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學作業的設計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對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對于人類整體認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談數學作業的設計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淺談數學作業的設計 篇1
數學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全面提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方面強調數學學習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強調探究學習,鼓勵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收集材料以及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盡可能大的發展。數學作業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數學教學中組織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因此,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應加強數學作業的設計,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積極思維,適應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使數學作業真正成為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力手段和重要保障。
一、作業設計應彰顯主體性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是實現學生主體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即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這個過程與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者主動學習的心向密切相關。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動地根據原有的認知結構有選擇性地知覺外在信息,構建當前事物的意義。作業設計不僅僅是為考查學生對數學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導他們進行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問題,獲得新的學習,進而促使其綜合能力的形成。被動地完成習題與通過主動地探索深入思考解決有關習題,其效果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我們在設計作業時,應注意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設置探究性作業。探究性作業能有效開拓學生的思路,促使學生進行積極思維,讓學生的思維由問題開始到問題深化,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之中,變被動為主動。實踐證明,學生在參與解決習題的過程中,他們的情緒是熱烈的一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探究和創新能力會不斷得到加強。例如:教學中讓學生寫出一些小論文《生活中的一些概率》、《如何論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
二、作業設計應具有層次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體驗對動機的激發作用大于失敗體驗,成功體驗不僅可對動機起強化作用,而且還容易使學生產生成功感和自我滿足感,愉悅其整個身心。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就是學生獲得成功或失敗體驗的過程,因此在設計數學作業的時候,應該注意使學生能獲得充足的成功體驗,不斷提高或保持較高的數學學習動機和興趣。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要求能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全面發展。這就要求在教學中能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實際教學中,學生都做同樣的作業,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通常感覺沒有挑戰性,淡而無味,“吃不飽”,久之,他們學習數學的勁頭就會慢慢減小,不能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而學習水平較差的學生則會感到難度太大,力不從心,“消化不良”,久之,他們就會望數學而生畏,進而卻步。這也就是說,實際教學中的作業沒有體現出教學的層次性,不能適合不同思維能力的學生的發展需求。
因此在設計作業時,應注意精選習題,不搞“一刀切”,要設計不同層次的作業,以適應不同水平的學生,給學生一個自主選擇、協調發展的空間,讓每一個同學都有機會獲得充足的成功體驗。設計層次性作業,還包括同樣一道作業能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由于學生的水平不同,他們對作業解答的水平也不同。
例如,有這樣的習題:九點鐘時,鐘面上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度?學生很容易回答。若問:九點半時,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度?此時會有很多同學出錯,經過思考,仍有較多同學可以得出正確結論。若問:九點十二分時,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度?此時對學生來說有相當大的難度。
可把上述三題結合起來:九點時,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度?九點半呢?你是如何知道的?那么,九點十二分時你能知道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多少度嗎?請你說說角的知識在計算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時的應用并寫出小論文。
這樣通過降低起點,有目的地縱向加深擴散,不僅可系統掌握知識,又有利于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完成這類習題后就會對所對應的知識內容形成一定的認識,但認識的深度各不相同,從而表現出解答的差異。但每一位學生都不會無法作答,保證了每個學生都能“成功”完成該類習題。
三、作業設計應凸顯價值性
數學新的課程目標明確提出,讓學生“具有較強的問題意識,能夠發現和提出有探究價值的數學問題,敢于質疑、勤于探索,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具有思考價值的作業能充分調動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進而形成較強的思考能力。一般說來,具有思考價值的作業都具有較大的思維容量,可以給學生更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具有思考價值的作業還應該具有適宜的難度,即落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學生經過努力思考能夠解決,但又不至于因問題太簡單而不屑一顧,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例如,已知:a2+ab=3,ab+b2=5,試求a2-b2的值。
可以有以下解法:①a2-b2=(a2+ab)-(ab+b2)=3-5=-2;②已知條件變形為a2=3-ab,b2=5-ab,代入得:a2-b2=(3-ab)-(5-ab)=3-ab-5+ab=-2;③兩式相減,得:a2-b2=-2。
此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教師一步一步地提示下,學生充分調動自己的思維,還是可以完成的。另外,讓學生在這幾種方法的提示下,自己動腦,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學生要解決這一問題的思維空間比較廣闊,步步深入的方式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數學作業的優化設計,不但可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還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課余生活、發展獨特個性,從而使得課堂內外逐漸成為一種良性互動的“生態系統”。
淺談數學作業的設計 篇2
《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評價建議作了更科學、更廣泛、更合理的說明,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既要有書面的作業和考試,還要考察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情況。為此,作業的形式可多樣化,如口試、作業分析、大型作業、小課題、活動報告等方式。
作業設計的多樣化,可避免那些機械、重復、乏味的低效作業,充分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快樂。為此,結合新課程特點,在平時布置作業時,可以采取以下幾種作業設計形式:
一、新知型作業
新授課以傳授新知識為主,在新授課之前一般安排一個準備性練習,它是為導入新知識鋪平道路而組織的。在設計這樣的練習時,應把著眼點放在啟發學生思維、激發興趣、指點思路上,促使知識順利遷移。如在學習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可先設計一些多項式的因式分解練習,以此減緩思維的坡度,突出教學重點,分散難點,使學生將新知識同化于已有的知識結構中。
新授課之后安排的鞏固練習,是圍繞某一具體教學內容編排一種同類型、同結構的練習,其目的是使學生重點形成某一知識技能,鞏固和加強新知,達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也是新授后的必定舉措。如在學習了證明四點共圓的例子后立即給出問題菱形四邊的中點在同一圓上嗎?讓學生在對新知的理解的基礎上加以練習和鞏固。
二、生活型作業
數學學習的天地是很廣闊的,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營養,讓學生在社會生活、家庭實踐活動中完成數學作業,為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提供機會、搭建平臺,使他們真實地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無處不在。
《數學課程標準》中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請調查一天內你家丟棄了多少個塑料袋?一周呢?一月呢?一年呢?全班學生一年大約丟棄多少個塑料袋?全校學生呢?……這些塑料袋相當于在祖國土地上蓋幾層呢?你能針對塑料袋問題向環保部門提個建議嗎?這些有趣又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問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探索的意識,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同學們已將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與自己生活的環境融合在了一起。
作為教師,應大力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自主選擇、實踐運用中張開智慧的翅膀,使數學作業成為他們放飛潛能的天空,從而賦予數學作業生命的色彩。
三、實踐型作業
動手操作是符合青少年心理、生理發展特點的。實踐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和鞏固知識,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如“學習幾何知識”時,讓學生制作各種立體圖形,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我們都知道實踐出真知,實踐能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使一些枯燥乏味的數字趣味化、生活化。通過實踐,可以使學生把書本上的數學知識轉變為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合作型作業
以前的數學作業,教師過于片面地強調獨立思考,沒有將合作作為重要的素質來培養。對于作業,我們完全應允許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自主選擇完成作業的方式,鼓勵他們與人交流,進行有效合作。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人的智慧是有限的、片面的,眾人合作才會思考全面。我曾嘗試讓學生以五人小組合作的形式編制一份單元檢測卷。在編制的過程中,學生先在學習小組長的帶領下復習本單元內容,找重點,列提綱,選擇題型,然后分工合作,忙得不亦樂乎。編制試卷的過程,是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的過程,也是同伴合作交流的過程。一份試卷的編制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的意識得到了激發和增強。
五、彈性作業
每位學生在學習上都有差異,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作業設計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差異,因材施教,設計多梯級、多層次的作業,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各取所需,自主選擇作業的'數量與難度。
比如在作業布置時,利用“作業超市”的形式設置三類題目。A類為基本題,緊扣當天所學的內容,主要目的是用來鞏固新知;B類是基礎題,這是針對一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布置的,淺顯易懂,有利于他們獲得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C類是發展題,這種題目有一定的難度,主要是針對基礎好的學生設計的,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在“作業超市”里,學生可自主選擇類型,也可以各種類型自由搭配,做到因人而異、各取所需。
在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想學生所想,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使作業形式多樣化,避免那些機械、重復、乏味的低效作業,充分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享受到學習數學、運用數學的快樂。
淺談數學作業的設計 篇3
摘要:在小學學習階段,作業是幫助學生們鞏固數學課堂所學知識的最佳辦法。數學是小學課程中的重要學科,也是學生以后學習的基礎,而寫作業是整個數學學習過程十分的重要部分。新課程下的數學作業與原來數學作業的設計有所不同。所以,當老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要以新課程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改變來靈活設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中作業設計的原則,并根據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提出了一些問題以及解決方式,希望能夠促進學生們的思維發展,提高學生們的數學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
一、引言
自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老師都認識到,作業不是課堂教學遺留下來的附屬品。新課程標準中要求老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多多關注學生們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巧妙地設計學生們的課后作業不僅僅能提高學生們的基本數學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思維。
二、在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作業的設計只注重對于知識點的考察,缺乏趣味。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心智尚未成熟,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和做法都會比較幼稚,非常感性化。如果作業中只注重對于知識點的考察而缺乏趣味,學生們有可能會產生厭煩的情緒。
第二,作業設計的單一、枯燥。經過調查研究發現,大部分老師在布置作業時都限定于書面作業,這種模式雖然利于老師的批改,卻容易使學生們的思維變得僵硬,不能夠靈活思考、解決問題,非常不利于培養學生們的綜合數學素養。
第三,作業設計缺乏與生活的聯系。知識源于實踐,小學數學作業也不例外,應該延伸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將數學作業設計與生活聯系到一起,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們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第四,作業設計沒有注重學生們的個體差異。現在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千篇一律,都缺乏層次感。過于統一化的作業無法讓學生們自主選擇并完成,這樣盡管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完成作業,但是對樹立學生們對學好數學的信心并沒有幫助。
三、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
老師們在設計和布置作業時,應當講究適當的方法,將重點突出在數學的實踐性、趣味性以及生活性,使學生們潛移默化的被數學的魅力感染,從而對學習數學更感興趣。
第一,從趣味化入手,展開作業設計。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與其他作業設計有所不同,老師們在設計作業之前需要將學生們的客觀特性加入考慮范圍之內,了解、掌握學生們的思維方式以及心理動態,根據他們的變化隨時調整作業的內容和形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教學人員應該從這點出發,用學生們的心理動態以及思維模式入手,讓枯燥單一的數學作業變得生動起來,增添作業的趣味性,從而改變學生們對數學作業的看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第二,從生活化入手,開展作業設計。生活化的作業設計,可以使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讓學生們能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作業,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學習到知識,從而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在學習加減法時,老師們可以要求學生們獨立完成一次購物找零的行為,這種特殊作業的設計可以在培養學生們獨立行動能力的同時,體驗到學習加減法的樂趣,進而鞏固在課堂中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當學生們認識到數學和自己的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時,就會對數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作業設計也可以切實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第三,從層次化入手,開展作業設計。老師們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不可以將作業設計的太難,也不可以將作業設計的太簡單,而是應當從學生們整體的情況出發,將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都考慮進去,按照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設計出具有層次的作業,這樣可以讓全班同學都有鍛煉的機會。第四,從多樣化入手,開展作業設計。小學數學和其他學科不同,因為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更加廣泛。老師們應該盡最大努力把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更加趣味化、多樣化。比如:將書本或者練習冊上的題目與生活中常見的事情聯系起來,或者將口頭作業和書面作業融合到一起等等,這樣學生們在做作業的時候不會只感受到學習的枯燥,還會有獲得知識時的喜悅。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學習是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的,學生的全面發展又與數學密不可分。數學作業設計,是小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布置數學作業、檢查作業得到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反饋,從而更加了解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中,檢查所學知識掌握情況,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改善,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成績、徹底掌握知識的目的。
【淺談數學作業的設計】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問題與策略06-02
淺談初中數學學科的作業批改03-28
淺談對中職學前教育學作業的設計03-26
淺談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作業習慣論文04-23
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探討11-16
淺談中職《市場營銷基礎》課后作業設計論文11-15
數學作業設計小課題開題報告范文09-29
淺談如何上好作業分析課03-16
淺談設計美學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