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小論文
撰寫數學教學論文是很重要的。有位教育家說過:沒有個人的思考, 沒有對自已經驗的總結, 沒有對自已經驗尋根究底的精神, 提高教學水平是不可思議的。因此, 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撰寫教學論文是非常重要的。許多數學教師對撰寫教學論文感到迷茫, 甚至有抵觸情緒, 分析原因, 惰性、無從入手、半途而廢是主要原因。書到用時方恨少, 平時沒有積累, 沒有及時總結實踐經驗, 動起筆來就力不從心, 更談不上用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
小學數學教學小論文1
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現在學生能否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以下是“小學數學教學小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在數學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能用數學眼光去觀察生活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成為每位數學教師重視的問題。下面就談談這方面的體會。
一、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知識
數學研究的是客觀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來源于客觀世界的實際事物。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生活實際出發,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有機結合起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可以消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同時也使他們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1.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計算法則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都可以在現實生活中找到相應的實例。例如:在常見的數量關系"工作時間×工作效率=工作總量"中的"工作效率",學生不易理解,為此,我在教學前,在班里舉行了一次縫紐扣比賽。教學新課時,聯系縫紐扣的活動,學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單位時間內所作的工作量。
又如,"小括號"的教學可以這樣進行:先出示"8+6×5"與"6×5+8"兩道算式,讓學生復習運算順序。然后出示應用題:
工人老師傅上午工作3小時,下午工作4小時,每小時做12個零件,他一天共做幾個零件?(要求列綜合算式)
學生列式計算如下:
12×3+4=12×7=84(個),
教師設疑:先做加法,再做乘法,好像不對吧?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矛盾,在學生束手無策時,適時引出小括號。這樣,通過問題的設計,矛盾的解決,使學生了解引進括號的原因和用途,懂得了先算括號里的數的道理。
2.從貼近學生實際水平的現實出發,一步步地引出概念
例如,"面積單位"可以這樣教學:先出示大小差別比較明顯的兩個三角形,讓學生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看出來;再出示兩個等寬不等長、面積差不多的長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得出:面積的大小可以用重疊的方法比較出來;然后出示不等長也不等寬、面積差不多的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讓學生比較大小,學生深思后得出:可以畫方格,再通過比較方格數的多少來比較面積的大小。最后出示兩個方格數相等,但面積明顯不等的圖形,引導學生討論,方格數相等為什么面積不相等?從這個現實問題中得出,方格的大小必須有統一的標準。這時引出"面積單位",已是"水到渠成"了,這樣組織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面積單位的概念,而且了解了面積單位產生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受到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啟蒙教育。
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是為了應用。因此,教師應聯系實際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1.聯系實際,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可以讓學生觀察生活中哪些地方運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學習了圓的知識,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說明為什么車輪的形狀是圓的,三角形的行不行?為什么?還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找出面盆底、鍋蓋等的圓心在哪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2.創設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后,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例如,學了"按比例分配"的知識后,讓學生幫助算一算本住宅樓每戶應付的電費;學了"利息"的知識后,算一算自己在"新星小銀行"存儲的錢到期后可以拿到多少本息等。
在學了百分比的知識后,我和學生做了一個游戲,方法是:在一個布袋里放6個同樣的小球,分別標上1~6六個數字,老師和學生輪流每次從袋中摸出2個小球,如果球上兩數相加和為偶數,學生贏,加起來和為奇數,教師贏。比賽結果教師贏的次數多,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并把各種情況一一列出,得知,和為偶數的有6種情況,和為奇數的有9種情況,老師贏的可能性占60%,學生贏的可能性占40%,所以老師贏的次數多。最后還指出,街頭巷尾的有些賭博活動,"坐莊"者使的就是這種騙術,不要輕易上當受騙。
3.加強操作,培養能力
要把課堂上所學數學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往往被錯綜復雜的生活現實所難住,這就要加強實踐操作,培養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的能力。例如,教了"比和比例"后,我有意把學生帶到操場上。要學生測量計算操場邊的水杉樹高。水杉高參天,如何測量?多數同學搖頭,少數幾個竊竊私語,提出爬上去量,但是兩手抱樹怎么量?有人提議拿繩子,先用繩子量樹,下樹后再量繩子。
這可是個好辦法,可又無枝可攀,如何上去?教師適時取來一根長2米的竹竿,筆直插在操場上。這時正陽光燦爛,馬上出現了竹竿的影子,量得這影子長1米。啟發學生思考:從竿長是影子的2倍,你能想出測樹高的辦法嗎?學生想出:樹高也是它的影長的2倍。(教師補充"在同一時間內"。)這個想法得到肯定后,學生們很快從測量樹影的長,算出了樹高。接著,教師又說:"你們能用比例寫出一個求樹高公式嗎?于是得出:竿長:竿影長=樹高:樹影長;或:樹高:竿長=樹影長:竿影長。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鍛煉了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小論文2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為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立必須具備的條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 教學 建立 學生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為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立必須具備的條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教育,要充分認識學生的巨大發展潛能和個性差異,努力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善于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有高度的責任感和道德感。為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建立必須具備的條件。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做。
一、注重研究和分析學生的實際能力
學生的實際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所具備的知識能力,這一點常常被忽視。眾所周知,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的具體事物中發現數量關系的能力;要認真研究和分析學生學習新知識時已具備的能力,認真研究和分析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以學法定教法。這樣教學,起點低、層次多、要求高,適應了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智力潛能,創造出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
二、認真探尋學生的內在潛能
在數學學習過程過中,學生學習新知時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學生的內在潛能。因此,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和智能潛能。
學習過程是一個不斷地探索和思考的過程。在數學教學中,是單純地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還是為學生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去探索和思考,以便于發揮其潛能,這是數學教學的核問題。一般來說,數學教科書中的例題學習的范例,學生要通過例題的學習,了解例題所代表的一類知識的規律和理解方法。但這并不是說,只要學生學會了書本上的例題就可以自然而然解決與之相似的問題。要能舉一反三,就還需要學生有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甚至要經過若干次錯誤與不完善的思考,這樣才能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這更需要學生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要達至這樣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讓學生根據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思維發展水平,提出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養成一種善與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習慣,這對學生學新內容、研究新問題是非常重要。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機會,充分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努發展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在認識、理解所學知識的同時,智力水也得不斷提高。
三、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講,最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發現、學會創造,掌握一套適應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到在任何時候學習任何一種知識時都能“處處無師勝有師”。因此,教師有必要更新觀念,研究數學的智慧,分析數學的方法,努力使學生像數學家那樣去學習、去思考、去發現、去應用、去創造數學知識。
在教學中,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培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比如,教師可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記錄下來,上課時帶著這些問題聽講。課后復習——學生可先合上書本用自己的思路把課堂內容在腦子里過一遍,然后自己歸納出幾條來。同時,教師還應加強對書本例題的剖析和推敲,因為課堂內老師講的例題盡管數量不多,介都有一定的代表性。數學教學的關鍵不在改變數學知識本身,而是要改變教學思想、教學方法,要有先進的思想意識,要不斷地將教學內容結構化,不斷地將結構化的知識入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學生只有掌握了數學的基本原、基本概念、基本結構,才會做到以一貫十、觸類旁通。
當然,如果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能給每一個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充分的幫助,那么每一個學生都能學會達到正常的學習水平。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創造適合每個兒童的數學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創造條件,彌補缺陷,轉變學生的關況,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數學,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發展學生的潛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