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某一天,機器人會代替我們的工作,但是我們別只害怕機器人搶你工作,應該重新想想做什么比它更好?
據外媒(diginomica)報道,AI進步日新月異。自動駕駛汽車和醫療機器人已非新鮮事,能夠精準預測經濟走勢的機器人也已進入大眾視野。照如此速度發展下去,人類社會遲早迎來一場變革。
悲觀者認為AI在大幅度提升生產力的同時也會帶來巨大規模的失業。無論怎樣,AI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在未來會逐漸取代人力,這是毋庸置疑的。面對洶涌而來的機器人對手,人類需要重新思考自身的價值和定位,才能在機械化浪潮中找到立足之地。
并不全是壞消息
相對于傳統人力,自動化機器在某些職位上具有壓倒性競爭優勢。由于對飯碗不保的恐懼,一直以來人們對自動化談虎色變。畏虎及豺,這種恐懼也被延伸到機器人和機器學習身上。在AI還沒有大行其道的當下,人類目前的計算機水平已能實現自動駕駛以及一些簡單的重復性勞動。樂觀一點來看,對AI的恐懼大可不必。人們需要意識到AI只是工具,其威力的發揮終究離不開人類的參與。
回顧歷史,在十九世紀的美國,80% 的勞動力在從事農業生產。兩百年后的今天,這個比例下降到了2%。盡管人力投入差距天上地下,然而無論是農業產值還是經濟總量,今日的美國都遠勝以往。從土地上脫身的生產力得以去更大的世界闖蕩,結果農業自動化促進了農業和農業之外產業的雙重繁榮。
時間再轉到上世紀九十年代,“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引發了人們新一輪的失業恐懼。計算機能夠比人腦更快地處理數據,通過資源釋放和人力調整,企業的規模輕易實現成倍擴張。
出路在于與機器合作
機器和自動化并不會完全掃除人力在某些職位上的存在,只不過新時代需要人們調整自己的姿態以應對新的形勢。機器人在處理大規模數據和執行重復性動作上遠勝人類,但面對某些特殊情況卻素手無策。機器是線性的,無法像人腦那樣根據現場實際情況作出最合理選擇。由于兩者本質上的區別,機器自有其優點,但人腦的一些特性機器目前還無法取代。
機器人擁有力量與速度,人腦能夠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兩者之間的合作會是生產力爆發的關鍵所在。如果人類能夠與機器人通力協作:把臟活累活交給機器人,而人類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更重要的地方。雙方之力各得其所,這才是科技的盛世。
保持開放的頭腦是成功之關鍵
資本主義在競爭中發展。人與機器地完美協作將使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生機。想象一下,更高效的生產力,更低廉的成本,更大的業務增長……同時還有更快的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機器人造成失業的同時也是在釋放生產力。如果能夠調整自身,應對得當,AI的普及不是災難而是促使人類進步的契機。只不過進步需要付出比安于現狀更辛苦的代價。
即將到來的是一場生產力革命。未來屬于開放的頭腦和能夠隨機應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