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名思義,法定福利就是《勞動合同法》明確要求的,企業必須給員工繳納的福利,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這五險,還有住房公積金這“一金”。應該說,法定福利讓企業“操作”的空間不大,區別在于基數的不同而已。法定福利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能給員工以基本的保障和規范的印象,但對于人才的吸引和保留幾乎不會有任何作用。
補充福利不是法律要求,而是體現企業人文關懷的、對職位給予的貨幣/非貨幣性的一種津貼性質的補充;補充福利可以是現金福利,也可以是物質福利。例如交通補貼、膳食補貼,或者健身卡、購物卡、生活用品等實物。補充福利操作起來比較簡單,但有研究表明,補充福利已經有異化為“剛性福利”的隱憂——給習慣了之后,不給員工有意見,給了沒有什么效果,而且企業給予的很多補充福利并不是員工真正想要的,好心辦壞事,顯然違背了企業的初衷。
彈性福利也稱為菜單式福利,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較為靈活的福利方式,最大的優點是可以讓員工在企業提供的福利項目中,依據自身達到的條件來選擇自己喜好的某項福利,針對性極強,對人才的激勵和保留效果很好;但是,彈性福利操作起來比較復雜,隱性成本很高,對人力資源部門專業性的要求較高,所以,國內大多數企業都無法實施彈性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