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護理學的論文

        時間:2023-01-20 00:22:45 護理學畢業論文 我要投稿

        護理學的論文14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一種綜合性的文體,通過論文可直接看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和專業基礎。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護理學的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護理學的論文14篇

          護理學的論文 篇1

          為更好地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醫學技術進步的形勢,促進護理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高護理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維護人民群眾健康,護理理念、工作內涵、專業技術和服務領域得到一定發展;護理教育從單一層次的中等護理教育逐步轉向為中專、大專、本科及本科以上多層次的護理教育體系;建立了護士執業準入制度。高職教育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工作,它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在新形勢下對《中醫護理學》這門課程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是一個應該積極探討的問題。

          1、人才培養的方向決定《中醫護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

          護理人才培養方向,現階段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仍將是以市場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隨著醫學科學的進步和高新技術在診療工作中的運用,臨床護理專業技術水平顯著提高,護理在急危重癥、疑難癥患者的救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服務需求,護理服務不斷向家庭、社區延伸,家庭護理、臨終關懷、老年護理、日間病房等多樣化的社區護理服務有所發展;面向農村基層及城鎮社區,面向各醫藥行業,面向各級醫療機構的醫技崗位,面向各級各類康復保健機構,以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為中心,培養技術應用型、高級技能型、勞動服務型的全方面發展的專門護理人才。而衡量高職教育畢業生素質的標準主要是畢業生的應用能力和技能及綜合素質。由此可見,高職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及時滿足社會生產的需求,其發展的動力源于行業對勞動者職業技能的要求和變化。

          在我國廣大農村,仍普遍存在技術力量薄弱、設施簡陋、人才匱乏等問題。這就決定了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在廣大農村有著廣闊的就業前景。而培養適合農村基層工作、能中能西、能醫能藥、能防能護的“學得廣、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型人才就是勢在必行。

          2、《中醫護理學》課程改革的思路

          2.1在教學計劃的制訂上要特別突出技能培訓,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

          基礎理論教學本著“必需、夠用”為度。要使學生明確自己畢業后的職業定位,使學生明白學習這門課程可以使自己拓寬就業渠道,從而使其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并達到增加學習興趣的目的。同時又能使學生自覺地早實踐、多實踐。亦可根據中醫學的特點,邊學習理論,邊實踐。或直接從臨床見習入手,再學習理論知識。通過帶領學生深入基層,參加社區醫療保健服務等途徑,強化能力培養。使《中醫護理學》課程從以往的知識―能力型,向知識―能力―素質型教學模式轉變。

          2.2授課形式多樣化

          教師課程講授應改變傳統主動教、被動學的單一模式,應以課堂討論、啟發式提問、角色扮演、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式,開拓學習思路,增加學習興趣,在理解中記憶,活躍課堂氣氛,避免學習過程中的`枯燥乏味。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除常用課堂教學外,還可帶學生參觀中藥標本實驗室、藥用植物院、甚或是中藥種養殖生態基地等形式,使學生在課堂外也能學習。在生產與學習實踐中搭建橋梁,不但能拓寬知識面,加強記憶,更能方便學生更早地參與到實踐中,走向社會后就能更快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利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能通過圖片視頻看到中藥的鮮藥、成藥、飲片等性狀以及中藥的產業化發展,便于通過形象記憶加深印象。俗話說“藥補不如食補”,所以還應根據中藥性能的分類,講授相關的常用食物的性味和中醫食療的基本知識。

          2.3增強實用技術的教學

          作為康復保健的重要手段,推拿技術具有適用范圍廣、經濟實惠、療效顯著、針對性強、無毒副作用等優勢而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梢院敛豢鋸埖卣f,幾乎所有的人都要或多或少、主動或被動地接觸到這門技術。而作為一名強調動手能力的社區醫療保健工作者,一點推拿知識都不會是不可想象的。除保證正常教學外,還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的形式,使學生學習到常用手法的規范動作,并掌握一些常見病、多發病的手法診治。

          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為主線,注重中醫藥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據中醫護理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突出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加強中西醫護理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高職學生大部分來源于高考,其畢業后是高級實用型人才,滿足社會職業的需求。以后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可根據個人的能力進一步深造,向更高層次發展。作為高職教育工作者,更應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緊扣時代脈搏,開拓進取,為“人人享有衛生保健”而努力奮斗。

          護理學的論文 篇2

          摘要:

          隨著用人單位對本科護理畢業生的要求愈來愈高,提高護理本科生職業角色勝任力具有重要意義。江蘇大學護理專業以職業角色化理論為指導,從角色人格發展、職業態度形成、角色行為適應三方面探索基于職業角色化的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并付諸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職業角色化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

          護理本科生職業角色勝任與否直接關系到職業的選擇和適應[1],因而“職業角色勝任力”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和用人單位重視。據文獻報道[2],某三級醫院兩年內本科學歷離職護士占離職總數的84%,護齡低于1年的離職護士占離職總數的49%,從側面反映出新護士的角色勝任存在困難,與心理素質不強、專業技能缺乏、工作環境適應不良密切相關。本科護理院校作為培養高等護理人才的搖籃,如何幫助護理學生(以下簡稱護生)畢業上崗后能迅速適應護士角色成為廣大護理教育者共同思考的問題。江蘇大學護理專業從20xx年至今開展了職業角色化的本科護理教育模式改革,現將改革措施作如下介紹。

          1職業角色化的內涵

          職業角色,是指社會和職業規范對從事相應職業活動的人所形成的一種期望行為模式,職業角色化,則指在特定的職業環境中個體形成適應該職業的角色人格,掌握足以勝任該職業的角色行為,它是個體社會化的表現,也是個體完成角色轉換的過程。護士職業角色化,特指從事護士職業的個體所應具備的角色人格和職業行為模式。對護生而言,順利完成從學生到護理工作者的角色轉換,是踏入護理職業生涯的起始點。職業角色化是一個逐漸內化的過程,,需通過與工作環境相互作用來實現,護生的角色學習必須將系統的理論學習和不斷的實踐結合并貫穿教育之中。職業角色化的`形成有賴于角色人格的發展、職業態度的形成和角色行為的適應[3],因此,護生的職業角色化培養可從這三方面著手。

          2基于職業角色化的本科護理教育改革

          2.1角色人格發展與人文素質教育改革

          角色人格是護理心理學中一個特定的概念,是在個性心理學關于人格以及社會心理學關于角色人格二者概念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是指從事特定職業的個體所應具備的角色適應行為的心理特征的總和。良好的角色人格發展是決定個體是否能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復雜社會環境的關鍵因素。人文素質教育是培養角色人格的核心環節,包括專業角色認知、心理教育和人文思想滲透[4],因此,護理專業可通過這三方面提高護生的人文素養,建立護生良好的角色人格。

          2.1.1引導護生專業角色認知

          護生剛踏入大學校園,學校就給予角色引導。護理專業在開學初期即開設了“醫學導論”課程,讓護生熟悉古今中外醫學的發展,了解醫學的科學性質、學科領域、分支結構和研究范疇。接著開設“護理學導論”課程,讓護生進一步了解在醫學方向中護理學獨立的專業領域,明確護理學的基礎理論、學科框架及其發展趨勢。通過這兩門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將護生視角從大學生轉向醫學生,最終定位于護理學生,另一方面引領護生對護理專業的工作性質、工作要求、服務對象有初步的認識。

          2.1.2協助護生領會心理護理職責

          欲完成對他人的心理護理,首先自身應具備健康的心理狀態。因此,護理專業首先開設“大學生健康心理”選修課程和“基礎心理學”必修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護生了解正常人的心理及變化規律,并學會自我心理調適;隨后開設“心理護理學”課程,指導護生在了解心理護理內涵的基礎上,將心理護理轉化為一種護理能力,教授護生為患者心理護理的技巧。

          2.1.3人文教育融入護理專業課程

          人文教育貫穿護理教育的整個過程。一方面,開設“護理倫理學”、“護理管理學”、“護理教育學”等基礎人文課程,輔以“護理禮儀學”、“護理美學”、“人際溝通學”等選修課程,豐富護生的人文素養。另一方面,護理專業課程教學時,要求專業授課老師充分挖掘課程中的人文內涵,將人文素質教育融入教學過程,通過教師言行、教學內容等方式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環境,將人文精神傳遞給護生。

          2.2職業態度形成與臨床見習實踐改革

          職業態度,又可稱為專業態度,是指個人對某種特定職業的評價和比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應傾向。職業態度教育是職業角色化的靈魂,了解自身的價值,對樹立正確職業態度,塑造正確職業角色有舉足輕重的作用[5]。職業態度的形成基礎是職業認知[6],護士的職業認知開始于專業教育階段,及早進行職業認知干預對提升護生職業認同有積極的促進作用[6]。因此,護理專業組織護生早期接觸臨床并持續臨床實踐,讓護生深入了解護理職業,形成正確的職業態度。

          2.2.1及早接觸臨床,培養職業情感

          為幫助護生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在第一學年期間,護理專業利用周末或節假日組織護生到附屬醫院門診部開展志愿者活動,護生擔任門診志愿者,以團組織形式見習,見習任務是觀察醫院建筑布局,了解護士工作環境、基本工作內容和相關醫療制度。這學年共需完成兩周的志愿者活動,學年結束后,護生書寫見習心得并小組匯報。

          2.2.2“十日良師”見習,培養職業態度

          護生往往是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來認識護理專業,因此,護理專業制訂并實施了“十日良師”見習計劃。見習計劃分內、外科兩部分,確定見習目標,并據此目標確定反思性任務。第二學年結束前,組織護生內科“十日良師”見習,選定心內科、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內分泌科4個科室輪轉,每個科室2-3天。遴選各科室具有高度專業認同的帶教老師和?谱o士,對遴選的教師和護生進行集中培訓,解讀見習目標和具體任務。見習過程中,帶教老師負責一對一或一對二帶教,鼓勵并引導護生反思內省;護生通過攝像、拍照、筆記等方式觀察并記錄良師工作表現,感受帶教老師專業和學術上的精深,體會護理專業的價值感。見習結束后,舉行師生見習交流會分享見習心得。第三學年結束前,組織護生外科“十日良師”見習,輪轉普外科、胸外科、神經外科、骨科4個科室,見習方式同第二學年。

          2.3角色行為適應與護理技能教學改革

          角色行為是指人們按照特定的社會角色,即與特定的社會地位相適應的社會的規范,以及期待與他人發生聯系的行為[7],其適應程度直接關系到個體能否順利進入職業角色。護生在角色行為適應過程中往往面臨社會適應差、角色轉變跨度大等困難,如果不能正確處理這些問題,將會妨礙護生進入實習護生甚至護士的角色。角色行為以角色技能為核心,因此,護理專業通過基礎護理技能訓練-校內綜合護理技能訓練-臨床綜合護理技能訓練三階段進行護理技能教學,幫助護生逐漸適應護士角色行為[8]。

          2.3.1基礎護理技能訓練

          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由附屬醫院護理技能教學組教師進行基礎護理操作教學,包括各種鋪床法、無菌與隔離技術、口腔護理、導尿術、鼻飼法、灌腸法、各種給藥技術、生命體征的測量等。平時開放護理操作訓練室,期末進行一周全面訓練,要求護生熟練掌握基礎護理各項技能,并學會將護理程序貫穿整個操作過程,強調整體護理與護理操作的有機結合。

          2.3.2校內護理技能綜合運用訓練

          實習前,護生進行一周的校內綜合技能訓練。此階段在回顧基礎護理操作的基礎上,結合情景模擬教學、病例教學及規范化病人等教學形式,將操作與臨床銜接,操作過程中注重護生與患者溝通能力、發現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為臨床實習做好充分準備,有利于護生順利完成從在校護生到實習護生的角色轉變。

          2.3.3臨床護理技能綜合運用訓練

          實習結束后護生參加一周的綜合技能訓練和畢業技能考核。訓練融合人文關懷的應用,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將護理操作與滿足患者需求結合在一起,強化評判性思維能力、臨床決策能力的培養,注重護生儀表、儀態的規范,培養護生良好的職業態度和精神,滿足醫院對實用性護理人才的需要。

          2.4整體護理理念與護理專業課程改革

          護理理念是護士對護理的信念及其所認同的價值觀[9],現代護理理念認為,人是各系統相互作用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系統彼此相關并相互作用,因此護士應具備整體護理的理念。為突出整體護理,護理專業課程教師反復討論,組合各系統內、外科任課教師按照人體系統授課,各系統選出一名課程負責人負責該系統授課的協調;選擇一名專業課總負責人,統籌各系統的備課、授課、臨床見習與考核安排。按照人體系統將所有護理專業課程進行整合后,打破一種疾病分割成內、外科治療和護理的局面,避免內容重復的同時節約了課時,減輕學生負擔。每學年與專業課總負責人、各系統負責人、任課教師開展2-3次教學研討會,聽取負責人和任課教師的反饋意見。

          2.5構建本科護理教育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2.5.1教學過程評價

          成立由護理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任課老師組成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下設人文素質評價組、護理技能評價組、護理實踐評價組。人文素質評價組由護理專職教師組成,負責設計人文案例,考核護生如何從病人實際需求出發為病人服務;護理技能評價組由附屬醫院的技能考核組成員組成,負責考核護生三階段護理操作;護理實踐評價組由臨床帶教老師組成,通過訪談研究護生的見習心得。

          2.5.2教學終末評價

          教學終末考核分每學期的期末考核和畢業考核。期末的理論考核實行教考分開制,理論考核由護理系主任負責,試題從題庫隨機抽取;操作技能考核由附院技能考核組成員負責。畢業考核從科研能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三方面對護生進行評價。護生在實習期間選擇一個感興趣的科研角度進行研究,實行雙導師(學院導師與臨床導師)科研論文指導,最終獨立撰寫1篇科研型論文。護生畢業前參加全國護士資格考試,并通過本校組織的畢業護理技能考核。

          3小結

          通過護理人文素質教育、盡早并持續臨床實踐、漸進性護理技能訓練、優化護理專業課程、建立完整的質量評價體系等措施,逐漸建立護生健全的角色人格,培養穩定的職業態度,形成良好的角色行為,樹立整體護理理念,最終達成護士職業角色的內化。通過四年的實施,江蘇大學本科護理教育改革得到了護生和教學老師的一致好評,其中集中見習模式很受護生歡迎,經調查顯示,經歷臨床集中見習的護生其專業認同感顯著高于未經歷臨床集中見習的護生。本次改革還在進行中,需多屆實踐結果的反復驗證。

          護理學的論文 篇3

          1課程設置的依據

         。保薄斑\動是良醫”理念

          運動是良醫(exerciseismedicine,EIM)理念是美國運動醫學會在2007年提出,作為解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的健康促進行動,已在多個國家和地區推廣。2012年6月17日中國正式啟動EIM,標志著中國運動科學與公共衛生學術領域的進一步交融,共同為解決中國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尋求最佳的循證實踐模式[2]。

         。保铂F代護理理念

          社會的發展促進醫學模式的轉變,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人性化的全方位整體護理服務是現代社會及未來護理的新要求。為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尊重生命質量、重視人們日益增長的對健康的維護,高校護理教育需培養高素質技能型護理人才。

         。保澈诵哪芰逃砟

          上世紀70年代,英國職業教育提出核心能力,其對護理教育的啟示為:護理教育培養出的學生應滿足護理崗位要求,并具有職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課程設置應體現終身教育與全面發展的精神,以利于培養人格健全,具有廣闊知識基礎、高度的適應能力、獨立的思考能力的專業技術服務人才[3]。

          2課程設置的各指標要求

          2.1課程概述

          明確《康復體育》課程的研究對象、產生與發展、學科性質與特征以及內容體系。了解《康復體育》課程在護理學人才培養中的性質與作用,認清與本課程相關學科的知識結構,充分認識掌握相關知識對自身能力提高、就業及發展前景的重要性。通過教學目標、課程特點闡述課程設計思路,闡明確定課程內容的依據。

         。玻舱n程內容

          康復體育,是指病人為了配合治愈某些疾病而進行的身體鍛煉,是運用各種體育運動方法治療創傷和疾病的學科[2]。康復體育的內容有五大類:第一,醫療體操。醫療體操內容豐富,按照運動形式可分為等帶練習、等張練習、等長練習;按肌肉收縮方向可分為離心收縮、向心收縮;按是否使用器械可分為徒手醫療體操、器械練習;按活動用力程度可分為主動運動、助力運動、被動運動、抗阻運動和促進技術;按鍛煉素質可分為有氧練習、平衡練習、協調練習、呼吸練習、肌肉練習、關節活動練習。第二,醫療性運動。指將一般體育手段用于疾病的預防、治療及康復,適用于慢性病病人及健康的中老年人。此類運動強度輕緩、運動量適中,例如健身走、慢跑、騎自行車等周期性運動,游泳、劃船等水上項目,籃球、足球、乒乓球等球類運動。第三,我國傳統體療手段。主要是以太極拳等為代表的傳統拳法和以八段錦、五禽戲為代表的中華傳統健身氣功。第四,適應性體育活動。適應性體育活動是指經過修改,使其適應各種不同人群的體育活動,主要內容有游泳、基本體操、某些田徑項目、球類游戲、騎馬、劃船等。第五,自然因素鍛煉。利用日光浴、空氣浴、水浴等自然因素預防、治療及康復的鍛煉方法。

          2.3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要突出護理教育基本理論知識的針對性、基本技能的實用性及培養學生職業生涯的持續性和個人終身發展的能力要求[4]。康復體育要求護理專業的學生既要掌握康復體育的理論知識,也要掌握體育鍛煉方法,同時還必須掌握什么樣的鍛煉手段針對什么樣的病,并且對病人能開出切實有效的運動處方。

          2.4學時安排

          學時安排與課程內容有密切的關系,上述五大康復體育內容體系龐大、內容廣泛,康復體育可從五大類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教學。因為與體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所以護理專業在開設康復體育課程時,可與體育課程相結合,這樣就可省出部分學時?祻腕w育的課程主要講授理論知識及體育課程不涉及的方面,建議64學時,分1年教學。

          2.5考核要求

          由于此課程包括理論與技能兩個部分,所以在考核標準設置方面也分為這兩個方面。以學期為單位進行考核,階段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與技能考核相結合,單項考核與綜合考評相結合。

         。玻度握n教師

          康復體育有其獨特性與專業性,所以在任課教師的選擇上,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運動醫學方面的專業人才,康復保健方面的專業人才;第二,院校合作的雙師型人才,即在醫院從事醫療衛生工作并在醫學院校擔當教師,既精通理論知識也掌握醫療實踐的人才。

          3康復體育的作用

         。常鳖A防疾病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繁重的體力勞動被機械化、自動化取代。生活的電器化、信息化、飲食快餐化、交通快捷化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危機———運動不足,使人們衍生出許多文明病。體育鍛煉可使人們體力充沛,克服功能衰退,增強人體抗病因素,降低患病可能性。我國提出的健康“前移戰略”是從“治療疾病”向“預防疾病”轉變,是與《黃帝內經》的“上醫治未病”意思相通。

         。常草o助治療

          康復體育能改善和增強病變器官的功能,有助于病變器官的康復。大量臨床資料證明,慢性病通過康復體育的.治療有明顯的改善;頸肩腰腿痛和運動器官疾病病人通過練習康復體育的內容,提高病變部位血液循環和軟組織的氧氣及營養供應?祻腕w育能全面增強全身各器官系統功能,以增強整體的方法來促進局部器官病變的改善和痊愈,起到了藥物所起不到的作用[5]。

          3.3調節情緒

          正常人成為病人后,會產生茫然、焦慮、煩躁、憤怒或悲傷等情緒,久病病人常有悲觀、厭倦甚至自殺的傾向和行為表現[6]。病人參加康復體育運動,積極主動的鍛煉可改變消極影響,因為運動可引起神經興奮性提高,尤其丘腦“愉快中樞”,當運動表現為良好、愉快的情緒時,能對治療恢復信心,有助于疾病的康復。

          4護理學發展康復體育的必要性

          4.1豐富發展護理學科

         。玻埃保蹦辏吃聡鴦赵簩W位辦頒發了新的學科目錄設置,護理學被確定為一級學科,為護理學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護理學下設的4個二級學科:臨床護理學、基礎護理學、護理心理和人文學、社區和家庭護理學,幾乎每個學科與康復體育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4.2社會和時代發展對護理學提出的新要求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社會有人口老齡化、疾病和慢性病增多的趨勢[7]。同時,社會大眾保健意識不斷增強、健康觀念大幅提升,病人從飲食結構到身體鍛煉都日趨科學化、常態化。培養全科護理人才,豐富康復體育知識,滿足新時期人們的保健需求,是社會和時代對護理學提出的新要求[8]。

          綜上所述,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應遵循護理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符合并滿足社會對護理學科的需要。護理人員的職責是“促進健康、預防疾病、恢復健康和減輕痛苦”,掌握醫療體育技能,幫助服務對象認識影響健康的因素和確定存在的問題,為服務對象提供有關健康的信息,指導服務對象采納健康行為[9]。

          護理學的論文 篇4

          【摘 要】 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病,是最多見的急腹癥之一,多發生于青壯年,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臨床上以轉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壓痛點為主要特征,以手術為主。按其炎癥反應可分為急性闌尾炎和慢性闌尾炎。這里僅論述急性闌尾炎的護理。

          【關鍵詞】 闌尾炎;手術;護理

          闌尾位于右髂窩部,為一條細長的盲管,外形呈蚯蚓狀,長約5~10厘米,直徑0.5~0.7厘米。闌尾起自盲腸根部、三條結腸帶的會合點,遠端游離于右下腹腔,其體表投影約在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稱為麥氏點,是闌尾手術切口的標點。

          1 非手術治療的護理

          1.1 禁食,減少對闌尾的刺激。

          1.2 休息,給予半臥位,以減輕疼痛。

          1.3 靜脈補液,正確使用抗生素,注意配伍禁忌。

          1.4 降溫、止吐、鎮靜等對癥處理,盡量避免使用止痛劑,禁止熱敷、灌腸[1]。

          1.5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病人的精神狀態、生命體征、腹部、全身及血白細胞的變化。尤其是老年、小兒,妊娠期的闌尾炎更應重視。一旦腹痛加劇,體溫升高、白細胞計數增高,尤其中性粒細胞增高,應及時改為手術治療。

          1.6 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積極配合治療。

          2 手術治療的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病情觀察

          加強巡視、觀察病人全身情況及精神狀態。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如出現寒戰、高熱、黃疸等癥狀,應及時通知醫生處理。觀察腹部癥狀和體征的變化,劇痛多提示闌尾腔壓力高,如腹痛突然減輕,并有明顯腹膜刺激征、高熱等則提示闌尾穿孔,應盡快手術治療[2]。

          2.1.2 對癥處理

          禁食、按醫囑靜脈輸液,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診斷未明確之前禁用鎮痛劑,以免掩蓋病情;禁服瀉藥及灌腸,以免腸蠕動加快,腸內壓升高,導致闌尾穿孔或炎癥擴散;為了減輕疼痛,病人可取右側屈曲體位,可使腹肌松弛。

          2.1.3 術前準備

          協助病人完善相關檢查;做好藥物過敏試驗并記錄;了解病人最后一次進食的時間和食物的.種類并通知醫生,囑病人禁食、禁水;行手術區備皮,排空膀胱等,做好術前準備。

          2.1.4 心理護理

          做好解釋安慰工作,穩定病人情緒,減輕病人焦慮,使之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接受手術治療;向病人和家屬介紹急性闌尾炎的相關知識,講解手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不必要的緊張和擔憂,使之積極配合治療[3]

          2.2 術后護理

          2.2.1 體位

          病人回病房后,根據患者的麻醉方法采用適當臥位休息。一般常采取低枕平臥位。6小時后,神志清楚,血壓平穩后可改半臥位,利于呼吸和引流,可減輕切口疼痛。

          2.2.2 飲食

          術后可給予少量清流質飲食,若進食后出現不適,可等腸蠕動功能逐漸恢復后給予正常飲食,應避免食用熱牛奶、豆漿等脹氣食物。一般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腸蠕動恢復快,進食較早。術前麻痹性腸梗阻患者進食較晚。

          2.2.3 活動

          鼓勵病人早下床活動?纱龠M腸蠕動恢復,防止腸粘連,增進血液循環,促進傷口愈合。老年病人術后注意保暖,經常拍背幫助咳嗽,預防墜積性肺炎。開腹闌尾切除術術后24h可起床活動,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者如無下床活動禁忌,下床活動時間可提前。

          2.2.4 病情觀察

          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加強巡視,及時傾聽病人主訴,觀察病人腹部體征變化,尤其注意觀察有無粘連性腸梗阻、腹腔感染或膿腫等術后并發癥的表現,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積極配合治療。

          2.2.5 用藥護理

          遵醫囑術后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防止并發癥發生。術后3~5天禁止使用強瀉劑和刺激性強的肥皂水灌腸,以免增加腸蠕動,而使闌尾殘端結扎線脫落或縫合傷口裂開[4]。

          3 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3.1 切口感染:是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闌尾穿孔者,切口感染發生率要高于未穿孔者。多因手術時污染切口、存留血腫和異物所致。表現為術后2~3天體溫升高,切口局部脹痛或跳痛,局部有紅、腫、熱、痛或波動感,可局部熱敷、理療;形成膿腫者,應剪去縫線,充分引流。

          3.2 出血:因闌尾系膜結扎線脫落所致,常發生在術后24小時內。表現為腹痛、腹脹、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細數,放置引流管者,可有血性液體自引流管流出,應立即平臥、吸氧,抽血做血型交叉,補液,并及時報告主治醫師,必要時手術止血。

          3.3 腹腔殘余膿腫:常見部位有盆腔、膈下、腸間隙等處,常發生于術后5~7天。臨床表現為體溫升高或下降后再度升高,伴有腹痛、腹脹、腹部包塊及直腸膀胱刺激等癥狀。以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術后患者多見。應給予半臥位、補液、并使用抗生素,未見好轉者行穿刺或切開引流術治療。

          3.4 腸瘺、糞瘺:原因較多,如結扎線脫落,術中誤傷盲腸等。一般經非手術治療后瘺可閉合自愈。經久不愈時,可考慮手術。

          3.5 粘連性腸梗阻:因手術損傷、闌尾漿膜炎癥影響等因素。多數病人經非手術治療可以治愈。

          [家庭護理]

         、俾躁@尾炎術后應加強活動,防止腸粘連發生。

          ②術后近期內避免重體力勞動,特別是避免增加腹壓的活動,防止形成切口疝。

         、鄄鹁一般在術后7日,如未拆線而出院,注意保護切口,防止感染及撞傷。10日后才能沐浴。

         、苋缬星锌谌芤骸⒓t腫、疼痛等,應及時去醫院門診或急診。

          總結

          闌尾炎手術在普外科最為常見,由于手術時間短,操作簡單,往往在術后不太容易引起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但是,通過近年來對闌尾炎患者的觀察及護理,我們體會到,做好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護理,不僅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和不適,預防并發癥的發生,而且能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許勤.外科護理學(第二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

          [2] 莫新少.外科護理學(第四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

          [3] 劉玲玲.闌尾炎手術病人的護理《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8年第14卷第12期

          [4] 趙秀麗,金百紅.淺談急性闌尾炎的術后護理[J].中華臨床醫學研究雜志,2006

          護理學的論文 篇5

          【提要】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學專業的一門基礎學科,技能操作是培養護生護理實踐能力的關鍵環節,將課程“微課程”化也是護理教學信息化教育資源改革的重要措施。微課以其直觀的視頻、圖像,富有感染力的音效、動畫,彌補了傳統教材設計的缺陷,也改變了教師單一的教學模式。因此,在信息化改革的浪潮之下,對護理學基礎的“微課”設計和開發研究顯得很有意義。該文就如何圍繞重點難點、護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對微課開發中的教學設計進行簡單的經驗介紹和總結。

          【關鍵詞】教學方法;教育,護理;微課;教學設計

          隨著20xx年胡鐵生老師關于微課概念的提出,微課以其“短小精致,使用便捷;主題鮮明,目標明確;半結構化,便于擴充;資源豐富,情境真實”[1]的特點,在很多學科領域的教學中得到了廣泛開發和使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在微課的開發中,84.44%的教師認為“微視頻”是其主要的教學呈現方式[3],且在護理學基礎課程的傳統授課中,護理技能操作視頻一直是學生在護理技能訓練和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護理學基礎課程的理論和實踐中開發微課,圍繞重點難點、護理技能操作、案例分析等重新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將會更加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那么,設計和開發護理學基礎“微課程”時應注意哪些原則,又如何通過微課提高學生護理技能的實踐效果,作者在微課的開發和教學中總結了以下幾點。

          1學生的主體性原則

          微課的特點在于其“目標明確、短小精悍”[4],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應避免將微課設計成為變相的灌輸式授課。首先,要考慮的因素就是要分析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提供持續便捷的可循環學習資料,讓學生在課外根據自己的學習層、學習能力及學習特點來支配自己的時間,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這將是微課設計的最終目的。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除了視頻還可以在設計中加入練習、課外設計、解決問題的思路等,避免微課也成為單純的灌輸式授課。

          1.1視頻的時間長度嚴格控制在10min以內

          據報道,人的注意力集中在10min之內,其對認知信息的接納和加工將更為高效[5]。因此,微課設計前必須對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進行解析,有效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和考點。選題是不宜太大,應在有效的時間內解決1~2個重點問題,不要過分追求大而全,一方面知識可以講透,另一方面學生也不至于走馬觀花地看熱鬧,做到單位時間的真正有效。

          1.2一個重點,一段微課,做好知識的“分點化”教學

          應做到“因材施教”,每一段微課視頻針對解決一個教學重點或難點,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主地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做到真正的片段式學習、個性化學習。微課設計也是翻轉式課堂研發的基礎,在設計時一定要有別于傳統的授課錄像。微課的“分點化”不是將傳統的課程零散化、孤立化、盲目地切割不成體系,其在設計時要保持知識的融合創新和知識的連通性,可以根據一個主題、一個問題、一門課程等多系列微課的開發和整合,在“分點化”的同時又做到關聯化和體系化[6]。

          1.3多種形式展現案例的導引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學生非常重要的一門基礎學科,其不但涵蓋了護理的發展和理念也融匯了很多臨床知識、護理心理、人際溝通、護理管理、衛生法規等多學科內容,因此,在教學設計時可以多手段、多角度地去表達,包括病例圖片、音頻、視頻、電影片段、動畫設計等。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護理學發展史時,可以播放一段南丁格爾的電影片段、“5.12護士節”護生授帽的視頻、“非典”時《護士長日記》的故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的感言等;在感動的氛圍中,抓住學生的心靈,喚起他們對護理職業的崇尚感,在教學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對護理職業的熱愛。

          1.4多技術手段展現多種類內容

          微課的開發并沒有固定的技術軟件,作者可以根據自身的教學內容來選擇技術軟件,如青霉素皮試液配置的計量計算,可以使用數位板;導尿術操作流程展示可以利用視頻錄像剪輯;PPT講解的部分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等錄屏軟件;會聲會影制作的視頻測提示、標注也可以用來展現學習的記錄過程等,只要使微課簡明、清晰,技術手段可以不拘一格。

          2實踐性原則

          微課的使用不僅可以用于學生課后的學習,在課堂學習中也可以巧妙地展示和引導。在傳統的護理技能操作授課中,由于學生人數、物品和場地的限制,通常是教師先講一次理論課,然后再安排一次實驗課,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理論課看不見、摸不著,實踐課理論注意事項記憶不清,操作過度模仿教師等情況。因此,在理論課堂中使用恰當的“微課”與臨床案例結合突出護理技能操作的實踐性原則,啟發引導學生對于學習技能操作的興趣,真正感受到良好的.技能操作手法為患者減輕痛苦、配合醫生臨床治療中所起到的作用,從而激發學生樂于實踐、主動探究,達到在思考中實踐的目的;在實踐課程中也可以加入“微課”,將原有的標準操作教學視頻實踐教學中學生容易出錯的操作動作進行視頻剪輯、切割,再配合動畫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共享在校園網絡中;同時也可以設置手機攝像拍攝的近景場地,這樣學生在練習中就可以進行操作的自我比對和矯正,提高學生練習的操作質量。

          3課題細微原則

          對于只有5~10min的微課教學,因其時間較短,所以就要求在內容上要有所創新,“精”而“妙”是教師在“微課”教學設計時所要思考的關鍵。微課的“精”在于內容的選擇上,其可以是教材中的某一重點、難點,也可以是教學中的某一精彩環節。設計時要做到內容上專一、設計上豐富、操作上簡便,充分展現出教學的精華部分,既把問題講清楚,又讓學生喜歡,容易接受。微課的“妙”在于讓教師觀看,能清楚設計意圖,領悟其設計之精妙;讓學生觀看,能通過其精巧的設計、形象生動的講解達到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7]。比如,在平時的護理技能操作考核中,作者發現,學生較容易出現“無菌觀念不強、容易跨越無菌區”的情況,于是作者針對這一問題專門制作了一段微課,這段微課將學生平時練習和考核中所出現的問題拍成錄像和圖片逐一列舉和講解,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掌握了無菌操作原則和操作技巧,所以本段微課上傳到精品課程網站后受到了學生一致的好評。

          4資源的完整性原則

          微課的設計不是只有微視頻,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注意配套資源的完整性。只有教學沒有效果的檢測,只有視頻、案例沒有反思和點評教師則無法交流和資源的再利用[8]。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根據微課使用場合(課前、課中、課后);不同類別觀眾(學生、教師),配備不同的教學資源。微課用于課前,其設計要點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內容可以回顧先知,喚醒已有經驗;微課用于課中的,設計要點在于強化學習興趣,完成知識的內化,重點解析授課中的重難點、疑點、知識易混淆點;微課用于課后的,設計要點在于知識的鞏固、擴展和遷移,內容上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并配有相應的練習,考核;微課用于學生的,教學資源配備上需要有微視頻、微學案和微練習;微課用于教師交流的,資源配備上還需增加微課件、微教案、微反思、微點評等?傊谀壳艾F代化、信息化改革的浪潮和背景下,微課這一全新的學習方式將創立一種新的學習情境,將其應用到《護理學基礎》理論和實踐教學中,是提升護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便捷而高效的教學方式[9],其虛實結合、知識的動態化、趣味化,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思考和體會的感受,從而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因此,教師在微課的設計和開發中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技巧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學習,不但要分析教材、分析教學內容、分析學情、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和有目的地進行資料收集,還要重新進行資源的整合[10]。如何根據本學科的教學特點設計出自主、即時、實用的微課,如何更好地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于課堂,將是每一位教師所應思考的。未來一個顛覆性的課堂,將帶來一次教學上新的變革。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xx(10):61-65.

          [2]謝同心.從一個成功案例談微課的制作[J].廣東教育:綜合版,20xx(1):28-30.

          [3]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教育研究,20xx(8):79-83.

          [4]胡鐵生.區域性優質微課資源的開發與思考[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xx(4):19-22.

          [5]劉慧霞.微課在護理高職高專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xx,10(11):489-490.

          [6]李華偉,董海靜,孫曉燕,等.行動導向教學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教育管理,20xx,13(9):49-52.

          [7]王竹立.微課熱是暫時的,微課是長期的[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xx(9):79.

          [8]鄭小軍,張霞.微課的淺閱讀趨向及其對策探討[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xx(12):67-69.

          [9]王秋月.“慕課”“微課”與“翻轉課堂”的實質及其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xx(8):57-59.

          [10]張渝江.為個性化學習重建教育系統[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xx(1):120-123.

          護理學的論文 篇6

          關鍵詞: 護理學 實踐教學 改革措施

          護理學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現代化學科,而實踐課有助于學生獲得直接經驗,增強獨立性和創造性,促進人格的獨立發展,提高角色應變能力,學會關心和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1]。學生可以通過臨床這一重要社會場所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工作中。長久以來,我國護理教學多滯后于臨床實踐,造成學與用的脫節。通過大力拓展新領域,加大各教學環節實踐力度,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和綜合素養。

          1.實踐教學的主要環節

          1.1實踐教學的方法

          實踐教學方法就是師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方法。實踐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手段,而教學內容則是其中的靈魂,只有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系統融合,才能體現教學價值所在。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的主要方法有項目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等。

          1.2實踐教學的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是實踐教學的核心所在,無論教學方法如何迥異、教學媒介如何不同,都是為了使實踐教學內容更好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掌握實踐教學內容的精華。隨著醫療技術的迅猛發展,新技術、新方法不斷革新,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和完善。只有與時俱進,不斷拓新,適時淘汰陳舊內容,才能讓學生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1.3實踐教學的媒介

          “媒介”多泛指“任何用來傳播知識的通訊手段”,不僅包括各種教材和參考資料,還包括模型、投影儀、攝像機、計算機等視聽輔助設備。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好地體現出工作人員進行操作時的人文關懷,潘一楠[2]等人通過多媒體操作平臺,讓學生進行虛擬練習。結果表明,經過新型媒介練習后,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人文素養均有較大程度的提升。

          1.4考核內容與方法

          考核內容應該是學生全面掌握知識和綜合能力的集中反映。無論采用哪種合理的考核方法,考核都只是促進學習的一個手段而已,目的都是通過考核檢驗教學效果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以此為契機,總結經驗,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1.5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是一整套評價方案的核心所在,是人們價值觀的反映,可以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過去長時間以來,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的考核過于死板,培養出的學生大多只會機械性的操作,不懂得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缺乏創新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將是高等護理教師研究的方向之一。

          2.實踐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2.1轉變現代化教育觀念

          轉變現代化教育觀念,要注重將學生培養成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造精神的、為促進護理工作發展的新一代醫學工作者;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參與和自我教育意識,使其成為自我發展、不斷拓新的醫學界生力軍[3]。

          2.2明確實踐教學目標

          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的過程即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的過程。教學過程就是通過師生之間的相互作用,幫助學生向著教學目標規定的方向逐步邁進。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過程既注重對學生護理操作基本技術的講授,又注重對學生相關理論知識、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臨床思維及應變能力等的指導。

          2.3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

          護理學基礎實踐教學內容多、時間緊,要想在有限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放棄偏門別類的教學內容,選擇簡單新穎實用的實踐項目。同時,還應注意及時對國內外護理學基礎的新技術、新觀點進行適時補充講解。此外,在實踐教學經驗豐富的基礎上,可以對教學內容的順序做微小的調整。

          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的重點是突出對不同層次學生綜合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注重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新性教學方法包括小組合作學習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動作技能遷移法、角色置換法等。

          2.4加強實驗室建設和管理

          由于課程的特點,大部分實踐教學多在實驗室完成,為了縮短日常實踐教學與實際臨床工作的差距、盡快提升學生從校內學習到臨床工作的轉變效率,應進一步完善實驗室建設,有條件的還可以建設模擬醫院等,使學生進入實驗室就如同進入病房一樣,時時以醫院護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就培養學生的嚴謹性與實操能力。

          2.5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

          科學合理的評價是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環節,是檢驗和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途徑。改革主要涉及以下三項:(1)建立客觀的評價標準;(2)改革考核方法;(3)運用多種評價形式。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程靜華.新世紀護理培養目標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xx,37(8):8.

          [2]潘一楠,李瑩,周瑾,等.多媒體操作平臺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xx,25(3):69-70.

          [3]沈寧.護理專業教學研究改革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10-25.

          護理學的論文 篇7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民在日常治病住院的過程中對于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的提升護理人員護理質量,選擇較為優質的護理方法有著非常重要的護理實際意義。

          1.資料和方法

          1.1相關資料

          本研究過程中選擇了我院我院20xx年9月至20xx年9月收治的200名呼吸內科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有80名,男性患者有120名,年齡最大為59歲,最小年齡為34歲,平均年齡為45歲。200名患者內部有支氣管哮喘患者54例,所占比例為27%,肺炎患者為78例,所占比例為39%,慢性阻礙性肺炎68例,所占比例為34%。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100人。第一組為實驗組采用安全護理方式進行患者日常的護理,第二組為對照組,在日常的護理過程當中,采用傳統的呼吸內科護理方式。

          1.2護理方式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式:該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臨床護理措施及護理方法。實驗組采用安全護理方法所謂的安全護理方法就是在傳統護理方法之上,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的過程中增強自身護理的主動性,同時,在主動護理的過程當中,注意增加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發現相關的問題,并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解決與患者相關的問題。通過多種較為有效的方式,增強患者所處環境的舒適性。此外,在護理的過程當中注意提升護理人員的相關的風險防范意識以及必要的法律意識,全面的保證護理的責任切實的落實到個人身上。增強對于相關藥品的管理工作,全面的保證患者用藥的安全性。

          1.3觀察指標

          對采用傳統常規護理方式和安全護理方式的患者進行了全面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1.4統計學方法

          對于所得的數據采用了X2檢驗的統計學方法,根據P小于0.05為差異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分析

          采用傳統常規護理的小組的100名患者當中,非常滿意的患者有45名,較為滿意的患者有23名,一般的有12名,不滿意的20名。滿意率達到68%。采用安全護理方式的小組100名患者當中,非常滿意的達到82人,一般滿意的有16人,一般的有2人,沒有不滿意的患者,患者的滿意率達到98%。從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對比得出,采用安全護理方式臨床護理效果要遠大于采用傳統常規護理方式。

          3.討論

          在相關的臨床實踐中表明,呼氣內科相對于其他科室是一個醫療糾紛發生較多的科室。究其主要原因在于,呼吸內部內部的患者的年齡往往較大,該年齡階段的患者對于臨床護理有著較為特殊的要求,對于護理的整體質量要求也較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臨床護理過程中出現醫療事故的發生率。從這方面也可以看出,全面的實現呼吸內科患者的護理方式的`研究有著較為重要的理論和護理實際意義。筆者通過自身分析以往的呼吸內科護理方式發現,在進行呼吸內科患者臨床護理的過程當中,根據不同的呼吸內科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針對性的安全護理方法和措施,對于提升呼吸內科護理的整體質量有著較大的作用,安全護理方法在很多方面相對于其他護理方式在較多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我院呼吸內科自采用安全護理方式以來,內部整體的護理質量相對與先前的護理質量有了較大的提升。安全護理方式在整個醫院內部得到醫生及護士較好的反映,因此,通過以上的分析結合我院研究比較數據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臨床針對呼吸內科患者實施護理的實踐過程中,采用安全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顯著,是臨床護理呼吸內科患者的安全可靠選擇。

          護理學的論文 篇8

          摘要:本文通過對中職學校教學現狀,學生的實際特點等方面闡述,著重提出基礎護理學在護考中的地位,從而改變教學方法等提高考前輔導效果。

          關鍵詞:護理學基礎;護士注冊考試;教學方法

          一、引言

          護士資格考試是由國家人事部、衛生部統一組織進行的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按照《護士條例》要求,在中等職業學校、高等學校完成教育部和衛生部規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護理、助產專業課程學習,包括在教學、綜合醫院完成8個月以上護理臨床實習的學生均可參加護士資格考試。護士資格考試是護士取得上崗資格、踏上就業的必經之路,也是技能與理論的有機結合。對于每一位中職院校的學生而言,考取護士資格證是她們的終極目標之一。護士資格證中主要涉及的科目有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藥理等科目,其中基礎護理學占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基礎護理學的考前輔導效果,讓中職學生在護考中立于不敗之地,是當務之急。

          二、中職護理學生的學習現狀

          第一,學習基礎比較差。中職院校的學生絕大多數均為初中畢業生,很多學生是不能升入高中或者中途輟學的,還有在社會上游蕩多年,沒有一技之長的學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學校為了生存,保證生源,保證規模,招生幾乎達到來者不拒的程度,客觀上進一步造成生源質量差,文化層次低的現狀。正是因為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學生對文化基礎課由聽不懂到聽不進直到不愿意聽。由于生源質量偏低,大多數學生對文化基礎課學習沒有熱情,學習文化基礎課唯一的目的就是分數,希望考試能通過60分大關就行。

          而對于醫學專業課程,理解力有限,很多時候聽不懂。第二,缺乏學習主動性。不少中職學生選擇上中等職業學校學習,他們迫于家長的壓力和就業的基本需求,所以根本沒有學習目標,沒有學習壓力,沒有學習動力。中職學生由于大多數未養成自我學習的良好習慣和學習的主動性,因此,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教師、新的科目、新的教學方法,更加難以適應而產生消極的抵觸情緒,再加上學生的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難不能迎難而上,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第三,實習時社會對學生的影響。在校參加護士資格考試輔導的學生,主要針對實習回來后的學生,該學生們在實習期間與社會接觸頗多,增加了社會溝通能力和社會閱歷的同時,也熏染了很多社會不良風氣,導致護考輔導期間學生不能靜下心來認真學習,造成部分知識點被遺忘殆盡。

          三、護士資格考試的特點及分析

          《基礎護理學》的考試內容在護考中所占題量是較多的一科,對學生而言也是最容易的一科,看易實難,常丟分!痘A護理學》作為護理學的主干科目,易懂難通,在授課中,學生會覺得這門課程學起來非常輕松,但是在真正考試的時候,卻不能把所有的知識點把握準確,做到100%的正確率,最后造成慘痛的后果,因此要強調其重要性及地位,最近幾年的護士資格考試越來越貼近臨床實踐。

          將教學中的理論知識與臨床一線技能有機結合的同時,注重人文關懷和人際溝通的有效運用,在復習時應抓住基礎護理學中的重難點及靈活的語言溝通技巧,從而提高護考成績。結合五年來的護士考試真題及護考大綱進行分析《基礎護理學》的'主要考點在藥物療法和過敏試驗法(平均7分)、靜脈輸液與輸血(平均6分)、醫院感染與預防(平均5分)、患者清潔護理(平均5分)、排泄護理(平均4分)、出院和入院病人的護理(平均4分)、病情觀察及危重病人的搶救(平均3分)、生命體征的評估及護理(平均3分),其余單元所占分值較少,但是并沒有刪減。找到這些規律后,就可以根據各章節分值分布情況,具體指導學生復習,從而提高基礎護理學的考前輔導效果。

          四、針對中職學生現狀改變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基礎護理學的考前輔導效果

          結合考試大綱和臨床精細講解基礎護理學中的知識點,配合臨床病例、圖形、實操、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形象直觀的化解教材中的重難點,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對往年的考點重點講解分析,基礎護理學中的知識點要復習全面,以防新增考點,做到不丟棄每一分。其實對于基礎護理學來說,考生在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對于平時就非常熟知的知識點做到精、準,保證絕對的正確率,避免因疏忽大意或者以為做過,非常熟悉,不認真讀題而丟分,從而拉分,而對于相對陌生的知識點,要做到看是否能用排除法或者推理法,進行解答。

          對于《基礎護理學》來說,沒有哪句話不是重點或考點,在考前的幾天,我們應該拿著一本《基礎護理學》的教科書,從第一頁認認真真的念到最后一頁,這才是捕捉考點的最佳方法。注重知識結構的重組與概括,切忌孤立各部分知識,橫縱比較綜合,融會貫通各部分知識點,揭示其內部聯系與規律,并從中提煉精髓。教師指導學生有效審題和答題技巧,特別是反向題,一定要認真審題。對于見過的題型或試題,更要注意審題,以防止在題干中增加內容而語義全變,并做到提高答題的速度和準確率,同時正確的填涂答題卡,是保證有效得分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康琳,吳豐軍,李小軍.談基礎護理學在護士資格考試中的教學方法與體會.中國校外教育,20xx(31):114.

          [2]王雪.淺談護理學基礎職業考試復習的指導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xx(14).

          [3]易禮蘭,李兵,姚珺,陶莉,劉燕南,鄧開玉,蒲雁.護士職業資格考試變革趨勢及應對策略[J].護理學雜志.20xx(14).

          護理學的論文 篇9

          摘要:目的討論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對23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進行宣教。結果患者都能較好地配合血液透析全過程。結論通過健康教育,使血液透析順利完成,增強了患者和家屬的健康知識,提高了護士的素質,延長了患者的生命。

          關鍵詞:血液透析;健康教育

          引言

          血液透析是一種常用的血液凈化方法,它利用彌散與對流清除體內代謝廢物或毒物,糾正水、電解質與酸堿失衡。隨著對尿毒癥病理生理的深入認識與透析裝置的不斷改進,挽救了不少急性腎衰患者,延長了慢性腎衰患者的生命。接受血液凈化治療的慢性腎衰患者可存活30年以上,接近正常人的壽命。當前,我國接受透析治療的患者日益增多,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本院自20xx年7月以來,對232例患者采用透析治療并進行健康教育,使其順利接受和配合治療,F將幾年來的健康教育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本院20xx年7月至20xx年6月的血液透析患者,共232例,透析次數為1789次。采用動-靜脈內瘺、頸內靜脈插管或臨時血管通路,最少透析1次,最多透析315次。本組232例中,藥物中毒導致急性腎衰的13例,梗阻性腎衰17例,高血壓腎衰2例,糖尿病腎衰3例,多囊腎1例,其余196例為慢性腎衰。其中男144例,女88例;年齡最大84歲,最少17歲;堅持每周透析1~2次的有20例。13例急性腎衰治愈11例,死亡2例;維持性血透患者可正常上班。

          2健康教育的實施步驟

          全面收集評估患者情況,包括疾病過程,患者的不適癥狀,心理反應,對疾病了解程度,文化程度,家庭經濟和社會支持系統。根據具體情況制訂健康教育計劃。

          3健康教育方法

          3.1面對面交談。由醫生和護士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腎臟疾病的表現及透析的原理、方法、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使患者及家屬對透析有所了解。

          3.2現身說法式教育。讓透析時間長的患者現身說法打消初次透析患者的緊張、焦慮心理,增強治病信心。

          3.3書面形式教育。向患者發放一些腎臟疾病及透析的宣傳資料,如小冊子、書籍,并給予講解,在宣傳窗欄張貼相關知識進行宣傳。

          3.4問答式教育。在透析過程中,多與患者交談,了解病情的發展及他們的思想狀況,及時為患者排憂解難。

          4健康教育的內容

          4.1透析前護理。

          (1)心理護理:按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動,根據性格、年齡、精神狀態及對治療所持的態度,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關心體貼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護士主動和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焦慮、恐懼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進行解釋、安慰。詳細介紹有關情況,如:透析性質,透析后鍛煉的.必要性等。帶患者到透析室參觀,同時安排做過透析的患者談體會,消除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積極配合治療。

          (2)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飲食、體重增長、出入量、尿素氮、肌酐、電解質及有無出血傾向等等。

          (3)說明透析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穿刺失敗、低血壓、肝素化出血、繼發感染等,術前簽署《血液透析知情同意書》。

          (4)患者透析前準備。保護一側上肢的靜脈,避免靜脈注射,為保證建立一個良好的血管通路作準備。透前進食高熱量易消化飲食。

          4.2透析過程中的護理。

          (1)心理護理。治療護士和醫生熱情接待患者,向患者介紹環境,特別是初次透析者,護士應主動與患者交談,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穿刺時會出現疼痛不適,護士應通過交談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指導患者做深呼吸,放松緊張情緒。對有人格解體者,要使患者一分為二地認識人工腎,以免引起過度依賴透析機,以至于精神脆弱,不能接受合理治療[1]。

          (2)護士要熟練掌握透析機的操作常規及穿刺技術,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3)保護血管。血管通路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線,平時要保護血管,造瘺側肢體不注射,不量血壓。穿刺首選繩梯法,不要盲目進針,要仔細摸清血管走向再穿刺,以減少患者痛苦,保證一針見血。

          (4)透析開始時血流量要慢,從50~100ml/min開始,逐漸增加血流量。血流量穩定以后,設置好各種報警閾值。各種透析管路連接要緊密,嚴防空氣進入。

          (5)提高超濾技術,充分清除體內過多的液體,在透析結束時達到真正的干體重。每次透析增加超濾0.5~1.0kg,觀察血壓波動,若無血容量不足的征象,干體重應修改。

          (6)透析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的變化,防止發生意外。注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腫脹。如患者出現發熱、出汗、乏力、嘔吐等及時與醫生聯系,立即處理。

          (7)注意觀察機器運轉情況,如發生報警,先關報警聲,以免造成患者緊張,再查找原因,及時處理。

          4.3透析后護理。

          4.3.1心理護理:護士應主動告訴患者透析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頭痛、頭暈、嘔吐等。使患者有心理準備。出現時應及時對癥處理。對產生絕望、輕生念頭的患者,護士應與親屬聯系,取得配合。經常和患者談心,了解其思想動態,打消各種消極心理。本組有1例患者因家庭經濟困難無力支付醫藥費而自殺。

          4.3.2血管護理:透析結束時穿刺處局部用消毒紗布塊壓迫止血,力量要適宜,壓迫時間為15~20min,再用彈力繃帶包扎。并囑患者抬高上肢,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注意觀察針眼是否滲血,以防血腫及炎癥。如穿刺點周圍出現輕度腫脹,24h內用冰敷或50%硫酸鎂濕敷腫脹部位,24h后可用熱敷,促進淤血消散,減輕患者疼痛。本組有5例患者初次透析時動脈穿刺部位輕度腫脹,第1天給予50%硫酸鎂濕敷,第2天開始用熱敷,每天早晚兩次,每次30min,4~7天后淤血全部消散。

          4.3.3頸靜脈置管的護理:向患者講解留置導管的重要性,每次透析后消毒傷口周圍皮膚,同時更換敷料。告知患者保持敷料清潔、干燥,防止感染。本組病例無1例感染。

          4.3.4飲食指導:血透患者營養問題極為重要,營養狀態直接影響患者的長期存活及生活質量的改善。1年以上的血透患者中,幾乎都有程度不同的營養不良[2]。因而,要加強患者的飲食指導,合理調配飲食。

          4.3.4.1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熱量。蛋白質的攝入量為1.2~1.4g/(kg99d),50%以上為優質蛋白質[3],如雞蛋、牛奶、瘦肉、魚等。不宜用干豆類及豆制品,硬果類。

          4.3.4.2限制鈉的攝入。小便正常時,不必限制鈉鹽攝入,小便減少時,要限制鈉鹽的攝入,一般每日不超過5g,無尿患者應控制在1~2g[3]。

          4.3.4.3限制鉀、磷的攝入。一般每日攝入量鉀<1300mmg/d,磷<800~900mmg/d[4],慎用含鉀、磷高的食物,含鉀高的食物有香蕉、桔子、海帶、蘑菇等。

          4.3.4.4控制水分的攝入。飲水量為前一日尿量加500ml,飲水量包括固體和吃藥所進入的水分量。

          4.3.4.5長期補充B族維生素。透析時水溶性維生素嚴重丟失,必須補充B族維生素。

          4.4維持性血透患者生活指導。

          ①維持性血透患者,在經濟條件允許下,應接受規律性透析,益處在于使機體建立起一個相對穩定的內環境,液體攝入與依賴外源排水的良好秩序(因為機體依賴于時間的慣性信息十分重要)。不要依賴感覺的好壞,擅自決定提前或滯后透析。②生活規律,情緒穩定,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③積極預防感冒,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心胸開闊。注意保暖,隨天氣變化增減衣物,不要受涼。④每日測體重,可以了解液體量的變動,盡可能說服患者將透析間期的增重控制在干體重的3%以下。⑤教會患者自己量血壓,同時測臥位、坐位和立位血壓,可以防止直立性低血壓。高血壓患者遵醫囑服降壓藥,不可隨意變動或中斷。⑥發現胸悶、憋氣、咳嗽、咳血痰、夜間睡眠不能平臥須立即進行血透。

          5結論

          通過健康教育,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增強了護士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護士素質。通過對血透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全面掌握相關疾病知識,自覺進行飲食、飲水量控制,調整好情緒,以最佳心理狀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使透析順利完成,并最終達到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馮玉珍.健康教育路徑對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xx,(19):9-11.

          [2]許紅梅,黃莉莉,朱曉星.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xx,(11):2713-2714.

          [3]秦潔,李旭,常文軍.血液透析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認知及需求[J].解放軍護理雜志,20xx,(12):27-29+76.

          護理學的論文 篇10

          摘要:探討高職高專兒科護理學常用護理技術《小兒撫觸》的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水平,使學生熟練地掌握這項技能。

          關鍵詞:撫觸;教學設計

          小兒撫觸是在科學地指導下,有技巧地對小兒全身進行愛撫和按摩的過程,是由父母和寶寶共同完成的一項活動[1]。嬰兒撫觸觀念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已在發達國家廣為推廣,在我國已被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認可。在高職高專護理專業中作為兒科護理學必學的一項操作技術,需要護生熟練掌握并能夠教會他人操作。本次課的教學設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升學生“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接下來將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1教材分析

          本節課《小兒撫觸》,選自醫學高職高!笆濉币巹澖滩,《兒科護理學》中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共一個課時!秲嚎谱o理學》是護理專業必修臨床科目之一,它包涵兒童保健,兒科常見疾病護理知識。本節課的內容在本教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小兒撫觸不但是兒科醫護人員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小兒父母需要具備的育兒技能,更是作為小兒洗澡機構以及保健機構人員必備的技能,其實用性不言而喻。根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需求和《兒科護理學》教學大綱,結合本節課內容,將本次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掌握小兒撫觸的`關鍵時期和注意事項;掌握小兒撫觸的好處點。掌握小兒撫觸的操作步驟;能夠獨立進行操作并教他人操作。通過小組合作,增強團隊意識;學會與小兒交流,培養學生樹立“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理念。1.1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學大綱要求以及護士資格證考試考點分析,我將小兒撫觸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作為重點,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熟練掌握。由于場地資源有限,課堂時間有限,沒有嬰兒參與,如何與小兒的交流,教學活動的如何組織,以及怎樣進行合理地評價都是本次課題設計的難點。

          2學情分析

          本節課內容在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第二學年第二學期進行開設,經過一年的專業知識學習,學生有一定的醫學基礎和兒科學知識儲備;形象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欠缺;團隊合作意識差。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學習理論知識較多,日常和嬰兒接觸較少,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教學視頻和教學圖片相結合,人性化布置教學區域,盡量使操作場景與臨床實際相符合,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其能夠更深切地體會撫觸的樂趣。

          3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以任務驅動法為主線,貫穿分組練習法、情境演示法、角色扮演法,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分工合作完成各項任務,培養學生“以人為本”“團結合作”的臨床護理素質,進一步培養學習兒科護理學的興趣。在評價中采用小組評價法和個別評價法兩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學有所得。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如教材,專業撫觸室,嬰兒模型,撫觸教學視頻,撫觸圖片等,模擬真實操作場景,是學生身臨其境,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4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

          4.1導入新課

          采取直接導入法,直截了當,簡潔省時。播放幾張有關小兒撫觸的可愛圖片吸引學生眼球,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小兒撫觸的關鍵時期以及好處,進而順利導入新課。

          4.2探索新知

          4.2.1視頻播放

          向學生展示操作需要的資源,如專業的撫觸室,浴巾,毛巾,按摩油,嬰兒仿真模型等,吸引學生的興趣。強調撫觸的好處后,播放小兒撫觸操作視頻,使學生對撫觸有更直觀的認識。在播放視頻同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分析,并跟隨視頻進行初步模仿學習,完成第一個任務:簡單示范下某個部位撫觸動作。

          4.2.2內化新知

          結合圖片,進行動作分解教學。依次展示撫觸各個部位時的動作圖片,結合學生完成情況,在仿真模型上示范每個動作,學生易錯動作特別強調,如頭部和胸部動作。學生邊看邊學,可在模型上或同學身上操作領會動作要領,教師隨時糾正錯誤動作。

          4.3分組練習

          在學生掌握小兒撫觸基本動作的基礎上,提出本次課第二個任務:分小組進行情景演示練習,學會撫觸操作并會講解如何操作。學生6-8人一組,每組兩個高仿真模型.護生邊操作邊向旁邊“媽媽”講解操作要領,“媽媽”們可提出各種問題“為難”護士,以此鍛煉學生的反應能力。情景演示創設仿真情景,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題,促進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益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2]。

          4.4達標檢測

          兒科護理實踐課的組織是否成功與如何評價關系密切,本次課采取小組評價法和個別評價法兩種方式。根據學生練習小組合作時的表現評出“最佳團隊”并給予課堂分數加分獎勵。學生練習結束教師小結后,將學生按照學號順序10人一組進行現場考核,根據課堂時間靈活安排每組學生共同完成某一個或幾個動作,教師現場給予ABC三檔成績,作為課堂成績的一部分。并根據學生表現由學生評選出“最美媽媽”和“最暖奶爸”,以活躍課堂氣氛,從而體現寓教于樂,并以此強調和小兒接觸過程中溫柔的語言和表情,以及愛心的重要性。

          4.5素質拓展

          課堂的結束并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課堂知識應該及時應用到生活中,完成知識的拓展遷移。課堂結束后要求學生尋找適齡嬰兒進行撫觸實踐,并錄制小視頻發送教師微信作為課后作業。通過完成作業,督促學生在課下將學習內容與生活實踐相銜接,完成對教學知識的再鞏固,再認識。

          5教學反思

          本設計合理利用教學資源,靈活創設情境;借助視頻,圖片,化難為易,增加直觀感;教學評價采取各種方式,在有限的時間里靈活地安排完成對每位學生的考核,既完成課堂任務,又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巧借“微信小視頻”作為作業輔助工具,更加貼近學生生活,使課堂知識更加生活化。但由于無法為學生提供真正的嬰兒示教練習,加之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對操作力度的掌控欠缺,這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探討摸索。

          參考文獻

          [1]華濤,林霞.兒科護理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xx.

          [2].王晞等.課堂教學技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xx.

          護理學的論文 篇11

         。睂ο笈c方法

         。保痹u價指標:出科前對兩組學生進行操作技能考核,產房考核包括會陰沖洗、胎心音聽診,產科病區考核包括四步觸診、嬰兒沐浴。每項操作滿分按技能考核標準100分計算。在產科實習結束時讓學生按實習效果自我評價表進行評價,內容包括完成實習計劃、實習目標是否明確、教學方法是否可行、學習主動性、護患溝通、健康指導能力等方面。

         。保步y計學方法:收集的資料數據輸入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統計檢驗水準為α=0.05。

         。步Y果

          2.1兩組出科?撇僮骷寄芸己私Y果比較:觀察組4項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對照組。

         。玻矁山M教學方法效果自我評價比較:觀察組在學習目標明確、教學方法可行、學習主動性提高、產時指導能力增強方面均優于對照組。

         。秤懻

          3.1助產路徑應用于產科教學,有利于護理本科生產科?谱o理技能的提高:臨床教學是有目的、有計劃的系統教學過程。臨床路徑教學法為臨床護理教學制定了統一規范的流程,保障了教學內容的完整性,避免了傳統教學法的隨意性,使臨床護理教育更規范化和科學化[2-3]。由于產房工作緊張、繁忙,實習生難以很快進入工作角色,對產房?谱o理技能難以掌握。為此,通過應用臨床路徑教學,根據路徑表進行教學,使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標準化、規范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應用助產路徑對產婦整個產程進行觀察護理,使學生對分娩產程觀察管理有整體觀,避免了知識點的重復和遺漏,從而規范了產房教學流程,提高了教學效率。兩組教學方法的學生出科?萍寄芸己顺煽儽容^,觀察組胎心音聽診、會陰沖洗、四步觸診、嬰兒沐。磦操作項目的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對準確地判斷胎心音聽診的區域有較好的了解;四步觸診中基本能學會判斷胎背、胎肢、胎頭位置及入盆情況。由于產房教學嚴格按照路徑流程規定的要求,雖實習時間較短,但教學過程直觀、規范,保證了分娩全過程的觀察護理,增強了教學的系統性,確保教學的質量,能夠滿足學生較好地學到基本技能的要求。并且在分娩各產程中,助產路徑預設了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及分娩配合技能的訓練,在帶教老師與產婦及其家屬充滿人性化的溝通過程中,學生學到了與產婦及其家屬有效的溝通技巧;在老師指導產婦呼吸訓練及減痛技巧中,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難以理解的臨床實踐技能。而這種充滿溫馨、和諧、專業的氛圍,也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充滿人文關懷奠定了基礎。

         。常捕、定性相結合使實習目標明確,提高了教學效果:以產科常見的專科實踐核心技能為主,設立實習生操作技能量化學習表,使學習內容及目標要求明確,帶教及學習有重點及針對性,提升帶教及學習的雙重效果[4]。觀察組在產房實習時,由于按照助產路徑教學,常見的?萍寄馨炊客瓿,學生在產房實習時間雖短,但從孕婦入產房待產、分娩到產后整個過程需觀察護理5例。觀察組33人中,85%完成了5例計劃,9%完成了4例,6%完成了3例。對未完成5例的學生,要求其學習單項的護理技能。因此,學生熟悉助產士工作流程,對產房基本?萍寄,如聽胎心、觀察宮縮、會陰沖洗、產程圖應用、新生兒早吸吮等基本掌握,而對產房某些?萍寄,如接生、會陰側切縫合等較難的技能則需較長時間才能熟悉和掌握。在產科病區,由于采用定量要求,觀察組對常見的母嬰護理技能掌握程度明顯較對照組好,四步觸診、嬰兒沐浴等出科考核成績明顯比對照組高。而高危母嬰如前置胎盤、妊娠高血壓疾病、產后出血、早產兒、新生兒卡介苗接種等護理列為了解項目,使學生既掌握常見操作,又初步了解高危母嬰護理常規,順利完成實習任務。在學生產科實習結束時,對產科總體實習效果自我評價顯示,觀察組的`教學示范方法可行,制定的學習目標明確,能使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同時,觀察組在助產路徑應用過程中,根據分娩不同時段設置不同的分娩技巧健康指導,并全過程跟從老師對產程觀察護理,因此在對產婦不斷進行健康教育指導中,產時健康指導能力增強,學會與產婦良好的溝通,從而提高了學生在產科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使其順利完成實習目標。

          綜上所述,護理本科畢業產科實習時間較短,將自設的助產路徑應用于產程觀察護理的帶教,并采用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使臨床帶教老師和學生實習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有利于提高學生對產科?谱o理技能的掌握程度,促進實習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提高產科臨床教學質量。但由于實施時間不長,實習考核內容較局限,仍需今后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和完善。

          護理學的論文 篇12

          【摘要】探討老年人;嫉膸追N疾病及如何護理

          【關鍵詞】 老年人、高血壓、老年癡呆癥、糖尿病、護理

          【前言(引言)部分】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世界各國人口年齡發展趨向2個特點:平均壽命的延長和老齡人口的增多。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開始緩慢地衰退,進入老年以后,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速度大大增快,因此,人到老年之后也就更容易發生各種疾病。而其中尤以高血壓、老年癡呆癥、冠心病、糖尿病為最,所以闡述之。

          【中心內容部分】

          1. 高血壓

          高血壓是老年人最常見的心血管病,血壓控制欠佳可并發充血性心力衰竭、臟器卒中、冠心病、腎功能衰竭、主動脈病等疾病【1】,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故應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壓的特點并給予積極治療和護理。老年高血壓是指年齡大于60歲的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壓藥物的情況下,血壓持續或非同日三次以上收縮壓大于等于140mmHg和(或)舒張壓大于等于90mmHg【2】。而老年高血壓病是指除了血壓升高,還伴有心腦腎的損傷,且排除假性或繼發性高血壓的全身疾病【3】。隨著年齡的增長,其患病率也增加,60歲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為40.4%,65歲以上老年人患病率為49%~57%,而80歲以上的老年患病率達65.5%【4】。

          膳食指導 適當控制體重,控制熱量的攝入,避免暴飲暴食,堅

          持低鹽飲食,食鹽的攝入量每日≤5g,注意食品搭配,多食瓜果蔬菜,少食高膽固醇類食物。同時應戒煙限酒。 適當運動 【5】 經常鍛煉,可以明顯減緩人體正常生理功能退化,有益于生命健康的保持。夏季氣溫雖高,亦不宜過于貪涼,過久呆在空調房內,不僅對高血壓無益,反而易得"空調病"。正確的保養,仍應擇時堅持不懈的活動和鍛煉,才能增強體質,提高耐熱的應激能力。值得指出,本病患者宜選擇節律緩慢, 運動量小的活動,時間不宜過長,體力不宜過耗。如傳統的太極拳、慢速跑或醫療體操以及適宜高齡患者的散步等,要因人而異。在沒有心血管緊迫的情況下,運動心率掌握在100次/分鐘--120次/分鐘,以華佗古醫家主張的"恰而汗出"為度,此時能使末梢血管阻力降低,心臟每分輸出量適度減少,有利于血壓下降,鞏固療效。用藥指導 用藥應從小劑量開始,經一段時間治療后,根據血壓的水平,適當增減劑量,達到治療效果后調整至維持量鞏固治療。對血壓較高的患者,不可降壓過猛,應逐步降低,防止因血壓驟降,引起重要臟器供血不足產生的不良反應。 早期輕度高血壓病患者,血壓18.5~21kPa/12~14kPa,器官無器質性改變,可使用一些鎮靜藥,以解除情緒緊張和煩躁,提高睡眠質量,使血壓降低。肥胖者控制體重亦能降低血壓。降壓藥一般選用作用溫合、副作用小的藥物。中重度高血壓病患者,提倡合理聯合用藥,根據血壓變化適時用藥,如早晨醒后,血壓較高時,應服用常備降壓藥,臥床休息30min再起床;如雖經常規服藥,出現頭痛等癥狀,血壓較高時,應及時增服降壓藥;當勞累、情緒激動等因素導致胸悶、心前區不適時,應及時舌下含服消心痛等藥物。

          2.老年癡呆癥

          老年期癡呆的患病率與年齡的增長成正比,部分患者有家族遺傳史,文化程度較低者發病率較高。較常見的有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其他如外傷、中樞感染、中毒、腫瘤等也可引起癡呆是一組慢性、進行性、全面的精神功能紊亂,以緩慢出現的智能減退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早期表現有感情淡漠、生活懶散、沉默寡言、做事丟三落四。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記憶力障礙、言語障礙和不同程度人格改變,以及不能料理最簡單的吃、穿等日常生活,最終因營養失調合并軀體疾病而死亡。它是一種以認知障礙和記憶能力損害為主的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最終會導致本人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全面障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日常生活護理: 癡呆老人在衛生、飲食、大小便、起居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理能力差,需要協助。要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根據天氣變化及時添減衣服,居室常開窗換氣,被褥常曬太陽。功能鍛煉:培養和訓練癡呆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目的是為了保障患者生活上的需求,延緩智能衰退。對輕度癡呆的老人,自己料理生活,鼓勵患者參加社會活動,使患者與周圍環境有接觸,以分散病態思維,活躍情緒,減緩精神衰退。對中、重度癡呆老人,家庭護理人員幫助和訓練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進食、疊衣被,并陪伴外出,認路、認門,帶領患者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務,長期堅持,使患者生活可以基本自理。飲食護理:飲食一日三餐定時、定量,盡量保持患者平時的飲食習慣,對食欲差且少食者,給予營養豐富、葷素搭配、易消化的的食物,對食欲亢進的,可適當限制食量!6】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組常見的具有遺傳傾向、以血漿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內分泌疾病,可有多食、多飲、多尿、煩渴、消瘦或肥胖、疲乏無力等癥狀,嚴重時可發生酮癥酸中毒或其他類型代謝紊亂【7】。隨著世界人口的老齡化,老年糖尿病(DM)患者日益增多,老年DM患者其慢性并發癥發生率18 %~40%【8】。老年DM包括60歲以后才發病或者是60歲以前發病而延續至60歲以后的老年患者。老年DM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影響其生活質量,加強對DM患者的護理,可以減少或避免DM急、慢性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9】。老年糖尿病將成為 21世紀的主要健康問題。

          飲食指導是糖尿病治療最基礎最關鍵的一步 ,幫助制定均衡飲食計劃 ,避免攝入過多食物或甜食、油膩食物 ,控制脂肪、膽固醇的攝取 ,增加水溶性食物纖維的攝入【10】。運動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一環 ,適當有效的運動可有效增 加自體胰島素分泌 ,有利于血糖控制,促進全身代謝【11】。與患者共同討論喜好的運動內容 ,與醫生共同設計安全量的運動 ,若運動量增加 ,則要增加飲食量 ,以防低血糖發生 ,運動強度則以無勞累為宜 ,要及時調整運動時間、量和方式。心理治療對糖尿病的治療非常重要。樂觀穩定的情緒有利于維持病人內在環境的穩定,而焦慮的情緒會引起一些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胰高血糖的分泌,從而拮抗胰島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糖尿病患者由于要長期注意飲食、運動和藥物治療,病人易產生厭倦、煩躁、痛苦的心理,尤其是治療效果不佳或病情反復的時候,因此,教育患者戒怒、戒躁、戒憂、戒悲,悲喜有度,知足常樂,學會自我調節。藥物治療略。

          【小結部分】

          2 1 世紀的老年患者的護理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維護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為老年患者提供更為全面、系統、規范的護理服務是護理人員研究的重要課題及努力的方向,隨著新世紀護理服務的發展,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老年患者的疾病及護理將有更快速的發展和完善。護理人員不但要學會老年疾病的護理知識和技巧,而且要掌握促進老年人健康的知識和方法,更要關注、尊重、愛護、關心老年患者。

          【參考文獻】

          【1】王文,馬麗嬡,向華.重視正常高值血壓水平及其伴心血管危險因素者的干預.高血壓雜志,20xx,13(6):321-327.

          【2】 第二版老年護理學20xx:125

          【3】 第二版老年護理學 20xx:125

          【4】 第二版老年護理學 20xx:125

          【5】 王素芳.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中國健康教育,20xx,20(2):169.

          【6】王海和,陸敬榮.老年癡呆患者的護理.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xx;6(3)

          【7】李元新 老年糖尿病護理進展 中國療養醫學 20xx年 11月第 18卷第 11期

          【8】范麗風. 糖尿病護理進展[J ] . 中華護理雜志,1997 ,32 (10) :613【9】蔣國彥. 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J ] . 中級醫刊,1997 ,32 (4) :20.【10】張怡,董梅 老年糖尿病的護理研究進展 齊齊哈爾醫學報 ,20xx年第 24卷第11期

          【11】黃華夏.老年糖尿病護理進展[J ].護理學雜志, 1999, 14 (2) : 124.

          護理學的論文 篇13

          【摘要】

          目的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神經外科術后感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本文選取神經外科患者60例,隨機劃分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護理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干預方式,對比兩組的術后感染情況、護理滿意度大小。結果護理組的術后感染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大小分別是20.00%(6/30)、100.00%(30/30),其中分別出現了顱內感染患者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例,泌尿系統感染1例,其他感染癥狀患者2例,對照組的術后感染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大小分別是40.00%(12/30)、83.33%(25/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指導護理工作開展后,可以有效預防神經外科術后感染癥狀,提升護理療效。

          【關鍵詞】

          持續質量改進;神經外科;術后感染;護理;應用效果

          術后感染是神經外科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癥,神經外科手術屬于比較特殊的手術,手術部位比較特殊,因此一旦發生感染癥狀后,很容易引發其他不良癥狀[1],甚至對患者的后期康復、生命等帶來巨大的影響,因此在神經外科手術后,需要及時開展抗感染、消毒處理等工作,促進患者術后康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試驗選取20xx年03月~20xx年10月的神經外科患者60例,隨機劃分為對照組和護理組,各30例。男37例,女23例,護理組年齡25.58~74.1歲,平均年齡(57.58±7)歲。對照組年齡25.61~574.3歲,平均年齡(57.63±7.02)歲。兩組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護理組采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干預方式,第一,持續質量改進管理[2]。成立小組,由護士長全權管理,小組成員選擇本科室的護理人員,對神經外科手術患者以往病例以及其他方面的資料進行查閱和認識,對術后引發的感染癥狀、感染部位、影響因素等及時加以認識。感染常發部位比如顱內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等癥狀,針對出現的各種并發癥以及其他不良反應提前做好預防改進工作。第二,管理措施。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工作開展時,有很多方面需要引起注意,并且做好管理工作。首先,手術室環境管理,手術室空氣質量低是引起手術感染率上升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影響因素[3],因此提升患者及其術后的衛生程度,降低排菌量非常必要。同時在手術開展的整個階段,需要做好患者的.衛生管理,降低排菌量,對于緊急手術患者,手術開展前需要快速對患者擦拭身體以及其他工作,提升患者的清潔程度。其次,體位護理也非常關鍵。對于腦脊液漏患者,需要做好體位護理和切口護理工作,采用常壓引流方式,同時將引流袋裝置在切口平面下方,避免引流袋回流而引起顱內感染等癥狀。加強對患者身體功能運動和指導[4]。再次,引流護理。

          腦室外引流過程中,需要對引流瓶的高度加以科學控制,避免腦脊液回流而引發感染癥狀,同時需要采用一次性的引流瓶和引流管,避免上下插入操作時,導致引流受阻,同時可以通過輕微的進行左右旋轉來降低感染發生率。在具體引流操作時,采用擠壓引流管方式來對組織碎塊阻塞情況加以改善,避免引流管堵塞,從而引發顱內感染等不良反應癥狀[5]。最后,導管更換。對于緊急情況下的置管操作時,由于情況危急,因此消毒工作開展不到位,因此必須要在兩天內及時更換導管,采用薄膜敷料將導管妥善固定,對于疑似污染病例能夠及時加以更換處理,降低靜脈藥物刺激作用,避免引起靜脈炎等不良反應癥狀。同時也需要做好尿道管理,經常會出現一些細菌進入尿道的情況,可以利用膠帶將導管有效固定到腹部位置,降低尿道感染發生率。當然除了上述提到的,由于神經外科手術比較復雜,手術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容易引起腦脊液漏等情況,導致感染風險增大,因此整個手術開展前后必須要做好抗感染護理工作,給予持續引流處理,提升手術成功率。

          1.3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應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組的術后感染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大小分別是20.00%(6/30)、100.00%(30/30),其中分別出現了顱內感染患者1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2例,泌尿系統感染1例,其他感染癥狀患者2例,對照組的術后感染發生率、護理滿意度大小分別是40.00%(12/30)、83.33%(25/30),兩組結果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持續質量改進指導護理工作實施,能夠針對神經外科手術后容易引發的感染癥狀開展對癥護理干預,通過對患者術后引流、導管體位、手術環境、體位等各個方面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操作,從而可以降低神經外科手術患者術后感染癥狀發生率,提升患者及其家屬對于醫護工作開展的滿意度。因此采用持續質量改進指導護理工作開展后,可以有效預防神經外科術后感染癥狀,提升護理療效。

          參考文獻

          [1]李千紅,劉瑞,盧秀萍,等.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神經外科術后感染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xx,27(15):1418-1419.

          [2]陳喜鳳.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在預防神經外科手術后感染護理中的應用療效[J].醫學信息,20xx,11(23):606.

          [3]田瑞霞.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神經外科術后感染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xx,2(8):186.

          [4]阿依古麗奧巴克,阿爾達克阿吾巴克.持續質量改進在神經外科患者術后感染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世界臨床醫學,20xx,10(10):180.

          [5]盧文東.持續質量改進在預防神經外科術中感染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xx,33(5):2544.

          護理學的論文 篇14

          【關鍵詞】急危重癥病人;心理護理

          急危病人面臨生命威脅,心理處于高度應激狀態。近十年來,隨著搶救護理科學的形成和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對急重癥患者也同樣需要進行心理護理。此時,如果做好心理護理,就會緩解緊張情緒,有助于轉危為安。否則,如果在患者心理上高度緊張之時,再加上搶救時的種種劣性刺激,就會加重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后果。因此,醫護人員要善于具體分析每個急危重癥病人的心理狀態,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本文結合工作體會進行探討。

          1對急危病人心理護理存在的誤區

          1.1忽視病人的心理護理認為急危病人需要盡快搶救,輕視心理護理。應認識到急危重病人由于病情重、急,發展快,病人完全無心理適應,容易造成緊張、焦慮、恐懼,這樣造成后果是病人不愿意合作,還可以導致醫患糾紛,所以心理護理不容忽視。

          1.2忽視非語言信息的作用認為心理護理就是和病人溝通過程中,發現并解決病人的心理問題,但在搶救室沒有時間或無法進行語言溝通。這樣就容易忽視非語言信息的作用。如果這時撫摸病人的手或輕拍肩膀或給病人一個微笑等非語言行為,會使病人心情舒服,增加戰勝疾病的信心。

          1.3忽視家屬的心理需求家屬的情緒直接影響病人的情緒,家屬的心理反應比病人復雜,充分理解家屬心情,做好搶救的'同時,同時也要穩定家屬情緒,使其了解病人的病情,配合醫護人員,使搶救順利進行。

          2心理護理技巧

          由于急重癥患者的主導心理活動是恐懼,因此,心理護理的中心任務是增強患者的安全感。

          2.1使患者有親切感急重癥患者大都求醫心切,一旦進入醫院頓有絕路逢生感。護士應當做到緊張而熱情地接診,親切而又耐心地詢問,悉心體貼,關懷周到,使患者感到在危難之時遇到了救命的親人。這種護患關系,對搶救過程能否順利進行有極大的影響,直接影響搶救和治療效果。

          2.2使患者有信任感護士嫻熟的醫療操作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不僅是贏得時間使患者轉危為安的保證,同時對患者來說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從而獲得安全感。

          2.3使患者有安全感護士的醫德和技術是患者獲得安全感的基礎。對病人要高度同情,周到熱情,謹慎地服務。運用護理心理學知識,了解患者、家屬的不同心態,通過安慰、鼓勵、解釋、疏導,使患者減輕精神壓力,消除思想顧慮與緊張狀態,還應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減輕他們的心理上的壓力。對急重癥患者,無論預后如何,原則上都應給予肯定性保證,支持和鼓勵,盡量避免消極的暗示,尤其是來自家屬方面的積極暗示,使患者能夠身心放松,感到安全。

          2.4增加責任心病人脫離危險后,面臨著較長時間的恢復階段,此期由于病人角色的轉換,與社會生活脫離時間較長,病人迫切希望早日康復,脫離醫院環境。此期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較強的責任心,服務態度好,并著重加強生活護理,建立良好的治療環境。尤其對不能起床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其肢體的功能位置和臥位的舒適,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和不適,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協助病人解決生活中的難題,或安排替代的辦法,改善不良的心境。同時還要保持病室安靜、清潔、整齊,減少噪音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加上護理人員熱情、周到的服務,誠懇的笑容,必定會維持病人良好的心境,縮短治療過程,促進病人早日康復。

          總之,在給急危病人實施心理護理時應輕重緩急,根據個體的心理特點,解除病人心理負擔。使患者產生安全感、信任感和舒適感的同時更要全方面地觀察了解患者的個人心理狀態,及早發現其心理異常,做好說服、解釋工作,使患者的心理恢復正常,積極配合治療,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護理學的論文】相關文章:

        護理學的論文06-16

        康復護理學論文(精選20篇)05-18

        護理學論文寫作的注意事項04-25

        護理學畢業論文題目參考07-22

        護理學碩士畢業論文提綱范文04-28

        老年護理學論文2000字(精選8篇)05-26

        中醫護理學論文(通用5篇)05-12

        護理學論文3000字范文(精選7篇)08-16

        護理學綜述論文經典范文(精選16篇)07-18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