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雙重標準,這里指的是政府行為與市場行為不同的價值指向。前者與后者有交集,但絕不能等同,否則就會失“道”。誠如這位負責人所說:既然是市場化運作,那么就要用經濟杠桿來衡量它的結果。問題在于,治安巡夜是屬于誰的職能,抓人是一種什么行為。如果說它屬于政府職能,是一種執法行為的話,能不能被“承包”?既然是市場化運作,巡夜人員就有一個受雇于誰的問題。顯然,誰給他發工資,他就“替誰”巡夜,否則就會丟掉飯碗。直接給他發工資的,不是人民群眾,也不是政府工作人員,而是那個使用經濟杠桿或者被經濟杠桿驅動的承包人。于是,為完成指標而抓人,就難免會走向通過巡夜達到治安目的的反面,這難道不是在失“道”?
與改革開飯初期農村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同,承包作為一種管理方式在宏觀上的局限性,早已得到了驗證!俺邪阉,股份當立”,于是才有了國有企業大規模的股份制改革之舉。為什么有領導者的思想還停留在“一包就靈”的階段?這除了“用人民幣解決”問題的慣性作用之外,還是為了推卸自己的責任。碰到一些棘手問題,一包了之,豈不快哉。至于承包是否要付出經濟對價,怕未必;此前就有報道稱,某鎮的城管承包給了當地有影響的人物,不但解決了城管隊的經費問題,還能每年為鎮里增加一個創收渠道。即使并非為了創收的承包,付出經濟對價也不是官員掏自己的腰包,還是要轉嫁到納稅人身上的。如果抓的就是納稅人,那就等于納稅人在雇人抓自己。
按照邵東縣政法委這位負責人的邏輯,保安是否在“胡亂抓人”,那是“術”的問題,政府部門是完全可以從容應對媒體的?梢栽O想,只有癟三才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允許他們胡亂抓人了嗎?我是在使用經濟杠桿。邵東縣政法委這位負責人是不會這樣說的,媒體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不會荒唐到會下這樣的指示。然而,古人有云,“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是否可以依葫蘆畫瓢的斗膽發問:道之不存,術將焉附?如果在“道”上已經失身,還要在“術”上證明自己的貞潔,那是欲蓋彌彰。
試圖以“術”的無懈可擊來掩飾失道尷尬的現象,絕非個例,往往是按倒葫蘆浮起瓢。遺憾的是他們沒有認識到管理職能的“市場化運作”是在失道,因此有必要在道的層面上。首先,在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哪一個排在前面的問題上統一認識,確定“市場化運作”可以泛化或者應當有所限制的尺度。在本屆天津夏季達沃斯上,與會的全球領袖熱議的一個主題就是“增長的正義”。其次,對在改革開放初期發揮過重要歷史作用的觀念進行一次清理。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在改革開放初期是正確的觀念有一部分現在未必依然正確。再次才是在“術”上解決問題,即對政府職能與執法行為等等能否承包、如何承包進行規范,不應該各行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