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成者:月薪是機密
■反對者:沒有安全感
“編輯記者,月薪面議”、“營運經理,月薪面議”、“部門主任,月薪面議”,上周筆者在軍事博物館和國際展覽中心的兩場大型招聘會現場發現,許多招聘公司對月薪都含而不露地打出面議的招牌。瀏覽招聘報紙,粗粗算來在上百家招聘單位中卻只有不到20家對工資“明碼標價”,在對企業形象、崗位要求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一番后,對求職者最關心的月薪問題卻以“面議”兩字一帶而過。記者在人才網站鍵入“月薪面議”的條件后,一下就出現了幾千家符合條件的招聘單位,看來面議已經流行于人才招聘的各個途徑。而當“面議”越來越流行之時,其中究竟有無“貓膩”,是否有利求職,便成為了求職者關心的熱門問題。
■求職者希望“明碼標價”
在采訪中筆者了解到,所謂“月薪面議”就是在招聘會現場,雙方并不對薪水問題進行談判,而是在求職者到公司進行第二次面試或公司決定聘用求職者后再對薪金進行商討,根據求職者的能力和工作經驗雙方再“討價還價”。
“自身的價值究竟幾何”本來是求職者最關心的問題,但用人單位卻偏偏“一帶而過”,在招聘會現場,一位姓李的求職者告訴筆者“月薪面議”太過模糊,讓人心存疑慮,不能給人穩定感,對這些未標明月薪進行招聘的公司感覺“心里沒譜沒有安全感”,何況不知道自己“身價”幾何,就盲目地進行面試,如果最后月薪談不攏豈不是白忙活一場,不如明碼標價的好。
對于自己的收入,大多數求職者還是希望能夠一目了然,他們認為從薪水的高低也能對公司和這項工作的層次和要求有一個間接的認識,何況招聘本來就是一個雙選的過程,公司月薪面議無疑使招聘者在明公司在暗,使自己在面試談判中處于不利地位。對于一些打出“面議”的公司,求職者表示自己也會多加幾分留意,或是干脆望而卻步。
贊成面議的求職者也不在少數,研究生學歷的張小姐認為,在工作中每個人能力水平不同,所獲得的薪酬自然也就應該不同,如果一概而論則有些武斷,她自信可以在面試中充分展示才能,“打動”用人單位,豐厚的薪水也就不在話下了。筆者在采訪中發現“面議”的擁護者大多是學歷層次較高或有一定工作經驗手中甚至是“帶著客戶名單跳槽”的有一定業源關系的求職者,他們認為自己的學歷、工作經驗或業源關系是自抬身價的王牌,所以青睞用商談的方法確定月薪,同時表示即使公司標明薪水,如果未到達自己滿意的水平,也是要抬抬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