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交際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交際教學法的階段性及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力圖用交際教學法改善和優化英語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
【關鍵詞】交際功能 交際教學法 非語言交際 交際能力
所謂交際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就是以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英語語言的交際活動為手段,以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交際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方法。
我國傳統的3p(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教學法存在很多缺陷,它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權威作用,沒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不強。在新時期下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創造條件實現以交際為中心的英語教學法,即在英語學習中進行英語交際,在英語交際中學習英語,全面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一、英語交際教學法在不同英語學習階段的應用
第一,初級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者大都是5-14歲的兒童,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大都是感性的,而且對新事物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谶@一點,教師按照所選材料相關單元的內容配合教學可適當使用一些相關的音像資料、圖片資料作為輔助材料增加學生對英語的感性認識和學習英語的興趣,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盡可能多地創造學習環境,使學生熟悉和了解各種場合中英語運用的不同情況,盡可能不斷地給學生提供眾多的場景練習機會,最大限度地營造出貼近英美社會生活的實用語言環境是十分必要的。視、聽、說教學可以在這方面大大發揮作用。當學生觀看或聆聽有關音像材料時,教師可以針對具體地場景進行適當的講解與分析,理論聯系實際地把所學內容在實際的語言環境中展開。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行情景練習,達到鞏固所學英語知識的目的。
第二,中級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者大都是14-20歲的中學生,他們在對事物進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開始進行理性思考,已具備一定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在跨越初級階段后,他們對英語的認識水平已由一無所知上升到有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所以這階段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讓學生認識和摹仿各種場景中人物的語言表達方式,使其逐步適應不同場合使用不同語言表達方式的能力,提高其對英語語言高度性的認識。并適時指導學生進行場景模仿練習,同時對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加以著重講解。這一階段的視聽說教學可以使學生有更多機會了解英美等說英語國家的社會,從而加深對英語的理解。進入中級這一階段后,包括使用有聲資料內的場景會話式教學模式應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比如,指導學生編寫內容較豐富的英語生活短劇,并作為課堂練習的一種形式,或者讓學生分組模仿演練英語原版短劇中的精彩對白、表情、動作等,老師再帶著學生一起討論點評各組的表演情況。并給出適當的表揚和鼓勵,這是一種收效不錯的方法。
第三,高級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者一般都是在20歲以上的大學生,這一階段的教學指導目標應著重使學生把英語當漢語一樣作為日常人際關系交往的重要手段,豐富實際使用英語的意識與能力。把學生感興趣的英語原聲電影、錄像片、電視劇等視聽材料適當地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新穎、靈活的課堂教學形式和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在有限的課堂實踐內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由課堂上的客體(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體。另外,這一時期的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實也是貫穿于整個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就是反復訓練,頻繁練習。學生也可以通過縮寫英語原版劇本、翻譯中文劇本、甚或自行編寫英語劇本,進行演練,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達到學習英語并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
二、培養非語言交際能力在英語交際教學中的必要性
在英語教學中與語言交際并存的一種更加傳統、古老和方便的形式—非語言交際,也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Samovar(2000)等人將非言語交際定義為“在交際的環境中人為的和環境產生的對于傳播者或受傳者含有潛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因此它包括了言語行為之外的一切由人為的或由環境所產生的刺激。Patrick (1988)指出,教師授課時的信息88%由非言語渠道傳遞,只有12%是由言語交際傳遞的。而英語課堂又是一個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信息交流場所,教師會運用大量的非言語交際手段以保證學生對英語言語知識的切實掌握。所以,作為一名外語傳授者,英語教師不僅要有較強的言語交際能力,更應該有扎實的非言語交際功底。因為合理正確地將非言語行為運用到英語課堂教學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同時,英語教師也能通過師生互動性極強的英語課堂切實提高教學效率,不僅使學生獲得豐富的英語語言知識,而且能切實提高學生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因此為了提高交際的質量和水平,在說話態度、舉止、表情、聲音的運用,即非言語交際手段方面適當加入一些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教師角色及其轉變對交際法教學的影響
教師角色指的主要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行為及其產生的作用。交際語言觀認為交際能力的獲得與發展主要靠學生的內在因素。在交際教學課堂中,教師在教學中“授業、解惑”的傳統作用減少了,教師“權威”的地位淡化和解構,教師不再意味著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傳播者”,而是學習的幫助者。在交際性教學活動中,學生應是核心,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教師的作用仍然很重要,教師不僅要在知識上,而且還要在心理上幫助和支持學生,觀察和分析學生的活動,了解和分析每個學生的長處和短處,發現教學中的不足并加以彌補等。這種交際性的教學活動要比傳統的教學活動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教師必須具備很強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教育教學機智,具備很強的對教學內容的臨時整合能力和對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特別是在教學班人數較多的時候,這種組織能力就更為重要。海默(Harmer)把外語教師的角色定位為控制者(controller),評估者(assessor),組織者(organizer),提示者(prompter),參與者(participant)和資源(resource);可見,在交際法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需要扮演以上所有這些角色,既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又是學習者和參與者。
參考文獻:
[1]H.D.Brown.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2]Nunan,D. 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 A Study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1.
[3]上海外國語大學.對外語教學“一條龍”的改革思考.外語界,2004.1.
[4]彭偉強.歐美發達國家的外語教學改革.國外外語教學,2002.1.
[5] A.P.P.Howatt. 英語教學史[H].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4.
【淺析交際教學法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