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找工作時,大家最看重什么?是工資福利還是公司的發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信息,歡迎大家閱讀!
只關注薪水高低,對未來的職業規劃、人生走向是不利的。對大學生來說,一方面,在學習期間要未雨綢繆,著力增強自己的求職實力,學到真本事;另一方面,如果第一份工作待遇不太理想,但確實符合自己的發展需要,那么不必糾結——靜下心來,在實際工作中認真學習,不斷增強業務能力,干出成績來。你的貢獻越來越大,你的薪酬自然會提高。
一味追求專業對口,可能錯失良機
李翔(化名)是許昌人,即將從鄭州一所高校畢業,學的是法律,一門心思想當律師。他在許昌和鄭州跑了多家律師事務所,因為缺乏經驗,都沒有被錄用。“有一家廣告公司的招聘人員認為我頭腦靈活、文字功底也不錯,希望我到他們公司從事文案工作,可我有些不甘心——學了這么多年法律,從事的職業居然與法律沒有關系!我還是希望找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李翔說。
在采訪過程中,有不少高校畢業生提到了專業對口問題,希望學以致用?墒窍胍獙I對口,就業范圍就比較小。
經常參加招聘會的人不難發現,在招聘方提供的崗位中,銷售類和管理類所占的比例相對較高。這些崗位大都不需要專業對口,而是更看重工作經驗。文秘類、廣告文案類崗位,對專業的要求不太嚴格。而計算機、醫藥、電氣、土木工程、模具等類別的崗位對專業有一定要求。
對很多行業來說,“專業對口”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比如,新聞專業的畢業生也可以做廣告文案、文秘方面的工作,因為平時的專業訓練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文字處理。“非某個行業不可,非某個專業不可”,抱著這種求職心理的人因為承受沉重的精神負擔,反而容易錯失良機。
高校畢業生就業屬于初次就業,人才流動和再就業是一種普遍現象,以后還有第二次、第三次擇業機會。剛剛發布的《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超四成大學生在畢業三年內轉行。這也從一個側面提醒高校畢業生,應該轉變思路,本著“先就業,再擇業”的態度找工作。
別只盯著“鐵飯碗”,丟了“好飯碗”
記者與多名“90后”求職者近距離接觸后發現,與“70后”、“80后”相比,“90后”求職時思維更靈活,不再局限于公務員、事業編制、企業白領等。電子商務、“互聯網+”……這些新行業、新詞匯,吸引著他們去尋找心目中的“好飯碗”。
高校畢業生田杰學的是電子商務。他說,親戚朋友有的勸他去考公務員,有的鼓勵他去大型企業應聘。在不少人眼中,只要有了這樣的一份工作,就捧上了“鐵飯碗”。但田杰覺得這些工作都不適合他。“電子商務近幾年發展迅猛,我想做和這個領域相關的工作。”田杰最終選擇了一家網絡公司,準備把那里當成他職業生涯的起點。
《201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指出,在就業選擇上,國企和外企已不再是畢業生的首選。高校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3屆的54%上升為2015屆的59%,而在國企、外企就業的比例分別從2013屆的22%、11%下降到2015屆的18%、9%。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選擇中小微企業和地級市以下地區。2013屆至2015屆高校畢業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23%降到21%,在300人以下中小型用人單位就業的比例從51%上升為55%;在地級市及以下地區就業比例從52%上升為55%。
沒有人知道自己的潛能有多大。一味追求“鐵飯碗”,可能因為殘酷的競爭失去信心。擁擠的“獨木橋”未必是最合適你的,這個畢業季,你準備好去尋找自己的“好飯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