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第一場活動,我‘厚著臉皮’去中國人民大學找學院領導,拍著胸脯跟書記說完全沒問題,那時心里也不免有些忐忑。”高,F場招聘真人秀《大道職場》策劃人、主持人張慕梁不無感慨地說,“后來不論多困難,我都保證了活動的公益屬性。不同于電視選秀節目,我們會把活動做進高校,做得很‘實’,這是我的初衷。”
相比于當前各大電視臺相繼開播的招聘真人秀電視節目檔,現場招聘真人秀《大道職場》只能算是一個小兒科活動。《大道職場》并不像《非你莫屬》、《脫穎而出》、《步步為贏》等職場節目一樣,利用熒屏的優勢,瞬間創造出“海歸女”、“公益哥”、“黃秋生師妹”等頭銜的草根明星,而是將全國近百位知名企業高管請進高校、職校進行選聘良才,給在校大學生提供實習、就業機會,是一檔針對高校學子的職場真人秀節目,不過也只是在網絡視頻上播出,影響力顯然落后了一大截。
脫離了傳統的電視熒屏,招聘秀就顯得不再華麗,反而加入了太多的無奈。“不同于著眼于盈利的商業活動,我們既然立足于公益,很多培訓機構的錢就不能要了,如果拿他們的錢,就要加進一些商業元素,那樣就可能違背我們的初衷。”張慕梁表示,“高校、學生、企業各方反響都很好,但一直這樣做下去是撐不住的,以后我們可能要與基金會或政府部門合作,才能獲得運營支持,讓它持續下去。”
如同兩年前《非誠勿擾》一夜間帶火了熒屏相親類節目一樣,如今各大電視臺的招聘秀節目加起來至少有十檔。“限娛令”后,職場招聘類節目替代相親類節目成為熒屏新一輪熱點。不過,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職場類節目會否像當年的相親類節目一樣淪為又一場華麗的秀?秀來秀去的結果是秀了誰?
一見鐘情的招聘
《職來職往》、《誰來一起午餐》、《非你莫屬》、《就等你來》,越來越多商務電視真人秀登陸熒屏,使得“求職”成為一個新的秀場。天津衛視“職場真人秀”《非你莫屬》工作人員郭巍表示,“現在,不光剩男剩女是話題,其實找工作難、應屆大學生就業難、海歸應聘難也是關注的熱點,做觀眾最關心的話題,電視才有人看。”
事實上,美國以及很多英聯邦國家也有類似的電視招聘節目,英國BBC早就有一個超高收視率的電視招聘節目《學徒工》(The Apprentice)。這個節目的最大看點之一就是每一期都會有一個參與競爭者離開,而離開的方式是節目的主聘人惡狠狠地指著應聘者說,You''re fired!(你被解雇了!)同時,這一句“You''refired!”也變成了當下英語世界的社會流行語。而這個節目與國內節目的最大區別就是,《學徒工》實際是幾十萬人在角逐著最后一個年薪十萬英鎊的工作崗位,這個崗位是公司的高層工作。而國內的招聘秀則完全不同。
相比于一般大公司的招聘程序,參加職場真人秀的求職經歷就顯得有那么一些戲劇的味道了。也許求職者是同樣的虔誠,但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就大變了樣,他們擯棄了嚴苛的面試流程,繁復的面試、復試、筆試等環節,而直接通過簡歷和舞臺印象決定用或不用。這種招聘形式更像是相親節目的一見鐘情,也許幾句話,也許一點點個性,都可能會為求職者博取用人單位的青睞。更戲劇化的是,這些企業高管,也許是求職者平時根本沒有可能見到的大人物,但在節目中,不僅能直面、對話,甚至還可以挑選企業。
這樣一見鐘情的招聘方式,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追捧,他們通過節目,一方面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也為自己做了個廣告宣傳,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武昌理工學院給排水專業大四女生孟竹,想跨行從事傳媒工作,參加了天津衛視《非你莫屬》職場秀并求職成功。該節目播出后,現場與有“毒舌”之稱的男主持人張紹剛過招“斗嘴”,稱對方“幻覺了”的“野蠻”女生孟竹走紅網絡。
武校習武兩年,畢業于北大青鳥的孫于飛通過《職來職往》被著名的紅帽公司聘用。據某媒體報道,曾有觀眾就此感慨道,“俺是重點大學畢業的本科生,從事java5年了,去紅帽面試時,先筆試,然后又有兩個人輪番面試了兩個多小時,最后還是給出結論:技術方向不太符合?蓪O于飛在臺上才十幾分鐘,沒有筆試,也沒問任何技術問題,沒問英語水平,居然就被錄用了,太夸張了!”孫于飛則表示,“在舞臺上面試,鏡頭讓人緊張,但不可否認電視招聘節目為求職者打開捷徑,帶來更多工作機會。”
“原來面試官是這樣挑選人才的”,有觀眾這樣感嘆,他把電視招聘節目當成了“求職教育片”,揣摩面試官評價人才的角度。長期關注下來,對面試官問題中的陷阱,他都可以猜個八九不離十了。
你的節目我懂
“我就當它是一檔娛樂節目,跟相親節目一樣,換湯不換藥,只不過把美女換成了企業高管,把男嘉賓換成了求職者。里面的作秀成分一眼就看出來了,不過倒真是挺熱鬧的。”觀眾談女士表示。
馬茜曾參加過一檔著名的求職節目,“我們經過了一個復雜的海選過程,一輪輪的面試和一次次的彩排,給導演講自己的故事,然后導演就讓我們準備準備。其實這時候主持人已經知道你的故事點了,并且會在節目中引導你講出他們想要的內容。”
事實上,與馬茜一起參加節目的人后來都找到了工作,“其實節目上沒找到工作并不代表下來后沒人要,很多故事并不太精彩的人,其實能力不錯,這個導演和嘉賓都清楚,這樣的人才即使因為節目的需要在現場沒有成功,下來后也都被企業招走了。”
“其實我覺得那就是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是一檔節目,并不能與普通的招聘相提并論。比如說,和我一起的一個男生能力平平,就是個練攤兒的,沒什么長項,但在正式錄制節目時狀態來了,說了幾句精彩的話。等后期剪輯的時候,編導就給剪成了一個非常精彩有范兒的形象;還有個男生,能力很好,但在錄制節目時沒啥出彩的言語,最后剪出來就是一個一無是處的人。實際上,節目錄完后,他就被一個企業請走了。所以,做節目剪輯的編導很厲害,他們會讓節目更精彩。但實際情況往往與電視上看到的不同。”馬茜認為,既然這是一檔節目,當然以節目的精彩程度為前提,這無可厚非。
《步步為贏》制片人李季強調該節目是服務不是秀,以“讓成功的人更成功”為口號創設的“精英舞臺”,目的是讓更多有才華的人有機會謀求高薪職位,“我們的節目設計簡單,就是一場普通面試,選手不展才藝重能力,有實力就可以上節目。節目事先不會要求選手有多少表現欲,只會為選手安排心理輔導,職業評估,事后所有資料都會被送到老總手里,作為參考,保證公平公正。”
但事實上,《步步為贏》第一期就打出了“千億富豪齊聚‘搶人’”的噱頭,請來的雇主團都是名企CEO.有網友質疑這些全國500強企業招聘員工造勢這么大是不是有炒作之嫌,李季表示,“這就是我們設計的最大看點,應聘者對戰企業終極首腦,老板身經百戰,看人既狠又準,遇人才就拿下,多少錢不是問題。而且企業大了就會有社會責任感,就像我們節目里的那位公益哥,一年后才能上崗,小企業根本不會要。”李季表示,節目設計之初,就征求過很多商場老手的意見,“他們的確是因為公司需要新鮮血液注入,求才若渴才希望來做節目,因為普通的招聘渠道早已不能滿足500強企業了。而且這些企業早已聲名遠揚,根本不需要靠上節目來打廣告。”
不同的是,江蘇衛視的《脫穎而出》一上來就旗幟鮮明地定位為“真人秀”,制片人唐嘉表示,“我們會設計一些特殊職業招聘,然后通過網絡、電視、獵頭公司招攬雇主、求職者,此外節目還注重爭奪過程,上節目前會和每一個選手交流,讓他們在舞臺上展現真實的想法,完全不必遮掩。”
唐嘉認為,“電視節目好看離不開作秀,而且我們設定的職位不在主流之內,很多觀眾不理解,我們會根據企業的要求策劃,就像招聘美女大廚是和網絡視頻公司合作,錄制網絡美食節目,所以需要的不是傳統意義的大廚,更注重個人形象。而且每一個求職者的身后我們都安排了一位智囊,他會在適當的時候道破真相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啟發,有他們參與交鋒,節目的可看性增加了,也給了觀眾自我思考的空間。”
誰是誰的秀場
從電視招聘節目熱播以來,一批批知名企業經理人走上秀場,在求職者和無數電視觀眾前秀理念、秀口才、秀實力,他們從辦公室走上舞臺,從招聘官邁向企業營銷一線。他們在電視中對求職者評頭論足,挑兵選將,又同時心系觀眾的反應,就如同一場行為求職教育片。毫無疑問,他們及他們所在的企業成了秀場的第一受益人。因此,對于這種節目究竟是實實在在的服務還是又一次秀場的爭論就開始不絕于耳,那么這個秀場究竟秀了誰?又火了誰?
“他們在節目中是否真的招人不重要,重要的是面試官在節目中的表現能否建立起大眾對這家企業的好感。”謝琳屬于比較理智的“觀眾”,她說:“這些電視招聘節目最明顯的就是捧紅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所謂達人和企業,不過這也無可厚非,營銷無處不在嘛”。
而《步步為贏》的首位求職成功者、號稱“黃秋生師妹”的魏萊就認為,“電視節目畢竟是商業化的產物,秀很正常,哪怕招聘不成功,只要有所收獲就好。”她透露,報名時考官曾刻意問她學校出過哪些名人,她想了想說有黃秋生,即被冠上“黃秋生師妹”的頭銜,如今想來有些好笑,“這個頭銜有些雷人,我可以接受,就怕黃秋生受不了”。
但是,在職場秀節目火爆的同時,身份造假現象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