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焦循對易學思想的研究方法
作為象數(shù)派的大家,焦循通過自己的數(shù)學知識對《易》做了一個全新的釋義,以下是小編搜集的一篇關于焦循對易學思想研究方法探究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借鑒。
前言
焦循是清代乾嘉時期著名的學者,生于乾隆二十八年,卒于嘉慶二十五年。焦循是江蘇揚州人。在少年時候曾科舉考試,但是卻沒有中舉,于是就返鄉(xiāng)不出仕;剜l(xiāng)之后,閉戶研究《周易》,焦循對《周易》最大的貢獻就是焦循使用數(shù)學的辦法來研究《周易》,他通過數(shù)學的辦法來論證自己學習的儒學,這是焦循治易的獨特之處,也是本文要論證的內容。焦循在《周易》方面的主要著作有《易章句》、《易圖略》、《易通釋》、《易廣記》、《易話》,其中前三本共四十卷合輯為《雕菰樓易學三書》。
一、焦循易學思想體系
焦循研究易學之所以能成為一家之言,第一離不開前人的研究,再者是離不開自己潛心研究發(fā)現(xiàn)新的研究角度。他曾經指出,《周易》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就是"教人改過".他認為,人和動物的根本區(qū)別在于人能夠被"教".焦循治易,最根本就是探討并論證《周易》的本質是什么這個問題,這同時也能體現(xiàn)出焦循易學的宗旨。他在自己的著作中不厭其煩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易》者,圣人教人改過之書也。[1]焦循多次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本泰也,不能變通,遂至于否;本否也,一能變通,遂及于泰,圣人示人改過救敝之苦心,莫切于此",[2]"《易》之一書,圣人教人改過之書也",[3]"孔子所以'韋編三絕',以明其書非卜筮之書,而寡過之書也",[4]"伏羲設卦觀象,教人改過".[5]
以上種種的言論都證明了焦循研究易學很重視它的社會功能。焦循研究《易》的目的也是為了證明"教人改過"的確是《周易》的中心思想,他認為這是易學的一個現(xiàn)世性。同時也可以證明《易》學并非空談,而是一個有意義的、能給人的一生帶來實惠的哲學。
焦循認為人與動物最大的差別在于人的社會性,即人是可以被教的,而動物卻不具備這樣的社會性。焦循曾說:性不外男女飲食,人有此性,禽獸亦有此性。人之性可因教而明,故善;禽獸之性,雖教之不明,故不善。[6]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人是可以被教育的,通過教育不善的人可以變善;動物則即使被教育了還是不能改變自己的性情。這就證明了人可被教而動物不可,但是誰是教育者又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焦循認為教育者必須是一個圣人,在他的著作中多次提到伏羲,神農,皇帝這樣的圣人,這些圣人的指教使天下有"人道"而且使天下人免于各種災難。
焦循易學中,除了《易經》和《易傳》以外,還有《論語》、《孟子》,他將《論語》和《孟子》看成是易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焦循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因為:《易傳》和《論語》都帶有孔子的影子,前者是孔子所作,后者是孔子的言論;再者《易話》卷上說明"《論語》二十篇其實都是《易》的注腳。再次,《論語補疏 · 敘》中表明《易》中比較隱晦的語句在《論語》中都明確表達了出來。最后,《論語》的語言也是比較簡潔但是意思深奧,而《孟子》對《論語》的解釋是最詳細的。
從這幾個理由當中我們可以知道焦循的易學不僅僅有《易經》和《易傳》,而且他還證明了《論語》、《孟子》與易學是息息相關的。
二、焦循治易的原則
焦循研究《周易》是使用數(shù)學的辦法,所以以他為代表的這一派被稱為象數(shù)派,這一派的特點就是企圖依據(jù)數(shù)學的辦法來證明儒學社會制度以及道德的合理性。焦循的易學中的一個重要的思想便是他的數(shù)理思想。乾隆丁未年間,焦循開始學習數(shù)學知識,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古人學習數(shù)學的目的。焦循認識到古人作《易》不僅僅為了占卜使用,而是希望用數(shù)理來論證社會制度和倫理道德的合法性以及其實用性。他還認為《易》學博大精深,需要潛心研究方能做出成果,而且他本人也潛心學習《易》中的數(shù)理知識,只為論證出《易》的中心思想。
在研究《周易》中,焦循經常使用到的數(shù)學概念是"乘方"、"天元術"、"齊同"、"比例"等。"乘方"的意思是利用乘方計算六十四卦的排列組合;"天元術"產生于北宋神宗年間的一種類似于現(xiàn)代數(shù)學中列方程的方法。"齊同"的意思是"相乘則兩數(shù)如一,故謂之同 ( 三乘五得一十五,五乘三亦得一十五 );コ藙t兩子之差立見?梢允┘邮p,故謂之齊。""比例"在焦循易學數(shù)理思想中即為"相錯"、"旁通".
焦循的《易》學思想中除了使用數(shù)理思想研究,他還發(fā)明了"旁通、時行",這里就做下簡單的分析。
1、旁通
焦循對旁通的理解在其《易圖略》中就表達的相當清楚。焦循認為:"凡爻之已定者,不動其未定者;在本卦初與四易,二與五易,三與上易。本卦無可易,則旁通于他卦,亦初通于四,二通于五,三通于上。……初必之四,二必之五,三必之上,各有偶也。初不之四,二不之五,三不之上,而別有所之,則交非其偶也".[7]
焦循用"旁通"來解釋各個卦之間的變化原則,但是焦循的"旁通"概念沒有止于表面,而是有更深層的含義,對于焦循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著名的易學家牟宗三先生認為焦循的旁通在事實上便是事情間的相感關系,即陰陽間之感而已。旁通是適用于任何環(huán)境之下的,連社會基本準則的建立也是因為社會中人懂得旁通才能完成的。
通過牟宗三先生的解釋,我們可以了解焦循的旁通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么淺顯,他的旁通思想涵蓋了一種相互感通的意思。一方面是一種與外部的互動,正如人的生活,如果人在生活旁通,那就不僅僅是人的內在的'具有還包括人的生活。另一方面是相反相成的卦之間的互動,旁通要通及他者,有他人就有道德,而道德正是為了處理人和他人之間的關系。旁通既然是作為了道德哲學的原則,那么旁通本身的規(guī)則是什么呢?焦循在《易圖略》卷二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元亨利貞,吉兇悔吝厲孚,無咎。元亨利貞則當位而吉;不元亨利貞則失道而兇。失道而消不久固厲,當位而盈不可久亦厲。因其厲而悔則孚,孚則無咎。同一改悔,而獨理艱難困苦而后得有孚則為吝,雖吝亦歸于無咎。明乎此十二言,而《易》可知矣".[8]
上述引文可看出,焦循承認元亨利貞在位就是一件好事,相反則為壞事;他還指出人出了錯誤是可以改正的,這其中又體現(xiàn)出焦循易學的宗旨:教人改過。
2、時行
對"時行"的概念,焦循在其《易圖略》中同樣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凡是會變通的人,都是非常有時間概念的人。這些變通者根據(jù)時間和情況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行動。他還指出只有會審時度勢才能辦好事情,要想領會《易》的奧妙,必須懂得時機的重要性。焦循利用這段文字明確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要根據(jù)時間的變化來變通。以一個朝代為例,一個朝代想要長久的存在下去就必須知道變通,要得到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如果堅決不變,可能會鑄成大錯,如果適當?shù)倪M行變化,則可以維持。
"時"在《易傳》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時間就意味著天地之間的萬物都逃脫不了時間的約束,任何東西或者人都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根據(jù)時間的變化而改變一些規(guī)則是一件好事。"時行"的概念和"變通"有一定的關聯(lián),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三、結語
作為象數(shù)派的大家,焦循通過自己的數(shù)學知識對《易》做了一個全新的釋義。這首先證明了焦循的確很了不起,他能夠自成一派,得到很多學者的認可;再者,證明了《周易》的偉大!吨芤住匪枷氩┐缶睿赡芨F極人類的智慧都不能研究透徹。而焦循在眾多的研究中獨辟蹊徑,不得不說其才學和膽識是相當高。焦循研究《易》
主要從數(shù)理下手,但是他從小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主導思想不會偏離儒家,比如他認為易學宗旨是"教人改過",他使用數(shù)學的方法,但是他最終想達到的目的是發(fā)揚圣人之言,樹立道德規(guī)范。
【參考文獻】
[1] 劉建臻 . 焦循易學宗旨管窺 [J]. 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5(03)84-89.
[2] 楊孝雷 . 清代學者焦循獨特的易學架構 [J]. 周易研究,2002.4(02)48-55.
[3] 盛珂 ."旁通時行"的道德哲學- 牟宗三論"焦循易學"[J].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02)26-30.
[4] 陳居淵 . 論焦循《易》學的通變與數(shù)理思想 [J]. 周易研究,1994.5(02)23-35.
[5] 陳修亮 . 乾嘉易學三大家研究 [C]. 山東大學博士論文 .
[6] 高婷婷 . 嘉慶時期《詩經》文獻研究 [C]. 沈陽師范大學碩士論文 .
【清代焦循對易學思想的研究方法】相關文章:
簡單易學的炸雞制作方法12-27
對清代前中期人口發(fā)展的再認識10-14
清代江南瘟疫對人口之影響初探10-14
地理思想方法教學研究論文07-04
對錢學森工程哲學思想研究分析11-07
基于中國清代的英語教學模式研究的論文09-22
關于對中國古代抑兼并思想的方法論淺析的研究分析論文08-12
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的論文10-22
笛卡爾早期方法論思想研究分析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