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大連金融行業平均薪酬增11%
今年,互聯網金融、小微金融、P2P、A股IPO重啟、國有銀行改革、金融自貿區、金融牌照發放等等一系列熱詞把古老的金融業推向新生,重新體現出經濟發展領頭羊的優勢。與此同時,各大金融企業亟待中高端、復合型人才開拓市場,跨界經營。智聯招聘旗下企業智聯卓聘昨日發布報告顯示:大連對投資理財服務人才的需求量占全國第四,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不過,本市金融領域人才供求不平衡,人才求職投遞量遠大于企業崗位需求量,競爭比例接近5:1。
金融與互聯網展開人才爭奪戰
隨著本市金融行業在互聯網的發展和產品業務創新,金融企業對跨界人才存在大量需求。智聯卓聘報告顯示,2014年上半年,本市金融行業對IT互聯網人才熱門需求前五名分別是:軟件工程師、互聯網產品經理/主管、網絡運營管理、SEO/SEM、手機軟件開發工程師。其中互聯網產品經理/主管、網絡運營管理等崗位需求火熱,由此可以看出金融行業“跨界”需求急迫。
從求職者意向來看,2014年上半年金融行業競爭最激烈的前五類職位中,手機軟件開發工程師職位排名第三,1個崗位多達81人競爭。而排名第五的高級軟件工程師競爭指數也高達75?梢钥闯觯啻鞩T互聯網界的,如手機軟件開發工程師、高級軟件工程師等人才,開始往金融行業流動。
分析:智聯卓聘高端人才發展顧問認為,金融與互聯網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無論是傳統金融還是偏向互聯網的金融企業,亟需的是復合型人才——既要懂互聯網思維又要懂金融方面的知識;在個性上既要有金融專業的沉穩、理性,又要有互聯網的高效、自由。而事實上,在這樣一個新興的“跨界”行業,完美的人才并不存在。發揮個人優勢,積極融入團隊,發揮整體最大效益仍是最佳的選擇。金融業成為海歸主要落腳地
事實上,在海外留學生中,超五成就讀商科,而讀商科的留學生中,超七成就讀金融相關專業。回國后,找到金融及相關服務業工作的海歸人數占比近半。智聯卓聘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本市金融相關專業留學生回國求職人數增加14%。其中一年以下工作經驗或沒有工作經驗的金融留學生有57%選擇回國就業,大大超出有工作經驗的留學生。
智聯卓聘數據顯示,金融海歸人才及本土人才在工作起步階段平均薪酬相差不大。從長期來看,工作1-5年之間,海歸與本土人才薪酬水平拉開差距,海歸占據絕對優勢。本土人才在累積到8年及以上工作經驗時,與海歸差距逐漸縮小。
分析:智聯卓聘高端人才發展顧問認為,雖然海歸與本土人才的起點相差不大,但從長期優勢來看,海歸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對金融領域的敏感度高以及國際化的視野是海歸后期發力勝出的主要原因。但也提醒海歸們,面對較長的本土適應周期以及“不接地氣”的工作經驗,尊重本土文化,或在本土有一定工作經驗再出國深造會更加受歡迎。一線城市金融行業平均薪酬增幅最低。
金融行業的城市布局直接體現在需求上。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全國金融行業對人才的整體需求比去年同期增加93%,其中1.5線城市(大連、杭州、成都、重慶、蘇州、天津)需求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達到98%,高出其他城市(79%),緊追傳統金融中心北上廣深(118%)。
從薪酬的同比增幅來看,智聯卓聘數據顯示,2014上半年金融行業平均薪酬同比增幅8%。大連等1.5線城市平均薪酬增幅超過全國平均水平,達11%。一線城市增幅最低,僅為6%。
分析:智聯卓聘高端人才發展顧問認為,城市發展存在一定的“外溢”現象。一線城市經過多年發展,其平均薪酬隨著人才的飽和,漲幅趨向穩定。1.5線城市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其對人才的需求及薪酬增長的潛力非常大。
大連金融業人才過剩
從城市需求數據看,對投資理財服務人才需求量最大的是北京(21%),其次是上海(9%),深圳(8%),大連(7%),占第四位。
雖然對金融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大連金融領域人才仍供大于求,人才求職投遞量遠大于企業崗位需求量,競爭比例接近5:1。金融行業目前招聘的職位主要是銷售類、金融類、保險類和經營管理類人才。從金融人才的職業分布看,保險類的供求比例差距較大。
數據還顯示,民營企業(融資租賃、PE、拍賣行)是金融行業的招聘主力,比例為44%。其次是股份制企業(23%),國企(銀行、保險)比例為11%,外商投資(銀行、VC/融資租賃)的比例為11%,合資企業(證券、基金)的比例為8%。
分析:智聯招聘專家認為,金融企業逐漸進入混業經營,銀行可以辦保險、證券等業務或開設相關分支機構,但在國內熟悉金融混業經營的金融人才很難得。與金融發展的目標相比,還存在高級金融專業人才匱乏,金融人才市場尚不完善、金融人才高地的基礎建設相對滯后等困難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