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何謂哲學的論文

        時間:2024-07-06 06:41:33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何謂哲學的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經常看到論文的身影吧,論文可以推廣經驗,交流認識。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何謂哲學的論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何謂哲學的論文

          何謂哲學的論文 篇1

          摘要:

          目前國內外學界對于管理哲學內涵的界定總的說來可以概括為經典式、學院式、系統論和實踐觀四類,在對四種管理哲學內涵的解讀方式進行反思的基礎上,從邏輯與價值二元結合的角度,對管理哲學的概念進行了界定。

          關鍵詞

          管理哲學;哲學;管理

          管理哲學從初引入國內時的鮮有人知,到今天成為我國理論界、學術界研究的熱點,不過只用了三十多年的光景。然而,目前學界對于管理哲學問題的研究雖然頗為關注,但是研究成果卻過多集中于管理哲學的相關問題如管理倫理、管理價值、管理觀念等方面,至于對于管理哲學本身的元問題――管理哲學是什么的研究則寥寥無幾。作為一門誕生不到百年的新興學科,管理哲學的研究仍處于初創階段,概念、樣態、定位、限域等基本理論范疇還處于討論和形成之中,學科地位和學科價值也不時面臨著挑戰。因此,為了提升學科研究的科學性、鞏固學科存在的合法性,除了聚焦管理哲學相關問題之外,我們還應嘗試從管理哲學自身內涵的解讀來奠定管理哲學的研究基礎。

          一、四種視角解讀管理哲學

          研究管理哲學,首先要回答什么是管理哲學。然而,什么是管理哲學?這一問題在九十多年的學科發展歷程中一直沒能得到很好的回答。時至今日,管理學家和哲學家們在界定管理哲學內涵時依然還是爭論不休、各執己見。總的說來,學界關于“什么是管理哲學”主要有如下幾類觀點。

          第一類是經典式的管理哲學內涵解讀。經典式的解讀因其經久不衰的影響而被“奉為經典”。管理哲學之父奧利弗謝爾登認為管理哲學是指導整個管理實踐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一些規律性的東西,正如他在《管理哲學》序言中說道:“本書不是從事闡述某一種特殊的管理,而是試圖闡明統治整個管理實踐的目的、發展路線和原則!币驗橹x爾登的這種解讀使管理哲學“獲得了備受尊重的、專業化的”學科聲譽,并影響了一大批西方管理哲學家對于管理哲學的研究,因此本文將謝爾登有關管理哲學的解讀歸為經典式的解讀。其實,在謝爾登之前,泰勒很早就已經提出,“科學管理包括某種主要的普遍原則,是一種能以各種方法運用的哲學觀”,“科學管理從本質精髓來說,包含著某種哲學,而這門哲學是科學管理四大原理相結合的產物”。顯而易見,泰勒的“管理哲學”是其科學管理原理的理論基礎,是具有方法論意義的、管理活動中應普遍遵循的原則和原理。雖然泰勒并沒有使管理哲學在他那個時代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但是他的管理哲學觀對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管理實踐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指導作用,所以本文也將其關于管理哲學的認知歸于經典式的解讀。

          第二類是學院式的管理哲學內涵解讀。學院式的解讀把管理哲學看作探討管理中哲學問題的與政治哲學、經濟哲學等并列的“學科”“理論”和“科學”。國內研究管理哲學的學者多數都秉持這種觀點。其中“學科”說的代表如崔緒治認為“管理哲學是介于哲學與管理學之間的邊緣學科,是哲學和管理學的交叉學科”;韓修山在《管理哲學綱要》中也提出:“我們所講的管理哲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不是‘哲學+管理學’,也不是以管理案例來論證哲學原理!背帧翱茖W”說觀點的則如肖明,他在1987年出版的《管理哲學綱要》中指出:“吸取和概括管理科學的成果,研究管理活動的性質,一般規律及其自然和社會的本質關系的科學,就是管理哲學!壁w篤成在總結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狹義的管理哲學應該是指“研究管理的一般本質、規律和方法的科學,是管理學和哲學相結合的產物……”持“理論”說的如官鳴,在其《管理哲學》一書中他提出:“管理哲學是關于管理觀的理論,這種管理觀已不是各種具體的管理理論的原則或原理,而是對之進行哲學的概括和提升所形成的關于管理的根本看法和總的觀點!睆念愃瞥霭l點解讀管理哲學的還有李蘭芬,她認為“管理哲學是根據哲學思維的根本特性反思人力管理實踐思想而形成的哲學理論。”

          第三類是系統論的管理哲學內涵解讀。系統論的解讀方式是把管理哲學看作是系統哲學在管理中的應用。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如趙秀臣和劉新立,他們認為“管理哲學,亦稱管理系統學……管理哲學是管理科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從管理哲學的角度看,任何一個管理對象都是一個系統,因此,我們又把管理哲學稱為管理系統學。”楊伍栓也認為“管理哲學就是研究管理領域中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意義的系統理論。這些系統理論是從一般管理實踐活動、管理科學中抽取出來的共同本質和一般規律,以及管理與自然和社會的本質關系等。”

          第四類是實踐觀的管理哲學內涵解讀。相比國內學者研究管理哲學的理論務虛性,國外學者更注重管理哲學的實用意義,多從實踐的角度定義什么是管理哲學。如C霍金森在《領導哲學》一書中指出,“管理是行動的哲學”!凹夹g和現代組織具有效率和效用的元價值,但是它們在提高生產率的同時卻喪失了意義。哲學是一種補償力量。哲學對事務進行分析和綜合、描述和界定,它通過對實施的'詳細了解,提出問題,窮根究底地探尋事物的意義所在:恢復原本的含義;確立新的含義。管理哲學的功能就在于在主旨和管理實踐的水平上從事這一工作。”因此,在霍金森看來管理哲學應該是指導管理行為,特別是指導高層管理者決策行為的哲學,即企業最高主管為人處世的基本信仰、觀念及價值偏好。

          二、對管理哲學四種解讀視角的反思

          以上四種管理哲學的解讀方式從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對“管理哲學是什么”做了界定和論說,各自的合理性和價值性顯而易見,但是卻都還沒有做到真正地揭示管理哲學作為一門學科所具有的本質屬性,因而具有明顯的缺陷和不足。

          具體說來,管理哲學經典式的解讀方式的確抓住了管理哲學的基礎性、普遍性和價值層面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這種觀點將管理哲學等同于管理原則或原理的做法,模糊了管理哲學與管理學的界限,降低了管理哲學的學科地位。學院式的解讀揭露了管理哲學作為一門學科的性質、界定了其研究對象和理論定位,但是終究還是沒有明確回答“管理哲學是什么”這一歷史難題,人們僅憑學院派的“學科”“科學”“理論”的描述還是難以準確把握管理哲學的概念和內涵。系統論的管理哲學內涵解讀方式的確與時俱進,系統論是20世紀出現的最重要的科學理論之一,在研究管理哲學時強調系統的方法和價值的確大有裨益,但是如果把管理哲學完全等同于系統理論在管理當中的應用,那管理哲學只不過是另一個“系統管理學派”而已,不再具有單獨的學科研究價值。此外,如果真的將管理哲學簡單理解為系統理論在管理學中的應用,則意味著管理哲學的研究要排斥系統論以外的所有哲學觀點和方法,顯然這是不利于豐富、甚至會削弱一門獨立學科研究的思想基礎。以霍金森為代表的西方學者本著實用主義精神,從概念本身而非具體研究對象入手去揭示管理哲學的內涵,的確使讀者容易把握和理解,但是把管理哲學的行為主體僅僅局限為高級管理者或領導者,顯然縮小了管理哲學概念的外延和研究范圍。

          三、對“管理哲學是什么”的回答

          在對學界已經形成的管理哲學認知進行反思之后,我們不禁再次追問“管理哲學到底是什么?”誠然,國外學界思考了近百年、國內學術界也研究了超過三十載,都沒有得出定論的“歷史難題”,作為初入學門的后學晚輩想在短短幾千字內就清楚明白地給出“什么是管理哲學”的終極結論顯然是不可能的。何況,管理學家西蒙很早就指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完美的理性決策是不存在的,只能選擇令人滿意的決策;同理,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在進行概念界定時,能夠清楚全面地描述其所指現象準確內涵的概念也是不存在的。因此,“滿意原則”也是本文界定管理哲學內涵所遵守的基本原則。

          在“管理哲學”這一概念中,兩個主要的術語“管理”和“哲學”都是語義學的復合詞,因此,在對“管理哲學是什么”做出進一步討論之前,必須仔細弄清管理與哲學的含義。二者之中,管理的內涵清晰明白,而哲學一詞則更為古老,更令人思索,也更難理解,它更容易引起爭論。在諸多對哲學內涵的解釋當中,本文認為,二元論的哲學解釋最利于我們理解管理哲學的內涵。這種理解把哲學領域一分為二:即邏輯與價值。前者研究事實、結構、一致性與連貫性、因果關系、解釋系統等等;后者借助于價值考察來研究倫理道德及人的各類復雜動機,進而獲得了由于對人類精神進行深入分析所揭示的前理性和超理性因素。這兩個知識領域合二為一就囊括了全部的組織行為,管理自然也包括其中;趯φ軐W的這種二元論的認知,作為部門哲學的管理哲學同樣可以看作是一個邏輯與價值的二元集合體。

          從邏輯上看,管理哲學是從管理學中“生長”出來的。它的這種“生長”基于這樣一個邏輯:在管理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管理的認識逐步提高,從而導致了管理學的產生;在管理學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管理的研究不斷逐步深化,甚至上升到哲學的高度,進而導致管理哲學的形成。所以,雖然管理哲學“脫胎”于管理學,但是它必定要超脫于管理學而上升到更高的理論層次――使人們對管理的認識形成更高的理論概括,進而為管理實踐提供更高的理論指導。

          從價值上看,管理哲學通過對人類管理活動本質與規律的反思而實現對管理本身的“糾偏”。我們知道,哲學絕不是超然于人類生活之外的幻想,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那么,作為時代精神精華的組成部分,管理哲學必然要凸顯時代主題,關注人類社會的管理實踐。但是,作為哲學的分支學科,管理哲學固有的超驗性特征決定了其不可能具有管理學那樣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它應該是也只能是寄思于純思之中的,站在哲學的高度,以哲學的視角,用哲學的思辨方式和方法來研究人類管理活動本質與規律等基礎問題的反思活動,即管理哲學是對一定管理理念、管理認識、管理規律所進行反思的活動。

          參考文獻:

          [1]FW泰羅.科學管理原理[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4:17-18.

          [2]崔緒治,徐德厚.現代管理哲學概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1.

          [3]韓修山.管理哲學綱要[M].北京:農村作物出版社,1987:1-2.

          [4]肖明.管理哲學綱要[M].北京:紅旗出版社,1987:1.

          [5]趙篤成.管理哲學新論[M].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7.

          [6]官鳴.管理哲學[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3:2.

          [7]李蘭芬.論管理哲學的學術視野及其功能[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7(4).

          [8]趙秀臣,劉新立.管理哲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0:1,3.

          [9]楊伍栓.管理哲學新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

          [10]K霍金森.領導哲學[M].劉林平,等,譯.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2,15.

          何謂哲學的論文 篇2

          【摘要】

          外國文學教學是實現當代大學生思辨能力培養,哲學意識發展的重要途徑,只有理順了外國文學教學與西方哲學思維方法培養之間的關聯性和統一關系,結合恰當地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哲學思維培養一定能成為外國文學教學內容的增長點,哲學思維培養也將成為外國文學教學的新視角。

          【關鍵詞】

          文學教學;哲學思維;思辨方法

          一、哲學與文學的關系

          文學與哲學作為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前者是藝術的、審美的,因而是具體的形象化的;而后者是思辨的、邏輯的、推理的,因而具有抽象的理論色彩。二者各自按照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特殊與普遍的統一。在文學中,普遍是通過特殊而揭示出來的;相反,在哲學中,特殊是通過普遍而揭示出來的。我們亦承認,文學與哲學同處在社會文化大系統中,兩者關系是密切的。關于文學與哲學的關系,“關聯說”認為哲學是文學的思想背景,它所建立的完整的思考體系可滿足人類知識上的好奇心,同時又可使人與人之間,人與宇宙之間有所配合。因為人能知道何者為真,善,美,人就能安排自己的生活,亦就能適應人的生活環境以及人的內在自我。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學家在致力于反映人生,描摹人生,提出人生的理想,把自己的情感思想表達出來的時候,顯然會受到哲學的影響。第二,哲學可作為文學批判的工具。因為文學作品是訴諸語言的表達,而用語言表達的食物都有線索及理路可供探尋,有它的內在邏輯,而不是雜亂無章的東西。因此,哲學可用外在的觀點,來分析文學作品的涵義,價值(吳錫民,1994)。

          二、外國文學中的哲學思維培養的范式

         。ㄒ唬┡行运季S和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在西方大部分學者認為批判性思維為一種綜合思維能力,甚至上升為一種較全方位的人文精神,要求一個理性的批判思維者具備諸多人格特質,如好奇性,開放性、系統性、分析性、探理性、批判性、自信性和成熟性。它培養的是一種富于創新意識的批判精神。在外國文學教學中,教師可聯系西方文化、文學的背景,結合探索型的文學形象的評析和歷代接受者對文學作品的創造性批評,有意識的讓學生意識到:培養批判思維能力與提高創新思維能力是直接相關的。批判思維可以提高一個人的質疑答問能力,更能成為一種解放力量,在不斷的批判中實現不斷的創新。

         。ǘ┱軐W辯證思維培養。哲學辯證思維具有全面聯系和系統整體的特性。對外國文學中復雜的文學現象,如何摸準其發展脈絡。對前景做出準確判斷,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例如,我們只泛泛地講解表現主義、心理分析主義等等,而沒有對這些主義的出現做出分析,不能辯證地看這些主義產生的原因和結果,就會使這些知識單擺浮擱,不能上升到規律的層面上,也就不可能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外國文學教學中,必須注入辯證法,用辯證法來融會貫通,對其正反兩方面進行準確的剖析。

         。ㄈ┌l散思維培養。發散思維培養是創新能力培養的一個方面。善于進行發散思維,導致忽發奇想,超前想象等等,都能激發出靈感。當然,發散思維不是憑空想象而是站在堅實的基礎上的。任何一種想象,都是在某一個系統中進行的。以外國文學而言,與其他的學科一樣,是整個學科系統中的一個。因此,在外國文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就是站在外國文學這一層面,向周圍進行思索,或者說,向周圍進行發散,由內而外,由表及里,在深思中碰撞出火花。

         。ㄋ模┱軐W理論思維意識培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把思維階段劃分為前運算思維,具體運算思維和形式運算思維。后兩個思維階段就是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階段。抽象邏輯思維又分為兩種形式,一為經驗思維,一為理論思維。經驗思維和理論思維是兩種不同的思維類型,前者是在觀念的基礎上通過對事物的屬性和特點的比較而形成的,主要表現為形象記憶和機械記憶。后者是通過對事物的各種屬性或特性的關系的分析而進行的思維,大學生在熟記時能抓住主體、標出重點、編擬題綱即為理論思維的表現。

         。ㄎ澹┣笸螽愃季S的培養。求同思維是指在兩個或多于兩個的.不同的事物之間尋求共同點。在外國文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事物共性和個性的把握。我們所要求學生的是能看出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如對18世紀英、法、德三國文學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其共同點和不同點。學生通過觀察、感受、分析判斷的過程中提升了哲學思維能力。

          三、外國文學中哲學思維培養的措施

         。ㄒ唬┏浞职l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增強學生的哲學思維能力。我們應該意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素質的定義越來越取決于思維品質的高低,為了適應這樣的要求,作為主干課的外國文學在當前人才培養的格局中應該找到更加適合自身的位置。學生思維創造性的培養,首先離不開的是教師的創造性思維,這就對教師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僅傳知識更要傳思維方法。一方面,要能隨時把所教知識的最新成果以及學術界正在爭辯的論題溶進教學內容中去;另一方面,要身體力行地站在批判與創新的最前沿去啟發學生和開拓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具有懷疑、挑戰與開拓性,首先教師自己就要具有懷疑、挑戰與開拓氣質。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努力結合自己的科研,采取一些與課本、權威不同的角度、方法,或針對疑點、難點提出一些個人見解。外國文學課程本身充滿審美愉悅,通過教師帶有批判性、創造性的導讀,會更加充滿生氣。

         。ǘ┙⒚裰鞯膶捤煞諊瑯淞W生自信心,是培養哲學思維能力的前提。氛圍看似一種無形的元素,其實它蘊含在師生互動與活動之間,體現在課堂的物質存在與精神存在中,使完全可以被師生與觀察者感知的客觀存在,是一種可以影響課堂教學活動效能的關鍵因素。積極的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是學生進行思維活動的前提與保障。具體來說,可通過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組建有利的座次來增進教學效果。在理論上,薩特的“介入文學觀”主要批判了“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藝術觀。理論思維培養要注意的一個問題就是“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對于外國文學作品的運用適當的西方文藝理論進行解讀是可行的,但久而久之容易忽視了東方文論乃至中國文論的存在。在外國文學的課堂上,重視學習中國文學、文化,東方文化積淀的養成也是題中應有之義。此外,布置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讀書摘要也不失為一種培養理論思維的好辦法。

         。ㄈ┱辖虒W內容,建構哲學教學內容體系。知識傳授的有效性和知識體系本身的建構也是密切相關的,傳統的外國文學,教學內容比較純粹,以史為線索,階段性的介紹各個時期的文學思潮、著作、作家,這一模式較為固定,缺乏新鮮感。我們是否可以在外國文學的教學中適當并入比較文學的有關內容,尤其是滲入比較文學的思維方式。其次,除了按思潮進行教學外,是否可以按文學類型的劃分,進行戲劇、小說、詩歌專題的教學,并舉行戲劇表演,小說改編、詩歌朗誦等多種活動,開辟第二課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

         。ㄋ模┦崂碚n程教法、考法。除了傳統的講授法,談活法、討論法,準直觀教學法外,還應當重視單元教學法、發現教學法等。列如對戲劇的學習,可以形成專題,并聯系中國傳統戲曲展開探討。以此類推,還可以構建國別文學專題,如一定時間跨度的美國文學專題、英國文學專題。同時,完善文學哲學思維考核模塊方式。建立多層面的考核體系,包括記憶層面、理解層面、創新層面。其中創新層面主要考核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知識觀察、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種改革,使學生在重視基礎知識的同時,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融合,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吳錫民.西方文學與哲學[J].廣西師院學報,1994,02:26-32.

          [2]汪馥郁.《辯證思維方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67

          [3]龍瀛.試議中文專業外國文學教學的思維培養[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28:117-119.

          [4]于春麗.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哲學辯證思維能力培養研究[D].長春師范學院,2012.

          [5]陳靜.外國文學教學中的批判思維培養與創新教育實踐[J].江西社會科學,2003,11:189-190.

          何謂哲學的論文 篇3

          [摘要]

          “哲學是什么”與“什么是哲學”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通過對“哲學是什么”的考察來回答“什么是哲學”的過程正是哲學觀潛移默化的形成過程。

          [關鍵詞]

          哲學觀反思自我意識

          “哲學是什么”與“什么是哲學”是哲學學習者必然要追問的兩個問題。對于這兩個問題的探討不是要最終找到一個確定無疑的答案,而是在對這兩個問題的不斷探尋與摸索中,逐漸形成和構建每個哲學學習者自己獨特的哲學觀,從而在自己哲學觀的背景之中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與研究。

          人們通常認為“哲學是什么”等于“什么是哲學”,事實上并非如此。首先“哲學是什么”是在追問歷史上的“哲學”是什么,這個問題本身暗含著“哲學”已經是一種既成的事物。這種事物從一開始萌芽,是一種“吾不知其名”的狀態,然后經過漫長的發展演變,逐漸成熟起來,然后人們覺得有必要“強為之名”,遂將其稱之為“哲學”。那么“哲學是什么”也就是追問“哲學”產生的這個歷史過程中,包括“哲學”概念產生后,一直發展到今天,“哲學”是什么樣子的,即“哲學”事實上是什么。

          而“什么是哲學”,追問的是什么樣的學問可以被稱為“哲學”,也就是追問“哲學”應該是什么。在哲學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的去體悟“哲學”這個概念,并對這個概念產生一定的理解,不僅對于它的過去有一種理解,對它的現在有一種理解,而且對哲學的將來也有一定程度的理解。雖然,隨著學習和研究的深入,對“哲學”的理解會不斷的發生變化,但這種理解終將趨于成熟,最后穩定生根,成為哲學研究者的一種信念。這種對哲學的理解,就是哲學研究者對“什么是哲學”的回答,是學者心中對哲學的一種期望狀態,是一種堅定的信念,甚至會成為一種信仰,這就是哲學觀。換句話說,哲學觀就是對“什么是哲學”的理解,或者說是哲學觀的具體體現就是對“什么是哲學”的問題作出回答。

          顯然,“哲學”在哲學史上已經有其既成的形態了,但這種既成的形態不一定就是“哲學”應該是的那種形態,也就是說“事實”與“應該”不是一回事。所以說“哲學是什么”絕不等于“什么是哲學”。

          縱觀哲學史,我們發現哲學史上有很多不同的哲學學派,每個學派的哲學觀點都不盡相同,并且各有特色!皬哪撤N意義上說,一個哲學派別之成為一個哲學派別,首先在于其對‘什么是哲學’這個問題有著不同于其他派別的獨到理解。如果我們把哲學史看做是由不同的哲學家和哲學派別的思想構成的邏輯鏈環,那么我們也可以說,一部哲學史也就是人們對于‘什么是哲學’這個問題繼續不斷地作出不同理解的歷史!倍叭藗儗τ凇裁词钦軐W’這個問題繼續不斷地作出不同理解”的過程正是哲學觀的形成過程。

          哲學之所以如此難以理解是由于它本身的不確定的多變的本性決定的。盡管歷來哲學研究者對“哲學是什么”與“什么是哲學”這兩個問題的理解至今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但我們依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對哲學有一個總體的普遍意義上的理解。

          哲學是人反思的自我意識,也就是說首先哲學是屬于人的,或者說,哲學是具有屬人性質的。在西方哲學的發源地古希臘,哲學是起源于人們對于世界的驚異的,就是說是人這種存在物的驚異使哲學成為可能的。智者學派的'普羅泰戈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提出“認識你自己”的著名論斷,也就是認識人自己。到了近代西方哲學,哲學家們實現了西方哲學由本體論向認識論的轉向,開始研究人的認識何以可能,F代西方哲學則更進一步的開始研究人的生存問題。在中國哲學史上,哲學一直是人們用來尋找自身安身立命之本的學問。從先秦哲學到近代現代哲學,人的性、命等問題一直是哲學的主題。至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被人們稱為人本主義哲學,就更加離不開人了,馬克思哲學的主題就是通過考察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的異化的情況,使人通過實踐活動揚棄異化,最終實現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全人類的解放?傊瑹o論是西方哲學,還是中國哲學,或者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都是關于人的哲學。哲學是不僅要解釋世界,而且還要改造世界的,它也是不僅要解釋人,而且要改造人的,人是世界中的人,世界是人的世界,二者是有機聯系的。哲學的終極目標是使世界作為世界而成為世界,使人作為人而成為人。

          這樣,就對哲學有了一個大體的理解,即是簡略回答了“哲學是什么”的問題。顯然,在作出這種理解的同時,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哲學觀,其觀點就是上面所闡述的那樣,把哲學理解為人的反思的自我意識。當然,作出這種回答不是要把哲學固定為這樣一種東西,只是試圖以此去理解總結自己的哲學觀,以使自己明晰起來,而后還要繼續的去追問“什么是哲學”和“哲學是什么”的問題,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是永無止境的,重要的是在對這兩個問題給出回答的過程中使自己不斷的作為人而成為人。

          【參考文獻】

          [1]張志偉.西方哲學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1版.

          [2]汪信硯.什么是哲學――從人文學科的視角看.哲學研究.2009年,第11期.

        【何謂哲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有關哲學論文11-29

        哲學論文寫作指南03-02

        有關于哲學的論文11-23

        20 世紀的邏輯哲學與數學哲學研究論文05-07

        哲學專業畢業論文03-19

        經濟哲學論文范文11-30

        哲學畢業論文題06-29

        哲學對崇高的承諾與尋求的論文12-11

        哲學論文:關于空間與理想11-24

        中國哲學的特點小論文11-24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