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對前幾年很流行的遠程視頻面試還有印象——當時設想得很好,在分公司把人拉過來就好了,通過 QQ 或者其它視頻工具面試,不需要面對面就可以進行溝通,非常方便,而且節省時間。但是現在這種面試方式始終沒能成為主流,為什么呢?因為在視頻上,我們無法做到招聘的現場互動,應用現場的各種面試技巧。
隨著技術的發展,是倡導基于行為的結構化面試越來越受到歡迎,結構化面試是當前面試實踐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面試方法,而基于行為的結構化面試更利于招聘官認清候選人的真實能力,尋找到勝任招聘崗位的合適人才。
因為個體的行為具備一致性,通過過去的行為可以預測將來的行為。我們能通過他在過去的類似情境中是怎么做的,可以預測未來遇到類似情境他會怎么做,還可以看到他行為背后的價值觀、動機和心理慣勢。
例如面試的時候,HR在候選人的簡歷上都寫得密密麻麻,記錄的都是他的行為:針對某一個情境,你做了什么,怎么做,結果怎么樣——這是我們在行為訪談法里面很重要的部分。筆者建議招聘官在面試的時候盡可能將80% 的時間放在行為訪談上面。當你把行為面試進行完了之后,你再來看候選人的價值觀、動機和心理慣勢,就可以一目了然。
從行為肯定能預見到結果,“種瓜得瓜,種豆的豆”,它們之間是有因果關系的。行為和企業的業績、文化氛圍、企業方向及人才團隊都會產生聯系。舉個例子,假如你的下屬把某個區域的銷售搞砸了,面對這種情況,你一氣之下將他炒掉了——這是一種行為。
這種行為會造成什么樣的結果呢?在業績方面,可能有些人害怕了,會拼命地工作,把業績做上來了;也可能有的人會心灰意冷,越做越糟糕。這兩種結果都有可能,出現哪一種結果跟你的文化有很大的關系。所以當面試的時候,你問候選人“如何處理業績做得很差的下屬?”,通過他的行為,就能推導出這些結果?傮w來看,我們就是應用這種邏輯關系來處理。
每個企業的行為都是有基因的,要尋找匹配企業文化的人才。評估一個人才的時候,還不能單純依靠他的行為來判斷,要結合他前雇主的企業文化來看。有些人的行為有著雇主深深的文化基因的烙印在哪里,所以招聘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遇到這種情況,不能光看某一個單一行為,要看組合行為的表現。
當然,基于行為的結構化面試要關注于行為方面的面試問題。行為一定是他具體做過什么,怎么做以及收到了什么樣的結果。負責什么是工作的范疇,跟什么人接觸是工作的對象,都不能算作是工作的行為。而且要注意,一定要關注候選人過去的行為表現,他期望怎么做,也不能算作是行為。
基于行為的結構面試所提的問題要與工作要求有關,并非越全面越好。為了避免個人偏見和定型的看法,確保做出公平準確的決定。一般在結構化面試中,不止一名評委。評判的結果是由多名面談評委交換和綜合所收集的信息,注重候選人的整體表現,以確?陀^準確地預測他未來的表現。整合資料的過程要求HR舉出具體的行為事例,支持評分,以避免因個人感覺做出的評分。整合評價不是求平均分,而是通過討論、擺證據得出一個合適的、客觀的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