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地球自然環境的變化與持續和諧發展論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論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地球自然環境的變化與持續和諧發展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論地球自然環境的變化與持續和諧發展論文 篇1
摘要:地球從形成到現在已有數十億年之久,無時無刻都在循其變化著。但從第四紀開始誕生了人類之后,人類就對全球自然環境變化加以干擾。尤其是到了,人口膨脹、環境污染、能源危機、糧食短缺、臭氧層空洞、酸雨、生態系統失調、全球變暖等嚴重問題影響到人類的生存,各國都意識到要共同治理地球環境。1992年聯合國制定了《21世紀議程》,隨后制訂了《中國21世紀議程》,共同解決環境與資源問題,實行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關鍵詞:自然環境變化;可持續發展;以地為生;人地和諧;持續利用
一、全球自然環境的自然變化
地球形成至今已有數十億年。全球變化按照其自然發展變化規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由無生物的太古代到有原始生物的元古代,再到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遵循著由量變的積累達到質變,也即沿著漸變與突變相互交替變化發展著。[1]地質證明,在如此漫長的發展變化中,地球經歷了三次氣候變冷的大冰期。它們是震旦紀大冰期、晚古生代大冰期和第四紀大冰期。因為人類是在第四紀大冰期中由類人猿在與惡劣的自然條件斗爭中,逐步學會制造工具與使用工具而轉變為猿人、古人、新人、現代人的,所以第四紀大冰期的全球變化研究對人類便顯得更為重要。[2]加之人類從自然中誕生以后,在利用自然過程中便對自然加以干擾,甚至破壞,全球變化也就更加復雜化了。
二、人類對全球自然環境變化的干擾
生產力的步步提高,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也加大著人類對自然的干擾,尤其是世界人口已猛增到58億,森林大量被砍伐,草原過量被放牧,沙漠化日益在擴大,動植物種類在滅絕,優美的環境遭破壞,地球上的災害愈來愈多,山崩地裂、火山地震、狂風暴雨、水旱災害……在地球上各個地方此起彼伏,連綿不絕,使全人類不得不共同發起“國際減災年”來對付,這既是天災,也是人禍。
1.全球重負人“禍”為首問題
地球面臨的所謂資源枯竭、能源短缺、環境污染、糧食不足和人口的爆炸五大挑戰,核心是人口問題。人口猛增必然造成生物圈負荷的加重,引發生態危機。地球承載人口必有一個最佳限度,而且人的個體消費指數愈高,人口總量的極限就會愈少,人對環境進行大規模的破壞,必然得到自然懲罰,但在時間因素鏈上具有滯后性,往往是父輩作孽,子孫遭殃。人口的過快增長,人對自然資源的需要量增大,超過了生態系統的負載能力,打破了系統的穩定性、有序性,生態系統就喪失了和環境交換物質、能量的能力,必然產生全球性負向變化,增多了全球自然災害的機會。增大了對生態系統的沖擊和壓力,使人類生存空間顯得愈來愈擁擠。近年來發生的許多不利于人類和生物生存的全球變化,既有天災,人“禍”為首。
2.完整的臭氧層產生空洞問題
位于大氣圈中平流層里的臭氧層,能吸收太陽輻射中有害生命機體的紫外線,從而保護了地球上生物的生存與發展。然而,近幾十年來,在平流層中飛行的超音速噴氣式巨型飛機數量大增,它們排出的硝酸鹽和硫酸鹽同臭氧化合,消耗了大氣中含量不多的臭氧。加之,還有各類化合物產生的氟氯甲烷、四氯化碳等釋放物,被紫外線照射變為破壞臭氧的催化劑,已使完整的臭氧層遭到了破壞,產生空洞。有的科學家估計,人類釋放的上述物質,已使臭氧減少了3%,長此以往,預計到2050年,可能導致臭氧減少10%。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則將產生危及全球的人類和生物界的重大問題。
3.大面積酸雨沉降問題
二氧化硫是污染大氣的元兇。它在陽光、水汽、微塵的作用下,生成硫酸或硫酸鹽的微粒,飄蕩在空中,遇到風雨下降,就被沖洗下來,形成酸雨雪。加之,氮氧化合物在陽光、水汽、微塵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硝酸和碳酸鹽,同樣會使雨雪變酸,它們的生成都與燃燒石油、煤炭礦物等燃料有關,是當前的一種嚴重污染物,已幾乎為害整個地球。
4.生態系統失調的問題
全球性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對生物圈產生著很大影響。例如,自從消滅害蟲十分有效的有機氯類殺蟲劑使用以來,這種不易分解的農藥可能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在生物體內積累,使人和其他一些生物受害。如此下去,生態系統將遭到嚴重破環。另外,地球上輻射能量的增加,也會對生物界造成巨大的危害,可使人類遺傳功能受到無法恢復的損傷,也使生物遺傳發生突變等全球性重大問題。
5.全球性氣候變暖問題
對流層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氣體,對大氣起保溫作用。所以,大氣周圍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會影響大氣圈的能量平衡過程。世界各國在化過程中燃燒礦物燃料的數量急劇增加,進入大氣圈中的二氧化碳氣體也隨之劇增,這勢必引起全球性的氣候異常變化。大氣圈的能量平衡比較脆弱,氣溫只要有少許改變,尤其是位于沿海之濱的大城市如上海、倫敦等其損失更將慘重,帶來更大的災難。所以,減少礦物燃料的燃燒,廣植森林,保持大氣圈的能量平衡是一個全球環境的重大問題,非一國一邦所能辦到的,這仍是一個人為全球變化問題,已到了非采取有效措施不可的時候了。
三、環境與資源問題
環境與資源問題由來已久。人類既是環境的產物,又是環境的改造者,人類在同自然界的斗爭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從環境中索取資源,并把這些資源通過自己的勞動變為財富,供自己享用。但由于早期人類認識能力與科學技術水平的限制,在改造環境和過度消耗資源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意料不到的后果,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對資源的浪費。好在那時人口尚少,生產力水平尚低,造成的破壞還是局部的,尚未達到全球性的規模。隨著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城市成為手工業和商業的中心。尤其是到產業革命后,蒸汽機的發明和廣泛使用,生產力大大提高,使發達的城市和工業區、工礦排出的廢棄物污染環境事件不斷發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生產力突飛猛進,社會財富增加,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許多工業發達國家普遍產生現代工業發展帶來的范圍更大、情況更加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環境與資源問題已發展成為全球性重大問題。到了人所共識的非聯合治理而解決不了的時候了,到了共同提出與實施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時候了。 四、可持續和諧
樸素的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由來已久,豐收不忘歉收,勤儉治國,細水長流。絕不能竭澤而漁、殺雞取卵、寅吃卯糧。但作為當代明確提出的術語,是在1980年發表的世界資源保護大綱(WCS),其目的在于把資源保護與發展很好地結合起來,而不再是單純的為保護而保護。稍后是1983年11月成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經過對世界各地的廣泛調查與有關人士討論,于1987年向聯合國提交了一份名為“我們的共同未來”(OurCommandFuture)的報告,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像一條紅線貫穿于報告之中。它一針見血地指出,在過去我們關心的是發展對環境帶來的影響,而我們現在則迫切地感到生態的壓力,如土壤、水、大氣、森林、草原的`退化對我們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再一次明確“持續發展是滿足當代人需要的同時,不損害人類后代滿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這一報告成為聯合國及全世界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方面帶有指導性的綱領性文件。尤其是1992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UNCED)所通過的世界《21世紀議程》,第一次將可持續發展由理論和概念推向行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地球承載力是設計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依據。人類必須生活在地球的承載力之內;否則,便要發生天災人禍,減去超承載力的那一部分。人們常說土地人口承載力,是指一定區域范圍內土地資源所能維持供養的人口總量。人口學家估計,21世紀內世界人口可能增加到150億,如此下去,勢必超過地球承載力,人禍當前,可持續發展者必須嚴肅考慮,認真對待。資源的永續利用要求必須對資源綜合利用。[3]再其次,多樣性是建立穩定持續社會的必要條件之一。從生態學的觀點看,多樣性與穩定性呈正相關。生物種類成分愈多,愈趨穩定。因此多樣性增大了它的穩定,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從系統論方法思維看,可持續發展把當代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及局部地區,看成是由自然、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因素組成的復合系統,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這種系統論的觀點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關鍵,并為人與資源問題的分析提供了整體框架,人與資源矛盾的產生與實質,是由人和這一復雜系統的各個成分之間關系的失調。其中任何一個方面功能的削弱或增強都會影響其他組分以及可持續發展過程。因而在解決資源的戰略時,要從全局著眼,從系統的關系進行綜合分析和宏觀調控。21世紀也是一個信息與知識經濟的時代,“科教興國”乃立國之本、強國之策、富民之術,為基礎,百年樹人,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首當其沖。21世紀的人類將不斷從自然界取得更多的物質財富,又不斷與自然界一起共同創造出更適合人類生活的共生地理環境,共生就意味著“人與自然界的新的聯盟”,徹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論與愿望。人以地為生,人地和諧,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李四光.天文地質古生物[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489-689.
[2]李四光.第四紀冰川[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5:89-96.
[3]段超.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工社會環境協調與持續發展的適宜方式初探[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0,34(4):471-473.
論地球自然環境的變化與持續和諧發展論文 篇2
建筑經濟是國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方面有著極大的價值。但是同時建筑行業的發展又不可避免的會帶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影響到我國建筑行業以及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建筑行業以及建筑企業必須從可持續發展出發,在發展建筑經濟的同時也要確保社會環境的和諧,也就是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經濟建設,有效解決資源消耗過度,環境嚴重污染等一系列的問題,推動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壯大,并為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一、綠色建筑經濟的含義
綠色建筑的含義是在建筑的整個使用期限當中,最大化的減少甚至是避免生態環境污染等問題,有效節約各項自然資源和能源,注重建筑設備以及技術的創新改革,倡導環保綠色的技術和設備應用,進一步優化人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改善以及提升整體生活質量,最大化的降低對于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減少相關資源的耗費,從整體上提高建筑品質,有效落實綠色建筑的建設標準?偠灾谖覈嫱七M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過程中,綠色建筑可以全面達成以上目標,并為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綠色建筑經濟則可以稱之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理念,倡導在推動建筑行業以及建筑項目的發展過程中做到綠色環保,使得人們擁有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環境,避免大量的資源和能源的耗費。以全面發展和推動綠色建筑建設為核心的建筑經濟,就可以被稱之為綠色建筑經濟,而這樣的經濟類型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而且需要在實際發展當中提出相應的策略。
二、綠色建筑經濟發展原則
綠色建筑經濟是我國建筑行業在今后發展當中必須要堅持以及落實的創新理念,而在實際的建設以及發展過程中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第一,恰當采用綠色環保技術。綠色建筑的建設以及建筑經濟的發展不會增加建筑的經濟壓力,也沒有運用十分昂貴的技術以及材料,反而是要恰當選用綠色環保的適用性技術,有效減少能源消耗。適用性強的成熟技術如屋頂綠化、自然通風等都可以在發展綠色建筑經濟當中使用,進而達成節能環保的目標。第二,評測建筑的全壽命周期。綠色建筑的建設不僅僅要在設計以及建設方面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需要重視綠色建筑在實際運營當中節能環保的情況以及建筑壽命終結之后能否進行循環利用等。第三,創設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要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居住等創造健康環保以及富有生機活力的環境,這樣生產以及創新的潛能也能夠得到挖掘,為綠色建筑經濟的長遠發展奠定有力根基。第四,加強可再生資源應用。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必須要從根本上意識到可再生資源的重要性,并將其應用到建筑發展的各個環節,保障節能減排以及綠色環保的實現。
三、綠色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策略
。ㄒ唬┱哟笠龑嘤
當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但是市場經濟的整體發展還沒有完全進入到成熟時期,也沒有形成較為完善,健全的市場體系和機制,也就是存在一定的市場缺陷。在整個社會經濟的大市場當中,綠色建筑市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也自然而然的會存在一定的市場缺陷,也就是直接受到市場失靈的影響,不能夠全面反映出環境以及社會價值。建筑企業是建筑行業發展的一個元素,進行自主經營,并且自負盈虧,無論是開展何種形式的經濟活動,其目的在于實現利益最大化,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強調效益最佳。但是綠色建筑市場的發展以及綠色建筑經濟的進步都需要考慮到環境保護問題,而如果單純的從環境保護的活動層面看,不會為企業帶來直接的經濟利益,這就使得企業不能夠在環;顒拥膶嵤┊斨袚碛芯薮蟮膬闰寗恿。針對這樣的問題,政府必須要及時給出干預措施來彌補市場缺陷,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對綠色建筑開發商的經濟補貼。政府在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在整個市場經濟體制的運行當中,政府承擔著宏觀調控的職能,也就是要選用恰當的方法來引導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政府必須要履行環境監督的職能,積極的培育綠色建筑經濟市場。
。ǘ┯行Ъ訌娛袌鲂麄
國家之所以要全面推進綠色建筑的建設,大力發展擁有可持續發展價值的綠色建筑經濟,其目的在于更好的服務于廣大消費者,全面提高消費者的認可程度,使得消費者能夠有意識地使用綠色建筑,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和節能意識,也使得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擁有持久動力支撐,起到對綠色經濟支持和推動的作用。對此,要讓綠色建筑經濟擁有持續發展的動力必須要從根本上加強對市場宣傳工作的重視程度,并且積極采用多元化的措施來進行市場宣傳教育,引導消費者進行綠色消費,使得消費者能夠在相應的宣傳教育活動當中深入了解綠色建筑的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的價值,能夠高度的認可綠色建筑,真正意識到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是國家戰略大計的組成部分,是一項關系到子孫后代可持續發展的大事,并因此能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綠色建筑經濟的宣傳當中,擴大綠色建筑的影響力。一方面,政府以及行業組織需要承擔起相應的市場宣傳責任,做好市場引導的相關工作,使得廣大建筑企業能夠加大綠色建筑的建設,投身于綠色建筑經濟的發展,并為其作出突出貢獻。另一方面,社會媒體也要承擔市場宣傳責任,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
。ㄈ┨嵘夹g創新能力
綠色建筑經濟的持續性發展離不開綠色技術的應用,更是需要將綠色技術進行不斷的更新換代,更好的滿足時代以及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使得綠色建筑的建設發展以及循環利用都能夠落實節能減排的根本性目的,也為我國綠色建筑經濟長足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基礎保障。擁有持續發展動力的綠色建筑經濟需要在節能減排方面擁有較大的優勢,節約的資源包括水資源、土地、材料、能源等多個方面,也就是要實現多種資源節約的目標,那么要確保多個目標的實現就要求相關的科研機構以及企業意識到技術創新的重要性,并且在技術創新方面加大力度和投入程度,加快新的綠色技術的創新和研發速度,并盡快將相應的技術成果進行轉化,能夠快速在市場上進行實踐推廣和應用。同時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技術的規范,也就是將研發的新技術和產品納入到標準規范范圍當中,并形成完善化和綜合性的標準體系,做到資源的節約以及環境的有效保護。例如,在對綠色建筑的材料進行技術研發的`過程中需要將重點放在綠色材料方面,保障這些材料有著較高的利用率、回收率,不會對環境造成較大的負擔,并且能夠實現有效降解。
。ㄋ模┙⒔∪珡娭屏⒎
當前對于我國綠色建筑標準的調研和分析能夠發現,相關建設標準尚處在推薦階段,在落實當中的難度較大,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采用強制立法的方法,使得綠色建筑經濟的運作和長遠的發展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和規范,并對綠色經濟市場的競爭進行約束,構建良性競爭機制。首先,強制性的條文立法需要選準重點實施對象,一般情況下可以選擇示范區和示范建筑,首先從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城市安置工程的建設著手,逐步構建起綠色建筑強大的影響力,為綠色建筑的建設樹立良好的榜樣。在示范工程建設水平不斷增強的過程中,可以由點到面地進行拓展,進而使得綠色建筑全國范圍內的普及,也讓綠色建筑經濟的持續性發展目的能夠循序漸進的實現。其次,強制立法當中需要在規定當中逐步提升綠色建筑達標比例。由于綠色建筑市場的更新換代較快,在強制法律條文的年限設計方面不能過長,可以采用定期修訂的方式,做到法律制度的及時更新,滿足綠色建筑發展的要求。最后,強制性的推廣綠色建筑的相關適用性技術。適合于地區綠色建筑建設的各項技術以及材料都可以選用強制立法的方法進行推廣。同時也需要加大在技術以及材料方面的審查工作,增強綠色建筑的技術內涵,使得綠色建筑經濟能夠不斷的發展和壯大起來。
。ㄎ澹┤嫱晟普唧w系
從全國范圍上看,當前我國的綠色建筑經濟發展水平還有著極大的提升空間,可以說正處在基礎發展的時期,而這一時期由于發展的時間較短,相關的經驗較為缺乏,使得政策體系也沒有有效的建立起來。例如,有關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政策提出以及實施的時間還不長,實踐應用的價值還有待繼續考量和修正;在相關的政策規定當中沒有涉及到有關于經濟激勵策略的問題,使得建筑企業的綠色建筑積極性得不到激發。上面提及到的由于政策體系不完善而形成的問題極大的制約了我國綠色建筑經濟長遠的發展,造成了政策障礙問題。對此,我國必須積極完善和推進政策體系的建設工作,而且在政策體系構建當中必須要從國情出發,提升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時還要積極建設相關的評價標準以及推廣機制來保障綠色建筑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這樣不僅僅能夠節約了各種建筑資源,還使得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兼顧了經濟效益和社會環境效益。政策的建設必須要兼顧激勵性和強制性,最終形成一整套帶有中國特色和符合國情的政策建設方案。
四、結語
隨著建筑行業發展水平的提高,整體的建筑產業結構優化程度也在逐步增強,隨著可持續發展動力的綠色建筑經濟發展成為必然趨勢以及發展方向,能夠滿足國家建設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要想進一步推進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通過政府加大引導培育,有效加強市場宣傳,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建立健全強制立法,從全面完善政策體系等策略實施著手,增強綠色建筑的生機活力,為我國綠色建筑經濟的長遠和持續性發展奠定基石。
參考文獻:
[1]劉凱英.基于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綠色建筑設計流程[J].優化施工技術,2014(4):17-18
[2]劉光成.我國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SWOT分析[J].建筑經濟,2013(5):52-54
[3]李維良.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科技資訊,2014(8):8-11
[4]陳婷.可持續建設理論研究及其應用發展[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4):87-89
[5]趙朝霞.我國綠色建筑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甘肅科技,2014(15):20-22
【論地球自然環境的變化與持續和諧發展論文】相關文章:
論民辦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08-25
論可持續消費倫理觀05-31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論文(通用11篇)07-11
試析可持續發展觀和對勞動價值論的新解釋05-31
論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論文04-21
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之路06-04
淺探林業可持續發展及生產措施05-29
論秘書的信息工作論文04-23
中國分享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及可持續發展性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