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語:為何說教師績效工資,是拷問民族道德底限呢?我們一起來閱讀了解相關的知識信息。
中小學馬上要開學了,面對新的工資改革中“績效工資”這一塊收入,很多教師都是心存疑惑。
此前,筆者閱讀各教師圈子的文章發現,很多教師朋友都不約而同地認為“績效工資”會加重教師的工作強度,從而加重學生的負擔。此種討論方興未艾,教育部便于日前發表指導意見,要求不得已升學率作為績效考核指標。這一聲明表明教育部還是認真聽取了基層意見,但在筆者眼中,績效工資在中小學教師群體中的施行,對于民族道德的底限構成了強烈地沖擊。
一、教育部《指導意見》指出,師德主要考核教師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情況,特別是為人師表、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的情況。教育教學主要考核教師從事德育、教學、教育教學研究、教師專業發展的情況。
試問,作為一個教師如果不能為人師表、愛崗敬業、關愛學生,他又怎么能做教師。把這點作為考核標準提出,無疑是對教師職業的否定至少是懷疑。不過,現實中確有教師存在不符合職業道德的行為,而這又與職業的操守形成了一個二律背反的怪圈。這個問題誰思考過呢?
一個群體如果又一個好的領導者、引路人,就會在一個個學校形成鉆研教學、服務于學生的好風尚。即便出現害群之馬,面對強大的輿論力量,他也會有所收斂。一句話,教書匠最少還是要體面地活著,。但目前差異的形成造成教育的不平衡,很少有人想到這一點。單純靠績效工資作為一種督導力度,既是閹割了教師的尊嚴,又是避重就輕地逃避了管理部門的職責。“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但還要明白“猛則民殘”的道理,更要明白“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的道理。
最關鍵的一句話,“上教不行,罪不在民”,至少作為學校的校長,你要告誡屬下關愛學生是你的本職,提高學生對課業的興趣是你尊嚴的另類體現。建設學校的文化小環境,比績效工資來得更實際。
二、《指導意見》指出,要根據績效考核結果,合理確定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等次,堅持向骨干教師和做出突出成績的教師傾斜,適當拉開分配差距。
每個群體都有更為出色、鶴立雞群的人,對這些能力強、貢獻大的人實施傾斜是眾望所歸。但在具體運作的情況下,如果將教師的績效的級別分得過于明顯,則不利于教師群體的團結。將教師分作三六九等,會不會出現“階級對立”不得而知,“級別”低的教師工作熱情日益萎靡,“級別”高的教師也會因承載過多而心理出現變化。
同時,“績效”二字的意思是“成績和效益”。它不同于商業部門,可以用產值和利稅衡量,對于教師它是個無形的事物。怎樣劃分績效的標準,最終會集中在基層領導當中,最后權利再次集中,民主又稱空文。
三、《指導意見》強調不讓以升學率作為考核標準。
中高考的存在決定了指揮棒的存在,一個務虛的意見對基層的考核標準不會起到任何意義。
正如誰擁有了好的教育資源誰就會更有發言權一樣,教師也會把自己的“撒手锏”絕不外傳。教師間的競爭會越演越烈,競爭雖是進步的前提,但在無序的狀態下會演變成為權利部門所導演的“群眾斗群眾”。競爭的確會提高,但原本的封建意識再次回到人們心中。一次問一個區的辦公室主任,他坦言“群眾內斗”已成目前先進的管理理念。人們已經從四合院的融洽走人了水泥森林的壁壘,為何還要讓彼此間的不信任再次沖淡人間溫情?
而如果這種由教師競爭產生的盲目效果作用在學生身上,就更是不堪設想。只看成績,不看手段與過程,這與目前只看GDP,不看我們已經占用了多少后人該享用的資源的現狀相比何其相似。
目前有人大代表建議國家取消中考,這不僅對學生是一種負擔上的解脫,何嘗不是對于基層教師人際關系和心理壓力的解放呢。
其實,勤勞是中國人民的美德。但目前我們的國家為了能夠在國際上保持她的競爭力,我們的“勤勞”已被一些國家所詬病,他們認為我們破壞了競爭規則。愛國,我不比別人差。但目前的這種無序傾向我感到茫然,我也是無序的制造者,也會是無序的受害者。
03年在北京去了一個先前在沈工作的女同事那里,在沈時,該同事可謂一切都要爭先,一點都沒有柔弱女子的表現。那次我問她還那樣嚴格對待學生嗎,她淡然一笑,不了。她又告訴我,在北京的學校是高中,如果誰的成績低了,教研組會把他成績略調高點,在把高的成績上報時降一點,使得彼此相差不大。然后幫助成績低的老師分析試卷,并告訴他今后教學要注意哪里哪里。在這樣的環境下,她的“勁”全沒了,還非常適應,朋友挺多。
冥冥中又記起了孔子那句話:“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后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鬃釉唬‘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特別是那句“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總讓我感動得熱淚盈眶,即便是“斗爭”也讓它擺在明面上吧!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2.全國各地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有多少,怎么發的?
6.教師的績效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