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數學教學論文
一、數學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數學體驗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通過創造實際或重復經歷的情景和機會,呈現、再現或還原教學內容,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理解并建構知識,發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在一定意義上,體驗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定的情景,使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理解知識,發展能力,建構意義,生成情感的教學價值觀,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與方法。換而言之,體驗教學實際上是“為了體驗,在體驗中,通過體驗”的教學。
二、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體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就是要將課程從“文本課程”轉變為“體驗課程”,因此,“體驗”自然也就成為新的學習方式的一個重要特征。但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把學生當作盛裝知識的容器,而不是具有鮮活個性的人,教師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獲取,學生被動學習、缺乏獨立學習、思考、主動探究的能力。教師過多強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習慣于傳授現成的結論而不是向學生暴露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學生體驗不到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從而對數學的學習感到枯燥無味缺乏興趣。另外,學生自學能力不夠,缺少主動提出問題、主動探究問題和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不強烈,往往造成教師唱獨角戲,課堂氣氛不夠活躍,沒有吸引力,較枯燥呆板。
三、創設小學數學體驗教學情境策略的體會與思考
(一)創設活動體驗情境。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
(二)創設問題體驗情境。在教學中教師用簡單淺顯的提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入預先設置的圈內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學生不知道為什么要提這個問題及問題的重要性,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動力,嚴重抑制了學生的探究熱情。只有在適宜的情景中,才能體驗到問題的必要性,主動地投入到探究之中。如教學“厘米的認識”一課時,老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感性的探索情境:讓學生用牙簽、火柴、硬紙條等量一量數學書的一條邊。經過實踐操作,學生在測量數學書同一條邊長時,有的學生量出是5根半火柴的長(有的量出是3根牙簽的長,有的量出是2張硬紙條的長。教師提問:“為什么同樣的數學書的同一條邊量得的結果所表示的數卻不同呢?”學生根據測量的經驗和通過討論與觀察發現:原來測量數學書邊長的材料長短是不一樣的。要注意引入時提出的問題應處于多數學生智力水平的“最近發展區”,才能激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三)創設反思體驗情境。有反思意識的學生,一旦意識到問題,內心便產生認知沖突,于是會自覺進入反思環節。但,使學生明確意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往往不是很容易的。因為,這是對他個人的能力、自信心的一種“威脅”。所以,作為學生反思活動的促進者———教師,在此時要創設輕松、信任、合作的氣氛,幫助學生看到學習中的問題所在,使反思活動得以開展。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通過提供適當的問題或實例以促進學生的反思。教學中多問幾個為什么,善于設疑,并善于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從學生容易忽視的一些重要環節中提煉問題,然后通過環環相扣逐層深入的問題序列來引導學生反思。
(四)創設交流體驗情境。由于每個學生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觀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學生對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們站在不同思維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這些反映面來引發學生交流,使學生互相促進。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體驗,所體驗到的不僅僅是對知識的感知和更新的認識,更是同學之間情感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
四、結論
走“體驗”之路,是一條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的數學教學改革的成功之路。“體驗式教學”注重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進行自主體驗,切合了小學生愛表現、好動、具有豐富的想象力等年齡和心理特征,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氣氛和諧濃厚,調動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實踐操作能力,也激發了學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和情感。
【二年級數學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教學的論文06-03
數學教學論文10-22
數學教學論文06-27
關于數學教學的論文09-08
小學的數學教學論文09-24
數學教育教學論文06-28
小學數學的教學論文08-12
關于數學的教學論文10-08
初中數學教學論文精選06-13
新教學數學的論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