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略談就業競爭力視角的工商管理類本科生教學體系重構研究
摘要:就業競爭力是指學生適應不斷變化的就業環境在就業中體現競爭優勢、并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實現可持續成長的能力。本文將以就業競爭力內涵和本質作為研究的出發點,通過學生核心能力要素、互劫過程要素和就業市場需求要素三個視角來重構工商管理類本科生教學體系,為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塑造提供有益的工具。
關鍵詞:就業競爭力、教學體系、重構
引言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十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狀況與“十一五”期間中國青年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十五”期間, 中國高校畢業生人數以兩位數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但就業率卻在持續下降。2003年至2005年,離校時未就業的畢業生分別達到75萬、99萬和120萬。200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達到創紀錄的559萬人,比2007年增加64萬人,增幅接近13%,截至2007年9月1日,全國普通高校的應屆畢業生有超過140萬人未能如期就業,往年積壓的未就業大學生將加入今年的就業大軍,與559萬新畢業生“搶飯碗”,大學生就業壓力凸顯。因此,就業競爭力成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熱點研究問題之一。本文將從理論上說明和概括就業競爭力的內涵,幫助高校正確地理解就業競爭力, 以便在實踐中重構本科生教學體系。正文要使大學生具備就業競爭力,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競爭力的內涵和特征。
一、就業競爭力內涵和特征
美國競爭力委員會主席喬治.費雪認為,企業競爭力是指企業具有較競爭者更強的獲取創造、應用知識的能力。袁家新、程龍生(2003)認為,企業競爭力就是企業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通過不斷優化配置自身資源及充分利用外部環境和資源,與現實的或潛在的競爭者在市場競爭中的系統比較能力。Buckley(1988)認為,競爭力不僅包含企業競爭力的外顯特征以反映競爭力的最終表現,也包含內在因素如過程和潛能,以反映競爭力的原因或決定因素,企業競爭力不僅是一種當下狀態,也具有未來指向,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企業競爭力具有以下特征:(1)系統比較性。
企業競爭力是在競爭中體現出來的,企業競爭力是一種比較能力,這包含著兩層含義:第一,企業競爭力是組織的系統能力,是一種全面的比較能力,不是局部或某一環節上的比較能力;第二,企業競爭力不完全是比競爭者更強的能力;(2)動態性。企業只有通過不斷的探索和發現各種市場機會,并對各種資源不斷優化配置以及在管理過程中才能逐漸形成企業競爭力;(3)過程性。
企業競爭力的培育和建立以及競爭力的消長有一個過程,企業競爭力是與競爭者在市場角逐中逐步建立起來的;(4)與外部環境的交互性。企業競爭力是在企業內部能力與外部環境交互作用下形成的。
作為企業實現競爭力的載體,人力資源競爭力也具備企業競爭力的上述內涵和特征。因此,作為企業未來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大學生就要圍繞企業競爭力來構建就業競爭力。
二、教學體系重構
本文將在把握核心能力、互動過程和市場需求三個要素的本質關系的基礎上,通過課堂教學體系、第二課堂機制和職業生涯規劃機制的建立來形成就業競爭力。
1、市場需求要素在工業經濟時代,企業主要圍繞著成本優勢而競爭,企業規模和效率是競爭成功的關鍵因素。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和客戶需求個性化程度的提高,企業外部環境出現明顯的時變特征和不確定性。企業開始放棄對靜態環境中的“持續競爭優勢的追求”,追求實現“競爭優勢的持續”。
正是外部環境不確定程度的增加,企業一方面需要在需求明確的業務方面競爭效率,此時企業需要專業對口的大學生以創造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在不確定的潛在業務方面進行未來方向的探索,此時企業需要具有適應環境變化能力的大學生,迅速學習和掌握新的專業技能。因此,作為企業未來最重要的人力資源,大學生不僅需要培養與就業需求匹配的專業能力所帶來的效率,還要培養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從大學生的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角度來看, 由于企業外部環境的變化是難以預測的,因此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更為重要。
2、核心能力要素根據市場需求要素的特征,大學生不僅需要建立畢業時的競爭力,還需要建立整個職業生涯的競爭力。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認為,工商管理類本科生需要建立三種技能:管理專業技能、人際交往技能和概念技能。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表明,企業要求最多的是環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表達能力和專業能力。為此,高校需要重構目前的課堂教學體系,使新的課堂教學體系既蘊含專業能力的高效率,又蘊含適應環境的能力。與此同時,建立與課堂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第二課堂機制,培養大學生在課堂教學體系中無法培養的人際交往技能和培養不足的管理專業技能和概念能力。
(1)課堂教學體系課堂教學體系重構應該包括兩個部分: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設置是指要體現大學生管理專業能力的效率和適應性,應該明確在哪些學習階段設置哪些課程,這些課程體現的是學術邏輯關系還是就業市場邏輯關系。課程的學術邏輯關系是指不同課程在理論內容和學習順序上是否體現了遞進、互補或支撐關系。課程的市場邏輯關系是指課程在就業市場上是否體現了實用性和適用性關系。
課堂教學體系應該包括三大類模塊:一般通用模塊、專業通用模塊和專業專用模塊。
一般通用模塊是指不管外部環境發生了什么變化,在未來職業生涯中都可以幫助大學生在任何行業任何崗位擁有勝任力的學科通識課程。專業通用模塊是指不管管理大類的具體市場需求發生了什么變化,在未來職業生涯中都可以幫助大學生在管理大類的任何崗位勝任的專業基礎課程。專業專用模塊是指在專業對口的管理崗位上能夠體現大學生專業技能優勢和效率的專業必修課程。一般通用模塊和專業通用模塊的課程設置體現了培養大學生適應外部環境發生根本性變化或持續性變化能力的思想,而專業專用模塊的課程設置體現了培養大學生在明確的市場需求中具有比較優勢和效率的思想?梢哉f,這三種模塊的合理組合滿足了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系統比較性、動態性、過程性和交互性特征。
課程內容設計是指應該向大學生傳授什么課程內容及用什么方法來傳授課程內容。著名教育家杜威說過:大學應該更注重思想而不是知識,最好的教學就是牢牢記住學校教材和實際經驗二者相互聯系的必要性,使學生形成一種態度,習慣于尋找這兩方面的接觸點和相互的聯系。因此,課堂內容不僅要包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論體系,更要包括運用基本概念和理論體系在實踐中獨立思考決策和積累相應的管理經驗。實踐證明,案例教學法可以增強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獨立決策能力,使學生可以將所學的理論知識直接用于實際工作中。因此,在課程內容傳授時可以采取“理論+案例”的組合方法。
案例教學的形式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類:(1)哈佛式冗長而細節俱全的案例;(2)德魯克式短小精悍的案例。哈佛式案例注重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原始材料作為分析的基礎,使得案例分析成為一項異常艱苦的工作,而德魯克式案例強調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人性因素,要求學生超越事務的細枝末節和數據表象,去發現解決問題的一般性原則。哈佛式案例資料完備,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的全貌,有助于培養鍛煉學生從復雜的背景資料和紛亂的信息中抓住主要矛盾,把握關鍵信息,提高實踐的解決問題能力。
然而,案例教學的從屬性特點決定了案例教學是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與理解系統的理論知識,并逐步提高應用能力。哈佛案例式的信息冗余性和錯綜復雜性不易于本科生吸收、消化、理解和應用初次接觸到的理論知識。德魯克式案例往往選取的是企業全貌的縮影或是某個側面的情況,既為學生提供了了解企業經營管理情況的機會,又略去了現實中大量復雜、細微、冗長的信息,避免了學生陷于繁雜的數據資料之中而不知所措。
這樣學生就易于從案例教學中抓住問題的本質,從多個側面掌握理論知識的基本原理、技能和應用方法,達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的目的。因此,工商管理本科教學的案例應該以德魯克式案例為主,引導學生發現概念、理解原理及其簡單應用。
除了選擇案例形式,教師還要引導大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分析和思考大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件,學生更容易及其共鳴和產生成就感,從而強化對理論知識學習的渴望,激發學習的興趣。
(2)第二課堂機制課堂教學體系可以部分地解決管理專業技能、人際交往技能和概念技能培養的問題,卻很難培養上述技能的軟性部分,比如感悟他人情緒變化并做出正確反應的能力、認識自我并保持強大的內在驅動力的能力、建立團隊信任與合作的能力等。為此,本文設計了第二課堂機制,與課堂教學體系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
在培養管理專業技能方面,第二課堂機制包括解讀大師經典、生產實習和創業教練營三部分。
解讀大師經典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論產生的前提背景和管理大師是如何解決實踐之中出現的管理問題的,從而提升管理專業技能。
生產實習就是幫助大學生到企業去實習,一方面是了解企業的整體管理體系,另一方面是了解某一具體崗位的管理技能要求,幫助大學生掌握管理技能在實際中是如何運用的。創業教練營是由志愿傳授實戰管理經驗的企業家、研究創業過程的資深教師和有意向創業的大學生組成,主要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創業所需要的創業素質如創新精神、容忍不確定性和沖突的能力、整合資源的能力等。
在培養人際交往技能方面,第二課堂機制包括拓展訓練、成功心理訓練和各類社團活動三部分。拓展訓練是一種體驗式的戶#Fgil練,主要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組織協調、統籌決策、領導力、激勵、合作、責任、服務精神等團隊能力, 為以后大學生順利融入社會和企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而這種軟性能力在課堂教學體系中是無法學習的。成功心理訓練是一種心理訓練, 目的是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潛能、發現積極的人生目標,培養心智能量與溝通技巧及尊重生命的人際關系的能力。各種社團活動就是大學生圍繞自己的價值觀和組織目標組建團隊,并向外部展示影響力的活動, 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建立人際信任機制和領導力的能力。
在培養概念能力方面,第二課堂機制包括解讀大師經典、專題講座和團隊辯論三部分。解讀大師經典可以訓練大學生如何發現復雜現象背后的問題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根本解、把問題和解決方法形成概念和理論分析框架,并用概念和理論分析框架來影響和領導團隊的能力。專題講座是幫助大學生運用多視角來看待問題和有效處理問題的方法。團隊辯論可以幫助大學生在辯論中捕獲對手所提問題的前提假設中的錯誤概念,并運用自己推導出來的概念來影響和說服對手,目的是培養大學生在企業中發揮領導力的概念能力。
3、互動過程要素大學生就業競爭力既取決于大學生的核心能力與市場需求的動態匹配性,也取決于相對于競爭者核心能力的比較優勢和效率。為了提升就業競爭力,大學生需要職業生涯規劃機制作為他們培養與市場需求相匹配的核心能力的互動過程,來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從而了解自我、了解外部環境并采取合適的學習和就業決策行動。2007年,美國的全球職業規劃師協會(GCDF)針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大學共計575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職業生涯規劃機制對于就業競爭力的提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職業生涯規劃機制對于高校意味著可以從專業系統的角度給大學生進行職業發展指導,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進行課程設置選擇和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活。職業生涯規劃機制對于大學生意味著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的職業偏好及自身能力的優劣勢、修正一些不正確的職業發展觀念、在職業詳細信息中發現與自己能力匹配的方向、制訂適合自身職業發展的學習計劃。
三、結論
在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高校需要緊緊圍繞就業競爭力來構建課堂教學體系、第二課堂機制與職業生涯規劃三位一體的互動機制,促使大學生既擁有當下就業的核心能力,又擁有適應未來變化的核心能力,做到效率和適應力的動態平衡。
參考文獻
【1】薛求知、朱吉慶,基于企業家能力的企業競爭力模型研究,學習與探索[J],2007年第1期,166.169
【2]袁家新、程龍生,企業競爭力的內涵及其特征,江蘇商論[J】,2003年6月,95—96
【3】查爾斯.漢迪,個人與組織的未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
【4】克里斯.5可吉里斯,個性與組織[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9月
【5】瞿啟平,案例教學在國際貿易課程中的應用,商場現代化[J],2007年9月,27.28
【6】任勝鋼,案例教學法在工商管理本科生專業的特殊性與思考,經濟師[J],2005年第3期,89—9O
【7】GCDF中國培訓中 tl,,全球職業規劃師(GCDF)資格培訓教程,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MI,2006年12月
【略談就業競爭力視角的工商管理類本科生教學體系重構研究】相關文章:
略談藥學實驗教學研究07-26
論文談談電視大眾文化研究視角的轉換06-05
文化視角下我國古代文學的研究(通用8篇)07-26
慣性獨特視角05-02
淺談地方合并高校校園文化體系構建研究05-29
提高上海汽車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研究08-23
西部生態補償制度缺失及重構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