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與思想
任何的學問都有發問和回答兩個方面,經驗科學的重點在“回答”,而哲學的重點則在“發問”。哲學如果把重點過于移到回答上來,要用確定的概念體系來固定地回答哲學的一切問題,就容易陷入形而上學,這是西方哲學史上的一個經驗教訓,這個教訓海德格總結得很好,他批評這個形而上學的傳統,可以說是相當徹底的;但是,如果完全執著于發問,也會有另一個偏向,就是陷入懷疑主義,這也是西方哲學史的發展上,可以當經驗教訓吸取的。懷疑、否定到后來,就懷疑、否定到哲學本身。
??西方的哲學,起源于古代希臘。哲學即“愛智”。按海德格的說法,“愛智”原指一群人,而后來變成一門學問,就糟糕了,成了形而上學!皭壑恰蹦懿荒艹蔀橐婚T學問?古人認為是可以的,所以才有哲學,而亞里士多德?Aristotle?把它規定為研究第一性原則,以及后來被命名為“后(元、原)物理學”(形而上學),則是“愛智學”(哲學)的一種發展。這就是說,“愛智學”(哲學)的確可以不完全等同于“后(元、原)物理學”(形而上學)。
哲學與思想
??然而,盡管哲學不等同于“后(元、原)物理學”,但這個“meta”(后、元、原)卻是很重要的,是哲學不同于一般物理學的地方。海德格說,“meta”有超越(transcendent,?transcendental)的意思,這正是胡塞爾“先驗主義”(超越主義、超驗主義)的一種解釋。哲學在古人看來,是要研究那種在物理學研究之“后”還“剩下來的”問題和事,是物理學的“剩余者”,亦即胡塞爾所謂的“現象學的剩余者”──把各種自然科學(物理學)“抬出去”后,物理學(自然科學)為現象學“剩下”的“剩余者”。
??我這里,把這個意思反過來說,所謂“某某”的“剩余者”,也就是“某某”的“多出來的東西”。剩余者為多余者。比起自然科學(物理學)“多出來的”學問,就是哲學──“愛智學”。
??還有什么東西是比自然(物)還要“多”出來的東西?那就是“人”!叭恕闭悄亲匀凰荒芡耆F盡的那個“剩余者”、“多余者”。關于“人”的學問,正是那哲學、愛智學的核心部份。所以,古代智者提出的“人為萬物之尺度”,被黑格爾稱作“偉大的命題”,而蘇格拉底?Socrates?強調的德爾菲?Delphi?神廟墻上的格言“認識你自己”成為西方哲學開創自己的新時代的標志。同樣,這也就是胡塞爾所努力提倡建立一門人文科學的根據。
??關于“人”的科學有一個歷史發展過程。古代智者時代對“人”的理解,是自然的一個部份,“人”亦為一“物”,只是有“某種特殊屬性”的自然。譬如,有感覺的,會說話的動物等等。有靈魂的動物也屬于這個理解范圍。蘇格拉底把“靈魂”與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s?的“奴斯”(νου?)結合起來,成為單一的、不可分的東西,與物質的東西對立起來,是一個重要的變化。“人”的本質屬性為思想(精神……),即“人”比自然“多出了”一個思想。
??從此以后,思想成了與物質相對立的另一個實體(entity);巴門尼德?Parmenides?那種思想與存在為一”的信念解釋,哲學進一步分化為“唯物論”、“唯心論”兩大陣營。
??“思”和“在”這種二元的分立,近代在笛卡兒那里得到了哲學上的確定形態。“我思故我在”的命題已經將哲學的重心從“在”轉向了“思”,人的存在,由人的思想得到證明?档码m然反對這種證明方式,但他的哲學的重點仍在“我思”的維度之中,而以先天的范疇充實了我思的內容!拔宜肌睘橐环N先天的、必然的制定規則(立法)作用。康德的全部知識論就是奠定在這個“我思”的先天作用之上。
??在西方近代哲學中,“人”的本質在于“我”,而“我”的本質在于“思”。人比自然多了一個“思”。哲學以“我”為對象(費希特〔J.G.?Fichte〕);哲學以“思”為對象(黑格爾)。哲學作為愛智學,本即是想問題、思和想的學問,因此,哲學是思想以思想自身為對象。多門經驗科學以自然為對象,是對自然的思想;只有哲學是對思想的思想。所以,在黑格爾意義下,哲學是思想的思想,科學的科學。
下一頁
【哲學與思想】相關文章:
淺談廣譜哲學的類變思想05-10
大學生哲學思想教學探析論文05-02
類哲學:一種新的哲學視野03-01
何謂哲學的論文04-28
生態哲學的論文05-14
中國傳統哲學的語言觀-文化哲學的視角05-30
政治與哲學的關系論文09-21
企業哲學的內涵與功用06-16
定量研究及哲學思考論文04-11
論荀子的“民本”政治哲學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