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生產措施
論文關鍵詞:;可持續發展;森林資源;效益;生態效益
論文摘要: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新的科學的發展觀,已經深入到發展的各個領域。森林資源和林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嚴峻狀況,要求我們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到林業建設的制度、政策、等各個層面,構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法律體系,從而實現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可持續發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義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的領導之下,世界與發展委員會向聯合國提交一份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在報告里提出了我們應致力一條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并且對可持續發展作了明確的定義:既滿足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所謂生態的可持續發展,是指社會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的可持續發展。人類的生存離不開一定的自然條件,而自然條件的優劣往往又會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影響。
2 我國林業的發展歷程
我國的林業發展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第一個階段是林業的初期發展階段,(1949-1978),即傳統林業發展階段。這是為國家化提供積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過程。第二階段是林業發展的探索階段(1978-1992),這一時期的核心活動是在集體林區和其它非國有林區進行“林業三定”:穩定山權、林權,劃定自留山,確定林業生產責任制。但由于對改革的目標認識不足,林業改革的進展,遠遠落后于其它部門,迄今未走出一條可行之路。第三階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環璄大會和國際林業轉軌的發展態勢以及我國環境惡化的現狀的影響,我國的林業邁向新的發展之路,但這一過程非常漫長。特別是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林區分布不均勻。一般說林區多在山區,而這些地區也是經濟上最貧困的地區。因此,基于經濟的誘惑,各地破壞性掠奪式采伐利用仍時常發生。這一時期林業的發展必須落實到林業的科學經營上。這也就提出了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的可持續發展的林業經營模式。
3 林業生態、經濟效益綜合評價
3.1 林業的生態效益的重要性
林業的生態效益是指林業的發展所帶來的生態方面的正面影響。森林兼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等三種效益。在這三種效益中,經濟效益往往最先受到關注,但我們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況下,生態價值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有著密切的聯系,林業的生態效益可以創造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實質上有巨大的經濟價值,林業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有時一致的。
3.2 林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
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二者之間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關系。在忽視生態環境而過度追求經濟增長時期,盡管當期的經濟增長速度相當快,但后期的經濟發展卻受到了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而增長環境惡化的巨大報復,使得經濟發展停滯不前或萎縮。在既重視經濟效益又注重生態效益的時期,不僅當期的經濟快速發展,而且后期的經濟增長也能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當然,我們應注意,對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極的注重,而是積極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極的注重,即單純注重生態環境而放棄必要的經濟增長,那么,終究會因沒有必要的經濟增長而導致經濟效益滑坡,缺乏強有力的經濟實力支撐會使得生態環境保護失去現實意義或物質基礎。
4 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主要應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4.1 依靠科技發展林業。
我認為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發展,因為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包括經濟的發展和對資源與環境的再發展能力的保護。那么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證資源與環境的發展力,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依靠科技來發展經濟,改變傳統的以環境和自然資源為代價的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因此,在林業發展上,實施科技興林,不斷提高林業建設的科技含量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4.2 建立科技創新體制。
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以為導向、以科技為核心、以效益為目的的林業科技創新體系,以促進林業生產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數字林業”的概念,即利用現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動林業經營和的精確化、科學化,加快實現林業的現代化。
4.3 深化林業科技體制改革。
堅持科研成果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林業的發展,從根本上解決科研與生產建設脫節的問題。要鼓勵科技人員通過技術承包、技術轉讓、技術服務、聯合開發、創辦實體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
4.4 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
一要加強森林生態系統的研究,開展森林生態系統的監測;二要抓好良種壯苗和樹種結構調整,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良種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術,盡快提升木材總體技術水平,增加木材和林產品的經濟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5 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調整,優化林業經濟結構,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是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物質保證。在第一產業方面,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豐產林和名特優新經濟林建設;在第二產業方面,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促進以低層次原料加工向高層次綜合精深加工轉變的步伐;在第三產業方面,要加大森林業、花卉業的發展。要大力調整生產力布局,淘汰落后產業,改造傳統產業,培育新型產業,推動產業重組,解決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調整林產工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發展優勢產品,努力開拓木材林產品的新用途,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解決林產品結構不合理和產品缺乏競爭力的問題。調整企業布局和資產結構,實施大集團、大公司,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市場,提高企業專業化程度和產品技術含量,提高市場的競爭力。
6 林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在實踐中的對策
這些年來,林業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各地在實踐中采取了各種應對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6.1 林農結合式。
應用和推廣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成果,采用科學的生產、管理方法,以林為主,林農結合,多種經營,逐步建成具有經濟、生態和效益的林業發展模式。大力推廣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兼備的生態經濟兼作。如實行林草間作、林間作、喬灌混交等種植模式,最終使退耕還林成為調整產業結構,增加收入的良機,同時實現了生態和經濟效益的綜合效果。
6.2 造林規;。
從提高生態效應、景觀效果、經濟效益出發,成片造林力度明顯加大,。片林建設以發展苗木基地、經濟果林、速生豐產林等經濟型林地為主。
6.3 造林多樣化。
采用多樣化的以林養林方式,有的以發展苗木養林,有的以發展林木加工養林,有的以發展經濟果林養林。農民還采取林苗結合、林禽結合、林菜結合、林果結合等方式,提高林地產出和經濟收益。
《森林法》的立法目的就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其宗旨是: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加快國土綠化,發揮森林儲水保土、調節氣候、改善和提供林產品。在這一立法宗旨中,充分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目的。運用體系保護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保證。
【淺談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生產措施】相關文章:
論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生產措施03-18
談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生產措施03-18
淺探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生產措施01-07
探討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及其生產措施03-18
淺析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及目標03-19
淺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03-18
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及目標03-18
淺論林業可持續發展的作用及目標03-18
淺談綠色營銷與可持續發展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