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探析哲學及其教學改革

        時間:2024-07-30 12:20:30 教育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探析哲學及其教學改革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哲學教學改革也漸趨深入?傆^有關學者對這一問題的論述,以關注教學方法、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居多。要想真正扭轉哲學在人們心目中大而無用的局面,必須從思想深處剖析哲學與哲學教育的本來面目,以此再次強化人們對哲學及其教學的認識。

        關鍵詞:哲學 哲學素養 教學改革
          
          當我們提到“哲學”這個詞語的時候,它并不能從情感上激起人們的共鳴。哲學是什么?哲學有什么用?這些看似古老的問題,今天在許多人看來,是否弄得清楚明白,已無關緊要。因為我們生活的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與這些問題相比,人們更愿意看到或得到“經濟指標”、“物質利益”。人們不斷走向一種物質性生存,哲學逐漸成為一種不可觸及的精神奢侈。因此,強化哲學理念,深化哲學教育改革,在時下仍顯得迫切和緊要。
          
          一、哲學的本性及其素養
          
          1.哲學的本性
          在古希臘“哲學”被稱為“愛智”。雖然人們對于什么是“智慧”有各種各樣的看法,但至少有一點可以達成共識,那就是哲學這一“愛智”并不等同于人們制造或生產出某個產品。它不是某種具體知識,而是人們對于人本身、人的活動以及人所生活的社會的一種理性反思。面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哲學倡導人們以理性的態度、向善的心理、高尚的情懷對待這些事物。而這正是人們從根本上追求的一種理想的生存境界。這種追求將一如既往地貫穿于哲學的歷史使命、現實情懷及未來發展的走向之中。不僅如此,它又超越于現實,以獨有的人文關懷、價值理念,讓人們在尋求物質利益滿足的同時,不斷更正、匡扶自己的行為,為著“通古今之變”,尋求生命的根本意義。
          如此看來,哲學的存在與人們追求物質性生存并不相悖,恰恰相反,人們的物質生存離不開哲學的精神依托。它作為“世界觀的理論”,以特有的方式,幫助人們從整體上理解和把握人與世界的關系。
          2.以人為本,提高哲學素養
          眾所周知,以人為本的理念已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哲學作為世界觀的學問,在關注自然、社會的同時,當然也少不了對人自身的理解和追問。因而,哲學教育應當從這個角度出發,培養受教者的哲學素養,鍛煉受教者的哲學技能。從人本理念出發,“既要堅持教育人,引導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
         。1)培養哲學精神
          哲學教育是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就像恩格斯所說,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但理論思維僅僅是一種天賦的能力。這種能力必須加以發展和鍛煉,而為了進行這種鍛煉,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手段”。從哲學的本性出發,這種哲學精神的培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理論反思意識和批判意識。唯有通過這種理性思維活動,才能不斷激起我們對真理的積極探索,從而推動人類認識和社會的發展。
         。2)鍛煉哲學技能
          像其他任何學科一樣,哲學有其自身的規范和表述方式,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上有著獨特性。因而,對于學習和從事哲學工作的人來說,首先要激發和培養其哲學感覺。這就需要通過解讀實實在在的生活,從中發現并體會有趣而又深刻的哲學道理。這是最基本的一種能力,可以讓學習者從中體會到哲學的有用之處。再者,哲學為人們提供理想、信念和價值導向。它需要通過職業化實現其專業化。有了專門從事哲學學習和研究的人才,才能糾正哲學非專業化的弊端,才能培養哲學的學術品位,才能推動哲學事業的蓬勃發展。
          
          二、關于哲學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鑒于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哲學教學改革絕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是關系到我國素質教育能否順利實施、學術理論水平能否穩步提高的一項長期工程。
          1.轉變從教者的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我國的哲學教學中所面臨的最突出問題是把哲學教育等同于知識教育、知識傳授。很多大學成立了哲學系,建立了諸如馬克思哲學、西方哲學、中國哲學等專業。這在推進哲學專業化的過程中必不可少。但在某些研究者那里,哲學正在蛻變為一種象牙塔里的玩偶,或一種通常意義上的謀生工具而喪失了其特有的本性與功能。哲學是追求智慧的學問,它不是技術教育,也不是政治教育,而是人性教育。通過哲學的學習,人們可以獲得智慧,掌握思想批判的能力。因此,作為哲學教學工作者應首先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以自己對哲學的熱情帶動學生進入哲學的崇高境界之中,變教授學生現成結論的過程為智慧激發的過程。2.采用不同的培養模式
          這里講的“不同模式”,主要是指哲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研究型人才”,還是“應用型人才”。就哲學理論本身的發展,研究型人才的培養必不可少。哲學是時代的產物,它是思想性的歷史,又反思歷史性的思想。它具有深厚的歷史性,同時,它又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它以賦有時代現實內容的思索去不斷推進自身的發展,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因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就需要有專門的理論人才從事哲學研究,從而使這一“時代精神的精華”,不辜負人們對其寄予的厚望。但同時不可否認的是當代哲學的分工越來越細,各種部門哲學不斷涌現,哲學對自然與技術學科的滲透日益加強。諸如科技哲學、物理哲學、數學哲學等等,無不說明這一時代特征。還有許多與人文社會學科聯系的哲學問題,如平等與效率問題、合理性問題、自我問題、交往問題等。如此看來,哲學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與這一發展趨勢相結合,培養應用型的哲學人才。這樣才能滿足社會非哲學專門研究領域對哲學人才的需求。
          3.靈活地處理教材
          教材是教師授課的一種參考。就拿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來說,雖然教科書不下百種,但它們其實都是蘇聯同名教科書的翻版,表述略有變化,但基本內容框架不變。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用一些結論性的條文予以表述。這樣的編排簡潔明了,一語中的。但是要想把這簡單語言背后的“道理”講述得形象生動,就得下一番苦功了。哲學的思維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造的思維過程。從古至今,哲學莫不是在各種理論的相互碰撞、相互批判中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本身是形象而又深刻的。因而,哲學教育工作者就得強化自身的理論修養,結合哲學史的有關內容,做到史論相聯;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哲學、西方哲學的對話和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同時要融入“現實的”話題,接受當前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給哲學帶來的挑戰,關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實際問題等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何以為“現時代精神的精華”,感受其生動、豐富而又深刻的理論魅力。
          總之,要想扭轉哲學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和民族的靈魂卻遭受冷遇的局面,我們必須從思想深處理解哲學及哲學教育的本質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施以各方面改革的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推進哲學教學改革的深化。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84.
          [2]魏博輝.談談作為大學公共課程的哲學基礎理論教育中的有關問題[J].哲學研究,2001(10):12-13.
        論文網

        探析哲學及其教學改革

        【探析哲學及其教學改革】相關文章:

        哲學及其教學改革之我見03-14

        日本管理哲學模式探析03-07

        從哲學層面探析法的理性05-21

        關聯交易及其審計探析12-08

        高職音樂教學改革探析論文12-03

        旅游管理教學改革模式探析11-17

        電工技術教學改革探析01-17

        探析設計色彩及其表現方法03-19

        老子哲學的主體性原則探析03-02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