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間的競爭,相當程度上表現為戰略思維、戰略定位的競爭。
有資料表明,世界上倒閉企業85%是因戰略失誤造成。然而戰略制定和戰略規劃的實施卻一直是我國企業的弱項。因此,我國企業的管理者都應該好好跟三國時期的智圣—諸葛亮學習。
劉備雖然有著一個高貴的出身,但是建立基業的歷程卻是坎坷崎嶇的,遇到諸葛亮之前,他基本上過著四處漂泊、寄人籬下的生活。劉備雖有興復漢室的遠大目標,但這目標過于含糊,缺乏具體的操作性。待他“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之后,諸葛亮為他提出了三分天下的“草廬對策”,使得劉備及其部下形成了統一的愿景目標,后來“草廬對策”幾乎完全變成現實。
諸葛亮謀略之源?
諸葛亮為什么能夠提出這么高明的見解呢?關鍵在于:一是諸葛亮躬耕于南陽10年(197-207年),而南陽當時是知名大都會,其政治、經濟、文化、科教、教育居領先地位。被后人譽為“科圣”的張衡,“醫圣”的張仲景都于此誕生和成才。這樣的環境使得諸葛亮掌握了足夠的信息;二是諸葛亮不僅有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丑”媳婦,而且岳父黃承彥家是當地的豪門,家庭的社會關系網絡,對于諸葛亮了解上層社會、增長自己見識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諸葛亮廣交士林,發奮苦讀,經常與龐統、司馬徽、黃承彥、徐庶等有學問、有才能的好友譏諷時事,分析談論社會,得出了對天下局勢比較正確的見解。然后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分析籌劃,提出了聯孫抗曹的“草廬對策”,并把它分步實施。
第一階段戰略目標是取荊州。因為諸葛亮15歲就隨叔叔來到荊州,叔叔死后,才“躬耕于南陽”,對荊州“北據漢、沔,南臨南海,東聯吳會,西通巴蜀”,是重要的政治、軍事要地早已了解。并且諸葛亮論證了取得荊州的可行性,更加堅定了劉備的信心。
第二個階段的戰略目標是收得益州。益州地勢險要,沃野千里,是個天府之國。占有了益州,既可以依險據守,割據一方,也可以出兵奪取天下,是一個攻守兼備的良好根據地。
第三個階段戰略目標是三分天下,形成曹操、孫權、劉備三家鼎立的形勢。因為當時劉備雖有興復漢室的雄心,但曹操、孫權勢力已經形成氣候,憑劉備的實力想一統天下是不切合實際的,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取得自己立足之地的是現實的選擇。
第四階段戰略目標是在實現上述目標后,出師北伐,恢復中原,興復漢室。
諸葛亮對天下形勢的精辟分析,使劉備頓開茅塞,諸葛亮也自此輟耕,先后輔佐劉備、劉禪兩代成帝業,鼎足一方。
說到戰略,諸葛亮為劉備制定的著名“草廬對策”可謂是極佳戰略,其總體規劃方向明確,層次分明,分步施行,極大地激勵了劉備及其屬下的將士,關羽、張飛、趙云等將領沿著這一戰略目標,先取荊州、后奪西川,火燒赤壁而終成蜀、魏、吳三分天下鼎足之勢。諸葛亮的《前出師表》可以說是諸葛亮向后主劉禪匯報的“草廬對策”規劃目標實現的階段性總結,《后出師表》是根據當時政治經濟形勢對“草廬對策”戰略規劃的進一步完善和補充。“草廬對策”、《前出師表》和《后出師表》構成了諸葛亮的整個戰略體系。特別是諸葛亮躬耕于南陽10年才總結出“草廬對策”,并為此鞠躬盡瘁的精神,為我們后人譜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
企業家該向諸葛亮學什么?
20世紀美國一位著名戰略管理大師邁克爾。波特提出:戰略的本質是抉擇、權衡和各適其位。邁克爾。波特的“抉擇、權衡”,其實就是“草廬對策” 方案中諸葛亮經過對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軍事、環境等形勢進行精辟分析評價,權衡劉備自身的能力,為劉備選擇具有可操作性的“三分天下”格局的文字概述。 “各適其位”就是激勵劉備并組織其屬下按照戰略規劃,發揮每一個人的智慧,運用好每一個戰術,打贏每一場戰爭的具體實踐的描寫。
1992年美籍華人、美國寰球實業董事長趙連仁在南陽武侯祠寫下了“運帷幄之籌謀,披肝瀝肝,六經以惟二表;本圣賢者道范,寄命托孤,三代而下此人”的贊美詩句。因此,從現代企業經營管理角度分析,清康熙二年十月南陽知府王維新稱贊諸葛亮為“韜略宗師”一點也不為過。諸葛亮確實偉大,他堪稱我國歷史上一位戰略管理大師,是今天我們企業學習戰略制定和實施的典范:戰略制定需要“躬耕隱居”十年精神,戰略規劃的實施需要鞠躬盡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