的聲譽。求職履歷是用人單位選用人才的第一道關卡。為了能在就業市場搶占先機,多數大學生會在畢業前盡可能地提升自己的競爭實力,但也有少數大學畢業生通過夸大或造假履歷來武裝自己,造成了部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誠信認可度下降。
淺談當前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與就業指導論文
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迅速,為經濟社會輸送了大批優秀技術性人才,對維護社會穩定和繁榮各項事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作為在學歷上相對劣勢的中職畢業生壓力也越來越大。而對中職學生就業形勢與就業指導工作則是實現“人盡其才”的基礎,因此各個學校必須予以重視,對于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淺談當前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與就業指導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淺談當前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與就業指導論文 篇1
一、中職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
就業壓力依舊較大
我國是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但在如此巨大的勞動力供給面前,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高素質的勞動力仍然十分短缺。加之,很多大型企業對于學歷的高要求,就業壓力隨之增加,市場競爭激烈,中職畢業生如果專業技術不夠精湛,就很難找到自己期望的就業位置。
。ǘ⿲I對口相對較少
雖然自2005年以來,我國中職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率較高,2006年為95.6%、2007年為96.08%、2008年為95.77%,2009年為95.99%,2010年為96.56%,2012年則達到了96.71%,但是由于片面的了解這種高就業率,很多中職生并沒有主動去了解實際的就業形勢。事實上,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珠江三角地區、長江三角地區許多企業的用工需求已經大大減少,畢業生專業對口的很少,且就業后的工作很不穩、就業質量不高,已成為當前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通用10篇)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越來越大。小編收集了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歡迎閱讀。
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篇1
"民以生為本,以業為基,有業為樂,無業為禍"。大學生 就業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選擇,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在社會上能有一個合適的位置,為社 會做貢獻,實現自身價值。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的大學生人數都呈上升趨勢,大學生 就業成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問題顯得尤其重要。
一、當前就業面臨的形勢
。ㄒ唬┦俏覈擎傂略鰟趧恿蜆I、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三碰頭" 使本來就存在的就業困難更加突出。
。ǘ┦瞧髽I改制減少用工、采用高新技術等原因,對 勞動力的需求呈下降趨勢。
。ㄈ┦请S著改革的深化,農民進城的門檻不 斷降低,進城農民工日益增多,從而給城鎮就業進一步增加了壓力。
。ㄋ模┦墙暌詠,美國 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正加速 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我省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
(五)是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 太急促,一些學校由于擴招造成學校升格或教學條件下降而導致教學質量的滑坡,人才培養 沒有與社會發展需求很好的結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境。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
(一)對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不了解。 大學畢業生供需矛盾突出是近年來社會公認的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直接原因,用人單位 對大學生的需求速度趕不上大學畢業生的增加速度。大部分在校學生沒有意識到就業人數 的遞增速度已遠遠超過工作崗位的增加速度,忽略了解就業形勢和政策及就業過程的重要 性,只顧埋頭苦讀、熱衷考證或忙于各類社團活動,充實了自己的頭腦和經驗,而在實際 就業供需矛盾面前束手無策。
關于機電專業就業形勢論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論文打過交道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么一般論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機電專業就業形勢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 要:機電專業是一個寬口徑專業,適應范圍很廣,企業希望招聘到既有專業知識,又有理論知識,懂得思考的復合型人才。本文主要是想研究中職機電專業專業建設以及中職機電專業的就業情況。由此,本文主要是先介紹中職機電專業的基本情況,并對其職業進行分析,最后根據市場人才的需求情況對中職機電專業的就業前景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職機電專業;專業介紹;就業現狀
一、中職機電專業專業介紹
中職機電專業又稱作為機電一體化,它是指在機構得主功能、動力功能、信息處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進電子技術,將機械裝置與電子化設計及軟件結合起來所構成的系統的總稱。其基本特征可概括為:機電一體化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綜合運用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測控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接口技術、信息變換技術以及軟件編程技術等群體技術,根據系統功能目標和優化組織目標,合理配置與布局各功能單元,在多功能、高質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義上實現特定功能價值,并使整個系統最優化的系統工程技術。由此而產生的功能系統,則成為一個機電一體化系統或機電一體化產品。
機電一體化技術是基于上述群體技術有機融合的一種綜合技術,而不是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以及其它新技術的簡單組合、拼湊。這是機電一體化與機械加電氣所形成的機械電氣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區別。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大學畢業生順利就業,對于家庭以及社會都有一定的意義,但是目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是怎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1
《淺論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
摘要:隨著中國高校教育的發展,大學生的數量急劇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也日益凸顯,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已成為社會熱點之一。本文從當代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現狀入手,分析當今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從而在國家、學校教育、社會與個人四個方面提出相關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就業 分析 對策
1、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現狀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更加復雜嚴峻。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會減弱。如何幫助大學生走出就業難的困境將成為政府與社會長期而艱臣的任務。
大學生就業難是一個現實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傮w來說,大學畢業生具有較高的人力資本水平,是勞動力市場上的優勢群體。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與知識經濟的沖擊,青年初次與持續就業所需的能力門坎逐年提高,大學生必須具備能夠滿足新經濟要求的核心就業能力才能成功發展,但現有教育培訓體系缺乏必要的就業市場需求導向,缺乏對創業行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在知識和技能結構上與人才市場的需求存在脫節,大學生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
2017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高校的擴招政策,目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競爭加劇。那么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需要怎么寫作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2017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論文1
淺談大學生就業形勢
"民以生為本,以業為基,有業為樂,無業為禍"。大學生 就業是人生一次重要的選擇,每個大學生都希望自己在社會上能有一個合適的位置,為社 會做貢獻,實現自身價值。進入21世紀后,世界各國的大學生人數都呈上升趨勢,大學生 就業成為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大學生應對就業難問題顯得尤其重要。
一.當前就業面臨的形勢
(一)是我國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和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三碰頭" 使本來就存在的就業困難更加突出。
(二)是企業改制減少用工、采用高新技術等原因,對 勞動力的需求呈下降趨勢。
(三)是隨著改革的深化,農民進城的門檻不 斷降低,進城農民工日益增多,從而給城鎮就業進一步增加了壓力。
(四)是近年以來,美國 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當前,全球金融危機正加速 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我省經濟不可避免地受到沖擊。
(五)是全國高校大規模擴招 太急促,一些學校由于擴招造成學校升格或教學條件下降而導致教學質量的滑坡,人才培養 沒有與社會發展需求很好的結合,一定程度上造成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困境。
會計就業形勢分析論文
會計專業目前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應不斷的提高會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以下是專門為你收集整理的會計就業形勢分析論文,供參考閱讀!
摘要:文章主要講述了當前會計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并針對此問題從幾個方面提出類了會計類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類專業;就業形勢;自主創業;職業意識;職業規劃
近年來,由于高校會計專業設置結構與社會需求結構不協調狀況日益突出,我國會計類專業畢業生人數急劇增長,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要解決該專業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一方面,高校要根據市場需求,加強學生理論知識教學和專業素質培養,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另一方面,高校要大力加強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創業帶動就業。
一、會計類專業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一)會計專業設置結構分析
近幾年來許多高校紛紛開設會計類專業,全國設點最多的專業就是會計學,約有500所本科院校和900所?茖W校設置了該專業,使得該專業畢業生日益增多,呈現供大于求的現象。
(二)大學生就業期望值與社會環境要求分析
1.地域選擇過窄。調查研究, 70%的學生選擇在北京、上海、深圳發展,20%的學生選擇浙江、江蘇,2%的學生選擇西部。畢業生就業的地域范圍,呈現出“東多西少,城市多農村少”的特點。
2.薪酬期望值高于市場值。北京、上海、深圳的工資市場平均值為1600~1700元/月,全國范圍內,畢業生第一份工資拿到1000~1500元/月較多,達到33.1%。據調查統計,66.4%的會計類本科畢業生希望自己月薪在1500以上(包吃住、有社保),而市場通常只給1000元。
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論文范文
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畢業生就業率持續走低,就業問題已經成為大學生畢業的一大難題。應屆畢業生難就業問題存在多方面原因:大學生自身原因、社會原因等。要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大學生自身素養的不斷提高,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完善自身能力,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下是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論文范文,歡迎閱讀。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之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后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
一、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一)大學生自身原因
在這個大學就業精英走向大眾化的社會,大部分大學生仍然保持自身的優越感,在擇業時考慮較多的是薪酬自我提升空間、工作時間、工作地點、薪金等因素,而在自身能力、自我價值等方面考慮的不夠,導致大學生職業和就業觀念取向不合時宜,最終導致就業困難。
2. 薪金要求較高。部分大學生對自身能力認識不足,盲目羨慕高工資、高福利。選擇崗位的時候缺乏對自己的清晰定位、目標性不明確更多關注的是薪金的高低、工作環境好壞,而忽視了升職空間、未來前景、自我價值實現等因素,導致工作一段時間后缺乏動力與目標,出現怠工以及跳槽等現象。
關于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的論文
就業的含義是指在法定年齡內的有勞動能力和勞動愿望的人們所從事的為獲取報酬或經營收入進行的活動。下面是關于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論文,請參考!
關于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論文
論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背景及就業政策
【摘要】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逐步推進,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增速變緩,使得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大學生就業。在新的就業環境下,通過對就業政策進行分析,以期對未來的就業工作提供指導性意見。
【關鍵詞】金融危機;就業背景;就業政策
一、大學生的就業背景發生變化的主要表現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每年的大學畢業生大幅增加,數量呈跳躍式增長,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則比較緩慢或與往年持平。教育部的統計數據表明:2000~2010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已經從106萬增加到652萬,畢業生的急劇增加導致大學生就業由原來的“買方”市場變為“賣方”市場:
1.國際、國內的形勢加大了大學生就業的難度。從國際形勢看,國際貿易摩擦影響就業。我國已進入國際貿易摩擦高發期,對我國產品的反傾銷已從發達國家擴大到發展中國家,產品從紡織品擴大到電子、五金和機電產品,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導致許多出口行業的經濟不能高速發展,使得這些行業對于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大幅下降。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2011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將更加嚴峻。從國內形勢看,自2006年起全國16歲以上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達到高峰,新增勞動力供給遠遠超過新增就業崗位,高校逐年擴招的不利影響也逐漸顯現出來,大學生就業市場需求崗位的總體狀況相對趨緊。
論文土木工程就業形勢
如今土木工程的就業形勢如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的土木工程就業信息,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一、土木工程專業就業前景怎么樣?
所謂的土木工程,是指一切和水、土、文化有關的基礎建設的計劃、建造和維修。一般的土木工作項目包括:道路、水務、渠務、防洪工程及交通等。過去曾經將一切非軍事用途的民用工程項目,歸類入此類,但隨著工程科學日益廣闊,不少原來屬于土木工程范圍的內容都已經獨立成科。從狹義定義上來說,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也就是民用工程,即建筑工程(或稱結構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巖土工程、公路與城市道路、鐵路工程等這個小范圍。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的迅猛勢頭,有目共睹。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土木工程則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小到房屋、住宅、別墅、公寓;大到道路、鐵路、運輸管道、隧道、橋梁、港口等均屬于土木工程的范疇。2010年我國GDP增在9%左右,其中基礎建設和道路交通的建設占到很大的比重。同時隨著西部的大開發、上海國際樞紐港和經濟中心的建設,對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的需求量還是比較大的,就業的前景也是光明的。一般的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碩士的收入都在7000元左右,如果接的項目多還會有更好的收入
土工程專業大體可分為道路與橋梁工程與建筑工程兩個不同的方向, 隨著城市建設和公路建設的不斷升溫,土木建筑就業前景非常好,就業形勢近年持續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對大多數畢業生來講并非是難事,然而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與國家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其行業薪酬水平近年來更是呈現出管理高于技術的傾向,而從技術轉向管理,也成為諸多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頸。當前社會對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是前所未有的。還有一點可以說明土木工程專業的“火”和“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