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怎么分”還存在很大的爭議,但“統賬分離”已經成為一些專家的主流意見。決策部門對此還沒有做出明確的表態。
近年來個人賬戶的“空賬”額更是以每年數千萬的速度快速增長,到2014年底已超過3。5萬億。即使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積累的所有資金用于填補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仍然會有較大空額。
2014年職工養老保險累計結余額為3。18萬億,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珍用了一個比喻形象地說明了當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狀況:“這就好比說一個人口袋里有10元錢,可他還有一張11元的欠條在別人口袋里。”
對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問題的思考
我國實行以“統賬結合”為主要特征的養老保險制度后,有些地方出現了個人養老金賬戶入不敷出的“空賬”現象。在不發達地區,因為企業效益普遍差,退休人員增長快,養老保險負擔重,下崗轉制人員多,“空賬”問題更加突出,研究“空賬”解決途徑十分迫切。
“空賬”問題的產生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我國的養老保險是在已經存在近3000萬離退休人員的背景下進行改革的。在職職工既要為上一代養老付出代價,又要為自己將來養老進行積累,雙重負擔之下,搞完全積累是不可有的,只能搞部分積累,而且部分積累達到個人賬戶規模,而不僅僅是一個記賬憑證通過個人賬戶形成的積累,以改變現收現付制的代際贍養關系,提高自我保障能力,渡過因人口老齡化造成的支付危機。
應當看到,“空賬”問題的解決不僅僅是一個償還歷史欠債的問題,而是涉及我們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性問題。筆者認為,“空賬”問題的解決要堅持“縱橫兼顧”的原則。從縱而論,要兼顧前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既要解決目前老人養老的問題,又要考慮未來老人的養老問題,不能過分透支未來的預期支付能力;從橫而論,要兼顧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能超越經濟社會的現狀,不能過分擠占其他方面的利益,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解決問題所采取方法的可行性,采用漸進的辦法,逐步加以解決。
具體講,可分以下步驟:
第一步,兩賬分管。在管理方式上把統籌賬戶與個人帳戶分成兩本賬管理,相互之間不能擠占挪用,鑒于目前的實際情況,社會統籌賬戶的資金缺口可以從個人賬戶借支,但必須在約定的期限內還本付息。
第二步,明確內涵。目前,對養老保險的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應盡快建立科學的表述性概念。筆者認為,統籌賬戶有三個特征:一是契約性,它具有以國家信用作保證的不同的社會群體之間的契約關系;二是共有性,屬于全體參保人員所共有;三是穩定性,通過再分配的手段,為離退休人員提供穩定的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也有三個特征:一是私有性,只歸參保人個人所有,一般不做社會調劑,二是積累性,隨著繳費年限的延長,不斷滾動增加;三是激勵性,個人養老所得的高低差別主要體現在個人賬戶的積累額上,以激勵繳費體現效率。明確了兩個賬戶不同內涵,其功能和作用也就不言自明了。解決“空賬”的目的性也就明確了。
第三步,個人賬戶養老金與住房公積金合并使用。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經濟收入的增長,住宅業需要大量生產和消費周轉資金,它正是養老基金投資增值的可選領域。在個人賬戶“空賬”充實的條件下,將個人賬戶從基本養老保險中分離出來,與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合并,組成公積金基金個人賬戶,允許個人賬戶養老基金與住房公積金資金融通使用,即職工在購房后再歸還充實養老賬戶。從有關資料表明,養老基金與住宅產業有著內在的和客觀的必然聯系。養老保險基金是長期積累到退休時才能支取使用的資金,而在其積累期間,投資住宅,爭取個人賬戶養老基金作為彌補“空賬”的主要資金來源。
綜上所述,“空賬”問題必須解決,可以進行廣泛的理論探討,但實際操作必須慎之又慎,要通過深化改革的途徑,通盤考慮,統籌安排。“空賬”問題的解決,必將為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