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道,公司與員工簽訂同時提供福利住房。,并與公司達成購買協議,卻事后消極支付房款,被訴至法院。法院判決支持公司,員工不服上訴未獲勝訴后向閔行區檢察院提出監督申請。記者昨天獲悉,該院經審查認為法院判決并無不當,作出不支持監督請求的決定。
鄭先生與某通訊公司簽訂了為期8年的勞動合同。雙方約定,合同訂立后,公司向鄭免費提供兩居室福利房一套,若鄭在公司連續工作滿8年,福利房產權就歸鄭,否則由公司收回。此后,鄭工作未滿8年,要求辭職,公司同意。但鄭沒有將所住福利房房屋退還,雙方因此發生爭議。經協商,鄭與公司達成了購房協議,不過鄭始終沒有支付房款。公司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鄭給付房款并支付自解除勞動合同后房屋的租金。法院經審理適用民法通則處理此案,支持了公司的訴訟請求。鄭不服,通過上訴、申請再審未獲得支持后向閔行區檢察院提出申請監督,認為本案應適用勞動法予以處理。
檢察院經審查認為,本案雙方當事人簽訂了勞動合同,在合同履行期間,因為鄭先生自身原因,勞動合同沒有到期,就提前離開了工作單位。此時,雙方對鄭先生的辭職、房屋的騰退而產生的爭議屬于勞動爭議。但雙方解除勞動合同后,雙方當事人達成了購房協議。這一新協議是雙方就房屋的價款達成的還款協議,它的標的是房屋的價款,而原勞動合同的標的是勞動關系,兩個合同的性質不同。雙方簽訂購房協議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確定了平等主體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所以本案應當依照民法通則予以處理。
該院經審查認為法院判決并無不當,于近日作出不支持監督請求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