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七天的批評”:試論作家批評
20世紀被譽為文學“批評的世紀”,然而在其赫赫批評成果中,一種重要的批評現象——作家“反串”批評卻時常被忽略。作家們不僅以天才的能力對整個人生和進行審美把握與形象呈現,他們同時也從理性和認知的高度對文學作品作出審美的判斷,成為批評的同盟軍。而且作家們具備豐富的創作實踐經驗,熟諳個中甘苦,天然地與批評保持著某種聯系,他們也的確用自己的方式在批評中留下珠璣之言。法國批評家蒂博代在20世紀早期曾有力地肯定了“偉大的作家們,在批評上,表達了他們自己的意見。他們甚至表達了許多意見,有的振聾發聵,有的一針見血!睘榇,他把批評王國一分為三:“自發的批評”,即讀者的口頭批評或報刊記者的即時批評;“職業的批評”,即大學教授或文學者的批評;“大師的批評”,即已獲得公認的大作家的批評[1](p71)。作家批評作為與職業批評并重的批評類型在上被提及。時過境遷,蒂博代的理論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而這恰是文學批評景觀發生劇烈變化的時期:批評首次開始與自己的對象——文學作品平分秋色,并前所未有地誕生了璨若銀河的職業批評家。他們以純熟的批評深入文本,努力在歸納演繹中探究其意義,為批評確立了一套規范系統——并使人們堅信這才是批評。作家批評逐漸被擠壓到批評的“邊緣”,或者干脆認為是“過時的批評”、“準批評”。韋勒克就直言不諱地指責即使在今天,各國還有一些人,特別是作家,往往還是很好的作家仍被批評史的殘余和遺風包圍,進行印象鑒賞、趣味判斷、溝通作者與讀者的“舊的批評”[2](p1-2)。在職業批評的強大攻勢下,“作家批評”作為批評類型究竟有無存在的必要和可能?在批評園地中又有何新的價值與意義呢?一、另一種文本闡釋方式:作家批評存在的必要性
無論職業批評狀況如何,作家對批評長期、普遍的介入畢竟是文學史不爭的事實?v觀古代文學批評,“大都是作家的反串,并沒有多少批評專家”[3](p14);西方亦類似,“最好的文藝批評家往往是文藝創作者本人”,如詩和戲劇方面的歌德,小說方面的巴爾扎克和福樓拜等大師,在他們的談話錄、回憶錄、書信集或專題論文里都留下了珍貴的文藝批評[4](p5)。即便是20世紀,納博科夫、海明威、米蘭
【“第七天的批評”:試論作家批評】相關文章:
試論李健吾的文學批評觀03-28
試論李長之文學批評風格03-26
試論生態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在中國11-21
試論新歷史主義文學批評03-28
試論從女性主義文學批評視角看《摸彩》03-06
試論詩化批評及其審美品格藝術論文02-25
綠色批評的“魅力”03-19
試論文學批評的質野取向與道德言說的嬗變03-27
試論傳統文學批評如何應對網絡文學的挑戰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