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數學課堂教學的幾個誤區
隨著數學教學研究的深入,近年來,諸如“啟發式教育”,“成功教育”,“素質教育”等新的教育觀念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受這種大氣候的影響,不少教師在摒棄“注入式”這種教育方式的基礎上,已經把教學研究的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對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學校在數學活動中的中心地位,許多數學教師以取得共識,但由于很多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差,導致高中數學學習起來太困難,教改難度頗大。數學課堂教學出現了種種誤區,本文僅就我校數學課堂教學在步出誤區方面的實踐做作一介紹,意在拋磚引玉,請教于同仁。
誤區一:重教輕學
傳統的教學觀歷來是“重教輕學”,主要表現在課堂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處于次要、被動的地位,不能積極的探究的獲取知識,導致教師教的“費勁”,學生“學”的吃力,“灌而不入”,“啟而不發”。針對這種“教”與“學”的脫節現象,我們大膽改革教法:
1.狠抓學生預習
教材對教師講是指導學生學習的工具,對學生來講是學習的依據,學生在預習教材的過程中,可以了解教學內容,明確問題所在,以便在第二天的聽課中有備而聽。
2.引導學生自得
授課時,教師先集中學生在預習中發現的問題(教師也可以設計相關問題),然后按好、中、差將學生平均分組,進行討論、評議,各組自選代表解答所集中的問題。這樣,在引導學生自得的過程中,即開動了學生腦筋,充分發揮了他們內在的主觀能動性,雙體現了自身價值,其成功感、喜悅感不言而喻。
3.教師點評
有些問題,學生自己解答的不一定正確圓滿,教師通過點評,即可點名重點、解釋疑難,又可高屋建瓴,深化主題。
實踐表明,這種為“學”而“教”的做法是成功的,教師著眼于如何調到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著眼于如何自我發現,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發揮,“教”與“學”達到了完美的統一。
誤區二:重講輕練
教學活動離不開“講”與“練”,教師要傳授,就需“講”,學生要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就須“練”。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夸大“講”的作用,而吧“練”這個重要的環節推到課外。近年來,不少教師為追求升學率可謂用心良苦,在講上,不是“精講”而是“多講”、細講,講的面面俱到,由于講得過多、過細、過全,難免啟發性差,學生幾乎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再練上,不少教師仍用“題海戰術”,于是學生有吸收不完的典型解法,處理不完的成套資料和試卷,教師你有彌補不完的漏洞,處理不完的錯誤,尤其是高三的師生更是苦不堪言。未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要求:
1.教師的“講”,要抓住關鍵,詳略有章,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通過設疑、激疑、解疑的方式鼓勵和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歸納、概括,使“講”對學生有吸引力,不斷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學生的“練”,我們要立足教材,注重練習方式的多樣化和系統化。對于習題,我們注重引導學生:(1)一題多變,即:變化題目的條件和結論,建立方式題庫(2)一題多解,多提一解。這樣,學生的作業,不再是完任務,而是個人能力的一種體現。作業本上,學生的解法多了,“心得”自然變多,自己歸納、推廣的結論多了,雖然較少的批改難度有所增加,但你又怎能不為學生迸發的思維火花、靈感頓悟而震撼、喜悅。
誤區三:重控輕放
課堂教學總是一定的情境中進行的,情景對學習進程和教師教學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傳統的課堂教學情境是以“控”為主,強調教師的嚴格管理和學生的絕對服從,這種情境不僅會壓抑學生學習的自發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而且會事課堂教學情感淡漠,缺少生氣為了提高45分鐘課堂教學質量,我們在“控”與“放”的關系上坐了適度的調節。
1.變教師唱獨角戲,學生捧場為平的交往,努力營造一種“開放”的氛圍,為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提供更多的機會。課堂上應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由發問、評議,教師點評,課堂交往渠道多了,教學情境也活躍了。
2.適時變換教師與學生角色,在教師的驚醒指導下,鼓勵學生自己備課、講課,讓學生試驗教師的角色,這樣,學生在試演教師的角色中,及體會到了教師工作的艱辛,又鍛煉了用語言闡述思維的能力。潛移默化間,師生的情感交流也更上一層樓。
通過對“控”與“放”的適度調節,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自我指導作用在教學活動中達到了和諧統一,可堂煥發了生命力,教學效果明顯改善。
【幾點,課堂教學,淺談,認識,數學】相關文章:
淺談關于深化對科學勞動認識的幾點思考03-19
淺談對勞動價值論的幾點再認識03-18
淺談鐵路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幾點認識03-02
淺談數學新課改的認識論文01-01
淺析數學建模多媒體教學的幾點認識03-18
關于高職教育數學教學的幾點認識11-24
淺談人物速寫的幾點思考03-19
淺談數學課堂教學評語的功能論文12-11
數學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幾點體會03-06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