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已經有很多企業意識到了這一點,前不久有報道說,某企業在招聘會上打出“我們就招應屆畢業生”的標語。一家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認為,應屆生在企業工作,與企業之間有一種類似“初戀”的關系,有利于培養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而且可塑性較強。那些“熟手”、“空降兵”雖然一時好用,但是企業與其價值取向、工薪要求很難無縫對接。正因如此,如海爾集團、寧波奧克斯集團等知名企業,每年都要面向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聘大量的人才。
具體到某些行業,恰恰需要的是年輕人“白紙一張”所能爆發的創造力,而那些所謂的經驗則往往反而成為絆腳石。比如網絡、軟件、廣告、策劃、咨詢、證券、投資等知識密集型企業,創新精神已成為衡量人才的第一標準。原因有兩個:一方面,許多行業本身就是新的,沒有歷史可言,也談不上經驗積累;另一方面,它的發展非常迅速,譬如IT行業,知識更新一般是半年,超過半年,經驗就沒有用了。在這些行業,經驗的價碼與傳統社會大不相同。
《財富》雜志對如今富豪越來越年輕化的現象評論說:“現在誰都知道,真正發財致富的規則與過去大不一樣了,現在,再也沒有必要花多年時間在公司崎嶇不平的階梯上一級一級地向上爬了。沒有實際辦事經驗?不要緊,那些已經沒有必要。重要的是創新精神。”在一些寫字樓里,也流傳著一種說法叫做“29歲現象”,即青春的有效期至29歲為止,一到30歲,就會被打上“timeout”(過期)的印記。
當然,這樣說未免絕對,但隨著時代發展,社會的多元化價值觀念日益豐富,傳統的“論資排輩”、“惟經驗論”往往成為發展的障礙。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企業并不一定在競爭中處于劣勢,沒準這恰好構成企業文化中的核心競爭力。任何一項事業,其最基本的細胞就是人,如果在一個經濟單位中,人人成功,對于整體來說,必定意味著成功的最大化。
因此,給別人一個開始成功人生的機會,也就意味著給自己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