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論社會利益結構的變化與政治發展
1995年我曾經在《天津社會科學》第三期上發表過一篇關于利益結構變化與政治發展之間的關系的文章。文章對比了我國在改革開放前后的利益結構變化的情況,并重點地分析了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利益結構的變化及其所產生的社會后果與政治發展之間的關系。自從那時以后,我國的社會利益結構又向縱深方向發展,其所帶來的社會后果也更深刻,非人們原來所能想象。
社會利益結構向著縱深方向發展的最重要的標志就是金錢交易關系在社會生活中的泛化,金錢的價值在社會中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而帶來的商品經濟的大發展使人們的生活(包括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愈來愈被深深地卷入市場,而市場的運行是一刻也離不開貨幣的。從而不可避免地把金錢推上愈來愈重要的地位。于是,人們對金錢的價值的看法也就一改過去不屑一顧的態度,而變得無比親近與崇拜了。雖然還有人鄙視金錢,但是更多的人則開始承認金錢的價值。金錢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愈來愈大、愈來愈深入的狀況,是當前我國社會的實際情況,誰也無法回避。面對這樣的事實,以及它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呢?作為一種在發展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的社會現象本身,不需要作價值的判斷,無所謂好還是不好,但是對其所產生的社會后果卻是需要作價值判斷的。
金錢交易關系是市場經濟的影子,是與市場經濟不可分離地聯系在一起的。在歷史上,它是作為非交換性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對立物產生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曾說過,資產階級撕下了中世紀人與人之間溫情脈脈的面紗,代之以冰冷的現金交易。而資產階級正是通過發達的市場經濟才做到這一點的。可見,從溫情脈脈的關系到冰冷的現金交易的變化,是經濟和社會轉型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結果。這一過程恰恰是反映了歷史自身的規律,而與人們的價值無關,F金交易關系雖然是冰冷的,但它卻反映了一種平等的關系,即金錢面前人人平等。這種平等關系恰恰是與等級社會關系相對立的。和等級關系相比,它體現了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等級關系在傳統社會中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因此,要想改變這種關系,沒有一種比它更巨大的力量是不可能的。而這種更為巨大的力量不可能來自人們的愿望或社會道德,也不可能來自政治暴力,而只能來自經濟生活之中。這種來自經濟生活之中的更為巨大的力量便是金錢的力量。金錢的力量既超越意志與道德,也超越政治力量,而成為歷史的巨大的推動力。為什么金錢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呢?這里所說的金錢不是孤立和抽象的金錢,而是與發達的市場經濟聯系在一起的金錢,是從市場經濟中成長起來的金錢,而不同于自然經濟中的金錢。在這種情況下,金錢是與人們的生活需求聯系在一起的,從而是和人們的生存問題聯系在一起的。在市場經濟中,沒有錢便無法生存,也無法去進行任何有益于社會的工作。因此它便成為人人需要擁有的東西,不管是多些還是少些。于是人類對最大限度地滿足需求的追求就轉化為對金錢的追求,人類在滿足需求方面的競爭就轉化為對獲取金錢的競爭。于是社會生活便圍繞著金錢而轉動,在人們之間的關系中也就不可避免地滲透著金錢的關系。這就使金錢變成一種巨大的社會力量,變成一種足以徹底瓦解等級制度的巨大的力量。于是在歷史上等級制度確實就被金錢的力量徹底沖垮了。整個過程的產生和發展,事先并沒有征求過人類的意見,也不理會人們的好惡,而是在人類的意志之外自然而然地進行的。所以我們今天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出現金錢交易關系普遍化的現象,并不是偶然的。它反映著社會開始獲得一種巨大的力量,一種足以徹底沖垮自然經濟傳統的力量,一種能夠推動社會向著現代化方向發展的力量,這就是金錢的力量。因此我們不能從人類的價值方面去觀察這一現象,而應站在歷史的高度客觀地去理解這一現象,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認識不落后于歷史的發展,才不會因成為歷史發展的阻力而被歷史無情地拋棄。這就是我們對金錢交易關系普遍化現象應有的認識。
金錢交易關系普遍化現象所產生的社會后果是復雜的、多方面的。其中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積極方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上述的沖破計劃經濟傳統體制而為市場經濟的發展開辟道路的歷史作用上。金錢關系就是交易關系,而交易意味著等價交換,即表示在交易中每個人都有一種平等的權利。同時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轉讓自己對一定物品的所有權的自由。在金錢關系中所體現的這種平等和自由乃是市場經濟中一切規則的出發點。而民主制則是這種平等和自由在政治上的保證。盡管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自由和平等權利往往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但是這并不能否定以金錢關系為基礎的市場經濟秩序的本質。這種自由和平等權利是在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加等級制的政治體制下所沒有的,因而也是人們所深深向往的。人們一旦感覺到可以借助于金錢的力量來沖破原有體制而獲得平等和自由并因此而使自己的生活可能有所改善的時候,人們便會義無反顧地站到金錢這一邊來而與舊的體制相對立。沖擊舊體制的巨大力量就是這樣逐漸形成的。而一旦形成它就變得不可抗拒了。在這一力量面前,舊體制便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土崩瓦解。但是舊體制作為一種力量也是不可能順順當當地退出歷史舞臺的,仍然要與市場進行一番較量。在較量中它們也可以運用金錢的力量,使金錢為權力服務,造成對市場規則的破壞、對自由、平等關系的破壞,使“兩個戰略轉變”遇到很大的困難,形成一條曲折發展的道路。這種情況并不是由金錢關系產生的,而是由于舊勢力阻撓金錢關系正常發揮作用的結果。因此不能把這一點看成是金錢關系的消極作用。金錢關系的積極作用除上述的主要方面之外,還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它可以極大地提高人的積極性。金錢關系作為一種交易關系它是與競爭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或者也可以說是以競爭為前提的,而在交易中的競爭則是人們為生存而競爭的表現形式。人類自從產生以后直到今天都還無法擺脫動物式的生存競爭,只是這種競爭的殘酷程度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愈來愈趨于緩和而已。直到今天即使在最發達的國家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程度也還不足以使人類徹底擺脫這種生存競爭。問題不在于這種競爭的存在,而在于如何將這種競爭納入到規則的范圍之內。在人類的生存競爭中表現得最有序、最人道的就是市場中的競爭,也就是在金錢交易關系中的競爭,或者說是在自由、平等的買賣關系中的競爭。這種競爭將極大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使人們都能嚴肅、認真、努力地去從事各項事業,做好社會所需要的各種工作。在人類還不能擺脫生存競爭的歷史時期,沒有競爭便沒有社會進步。而金錢交易通過競爭所激發起來的人們的積極性便為社會進步提供了一個最基本的條件。第二,金錢交易在激起人們的積極性來推動社會進步的同時,也使人們的生活不斷地得到改善。我多次闡述過這樣一個觀點:即剩余產品的積累是一切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在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直到今天的發展中,人類社會的剩余產品的積累都是強制性地進行的。也就是說,社會的剩余產品除了擴大和發展生產之外,只能比較充分地滿足社會上的少數人對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需求,而社會上的多數人的需求則只能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這種狀況不靠強制力是無法實現和維持的。但是,各個社會的具體狀況還是很不同的。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愈高,則大多數人們的需求被滿足的水平也就隨之而提高,相應地與少數人需求之間的差距也就會不斷地減小。而為了做到這一點所需要的強制形式也逐漸趨于緩和從而帶有某種人道的性質。發達的市場經濟作為現代社會的支柱,它使社會上多數人的生活水平空前地提高,使得多數人(不是被剝削階級群眾的全部)不僅可以滿足基本生活資料的需求,而且可以不同程度地滿足享受資料和發展資料的需求。從而使社會上的貧富差距逐漸地縮小。這樣一種一般性的規律在我國的改革開放之后也逐漸地顯示出來。隨著從傳統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隨著與此相聯系的金錢交易關系在社會上取得了主導地位和由此而導致的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上,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地提高。這種情況是過去“大鍋飯”時期所不能想象的。短短的二十年使人民的生活大大地改變了模樣,這不能不說是冰冷的現金交易給人民帶來的溫馨。這正是生活的辯證法。第三,金錢交易使人們生活提高的結果,便在社會上逐漸地造成一個規模愈來愈大的富裕階層,即所謂中產階級。一個規模較大的中產階級的存在是社會成熟的重要標志。一個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因為它是一支建設性的力量。我們都知道,貧困人口是革命的力量,同時也是破壞的力量。工業無產階級不同于一般的貧困人口,由于它代表先進的社會生產力,因此它不但是舊社會的破壞者而且是新社會的建設者。但即使是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當它還處于貧困狀態的時候,它就仍有破壞性。所以,人民群眾的建設性是和他們生活的富裕程度成正比的。因此,在社會中一個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的存在對于像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同樣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而這個基礎也是由于金錢交易關系所產生的社會影響提供的。第四,金錢交易關系還將促進社會的個人本位的形成。在前市場經濟的時代由于傳統的自然經濟的束縛,個人在社會中是沒有獨立地位的,而是從屬于不同的群體的。因此在社會中人的本位是以群體的形式出現的。對社會上的多數人來說,既沒有個人的自由,又沒有人們之間的平等。只是到了市場經濟建立之后,人們在以金錢為中介的交換中,才能以一個自由人的身份彼此平等地交往。只有在這種交換中,人們才能感覺到個人的存在,感覺到個人的價值。隨著市場經濟在社會中逐漸占居統治地位,個人便逐漸突破群體的束縛而獨立出來,從而實現以個人的價值為基礎的個人本位。也就是說不論是社會還是人們自己在考慮問題的時候,都是以每一單個的人作為出發點和歸宿的。從而人本身才開始成為目的,而不再是實現其他目的的手段。這樣就使人類自身的解放發展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標志著人類社會的巨大的進步。這個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轉變中所顯示的一般問題,在我國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也同樣存在。我們也正處在從群體本位向個體本位轉變的過程中。金錢交易關系逐漸占有統治地位便會極大地推動這一轉變過程。第五,金錢交易關系的廣泛化還有助于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法律體系和道德體系的建立和養成。金錢交易關系既然有利于建立社會的個人本位,它也就必然會有利于建立新的與過去不同的而與市場經濟相符合的法律體系和道德體系。人們都說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但是如果沒有個人本位,法治是不能真正地建立起來的。當每個人還從屬于這樣和那樣的群體時,一切都將以群體的利益為轉移,而在任何群體中決定一切的只能是權威,在這種情況下,當然只能有人治而不能有法治。金錢交易關系沖破個人的從屬性,就為法治的建立和養成提供了社會前提和基礎。我國在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也非常希望建立起法治社會來。可是,沒有社會對個人的真正的尊重,何談法治的建立!因此我國的法治建立的過程必然伴隨著用金錢交易關系去沖破個人的從屬性的過程。當人的權威還高于法的權威的時候,個人的從屬性是沖不破的。如何能造成法的權威高于人的權威的局面呢?我們知道個人權威高于法的權威的局面的造成是由于人們對權威的迷信,而人們迷信權威則是因為人們看不到自己的力量,還沒有建立起個人的本位,這種狀況只有金錢的力量能夠沖破它。那么,金錢交易關系在沖破個人權威高于法的權威的局面方面是怎樣起作用的呢?如上所述,金錢交易關系會造成一種在金錢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雖然這種平等也會導致由于擁有金錢多少的差別而造成的不平等,但金錢面前人人平等畢竟是與權威高于一切的情況對立的,人們將從金錢的力量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從而也就會逐漸地不那么看重權威的力量。這也就是金錢交易關系沖破人的權威高于法的權威局面的過程。所以,說金錢交易關系會促進法治社會的建立是有道理的。與此相聯系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道德規范的建立和養成也是如此。我一直認為,法是道德的搖籃。在法的強制下、在法的環境中,相應的道德就比較容易地建立。從這一點來說,新的道德規范建立的過程是與上述法治建立的過程密切地聯系在一起的。但法治建立的過程畢竟不同于道德建立的過程,它們是兩個不同領域的事物。那么金錢交易關系是如何直接地促進新的道德規范的建立呢?我們知道,前市場經濟的傳統道德是以群體的利益而不是以個體的利益為基礎的。在這種情況下,凡是有利于群體的利益的行為才是道德的,而有利于個人利益的行為則是不道德的。金錢交易關系把個人利益放到第一位,而把群體的利益看成是個人利益的總和。這種看法雖然會造成個人的利益損害他人利益和群體利益的狀況,但是在人人平等的條件下,對他人的損害和對群體的損害最終也會變成對自己的損害。這樣經過多次重復的博弈,人們就會逐漸確立起這樣一種信念:即尊重他人和群體的利益也就是保護自己的利益。這樣在金錢交易關系的無數次的反復中,新的既尊重自己利益也尊重他人和群體利益的一系列道德規范便會在法治的協助下逐漸地建立起來并養成習慣。這就是金錢交易關系直接促進新的道德建立和養成的基本過程。這方面的一般規律也適用于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過程中新的道德的建立和養成。第六,金錢交易關系還有助于消除職業特權現象及其所帶來的社會貪腐現象。我過去曾分析過人們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往往利用職業服務的稀缺而把職業的分工變成職業的特權從而形成一種設租和尋租的貪腐現象。也就是說,人們為了得到某種職業的服務必須去走后門、拉關系、請客送禮,等等,把社會搞得烏煙瘴氣。而金錢交易關系及其所產生的行業內的競爭,便可以用等價交換關系代替這種由職業特權現象從而有助于消除社會貪腐。綜上所述,作為我國社會利益結構深入變革的主要標志的金錢交易關系的普遍化對于我國社會所產生的積極影響大致就是如此。
當然,金錢交易關系的普遍化現象,除了對社會有積極的影響之外,也還產生了許多負面的影響。第一,金錢交易關系的普遍化所產生的最大的負面影響就是拜金主義即所謂“貨幣拜物教”。這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深入地闡述過的。拜金主義是金錢交易關系在意識形態中的絕對化的表現。其特點就是把金錢看成是萬能的,從而把人變成了金錢的附屬物,變成了獲取金錢的工具。這樣,人就將自身異化了,作為目的的人也就不見了。這就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抵消金錢交易關系在促進社會的個人本位形成方面的積極作用。不僅如此,它甚至會把上述金錢交易關系所產生的一切積極影響全部都抵消掉。其實在正常的金錢交易關系中,金錢本身不過是一種實現利益的工具而已。因為這個工具可以實現利益而得到人們的重視也是很自然的。但是金錢一旦成為崇拜的對象,成為價值的核心,從而用物與物的關系代替了人與人的關系,便要導致人自身的異化了。一個“貨幣拜物教”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是一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是人類的一切價值包括人類自身的價值都被極度貶低的社會,是霍布森叢林。人們生活在這個叢林里,只能面臨著一切人對一切人的戰爭。人們為了避免這種戰爭狀態便必須求助于權威,于是一個利維坦式的集權怪物便又會卷土重來。人們大約不會想到“貨幣拜物教”與集權政治之間的這種可怕的聯系吧?但這是確實的。第二,與“貨幣拜物教”現象相聯系,人們追求利益的形式和手段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在人們的利益意識覺醒二十年以后的今天,人們追求利益的不擇手段的狀況發展得更加嚴重。其新的特點是人們追求利益的不擇手段現象的普遍化而且達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由于利益饑渴現象的驅使,開始出現在追求利益上的不擇手段的現象。但是那時這種現象還是在少數人身上出現的。對于多數人來說,雖然對實現利益的渴望也十分強烈,但基本上還是循規蹈矩的。可是到了改革開放二十年后的今天,情況就大大地變化了。今天已展開了一個全社會規模的、滲透到各行各業之中的、反映及其迅速的、不計社會后果和風險的、完全泯沒了人類良知的不擇手段地追求利益的潮流。這個潮流用它的濁浪沖擊著整個社會:凡是出臺一項新的政策,立即就會冒出千千萬萬個鉆空子的人。凡是有一個可能獲利的機會,立即就會有千千萬萬個人爭先恐后地去爭奪。在正常生活軌道上的任何一件平常的事物,都有千千萬萬的人挖空心思地去從中尋找能夠獲利的邪門歪道。從而使得這種不擇手段地追求利益的行為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使普通百姓避之無路,使監督部門應接不暇。這種狀況是“貨幣拜物教”即拜金主義泛濫的直接結果。第三,拜金主義對行政權力的滲透,造成行政權力對社會的掠奪。行政權力是代表國家對社會進行管理的權力。從理論上說,行政權力除了代表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之外,不應該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但實際上,由于政府的工作人員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經濟人的特征,因此在行政機構中也就生長出某種特殊利益來了,這就是一定機構的特殊利益和工作人員的特殊利益。從而也就會產生這些特殊利益與國家和社會利益的矛盾。盡管如此,在正常的情況下,國家和社會的利益仍占主導的地位。但是在拜金主義的影響之下,則往往使行政機構的特殊利益壓倒國家和社會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滿足行政機構特殊利益的各種手段便紛紛出現。于是各種各樣的“收費、”“罰款”“攤派”,以及收受“回扣”、賄賂,對人民群眾作威作福,等等行為便普遍地發生了,特別是基層行政機構表現得更加肆無忌憚。這些行為實際上便是對社會的掠奪,使人民群眾怨聲載道。第四,拜金主義對社會道德和社會文化的沖擊。拜金主義沖擊社會道德,這是人們都普遍感覺到的。我們知道,金錢交易關系沖擊舊的傳統的社會道德是一種進步現象,它為新的道德的產生掃清道路。但是,在道路被掃清之后新道德成長的過程中,拜金主義卻起著阻礙的作用。它扭曲了平等的競爭,把正常交易中的互惠變成了利益的對立(即損人利己),從而使人們之間互相損害。這樣,建立在互利基礎上的市場道德的根基就被破壞了,使新道德的建立過程變得十分艱難,并使人們懷疑金錢交易關系對建立新道德的積極作用。拜金主義對文化的沖擊主要是造成文化的低俗化。它既妨礙繼承傳統文化的精華,又妨礙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人們總以為是金錢交易關系使文化變得低俗,其實這是一種誤解。金錢交易關系只是把文化的供求關系引入市場,使供給與需求之間的聯系變得簡單而明了。這樣對文化的發展是有利而無弊的,并不會造成文化的低俗。真正造成文化低俗的是拜金主義,是把文化當作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把金錢作為文化發展的潤滑劑或外部條件。所以拜金主義是反文化的。在我國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面對道德滑坡和文化低俗化的現實往往會使人們感到困惑,以為金錢交易關系和道德與文化的發展之間是對立的。這是沒有弄清金錢交易關系與拜金主義之間的根本區別所致。
綜上所述,金錢交易關系所造成的社會后果,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金錢交易關系在現實中所顯示的負面作用并不是由它直接造成的,而是通過它的轉化形態──拜金主義造成的。我們在前面曾說過,拜金主義是金錢交易關系絕對化的結果,是它在意識形態上的歪曲的反映。這種絕對化和歪曲反映雖然具有不可避免性,但它們畢竟不是一個東西。把它們完全看成一回事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學會把它們區別開來,這樣才有利于改革開放,有利于社會進步?墒且诂F實生活中把二者分開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才能將二者分開呢?我想,將二者分開的關鍵是是要分清它們起作用的范圍。作為金錢交易關系所涉及的主要是人們的一種行為,即以金錢為中介進行交換的行為,即人們把自己所擁有的為別人所需要的使用價值去交換別人手中的為自己所需要的使用價值,僅此而已。它所強調的是要用交換去代替其他的獲取手段,特別是代替欺騙手段和用權力去掠奪的手段,這對于社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就是金錢交易關系所起作用的范圍。而拜金主義所涉及的首先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價值,是一種把金錢看得高于一切的意識,也就是把金錢從手段變為目的的意識。這種意識所支配的行為就是不擇手段地去攫取財富。當然金錢交易關系所產生的行為也有相應的意識,而這種意識則是認為人們應該平等地去交換、自由地去交換,也就是平等自由的觀念。這和拜金主義的觀念所反映的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對二者進行這種區別在理論是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在實踐中去存在著很大的困難。因為人們的的頭腦是各種觀念混合的場所。不同的觀念混合在一起,有時是很難分開的。因此人們在不同時間、不同的事情上的行為,往往是由不同的觀念驅使的。即使在同一件事情上,經歷不同的時間其想法也會有不同的變化。這就是問題的困難所在。解決這個困難既需要社會的努力也需要個人的努力,既需要教育也需要修養。這是一件綜合性的復雜任務。另外我們還應看得,金錢交易關系不僅對歷史的微觀發展起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對歷史發展的宏觀作用。也就是對歷史發展根本趨勢的作用。而拜金主義的作用則僅僅是微觀的,它會造成歷史發展的曲折,卻不會影響歷史發展的根本趨勢。
以上就是我國社會利益結構向縱深發展的一系列新的表現。不論是這一發展的正面效應還是負面效應,都會對政治發展產生影響。就積極方面來說,由金錢交易關系所造成的有利于社會發展的后果中,對于政治發展來說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促進個人本位的形成。其他方面對于政治發展來說只起輔助的作用。這是因為個人本位形成的問題是關系到人本身的發展問題。這是一個比什么都重要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對于政治發展則有著深遠的影響。試想想,如果個人本位真正在社會中建立起來,那么人本身作為目的的問題也就會成為社會的首要價值。這種情況對政治發展來說是非同小可的。只有社會真正樹立起對個人的尊重,個人的權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而當作為每個個體的人能真正感覺到自己的獨立的地位的時候,人們才能真正覺悟到去表達和捍衛自己利益的必要。也才會有積極性和勇氣去尋找和運用各種手段去實現自己的利益。同時也才會意識到反對政府的行政權力損害自己利益的必要和制約政府的決策與政策執行使之盡量符合自己利益的必要。此外,人們也會樹立起政府是由納稅人養活因而必須為納稅人服務的觀念。等等。所有這些就為民主的發展提供了根本性的基礎。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民主,才是真實有效的民主。因此我們應該看到,在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在金錢交易關系的作用之下而逐漸形成著的個人本位,乃是我國民主發展的根本希望所在。目前我國民主的發展之所以缺乏動力,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我們的社會仍然是以群體本位為主,在大大小小的群體中仍然是處于權威為人民作主的狀態。處于這樣一種狀態之中,怎么可能形成制約政府的強大力量呢!怎么可能形成政府是由納稅人養活因而必須為納稅人服務的觀念呢!由此可見,社會的個人本位的形成對民主的發展是多么重要!而金錢交易關系的正常運行,必然會為此創造必要的條件。除了這一主要方面之外,由金錢交易關系所造成的其他積極后果對民主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如中產階級的形成、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面對社會的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法治與道德的發展、社會和政治貪腐程度的降低,等等,對于民主的發展也都起著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金錢交易關系對政治發展的積極作用的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此外,金錢交易關系對政治的積極作用,還表現在促進政府改革方面。金錢交易關系在制約行政權力任意干預市場方面的作用,將會大大地有利于促進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精簡機構、杜絕貪腐和樹立公仆意識,從而使政府職能徹底轉變,將行政體制的改革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此外,政治發展還將從道德和文化的發展中汲取動力,這方面也是金錢交易關系積極作用的重要表現。
金錢交易關系的負面作用對于政治發展也有重要的影響,這就是拜金主義對于政治發展的影響。這種影響最主要的是表現在金錢對政治的腐蝕上。這種腐蝕最直接地表現為對官員的收買,即各種各樣的賄賂,也就是所謂的金錢政治。金錢政治就是一種蔑視正常程序、蔑視法律規則、蔑視公共利益、蔑視人民群眾、蔑視社會道德的行為,是與現代社會政治發展的方向完全背離的行為,是一種完全不透明的、黑暗的政治。行政權力對社會的掠奪就是它的具體表現。隨著拜金主義在社會生活中的泛濫,金錢政治也變得愈來愈嚴重。而當金錢政治與商品化了的人際關系網結合起來以后,其危害的范圍和程度就更廣更深。這是我國目前在政治發展問題上所面臨的最大困難。拜金主義對政治發展的影響還表現在人們對政治的冷漠上。政治冷漠產生的原因很多,人們對金錢政治的不滿也可以導致政治冷漠。另外,對政治的一定程度的冷漠也是現代社會和民主的發展中合乎規律的現象。但是,由拜金主義所導致的政治冷漠則是由于人們對公共利益的冷漠產生的。由于人們在拜金主義的影響下僅僅關心自己的利益,甚至抱著損人利己的態度,因此對公共利益是漠不關心的,甚至是敵視的。在這種心態的支配下,人們對政治必然會抱著一種冷漠的態度。這種冷漠態度的表現主要是不關心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甚至喪失國格和人格,作出親痛仇快的事。這種情況有時也會因為一些全國性的熱潮一時有所改變,但事情過后,又會回到原來的狀態。上面所說的貪腐與冷漠,便成為目前政治發展所面臨的兩大困難,使政治改革喪失動力。當然,政治改革和政治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并不只這些,阻力還來自其他方面的許多因素,但顯然上述問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利益結構的深入變化對政治發展產生的影響,大體上就是這樣一些?偟膩碚f,或從宏觀上來說,是有利于我國的政治發展的,但負面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隨著經濟的改革和發展,社會利益結構將會進一步發生變化,從而也會對政治發展產生更深刻的影響。對此,我們應該跟蹤進行研究。
【再論社會利益結構的變化與政治發展】相關文章:
論上海方言的發展變化03-19
論利益邏輯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生成01-07
論版權保護中的利益平衡05-27
論盜竊財產性利益行為03-18
論公司利益的范圍及其保護03-18
再論企業邊界03-24
再論音樂欣賞方式與心理發展階段03-08
論海上保險的可保利益12-07
論析知識社會學的發展與啟示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