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為軍事戰爭中,將軍都是一些武夫。其實這種思想都是一個誤區。很多卓越的軍事指揮官都是文武雙全型的知識分子。在三國里,曹操的愛將之一李典就是這樣的一個文韜武略的知識型勇將。如果大家買我寫的暢銷書《再品三國》的話,就會對整個三國歷史與李典有個詳細的了解。
李典,字曼成,山陽巨野人。李典的從父李乾,是個英雄豪杰,他在乘氏縣交結的賓客朋友有幾千人之多。初平中,李乾率領眾賓客朋友跟隨曹操,破黃巾軍于壽張縣,又跟隨主子攻擊袁術,征討徐州。呂布之亂時,曹操派遣李乾還軍乘氏,慰勞安撫諸縣官民。呂布的屬下別駕官薛蘭,治中官李封招攬李乾,想要他一起背叛曹操,投靠呂布。李乾對曹操忠心耿耿,不愿意與薛蘭和李封狼狽為奸,被呂布勢力殘忍殺害。曹操安排李乾的兒子李整領導李乾的原部人馬,與諸將一起率軍攻擊薛蘭與李封,為李乾報仇雪恨。薛蘭與李封軍敗后,李整因跟隨諸軍平定兗州諸縣有功,職務升遷至青州刺史。李整去世后,李典官任潁陽縣令,軍職為中郎將,領導原李整軍隊,又升官為離狐太守。
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拒,李典率領宗族及部曲運輸軍用物資供應官渡之戰的曹軍。打敗袁紹后,曹操以李典為裨將軍,屯軍安民。曹操攻擊袁譚與袁尚于黎陽,使李典與程昱等以船運軍糧。袁尚安排魏郡太守高蕃將兵屯軍河上,隔絕水道。曹操提醒李典與程昱:“如果船不能過,就走陸道。”李典與諸將議論說:“高蕃軍隊武器盔甲少,而又想恃水防守,必有懈怠之心,我們乘機而入,攻之必勝。軍不內御,茍利國家,可以專權而行,現在適宜進軍。”程昱也認同這種觀點。于是組織軍隊向北渡河攻擊高蕃。水路運輸線被打通了。劉表派遣劉備向北侵入,至葉城,曹操派遣李典作為副職跟從夏侯惇拒敵。劉備故意燒屯軍之所撤軍,夏侯惇率軍隊準備追擊,李典說:“敵人沒有原因就撤退,我懷疑必有伏兵。南邊有一路又窄又狹小,而且草木深茂,不可追。”夏侯惇不聽,與于禁追擊,李典留守。夏侯惇等人果然中了敵人的埋伏,戰不利,李典率軍救援,劉備看到曹軍救兵到了,于是乃撤離。后來,又跟從軍隊圍攻鄴城,鄴城平定,與樂進圍攻高幹于壺關,攻擊管承于長廣,皆破之。
升官為捕虜將軍,封都亭侯。李典宗族部曲三千多家,居住在乘氏,自己請愿遷居到魏郡。曹操笑著跟李典說:“你想效仿耿純嗎?”李典說:“我駑怯功微,而爵位待遇優厚,再加受到您的信任也深厚,誠宜舉全宗族的人為您效犬馬之力。現在統一戰爭還未平息,宜實效遂之內,以制四方,并非想效仿耿純。”遂遷徙部曲宗族一萬三千多人定居鄴城。曹操表揚贊賞他這種行為,還遷李典的官為破虜將軍。后來,李典與張遼、樂進屯兵合肥,孫權率軍圍困他們。張遼欲奉教出戰。樂進、李典、張遼皆不和睦,關系不好。張遼恐其不聽從他的指揮與參與軍事行動。李典棄前嫌說:“這是國家大事,不知道你們是什么想法,我豈可因為私心而忘公義嗎?”于是率軍隊與張遼一起趕跑了孫權。他因軍功增食邑一百戶,并前面的食邑共三百戶。
李典從小就愛好知識,博覽群書,鉆研學問。性格儒雅,從不與諸將爭奪功勞。敬重知識分子,軍隊稱他為長者。長者就是德高望重的人。他36歲去世,兒子李禎繼承他的爵位。魏文帝稱帝后,追念合肥的功勞,增李禎食邑百戶,賜李典另一個兒子爵位關內侯,食邑百戶。李典的謚號為“愍侯”。
我們作為高級管理人員可以從李典的身上總結如下經驗:
一是創造一種尊敬知識與尊重人才的氛圍與環境。
人才周圍的環境往往決定了人才能力的發揮與創造的價值。其實在實際生活中,組織里并不缺少人才,最缺的是人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社會環境。很多人才被活活地扼殺在組織里,因為他們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與才干。環境中崇拜權力與金錢,就注定知識與人才沒有市場。人才會在不屬于自己的環境里自生自滅。這是組織的悲劇,也是社會的悲哀。知識型員工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資產被閑置、被浪費,沒有增值與產生附加值,那么組織會是一個高成本,低效率的機構。知識型的員工是資產,而不是成本,資產都產生價值與創造價值。為知識型的員工提供成長的環境,這是組織最優的決策。
二是創新與革新是因為有寬松的環境。在思想禁錮與束縛的企業環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