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冠狀切口在顴骨復合體骨折中的應用
【摘要】 目的 探討頭皮冠狀切口在顴骨復合體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中的實用性、常見并發癥及相應處理方法。方法 通過34例顴骨復合體骨折病例,采取頭皮冠狀切口部分聯合前庭溝及瞼沿下切口行骨折復位內固定,觀察手術效果及常見并發癥。結果 34例顴骨復合體骨折,1側面神經顴支暫時性損傷,1例切口周邊脫發,1例術區術后長期疼痛不適,2例術后短期張口受阻,1例術后感染,其他29例均達到臨床治愈標準。結論 頭皮狀切口具有手術視野開闊,面部不留瘢痕等優點,是顴骨復合體骨折手術理想的切口方式,但也存在相應的并發癥,臨床中需引起重視。
【關鍵詞】 顴骨骨折; 冠狀切口
顴骨復合體骨折多由車禍及外力撞擊所致,易發生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礙,常需復位固定,既往采取局部切口及保守復位方法手術視野小,復位穩定性差。我們采取頭皮冠狀切口顴骨復合體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式收到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3年8月~2007年8月本科收治的34例顴骨復合體骨折病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最大年齡60歲,最小15歲。均為3周以內的新鮮骨折。按照國內張益顴骨復合體骨折分類標準[1]:A3型骨折5例,B1型骨折4例,B2骨折3例,B3型骨折3例,B4型骨折2例,C1型骨折3例,C2型骨折14例,其中5例合并上頜骨骨折,1例合并顳骨骨折。
1.2 手術方法 本組34例患者均采用切開復位小型或微型鈦板固定,雙側顴骨合體骨折采取全冠狀切口,單側采取半冠狀切口,合并上頜骨骨折及眶下緣骨折(骨折線靠近面中線)附加口內前庭溝切口。冠狀切口采取推薦的常規切口方式[2],頭皮夾止血,翻瓣過程中注意保護面神經顴骨及顳支,充分顯露骨折,解剖復位后小型或微型鈦板固定,分層縫合切口,術畢以“西瓜”繃帶加壓包扎,完全清醒后6 h后更換“十字”繃帶加壓包扎,常規應用抗生素5~7 d。
1.3 治療結果 本組34例患者,1例面神經顳支損傷,術后觀察半年后自愈。1例切口周圍脫發,1例術后顴顳區長期疼痛不適,術后6月去除夾板好轉,2例術后短期內張口受限經1~2月開口訓練恢復正常,1例術區感染經沖洗換藥,3月后去除夾板后痊愈,其他病例達到臨床治愈標準。
2 討論
2.1 頭皮冠狀況切口的優缺點 顴骨復合體骨折易導致明顯的面部畸形及張口受限,手術解剖復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既往采用的眉弓外側切口,臉沿下切口雖損傷小,但手術視野不清,尤其對顴骨中后端骨折無法清晰暴露,且術后遺留面部瘢痕,牽拉組織過程中易損傷面神經,頭皮冠狀切口術式手術視野好,能清晰暴露顴骨、顴弓及鼻根,切口在發髻內,術后瘢痕隱蔽,如按照正確的層次分離,一般不致損傷面神經,頭皮切口也存在手術創傷大、出血多、術后可導致頭皮下血腫、切口周圍脫發、術區疼痛不適,術區感染及面神經顴支、顳支損傷等并發癥。
2.2 注意事項及并發癥的防治 切口設計在發髻后2~3 cm或發髻沿,切入方向沿毛囊生長方向可使術后切口隱蔽并減少對毛囊的損傷,防止術后傷口周邊脫發[3],術中采取頭皮夾止血時盡量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夾持頭皮時間也可防止損傷毛囊。術中翻瓣時應明確解剖層次,顯露顴弓根后于其上1.0 cm 45°角向前上斜行切開顳肌筋膜及骨膜,在其深面翻瓣可避免損傷面神經。關閉傷口時應分層對位縫合可能會減少術后術區不適。術畢“西瓜”繃帶加壓包扎術區,6 h后更換“十字”繃帶,有報道術后置負壓引流配合加壓包扎能有效避免術后血腫形成,在治療顴骨復合體骨折時,須重視上頜骨、顳骨、為敏感的抗生素是頭孢噻肟,敏感率為91.7%,與律鵬等的報導一致[2];頭孢曲松次之,敏感率為90.6%;敏感率最低的是四環素,敏感率僅為9.4%;而作為傳統上治療淋病奈瑟菌感染的青霉素,敏感率僅為13.5%,敏感性遠低于楊玉娟和吳運芹的報導[3?4]。
【參考文獻】
[1] 張 益,主編. 頜骨堅固內固定[M]. 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3:301?303.
[2] 張震康,邱蔚六,主編. 口腔頜面外科臨床解剖學[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7?50.
[3] 殷衛紅,戚道一,王力敏. 冠狀切口在顴骨復合體骨折中的應用[J]. 實用口腔醫學雜志,2005,21(5):676?678.
【冠狀切口在顴骨復合體骨折中的應用】相關文章:
心理護理在骨外傷急診患者中的應用03-16
外固定架在治療下肢開放骨折中的應用與護理03-16
巨大腹壁切口疝采用小切口輔助腹腔鏡修補術的價值分析03-17
人性化護理應用于骨外科臨床護理中的效果12-06
小切口膽囊切除術800例體會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