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應聘者回答的很簡單、很含糊,或者換句話說,對企業基本面了解得很單純、很淺顯。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喜歡都帶有很大的盲目性。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了解應聘者的態度需知道的問題,歡迎大家借鑒閱讀!
1、企業熟知度
面試官常問:“請問你對我們公司了解多少?是什么吸引你想來我們公司應聘?”
當應聘者回答的很簡單、很含糊,或者換句話說,對企業基本面了解得很單純、很淺顯。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喜歡都帶有很大的盲目性。
比如,諸如這類回答:
“街上廣告比較多,感覺規模不會小,很喜歡。”
“大家都說公司不錯。”
“我的一個熟人/家人推薦我來這家公司。”當再深度問一下情況時,立馬卡殼,基本認識屬于空白。
2、崗位熟知度
面試官常問:“你對我們公司這個崗位了解多少?”或者:“你認為你求職目標崗位的工作任務應該是什么?”
如果對方回答的內容與當前實際目標崗位情況交集太少,說明不夠熟悉,之后能不能有效擔當就要進一步考慮;如果能非常情況的回答出來,并且和公司待招崗位的工作任務有比較大的交集,那么就可以讓面試官有進一步問下去的興趣了。
某應聘者憑借做過多年辦公室主任的經驗,自認能擔當得起招聘單位辦公室主任這一角色。但當面試官詢問辦公室主任究竟應該做些什么的時候,他的回答讓面試官對其勝任能力產生了質疑。他回答問題的內容與招聘崗位的交集太少,即便有些職能有所涉及,也是蜻蜓點水,不夠深入。該企業辦公室的短板如文化建設、廣告宣傳、信息化、文檔管理等這些工作都沒有有效談到。
3、企業向往度
面試官常問:“你的職業規劃怎么安排?”先了解,再向往。有前兩個問題墊底,這個問題往往很容易獲得答案。如果應聘者是權宜之計,只是想暫且找個地方再騎驢找馬,還是想腳踏實地的一直干下去,面試者必須基于此做出有效判斷。
某企業面試了一位畢業了兩年的女研究生小李。從簡歷審查第一關所獲得的信息來判斷,專業要求招聘單位并沒有相中,于是便委婉的拒絕了她,原因為這樣過去了。沒曾想到的是,后來小李多次來公司拜訪,想讓招聘單位給個機會,并反復說一年來一直在關注應聘單位的發展情況,非常向往來公司工作。招聘單位順勢就追問究竟對企業熟悉多少,沒想到的是,她居然能非常清楚的將公司的基本概況和各種產品講了出來,并對應聘崗位應做的工作講得很清楚。
招聘企業為該員工有這樣的表現也很受觸動,便破例將其招聘到公司試用。如果對方想在公司長期做下去,并在實際行動中不斷的證明自己,就可以給對方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