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競爭性
外部競爭性是指不同組織間的薪酬關系,也就是與競爭對手相比本組織的薪酬水平如何。薪酬水平,是指組織支付給員工的平均薪酬。外部競爭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需要與競爭對手相比,這為“高”、“低”提供了比較標準。競爭性并非一定要比對手高,更多的是指一種策略,可以比對手高,也可以相同,甚至更低,綜合地體現競爭性。
如何確定薪酬水平,S. L. Rynes和A. Barber(1992)認為要為兩個目標服務——控制勞動力成本、吸納和留住員工?刂苿趧恿Τ杀荆敲總企業追求的目標之一。企業要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就必須盡可能地控制成本,特別對于采取低成本戰略的企業,成本顯得尤為關鍵。人力成本一直是生產經營成本中的重要組成,占有一定的比重,特別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人力成本所占比重更高。因此,確定薪酬水平時,企業往往先將其看成一項成本?刂苿趧恿Τ杀臼堑谝荒繕,應該將勞動力成本控制在企業可接受范圍之內,最好能留有一定的浮動空間。吸納和留住員工,幾乎是每個企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如果勞動力市場供過于求,企業的壓力要小一些,但如果是供小于求,那企業必須將其視為一項重要任務。普遍的情況是,基層的員工好找,而高層的人才難求,因此,如果工資不具備競爭性,那最容易流動的正是企業的核心人才、關鍵人才。同樣,在確定薪酬水平時,企業不得不考慮薪酬是否可以吸引員工和留住員工。吸納和留住員工是第二目標,應該保持薪酬水平具有競爭性,特別要關注那些關鍵員工的薪酬。第一目標和第二目標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控制勞動力成本,那薪酬水平越低越好;吸引和留住員工,那薪酬水平又要越高越好。一個求低,一個求高,如何在二者間實現平衡,具有一定難度。簡單地說,既要讓薪酬水平保持在企業可接受的范圍之內,又要讓員工滿意。
明確薪酬目標后,企業可選擇相適的薪酬策略。領先型、跟隨型和滯后型是傳統的薪酬策略,而事實上,很多企業更趨向于采用混合型薪酬策略;旌闲托匠瓴呗允俏鹘y策略的優點,綜合采用。因此,我們有必要先認識傳統的薪酬策略,再分析混合型薪酬策略。
跟隨型薪酬策略,是企業最常用的策略。P. D. Lineneman,M. L. Wachter和W. H. Carter(1990)歸納了薪酬管理者采用跟隨型策略的三個理由:第一,薪酬水平低于競爭對手,會令組織內員工不滿;第二,薪酬水平低會影響組織的招聘;第三,支付市場薪酬水平是管理的責任。由于以上三點原因,很多企業都愿意采取跟隨策略,一方面不會因薪酬水平過低而吸引不到員工、留不住員工,另一方面也不用支付過高的薪酬水平而增加成本。大多數企業采取跟隨型薪酬策略是一個必然結果,如果企業的薪酬水平略高于競爭對手,則可以吸引到企業所需要的員工,假設其它條件完全相同。如果這種員工是稀缺的,那其他企業為了爭奪,也會提高薪酬水平。如果每個企業都在不斷地競爭,勢必相互不斷地提高薪酬水平,直至毫無利潤可言。這種情況往往兩敗俱傷,是任何企業都不愿看到的結果。因此,保持一個大家都認可的薪酬水平是明智之舉。跟隨型薪酬策略根據競爭對手或市場的薪酬水平,制定本組織的薪酬水平,保持在一個基本一致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