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什么是經濟哲學?

        時間:2023-03-26 15:27:40 哲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什么是經濟哲學?

        【摘要】本文旨在提出關于的。本文從經濟哲學的定義出發,解釋了什么是經濟哲學;從價值判斷的角度,明確了經濟哲學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最后,本文把尋求經濟哲學的訴諸傳統。  【關鍵字】哲學 經濟哲學 價值 價值判斷 節制
          經濟學家究竟應該做什么或究竟能夠做什么?這是一個必須由經濟學家自己回答的,而且經濟學家自己應當能夠給出答案的問題。在此我們并不是想提出實證的與規范的經濟學界分問題。因為我們注意到的是更為嚴重的問題:經濟學家越來越脫離實際,經濟學研究沉溺于抽象模型建構,似乎經濟學家要面對的僅僅是數學模型而不是現實。經濟學家面對現實的無措、乏力,是有違一門社會的職責的。因此,我們提出經濟哲學的問題,經濟哲學要解決的問題是:我們經濟學家該如何去思考現實。首先,我們從理解經濟哲學的定義出發! ∫弧⑹裁词墙洕軐W  關于經濟哲學的定義,在許多學者看來是個復雜卻又簡單處置的概念。有人認為經濟哲學"處于哲學和經濟學交叉地帶",研究的是各個經濟形態的"共有的、基本的和問題"○1。與此相反者則認為:經濟哲學"不是經濟學和哲學相結合所形成的交叉學科,而是一門部門哲學。所謂部門哲學,就是對世界的某一部門或某一領域的哲學問題的哲學思考"○2。在這兩種表面看來截然不同的觀念之外,還有一種似乎中立的看法:"經濟哲學是用哲學方法研究經濟問題,或用經濟學方法研究具有哲學性質的經濟問題的一門學科。"○3
          看到以上國內對經濟哲學教科書式的討論,不得不認為這是經濟學自身的悲哀:她已如此遠離了自身的偉大傳統。然而,值得欣慰的是,在今天人們已開始越來越懷疑具有唯科學主義傾向的經濟學的合理性,轉而開始關注經濟學的倫理乃至哲學緯度!4也正是因為如此,問題開始變得急迫起來:什么是經濟哲學?
        "經濟學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哲學,是人們認識經濟現象或解釋經濟活動的一種認識論和方法論。"○5這段話,可以認為是對經濟哲學較淺顯的說明。事實上,經濟哲學不是新興學科,也不是哲學與經濟學的交叉學科。經濟哲學是經濟學的基石,是經濟學的根源,是經濟學的應有之意。
        一切科學和社會科學皆分化自哲學,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當"概念是嚴格的,明確的和普遍被接受的等等,只要得出結論的推理方法在人們(至少大多數與此有關的人)中間得到一致贊同,才有可能建立一門形式的或經驗的科學"○6。然而與自然科學不同的是,社會科學雖獲得了獨立,卻仍必須緊緊扎根于哲學的基礎之上。因為,在一切社會科學中,我們在關注那些具體的專業對象之外,都會有意或無意地存在一種目的性的欲求,"意識到支配我們的一切行為的正確性"○7,這是一種見解而非知識。例如,在研究消費者行為選擇這一專業問題時,經濟學家們都有意或無意地暗藏著對改善人自身的生存狀況這一目的的欲求。僅對于消費者行為而言我們擁有諸多的研究方法--經驗的或形式的;○8而對于改善人自身之生存狀況,經濟學家們卻迷糊了,不知道該做什么--就在這時,許多經濟學家開始選擇逃避的辦法。正是在這里,經濟學尋到了其屬于"更大的整體的一部分,即哲學的一部分"○9。也正是在這里,我們知道了經濟哲學就是經濟學最本質的部分,是經濟學在構建起自身的科學大廈時的基石。
        因此要理解經濟哲學,我們必須理解哲學。這也是為何前文中稱那些對經濟哲學的定義乃教科書式的原因:即未理解哲學,也未理解經濟學。什么是哲學?"哲學":φιλοσ?φια,這是古希臘人對哲學一詞的寫法,詞根為σοφ??,意為"智慧的人、賢者"。然而,似乎還是赫拉克利特的殘篇第三十五中那句話更容易讓我們理解哲學的涵義:愛智慧的人應當熟悉很多事物。○10這句話可以對應于數千年后維特根斯坦的那句話:上帝準許哲學家洞悉置于每個人眼前的事物!11是的,我們可以停止學究式的考古了,我們已經找到了答案。哲學就是"尋求普遍性的知識,尋求關于整體的知識"○12。
        因此,哲學在于對一切事物的探求○13,以此尋求真理。然而人們或許能對整體(一切事物)有一種見解,卻難以取得整體的知識,但這并非意味著我們無法把握某一方面的基本問題。一旦我們正確地理解并很好地處理了這方面的問題,一種見解便轉化為了知識,一門科學便從哲學中出現了。
        在我們如此理解了哲學之后,我們便可以找到經濟哲學的概念,其來源于經濟學中怎樣都無法甩脫的哲學式的思索;來源于將扎根在經濟學深處的見解轉化為知識的嘗試;來源于那些無法用數學公式和統計圖表來解決的對經濟事務性質的理解。在此,我們可以很輕易地由列奧·斯特勞斯對于"哲學"這一概念的闡釋中獲得對于經濟哲學的定義。經濟哲學就是要試圖真正了解經濟事務的性質以及正確的或完善的經濟制度這兩方面的知識○14。
        可是,當我們提出經濟哲學的定義之后,我們發現這遠未達到我們的目標。無論從什么方面來看,當代的經濟學已經遠遠悖離了經濟哲學,以致于僅僅提出--更確切地說,應當是重申--經濟哲學的概念在大多數經濟學家看來是一種屬于18世紀的迂腐:對于任何實際的經濟問題都于事無補。
        因此,我們還需要強迫我們的經濟學家們去考慮一些他們總是在回避,或者說總是在推脫--超出自身的專業領域之外--的問題。這些問題,在萊昂內爾·羅賓斯自信地寫下經濟學"是把人類行為當作目的與具有各種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間的一種關系來研究的科學"○15之后,尤其在他將經濟學的研究局限在于回答"人們達到其目標的過程如何受制于手段的稀缺" ○16之后,已經成為經濟學家可以名正言順地不去理會的問題了。換句話說,經濟學家將自身圍進了實證主義的牢籠。但是"社會科學所涉及的是精神事件的參與,而以神入的方式"理解"這些事件當然是一種不同于想要或能夠解答精密自然科學的公式的任務"○17。當經濟學家在自信地寫下Max U=f(X),s.t. 時,是否真正地以及正確地意識到了這公式背后的種種假設了呢?是否意識到這些假設不僅僅是對于客觀事物,還包括種種人的生活以及人自身的假設呢?是否意識到當這些假設面對人類自身時其必然牽涉到對人類所處的整體性環境的理解呢?當經濟學家們意識到并認真思索、探尋這些問題時,便進入了經濟哲學的思考;也只有當經濟學家進行這樣的思考時,經濟學才真正回到了其本真:關于人的社會科學,數學公式才會消除那僵化硬冷的外表。連羅賓斯自己都不得不承認:經濟學家若僅僅是經濟學家,在自己的研究領域碰巧不是天才……,便是個可憐蟲!18
        在這里我們真正地進入了爭論的中心:經濟學家是否應該去理會這樣的思考呢?在當代的經濟學理念中,回答顯然應當是否定的。去進行這樣的思考,去了解一切經濟事務的性質,去認識正確的或完善的經濟制度,顯然有悖于自馬克斯·韋伯之后建立起來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任何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任務都在于對實在進行經驗的因果,揭示事件固有的和可能的聯系!19是的,如同政治哲學、法哲學乃至哲學一樣--當然,經濟哲學更迅速、也更徹底些--經濟哲學衰敗了,并且較之于其他社會科學來說更為嚴重些,其似乎已經從人們的頭腦中被抹去了。以致于今天的人們突然發現了一門"新興學科":經濟哲學。因此,在被唯科學主義與實證的唯理性主義籠罩下的今天看來:經濟哲學既非科學,亦非歷史。更確切地說,仍是那種觀念:經濟哲學屬于前時期思想家頭腦中不成熟--不科學、不理性--而在如今看來則是迂腐的概念,沒有存在的理由。
        由此可見,重申經濟哲學的定義確實不能說明什么問題。問題不在于定義本身,問題在于這樣一個概念是否必要。換句話說,經濟學是否需要對在經濟現象的因果邏輯分析之外的思考,是否有必要獲得這些關于經濟事務的性質以及完善的經濟制度的知識。在此時我們必須而且應當表明我們的立場:這是完全有必要的。我們在此并非意欲讓每個經濟學家都成為哲學家--如果這樣來理解便是曲解了我們的意圖,這樣的想法是荒唐且可笑的。但是我們明確反對這樣的觀點:……認識所意欲的東西本身的意義!凑找话銓iT化的勞動分工,這個任務至少部分地落在專業經濟學科的范圍以外:這是社會哲學的任務!20因為韋伯自身也認識到:我們無法通過對經驗材料的"無前提的"研究揭明什么東西對我們有意義。相反,確定某物的意義是它成為研究對象的前提。○21
        是的,經濟研究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的行為,是紛繁蕪雜的社會現實,在我們未獲得對于這些經驗現象的一種理解之前,我們怎么能夠對其進行邏輯的和實證的分析呢?無視現實而盲目地崇尚于科學與理性的力量,其結果必然是令人恐懼的,社會科學道德價值的淪喪在二十世紀已經并且在這個世紀仍在造成可怕的災難。然而,當我們面對眼前的經濟現象時,我們便不可避免地進入了價值判斷。你有選擇的權利,卻沒有不選擇的權利--薩特這句名言是對"價值無涉"原則在社會科學領域泛濫的今天最有力的批評。社會科學研究中遵奉所謂絕對的價值中立是一種道德敗壞,"觀察社會或人類現象而不是提出價值判斷的習慣,對任何偏愛的事物都具有腐蝕的作用"○22。
        因此,經濟哲學的問題現在可以歸納到價值判斷的問題上來。而對于價值判斷,我們有比重申經濟哲學的定義更大的困難要去克服。 二、價值判斷與價值無涉 在討論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應當先澄清一些概念,以使我們的論述不致于因概念混亂而乏力荒謬。首先會被提及的當然是所有學者最容易注意到的那個詞:價值。事實上,對于此詞我們同意李凱爾特的觀點:"價值自身究竟是什么,這當然無法在嚴格的意義上得到"規定"。但是這僅僅在于涉及到一個終極和非衍生的概念,我們利用它來思考世界。"○23也就是說,價值是對象(object),"我只能談到對象,而不能用語詞說出他們來。命題只能說事物是怎樣的,而不能說它們是什么。"○24但是價值卻是至關重要的,"沒有價值,我們便不復"生活",這就是說,沒有價值,我們便不復意欲和行動,因為它給我們的意志和行動提供方向。"○25所以,在這里,就我們的目的而言,我們可以給價值一個這樣的說明:價值"既指的是愿意選擇的事物,也指的是作出這種意愿的原則"○26。至于"價值判斷",我們完全可以繼承已有的觀點,認為在本文中價值判斷指的是:關于受到我們行動的現象是卑下的或是正當的評價!27因此,價值判斷事實上"是對具有獨特性質的對象采取一種態度,一種評價的態度"○28。
        現在可以回到我們所討論的問題上來,在我們看來:經濟學的研究在遵循價值無涉的原則同時,絕對不能--也無法--排斥價值判斷;并且我們可以這么認為:價值判斷是無法避免的事實,價值無涉則是力圖遵守的原則。當經濟學家正視價值判斷的問題的時候,必然需要將經濟學上升(回溯)到經濟哲學的層面,否則他將惘然無措。"不形成價值判斷而去研究社會現象,即一切重大的社會現象,是不可能的。"○29然而這浸透著古典人文情懷的聲音顯然是被湮沒在現代科學精神之下了。因為經濟科學"所重視的只是,作為規范的實際絕對命令的有效性和經驗事實命題的真理有效性"○30,"經驗科學的任務決不可以是獲取揉合在一起的規范和理想,以便能從中推演出可用于實踐的處方"○31。然而,當經濟學家們如此推崇韋伯關于社會科學的"客觀性"和"價值無涉"的同時,卻自覺或不自覺地忘卻了他對價值關聯(即價值判斷)的重要意義的解釋!32在韋伯那里,價值判斷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是在我們的興趣唯一地專注于一種一般現象在為存在而進行的物質斗爭中所具有的意義的范圍和時限內,這種現象才保持其"經濟"現象的性質。○33一切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對象與自然科學所研究的對象的顯著區別就在這里,社會科學的研究對象自進入我們的研究視野一開始起就不可避免地戴上了價值判斷的烙印。作為社會科學的經濟學也無例外地具有這個特征。而這是與社會科學的特殊研究對象分不開的,"它研究的不是物與物的關系,而是人與物或人與人的關系。它研究人的行為,它的目的是解釋許多人的行為所帶來的無意的或未經設計的結果。"○34因此,當經濟學家面對變幻不定的社會現實所呈現出來的林林總總的經濟現象的時候,有誰能斷言說自己能夠把握這些現實背后的一切實質呢?同樣是交易行為,有人注意的是廠商,有人注意的是消費者;同樣是貨幣,有人注意到其代表的財富,有人注意到其帶來的效用;同樣是均衡,有人注意到供給,有人注意到需求。我們能確知部分,但難以掌握整體。人們無法絕對地掌握實在的一切特征,在人們頭腦中認識的實在--從而在思維中形成一個理論形態--總是指向他們所意欲認識的實在,從中概括出的特征也總是他們興趣所指向的特征。由此而生成的理想類型--用經濟學家所熟悉的話說,即模型--絕對不是對經驗實在完美無缺的鏡像,其總是暗含著觀察者的主觀選擇在其中的。因而,客觀的社會科學的研究是以價值判斷為前提的。正是因為如此,社會現實難以被簡約為單純的規律,難以被一個普遍使用的公式來完美地概括。這不是說人類社會不存在具有普遍意義的終極真理--相反,這是我們唯一能確知的,我們拒絕這種相對主義的觀點;而是說,面對變幻莫測的社會現實,我們無法如自然科學般精確地定義真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帝。所以,我們只能無限地接近真理。越是具有普遍意義的公式,離具體的社會現實的差距便越大。而此時若要強求社會現實與公式相一致--這正是大部分經濟學家所犯的錯誤所在--讓現實去符合公式,而不是調整公式以更利于解釋現實,那無疑是把社會現實塞入了普洛克路斯忒斯(Procrustes)之床○35:社會科學的全部尊嚴在這種市儈作風下喪失殆盡。
        所以,價值判斷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但此時反對的聲音會立即響起。既然價值判斷滲入到了我們的理想類型之中,滲入到了我們自認為客觀的抽象思維之中,是否這意味著我們無法正確地處理社會現實了呢?如此強調價值判斷,是否會混淆社會科學的研究呢?對于第一個疑問,多慮是不需要的。歷史已經給了我們對此問題的否定回答。價值判斷不僅不是毀壞了社會科學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其更是鞏固了社會科學的根基--源于社會實在、源于人本身。我們對社會現象的觀察認識并從中提取出研究的對象這一過程雖以價值判斷為前提,但這一前提也是聯系理論合理性與解釋社會現實的有效性之間的紐帶,不至于因刻意追求理論的完滿而扭曲現實。而對于第二個疑問,因為存在這樣的認識:價值判斷不是單一的,而是有無數種價值判斷;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對待世界的觀念,因而擁有獨特的價值理念,不同的價值理念之間往往是相互沖突的,而這種沖突是無法用理性的方法去解決的。那么,強調價值判斷的重要性豈不會使得我們面對社會現象無所適從嗎?這豈不是會破壞社會科學的客觀性嗎?這豈不是使得對社會現象的科學分析從根本上變得不可能嗎?然而這樣的顧慮是不必要的,因為"社會科學認識的科學"客觀性"依賴于下面這個事實:經驗的所與雖然始終為人調向唯一使它們值得認識的價值觀念,并因它們所具有的源于這些價值觀念的意義而被理解,但是決不會被做成這些觀念在經驗中無法得到其有效性證明的支柱"○36。價值判斷的"諸神之爭"不能成為棄價值判斷的稱心理由。并且也正是由于考慮到這一點可能帶來的混亂,我們也從不否認價值無涉原則的重要意義。"價值關聯和價值解釋的有效性只限于研究對象的確立,它不能代替對實在作經驗的因果分析。"○37在社會科學的研究中,當我們對選擇的現實作科學分析時,應當強調價值無涉的原則。邏輯的、客觀的科學分析應當盡可能地--因為我們知道,絕對地排除是不可能的--排除主觀判斷的干擾。在科學的因果分析過程中,聽任自己的價值判斷--而不是通過客觀地推演--而妄下結論,是一種主觀臆斷,其作用經常是有害的,產生誤導的結果。這不僅是韋伯所憂慮的,也是我們所反對的。我們強調的依舊是:"正確的答案--客觀上有效的答案,可以根據邏輯的規律或原則來確定,但問題的提出則取決于一個人的興趣所向,也就是取決于人的價值,取決于主觀原則。現在正是興趣指向的方向,而不是邏輯,提供了基本答案。"○38
        因此,價值無涉的原則與價值判斷的事實二者針對不同的問題,是互不沖突的。然而問題的核心卻似乎并不是在這里。似乎,我們好像大可以認為:既然價值判斷作為無法避免的事實,那其出現是不受我們控制的,因而我們可以不必理會;而價值無涉的原則卻是我們的工作中要努力遵守的,因而是我們著重所要關注的。更進一步地說:關注價值判斷顯然是超出社會科學工作者的責任的。現代社會科學的誤區就出現在這里,而以經濟學尤甚。我們的經濟學家不是沒有作價值判斷--因為這是不可能的;他們是無視價值判斷。同時,他們對價值無涉則持教條式的遵奉態度--所謂的絕對的價值中立。這種態度,即便不是一種道德敗壞,也是道德虛無主義。
        我們并不是強求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試圖在價值判斷中發現對錯是一種科學的愚昧。因此認為價值判斷不屬于專業領域是說不過去的,這根本不是專業領域的問題,這是道德的問題。無視價值判斷比不作價值判斷更為惡劣。不作價值判斷,意味著無法真正研究社會實在,其可能除了構建自己的空中樓閣之外什么也做不了。而無視價值判斷則實際上是對自身采取了道德放任的態度。在提取研究對象時無視價值判斷,把一切擺在"中性"的位置上--自由主義與法西斯主義并無好壞之分;而在作因果邏輯分析過程中無視價值判斷,卻導向主觀臆斷--憑借自身暗含的興趣指向來指導結果。這不僅是泯滅自己的人格,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一個專門化中的所有文化科學研究,一旦它們通過提出特定的問題指向既定的材料,建立了它們的方法論原則,就會把加工材料看作目的的本身,而不是繼續有意識地根據最終的價值觀念來檢查個別材料的認識價值,更沒有始終意識到這種認識價值是植根于最終價值之中的。"○39這正是無視價值判斷的后果之一,將手段目的化,將用來解釋社會的科學方法作為社會科學研究的最終目的。這一點表現在經濟學上,便是數學的濫用。
        經濟學中引入數學方法本來是一場革命,而如今則成為人們厭惡經濟學家的理由--經濟學家用數學肢解社會!40而經濟學家們則沉浸于追求數學公式的完滿所帶來的荒誕的快樂之中不能自拔。越來越完美的數學運用意味著他們越來越遠離社會。經濟學似乎再也不能作為一門社會科學來對待了--似乎有許多人正是如此愿望的。這里我們需要申明的是我們不反對數學方法,但我們明確反對沉迷于數學,并自認為做到了價值中立的科學分析而無視價值判斷的作風。我們不反對利用數學公式,但鄙視對待數學公式目光短淺的作法:無視數學符號背后的意義。哈羅德中性和?怂怪行缘牟顒e難道僅僅在于A字母的位置不同嗎?○41斯拉茨基替代與希克斯替代的區別難道僅僅在于購買力與效用的不同嗎?○42只注重公式本身,淡漠公式背后的意義,進而淡漠了對社會的人文關懷,這正是經濟學家遭到質疑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重申經濟哲學的目的所在。數學工具本就是作為經濟學研究的手段--而且可以認為是相當好的手段--而引入經濟學的,而經濟學家卻執迷于數學本身,乃至數學公式的推導似乎成了經濟研究的主要目標。而真正的目的--對社會經濟現象、經濟制度的解釋--卻被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上。如此,當新古典經濟學家們津津樂道地談論自己的模型時,人們卻懷疑"這一公式似乎是用未證實的假定來解釋一切令人感興趣的問題"○43。因為,數學命題不表達思想。○44人們看不透那復雜的數學公式究竟想說明什么,在經濟學家看來漂亮的數學模型對其他人卻什么也不是。過分地追求模型的建構已經成為經濟學家的彌諾陶洛斯(Minotaur)○45迷宮。"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得到的并非數學命題;或者說,我們數學命題只是為了從一些不屬于數學的命題推論出另一些同樣也不屬于數學的命題。"○46
        從數學的濫用我們便可以認識到,忽視了經濟哲學、無視價值判斷已經對經濟學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我們面對現實,卻缺乏對現實本身的理解;我們面對我們興趣所指向的對象--其將成為我們特定的研究對象,卻無視對象的特殊性;我們面對意欲的部分,卻將其看作是現實的整體來對待。以偏概全,卻認為如此才真正做到了客觀、科學。經濟學研究中這樣的風氣已經致使經濟學研究的不科學。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結論是科學的,是正確無誤的,是可以"證實"或不能"證偽"的。經濟學家無休止地陷于這樣的爭論中。無視邏輯分析的前提,又怎么能妄言正確與否?更何況還想成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只有了解了我們經濟研究的出發點,再檢驗邏輯分析的正確性,最后才能得出結論:在何種條件下,這樣的結論是科學的,因而對于符合這類情況的社會現實,這樣的經濟分析是有解釋力的,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現實。即便在這時,我們也不能下結論說,這樣的結論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人們并不是在某些點上完全確實地知道真理。不是的。完全的確實性只是人們的態度問題"○47。 現在,我們已經明確價值判斷在對科學地進行經濟研究中的重要性,從而我們也證明了以處理價值判斷為重要的經濟哲學的必要性。但是,有人又會聲稱:如此說來,我們并沒有無視價值判斷,忽視經濟哲學啊?雖然我們并不如此稱呼其為經濟哲學,但我們確實已經意識到了,所以經濟學正在謀求與其他學科--尤其是心--的合作,以處理這些問題。是的,我們的經濟學家"不讓從前門進入政治學、社會學和經濟學領域的價值判斷,卻從后門進入了這些學科:這些價值判斷來自被稱為精神病理學的當代社會科學的附加物"○48。當哲學越來越走向"終結",而"思"之任務卻始終無法確定時,這樣類似的對經濟哲學的誤導可以說是司空見慣了。為了回到經濟哲學的正確道路上來,我們求諸傳統。

        三、的傳統 經濟學體系被認為自亞當·斯密之后正式建立,而經濟思想的出現則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正是在古希臘的哲學中,我們可以發現經濟思想是如何從哲學中發生的,如何作為一種經濟哲學開始出現的。那里,是經濟哲學的誕生地,也是經濟學的發源地。
        古希臘的哲學家們自蘇格拉底開始將目光注意到人自身上來,"人是萬物的中心。古希臘人極其重視個人做出合理決策,并使人類幸福最大化的自我管制能力"○49。正是在這種對人自我的關注中,古希臘人發現了一種緊張關系:人的欲求的無限與之間的緊張關系!50正是在這之中,出現了最為樸素的經濟思想(經濟哲學)。
        Sophrosyne,節制,古希臘人的四大美德之一。○51也是經濟思想的源頭。什么是節制?節制是指對欲望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52用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而言:節制是一種好秩序或對某些快樂與欲望的控制!53正是由此,柏拉圖闡述了其著名的概念:正義。從經濟思想的角度而言,這是一種樸素的分工理論。"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干自己的事情。"○54簡言之,正義意味著"各司其職"。柏拉圖發現,每個人在對自身的欲望的控制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是不一致的,這體現了一種現實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導致專業化,導致分工!55節制的觀念,延續到了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以下簡稱《國富論》)那里,"那個高地牧羊人是節制的"○56。而作為斯密經濟理論基石的分工,其"強調的一面是生產率的改進,而這種提高來自于專業化"○57。"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58但這二者之間的不同并非本質上的,只是側重點不同罷了。
        如此而發生的經濟思想到了亞里士多德那里出現了某種近代意義上的特征。因為,在亞里士多德那里,經濟思想不再是滯留于哲學領域,同時也出現在倫--關于道德與幸福--的領域。正如在斯密那里,經濟理論是作為其更為宏大的體系--道德哲學的體系--的一部分而出現的。
        倫理學,在古希臘人那里"是關于人間事務的哲學(hee peri ta anthroopeia philosophia)或稱人事哲學,是關于實踐或選擇"○59。這里,出現了關于行為選擇的思考。而更重要的是,亞里士多德從人與自然的緊張關系以及處理這類關系的實踐之中,升華出了終極意義上的價值目標:一切技術,一切研究以及一切實踐和選擇,都以某種善為目標!60這就是我們如今的所應當追尋的目標,也是經濟學所必須遵循而不能悖離的價值目標。在這種善的目標指引下,體現到人的行為中,便稱為"幸福":幸福就是生活優裕、行為優良的觀點和這一原理(即善的原理)完全符合,因為我們已經把它規定為某種優裕的生活和優良的行為了。○61其中特別的,"例如榮譽和財富,無疑地可以作為"工具"對幸福有所"貢獻""○62。因此,《尼各馬科倫理學》中專門討論了財富方面的慷慨。○63尤其使我們感興趣的是亞里士多德對于財富的觀點:所謂財富就是一切其價值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東西。在財富上的過度就是浪費,在財富上的不及就是吝嗇。……一個浪費的人就是毀滅自己。○64難道還未發現?這就是節制美德的外化。一個人能對財產最好地使用(在我們看來即最優化),也就具有了在財富方面的德性(在古希臘人那里最優化是對人的優秀品質的遵守),這樣的人也就是個慷慨的人("經濟人"的雛形在有道德的人那里出現)!65并且,關于"分配"與"交往"則是"關于部分公正以及與此相應的公正事情"○66。
        在古希臘,正是在這種對于人自身的哲學關注中逐漸發散開去,產生了對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經濟事務的性質的理解,這就是經濟哲學的。這樣的傳統可以看到一直傳承到亞當·斯密那里。這一點,只要從《道德情操論》與《國富論》的關系中便可以發現!秶徽摗方嫷慕洕碚擉w系中,貫穿著一種努力:試圖了解經濟事務的性質以及正確的或完善的經濟制度這兩方面的知識,這是經濟哲學的傳統。"亞當·斯密著手定義和解決的主要政治和經濟,是個人同國家的關系問題和國家在與其成員關系上的適當作用的問題。"○67《國富論》的哲學背景扎根于更為宏大的體系--斯密一生都想完成這個體系而終未能如愿--之中,屬于更大的整體--即道德哲學--的一部分。
        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及的"經濟人"與《道德情操論》中的"道德人"是相同的。二者都是自我利益的動物!68"斯密的倫理學是自我控制和自我依賴的,他的自由放任經濟學也正是這樣"○69。在斯密看來,"每個人首先和主要關心的是他自己"○70,"我們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飲料,不是出自屠戶、釀酒家或烙面師的恩惠,而是出于他們自利的打算"○71。然而,這種對個人幸福的追求是與道德原則相一致的,是符合最終的善的目標的。因為存在著同情與憐憫對自我的約束,人的行為符合自然的和諧--盡管人們自身總是不自知!72
        在斯密的思想中,我們難道沒有常常發現古希臘哲人的身影?正是在這些命題之上,在經濟哲學的思索之中,經濟學的大廈開始奠基了。也正是在那一刻,經濟學向擺脫這一根基的方向!73而如今,當我們重申經濟哲學時,我們回到那里,去尋覓她的身影。 四、結 論
        我們已暫時到達任務的終點:我們試圖掌握了經濟哲學的定義;明確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尋找一條重回經濟哲學的道路。
        我們必須重申的是:經濟哲學沒有要求經濟學家成為哲學家。這是荒誕不經、不切實際的想法。經濟哲學也不是要求經濟學家回到前經濟學那樣的狀態,這是幼稚的理解。經濟哲學提出的要求是:我們是否能像前人那樣來思考我們面對的世界。從某種程度而言,這是一個態度問題。經濟學家已太久太久遺忘了一些東西:終極意義的價值目標。須知這是經濟學的根基,對此的背叛將使經濟學理論成為空中樓閣。
        值得欣慰的是,經濟學還未因此而顛覆。因為畢竟大多數經濟學家仍舊不會因為壟斷市場的第一類價格差別所導致的帕累托有效率的結果與完全競爭市場一致而擁護壟斷。然而,為求證"減少失業人口的方法是增加就業崗位"這種簡單結論而訴諸數十個導數、偏導的數學推導的博士論文這種無聊的作法,卻大大降低了經濟學的尊嚴。
        經濟哲學拒絕將經濟學貶低為一門技術或手藝;經濟學家應當拒絕成為如面包師傅、水泥匠般的技術工人。因此,經濟哲學堅持作為社會科學而不是自然科學的經濟學立場。所有懂得這一點的經濟學家都應當認識到:
        你能戰斗,希望,甚至信仰,而不是以科學的方式信仰!74

        注 釋:
        ○1鐘國興:《的定位》,光明日報
        ○2劉敬魯:《經濟哲學需要的三類問題》,光明日報,2001-10-23
        ○3于文軍:《經濟哲學的學科歸屬(觀點)》,人民日報,2000年3月9日第11版
        ○4這方面可以參見如:阿馬蒂亞·森的《倫與經濟學》以及韋森的《經濟學與倫理學--探尋市場經濟的倫理緯度與道德基礎》等。
        ○5馬濤:《經濟思想史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493頁。
        ○6[英]以賽亞·伯林:《還存在嗎?》,周琪 譯,選自《政治思想:關于領域、價值和趨向的問題》,[美]詹姆斯·A·古爾德、文森特·V·瑟斯比 編,商務印書館,1985年9月版,第408頁。
        ○7[美]利奧·斯特勞斯:《什么是政治哲學?》,楊淮生 譯,選自《現代政治思想:關于領域、價值和趨向的問題》,[美]詹姆斯·A·古爾德、文森特·V·瑟斯比 編,商務印書館,1985年9月版,第59頁。
        ○8參見伯林的關于"普遍"的論述,同注○6,第407頁。
        ○9同注○7,第59頁。
        ○10汪子嵩、范明生、陳村富、姚介厚:《希臘哲學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版,第85頁。
        ○11[奧]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文化與價值》,馮·賴特、;つ崧 編,許志強 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7月版,第111頁。
        ○12同注○7,第60頁。
        ○13對一切事物的探求,"意味著尋求上帝、世界和人的知識"。參見,利奧·斯特勞斯:《什么是政治哲學?》,楊淮生 譯,選自《現代政治思想:關于領域、價值和趨向的問題》,[美]詹姆斯·A·古爾德、文森特·V·瑟斯比 編,商務印書館,1985年9月版,第60頁。
        ○14參見斯特勞斯關于"政治哲學"的定義,同上,第61頁。
        ○15[英]萊昂內爾·羅賓斯:《經濟的性質和意義》,朱泱 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9月版,第20頁。
        ○16同上,第26頁。
        ○17[德]馬克斯·韋伯:《科學認識和社會政策認識中的"客觀性"》,選自《社會科學方法論》,韓水法、莫茜 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24-25頁。
        ○18同注○15,第2頁。
        ○19韓水法:《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概論》,《社會科學方法論》漢譯本序,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0頁。
        ○20同注○17,第5頁。要指出的是,韋伯這句話在其文本中并不失其正確意義。但我們往往片面理解了這句話在適當條件下的正確涵義。
        ○21同注○17,第27頁。
        ○22同注○7,第63頁。
        ○23[德]H·Rickert: System der Philosophie I, Tübingen, 轉引自,韓水法:《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概論》,《社會科學方法論》漢譯本序,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8頁。
        ○24[奧] 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賀紹甲 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版,3.221,第34頁。
        ○25同注○23,第8頁。
        ○26同注○7,第63頁。
        ○27[德]馬克斯·韋伯:《社會科學和經濟科學"價值無涉"的意義》,選自《社會科學方法論》,韓水法、莫茜 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36頁。
        ○28同注○19,第9頁。
        ○29同注○7,第66頁。
        ○30同注○27,第147頁。
        ○31同注○17,第3-4頁。
        ○32不得不承認,韋伯在解釋"價值關聯"時的相對主義傾向--盡管他自己否認這一點--使得他的理論容易遭人誤解。
        ○33同注○17,第16頁。
        ○34[英]弗里德里!·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理性濫用之研究》,馮克利 譯,譯林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17頁。
        ○35希臘神話,普洛克路斯忒斯(Procrustes)是個強盜,開設黑店,攔劫過往旅客,店里有一張鐵床。他把旅客身材高大的截短,身材矮小的拉長,以使他們的身材和鐵床相等。
        ○36同注○17,第59頁。
        ○37同注○19,第24頁。
        ○38同注○7,第71頁。
        ○39同注○17,第60頁。
        ○40尤其當經濟學試圖將這種方法蔓延到其他社會科學領域時--被有些學者斥為"經濟學霸權主義",代表如,加里·S·貝克爾:《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波斯納:《的經濟分析》等。
        ○41增長模型中生產函數:Y=F(K,AL),這種形式引入的技術進步稱為哈羅德中性;形式為Y=AF(K, L),則稱此技術進步為?怂怪行。
        ○42消費者行為理論中的替代效應理論。斯拉茨基替代指在價格發生變動,而消費者的購買力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需求發生的變動;希克斯替代則指保持效用不變時需求的變動。
        ○43[美]道格拉斯·C·諾斯:《經濟史上的結構和變革》,厲以平 譯,商務印書館,1992年10月版,第7頁。
        ○44同注○24,6.21,第95頁。
        ○45希臘神話,彌諾陶洛斯(Minotaur),半人半牛怪物,被其父飼養在克里特的一座復雜迷宮里,每年要吃7個童男、7個童女。
        ○46同注○24,6.211,第95頁。
        ○47[奧]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論確實性》,G·E·M·安斯康、G·H·馮·賴特 編,張金言 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版,404,第63頁。
        ○48同注○7,第66頁。
        ○49[美]小羅伯特·B·?藗惖隆⒘_伯特·F·赫伯特:《經濟理論和方法史》(第四版),楊玉生、張鳳林 等譯,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版,第10頁。
        ○50這一點從古希臘神話中人與神的爭斗與和解中就可以看出來。
        ○51四大美德指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可以參見柏拉圖的《理想國》中相關論述。
        ○52參見《柏拉圖全集》(第一卷),王曉朝 譯,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第134頁注解○1。
        ○53[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 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8月版,430E,第150頁。
        ○54同上,433E,第155頁。
        ○55值得注意的是,這可以認為是柏拉圖自己的思想,因為在蘇格拉底那里,這種觀念"所謂節制就是做我們自己的事"在某種程度上是被否定的。見柏拉圖:《卡爾米德篇》,選自《柏拉圖全集》(第一卷),王曉朝 譯,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161B以下,第145頁。
        ○56[英]厄奈斯特·巴克:《希臘政治理論--柏拉圖及其前人》,盧華萍 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版,第175頁。
        ○57[美]亨利·威廉·斯皮格爾:《經濟思想的成長》,晏智杰、劉宇飛、王長青、蔣懷棟 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版,第13頁。
        ○58[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卷),郭大力、王亞南 譯,商務印書館,1972年12月版,第6頁。
        ○59參見《亞里士多德選集》(倫理學卷),苗力田 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3頁注解○1。
        ○60[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尼各馬科倫理學》,苗力田 譯注,選自《亞里士多德選集》(倫理學卷),苗力田 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1094a,第3頁。
        ○61同上,1098b~15以下,第17頁。
        ○62[法]萊昂·羅斑:《希臘思想和科學精神的起源》,陳修齋 譯,段德智 修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266頁。
        ○63參見《尼各馬科倫理學》第四卷。
        ○64同注○60,1119b~25以下,第76頁。
        ○65同注○60,1120a~5以下,第77頁。
        ○66同注○60,1130b~30以下,第106頁。
        ○67同注○49,第83頁。
        ○68同注○49,第85頁。
        ○69同注○57,第197頁。
        ○70[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蔣自強、欽北愚、朱鐘棣、沈凱璋 譯,胡企林 校,商務印書館,1997年11月版,第282頁。
        ○71同注○58,第14頁。
        ○72與此相對的是,與斯密同的,也同樣受休謨極大的康德卻與斯密的觀念不同。在康德那里,"幸福原則向道德提供的動機不但不能培養道德,反而敗壞了道德,完全摧毀了道德的崇高,褻瀆了道德的尊嚴"(苗力田:《德性就是力量--從自主到自律》,選自[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學原理》(序),苗力田 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1頁。)。因為康德認為:"德行的準則與個人的幸福準則就它們的無上實踐原則而論是完全各類,遠非一致的;他們雖然同屬一個至善而使之成為可能,卻在同一個主體之中竭力相互限制,相互妨礙。"([德]康德:《實踐理性批判》,韓水法 譯,商務印書館,1999年5月版,第124頁。)現代哲學以康德起,而這里似乎體現出了現代哲學的一個特征。
        ○73這里出現的一個"思想變遷"問題,暫時不作為本文討論的范圍。
        ○74同注○11,第107頁。



        1、馬濤:《思想史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思想:關于領域、價值和趨向的》,[美]詹姆斯·A·古爾德、文森特·V·瑟斯比 編,商務印書館,1985年9月版。
        3、汪子嵩、范明生、陳村富、姚介厚:《希臘史》,人民出版社,1997年5月版。
        4、[奧]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文化與價值》,馮·賴特、;つ崧 編,許志強 譯,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7月版。
        5、[英]萊昂內爾·羅賓斯:《經濟的性質和意義》,朱泱 譯,商務印書館,2000年9月版。
        6、[德]馬克斯·韋伯:《科學論》,韓水法、莫茜 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1月版。
        7、[奧] 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邏輯哲學論》,賀紹甲 譯,商務印書館,1996年12月版。
        8、[英]弗里德里!·哈耶克:《科學的反革命--理性濫用之》,馮克利 譯,譯林出版社,2003年2月版。
        9、[美]道格拉斯·C·諾斯:《經濟史上的結構和變革》,厲以平 譯,商務印書館,1992年10月版。
        10、[奧]路德維!ぞS特根斯坦:《論確實性》,G·E·M·安斯康、G·H·馮·賴特 編,張金言 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1、[美]小羅伯特·B·?藗惖、羅伯特·F·赫伯特:《經濟和方法史》(第四版),楊玉生、張鳳林 等譯,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版。
        12、《柏拉圖全集》(第一卷),王曉朝 譯,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3、[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 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8月版。
        14、[英]厄奈斯特·巴克:《希臘政治理論--柏拉圖及其前人》,盧華萍 譯,吉林人民出版社。
        15、 [美]亨利·威廉·斯皮格爾:《經濟思想的成長》,晏智杰、劉宇飛、王長青、蔣懷棟 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6、[英]亞當·斯密:《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亞南 譯,商務印書館1972年12月版,。
        17、《亞里士多德選集》(倫卷),苗力田 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2月版。
        18、[法]萊昂·羅斑:《希臘思想和科學精神的起源》,陳修齋 譯,段德智 修訂,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2月版。
        19、[英]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蔣自強、欽北愚、朱鐘棣、沈凱璋 譯,胡企林 校,商務印書館,1997年11月版。


        【什么是經濟哲學?】相關文章:

        為什么說西方哲學已經死了?05-05

        類哲學:一種新的哲學視野03-01

        何謂哲學的論文04-28

        生態哲學的論文05-14

        中國傳統哲學的語言觀-文化哲學的視角05-30

        企業哲學的內涵與功用06-16

        政治與哲學的關系論文09-21

        定量研究及哲學思考論文04-11

        論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學06-12

        哲學化治理的最高境界08-1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