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靠什么構建文藝學當代形態-評《文學原理》的治學方法與創新價
我國的文學理論在經歷了復蘇反思、引進趨新和觀念重估的前期醞釀以后,已經形成原理更新、總體變革的良好蓄勢。我們所久久期盼的理論突破和理論創造的自覺,我們所向往的學術超越和理論原創,我們所致力的從學理體系上對文學理論學科本身獨特而系統的準確把握,正一步步浮出水面。這樣的學術感知在讀了北京大學董學文、張永剛的新著《文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之后,可以得到充分的確證。
在學理建設的意義上,這部《文學原理》的“原理性”與“系統形態性”貢獻,主要來源于作者持論的學術方法,及其由這種治學方法帶來的理論創新價值。透過全書的論證邏輯,我們不難感受到它這樣幾種可貴的學理品格:
一是以學理定位聚焦“元問題”與“問題元”。文學理論研究首先要面對一個“研究什么”的問題。表面上看,這個問題似乎難以成立,因為文學原理毫無疑問應該研究“文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可實際情況并非那樣簡單。因為文學是一種復雜的語言藝術審美現象,又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精神文化現象,其中蘊含了豐富的社會的、歷史的、文化的內涵,并且與其他社會意識形態錯綜交織又相互影響。因而文學原理的學科定位可以是本體論的,也可以是認識論的;可以是美學的、文化學的,也可以是社會學的、精神現象學的;可以是文學化的,也可以是藝術學化的。我們看到,有許多文學理論教科書越編越厚、越寫越多,一些文學理論著述越來越冗雜,派生的東西越來越多,以至于使學科蘊含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甚至出現把文學理論“社會學化”、“美學化”、“文化學化”、“符號學化”等聚焦錯位傾向,就在于研究者學理定位不準、學科枝蔓太多,持論“水分”太重,最終導致失了對文學基本理論的沉思和把握能力,反倒把本該研究的“原理”問題輕輕放過了。
《文學原理》則不同,它采用“回到原理”的本體論方法,實現了以“元問題”帶動“問題元”的學理定位,以保持文學原理的純粹性和本位性。因而,這部著作與常見的文學原理著述和大學中文系文學理論教材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始終貫徹了“讓原理位歸原理”的理論初衷,把文學原理的“元問題”定位在“五個W”上,即“文學是什么”、“文學寫什么”、“文學怎么寫”、“文學寫成什么樣”、“文學有什么用”,以此衍生出全書總體框架的五個“問題元”:文學的本體與形態、文學的客體與對象、文學的主體與創造、文學的文本與解讀、文學的價值與影響等,最后再以“文學的理論與方法”對文學原理特殊的構成機制予以方法論的概括與總結。這樣的文學原理,注重的是文學自身的道理與規律,矚目的是文學原理的整體創新和理論之間的有機性、關聯性與邏輯承遞性,得到的是有關文學理論的科學性與人文性在理論原創上的準確定位,以及文學基本理論在體系的嚴整與縝密、理論觀念的自律與張力上達成的辯證統一。由于作者回到最基本的范疇,抓住最基本的問題,依靠理論本身的邏輯和思辨過程來形成理論的周延性和理論的活性,使該書一方面可以給被弄得冗雜不堪的文學原理“消腫”、“減肥”、“縮水”,讓文學基本理論更加純粹、更加集中,也更為到位和深入,另一方面也讓有意留下的理論“空場”去激發讀者的思維空間,以融容其他學說并產生新的理論生長點。結果,作者筆下的文學原理不僅緊緊抓住了文學的“元問題”,也有了貼近原理本體的、有序銜接又融貫整體的“問題元”,完成了從本體到客體,從客體到主體,從主體到文本,再從文本到價值、由價值到方法的理論本原建構。
二是以創新精神區分“照著說”與“接著說”。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對真理的執著追尋,在于這種追尋中的創新與超越?蓵r下有些文學理論研究在充盈而紊亂、深厚而沉重的中外文論遺產和新說面前缺乏超越和原創的魄力,因而常常造成對理論問題不是“接著說”而是“照著說”,不是“自己說”而是“別人說”,不是“說自己”而是“說別人”,這樣就使得文學理論研究在相當范圍內的陳舊、重復、老套、學舌和玄虛,理論建設變成了“述而不作”的八股老調、中外文論的“元件組裝”或前人成果的“穿靴戴帽”,削弱和消解了研究者的原創意識和理論成果的超越價值!段膶W原理》則不同,它不是亦步亦趨地在前人限定的理論模式中拌動沉重的翅膀,而敢于和善于在學理思辨的前沿舒展理論思維的利劍,以“接著說”的勇氣和“自己說”、“說自己”的求實精神向老套和陳腐宣戰,充分體現自己的理論個性和治學主體性。從概念、范疇到觀念、思想,從理論體系到子系統延伸,都力求表達個我的見解,發出自己的理論聲音。譬如,在“文學的價值與影響”一章中,傳統的文學理論教科書一般都是從“文學認識作用、教育作用、審美娛樂作用”上論及文學的功能和價值,而《文學原理》則首先從“生成與實現”、“結構與功能”、“自律與他律”三個方面論證文學價值的生成規律,然后從“人間情懷”和“精神向度”的二維向度上,揭示文學的價值取向和價值內涵,給人以切中肯綮又耳目一新之感。為了使理論成為理論自身的東西,在吸納前人的理論成果方面,作者采取了不通過他人的話來建立什么觀點的論述方法,而是盡量用自己的理論語言來表達。即使引用某個思想家的話,也是把它有機地嵌入到自己的原理體系中來,做到不重復、不累贅,避免原文的大段引用和對他人觀點的輾轉抄襲,而將有些引文的詳細內容或相關意見放在每章后面的注釋中加以解決,這樣,讀者可以在正文之外看到更寬闊的理論層面和更豐富的資料線索。作者采用了消化式吸收而不是“照單全收”式引錄,為學術研究的“接著說”而不是“照著說”提供了可能,有效避免子原理類著作中常見的理論因襲和簡單認同。
共2頁: 1
論文出處(作者):三是以科學態度處理“往深刻說”與“往花哨說”。理論研究“往花哨說”容易,“往深刻說”難;同時理論研究又忌諱“往花哨說”,而崇尚“往深刻說”。然而,要把基本原理“說深刻”,不僅需要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追求真理的韌性精神,還要有深厚的理論學養和良好的思辨能力。《文學原理》在理論的厚重和思辨的深邃性方面,把當前的文學基礎理論研究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我們看到,作為一部全方位更新學理、具有較高學術品位的開拓之作,書中沒有新奇名詞的狂轟亂炸,沒有“新瓶裝舊酒”式的故弄玄虛,沒有浮滑矯飾的話語游戲,而是入乎其內地構建自己的理論范疇,鞭辟入里地探尋一個個理論命題,又探幽觸微地辨析元問題與子系統之間的學理聯系,讓自然樸實的言說方式中富含思維謹嚴的學術新見和理性思考,在明白曉暢的話語表達里潛藏著邏輯思辨的深沉寓意,其慮周而思密、文潔而體清,處處透露著睿智的學術魅力,這在眾聲喧嘩卻又花哨失度的當代學界,是非常難得的。
為使《文學原理》“往深刻說”,作者堅持了這樣幾種科學態度:首先是實事求是的歷史主義態度——它促使作者一方面用共時的眼光將文學看成一個整體,從宏觀和微觀角度考察其本體與形態的有機構成;另一方面,又用歷時的眼光將這種考察放到歷史的生長過程中,通過文學觀念、概念的演變來獲得印證;并且,理論邏輯的演繹不是簡單地把所謂規律從外部注入文學本身,而是從文學現象本身找出這些規律并在理論思維中加以闡發。其次是知性與理性相一致的態度——知性是理性的基本材料,理性是知性的延伸發展,而這個延伸過程只是思維用來掌握具體并把它當作一個精神上的具體再現的方式,而不是把理論理解為客觀具體的文學“自我綜合、自我深化和自我運動”的思維結果。再者是保持一種不斷反思的科學態度——作者善于在不斷吸納和比較中博采眾長,獨立思考,調整自我,在反思的推進過程中傾注自己的創新思維。
四是以學術眼光追求“返璞歸真”與“綜合創新”。這里的“返璞歸真”是指聚焦文學原理本體的價值取向,而“綜合創新”則是作者采取的學理建設方法論。該書的“導言”提出:文學原理研究“做大易,做純粹難”;“做寬泛易,做深入難”。返璞歸真,“讓文學原理真正成為文學原理”,是作者的著書目標,也是對時下某些“文學原理”不像文學原理的矯正。為回歸本體,達成“原理”的“原理性”,作者把理論觸角深入到人類意識和思維、審美、精神領域的深處,從文學的本體與形態、客體與對象、主體與創造、文本與解讀、價值與影響等五個維度上,逐一廓清它們的范疇、結構、形態、體系等各個層面,探析文學本真的原理構架和基本范式,獲取對文學現象返璞歸真的說明能力。同時又以“推進性”研究態度緊扣時代脈搏,關注當代問題,逐一清理哪些是老問題,哪些是新問題;哪些問題已經解決或接近解決,哪些問題有待重新思考或進一步深化;哪些問題經過歷史的檢驗證明是真問題,哪些是偽問題;哪些是西方的問題,哪些是中國的問題;哪些是普泛性的問題,哪些是特殊性問題;哪些是帶有前瞻性、預見性和設想性的問題,哪些是隱匿性、存疑性、待研性的問題等等。這樣,就可以使文學基礎理論研究明確自身的使命,找到定位準確的研究目標,從而找到可言說的話語資源和啟迪智性的理論容涵。
董學文教授是在文論研究界率先提出“綜合創新”的學者之一。早在《文藝學的沉思》、《文藝學當代形態論》等著作中,他就提出了這一極富現實意義的建設性構想,《文學原理》就是這一構想的成功實踐和可喜成果。作者認為:時代已經進步到靠任何“單打一”的方式前進都不能滿足需要的時候了,為了迎接未來,我們應該在人類一切優秀的文論遺產的基礎上,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有中國特色、又符合時代精神的文學理論的新形態。要如此,我們只有走“綜合創新”之路——即綜合中國古代文論、外國文論和馬列文論的學理滋養,吸納文藝理論的經典形態、傳統形態,為建設文藝理論的當代形態服務,并把各分支學科和不同文論學派的理論資源中具有元價值的、有再生功能的、切合文學本體的因子抽取并提煉出來,使之成為鮮活的理論元素,有機地深解在一個新的理論形態之中。我們看到,《文學原理》征引和涉獵的中外文論著作和學術觀點達400多種,卻沒有給讀者留下任何“掉書袋”或“我注六經”的感覺,得到只有學術的新知識和智慧的快樂。正是有了這種兼容并包又綜合創新的學術眼光,才使這部新著超越一般的文學理論著作,構筑出特立獨行的學理品格。
共2頁: 2
論文出處(作者):【靠什么構建文藝學當代形態-評《文學原理》的治學方法與創新價】相關文章:
當代審美實踐與文學本體論的構建05-24
當代文學教學的論文09-30
展現人性之真的文學新形態論文08-02
當代文學教學的論文(15篇)11-03
現當代文學思潮論文11-03
當代文學教學的論文15篇11-02
新媒體環境下的體驗廣告形態文學論文04-29
淺談什么是當代的藝術批評02-24
新媒體漫畫表現形態的創新模式研究01-10
大眾文化對當代文學的影響分析論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