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升護理質量
護理管理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護理質量管理又是護理管理的核心。病區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醫療效果和病人的安危。如何提高病區護理質量呢?一起來看看!
1 護士良好的情緒是護理質量的保證
醫護人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要求護士不僅具備熟練的護理理論和護理操作技能,還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和優良的心理素質和儀表素質。良好的情緒和情感在完成護理工作,特別是對病人實行心理護理方面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護士的情緒對病人有直接的感染作用,事實證明,愉快的情緒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良好作用,不愉快的情緒會降低人體抵抗力,從而誘發疾病。目前,臨床上有些護理人員對其本身的情緒及患者的心理護理認識不夠,盡管她們有著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嫻熟的技術,但缺乏護理心理學的基本知識,不重視開展心理護理,影響了護理質量的提高,做為一名護士一定要了解不同心理患者的需要,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建立良好融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在最佳狀態下接受治療和護理。心理護理是護士與病人的交流過程中,通過護士的態度、行為語言來完成的,因此,儀表、言行、舉止最能體現和反映護士心理品質的水平和內容,護士接觸病人最密切,病人的心理活動無時不在護士的直接或間接影響下產生作用。因此,為提高護理質量,做為一名護士,除了應有良好的護理技術外,還必須加強儀表、語言等方面的修養。
護士的情緒與職業道德關系緊密,護士把病人視為親人,面帶微笑地發藥、打針,就能使病人感到可親,可依賴,護士的愉快情緒也是自身保健的需要,要從單調、枯燥、繁瑣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意識到自己工作的平凡而重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利于疾病的康復,總之也有助于我們護理質量的提高。
2 基礎護理質量管理是保證病區護理質量的前提
2.1 提高護士素質,確保護理質量穩步提高。要達到全優的護理質量,必須有一支全優的護理隊伍,只有提高全員護士素質才能確保護理質量穩步提高。我們的作法是:①護士進行嚴格的“三基”訓練,堅持用護理基本知識500題和護理操作21項對護士進行逐條逐項培訓,每完成一條或一項后,便進行有針對性的考試、考核,直到達到標準要求為止。②不斷提高護士的品德素質,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的思想,它始終是我們護理界的宗旨。因此,我們始終抓住這個根本不放,為了搞好這方面的工作,我們經常學習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并經常結合這個方面的案例進行討論,使大家從中體會到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符合倫理學要求的,病人的心理活動規律怎樣?我們護士應如何去做心理護理等。經學習和實際案例討論使護士的品德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③重視護理人員的培養,醫學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新技術、新觀察、新療法、新藥法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我們每個護理人員要不斷學習,接受繼續教育,更新知識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才能提高護士的技術素質。
2.2 嚴格規章制度管理。我們是大學附屬醫院,又是一所三級甲等醫院,可以說各種規章制度是比較健全的,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使這些規章制度成為每個人的工作準則,我們根據系統論和控制論的原理把各種規章制度納入崗位責任制里,即把每個人的工作都嚴格控制在本系統內,并以規章制度控制每個人的工作質量,即以規章制度評價每個人的好壞和質量高低,而不以印象和感情為準,這樣一來不但各種規章制度得以貫徹、執行,而且大大提高了病危護理質量。
3 環節質量管理是保證病區護理質量的關鍵
在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要使人員、設備和技術的基礎質量因素轉化為工作能力和服務質量,必須把每個環節都管好。
3.1 在管理環節上,我們采用P、D、C、A模式,根據病區護理、教學、科研的需要選定病區總目標,然后圍繞總目標分別制定護理、教學、科研方面的計劃,做到年有計劃,季有安排,日有重點,并按計劃組織實施和檢查,評價達到層層保證總目標的實現。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進入下一循環周期,如此周而復始的滾動前進,也使病區的護理質量隨之不斷提高。
3.2 在工作環節上,始終堅持嚴字當頭,重點抓好和如下幾方面管理:①抓危重病人的搶救,堅持危重病人隨時查,而且做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處理問題。②抓查對制度,注意檢查夜班工作進行情況,嚴格交接班,重危患者堅持床頭交接班,嚴防差錯事故的發生。③抓無菌操作和消毒隔離制度,嚴格執行防止院內感染的有關規定。④抓基礎護理,實現規范化管理,為患者創造一個溫馨的休養環境。
4 終末質量管理是評價病區護理質量的唯一重要標準
我們采用百分比對護理質量進行控制,使最終的護理質量檢查實現數據化管理,終末護理效果評價應包括如下內容:特護、一級護理合格率、褥瘡發生率,消毒隔離合格率,輸血輸液反應率,責任制護理合格率、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導尿感染發生率,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護理差錯發生率等。在評定上述終末指標時,我們以省衛生廳醫政處頒發的《醫院護理工作制度及質量標準》為準進行評分,此外為了給評價工作提供重要依據,平時嚴格要求各種護理文件的書寫達到準確無誤,字跡清晰端正,眉欄填齊,卷面整潔,重點突出,層次分明。
拓展閱讀
護理質量自查的方法
1.使用標準化量表。
應根據事實為依據,選擇在實踐工作中已成熟的標準化記錄方式,如一些量表的使用。電子病歷的記錄應能反應特定病人的護理標準。例如,如果Braden量表一直作為評估壓瘡風險的標準,并在實際工作中其價值得以肯定,那么應該在整個市場(醫療行業)上都以使用Braden量表并作為標準,并且保留其完整數據。要注意的是,在數據記錄上,不能僅僅只得到一個分值,這樣難以有共享和對比的價值的,因為一個分數并沒有任何實際意義。過去許多年,由于使用了太多不同的方式進行記錄,導致各醫院壓瘡評估的結果很復雜且難以被利用。
2.使用標準術語
對同樣的事情,護士們會有不同的方式來闡述,這樣就會很難比較隨著時間或者經過某一干預治療后病人病情的進展情況。沒有一個清晰的標準,可能對一個呼吸困難的癥狀同時會有“缺氧”、“氣短”、“呼吸急促”三種不同的描述方式。護士們可能會記錄“運動”,而物理、職業治療師會記錄“行動”。不一致的數據記錄會導致難以從電子病例中提取數據,如果幾個名詞通用那么一起將其合并再提起數據可能會可行,但如果所記錄的幾個名詞難以通用(假定還是描述同一件事),那么提取出完整的數據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可能會導致研究結果變得不準確,甚至發生錯誤。
3.限制自由文本的使用
自由文本是指具有醫學背景的人對某些醫學術語的簡稱,如將冠狀動脈造影簡稱為“冠造”等。這樣的文本,通常難以共享,可比性較低。雖然所謂的爬蟲信息采集系統(無阻攔式采集,采集方式隨意)可以收集詞組或主題,但是這樣的數據可能就會出現很多自由文本,不同醫院不同地區可能就會出現不同的叫法,那么就會因為無統一標準而難以共享和比較。因此,醫院應該關注數據管理委員會制定的標準,找到自身記錄的信息與標準一致和不同的類別,并依據此對數據進行修正統一,減少自由文本使用,增加體系的標準化。
4.避免使用“在定義范圍內”
如果你所在機構有“在定義范圍”這一復選框,那么先搞清楚數據記錄和規模上是否已涵蓋了所有解釋意義。確定這一定義范圍可以使你的記錄明了,并且能真實反應患者的情況。如不能,那么檢索數據很難被應用于科研等其他想要提高質量的事件上。同時,當定義發生了改變時,可能就會弄不清到底記的是什么含義了。
5.大力支持各項研究
大力支持由機構或是一些學會開展的臨床研究。臨床研究對護士的護能力有著極大的提高。前線護士需要在臨床研究中學習經驗,并在各種錯誤中吸取教訓。在專業護理組織的成員幫助下,護士們能夠更加準確將護理敏感結果應用于實際的護理工作中來。
6.學習護理信息學
護理信息學這個專業包含多信息管理和分析科學等護理學相關專業知識,可以被廣泛應用于定義、處理、管理、聯系各類護理實踐中的數據、知識、信息等。推薦一本書,Nursing Informatics: Scope and Standards ofPractice(護理信息學:實踐的標準與范圍第二版),可在該網址:at www.nursingworld.org免費獲取。美國護理信息協會是美國護士協會的組織分支機構,也可通過該協會獲取到很多很好的資源。
【如何提升護理質量】相關文章:
如何提升績效管理質量10-04
如何提升生產管理質量08-25
如何有效提升客戶服務質量06-29
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06-02
如何提升保險公司客戶服務質量06-22
如何提升唱功07-20
律師如何提升口才09-08
如何提升演講水平02-26
領導如何提升魅力08-19
如何提升自己的魅力08-13