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管理及人力資源工作者,現有都有一個感嘆:現在的人越來越難管理。管理員工成為了大家最為頭痛的一件大事,特別是對90后的新人類,更是有一種狗咬刺猬——無從下手的感覺。
在職場“資深”的管理層口中聽到的最多的就是:我們剛出來工作時,是如何如何的聽話,如何如何的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F在的人呢?有制度他(她)不執行,有制度也難以執行下去。你給他們講制度,他們給你人性;你給他們講人性,他們給你講個性,你給他們講個性,他們給你講創意……總之,管理越來越難。
每當遇到管理層或人力資源者向筆者訴苦時,筆者唯有淡然啞笑,在理解他們的苦衷時,也對他們的思想老化,感到無語甚至難過。既然別人向你訴苦也是對你的一種信任,還得要想辦法幫幫他們,開化他們思維期許能對他們有所幫助。
雖然是管理層,肯定都比一般非管理層在職業路上付出了更多,無論是好***,還是一般的朋友或亦網友,對于他們特有的面子還得要為他們保留。如何既能保留住他們的面子,又能幫他們解決問題呢?筆者會引導性的問三個問題:
其一,你們公司的制度是決策層制訂的,還是員工代表或全員參制訂的?
其二,你們制度制訂者是研究制度多些,還是研究員工心理多些?
其三,你是更愛你的員工,還是更受你的制度?
對于這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的回復基本是各占50%,說明現在很多企業已經開始關注到員工的參與性了。如果針對第一問再問下去,員工參與時是誰引導下參與的?員工有“偽參與”嗎?這時,大家很難回答了。參與就是參與啊,怎么還會有“偽參與”一說。是的,目前很多企業的員工雖然參與了公司的制度的制訂,但是他們真的有決定權嗎?沒有。沒有就是“偽參與”。
對于傳統行業來說,90%以上的都是“偽參與”。其實,“偽參與”比不參與更讓他們不爽,因為員工的一種強烈的“被”感,反而會他們感到成為公司“利用”的工具。這也是很多公司出現的另一種抱怨,讓員工參與,但他們不參與啊?
對于第二問,很多朋友的第一反應是困惑,接著馬上反應過來,好像對兩者的研究都不深。如果要在兩者之者選一個的話,100%的回復是“研究制度比研究員工心理多”。這個回答完全符合現在企業的現狀。因為,很多公司為了規避風險,都設有法務部門,用來研究法律,審核公司的制度,但卻很少有公司設制員工心理輔導室或相關的專業人員,來開導員工的心理了解員工的真正需求。
以法律為主導,傾向于公司的制度,員工是反感還是支持呢?在這種的情況下,能做好管理嗎?當然是難上加難了。
第三個問題,很多朋友無法回復,因為他們有一個顧濾:這個原則如何把握?愛員工,但制度也不能破!問題來了,天下哪有兩全齊美的事情。古人云: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可是現在的管理層基本上都要兼得。在這個時候,筆者會再次引導性的問到:你的員工是活的還是死的?所有人的回復“活的”。那么,你的制度是活的還是死的?答案亦不無分歧,“死的”。再問到:“死制度”如何管理“活人”?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這就對管理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動態引導,注意不是“管理”而是“引導”。以法律為底線、以社會公德為基礎,讓公司的死的制度活起來,進行動態的引導,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文/黃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